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52-1054/S 国内刊号
  • 1001-3601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贵州农业科学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贵州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微生物·食药用菌、畜牧·兽医·水产·资源昆虫、园艺·中药材、农产品安全·加工贮藏·农业工程、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农业经济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基于玉米F2:3群体株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1-4

摘要:为探明玉米株型性状的相关机制及筛选玉米优异家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玉米F2:3群体株型相关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因子、紧凑型因子、通风透光因子和高度因子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0.826%,可概括玉米株型性状的全部信息。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在光合作用、紧凑型、通风透光和高度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的4个家系分别是21、74、122和9。

长龄秧迟栽杂交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5-7

摘要:为杂交稻长龄秧迟栽合理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24个杂交稻品种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的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通径分析探明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长龄秧迟栽杂交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性状对产量贡献不明显;可通过改善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提高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的穗实粒数,从而实现高产。

利用RIL群体进行稻米加工品质QTL定位分析8-10

摘要:为寻求与稻米加工品质相关的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培育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以水稻品种V20B和CPSLO17为亲本,构建150个V20B/CPSLO17重组自交家系(RIL)为作图群体,进行稻米加工品质相关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稻米加工品质性状表型数据,结合SLAF标签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运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检测到1个糙米率QTL(qBR-1)和1个整精米率QTL(qHR-1)。qBR-1(LOD=3.267)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9.77%;qHR-1(LOD=3.356)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71%,且这2个QTL等位基因都来自亲本CPSLO17。

高山地区辣椒品种比较试验11-13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凯里种植的优良辣椒品种,以当地优良品种老山椒为对照,对贵州省内外10个辣椒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级辣王和加长三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2 307.44kg/hm~2和21 408.85kg/hm~2,博辣8号、极品辣秀和黔椒5号为15 155.72~16 350.76kg/hm~2,其余品种低于15 000kg/hm~2,从丰产性、抗病(逆)性、优质性和适应性等综合性状看,超级辣王和加长三号的长势旺、分枝力强、果面光泽度好、品质佳、产量高、抗性强和商品性好,是适宜凯里地区示范推广的首选品种。博辣8号、极品辣秀和黔椒5号也可以作为凯里发展的后备品种。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不同温度对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14-17

摘要:为进一步认识全缘叶绿绒蒿种子的生理特性,为后期绿绒蒿属植物引种驯化提供指导,以全缘叶绿绒蒿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经过变温层积处理,将其置于0℃、5℃、10℃、15℃和20℃恒温条件下萌发,测定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过程中种子各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0℃外,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均有不同程度的萌发,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发芽率达18.8%;萌发早期种子淀粉酶活性较高,后期POD、SOD、CAT活性较强,峰值分别达471U/(g·min)、262.5U/(g·min)和44.625U/(g·min)。温度对种子淀粉酶、POD、SOD、CAT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0~20℃,温度越高,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能力越强。

不同盐度对芦苇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18-21

摘要:为揭示芦苇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生理机制,采用银川平原湿地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地下根茎进行芦苇栽培控制试验,利用CIRAS-2光合测定分析仪测定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并统计生态指标,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芦苇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芦苇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盐性,植株高度、多度、盖度和生物量随盐分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盐分浓度小于0.6%时对芦苇几乎没有不良影响或稍有促进作用,对芦苇的光合作用影响不明显,但盐分浓度大于0.6%时对芦苇生长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呈明显抑制作用。

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22-25

摘要:为玉米与大豆间作共生体系的高产复合群落提供合理的田间配置技术参数,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行距变化试验,研究高秆强势作物玉米对矮秆弱势作物大豆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与玉米的行距在25~60cm,随行距增大,大豆单株产量增加,群体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当大豆与玉米行距为45cm时,大豆群体产量最高(59.65kg/667m~2);随着大豆与玉米行距减小,大豆株高增加,行距在40~45cm时,大豆平均株高为55cm(大豆最适高度);大豆与玉米行距在40cm以下时,玉米对大豆有效荚及籽粒的形成抑制明显,对大豆百粒重、底荚高度、主茎节数等影响不明显;大豆与玉米距离越近,大豆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M型变化,脯氨酸含量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呈波浪形不规律变化;生产上大豆与玉米间作应选择玉米与大豆的行距在30~45cm较为合理。

鲜食糯玉米与花生间作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26-28

摘要:为糯玉米间作花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用糯玉米品种美玉16号,红花生品种天府18、黑花生品种天府28分别进行间作,研究鲜食糯玉米、花生间作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美玉16与天府18、天府28分别在2∶4间作模式下,对糯玉米的多数性状有提高作用,而花生的多数性状则呈下降趋势,其单产较净作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2种间作模式的产量间作优势分别为3 728kg/hm^2和3 730.4kg/hm^2,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和1.43;美玉16与天府18、天府28间作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3 461.6元/hm^2和27 731元/hm^2。

杂交油菜油研57的综合农艺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29-31

摘要:为加快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57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油研57在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研57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88.63kg/667m^2和182.74kg/667m^2,分别比对照南油12增产3.10%和5.37%;平均含油率为47.25%,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5.86μmol/g饼;2年平均产油量87.67kg/667m^2,比对照南油增产12.74%;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抗寒性好。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的汉中及安康大面积推广种植。

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早2号轻简栽培的适宜播种量32-34

摘要:为探明新育成的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在轻简化栽培中的适宜播种量,采取翻犁人工条播方式进行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量油菜的田间苗数、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为200g/667m~2处理产量最高,为195.5kg/667m~2;其次是播种量为300g/667m~2和400g/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187.8kg/667m~2和186.7kg/667m~2;播种量为700g/667m~2处理产量最低,为160kg/667m~2,且田间有部分植株倒伏。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土壤墒情较好时,直播适宜播种量在200~300g/667m~2,若土壤墒情较差,播种量可选择400g/667m~2。

播期与密度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35-38

摘要: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是保证小麦优质生产的重要栽培措施,播期通过改变生育期影响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光温水热等外界环境条件,播种密度通过改变群体结构影响外界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的变化最终引发小麦品质的变化。为河北唐山优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综述了播期与密度影响小麦蛋白质含量及其组成、淀粉含量及其组成和加工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展望了今后小麦品质研究的方向。

6个黑番茄品种在贵州黔南地区的田间适应性39-41

摘要:为促进贵州黔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引进6个黑番茄品种在贵州省黔南州进行田间试验,对其物候期、植株特性、果实性状以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6个品种田间表现较好,均为无限生长型;黑妃20产量相对较高,为4 016.36kg/667m^2,商品性较好,可作为贵州黔南地区发展黑番茄特色农产品的主栽品种。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微生物
柑橘木虱的研究进展42-47

摘要: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主要危害柑橘等芸香科植物,传播黄龙病菌,给柑橘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从柑橘木虱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防治,柑橘木虱内生菌多样性、其对黄龙病菌的传播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木虱寄主选择机理、专性传菌机制和抗性品种筛选是今后防治柑橘木虱的研究重点。

基于MPCR法检测抗虫与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Bt148-52

摘要:为构建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Bt11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Bt11分子特征,同时选择玉米内源参照基因zSSIIb、外源基因Cry1Ab、P-CaMV 35S、T-NOS和PAT 5个基因作为MPCR检测基因,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中特异性引物序列,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测试,建立M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利用已知样品对体系(退火温度为56℃,模板浓度≥200bp,引物配比为zSSIIb∶Cry1Ab∶P-CaMV 35S∶T-NOS∶PAT=0.1∶0.2∶0.2∶0.2∶0.2)验证,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Bt11能同时被检出zSSIIb、Cry1Ab、P-CaMV 35S、T-NOS和PAT等5个基因,而其他样品均不能被同时检出这5个基因,建立体系可用于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Bt11检测。

添加油菜花粉下西花蓟马的实验种群生命表53-55

摘要:为了解油菜花粉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菜豆叶片上添加油菜花粉饲养西花蓟马,研究其特定年龄生命表、繁殖特征生命表及西花蓟马种群增长动态参数。结果表明: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其种群趋势指数为33.060;西花蓟马取食油菜花粉后刺激其种群数量上升,其净增值率(29.096 5)、内禀生长率(0.151 1)和周限增长率(1.1631)均高于只有菜豆叶片处理,种群加倍时间(4.587 3d)和平均世代周期(22.306 5d)则低于对照。

贵协3号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及白粉病的抗病性56-59

摘要:为了解贵协3号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及白粉病的抗性,2012-2014年采用苗期接种、成株期人工诱发或自然诱发进行了多年多地点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年4个试验点贵协3号对赤霉病抗病性表现为中抗到高抗,3年8个试验点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到近免疫,2年3个试验点对白粉病的抗病性表现为抗病到近免疫。贵协3号为兼抗多种病害的小麦新材料,可以作为小麦抗病资源在全国加以推广应用。

不同寄主植物烟蚜CMV和PVY的带毒率检测60-62

摘要:为明确贵州烟区CMV和PVY的侵染源及浸染途径,采用DIBA法检测贵州德江、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5个烟区的烟草、马铃薯和桃树3种寄主植物上有翅烟蚜的CMV及PVY带毒率。结果表明:5个烟区中,除长顺烟区外,烟草上烟蚜的CMV、PVY带毒率普遍高于马铃薯和桃树,以德江烟区烟蚜带毒率最高;5个烟区烟草烟蚜CMV带毒率与马铃薯和桃树间差异显著;长顺、凤冈、清镇和湄潭4个烟区烟草烟蚜PVY带毒率与马铃薯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栽培环境中烟草TMV含量的变化63-66

摘要:为了解TMV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富集变化规律,以烤烟K326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烟草经TMV侵染后其根部环境中病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MV在无土栽培和盆栽条件下均呈上升、稳定和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接种21~30d后栽培环境中病毒含量最高;不同的栽培环境中病毒的含量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含量高于水培环境,接种30d后盆栽土壤中病毒的含量约为水培溶液的1.5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