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诗歌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6 02:14:03

爱的诗歌

爱的诗歌篇(1)

传递力量

撵走风霜

温暖学子的心房

阴霾消散 春光普照

冰雪融化 溪流淙淙

润泽大地 生机勃发

蒸蒸日上

奉献青春年华

关于爱心的朗诵诗歌二

把别人的不幸

贴入至亲的骨头上

真情的抚慰 像含泪垂落的

云彩 胸怀于天地之间

陷入沼泽地

一匹马把缰绳抛来

日照冉冉 奔去的

是永不言悔的春晖

真心帮你

双手合掌是佛家手语

北极星在闪耀 挚爱之火

融化冰冷的夜空

关于爱心的朗诵诗歌三

莱州有个好青年

人品出众有爱心

挣钱不忘孤寡老人

他旗下分店有十五家

在他的带领下

人人都是义工志愿者

谁家有难他都帮

赛过水浒中的宋三郎

老板的光辉事迹真不少

捐钱捐物做的好

每卖一物拿出一元钱

向慈善机构把钱捐

他的爱心传递着感召着很多有志青年

他的义举令人敬

更是一个有理想的好后生

他才华横溢心地善

生意买卖不欺骗

童叟无欺很仁义

顾客至上为宗旨

信誉更是为前提

他常讲要诚信诚心

先做人,再做事

他人品真诚信誉好

还把客户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哟

这样的青年实在少

如果社会上多一些这样的青年少一些犯罪那该多好

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爱心的朗诵诗歌相关文章:

1.关于爱心诗歌朗诵

2.关于爱心的朗诵稿

爱的诗歌篇(2)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字串7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母爱,不挑儿的长相

母爱,不分春夏秋冬

母爱,崇高伟大

母爱,无限忠诚

无论你平和、躁动

无论你失败、成功

母爱你失败、成功

母爱无处不在

她,伴随你经历人生

是她,放飞人间的龙凤

是她,架起天际的长虹

不懂得母爱

你就迷失了生命的真谛

忘却母爱

高官厚禄血冷躯空

一个母亲陷入贫困

一方惦念何以安宁?

用我们的双手点染熔灿的颜彩

爱的诗歌篇(3)

我的心灵纵然追随那

澎湃在北国大地上的黄河水流动蜿蜒,

我的心灵激荡追寻那

惊涛在南国热土上的长江水直奔东海。

她们

是国人生命海岸中的一抹金黄的闪光

隔河两岸是心驰神往的天堂

抬头豁然,祖国好

低头乐怀,家乡美

脚下是我追寻的圣土,蓦然回首

爱祖国,更爱家乡

岁月悄无生息地流淌,沿着时间的路途

祖国欣欣向荣一片好

忆往昔,千古风流人物

看今朝,英雄尽显本色

我欣欣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于是乎?

便置身百里杜鹃,才知花的天堂,鸟的天堂;

走进草海,去感受海的静谧;

旭日从上帝山爬起,无数柳枝与海共舞;

浓浓的乡景乡情,与谁同醉?

是谁谱写一曲曲乡间的民歌?

伫立在微风中感受绿树野草散发出的清香

瞬间春暖花开,温馨无限

条条乡间道路四通八达

片片绿色树林装扮家乡

心灵顿时感到倚天长剑划破天宇

爱祖国,更爱家乡。

关于爱国励志的朗诵诗歌二

穿过你柔美的视线,

我在你群山环绕的怀里放声高歌,

我是你最爱的龙儿,

你是我伟大的母亲,

哦!我亲爱的祖国,

我陪你笑看风雨,

陪你泪水滑落,

今夜我手捧星辰追逐梦想,

面朝大海为你研磨,

哦!我亲爱的祖国,

强权者你绝不畏惧,

残弱者你无私给以,

地球终于发现了你的名字,

啊!美丽的中国!

今夜你如诗的笑容绽放世界,

你美丽的山河气势冲天,

今夜我踏浪归来为你迎风起舞,

我是你最忠实的战士,

我是你最听话的孩子,

为了你我愿意,

站在狂澜的暴风雨里,

手握双拳为你把关紧守,

飞翔吧!中国!

看着你迎风含笑,

我才能拥抱幸福,

飞翔吧!中国!

我们就是自己的主流,

怀揣梦想手捧自由。

关于爱国励志的朗诵诗歌三

你,一个为了祖国而不断改变自己志向的人,

你,一个见解祖国独到的思想家。

鲁迅,你总是把祖国挂在心间,

由于见证了,庸医的卑劣,

你决定把学医当化你毕生的追求;

由于听到留学生观看影片时大声喝彩,

你看到了国人灵魂深处的麻木,

于是你决定用文章拯救世人灵魂。

虽然你的笔是冷的,总是用来遮羞国人的装饰,

一层一层剥离,只剩赤裸裸的灵魂;

你总是想让你的文章,

刺痛国人你麻木的心。

使国人看到了自己的原生态的灵魂。

爱的诗歌篇(4)

2021国庆节爱国诗歌1祖国啊,祖国

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

都说你的花朵真红火,都说你的果实真丰硕,都说你的土地真肥沃,都说你的道路真宽阔。

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

我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

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

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

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

我把满腔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

我把满腔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2021国庆节爱国诗歌2金秋十月好心境,

举国欢腾迎国庆。

四十九年风雨径,

共祝未来更光明。

2021国庆节爱国诗歌3金秋十月,喜看菊金枫火,

阳春三叠,聆听乐柔鼓急,

寒冬腊月,笑捧梅红雪白,

柔肠百转,慢待乾朗坤明,

浩月嫦娥,惊羡联谊喜色,

赤地九洲,诚求股赤民欢,

国庆一日,笑夸强国盛世,

红尘六合,乐见旗红帜扬。

2021国庆节爱国诗歌4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种芬芳——

啊,这芬芳在我心中四季难忘,

从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艳,

到严冬海南的稻花飘香,

从炎夏荔枝满树的福建山村,

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鲁番果香……

天天有彩花开放,

季季有丰收在望,

在这些芬芳里,

我看到最绚丽的景象——

还有她的雪白和碧绿,

美如黎明的晴空,

未来的希望……

2021国庆节爱国诗歌5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2021国庆节爱国诗歌6华夏河山遍红旗,

中原内外皆兄弟。

南辗北转实不易,

念往昔,

岁月峥嵘应有忆。

洪魔肆虐似无敌,

爱的诗歌篇(5)

看着他憔悴的面容

惊讶彷徨

怎样才能强健他的心脏

我无法想向

为了一个陌生的眼神

毫不犹豫的扶起

他自身的能量

让他的内心世界

视放亮丽的花香

歌颂爱心的朗诵文章二

微尘之光爱心点亮

公益路上无比坚强

沐浴心灵绽放阳光

传递爱心向 前方

团结凝聚能量啊

树立正气挺起胸膛

努力奋发势不可挡

生命之光美丽绽放

微尘之光送人玫瑰手留芳香

微尘之光公益爱心点燃光亮

携手共谱美好乐章

公益慈善事业更辉煌

爱在微尘之光信念如钢

肩负责任勇于担当

点亮心光永不迷茫

爱在一起把歌唱

传递爱心正能量啊

微尘之光照亮心房

温暖人间真情储藏

社会和谐幸福安康

微尘之光送人玫瑰手留芳香

微尘之光公益爱心点燃光亮

携手编织公益乐章

微尘筑梦事业更辉煌

歌颂爱心的朗诵文章三

寒风将冷寂大把洒向大地

这灰蒙蒙的恼人天气

马路上大把大把的汽车

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草坪上的两只小狗撒着欢儿追逐而去

与一些枯叶狭路相逢

黄褐色的爱心形状是好看的模样

我猜它们其中、有的成了书签

有的成了消息

有的成了背景

可城市不需要这样的背景

落地即不是风景

即使最终的宿命是垃圾桶,这也是美丽的消耗,不是吗?

此时,一个小女孩儿正拉着奶奶的手

惊喜地大叫:

“奶奶,奶奶,你看!好多爱心都从树上飞下来了呢”

 

歌颂爱心的朗诵文章相关文章:

1.关于爱心的朗诵稿

2.关于爱心诗歌朗诵

爱的诗歌篇(6)

引言

普希金的爱情诗歌优美动人,让人不自觉地落入进去,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普希金的爱情诗表现的不仅仅是爱情的感人肺腑,还有诗人笔下动人的故事,曲折的生活经历,这些和诗人自身的生活和个性是相辅相成的。普希金所展现给世人的热情和温柔,让人如沐春风,让我们去感受内心世界的那份美好和安宁,同时普希金的爱情诗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体现出诗人对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普希金整体的诗歌特色和风格都充满了生机和乐观,让生活在困苦之中的人们感受到美好和希望。

一、普希金爱情诗歌艺术欣赏

普希金的爱情诗成功打动人心的地方有很多,无论是他优美的语言,还是丰富的内在美,亦或是充满人情味,都为诗歌增添了神韵,让人在激动之余还能沉下心来进行思考:爱情无疑是美丽的,懂得爱一个人,人生才是完整的。

(一)向往纯洁的爱情

在普希金的诗歌之中、言语之中都充斥着对于纯洁爱情的向往和赞美,对我们而言,普希金的诗歌是具有感情的,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正是由于普希金本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爱情的执着,才成就了他爱情诗歌的美好。例如普希金在1816年所创造的《月亮》中这样描述到:“的欢快啊,你算什么?怎能比我真正的爱情和幸福,那种内在的美的欢乐?”在诗人看来纯洁的爱情并不是单纯的的欢快,而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带来的心领神会的快乐,那种充斥在两人心中的淡淡的交融感是所不能比拟和亵渎的。正是由于对于纯洁事物的追求也体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喜欢虚假,不追求名利,他的要求是这样的简单,只要一个相爱的人一起到老就好。这些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在诗歌《欢乐》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什么时候朦胧的青春之灯才能燃烧起来,放出光明?什么时候我的人生道路上的女伴才能以微笑照亮我阴暗的路程?”

(二)赞美的精神力

在诗人描绘美好爱情的同时,他的诗歌里面也处处描绘着美所产生的精神力,无论是美好的事物还是美好的心灵都能够带给世人巨大的鼓舞和美好的希望。例如诗人在1825年所创作的《致凯恩》的诗中这样描绘凯恩的倩影:“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如同执笔之人将凯恩的美好表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仿佛具体地感受到这位女郎曼妙的身姿以及纯真的心灵。当时的诗人被幽禁在米海罗夫斯克村,让他饱受孤独和苦闷的折磨,在这种背景之下他创作了《致凯恩》。在诗人的词语中我们丝毫没有看到描绘女友面容的词汇,但是却能感受到她的美好,这种美不是外貌的美,而是内心深处的甘泉,瞬间滋润了诗人浮躁而干枯的心灵。爱情不仅能够使人快乐,它就像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黑暗中的人们去相信希望、相信美好。

(三)充满着人情味

普希金的爱情诗中处处洋溢着人情味,诗歌是诗人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结晶,自然离不开对于生活的反应和解读。普希金的爱情诗并不是单一的描绘,通过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有着不同的感受,细致地表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于爱情的表现和感受。在诗人的前期描绘中充满着对于爱情的激情狂热,将青年人对爱情的追逐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自身爱情表现的真实写照。例如在《给娜塔莉亚》中这样写到“娜塔莉亚,我承认,你已俘虏了我的心,我还是第一次感到羞涩,我爱上了美丽的女性。一整天,无论我怎样折腾,只有你萦绕着我的灵魂。”在这些诗歌里,将青年人初尝恋爱的忐忑、羞涩和激动表现得这样清晰而直白,让人感动。而在诗人后期的作品里面逐渐地显示出成熟男子所具备的心态,不再是那种裸的爱念,而是一种内心的思考和回忆的甜蜜。有的时候是发了狂似的思念,有的时候是嫉妒时候的折磨,有的时候是离别的悲伤,将爱情更深层次的感动表现出来。无论是在诗人的《告别》还是《焚烧的信》中都能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念,不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忘却,而显得愈发珍贵。

二、普希金爱情诗歌风格赏析

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普希金在其爱情诗中所蕴含的浓厚的忧郁情感也是触动人心房的重要因素。这种忧郁风格的形成和诗人自身的个性和气质有着莫大的联系,同时诗人所经历的坎坷生活对这种忧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性气质的影响

普希金就像是一颗忧郁的种子,一旦开花结果,就让这种忧郁弥漫在它的诗中和天地间,让所有的人去感受他内心深处的忧思。这种忧郁从普希金最开始创作诗歌的时候就已经诞生,早期普希金的爱情诗主要描绘的是主人公们对于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例如在诗《别离》中就将这种忧郁表现得尤为深刻,那种对于恋人之间离别的愁思,那种对于爱情的渴望,都透露着淡淡的忧愁,并且随着诗人生活阅历的增加,对于爱情的看法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对于爱情内在的思考逐步取代了早期的狂热和冲动。在诗人的诗中更多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关切,他的爱情诗中的忧郁色彩变得也愈加浓厚,这些情感和普希金自身爱情的经历和感受也有着重要的联系。例如诗人曾经流放于南俄的时候迷恋过沃伦佐娃夫人,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迫与她分离,使得诗人遭受巨大的离别和相思之苦,由此创作了《焚信》以及《护身符》等等著作。

(二)坎坷生活的影响

不可否认,普希金拥有一个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心,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有着浓浓的同情之心,而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他坎坷的命运和生活经历,铸造了他诗中的忧郁。普希金的诗歌往往不是凭空想象或者臆断的,而是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还重点刻画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那种多情的、细腻的、敏感的赤子之心。当然那种现实生活的孤苦也时时刻刻摧残着这个多情的诗人,他是温柔的、他是敏感的,就是那种一颗美好的心,带给了我们五彩的世界。例如在诗人的《预感》之中他这样写道:“我的头上又有乌云,在悄悄地聚集;那嫉妒的命运,又以灾祸将我威胁。”表达出诗人经历现实世界的悲苦,在这种痛苦经历下的忧伤和无奈,但是诗人绝没有沉迷于这种悲苦中而不拔,无疑诗人是乐观的,无论现实世界有多苦闷,诗人仍然对生活有着激情和希望,依然相信未来的美好,带着勇气和信念坚定生活下去。

三、普希金爱情诗歌语言赏析

普希金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人,能够优美决然,与其诗歌的语言有着莫大的联系,无论是那一个个简单的词汇,还是那样短短的一句话,就能将事物描绘得直白而深刻,往往最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心。普希金的爱情诗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正是这样的风格铸就了普希金的成就。

(一)语言质朴、简洁

普希金的诗中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语言,有的只是诗,一种最真挚的情感的表达。对于文学作品,普希金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普通老百姓的语言才是最动人的,才是最真实的,比起那些矫揉造作的语言来得更加美好。正是普希金对于民间语言的重视和运用,才逐步形成了普希金诗歌中语言的生动和朴素,让人读之感觉到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诗人善于从自然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诗歌创作,领会到其中深层次的美,质朴的语言所反映的往往是最真实的事物,所表达的也是最质朴的情感,使得诗歌在情感和语言上达到高度的一致。而普希金的爱情艺术也是匀称和完整的,没有过多的奇幻色彩,没有怪诞的理想主义,有的只是真挚的情感表达。例如在《焚烧的信》一诗中,诗人仅仅是描绘了焚烧的细节,袅袅的轻烟,嘶嘶作响的封口漆,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沉感受。

(二)诗歌短小精炼

诗人的爱情诗都比较短小,内容也都是描绘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赞美,但是诗人对于诗歌的结构和角度颇为用心,善于从不同的爱情角度去描绘爱情,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爱情经历和体验,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爱情诗的短小造就了语言独特的韵律美,精巧的形式以及完整的结构,让整个诗读来意蕴十足,同时诗人还善于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大自然的优美风光融入到诗词之中,整个诗歌有一种水融、清新脱俗的感觉。

结语

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文坛的重要成员,他的文学创作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细腻、丰富的情感以及热情的生活理念,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情感体验,在他的爱情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人生阶段对于爱情的看法和解读,让我们了解到普希金的坎坷生活。质朴的语言是他的本色,生活的热情是他的信念,纯真的爱情是他的追求,正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带给了我们一份精神世界的瑰宝。文章从普希金爱情诗歌艺术欣赏、普希金爱情诗歌风格赏析以及普希金爱情诗歌语言赏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细致地分析了普希金爱情诗的特色,结合普希金的创作理念,不断地促进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语

参考文献

[1]陈建.情感与创作――普希金爱情诗《我爱国您》赏析[J].名作欣赏,2007(07).

爱的诗歌篇(7)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54-001

一、引言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认知方式。情感概念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Lakoff & Kovecses(1987)、King(1989)和Kovecses (1986,1988,1990,1995,2000)等,而国内则有林书武(1998)、张辉(2000)、周红(2001)、王丽皓(2005)、陈家旭(2007)、陈林(2009)、周毅(2010,2011)等。对于爱情这一情感概念的研究,除了Kovecses(1986,1988)曾对英语中的爱情隐喻进行过系统分析,王丽皓(2005)对比研究过中英爱情诗中的隐喻之外,其他对爱情隐喻的研究并不多见,中英对比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本文将以中英爱情诗歌为语料,试图对其中的爱情隐喻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英诗歌中的概念隐喻

本文选取的语料为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的英国诗歌和唐诗各16首,主要来源于《唐诗三百首》《情诗三百首》以及《英国诗歌赏析》。在对这些诗歌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分别总结出了若干共有隐喻和各自特有的隐喻。

1.中英诗歌共有的爱情隐喻

经分析,本文总结出了四种中英共有的爱情隐喻,具体见下表

表1. 中英诗歌中共有的爱情隐喻

不管是使用哪种语言,人们都必然会共享一些身体体验和生活经验。以上这些隐喻都是基于人们的经验的,无论是“部分的统一体”、“植物”、“旅行”还是“美食”,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是这些相似的经验才导致产生了共有的隐喻。

2.中英文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属不同语系,且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两种语言中必然存在各自特有的爱情隐喻。通过分析中英诗歌,分别总结了三种特有的隐喻,具体分析见下表。

表2.中英诗歌中各自特有的爱情隐喻

3.不同爱情隐喻产生的原因

造成中英爱情隐喻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验差异,包括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社会环境、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差异。

第一,不同的经验。英国是四周环海的岛屿国家,人们的生活必然与船和水紧密联系,而中国地处亚洲大陆,幅员辽阔,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也离不开水域。

第二,不同的社会环境。在英国,商业经济占据着重要地位,交换商品是英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次,竞争性是西方社会的一个核心特点,人们早期为获取食物、领土和其他必需品而进行斗争,后来为了财富、社会地位、名誉等而相互竞争。而在唐朝,人们的生活仍以农业为主,社会中也不存在竞争性。

第三,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具有内向型的特点,这正好与英国人的外向型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英国诗人倾向于直接表达爱的情感,而唐朝诗人情感表现上则要含蓄的多。

爱的诗歌篇(8)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评论家,爱伦・坡认为诗歌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在《创作哲学》中,他说“死亡与美可成最亲密的联盟,而一个漂亮女人的死毫无疑问则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题材。”爱伦・坡通过死亡主题实现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而为了实现其诗歌死亡之美的效果美学,他说“自己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深思熟虑的苦心经营”。 本文将从修辞、象征两方方面探讨其诗歌的效果美学。

一、修辞的使用

爱伦・坡追求效果和音响的统一,即统一效果论。而诗歌是“美的有韵律的创造”,他认为表现美是诗人的天职,并且通过和音乐的结合――他认为“也许只有在音乐中,诗的感情才能激动”――才能表现出诗歌的美学。而音乐在诗中则表现为诗句的押韵,不押韵的诗句只能使读者感到苦涩和单调,从而失去了诗的音乐美。为了追求诗歌中诗韵美的效果,坡在诗歌创作中大量的运用了头韵、半韵、尾韵、句中韵、叠句等修辞方法,这样的例子在其代表诗作《安娜贝尔・李》、《乌鸦》、《致海伦》等中比比皆是。

1849年爱伦・坡的死后的两天发表的《安娜贝尔・李》是其遗世之作,常被视为献给其亡妻弗吉尼亚的一首挽诗,全诗共六节,每节6 至8 行。注重音乐性的爱伦・坡在诗中做了很多细致的处理。这首诗的第四节第一行中的half、happy和heaven就使用了头韵,字母开头辅音/h/的重复出现。诗中半韵的巧妙运用不仅增添了其音乐美,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在第六节第五、六行中元音/ai/的多次重复出现,半谐韵“life”和“bride”。全诗的尾韵除最后两节有稍许变化外,每隔一行押/i:/韵。押韵的词分别为sea,Lee,me。诗中多次出现的句中韵,其中第四节第六行中chilling和killing为句中韵;第五节第六行中ever和dissever为句中韵;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出现了两处句中韵:beams和dreams,rise和eyes。此外,全诗多次重复In a kingdom by the sea,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这些修辞方法的使用逐进地加强了作者情感的强度,同时让读者在循环的音韵间体会到作者所追求的音韵的效果之美。

二、象征手法的采用

爱伦・坡认为诗歌是最崇高的文学表现形式。诗歌的主要目的是表现美,激发读者美的感受。美可以使灵魂激动而变得高尚。最高形式的美必然使敏感的心灵悲泣。因此,诗歌的基调应该是“忧郁”。人最忧郁的事莫过于“死”,最富于诗意的“死”莫甚于心爱的人离世。为了突出其诗歌死亡之美的效果,象征手法是其所采用的重要表象形式之一。象征手法的使用渲染了诗歌“忧郁”的基调,也增强了诗歌的美学意蕴。

美人之死是爱伦・坡诗歌的主要意象。《安娜贝尔・李》、《乌鸦》、《致海伦》等诗歌中都是通过对美人之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死亡之美的追求。在《致海伦》中爱伦・坡把她心目中的女神斯坦纳夫人比作海伦,水仙女,赛琪。海伦,希腊古典美的化身。天神宙斯变身天鹅与勒达所生之女,为斯巴达王后;借助爱情女神的力量,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对她具备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从而引起长达十年的希腊――特洛伊之战。水仙女,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专司江、河、湖泊里的淡水,也是一位美丽的女神。爱伦・坡赞叹她的美丽,水仙女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艺术生命的源泉。赛琪,希腊神话的女神,人类灵魂的化身。传说她曾经与爱神丘比特相爱。丘比特和她约定,他们俩只有在黑夜里幽会,赛琪不得看见他,也不得偷看他的身体。但是赛琪非常想见她的爱人。一天夜里趁着丘比特熟睡的时候,她点亮一支蜡烛走到他身边偷偷地看他。她被他的英俊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忘情地看着他,却不料蜡烛油流了下来,滴在了丘比特的身上,把他惊醒了。丘比特非常生气,匆匆离去,一去不复返。从此以后,被遗弃的赛琪终日到处流浪,寻找心爱的人。赛琪是希腊神话中的美之神,灵魂之神。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意象把“美”这一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的形象,并生动的描写了诗人在对“美”的追求过程中的感受。美人的逝去令人扼腕、痛心,给人以哀伤、悲怆的感觉。爱伦・坡对美的追求,可以说是在面对死亡的忧郁、恐怖、浪漫氛围中体验到的。事实上,作者把对斯坦纳夫人的爱慕与对海伦的仰慕已融为一体,诗中作者对海伦,这一美的象征的仰慕已升华为其对艺术,对真、善、美的感悟与崇敬。正如爱伦・坡所说的“美人不是生活中的美人,而是理想中的美的抽象概念。”

三、结语

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一直追求美的极致――死亡之美,这种美并非一种属性,而是一种效果,即他所表达的“诗之所以为诗,仅仅是因为它可以在启迪心灵的同时,对其施与强烈的刺激”的艺术效果。为了表达这种美的情调,美女之死的悲哀显得再合适不过,同时诗的音乐美也突出了这悲郁的情调。他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美,诠释美,爱伦・坡对效果的不懈追求使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也使他成为美国文坛一颗璀璨之星。

参考文献:

[1]埃德加・爱伦・坡,曹明伦译,1995,《爱伦・坡集》[M]。北京:三联书店。

爱的诗歌篇(9)

自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发表其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并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简称“CMT”)以来,“CMT”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存在语言中,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1]。他们一反传统隐喻观点,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

情感作为人类普遍、基本的经验,并非难以言状,而是蕴含丰富内容。爱情是人类最久远、最神秘的情感之一,也是诗歌的永恒话题,古今中外,都有无数诗人不吝笔墨去描绘爱情。为了使人类的这一体验更生动形象,诗人常将它隐喻化。而情感隐喻实质上是以隐喻为认知机制,参照空间方位,或具体有形的实体,特别是人体本身来表达情感概念的[2]。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映射论”的基础上,以中德爱情诗歌为语料,对中德爱情诗歌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重在寻找相同之处,试图借此进一步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认知共性。

二、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是由莱考夫和约翰逊于1980年正式提出的,他们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工作机制是“映射论”,Lakoff等人认为隐喻的每一个映射过程都有其内部结构――始源域和目标域[3],是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的过程,比如在“argument is war”(争论是战争)中,通过“战争”去理解“争论”,其中“argument”是目标域,“war”是始源域,始源域概念化了目标域,同时一个目标域往往有不止一个始源域。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Lakoff还将隐喻分为了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三类。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个概念。[4]比如“time is money”(时间是金钱),“love is journey”(爱情是旅程)等等。方向隐喻是指概念由“上下、高低”之类的方向概念为基础构建起来的。[5]“光明、喜悦、高兴、未来、更多”是“上”,“黑暗、难过、悲伤、已知、失控”是“下”,而道德和社会地位则有高低之分。实体隐喻是指将抽象、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视为有形的实体, 从而可以对其指称、量化和识别特征。情感隐喻绝大部分属于实体隐喻[6],人类情感之一的爱情亦是如此,如“love is bird,love is plant”等。

三、中德诗歌中爱情隐喻的相同特征

爱情是诗歌的三大主题之一,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却从不曾被透彻认知,一直以来爱情诗歌的创作也从未间断。为了充分阐释爱情这一抽象概念,诗人常借助隐喻,用具体或抽象的事物指代爱情,同时也展示自身对爱情的认知方式。通过与比较中德爱情诗歌,我们发现中德诗歌的爱情隐喻对始源域的选择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具体表现如下:

(一)爱情是植物

爱情本身是抽象的,诗人们为了更加形象地呈现它,往往会采用具象的物体,植物便是其中之一。例如鲜艳的玫瑰象征着热烈的爱情;红豆代表诉说不尽的相思情;梧桐诉说了相偎相依、隽永深沉的爱语等等。中德诗歌中都有“爱情是植物”的概念隐喻。例如: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

(4)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5)Wenn Ros' und Lilie der Sommer bringt, er doch vergebens mit Liebchen ringt.

(6)Das sind die liebchen Veilchen, die ich zum Strauß erkor.

(7)Die Myrte still und hoch der Lorbeer steht.

(8)Unter der Linden an der Heide wo unser beider Bette war.

(二)爱情是鸟

冲动与激情赋予了爱情活力,而不离不弃的相伴保证了爱情的绵延。鸟儿永不疲倦地歌唱爱情的瑰丽,充满了活力,它们彼此间无需多言的陪伴也羡煞旁人。中德诗歌中都有“爱情是鸟”的概念隐喻。例如:

(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0)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作仙。

(1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2)天泉水暖龙吟细,露畹春多凤舞迟。

(13)So liebt die Lerche Gesang und Luft.

(14)Und vor deinem Fenster soll klingen das Lied der Nachtigall.

(15)As alle Vögel sangen, da hab ich ihr gestanden mein Sehen und Verlangen.

(三)爱情是星体

诗人常选择日月星辰作为其爱情的见证,同时日月星辰这些星体也是他们诗中的隐喻――爱情的热度与太阳的温度、爱情的纯洁与月光的皎洁、爱情的不渝与星辰的永恒就是其中三组映射。这些星体体积庞大,影响广大深久,是爱情宽度与深度的概念化。中德诗歌中都不乏含有“love is star”的具体诗句,即“爱情是星体”的概念隐喻。例如:

(1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7)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1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19)Ich denke dein, wenn mir der Sonne Schimmer vom Meere strahlt; Ich denke dein, wenn sich des Mondes Flimmer in Quellen malt.

(20)Der Mond scheint klar und rein, ich sing und möchte weinen!

(21)Wie die Sterne leuchtend, wie Äuglein schön.

(四)爱情是旅程

旅程艰辛,一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出发点坚持走到终点可谓困难重重,还常伴有热情逐渐减退,徒生畏惧的情况。可途中如画的风景使得这场旅途意义非凡。爱情亦是如此,有起点、终点,更有艰难险阻,却也能品味苦涩而甜蜜的心情。“love is journey”即“爱情是旅程”,将旅程中的“起点、终点,路途漫漫”等概念映射到“爱情”这个目标域中。中德诗歌中都有诗句表达这一概念隐喻。例如:

(2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24)Ach! sie regt in ihrem Lauf, so wie deine, meine Schmerzen.

(25)Ich sehe dich, wenn auf dem fernen Wege der Staub sich hebt.

(五)爱情是梦

梦看似虚无缥缈,却也有反映现实的含义,有的梦天马行空,有的梦基于生活,也有好梦、噩梦之分。总的来说,梦是朦胧的,总隔着一层轻纱,似真非真,若隐若现。爱情则有撩拨人心,却捉摸不定之感,让人们患得患失,或带来苦闷,或带来喜悦。把“梦”这一始源域映射到“爱情”上,很好地将爱情概念化了。中德诗歌中就有“love is dream”,即“爱情是梦”的概念隐喻。例如:

(26)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27)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

(28)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9)Träumend, wie im halben Schlummer, wandle ich bei Tag.

(30)Verblichen und verweht sind längst die Träume, Verweht ist gar mein liebstes Traumgebild'.

四、中德诗歌中爱情隐喻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的文化传统长期以来都受着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关于处世的哲学,重于今生该如何度过,并没有来世之说。道家则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虽探求世界本原,但同样没有创立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总的来说,爱情和生命一样具有现世终结性,死亡终结了爱情,爱情也无法在死后得以延续。[7]陆游的《沈园二首(其二)》有“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诗作于其妻唐氏溘然长逝四十余年后,诗人并不认为有一个死后的世界,所以诗人与妻子是永远都无法得见的,连梦里也是见不到的。潘岳在悼亡妻子杨氏的《悼亡诗三首》中写到“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层层土壤将他和妻子永隔。同样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妻子已入土为安,并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苏轼在《江城子》中也只能在“明月夜”,于“短松冈”(即亡妻坟前)回忆在世时两人日常生活之景,而“年年肠断”。

在德国,人们受宗教传统的影响,认为存在着“天国”,即便死去,也能在天国里和爱人再续前缘。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为了悼念死去的未婚妻写下Das Lied der Toten,诗中写到:Klagen sind nicht mehr zu Hören, keine Wunden mehr zu sehen, keine Träne abzuwischen; Ewig läuft das Stundenglas.诗里所描绘的亡人世界是一个童话般的乐园,没有人诉苦,没有人想离开,没有伤痛,没有眼泪[8]。在亡人世界里,诗人更与未婚妻性结合。诗人表达了在人们死亡之后,仍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在那里,人们继续前缘,爱情穿越生死的界限。

由此看来,两国诗人受其传统文化或的影响,汉语中蕴含着“现世论”,而德语则是“来世论”,这体现了他们的认知差异。

五、结语

自莱考夫和约翰逊发表著作,提出“CMT”以来,“CMT”一直颇受争议,有肯定,也有批判质疑。[8]从这里就应看到,没有哪种理论是完美无瑕的,“CMT”自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学者对其提出批判质疑的同时,也推动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看待文化共性与差异的关系上,Kövecses认为在自然场景中,隐喻概念的形成受到两方面的影响:来自“体验”(embodiment)的压力和来自“情境”(context)的压力。[10]

在以上语料的分析研究中,不难发现具有相同特征的爱情隐喻。中德诗人在表达时也有不同之处――同一隐喻概念下,喻体存有差异。例如:中国诗人多用“杨柳、红豆”表达爱情中的不舍、思念,而德国诗人则是“椴树、玫瑰、紫罗兰”;中国诗歌里多用“龙凤、鸳鸯”等双栖偶居的动物来表达爱情中的成双成对,而德国诗歌则是“夜莺、云雀”。这是由于两国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和不同,导致中德诗人选择了不同的喻体,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用Kövecses的观点来阐释就是,隐喻概念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来自情境的压力影响。

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中德诗人对爱情的认知共性。我们发现在“爱情是星体”“爱情是旅程”这两个隐喻上,两国诗人描绘爱情时具有相似性。这是由于诗人们所看到的星体是相同的,对于旅程的体验感受也颇为一致。在两地的植物、动物种类本来就不相同的情况下,诗人们也自然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处于一种“就近”认知的状态。由于人类的认知活动根植于日常的身体及物质经验,而不同民族的人体及物质经验却是相同的,因此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11]概括来说,中德两国诗人对爱情隐喻认知的相同之处是以人类的物质体验为基础的,也就是受到了来自体验的压力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德诗歌爱情隐喻的异同分析,汉德两种语言在构建爱情隐喻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特色。对于德语学习者来说,如果能在学习时了解相关的德国文化背景,将十分有助于对德语的理解。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蔡玳燕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Lakoff,George&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吕英莉.浅析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6):95~99.

[3]李松蔓.浅谈隐喻研究[J].安徽文学,2010,(12):161.

[4]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7~72.

[5]陈嘉映.说隐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6):3~17.

[6]袁红梅.英汉情感隐喻之对比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7]何月佩.跨文化下中西方爱情诗表达方式的对比研究[J].青年文

学家,2011,(3).

[8]谭余志.德语诗歌名家名作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5.

[9]孙.莱考夫・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批评质疑与发展[J].东方

论坛,2013,(3):94~100.

[10]Kövecses,Zoltán.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Some

criticisms and alternative proposals[J].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8, (6): 168~184.

[1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7~14.

[12]郭娟.李商隐诗歌的隐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爱的诗歌篇(10)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致橡树》是女性诗人舒婷的名篇,在《诗刊》(1979)发表后,便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被多种诗歌选本选入。《WhenYouAreOld》是爱尔兰伟大诗人叶芝(1865-1939)在1892年为爱尔兰独立运动领导人毛特岗写下的,此诗“并不为西方学者看好,可能是因该诗属于老歌新唱。早在1578年,法国七星社龙萨(1524-1585)写过类似题材的十四行诗”。①但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委员在授奖辞中盛赞说:虽然叶芝熟读英国大师的作品,但其诗歌自有崭新之处。这首“旧瓶装新酒”的作品仍然打动了全世界的人们。这两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在风格、手法、情感基调等方面皆有异同,却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爱情观。

一、创作背景

1、女性意识

《致橡树》的创作缘由按诗人舒婷的说法,是同一位老诗人在鼓浪屿散步时,由老诗人的一段话引起的创作冲动②:

老诗人说起他坎坷又丰富的一生,说他认识那么多女性,却没有一个能使他全心膜拜。有性情温柔的却头脑简单;有聪颖事业心强的却又不修妆饰;就算成绩斐然又外貌出众的,但一开口,却令人恨不得抱头鼠窜,舌端之锋利、言词之辣毒,足以使周围寸草不生。舒婷听了很气愤,但从女性的目光看去,又有哪一个男子是十全十美呢?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与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后,也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在诗中,她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由此可见,这首诗是一首“女性独立”的颂歌,它植根于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2、痛苦而执着的灵魂

《Whenyouareold》是爱尔兰伟大诗人在1892年追求爱尔兰独立运动革命家毛德冈所作。1889年23岁的叶芝遇见了美丽的毛德冈(MaudGonne),诗人对她一见钟情:“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③更让叶芝着迷的是,这个女子还是个革命家,在叶芝眼里,她是爱尔兰的圣女贞德,并且“有着朝圣者的灵魂”。尽管这段一直纠结在诗人心中的爱情几经曲折,没有什么结果,但诗人对她的强烈爱慕之情却给诗人带来了真切无穷的灵感,此后诗人创作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诗歌。《Whenyouareold》(1892)就是那些诗歌中非常有名的一首。诗中那深沉的爱,那超凡脱俗的情感,已远远超出了言语所能表达的内容。诗人痛苦而无奈,真切而凄婉,梦幻般地喃喃自语,温暖的炉火似乎告诉世人诗人对爱的坚定与执着。

二、赏析与对比

1、以假设开头,引出诗的主题意象

在《致橡树》中,诗人一开篇便唱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诗人以六个比喻直接列出六个否定,不攀援,不做依附品;不索取,不简单地给予;不陪衬,不做装饰品。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诗的前半部的中心落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诗上。

“Whenyouareold(当你老了)”是一种对时间的假设,在诗的开头,诗人设想了一个情景:在阴暗的壁炉边,炉火映着已衰老的情人的悲伤的脸,头发花白的情人度着剩余的人生。在那样的时刻,诗人让她取下自己的诗,在那样的时间也许情人就会明白:诗人的爱是真诚、深切。时光在曾经美丽的脸庞上刻下了岁月的沧桑,黯淡的肌肤和幽深的眼神无不表露着时间的影子,然而,时光也验证、创造了爱情。在诗的第二节,诗人引出了自己所爱的是“你那朝圣者的灵魂”,不会随着时间流失而消退,不会因为岁月的沧桑而改变,相反会坚如磐石、历久弥新:

Howmanylovedyourmomentsofgladgrace,多少人爱你优雅欢乐之时,

Andlovedyourbeautywithlovefalseortrue;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Butonemanlovedthepilgrimsoulinyou,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Andlovedthesorrowsofyourchangingface.爱你衰老了的脸庞上的悲伤。

2、运用象征手法,意味深长

象征是指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近或相似的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在这两首诗中,均有表现,尤其是《致橡树》。

高大伟岸的“橡树”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挺拔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摒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这既继承了古代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中用“高大”来象征男性,用“花朵”来象征女性这一传统,又创造性的发扬了这一传统,用整体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那就是树与树的比邻并肩。

有着“象征主义巨匠”之称的叶芝认为,象征是“最伟大的力量”(Yeats1980:49),能表达“某种看不见的本质”,是“精神火焰的透明灯罩”。④在《Whenyouareold》一诗中,他用“pilgrimsoul”来指代毛德·冈所追求的民族独立运动事业;用“theglowingbars”来表示自己对待爱情的信念;“uponthemountains”和“amidacrowdofstars”表示爱情并没有烟消云散,销声匿迹,而是在“头顶的山上”,“在一群星星之间”,隐藏了自己,低调而又永恒。

3、情感基调、视角和风格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善于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整首诗充满一种自信、力量、积极向上的情感。

叶芝是痛苦而高贵的诗性灵魂的象征,诗最后一节中“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哀婉的气氛蔓延开来,平淡的语调中蕴涵着一种无奈。诗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甜言蜜语、柔情似水,没有海誓山盟,只是心平气和地描述了情人老了的情景。诗人却用那略带悲哀的语调,诉说着不可挽回的爱情。无人能够理解他心底的悲哀,因为当他的恋人开始明白他的心时,她已经老了,诗人自己也老了。王佐良先生曾评论叶芝初期的诗作风格“朦胧、甜美而略带忧郁,充满了美丽的词藻。”⑤在此诗中,其“朦胧”和“忧郁”可见一斑。

此外,在视角方面,《致橡树》运用第一、二人称,仿佛是在面对面的交流;而《Whenyouareold》较为明显的是第二人称,用“oneman”来指代诗人自己,将款款深情向情人娓娓道来。

4、爱情观上的相同处

对于诗人舒婷,她所认为的“伟大的爱情”植根于平等:“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很明显,这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爱情观。互相独立、平等,但又心灵相通;相互尊重、荣辱与共,男有阳刚之气、女有阴柔之美,同甘共苦,忠贞不谕,心心相印。“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此句揭示了真爱的内涵,它超越一切外在的、表面的、物质的东西,上升到一种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层面的交流。

在叶芝的诗中,那些庸俗的人们同样爱慕着她,为她的外表,为她的年轻美丽——他们怀着假意,或者怀着真心去爱。但是,诗人的爱不是这样,诗人不仅爱情人欢欣时的甜美容颜,同样爱情人衰老时的悲伤,更爱着情人那朝圣者的灵魂。诗人的爱不会因为爱情的艰辛而有任何的却步,诗人的爱不会因为情人的衰老而有任何的褪色,反而历久弥新,磨难越多爱愈弥笃。诗人的爱也因此有着朝圣者的忠诚和圣洁。

撇开舒婷诗中的女性平等意识不谈,两位诗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坚贞不移的爱情的向往,认为永恒的爱情与外表、财富、地位这些物质的东西无关,而是取决于其内在的品质与个性,以及理想信念的志同道合。

三、现实的意义

诗歌之所以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这些美丽的文字成为了文化中的积累和沉淀,给一代代人精神的补给。两位中西方的不同性别的诗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如此相似,说明了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看法。在两位诗人的眼中,真正的爱情是欣赏对方的内在美,包括很多的方面:品格、个性、涵养、理想等等;它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志同道合的见证;真正的爱情或许平凡但绝不庸俗。在当今飞速发展、信息如洪流的社会中,在形形色色的爱情观前,还有多少人留存着最初的真挚?也许重新拾起这些经典的作品,细细品味会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英文观止》[M].北京:兴国图书出版社2006:337

2 王丽.《新讲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24

上一篇: 单位考核工作总结 下一篇: 复学考试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