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5-1078/S 国内刊号
  • 0253-2301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福建农业科技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福建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优秀学者论坛、园艺科学、农产品加工、动物科学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天优330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1-2

摘要:天优3301(天丰A/闽恢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杂种优势显著、再生力强、熟期适中、米质优、抗苗瘟和穗颈瘟等特点。该组合于2004年配组,2005年在省内外多点试种,2006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2007年续试并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晚稻中优288高产制种技术3-4

摘要:中优288是中国水稻所和广东农作物杂种优势开发利用中心用不育系中9A与恢复系288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适应性强、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建宁县引进中优288开始进行秋制。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122高产栽培技术5-6

摘要: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甘薯堆栽技术7-8

摘要:甘薯是福建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栽培方式多采用单行或双行垄栽,每667 m^2一般插植3000-3500株,永泰县甘薯产量在2000 kg左右。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工紧缺,甘薯种植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堆栽技术是省工省本、高效的栽培技术,可提高甘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甘薯堆栽技术介绍如下。

甬优6号在延平区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8-9

摘要:甬优6号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站联合用甬粳2号A和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型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延平区茫荡镇于2008年引进种植该组合,表现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延平区作单季稻和连晚种植。1特征特性1.1生育期该品种具有弱感光性,在茫荡镇大洋村(海拔370 m)作单季中稻种植,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信息快递
合作、交流、发展、共赢——加强两岸期刊交流合作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9-9

摘要:海西先行先试弄潮时,期刊交流合作借春风。2009年8月18日,由福建省期刊协会主办的“加强两岸期刊交流合作工作研讨会”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厦门文艺创作基地召开。共有26家期刊的35位代表参会,其中有两位是来自台湾出版界的同仁,福建省农科院主办的《福建农业科技》和《台湾农业探索》均派代表参加。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经济作物
移栽期对烤烟CB-1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0-12

摘要:通过3种不同移栽期对烤烟CB-1烟株田间生长发育、产量、质量和烟叶品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移栽期对烟株叶片的生长速度、生育期、株高、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面积、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等均有影响,其中2月1日移栽的产值、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1月20日、2月12日),种植效益最高。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信息快递
两岸中药材创业园项目签约,推进产业对接合作12-12

摘要:近日,海峡两岸中药材(GAP)创业园项目正式签约。据悉,创业园规划总面积0.67万hm^2,在莆田涵江以大洋、游洋、新县、庄边、白沙为核心,项目建设突出构筑“五个平台”:台湾农民创业的平台、在台湾设立农业科技引进消化及交流平台、中药科技交流培训平台、海西中药合作创新平台、中药养生及休闲文化交流平台。

寿宁发展早季蘑菇12-12

摘要:2008年,寿宁县从福鼎引入早季蘑菇种植技术,在海拔1000多m的大安乡大熟村试种成功,生长出的蘑菇菇体组织致密、质量好、不开伞,深得消费者喜爱。由于海拔高,气温适宜,8月中旬即可出菇,抢占了市场空档,每公斤价格达10元左右,成了当地农民继花菇之后找到的又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经济作物
泉花6号、龙花163生产试验报告13-14

摘要:以品比试验筛选品种泉花6号、龙花163为供试新品种,以泉花10号为对照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泉花6号和龙花163每667 m2干荚果产量分别为320.32 kg和291.36 kg,分别比泉花10号增产15.7%和5.2%,且综合性状较好,抗性较强,可示范推广。

冬季保护地生姜密植栽培技术15-16

摘要:生姜是一种种植效益较高的蔬菜。近年来,蕉城区的种植户打破传统栽培模式,在冬季利用大棚或小拱棚等设施种植生姜,5月收获的嫩姜市场价格可达16元/kg,每667 m2纯收入近万元,效益显著。与传统生姜种植技术相比,冬季保护地生姜密植栽培在播种时间、播种量、采收时间都不同。笔者通过近3年的试验观察,总结如下。

木薯品种“GR911”栽培试验初报17-18

摘要:对木薯主栽品种GR911进行密植规格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地条件下,GR911以每667 m2种植800株,施纯氮10.5 kg,N∶P2O5∶K2O=3∶1∶5,效果最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信息快递
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启动18-18

摘要: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日前在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正式启动。该站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27个综合试验站之一,也是福建省内唯一一个马铃薯综合试验站。试验站以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旨在加强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及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园艺作物
不同青梗菜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21-23

摘要:以华京、清江白为对照,对从国内外引进的9个青梗菜新品种及福州市蔬菜所选育的6个青梗菜新品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合福建省平原地区秋冬季节种植的青梗菜优良品种(系)是金品801、春华一号、福青2号、Bm23×20和福青1号。

糯玉米新品种“闽糯00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24-24

摘要:闽糯0018为一代杂交种,是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联合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穗型匀称美观,秃尖小,籽粒白色,色泽光亮,鲜穗蒸煮嫩香爽滑,皮薄,口感好,是符合现代食品消费时尚的一种新型的果蔬食品,且栽培管理技术简单,种植周期短,成本较低,效益较高。

白菜新品种“衢州青”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25-25

摘要:衢州青是由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选育的秋冬白菜品种,品质优,质嫩味甘,抗性强,易于栽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现将衢州青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以及在当地种植的栽培技术经验总结如下。1选育经过衢州青的原始材料为常山乌菜,常山乌菜是常山本地的优异地方品种,其品质好,质嫩味甘,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大。

栗树与榛子混交建园栽植技术26-27

摘要:栗树与榛子的混交栽植是利用乔木与灌木的植物学特性,形成复层林的栽植技术。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多数认为栗树的郁闭度(平地)在0.6-0.7为宜,达到0.9以上次年会出现大幅度减产,并且树冠内的细弱枝出现大量的死亡。高密度栽植或超密度栽植虽然对提高早期产量比较明显,但在整个结果期间栗树的回缩间伐难以掌握,加上苗木和管理成本,实际上效益并不高。

霞浦县内海湾发展晚熟荔枝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28-29

摘要:霞浦县是我国最北缘荔枝种植区,具有迟熟、焦核率高、优质等特点。近年来,通过改良品种、科学管理,产量不断增加,分布于霞浦内海湾沿岸的386 hm2晚熟荔枝,年均采摘量800多t、产值400多万元。霞浦县晚熟荔枝能够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与霞浦县气候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分析了霞浦县内海湾气候条件,及其与荔枝生产的关系,为内海湾区域建立晚熟荔枝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