声像档案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0 00:28:46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1)

声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声像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需要,是以专业管理软件为核心,对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管理,通过网络方式相互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声像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档案网络化系统,它是一种互动的,提供分散于不同部门或地区的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管理平台,实现声像档案资源数字化、数据传递网络化、信息服务快捷化,最终实现声像档案的立体管理及各档案部门数据及时收集归档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升的声像档案为宣传报道服务、更广泛的交流信息、深入科学研究、提升声像档案艺术欣赏价值。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最终应实现以下目标:

1、在全市建立统一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目前声像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结合本馆自身特点站在统筹全市城建声像档案信息化发展工作的高度,开发出一个安全、灵活、高效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用于本馆及下级单位。

2、在本馆上搭建起声像档案管理和服务平台。

建立物理集中及客户端工具分离的方式,面向各下属立档单位提供声像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充分体现“智慧档案”的管理理念;

3、将系统建设成与本市城建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目标相协调的服务平台。

系统建成后,应实现声像档案接收一体化、声像档案归档网络化、声像档案管理自动化、声像档案借阅便捷化、声像档案资源社会化的目标,使声像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本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声像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应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

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核心的业务过程可以包括三个环节:

1、声像档案入库流程:

将声像档案采集导入到eRhea系统,档案著录编目审核、资料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包括采集导入、编目著录、审核三个环节。

2、档案存储管理:

视音频资源导入过程中同时生成两路不同码率素材,同资源可以在导入完成后由系统后台调用Service进行浏览码率的生成。资源后,可以手动或者按照迁移策略将资源迁移到数据流磁带机/库中进行归档/备份存储,同时有资源源格式输出需求时,归档系统自动从近线带库回迁资源到在线供输出。

3、声像档案再利用流程:

用户可通过资源管理页面或者全文检索定位到需要的声像档案资料,可以在线预览相关档案资源,从页面发起资源下载或者导出请求,对于在线资源可以直接通过页面下载,对于受限(需审批需准备)资源可以发起下载申请,发起下载导出请求,审批通过后或者资源准备完成后,通过页面或者专业声像处理工作站下载导出。

4、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主要从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来源导入、再利用、系统管理及第三方接口等方便说明系统功能。整体系统支持在单位局域网中进行部署,整个架构在千兆局域网中。前端工作站包括声像处理工作站、非编工作站、著录管理工作站和检索查询工作站,系统部署于现有办公局域网后,整个办公网办公机器亦可以查询检索声像档案。系统后台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转码服务器、在线存储和数据流磁带归档系统等。后台服务器系统可以集中部署核心机房,并且可以根据规模和预算进行虚拟化部署。声像档案系统是一个专门为声像档案管理设计的一个应用平台,在功能涵盖声像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声像档案数字化(视音频采集)、声像文件智能处理、声像档案整理编目(立卷和归档)、声像档案利用(借阅与查询、视频再制作)、声像档案编研制作、声像档案交换、声像视频长期归档安全管理、声像档案统计等辅助管理(统计、接收、移交)、系统管理等。所有考虑应用环节较多,应用流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体系架构必须以档案应用为出发点,以实现声像档案管理过程中高效可靠的应用。

二、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价值分析

(一)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促使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将会促使档案管理理论、声像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并且通过最大程度的实现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声像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彻底改变档案封闭、半封闭的状况,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声像档案工作在本单位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声像档案管理角度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可为声像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声像档案利用角度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可为档案利用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前,为了查一些声像档案需要与一些设备连接才可以查看,有了该系统,即使没有读取查看声像档案的设备,也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查找和浏览。同时,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只需一次交互操作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另一个方面,声像档案相对于纸质载体档案而言,有着自身的特性,例如:直观的形象性。收集、保管的特殊性、是其他载体档案的必要补充。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2)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斓呢逊Α?BR>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3)

1.2资料保管难许多单位中制度混乱,声像档案形成部门需要查阅以前的声像资料,为了查阅方便,他们宁愿将部分档案长期放在自己单位甚至承办人手中保管,往往不愿意将已经形成的城市声像资料交到专门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研究。但是因缺乏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及专门的场所,档案极易发生丢失、损坏问题。这样保管,一方面增加了档案的分散性,不利于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没有专业的人员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不便于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此外,一些档案形成部门由于经费不足,相应的恒温、恒湿且防磁的保存环境缺乏,久而久之部分档案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况且在档案形成部门经常将会有无法及时归档处理的图片,图片上的文字会逐渐变得模糊,由此便不能及时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

2规范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全面予以展开,不但要严格的要求相关工作单位,对于普通的民众也应使其意识到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宣传上要强势,提高大家对城建声像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认识。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大力向市民宣传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保证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能受到城建声像档案管理的常识性教育。其次,手段上要严格,使收集完整规范的城建声像档案成为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要进一步强化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通过一定的手段予以落实、实现保障。针对档案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声像资料收集困难这一现象,必须通过严格的制度加以约束,明确城建声像档案不规范、不齐全的不能给予竣工验收,不能给予结算工程款,从而保障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将实际收集到的各部门信息归档,避免造成信息的丢失,减少档案制作所需要的时间。再次,制度上要规范,以管理的规范确保城建声像档案资料的规范。对于档案形成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造成的档案声像资料保存分散的问题,相关监督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各个单位要建立起统一的、安全有效的管理制度,逐渐改善城建声像档案的保存环境。在各单位逐渐形成完善的信息采集、拍摄、信息收集和整理归档的完整流程。在进行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才能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2.2改善城建声像档案的保存环境由于城建声像档案中包括图片、图形、声像等资料,所以,对于保存环境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城建声像档案保存的地方,应当能满足一定的要求。对于档案中的声像资料必须要在声像柜中单独保存,同时应当注意远离光线以及磁场等物质。改善城建声像档案的保存环境,能够延长声像档案的使用寿命,在实现城建声像档案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3提高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想使城建声像档案为以后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前提是有高质量的声像档案。要想收集出高质量的城建声像档案成果,首先要有具备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因此,应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在城市建设声像拍摄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拍摄。同时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其进行钻研,使得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脱颖而出。其次,为技术人员配备精良的设备,增强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培养出其责任心与使命感,为城建声像档案制作做出贡献。再者还应当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既能对城建声像档案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又掌握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第四,要强化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对于城建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各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才能使得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最为真实的参考。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4)

Abstract:Theacousticimagefileisreferstothestateinstitution,theSocialorganizationaswellasinisengagedineachkindofactivitytoformhasthepreservedvaluepicture,thenegative,themovie,thephonographrecord,therecordingtape,therecordingtapetothecountryandthesocietyandsoondifferentmaterialisacarrierpersonally,byphantom,soundprimarily,andauxiliarybywritingexplanationhistoricrecord.Theacousticimagefileisaunitfileimportantcomponent.

keyword:Acousticimagefile;Recordsmanagement;Supervisorywork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4、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四)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5)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斓呢逊Α?BR>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

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6)

Abstract:Theacousticimagefileisreferstothestateinstitution,theSocialorganizationaswellasinisengagedineachkindofactivitytoformhasthepreservedvaluepicture,thenegative,themovie,thephonographrecord,therecordingtape,therecordingtapetothecountryandthesocietyandsoondifferentmaterialisacarrierpersonally,byphantom,soundprimarily,andauxiliarybywritingexplanationhistoricrecord.Theacousticimagefileisaunitfileimportantcomponent.

keyword:Acousticimagefile;Recordsmanagement;Supervisorywork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4、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四)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7)

声像档案的载体类型很多,常见的传统载体类型有录音、录像、磁带、影片、照片、唱片等档案,除此之外,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数字声像档案逐渐普及。数字化声像档案慢慢代替了传统胶片磁带式载体档案,打破了传统声像档案各载体之间以及与其他类档案的界限,如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管理声像档案,是当前声像档案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就是立足于这一课题之上,探析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新策略,以期为未来声像档案的管理理论和数字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声像档案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声像档案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首先对声像档案进行分类,即依据档案材质将其分为影片档案、录像档案、录音档案、照片档案和唱片档案等类别;然后对每一类分别进行整理,即采集、鉴定、归纳、整理、保存、管理和利用等一系列工作,这阶段各类别的整理方法和流程基本一致,但不同载体也存在细节上的差别,例如,单看采集,影片档案不仅要采集归档影片制作的原始材料,还要采集归档影片的文字材料,仅此两项就包含近三十项的工作;而照片档案的采集就简单多了,只收集归档底片、照片和文字简介即可;在保管上,对于不同的载体要采取不同的保管方式,对录音、录像档案由于其材质含磁性在保管时必须放入专用的防磁柜进行保存,而照片档案则要求在通用的库房中做到一般的防火、防潮即可。长期以来,声像档案的各类载体都遵循着各自固有的管理原则,载体不同其整理方法不同,很难实现与文书档案那样协调统一,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人力成本高。各种类别的声像档案均包括八个管理环节,每一步都不能省略,流程繁琐,劳动重复,同时,各类别不同载体其材质各异,这就需要技能各异的复合型人才来应对,并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各尽其能完成任务,故人力成本太高。

2.资金投入大。由于声像档案其载体的特殊性,载体不同需要的存储空间不同,有些还需要购买专用的存储设备,特别是那些产生声像档案很多的媒体单位,开辟和购买专用的保管场所和设备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

3.传统管理制约了声像档案管理理论的发展。多年来,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都不太重视声像档案的管理,由于声像档案存在自身特殊性,管理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管理方法各异,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声像档案管理理论的发展,致使管理方法陈旧,一直在原地徘徊,亟待新理论新方法的突破。

二、数字信息技术为声像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时代,数字信息技术已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档案界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并对声像档案提出了新的挑战。表现在:其一,新式数字载体的大量涌入,挑战传统磁带、胶片载体,在二者的激战中新式数字载体遥遥领先,逐步战胜传统载体成为声像档案的新载体;其二,面对数字信息技术的挑战和诱惑,声像档案管理人员也积极投身数字浪潮中,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声像档案实行数字化转换,如转录录像录音档案、扫描照片档案等等,实现声像档案数字化,用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以上两点日趋汇合,可谓殊途同归。数字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使声像档案与文书档案拉近了距离,都成为计算机网络数据流的组成部分,声像档案不管是在收集、鉴定、整理或利用等哪个环节都由计算机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结合其它技术自动完成,这不仅了声像档案内部各类别之间相区别的理论依据,还从本质上打破了声像档案与其他类型档案的界限。

众所周知,声像档案传统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工作既琐碎又重复,还投入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管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界多么努力,多年来一直呈现出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的状态。然而就在档案各界人员心力交瘁踌躇不前的时候,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波及为其指明了方向,不仅解决了这一困境,还为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档案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三、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新策略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档案馆都采取传统管理方式管理声像档案,其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声像档案一旦进入库房就只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保管,大量的声像档案不是静静的躺在库房里,就是附着在即将报损的胶片上,甚至依附在发霉的磁带上无声无息的消失。当编辑节目需要时,就不得不只身到海量的拷贝、磁带中采用手工查询方式查找符合编辑要求的几组镜头,其检索效率不仅极其低下,而且档案部门的作用也难以发挥。

数字时代,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管理声像档案,很多档案部门构建了声像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就是把类型各异的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图表、说明文字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转码、查询检索、编目管理、信息等实现全面管理。[1]依托管理系统,档案部门可以把各种载体的所有声像档案,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转换编辑录入,存放到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无论是材质转移、网络播放,还是查询利用,其运转效率是手工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总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其档案查询利用既快速、及时,又便捷,使长期困扰档案界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不同类别的声像档案采取统一的数字化标准进行管理成为可能,拓展了新的管理视野。

第一,数字化采集。对传统材质的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采集,可以利用扫描仪扫描或其他设备进行转录;对一些数码照片等数字载体的声像档案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采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把各种类别不同来源的声像档案实现统一的数字化采集。

第二,构建在线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首先把声像档案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视频类、音频类、图片类三大类别,然后再根据时间和单位职能构建在线数据库。如高职院校可以在三大类别下分别构建教学工作数据库、学生工作数据库和科研工作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数据库的构建要与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相一致。当然声像档案越多的单位其数据库的构建就越复杂,难度越大,即使如此,我们只要依据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原则进行数据库构建,数字化管理就越规范,资源共享才能最大化。

第三,统一标准,做好编目,满足利用者需求。数据库构建完毕紧接着就是编目工作,比如视频类声像档案,不仅要对每一个场景、片段、镜头、节目进行详细的编目著录,还要对制片人、编导人、主要演员等进行简介和摘述,这一系列的工作为了便于查询必须做到统一标准编目。[2]在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中,编目工作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既复杂又耗时,但我们必须做好著录编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给利用者提供方便,及时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所需,满足利用者需求。

第四,有选择的存储在线声像档案,方便利用。由于声像档案需要的存储空间太大,由此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存储在线声像档案,把磁盘阵列数据库分为离线数据流磁带库和近线数据流磁带库,然后依据声像档案利用率的高低来分别存储[3]。这种存储模式不仅方便了用户的利用需求,有选择的分担了储存量,还缓解了数据库存储有限的困境,既安全又有效,不失为保管利用声像档案的良好选择。

最后,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是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便捷的利用声像档案。有了数字信息技术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不管是声像档案二、三次文献的开发研究,还是声像档案的检索、查阅、利用、输出,都变得那么便捷及时,实现了声像档案的网络共享,极大的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

总之,数字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数字技术的利用缩小了声像档案载体间的差距,其共性在不断增强,这无疑给声像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不难看出,在不久的将来,声像档案各载体特征的作用将不再显现,更主要的趋势将是各载体的大集合,重构声像档案管理理论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勇.系统的集成和组合—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市场化架构[J].音像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实践,2010(7).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8)

声像档案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磁带、唱片、录像带,以及照片等。数字化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新型数字化档案的发展,这种档案管理不需要胶片、磁带作为载体,从而打破了载体、档案类型的局限,相比传统的声像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作用,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本文以数字化技术在声像管理中的应用为立足点,提出具体的办法与措施,希望在声像档案管理的发展中起到参考作用。

一、传统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声像档案的类别比较多,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载体,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影像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包括采集文字与动画,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需要在防磁柜中保存。照片档案在管理中,只要采集底片、简单的文字、照片就可以完成,工作量少,只要做好防潮、防火工作就可以。由于档案的载体不同,因此传统的声像档案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声像档案的种类比较多,而且在管理、保存过程中需要完成八道工序。其中,每一道工序的内容都很烦琐,而且需要重复作业,对劳动力的需要量非常大。一旦投入的劳动力增加之后,就需要支付大量的工资。除此之外,这些不同的载体在材质上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加强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完成对声像档案的管理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工作时间久,导致成本过高。

(二)资金投入大

声像档案区别于传统的文书档案,同时由于载体的不同,所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另外,声像档案在储存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需要购置专门的储存设备。尤其是一些媒体单位,对声像档案的管理要求更高,通常为了储存重要的档案、资料,需要购买更专业的保管设备,以及保管场所,来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加大投资成本,阻碍声像档案管理的发展,而且还会给企业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限制了声像档案管理理论发展

声像档案管理在介质、储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导致很多单位对声像档案管理并不重视。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简单,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水平。另外,基于传统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没有一整套标准的规范,而且管理办法比较多,不利于声像档案管理的理论发展,并最终制约了声像档案管理发展的速度。

二、数字化技术对声像档案管理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声像档案管理工作量大,人力财力成本高,工序烦琐,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很多单位并不重视声像档案管理,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工作动力,给声像档案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当前,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声像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主要表现为:首先,数字化载体大量涌入,与传统的胶片、磁带载体相比较,具有更大的优势。其次,在数字化技术的冲击下,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有所加强,这加速了传统声像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的转换,比如:采用扫描仪、计算机完成照片档案的存储。再如,在管理录音档案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转录。在信息化时代,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声像管理中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与潮流。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环境下,使声像档案在采集、管理,保管中更加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不仅突破了传统声像档案管理的局限性,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声像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可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给声像档案管理带来了挑战,同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三、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传统声像档案管理储存的方法比较陈旧,而且档案入库之后,基本上没有保护措施。如果单位需要获取这些资料时,往往检索非常困难,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除此之外,很多声像档案由于储存的时间太久,导致磁带、胶片报废,从而不能利用,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采用数字化技术之后,可以将这些图片、文字、视频资料进行转录、编码,储存在计算机平台中,不仅检索方便,而且储存的价值更高。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拓展了声像档案管理发展的空间。下面结合实际的档案管理经验,对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的办法与措施进行讨论。

(一)数字化采集

在声像档案管理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传统材料的采集。比如:在管理照片档案时,可以利用扫描仪、计算机硬件设施,将照片全部输入到电脑中,并对所有的资料进行编码、保存。同时,对于数码胶片类型的声像档案,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采集,然后将所有的声像档案进行分类,从而实现数字化采集。数字化采集不仅便于管理、保存,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采用相同标准,进行编码

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快速找出目标资源,需要对所有的声像档案进行编码,同时在编码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同样的标准。比如:在管理视频类型的档案时,不但要系统录制每个节目,场景,镜头,而且应该对该视频的编导、制片人,以及主要演员的资料进行编目。为了保证使用者能够快速的检索出信息,需要采用一致的标准。另外,档案管理的价值主要是方便使用,所以编目的工作非常重要。由于声像档案管理编目的工作量非常大、工序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并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编目的质量与水平,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建设在线数据库

在信息环境下,为了加强交流、服务的目的,必须最大限度上满足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声像档案管理中,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在线数据库。为了管理、检索的方便,需要对全部的声像档案进行分类。根据声像档案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3个种类,分别为图片、视频,以及音频。其次,分析单位的主要职能以及创建的时间,完成在线数据库的建立。比如:针对高校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可以将高校在线数据库分为三个类别:高校教学数据库、教研在线数据库、学生在线数据库等。为了使数据库的利用价值更高,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以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参考依据。有的单位由于行业原因,需要对大量的声像档案进行管理,工作量比较大,再加上声像管理的工序本来就比较复杂,烦琐,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要求单位在建设在线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实际的情况,同时严格遵循管理的标准与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选择性的设置在线声像档案

在声像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占据的空间非常大,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因此,可以通过建设在线声像档案的办法来节省存储空间。具体的办法为:把所有的磁盘数据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近线数据流磁带库,一个是离线数据流磁带库。同时,分析数据库的利用率。按照利用率的多少再进行分别储存。该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为:在声像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增强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减轻了空间的压力,缓解了数据库空间利用的压力。实践证明,建设在线数据库没有安全方面的风险,而且效果比较突出,是声像档案管理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美峰.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策略新探[J].网友世界,2014(09).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279-02

高校的声像档案是高等学校历史发展的结晶,通过画面、声音的生动内容,客观形象地记录和再现一个学校发展的历史面貌和各方面的情况,不仅是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的长期积累,是高校宝贵的文化资源财富,更是高校未来发展战略制定的翔实依据。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了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高校声像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早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主流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云技术的广泛渗透,各类信息获取及服务领域全面进入了以“数据网络集中存储”为显著优势的“云时代”,为高校声像档案管理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技术手段,也为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提供了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整合平台,使高校声像档案有了更为便捷的管理和共享方式,有了更加安全、更易于访问的存放位置,使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全面走向智能化。

1 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瓶颈

1.1 来源复杂 缺乏甄选机制

随着数码相机、摄像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微信、美拍、QQ空间、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新兴和发展,使每位师生都有可能成为声像资料的来源,特别是在基层组织的活动中,档案部门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预先掌握活动信息,对拍摄者水平、声像资料的拍摄质量、保存条件都无法控制,更遑论控制声像档案的质量。在拍摄条件和拍摄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所产生海量的声像数据面前,如何进行甄选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第一手资料的筛选主体是资料产生的部门还是档案管理部门都较为模糊,高校档案管理也没有明确的规范和筛选标准,缺乏完善甄选的机制,要么是简单的资料收集汇总,要么墨守于以往的个人工作经验。

另外,高校原有其他载体的声像档案如实体照片、录音磁带、录像带资料的数字化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需要完善的甄选机制来进行甄选,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声像档案进行无损数字化转换、修复、妥善保存和有效开发利用都是高校档案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归档模糊 检索效率低下

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较广,内容也较为繁杂,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规范来界定归档范围和内容;档案的管理分类依循也各不相同,但原有的分类方法的滞后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无论是以时间为序或是以事件为题,还是以人物为主,单一线性的分类方法都无法满足日后工作的检索需要。

1.3 各自为政 存在共享盲区

学校的声像档案管理部门往往是重大活动和事件发生后的资料整理和汇总部门,事件策划和发生的主体部门有着更丰富和详尽的一手资料,有些生动活泼的画面往往因为不够严谨和严肃而被屏蔽在转交档案管理部门之前,而高校的管理和宣传都应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学生的实际需要,档案部门不仅要保存具有历史记录价值的声像资料,更要注意搜集这些反映时代潮流和思想风向的趣闻趣事,全方位的记录和再现师生的精神面貌。另外,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越是有价值的声像档案涉及重大的事件和重要人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个人荣誉性,往往越难归档,更容易散落于资料档案发生当事人和当事部门。事件发生部门不知档案管理部门筛选和留存了哪些资料,档案管理部门也不了解当事部门实际的档案交接情况,造成了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加之因为检索效率的低下,其他相关部门在使用和查找资料往往不愿大费周章的查阅学校的档案,也免于沉溺浩瀚的资料翻阅查找,更乐于直接向当事人和当事部门索取。

2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基于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的模式, 通过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快速获取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资源。简而言之,云计算技术与以往IT技术相比较,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网络服务模式进行大规模的信息数据处理,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及服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整合。

2.1 云计算技术在声像档案收集方面的作用

云技术在摄影摄像产业的广泛应用,云相机、云摄像机的出现无限地延伸了声像档案的信息量,声像资料的收集不再受相机、摄像机的存储能力所限,可以随意采集尽可能详尽的声像资料,通过这些终端设备所产生的声像文件可以即时直接上传至云服务器,也可以通过微信、百度云端等自媒体平台随时随地的分享,免去了以往活动或事件发生之后档案管理部门逐一向基层部门收集的繁琐,既简化了工作的流程,还将声像资料在收集和交接过程中的流失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2.2 云计算技术在声像档案存储方面的作用

目前,云存储的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也日臻成熟。建立高校声像档案的云存储平台与以往将照片、视频、音频文件汇总后刻录光盘的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一,多用户共享及共享的权限化。为基层部门开设低级用户,仅授权给基层文件上传、查看和编辑本部门文件的工作权限,档案管理部门只需将他们上传的声像文件进行分类筛选、归档即可;待基层有查找需求时,临时开通权限,既便于对声像档案的管理,又避免重要信息被删、误路径转移等误操作。其二,安全性高。云存储平台的专业的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设计以及多机房互备,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声像档案的数据安全,比以往在光盘、移动硬盘、本地硬盘的存储方式更具专业和安全性。其三,协作机制简化工作流程。云存储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还可以通过档案留言的功能,来建立协同作业的机制,拥有留言权限的使用者可以留言让上传者或其他同事修改,也可组织组员讨论该档案是否有留存的必要和意义以及提出相应的修改和编辑方案;上传者也可以将声像档案的文字描述尽可能细致;一旦修改完成,上传者直接上传修改后文件,档案管理者即可收到消息提醒,实时了解工作进度,免去了以往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通知、询问、文件传输、文件下载、再归档等一系列繁琐工作。

2.3 云计算技术在声像档案使用方面的作用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平台不仅是声像档案便捷、安全的存储平台,还是声像档案文件的初级处理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对象存储 OSS 功能可以对图片进行格式转换、缩略图、剪裁、水印、缩放,对音视频转码等操作,档案管理者和上传者都无需掌握专业图像、音频、视频处理软件就可以将声像档案编辑为适当的格式和符合要求的样式和大小,更便于声像档案的使用。

云技术使海量的声像档案数据库中的检索操作变得容易,通过检索声像档案文件的关键字就能迅速地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再通过浏览缩略图或在线预览音视频文件,进行下一步的文件下载等操作,比起以往的声像档案检索方法在速度和准确性上有质的飞跃。

云平台的操作日志化,对于多成员共享和编辑的环境,实现了记录用户操作路径的功能,更易于纠正声像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不规范操作,实现了声像档案从上传到使用的全程规范管理。

3 云时代背景下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云计算技术为高校的声像档案管理提供了便捷而安全的文件收集、存储平台,为提高声像档案管理效率和使用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给声像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文件传输的便捷也使知识产权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法规空白点突显,提高和增强档案管理的知识产权和保密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者首要任务。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参与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也是业界同仁严肃思考的首要课题。

由于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的数据安全性已有非常成熟的技术保证,但不时爆出服务商服务器被黑客攻陷造成客户数据外流的新闻,高级别机密文件的云存储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通过多服务器多重备份等技术手段数据的持久性尽管已如云技术平台服务商所标榜的99.99%,但仍有丢失损毁的风险存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认真筛选合作服务商,选择技术成熟、硬件设备优质、开发维护技术团队实力雄厚的服务商进行合作,多学习多考察,为声像档案管理做好客观技术保证。

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了高质量提升的契机,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所带来的挑战归根结底就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不仅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还要求具备适应时展不断地学习能力,来处理和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的收集、归档、开发及挖掘各环节的管理瓶颈,应对不断涌现的技术难题,以先进科学的管理意识、与时俱进的管理手段和踏实稳健的工作态度来开创高校声像档案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声像档案管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声像档案是一项新型档案种类,它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施工生产、科技开发、涉外经营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显露,人们对声像档案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但是,由于对声像档案先进性和优越性的宣传和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一部分人员对声像档案的认识还很模糊。因此,要加强对声像档案先进性和优越性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各级管理者对声像档案的认识。,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声像档案归档不及时

完整的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一方面,企业会产生大量珍贵的照片、录音、录像等,由于未作及时归档,使它们失去了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归档要求和控制措施,致使在企业重大活动中形成的不少有价值的声像档案,虽然被各类报刊刊登、电视台播放,或印成画册等,但在企业档案室(馆)却找不齐、找不到这些原始档案。

2、档案意识不强

由于对企业声像档案缺乏了解,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声像档案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一些部门或者个人手中保存的声像档案,只为自己使用方便而不愿意移交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是停留在平面档案管理的认知上,没有声像档案的意识,不理解声像档案的真正含义,不明白声像档案的涵盖内容,造成档案管理范围的缺失。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意识的淡薄和工作制度的空缺,一些企业虽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但由于声像档案的记录工作处于松散状态,无相对固定的专兼职人员,工作无计划、无要求。“实用思想”严重、用一时做一时,“领导意识”浓厚,推一下动一下,造成企业发展历程的声像记录工作过于盲目,失去大量原始素材的记录时机,造成原始素材缺失。

3、企业档案室声像档案保管条件不到位,影响档案寿命。声像档案对档案库房的保管环境和条件有很高的要求。由于企业声像档案工作开展比较晚起步慢,再加上资金、设备因素等影响,使得声像档案保管环境不到位,易受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质量,缩短其保管寿命,从而影响其利用。

4、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众所周知,各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要安排专人录音摄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但在档案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主要是从活动筹备到结束,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归档要求和控制措施,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下落不明,造成声像档案的流失。

5、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大中型企业声像档案管理设备齐全、管理规范的单位占极少数;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无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占绝大多数。归档不科学,利用价值缺失当前,企业声像档案资料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还不完善,标准还不统一。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缺乏声像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还是停留在平面档案管理认识上,造成声像档案的管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平时有档案,用时难查询,造成利用价值缺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有必要。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均统一管理,杜绝归为己有,防止分散流失。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要作出明确规定,属于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档案馆移交。同时,要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有关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档案意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企业全体人员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加大声像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力争使无论从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到声像档案的采集保管人员都能提高自己的收集和保护声像档案意识。意识决定行动,有了保护声像档案的意识,声像档案的相关工作就会开展的相对顺利。

3、加强企业声像档案基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声像档案形成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兼职人员为数较多,而在这部分人员中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性不强,基本上属于自学自悟,所掌握的业务技能非常有限,专业知识及声像档案形成技能普遍较底,经过档案业务培训的人员数量更少。要想使企业声像档案工作有所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声像档案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一要结合企业声像档案工作实际,选派优秀人员到专业部门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学习与声像档案有关 的内容,使其学有所用,用有所为,有更强的针对性。二要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学好摄影技术、摄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发挥新技术、新知识在企业声像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三要鼓励企业声像档案形成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声像档案管理队伍 。

4、明确管理责任

指定专人对声像档案进行管理,只有做到了专人专管 ,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因为声像档案具有较强时效性,归档也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将照片和底片同时归档,并辅以文字说明。如不及时归档,一段时间后摄影人员很难回忆起照片和底片所反映内容的全部要素,从而导致珍贵的影像资料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对一些老照片的保管,更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翻拍保存,按照数据化的形式进行保存。总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管理声像档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5、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因此,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度和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三、结论

声像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营造好的客观环境是做好声像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者的主观努力则是提高声像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只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就能够开拓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定做出贡献。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人们从理论上全面理解声像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在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造成领导者乐于支持,形成者乐于合作,利用者乐于使用的良好局面,使声像档案更好地为企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立法学论文 下一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