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5 14:47:39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1)

(一)6年一贯制的德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6年,实现以大学为基础,学科为中心,理论教学、实验室训练和临床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这一学制[1],如芬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

(二)6年一贯制的俄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3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3年进行专业教育,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独联体国家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妇、乌克兰等实行这种学制[1-2]。

(三)4+4年制的美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的文理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前4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4年为医学院教育,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学生完成课程,修完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拿大、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实行这一学制[1-2]。

(四)5+3年制的英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4年为理论教育,最后1年为临床实习,毕业授医学学士学位,英联邦国家实行这一学制,如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获得学士学位以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就读医学硕士学位,时间是1-3年。在实行多学制的世界各国中,学制为6年制的国家或地区最多,为90个国家,占56.6%;居于第二位的是7年制,为53个国家,占33.3%;排在第三位的是8年制,为15个国家,各占9.4%;排在最后的是9年制,为1个国家,占0.7%。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模式[2](附表)

三、国外的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一)美国。美国研究生教育通常采用宽进严出的政策,一般来说,申请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只要具备了大学毕业资格,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经推荐人推荐,即可入学攻读学位。但在美国博士研究生毕业,却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绩。因此,博士研究生经常需要攻读4至6年才能毕业[3]。此外,美国约有一半以上大学要求研究生入学时有GRE成绩。美国研究生招生一般不限名额,由导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经费、实验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决定每位导师当年招收学生数量。在培养模式上,美国博士生培养通常实行导师制和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相结合的指导方式。硕士研究生主要采用专业式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及兼顾协作式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高校更加强调文理渗透和选修课的重要性,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为2∶3。

(二)日本。日本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学制为六年,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医学博士。博士课程学制为四年(日本医学院校很少设有医学硕士,一般是硕博连读四年)。中国的研究生指的是硕士学位,而日本的研究生和研修生是没有学位的,只是进入大学的一个学前班。日本大学的招生录取,导师有一定的决定录取权。对于博士生的评价,主要以毕业前发表SCI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值的高低来衡量。日本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前最少应发表2篇以上的SCI论文[4]。研究生在读书期间每周召开一次科研汇报会,主要汇报自己的研究内容、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最新的科研动态及讨论本周的疑难病症等。目前日本学位分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士学位又分为课程博士、论文博士、学术博士三种类型。

(三)俄罗斯。目前俄罗斯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本科6年毕业授予硕士学位,具有行医资格。本科4年毕业后,只能当医疗助手,经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以后,可以申请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时间为3-4年,经过课程学习,撰写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4]。具有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的人员方可申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并具有资格在高等医学院校讲授课程或成为医学副教授。获得副博士学位之后,如果在工作中有创新性的医学研究成果或发表了极具创新性的论文,经过课题研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医学科学博士学位。此学位获得者才有资格申报教授职称。俄罗斯的医学科学博士学位不属于医学高等教育的范畴,取得这一学位者必须在工作中卓有成绩,并通过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由国家最高学位委员会决定授予,学校无授予权。

(四)德国。在德国研究生教育学位制度只设有博士学位,德国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学位制分为三级:文凭学位,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即可获得;博士学位,为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惟一学位:讲授资格学位,这种学位是获取在高等学校任教资格的依据之一。在德国高等院校里,没有专门的研究生院机构,博士研究生都在指导教授所领导的研究所里进行培养。博士生的录取也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虽然没有必修课,也没有学分要求,但却要求在做博士论文前先要担任二年教学或科研助手,并采取一定的淘汰制度。

四、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一)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并注重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形成硕、博士研究生的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2,4]。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2)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导的指导下,能够自己选择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掌握相当渊博的本学科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能够提供创造性的见解,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 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2、硕士论文: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3)

今年的5月27日,一场特别对话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对话的双方一边是中国第一代博士,他们如今功成名就,在各个领域担当权威和领军人物,而另一方则是年轻的博士生们,他们要面对的是就业压力、科研重任。

不同时代的博士毕业生,面对不同的困难与困惑,博士们的境遇,折射了时代的改变。

致30年前的青春

11位“新中国第一代博士”聚会在大学校园里,个个神采飞扬。30年前的5月27日,经历过了十年“”,中国的学术界开始在一片百废待兴中渐渐复苏。继教育部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这一天,18位中国国内培养的“土博士”,在经历了论文评审和答辩之后,终于师成出山。1983年的 5月27日,18位博士在人民大会堂被集中授予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博士。

当年被外界戏称为十八勇士的青年学子,如今已均年过花甲,成为了国内知名高校的院士、校长及教学名师。

马中骐,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在当年18人中,他是第一个进行论文答辩的,历史选择他成为新中国第一名自己培养的博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毕业后,马中骐留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学生早已桃李满天下。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聚会上,马中骐展示了一份珍贵的资料——30年前的博士答辩现场录像。由于年代久远,录像画面不是太清晰,但黑白的影像再现了当年真实的场景。画面中,马中骐用幻灯片演示论文内容,不时在黑板上进行演算,尽管设备简陋,答辩过程却是一丝不苟。

就像黑白影像的简单一样,30年前,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艰辛而又单纯的过程。受“”影响,李尚志曾在四川大山里当乡村教师,教书之余,他没有放下数学,心中的信念是,“国家总有一天需要数学人才”。当命运给了李尚志重新回到大学的机会时,他毫不犹豫地抓住,成为第一代博士。面对30多年的命运变迁,如今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尚志教授感慨:“因为有这种特殊的经历,所以我们会特别珍惜搞科研的机会,这一点可能现在的学生没办法体会。”

太多还是太少?

1983年首批博士授予大会之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在座谈会上说出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这么多博士怎么办?”许多人不明其意,全国才刚刚培养出18名博士,怎么就多了?后据一位当时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回忆:“他已经预感到将来我国授予的博士会非常多。”

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单位已达到347个,在校博士研究生共计24.6万人。与1983年首届的18人相比,这个数字增长了1万倍有余。据权威人士透露,目前,我国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和博士人数均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博士多了是坏事吗?面对近些年逐渐加大的就业压力,一些本科生开始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暂避风头,这几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一些人一口气读到博士,毕业时却发现,还是要面临同样的就业难题。

有人无奈感叹:“博士无用。”但很多用人单位却提出了另一种看法:造成学历贬值的原因,并非是扩招后引起的博士数量增加,而是庞大的数量背后,暗藏的质量问题。

30年前首批18名博士的超豪华导师阵容标准,注定会成为一个难以复制的瞬间被载入史册。5月27日的座谈会上,一位当年的老博士提到高校扩招时感叹:“我们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几乎都是院士及各领域内的顶尖学者,而且每人只带一两名博士。不像现在这样,有的人同时带40多个学生,我都不知道怎么个带法。”

“博士培养得多了,自然良莠不齐,这是很自然的现象。现在媒体关注博士群体,不应该单单看到博士队伍中一些专业水准较弱的人群,还应该看到一些优秀的、好的代表。扩招增大了博士队伍的基数,优秀人才的绝对数量自然也随之增大。说现在培养博士的整体质量不如我们第一批,但这当中每年优秀人才的绝对数量肯定大于18个吧。”对于博士质量下降的说法,李尚志却持不同的意见。

读博动机

上世纪90年代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博士赵烨德,现为一名优秀的整形外科医生。赵烨德毫不客气地批评:“现在的医学博士,普遍太水了。”不久前,赵烨德刚刚拒绝了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到医院实习。这位博士生的简历显示,学生在硕士阶段从事的是寄生虫专业的研究,而考博时却跨专业选择了整形外科。“现在的年轻人,在专业上则太过功利,只考虑就业和待遇,却很少有对学术负责的。寄生虫领域刚刚涉足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稳,就有跳到外科领域要给人开刀。”赵烨德表示,他更倾向于接收硕士时就学整形外科专业,或者是有医院临床工作经验后再选择读博深造的毕业生。

在后续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改换专业的考研者,都是根据就业情况、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间的比例、甚至是与导师的关系来选择,很多导师在考虑录取标准时,也会掺杂学术以外的考量。

一种观点认为,博士毕业生质量的下降,与单一的评价标准有关系。在赵烨德看来,不同专业需要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对于一些偏向于理论研究的专业,可以以毕业论文作为学位考核的惟一标准,对于一些偏实用性的专业,则应该考虑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设定硬性要求。“学位培养没有细化的标准,导致一些学生在考研、考博时乱跨专业,结果学而不精。”

赵烨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整形外科的博士为例,3年一共6学期,第一学期上马列毛邓和英语等公共课,之后的两年名义上用于做课题写毕业论文和手术临床,到了最后一学期开学,就要交论文,之后的两三个月要在与导师的沟通中一边对论文加以修改,一边准备答辩。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博士生在3年的读博生涯里,充其量只在手术临床实习6个月,甚至很多人根本没有拿刀的经验,只要论文通过,就毕业了。“这样的博士毕了业,哪个医院敢要?当然,其中很多人选择留校任教,自己没做过一次手术,却又开始教别人拿手术刀。”

英国、日本等国推行“论文博士”机制,规定论文博士生只要在3年—10年在读期间与导师做交流论文,而毕业时也同样要拿出相当于博士毕业生学术水平的论文,答辩合格后即可获得和全日制课程博士生同样的学位。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曾表示,国内不存在所谓的论文硕士和论文博士,若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

文辰辉说,当初自己之所以选择生物专业,就是因为听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文辰辉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生物专业很热门,录取分数线最高。“我们清华大学生物系那一届招进了30人,几乎全是各省的理科状元。当时,我选择生物的想法就是,我考了最高分,当然要上录取分最高的专业,就好比花最贵的钱,一定要买标价最贵的东西一样。”

正是这样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决定了文辰辉接下来11年的学业方向。文辰辉的同学大多有着同样的想法,“我们30名本科生,其中起码有20人和我一样,仅仅是因为一句口号,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5年本科结束之后,文辰辉的同学们绝大多数选择读研、读博,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文辰辉说,虽然前5年几乎完全不热爱生物,但在之后赴美深造时,他还是选择了这一专业,在哥伦比亚大学度过了6年的硕博生涯。

“到美国后,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美国课堂上导师启发式的授课,和学生发散性的思考方式,让我有如新生。”后来,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文辰辉曾从事科研工作,但最后还是选择接受MBA教育,成为一家投资公司的董事。

“我在打算读MBA之前,征求过导师的意见,她虽对我的离去感到惋惜,但仍然支持我的选择,并为我写了推荐信。那时是1998年,美国经济泡沫时期,投资市场很好,再加上我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本来就是巴菲特的母校,所以学生选择经商的很普遍。当然,学过的东西都不能算是白学,学习生物时养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逻辑,使我终生受益。”

另类博士

30年过去,首批18名博士后来尽管经历各不相同,却无一人“下海”,仍在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坚守着老一辈学者的育人传统。马中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做不出什么成果,就对不起这个‘第一批’,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责任感。如今,社会环境不同,博士生们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却有了不同的考量。

苗青,历史学博士,现在是上海滨海古园的历史研究员。

1999年本科毕业后,苗青有过长达8年的教师经历。“我从小热爱历史,本科学历史,毕业后又在一所中学教历史。”工作的时间越久,苗青越觉得只在课堂上教授浅显的历史知识,无法满足自己对历史研究的渴求。抱着这样的心态,2007年,苗青又一次走进大学,开始了自己硕博连读的生涯。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精神,全方位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强化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经研究决定,我校在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试行“申请-考核”制方式。

一、选拔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在选拔中以考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潜质、专业知识、外国语水平和已获得的学术成果为依据,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博士毕业要求

1、毕业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发表SCI收录的原著学术论文,其类型应为论著,不包括综述、Meta分析、会议论文、个案报道、摘要等。导师应为通讯作者,论文和导师署名单位应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收录学术论文的SCI期刊应达到单篇影响因子≥5.0或累计影响因子≥7.0,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同硕博连读博士生要求。其他有关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申请的有关要求同全日制统招博士研究生。

2、培养过程要求

以“申请-考核” 制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按博士研究生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如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中无法达到我校相关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则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处理。

三、组织形式及职责

“申请-考核” 制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是博士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采取学校和学院分级考核和管理。由研究生学院进行报名形式审查、学校统一组织考核选拔、导师所在学院考核的形式进行。

四、招生专业目录

根据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需要,以“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的导师见《哈尔滨医科大学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附件1)。

五、申请考生条件

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国家卫计委、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有关指标,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申请考生原则应按所获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专业进行报考,以国家招生专业目录为准;且必须为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即2018年9月1日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3、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领域中取得较出色的科研成果者。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5、英语水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不招收除英语外的其他语种):

(1)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25分;

(2)新托福(IBT)≥90分或老托福(PBT)≥580分;

(3)雅思(IELTS)≥6.0;

(4)GRE≥305/1200;

(5)第一作者收录学术论文的SCI期刊达到单篇影响因子≥5.0或有国外留学经历满一年者。

6、报考类别必须为非定向,录取后调取全部档案,全日制脱产学习。

六、申请材料及办法

(一)申请材料

1、《哈尔滨医科大学“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见附件2),其中包括个人总结陈述、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总结、个人研究成果及博士在读期间研究设想等(中文2000字以内);

2、各类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及复印件等;

3、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硕士阶段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简介及研究进展)、SCI文章、专利、省级以上课题、省级以上科研奖励或是否有成果转化等)复印件及SCI收录论文检索证明复印件;

4、其他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及相关材料:《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复印件)一份(请登录学信网查询并打印,网址:chsi.com.cn),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查询不到学历信息的考生必须申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具体申请办法及程序详见chsi.com.cn/xlrz/。

(3)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及相关材料:①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一份(请登录学信网查询并打印,网址同上),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②已经获得硕士学位考生提交硕士《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复印件)(请登录学信网查询并打印,网址同上),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查询不到学历信息的考生必须申请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具体申请办法同上。

(4)《哈尔滨医科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见附件3)2份(须报考学科相关的正高级职称推荐人填写并签字);

请将以上报名材料A4规格纸张打印或者复印,考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将本人打印及复印材料按上述顺序左侧装订成册,所有证书(证件)原件切勿装订入册。

(二)申请办法

1、网上报名

2017年12月1日8:00-12月10日16:00登录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上报名系统(网址:yjsy.hrbmu.edu.cn:807),提交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

2017年12月11日(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地点为研究生学院A227会议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对考生材料进行资格初审工作,缴纳报名费300元。

3、12月15日,考生领取准考证。

4、学校综合考核

学校考核专家小组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以面试为主,其中面试时间不少于15分钟。考生做中文PPT(2007版本),英文科研汇报10分钟,并对专家提问进行答辩5分钟。考核内容包括外国语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等。

5、学院考核:学院专家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6、学校和学院考核总成绩排名第一者参加导师面试,导师面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录取

研究生学院按照考生考核成绩及导师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

八、录取类别和学费标准

“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为非定向,须缴纳学费,博士研究生收费标准为10000元/学年,学制3年。

九、助学金政策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全体在读博士研究生,标准为每生每年13000元。

十、监督机制

1、严格实行公示制度,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2、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投诉、申诉问题,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按相关规定处理。

十一、其他

1、资格审核未通过或综合考核未被录取的申请者,仍可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选拔。

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经查实即取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1)提供的佐证材料不真实;

(2)应届生入学前没有毕业或无法获得硕士学位等。

3、信息咨询及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招生办公室 ;

联系电话:0451-86630322,86671349,联系人:朱老师,于老师;

请考生随时浏览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以便了解最新信息,主页网址:yjsy.hrbmu.edu.cn/。

本简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5)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历/学位条件:

已获得硕士学位。

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

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须于报名时向我办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可接受传真)。我校不受理海外留学未毕业者的报名材料。

在读研究生于2014年夏季应届毕业者,可凭所在高校研究生院出具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证明报考,否则不能报考。

3、有两位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 (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推荐。

4、除导师明确规定以外,不限制考生跨专业报考,但在报考前应征得所报考的导师同意。

二、学习年限:

我校博士研究生均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有工作单位的考生,读博期间可与工作单位保持人事工作关系,但在培养期内必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我校不招收业余制博士生班。定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年(允许3年毕业),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学习年限之外属于延期阶段,定向博士生不超过6年,非定向博士生不超过5年。

三、学费与奖助学金:

2014年全国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我校的研究生学费标准及奖助学金体系正在制定中,确定后将在研究生院、学生处网站上公布。

四、报名办法:

(一)报考须知:

1、报考前请认真阅读我校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造成报名无效我校概不承担责任:①不符合我校报考条件;②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

2、报考类别包括以下两种类型,请正确选择:

①非定向:录取后没有保持人事关系的正式工作单位,读博期间个人人事档案及户口(户口是否转入自愿)转入我校,毕业后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就业。

②定向:录取后仍与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保持人事工作关系,读博期间个人人事档案及户口不转我校,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二)报名流程:

报名日期: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2月20日。

2

1、网上报名并寄送材料: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登录北外研究生院网站 “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http://graduate.bfsu.edu.cn/bszsgl/)上填报信息,并提交以下材料:

(1)《2014年博士生报名登记表》(在报名系统中填报信息后,在系统中生成、打印本表,报考定向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需由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在表中相应位置签署“同意报考全日制脱产博士研究生”的意见,并签字盖章);

(2)《专家推荐书》(两份,需推荐人亲笔签名,推荐书内容可以打印);

(3)《体格检查表》(按要求在“二甲”以上医院体检完成;或六个月以内的体检报告原件);

(4)外语(第一外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5) 硕士生成绩单复印件;

(6) 所报考研究方向的研究计划书(无固定格式要求);

(7) 、论著的复印件(封面、版权页、目录和正文);

(8)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双面打印;应届生提交论文初稿);

(9) 往届生需另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复印件(评阅/评议书及成绩单两项可从本人人事档案、或研究生毕业院校档案馆复印,之后加盖档案部门或研究生毕业院校研究生院/部/处公章);

(10)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须于报名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注:A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补交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硕士论文答辩决议书或论文评议书复印件(要求加盖毕业学校研究生院或存档部门公章),否则将不能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

B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的考生随报名材料须一同寄/送所在省级教育厅民教处提供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考生资格登记表。

上述材料整理齐全并按顺序装订后(不需封面及目录),于2013年12月20日前寄/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逾期不再受理。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现场接收报考材料时间:2013年11月20—12月20日(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下午2:00—5:00)(节假日除外),其他时间不予受理。

2、2014年3月1日—14日,考生登录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通过资格审查者,在网报系统上打印《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准考证》。

3、资格审查:

时间:2014年3月14日下午14:00—17:00

地点:北外东院办公楼209会议室

3

资格审查内容:身份及学位学历证明(身份证原件;应届生:学生证原件;往届生:硕士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原件;海外留学毕业生须同时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现场缴纳报名考试费三百元;在通过资格审核者的准考证上盖章。

4、联系方式: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北外东院办公楼303A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

收件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89

咨询电话:010-88816246 传真:010-88816244

网址:graduate.bfsu.edu.cn/html

五、考试:

1、初试(笔试)时间及地点:2014年3月15日—3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区逸夫楼。

2、科目安排:3月15日上午:外国语/第二外语;

3月15日下午:专业科目1;

3月16日上午:专业科目2。

3、复试(面试):3月16日下午。2014年3月初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具体时间、地点安排。个别院系、导师需择期复试者,笔试之后另行通知复试安排。

六、录取:

我校对考生参加笔试和面试后的总成绩综合考量,择优录取,录取名单经学校审批、上报市招办、教育部审核批准。考试成绩及录取结果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查询”系统上查询。

七、其它:

1、研招办不提供导师联系方式。

2、我校不提供往年博士入学考试试题。对研究方向、参考书目等内容有疑问者,请自行与院系、导师联系。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6)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普通招考博士为3至6年,直博生为5至6年,硕博连读生为5至6年(从硕士入学起计算)。

三、招生规模

2013年学校实际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314名,2014年的具体招生数额由教育部当年下达文件确定,请考生注意我校网站信息。

四、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⒉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⑵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学位);

⑶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已进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需提供进修学校教务部门的成绩证明),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般应已取得副教授职称(或相当职称),经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⒊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⒋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9月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不受此限制;

⒌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

⒍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提前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由本人提出申请,本专业博士导师同意,并通过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后,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与硕士专业相同的一级学科内取得硕博连读资格。

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博士生导师同意,并通过复试小组复试后,确定可以作为博士生培养,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内取得直接攻博资格。

五、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真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六、报名日期及地点

我校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考试每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次,其中春季招生仅接收直接攻博考生,本校硕博连读考生。秋季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同时接收本校硕博连读考生:

春季招生:报名时间:2013年9月16日~2013年10月8日(仅限直接攻博、硕博连读考生)

秋季招生: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6日~2014年3月15日(双休日、假期除外,函报3月10日截止)

报名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10办公室

六、报 名

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登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进入博士报名,先申请网报ID号(请牢记自己的报名号),按要求填写本人的报考信息,上传与报名表相同的电子版照片,下载并填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及其它表格。

⒉ 考生填写完有关表格,向我校研招办提交下列材料:

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登记表;

⑵两份专家推荐信;

⑶硕士阶段课程学习/进修成绩单(教务部门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盖章认可);

⑷身份证、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

⑸应届本科生、在校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

⑹同等学力考生还应送交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文(附刊物原件)或获奖证书,并提供报考导师的认定意见;

⑺已获得硕士学位考生须提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学位证认证报告。(学位证认证报告网址:cqv.chinadegrees.cn/cn/,咨询电话:010-82379480);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服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认证网址:renzheng.cscse.edu.cn/);硕博连读考生、应届硕士毕业生需提供硕士研究生学历认证报告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直博生需提供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学籍认证网址:chsi.com.cn/,咨询电话:010-82199588)。

定向、委培的应届硕士考生、拟报考定向委培的考生及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必须征得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调档、录取的,后果考生自负。

七、考 试

⒈考试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⒉考试时间:春季招生:2013年10月19日(硕博连读)

秋季招生:2014年4月19日~4月20日

⒊初试科目:均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外国语(科技英语);业务课2门(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同等学力者必考政治理论(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准予免试)。

⒋各学科专业均采取差额复试。复试内容一般为专业综合及外语(含听力、口语),复试时间、地点与形式由所报考学院确定。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由所报考学院组织的硕士学位课程考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为笔试,具体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录 取

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等因素,择优录取。录取工作于2014年5月底结束。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检,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我校实行培养机制改革,所有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最低每生每年17000元以上的资助(含10000元学费),入学前将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录取为原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必须与我校签订相应的培养协议书,入学前不转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九、入学时间

录取考生(春季:2014年3月上旬;秋季:2014年8月)入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考生必须当年入学,不能保留入学资格。

十、考生须知:为方便您的报考,将博士生招生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⒈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应在报考类别中注明。

⒉有关规定:

①以硕博连读方式录取的考生,须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②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博士生均须在领取录取通知前,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书,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

③我校不接收其他单位的调剂考生。

3.有关我校博士生招生导师、报名考试、成绩、复试通知等信息请留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gr.xidian.edu.c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信息网: yz.xidian.edu.cn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701 地 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 编:710071 E-mail:yjsh@xidian.edu.cn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7)

高等学校各类人员的人事档案记载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引进、人事调动、工作经历、业务能力、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工作表现、学历学位、实绩业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详细地、真实地反映着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全貌。在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审核干部人事档案的政策及方针指导下,高等学校也不例外,也要对学校各类、各层次人员进行严格的人事档案审核管理。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实施方案的方针及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维护干部的合法权益,全面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各高等学校都展开了严肃认真的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工作。这次审核工作对高等学校来说主要是审核各类、各层次人员的“三龄二历一身份”,通过审核,查清高等学校教职工的年龄、党龄、工龄、最高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和身份。本文主要分析及探讨高等学校在这次人事档案审核中对取得博士学位人员,学历学位的审核及在审核过程中的注意点。

一、学历、学位的含义

学历不仅是指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及经历,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受教育年限、水准、能力、素养及判断处理事务的观点、思想、方法等。学历是指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实施学历教育的、由国家认可的、具有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或其它教育研究机构颁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或学历学位证书等作为在此机构学习或研究过的人员通过考试或答辩合格取得的学习或研究经历过程的凭证。

学位也是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及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特殊研究经历。学士学位,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辩答,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准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机构: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按国家或有关标准规定,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判断被授予者是否达到授予学位的学术水准及研究能力,从而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判断决定。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要颁发学位证书给相应的学位获得者。

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

一是按有关要求规定在学历、学位审核认定过程中,要求具有下列相关材料:1.考生报名登记表;2.学生登记表;3.学习成绩表;4.毕业生登记表(鉴定表);5.毕业证书;6.外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绩书;7.论文答辩评审书;8.学位证书等。对取得博士学位人员的学历、学位的审核认定还需要有下述相关材料:1.专家推荐书;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3.博士研究生登记表;4.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表;5.博士毕业研究生登记表;6.授予博士学位决定。以上各种相关材料应能够相互印证,构成一个时间顺序合理、各种材料完整、互相不矛盾的材料统一体。

二是查学历、学位授予学校名录和证书式样。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写的《高等教育学历问题咨询手册》,可查核发证学校是否属实。普通高等教育自1994年到2000年,成人高等教育自1993年到2000年使用的学历证书均为教育部统一印刷。

三是2001年起,全国实行各类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2001年以后的学历证书,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cn)查询。2000年以前的学历证书,向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查询,并有该中心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报告》 。

四是学位证书的认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学位授予单位直接进行电话查询;二是将有关材料寄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http://)进行认证。

五是在国外攻读正规课程所获大学专科以上(含大专)学历、学位证书和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颁发的国外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http://)进行查询或评估认证。

六是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申请国外学历、学位认证,须出具以下原始材料:本人护照,所获国外学历、学位证书,国外学习学校提供的学习成绩单,出国前最后学历证书及其他相关材料,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七是申请中外合作办学学位认证的,须出具以下原始材料:所获国外学位证书、国外学习成绩单、合作办学中方机构背景资料、合作办学双方合作协议副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批准当期合作办学的批文复印件(加盖学校公章)、当期合作办学学生名单并注明第几期及学生入校、毕业时间。由地方省级教育部门批准的硕士以下合作办学项目,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合作办学外方机构背景材料及我驻当地使馆教育(文化)处开具的对合作办学外方机构资格认证书。复印件须经用人单位(县、团级以上)或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三、全日制教育学历学位与在职教育学历学位的区分

全日制教育的认定标准为:参加全国统一的学历教育升学考试、考试合格被录取后,在学习期间的全过程采取全脱产方式,不享受单位工资及福利待遇、毕业后重新分配。在职教育就是边工作边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原单位不脱离关系,享受原单位P于学习人员的政策及福利待遇。具备以下4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全日制教育取得的学历学位。1.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入学、达到录取分数线、经省级招办批准录取。2.学习期间采取全天在学校学习的方式(即全脱产学习)。3.学习期间须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关系和工资关系,转递本人档案。4.毕业时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并重新派遣。不具备上述4个条件而取得的学历学位教育,则称其为在职教育。

四、对博士人员学历学位审核认定的注意点及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对博士人员的学历学位审核认定的标准、条件及要求,首先审核认定其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其次判断认定其取得的学历学位是全日制教育,还是在职教育。在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中列出了学历学位认定所应具备的相关材料及审核认定的方式方法。按着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的要求及规定,通过实例来分析认定博士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例1,M高校的A某,其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有:1.报考南开大学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2.南开大学博士生登记表;3.报考南开大学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函;4.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5.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习成绩表(博士);6.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7.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及毕业资格审批表;8.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记录;9.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学位的决定(博士);10.南开大学毕业研究生登记表;11.南开大学学生体检卡;12.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通知书。根据本文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1中所列博士人员学历学位必要的六项材料对比A某的学历学位材料,A某的12项学历学位档案材料中符合要求的、必要的六项材料全部具备(它们是1、2、3、5、9、10,在材料的顺序号前做了区别标记)。另外又审核验证了A某的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原件,与A某档案材料中学历学位材料相符,因此可以认定A某的博士学历学位是真实的、合理的、有效的。在对A某个人人事档案中的其他材料的审核验证中,得知A某是先参加过工作,后报考了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研究生考试合格被录取,在读博士期间没有在原单位上班领取工资福利,属于全脱产学习,而且A某毕业后,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被M高校录用。由此可以判断A某属于全日制教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例2,M高校的B某,其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有:1.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2.介绍信;3.博士研究生网报登记表;4.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复式表;5.2009年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6.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7.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8.毕业研究生登记表(博士);9.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10.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成绩单;11.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婚育状况证明;12.博士学位申请表;13.健康体检表;14.博士研究生就业通知书。B某的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共14项,其中按规定要求,即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1中规定)有效材料5项(1、3、6、8、10,已在材料的顺序号前做了区别标记),缺少授予博士学位决定书,但是,材料7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材料9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科学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及材料12博士学位申请表;可以间接代替博士学位授予决定书,因此可认为博士学历学位材料符合要求。又依据B某拿来的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原件,与B某的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对比、核实、审验,结果一致,符合要求规定。因此可以认定B某的博士学历学位是真实的、合理的、有效的。另外,经过对B某档案中其它材料的审验、核实,得知B某属首次参加工作。B某是201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被M高校录用,B某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工作,故B某属于全日制的博士研究生毕业,所获博士学位系全日制博士学位。

例3,M高校的C某,其人事档案士学历学位材料只有:1.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成绩单;2.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根据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1中规定)。C某缺少4种材料证明自己所获得的博士学位及其学历的真实性。因此需要通过本文(二、学历、学位的认定方式)中其它几项规定来核实、验证C某博士学历学位的真伪。故M高校的档案管理审核人员登录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http://.cn 对C某的博士学历学位的真实性进行了查询,查询结果情况属实。M高校的档案管理审核人员打印了C某的网络查询电子结论表“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存入C某的人事档案中。同时也要求C某交来本人手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博士学位证书进行审核、验证,经过审核验证,C某本人手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博士学位证书与档案中学历学位材料及网络查询的结论是一致的、相符合的。档案管理审核人员亲自复印了C某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博士学位证书,盖章签字后存入C某的个人人事档案中。至此C某的博士学历学位审核认证程序完成,证实了C某博士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另外,经过对C某个人人事档案其它材料的查验,得知C某是在职期间读的博士,而且人事关系没有离开原单位,同时享受着原单位关于在职人员学习的政策待遇,即享受着原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相关要求规定C某属于在职取得的博士学位,按在职博士对待。

五、对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学历学位的审核认定

对于在国外获得学位的人员,由于国外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国授予学位的要求、标准、式样等各不相同,因此给具有国外学历学位人员的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人事档案审核认定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及不便。为了能快速、准确、方便、统一、有效地对国外获得学位人员的学历学位进行标准的审核认定,相关文件特规定:凡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的学历学位,一律视为真实有效,因而给各高校、各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审核认定本高校、本单位具有国外学历学位人员的档案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就是说:某高校或某挝辉谏蠛巳隙ū靖咝;虮镜ノ痪哂泄外学历学位人员时,只要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经过学历学位认定的,就承认其学历学位,并予以认定。如果尚未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历学位认定的,一定要求其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国外的学历学位认定。如果没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定书,各高校或各单位不能予以国外学历学位的认定。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国外博士学历学位的审核认定(以M高校为例)。

例4,D某是某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攻读了国内硕士和国外博士。D某在攻读国内硕士和国外博士期间均属在职学习,享受着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D某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人才招聘被M高校录用。

M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审核认定D某的人事n案时,发现D某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材料齐全,但博士学历学位材料只有一份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根据相关的文件要求及规定D某的博士学历学位材料缺失、不达标、不能予以认定,因此M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求D某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去对自己的国外博士学历学位进行权威的评估认证。经过一段时间,D某拿来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位认证书(博士)”。M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经过审核、查询,认定D某具有在职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而博士只具有国外博士学位,不具备国外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即属于持有博士单证人员。所谓单证是指:要么具有博士学历,而没有博士学位;要么具有博士学位,而没有博士学历。

例5,E某是国外留学回国具有博士学历学位人员,被M高校聘用,M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审核、认定E某的人事档案时,发现E某的学历学位材料比较齐全。在E某的人事档案中学历学位档案材料有:1.我国驻外使馆出具的“留学归国人员证明书”;2.学位记复印件;3.学位授予证明书;4.授予学位、修业期满证明书;5.成绩证明书;但是没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证明。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及要求,E某虽然国外的学历学位材料齐全,但如果没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仍不能认定E某的博士学历学位,因此,M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求E某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去进行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经过一段时间,E某拿来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博士)”。又根据E某的其它人事档案材料的审核、验证,认定E某为具有国外博士学历及博士学位,属于具有双证人员,且属于首次参加工作,故E某是全日制国外博士研究生。

上面我们用大量的篇幅分析归纳了博士人员博士学历学位审核认定的程序、要求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应该说对博士人员的博士学历学位档案材料的审核认定提供了一个清晰、完整、准确、便捷的脉络及方式方法。具有博士学历学位人员对高等学校来说,是宝贵和重要的人才资源,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强校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加强了对博士层次人员的培养,但也有一些不合资质的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同时也有个别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弄虚作假。因此,国家开展了个人人事档案的核查认定工作,即核查认定“三龄两历”工作。具有博士学历学位人员的学历审核认定也是这次核查认定工作的重要一环,之所以单独作为一个专题来探讨,是因为它的重要性、特殊性、专业性及审核认定标准的难度性。

【参考文献】

[1]杨静.关于审核认定干部人事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3).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8)

一、基本要求

2011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报考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体检合格。

二、报考方式及条件

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入学选拔(考试)方式有3种,即普通招考、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直博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

1.普通招考

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博士生的年龄不限。

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2011年8月前取得硕士学位,不包括非学历在职专业学位硕士);

⑵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⑶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报考之前尚未获得硕士学位,也应按同等学力报考;此类考生需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a.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已工作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2011年9月1日);

b.须已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三名);

c.还须修完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学位必修课,并提交进修单位开具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2.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本科直博)

(1)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研究生院高校(含北航)本科前三学年综合成绩在学院年级排名前10%,或211高校本科前三学年综合成绩在学院年级排名前5%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3.硕博连读

(1)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和确有进一步培养前途的我校在读一年级和二年级硕士生。一、二年级学生要求学位课及限选课平均成绩在本学院排名前30%;

(2)经本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意及研招办核准后,通过博士生相关考试(考核)。

三、报名办法及提交材料

1.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考试、录取等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 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或在读)硕士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现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3.考生报名采用网上提交信息方式。考生须按网报要求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并在网上缴纳报名费200元整,网上报名地址为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b.buaa.edu.cn。其它选拔方式的网上报名时间另行通知。请考生务必随时关注教育部网站和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有关通知。

普通招考网上报名时间为2010年9月15日至10月10日。

本科直博生的网上报名时间为2010年11月25日至12月10日。

硕博连读报名时间为2011年3月25日至4月10日。

4.考生应按时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寄(送)以下申请资料:

(1)填写完整(粘贴照片,加盖公章)的2011年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网上报名后下载并打印);

(2)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有固定格式,网上报名时下载);

(3)硕士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

(4)硕士课程成绩单的原件或加盖人事档案公章的复印件;

(5)学生证复印件

(6)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7)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交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全文(第一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三名)的证书复印件。

参加普通招考的考生,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第1、2、4、5、6项材料,入学报到时,补交第3项材料;往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第1、2、3、4、6项材料;同等学力考生提交第1、2、4、6、7项材料和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学书复印件。提交时间为2010年10月15日前(以邮戳为准)。直博生应提交第1、2、5、6项材料和本科成绩单,入学报到时,补交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硕博连读生应提交第1、2、4、5、6项材料。

四、考试及复试要求

1.普通招考时间安排及要求

时间:2010年11月6日和7日

地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考试安排如下(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11月6日上午考基础外国语(听力和笔试同堂进行)(日语、俄语无听力部分);

11月6日下午考基础理论课。

11月7日上午进行专业课综合考试(专业课和专业外国语同堂进行,请见招生专业目录中有关招生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及其专业课选考科目等相关说明)。

11月7日下午进行面试。

同等学力考生须在11月8日加试两门报考专业有关的硕士学位主干课和政治理论课。

2.普通招考复试要求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3.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的复试考核要求

学院组织专家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专家应通过考生的本科或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进展、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该结论应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五、录取类别

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新生一律于2011年9月入学。

博士研究生的报考及录取类别分四类:非定向、定向、委培和自筹

1. 非定向: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者,免缴纳学费,按国家规定发放生活补助。

2.定向:少数民族专项计划类型考生录取类别为定向,须在录取前按照教育部要求签定相应少数民族专项计划协议书,毕业后按所签署协议工作。

3. 委培: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档案等关系不转入我校,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相应委托培养协议书,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需要缴学费,不发生活补助。

4.自筹: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者,缴纳学费,不发放生活补助。

六、学习年限与待遇

博士生学制为3年,直博生学制为4年。

2011年我校继续实施培养机制改革后的博士生奖学金奖助体系,录取为非定向博士研究生(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我校)提供基本奖学金,即免交学费并享受生活补贴每月1000元。此外,在读博士生还可申请助教、助研、助管等“三助”岗位。工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可获得导师提供的500-2000元/月的助研金,其中一年级直攻博学生可获得导师提供的300-2000元/月的助研金。理、人文、管理、经济学科博士研究生可获得导师提供的200-2000元/月的助研金。录取为委托培养的博士生需缴纳学费共计33000元,分3年缴纳。录取为自筹经费的博士生需缴纳学费共计21000元,分3年缴纳。

录取的博士生于2011年9月办理博士生入学报到手续,并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方能获得博士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的待遇。

七、其他类型招生计划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

根据国家五部(委)教民[2005]11号文件精神,我校2011年将主要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定向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生考取后须签定教育部规定的培养合同。毕业后到定向地域(单位)工作。

2、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从2007年起我校每年选送100多名优秀博士生到国外大学、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我校将继续通过导师推荐、自由申报、双向选择方式选拔优秀博士生到国外大学、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经费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或外方资助。

3、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

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教研〔2009〕5号)的要求,大力创新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所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教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争取新的突破。我校将继续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关具体事宜需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及导师联系。

八、违规处理

1.理对在报名或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还应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2.要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将作弊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并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在当年博士生招生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

九、招生咨询与联系方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部分导师联系方式及有关注意事项可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b.buaa.edu.cn查询。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9)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ilosophy doctor(PhD) graduates is the top level of high?鄄level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is not only the main way to tain high?鄄level med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personnel,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ate, and the its education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in the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as set as control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education model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by PhD amission examinatio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graduation system and the role of supervisor,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China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Key words】public health PhD; education differ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c; supervisor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84-01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作者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在此期间作者深深感到中美公共卫生博士培养方式的差异,及哈佛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的校风,对于国内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有很多借鉴之处。

1.严格的博士研究生入选条件

以哈佛大学为例,对于博士研究生的筛选主要参考以下考试成绩,如GRE或MAT,2-3封推荐信,个人申请材料和面试,哈佛大学的博士筛选要求不一味强调书面成绩的重要性,即使是GRE等考试也只是作为参考,更多的注重在面试和推荐人的评价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体现了其对于博士研究生能力全面性和价值性的要求,同时没有年龄限制[1],以作者在美国导师的博士研究生为例,总共4位博士研究生,均为5年制,其中有过工作经历的博士研究生就有3位,只有一位是来自耶鲁的应届生。相比较,国内的博士入学招生,其中考试成绩是占绝大比例,面试成绩占比相对较低,同时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都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而国内基本上只有教授才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2.开放自由严谨的科研学术环境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有3年制硕士转博士和5年制直博两种,其中主要为5年制[2]。以五年制博士研究生为例,前两年主要为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在这两年中基本不进入实验室,到第三年只有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实验动物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和进行实验,培训过程为期一个月,各个实验室以PI为核心,以专业小组来进行科研学习和工作,以作者所在教研室为例,环境卫生学系下设暴露、流行病和风险研究小组,环境和职业医学和流行病项目小组,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作者所在PI是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的主任,所有的科研学术活动基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二上午9:30都会邀请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在以小组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整个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午都会进行提供午餐的学术汇报。在所有的汇报过程中,任何人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讨论非常热烈,同时所有邀请来的专家都会将最新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当然在汇报过程中是严禁拍照的。所有邀请来的专家不仅包括专业学术领域,同时也包括各个基金会的负责人和捐赠者,如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等,同时导师也要求研究生一年要完成至少一次系内的学术报告,主要为自己的近期研究内容。因此所有的学术汇报都是非常前言的,同时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也促进了科研上的合作,以哈佛大学为例,就与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哈佛-麻省理工联合研究中心。在博士生学术培养上,良好的学术氛围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完成学术工作的同时,博士研究生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短期的各国间博士研究生的交流项目,非洲援助项目等,应该说哈佛大学在培养上除了学术能力上,也非常注重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适应不同职业的要求,掌握公共卫生理论知识,能够独立领导完成相应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

3.自由严谨的毕业制度

国内大学对于博士毕业有着较为严格的条件,同时在一些要求上略有不同,但一般需要研究生完成相应学分,通过盲审,,毕业答辩,和发表相应数量及SCI影响因子的文章,哈佛大学对于博士学生毕业除了有学分要求外,还设有一个专家委员会[3],委员会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审核,来决定是否学生具有启动答辩的必要,一般对于研究内容要求能发表1-2篇文章的工作量。作者所在课题组就有一位博士2年内,因为专家委员会认为其研究内容还缺少关键的环节,多次不同意其启动毕业答辩。

4.导师的作用

中美博士研究生都有一位指定的导师,区别在于导师职责的不同。国内导师管理研究生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觉,自律,当然也有部分导师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哈佛的导师则不同,其十分注重引导的作用,非常善于听取博士生的意见和建议,他会从他的角度提出一些引导。同时中美导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期待不同。国内导师都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留在自己实验室,甚至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而作者在哈佛大学看到基本上所有哈佛毕业的学生都不会留在本校,甚至是做博士后也会到其他学校,没有留校这一说法,这样一个是可以吸取多个实验室的经验,掌握多门技术,另一个也有利于科研思路的突破。

总之,相比较国内,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更多的注重个人独立思考,领导能力和专业学术能力的培养[4],其入学的要求相对灵活,特别是在招生上,更是显示出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特别是公共卫生的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学在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博士研究生期间会不定期请各国卫生部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校进行探讨,充分培养其个人能力。从作者学习期间的了解,美国大学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是具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所有的课程,培训,交流,学术或非学术讨论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出发的[5],而国内现行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强调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专业引导,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个人能力问题凸显不足。

参考文献:

[1]温世浩,任为民,马修强,王錾,许放,周东,贺祥:中美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教育比较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2-473.

[2]李跃华: 中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606-608.

[3]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中美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466-469.

[4]马玉龙:自由与创新: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探析.西北医学教育2015,23:960-963.

[5]李立国,詹宏毅: 中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比较分析. 中国高教研究 2008:29-39.

博士研究毕业论文篇(10)

1 提前工作的动因

高校毕业生包括本专科毕业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应届博士毕业生。自本科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更是成为热点问题。新闻报道2008年中国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70%,部分地区甚至传出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首次低于应届大学生就业率的信息,社会惊呼“皇帝的女儿也愁嫁”。而2009年,正如前一年年底胡锦涛主席在辽宁考察时对大学生求职者表示的那样,“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将有超过700万应往届高校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伴随着全球性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日益恶化,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减少与高校扩招政策综合作用,形成了一个非良性的流程。

如图1所示:大学生就业困难,于是转向升学,升学需求的增加迫使硕士扩招。硕士毕业生的增加使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挤占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造成自身就业水平的下降,因而出现了所谓“1500应届硕士竞聘卖猪肉”、“十万年薪聘请大学生掏粪”的新闻现象。并且,由于预计2010年博士学位的年授予人数将达到突破历史性的5万,已经开始有学者开始担心博士培养质量的下降,质量下降的博士毕业生以后还要去培养硕士生和本专科学生,势必进一步造成硕士毕业生和本专科毕业生质量的下降,从而更加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令他们倾向于尽早适应市场,做出提前工作地选择。

本研究仅以硕士生为对象进行探讨。硕士生是高级科研人才的后备军,而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对硕士生的培养需要投入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若硕士生提前工作则有可能令实际培养时间不足,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对其今后的就业也将产生影响。所以,于国于己,硕士生的选择都值得商榷了。

2 博弈理论概述

博弈论也叫对策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首先提出的,是一种“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学、政治科学、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论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

一个博弈论模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局中人,方案集和局势。局中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有权决定自己行动策略的参加者,一般要求一个博弈中至少要有两个局中人。策略集是指可供局中人选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策略的集合,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中至少应包括两个策略。局势是指一个博弈中各局中人所选定的策略形成的策略组。当局势出现后,博弈的结果也就确定了。

本研究采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理论。上策是指这样一种策略,不管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这种策略都是最优的。博弈论中的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结果,当这种结果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局中人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因此,所谓上策均衡即指一种局中人选择的都是上策时的博弈均衡状态。

3 高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的博弈

3.1 博弈模型的建立

3.1.1 三要素设定

出于能够更明确地表现分析结果的原因,本研究使用两两博弈的方式。局中人包括高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其中硕士生按照意愿倾向还可分为两类,因此实际的博弈模型一共有五个,以报酬矩阵形式表现。

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都包括两个策略。高校可以选择允许或者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接收还是不接收在读硕士生,两类持不同意愿倾向的硕士生都可以选择提前工作或者毕业后工作。

每个局势包括模型中各局中人可选择的一个策略,每个模型产生四个局势,通过分析可得出其中满足上策均衡的局势。

3.1.2 度量方式设定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每个局中人对各种选择所产生结果,假设这种结果可以用满意或不满意两个属性值来度量。

一般来说,高校希望硕士生能够静下心来搞科学研究,一方面能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硕士生的目标就是使硕士生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果没有科研和论文的培养则有失这个目标的要求,如果硕士生提前进入找工作阶段则科研的最佳时期——研二和研三——就没有发挥作用。从上述角度来看,可以说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才能保证满意的结果;若做出允许的选择则总会有一部分硕士生提前工作,高校的培养结果达不到效用最大化,可以认为是不满意的。

而作为用人单位,也有出自短期利益的考虑,他们要求自己员工的综合素质越高越好,独立行为能力越强越好,因此硕士生能否提前来单位实习决定了要不要在硕士生毕业正式上岗后付出一笔培养成本——工作上手前支付的工资和其它费用。可以认为,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是令自己满意的,而选择不接收的结果则是不满意的。

最后,按照硕士生的意愿倾向可以把硕士生分为倾向提前工作,倾向毕业后工作两类。对于第一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选择毕业后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对于第二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提前工作影响学业完成的质量,选择毕业后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

为了便于分析,设满意的值为1,不满意的值为-1,以此量化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

3.2 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

根据上文对高校和用人单位选择结果的假设,本研究可以构建如表1所示的报酬矩阵,矩阵的每一个局势设为(E,S)。

当高校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时,若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则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高校则因此不满意(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则必定不满意,而因为在读硕士生即便找工作也没有接收单位,所以高校最终得到满意的局势(-1,1)。当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时,硕士生受到纪律限制,则高校不管怎样都将得到满意的结果,而用人单位无论做何种选择都接收不到在读硕士生,结果必定是不满意(-1,1)。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达到一个上策均衡,即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用人单位却接收在读硕士生。两方的最优决策是相冲突的,而这恰恰解释了现状,即本研究前面说的高校要实现培养目标,而用人单位要追求用人成本的最低化。后面的分析中,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这种冲突将不断得到体现。

3.3 两类意愿倾向的硕士生与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博弈

3.3.1 倾向提前工作

如表2和表3所示,本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1,S),把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1,E)。

先来分析硕士生与高校的博弈,现实中总存在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用人单位。当硕士生选择提前工作时,若高校也允许提前找工作,则前者与后者形成的一个局势是(1,-1),若高校不允许提前找工作,则前者受到纪律约束的局势为(-1,1)。当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时,则高校的选择不再重要并总会获得满意的局势(-1,1)。由此本研究又得到了一个上策均衡,即硕士生选择提前工作而高校不允许提前找工作。

再来分析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当选择提前工作的硕士生面对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用人单位时,结果自然是“双赢”(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则结果自然是“双输”(-1,-1)。当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时,用人单位的选择也不再重要,结果总是双方都不满意(-1,-1)。这里的上策均衡是“双赢”。

在这两个博弈中,硕士生面对的最优决策总是选择提前工作,而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最优决策与由它们之间的博弈得出的上策均衡相同,互相冲突,这就解释了倾向提前工作的硕士生们为何会采取各种手段“欺骗”高校,出去寻找工作。

3.3.2 倾向毕业后工作

如表4和表5所示,本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S),把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E)。

迫于经济压力以及别的原因不得不提前找工作的硕士生只要高校允许,就会达成(-1,-1)的局势,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则硕士生和高校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当硕士生不存在经济困难或自己另想办法克服了困难时,必然会坚持好好完成学业,毕业后工作的选择,这种情况中高校与硕士生总是“双赢”。所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和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是这一博弈中的双方最优决策。

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必定与硕士生的意愿“合拍”,局势总是(1,-1)。当用人单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只有选择了提前工作的硕士生会让其实现满意的局势(-1,1)。这里的上策均衡却是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而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

高校最喜欢的自然是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就如同用人单位最喜欢选择提前工作的硕士生。然而这并不是说无论持何种意愿倾向,只要选择了提前工作,用人单位都无差别的一视同仁。本研究在前面就已经探讨过,用人单位希望聘用的员工综合素质越高越好,而硕士生的科研水平无疑是衡量其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认为只有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才最有可能主动静下心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从而达到令高校和用人单位都满意的科研水平,很遗憾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恰恰不可能接收到其最满意的对象。也就是说,用人单位的最优决策与其最满意的硕士生的最优决策相冲突,再换句话说,用人单位的成本最低化目标与对员工素质的期望相悖。

本研究的博弈分析就进行到这里,此时的问题是,硕士生是否应该提前工作以及高校、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有所作为。本研究在最后就此进行一个探索性地讨论。

4 关于硕士生是否应提前工作的讨论

4.1 硕士生是否应该选择提前工作

让硕士生们产生不同意愿倾向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未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对此本研究认为可以从知识的可积累性给出探讨。

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不同,“知识溢出足以抵消固定生产要素存在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因此知识积累过程不会中断。”社会知识就在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得以延续和更新,而个人知识积累得益于社会知识的积累沉淀,同样不断增长。这种知识积累是质和量双方面的,在当今的经济形态下,已成为整个经济的基础。在校学习可看做知识积累的最稳定途径之一,因此硕士生花在在校学习与科研方面的时间越长,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其创造价值的潜力越大,可以预期较大的未来收益。若提前工作,放弃的学习时间不谈,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多少也是不确定的。

事实上人们选择读硕士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和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两个,这两个目的的实现都要求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因为前面已经分析过用人单位也希望能招聘到科研水平最高的硕士生。如果硕士生都能明白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影响,认真完成学业,在毕业后凭借优异的知识积累接受社会的选拔应该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

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应该为促成硕士生做出这种选择而有所作为。

4.2 对高校和用人单位提出的建议

(1) 高校安排好硕士生的日常生活。在推广自费制的同时,设置更多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项目,提高物质激励的比重以降低硕士生的总成本,解决高校与持提前工作意愿的硕士生的冲突,并保障完成对硕士生的培养目标。

(2) 用人单位要把目光放长远,对接收在读硕士生工作的决策应当有所限制。应当看到一个科研功底扎实的硕士在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为单位创造的价值将远远大于一个水平一般,仅仅多半年或一年工作经验的硕士,足以弥补用人单位短期的成本损失。

(3) 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冲突的化解之法,除了提高各自的认识外,最好能够更多地进行“产学研”合作。用人单位欢迎高校前来调研和利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确立科研项目,设置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如此,一方面硕士生通过“干中学”和“学中干”把科研和实践联合起来,必能提高其知识掌握水平,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为高校协助解决的问题支付的费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硕士生的经济状况。

(4) 整个社会应当保证舆论的正确导向,不要宣传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并为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努力发展经济。

5 结论

本研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推导,提出了硕士生提前工作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报酬矩阵,运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分析了这种现象。最后通过对硕士生知识积累问题的分析,认为硕士生不应该提前工作,并对高校和用人单位如何促成硕士生做出这样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作为探索性研究,在各种条件的设定难免带有主观意愿,使用的方法有限,分析结果也有必要经受实证的检验,进一步探讨是之后必须要做的。总之,对该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教育管理方法和决策的理论与应用提供十分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杜文景.社科院报告称今年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EB/OL].

[2] 申剑丽.人保部官员:正在起草系统性促进就业政策[EB/OL].

[3] 周芳.众硕士竞聘“猪肉荣”[J].北京:中国市场,2009,(1):21.

[4] 刘浦泉.中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EB/OL].

[5] 甘应爱等.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388-389.

上一篇: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 下一篇: 物流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