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62-1050/S 国内刊号
  • 1001-1463 国际刊号
  • 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甘肃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旱地农业、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山旱地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1250选育报告3-5

摘要: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1250是天水市农科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通过多亲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平均株高107.0cm,穗长7.5~10.5cm,千粒重42.8g,容重813.0g/L,籽粒含粗蛋白14.5%(干基)、湿面筋32.6%、赖氨酸0.43%(干基),属丰产中筋专用优良品系。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在天水市2a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968.15kg/hm^2,较对照品种成农4号增产8.13%。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早地区种植。

优质莜麦新品种定莜5号选育报告5-6

摘要:莜麦新品种定莜5号系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当地大莜麦为母本、和丰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01—2004年在定西市区试及多点示范中较对照品种定莜1号增产3.40%-19.30%;2003—2004年示范产量较对照品种定莜1号增产12.90%-28.20%。株高67-142cm,千粒重17.5~22.8g,生育期96-105d;籽粒含粗蛋白19.60%、粗脂肪7.32%、赖氨酸0.81%、亚油酸37.37%;抗旱性强,抗坚黑穗病,丰产性好。适宜在定西市干旱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丰产优质抗锈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62选育报告7-9

摘要: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62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长武131为母本,82(51)-9—5—3—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平均株高78cm,穗长8.0cm,小穗数15个,穗粒数41粒,千粒重36.01g,容重728.5g/L,成穗数543.6万穗/hm^2。籽粒含粗蛋白15.76%、赖氨酸0.47%、湿面筋29.30%,沉降值55ml。在平凉市川水地区试中。折合产量5654.4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6增产5.80%。该品系抗冻、抗旱强,抗(耐)病性好,抗倒伏,成熟落黄正常,适宜在陇东旱肥地,川水(台)地种植。

宛川河流域土壤耕层有效硼和有效钼调查结果评价9-11

摘要:2004年对榆中县宛川河流域夏官营乡、金崖乡、来紫堡乡土壤耕层有效硼和有效钼的调查结果表明,夏官营乡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42mg/kg,低于作物需硼临界值;金崖乡和来紫堡乡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0.69mg/kg和0.65mg/kg,均高于作物需硼临界值。该流践土壤耕层有效钼含量丰富,3个乡平均含量为0.72~1.11mg/kg。夏官营乡、金崖乡、来紫堡乡分别有62.5%、44.5%和40.0%的耕地需增施硼肥,以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不需增施钼肥。

番茄溃疡病一步法快速检测技术研究12-15

摘要: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进行种子带菌的模拟检测试验。对用菌液处理过的种子进行简单抽提和纯化,不经过DNA提取而以抽提和纯化的病原菌为模板直接进行一步法PCR检测,对纯菌液Direct—PCR最低检出限为2600个细菌/ml,而Nested—PCR最低检出限可达到13个细菌/ml;对种子提取液,Direct—PCR不能检出,而Nested—PCR最低检出限可达到3×10^5个细菌/ml。一步法Nested—PCR可在12h内对番茄种子携带的番茄溃疡病菌进行准确的定性鉴定。并且方法方便快速,成本低,灵敏度高,适用于种子携带番茄溃疡病菌的快速鉴定。

小麦异附加系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探15-17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小麦异附加系种质资源,笔者从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相应的单、缺体杂交选育小麦异代换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杂交,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选育异代换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P^h隐性突变体P^h1b杂交选育易位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进行组织培养选育异易位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进行辐射诱发异源易位;利用小麦异附加系可以选育小麦核不育系的XYZ系方面探讨了利用途径。

小陇山林区欧洲云杉引种试验初报17-19

摘要:通过欧洲云杉在小陇山林区18a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云杉在小陇山林区气候和生境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20年生的人工林平均树高8.70m,胸径11.43cm。单株材积0.05m^2。未发现冻害和虫害、病害。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现存林木长势良好,且已有多株开始开花结实,引种试验初步成功。

3种新型肥料在辣椒上的肥效比较试验20-21

摘要:对引进的3种新型肥料保得、中保SDV和陇丰STM在辣椒上进行肥效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用0.3g/kg浓度喷施3次后,3种肥料对辣椒植株均有抑制徒长、增加单株座果数的作用;喷肥处理间的产量无明显差异,但与清水对照的差异均极显著,以施用陇丰STM后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38214.3kg/hm^2,较对照增产26.4%。

草莓花期喷施宝丰灵的效果试验初报21-22

摘要:对草莓品种赛娃花期喷施宝丰灵800倍液和1500倍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后单叶重较对照分别增加1.87、3.56g,单株重分别增加0.80、15.20g,单株平均产量分别增加50.55、106.2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0.34、1.24个百分.最。

6种生物药剂防治白粉虱试验初报22-23

摘要:用6种生物农药防治西葫芦白粉虱的试验结果表明。以0.6%苦内酯水剂1000倍液防效最好,用药后1、4、7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2.67%、93.65%、95.54%;0.3%印抹素乳油800倍液次之,药后1、4、7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8.64%、89.66%、90.94%。

冬八盘梨喷施3.6%宝丰灵效果研究初报23-24

摘要:2003年在礼县园艺试验场对冬八盘梨18年生树初花期树体喷3.6%宝丰灵600、700、800倍液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喷施3.6%宝丰灵600倍液的效果最好,冬八盘梨座果率较对照高4~7个百分点,单株果产量较对照增加23.6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果面着红晕率、单果重及百叶面积、百叶厚度、新梢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

和政县日光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25-26

摘要:通过2003—2005年3a的试验研究,探明和政县日光温室辣椒白粉病菌原为辣椒拟粉孢霉[Oidopsis taurica (Lev.) salml。菌丝生长最适温度30-3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30℃。以菌丝体随秋播辣椒在日光温室中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在露地和棚室辣椒中辗转传播,侵染危害。湿润条件易感染发病.高温干旱则迅速流行蔓延。采用灌水、风口调节等调控棚室温湿度、培育无病壮苗。辅以50%硫铜胶悬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叶面喷雾等综合措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6-27

摘要:用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连续两次喷施40%嘧霉胺悬浮剂1200ml/hm。的效果较为理想,第2次喷施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7.1%、72.6%,与常用药剂施佳乐1050ml/hm。差异显著,番茄折合产量最高,为44550kg/hm^2,较对照增产10.96%。

定植深度对党参出苗率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28-29

摘要:对党参进行1cm、2cm、3cm、4cm、5cm不同定植深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定植深度为2cm,党参出苗率最高为74.92%,成活率最高为68.00%,根长最长为27.66cm,折合产量最高为4580.0kg/hm^2。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专题论述
民勤县建立无公害甘草生产基地的构想29-31

摘要:分析了民勤县建立甘草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民勤县建立无公害甘草生产基地的构想是:稳步扩大种植面积,适渐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强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强化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实施品牌战略;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推动甘草产业的发展。

张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成效与发展建议32-34

摘要:回顾了张掖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的发展建议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控制农产品污染;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进程,培育农产品品牌;强化服务功能,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销售龙头企业,创建市场营销体系。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34-36

摘要:以庆阳市为例,分析了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是高度重视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开发陇东苜蓿品牌系列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加强科研推广。

甘肃省水资源现状与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考37-38

摘要:阐述了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及节水灌溉取得的成绩,提出甘肃省发展节水灌溉的对策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提高水利用系数;推广田间保墒技术,提高水分生产率;大力发展雨养农业,提高雨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