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5-1078/S 国内刊号
  • 0253-2301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福建农业科技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福建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优秀学者论坛、园艺科学、农产品加工、动物科学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改革稻作制 发展再生稻1-3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生产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目前粮食供给问题,主要是稻米供不足需。尤溪县是部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溪县的单、双季稻面积各占一半。从1998年起,再生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成为一种新的稻作制。据2005年统计,双季稻面积0.46万hm^2,总产5.5万t,占稻谷总产的24.7%;再生稻0.63万hm^2,总产8.1万t,占稻谷总产36.4%;单季稻1.0万hm^2,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4-5

摘要: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多系1号/明恢86的后代)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05年连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县良种场)与连江县种子公司联合引进该组合,并在丹阳、潘渡、敖江等乡镇进行多点试种,普遍反映该组合表现稳产高产、

Ⅱ优航1号超级稻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5-6

摘要:沙县夏茂“Ⅱ优航1号示范片”是福建省农科院承担农业部跨越计划“优质杂交稻新组合Ⅱ优航1号技术集成与产业化”项目的主要示范片,面积668hm^2。其中烟后稻200hm^2,双季晚稻468hm^2,由三明市农技站、沙县农业局、夏茂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2005年10月23日经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699.5kg,其中一类田达784.6kg、二类田698.3k只、三类田618.1kg。

武夷山旅游区农田水稻优质栽培技术7-8

摘要: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是我国仅有的四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国内著名的旅游区。全市现有耕地2万hm^2,2005年粮食产量达15.2万t,粮食商品粮率达35%,是福建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优质粮食需求、旅游区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促进农田水稻的无公害栽培,是这个旅游城市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栽培优质水稻既能迎合市场需求、增加粮农收入,又可保持旅游环境不受污染,让分布于自然山水之间的农田与旅游景点相得益彰。为此,对武夷山市水稻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高产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292”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8-9

摘要:宜香优2292是由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以香1A与宜恢2292杂交选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04021)。该组合株型较紧凑,植株整齐,分蘖力较强,生长势好,较抗病、耐肥,后期转色好,米饭香软,口感好,深得农户青睐。

水稻不同免耕栽培方式试验初报10-11

摘要:于2005年早、晚季稻田进行两种免耕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与常规耕作在产量、生育期、经济性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免耕栽培在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双抢期间时间紧张、劳力缺乏等季节性矛盾方面尤显优势;每667m^2每季可节本增收28.1~41.8元。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示范结果12-13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且留在农村的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推广应用省工、省本而又操作简便的水稻免耕直播技术,深受农民欢迎。2005年根据市、区农业局的安排,在菜舟镇蛟湖村单季稻田进行免耕直播栽培示范,现将示范情况小结如下。

水稻机插软盘育秧技术13-14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需求十分迫切。惠安县2006年从江苏盐城引进东洋PF455S插秧机,在洛阳镇陈坝村进行试用示范,取得较好的效果。机械插秧省工、省本,每台机每天可插秧1.3hm^2左右,用机手2人,拔秧、运秧3~4人,每667m^2地约耗油1L,包括人工补插,平均每插1hm^2成本约300元,可节约成本300元,

福建省大麦育种回顾与今后育种策略14-16

摘要:大麦是福建省传统冬种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由于福建省大麦育种起点晚,以往种植的大麦均从外省调进。“六五”开始,为迅速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适应饲料加工、畜牧业,以及啤酒工业原料的需要,福建省育种单位开始加大、加快大麦育种步伐,经过20多年育种历程,取得了一定成绩,成功培育出一批适于我省种植的优质、抗病、高产的大麦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在生产上起着主导作用。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经济作物
花生新品种“泉花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17-19

摘要:泉花7号系以028—9为母本、205—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较优,加工性能好,抗病、抗逆性较强。在福建省花生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20.93kg/667m^2,比对照种泉花10号增产10.21%。

乌龙茶新品种“丹桂”的初制技术19-20

摘要:丹桂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武夷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的乌龙茶与绿茶兼制新品种。1998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省级优良品种;2003年进入全国第3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可望成为全国良种。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学会动态
长乐市农业专业协会快速发展20-20

摘要:近两年,长乐市农业局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牵头组建了石壁蔬菜协会、三山食用菌协会、沙堤村蔬菜协会、克凤村蔬菜协会、种粮大户协会、养猪专业协会等6家农业专业协会,登记会员上千人,带动农户5000多户。协会的成立在连接生产与销售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产前、产中、产后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订单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据统计,上半年全市订单农业面积2666.7m^2,产量6万多t,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克服了增产不增收现象。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经济作物
降低烤烟生产成本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21-21

摘要:目前烟用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及田租和劳务工资提高,使烤烟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此外,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规模发展,也给烤烟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本文分析了烤烟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从规模种植和改革农事操作活动的劳动力投入方面分析了降低烤烟生产成本的途径。

脱毒太子参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22-23

摘要:脱毒太子参种苗是宁德市农科所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对太子参植株进行组培脱毒培育出的优良种苗。2003—2006年在福安市范坑乡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通过使用脱毒太子参种苗及其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太子参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现将有关脱毒太子参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示范推广应用总结如下。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学会动态
莆田荔城区超级稻Ⅱ优航1号中稻高产示范片喜获高产23-23

摘要:2006年9月24日,荔城区农业局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2006年荔城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粮食丰产工程“西天尾镇林山村超级稻Ⅱ优航1号中稻高产示范片”进行现场验收。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园艺作物
运用GIS系统对永春县枇杷种植的精细区划24-27

摘要:针对永春县枇杷生产实际,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建立JDW空间分布推算模式,综合气候+地形的区划指标,同时对地形小气候进行了创新性的订正,确定了永春县枇杷区域布局,并提出了科学布局永春枇杷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布局上,永春枇杷适宜发展的地域可形象地称为两条“枇杷走廊”,即“湖洋溪枇杷走廊”和“桃溪枇杷走廊”。

枇杷果实双套袋对果实商品率的影响27-28

摘要:2004~2006年进行早钟6号枇杷果实双套袋和单套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套袋与单套袋比较,好果率提高20.3个百分点,增产9.6%,且果实外观品质提升,每667m^2可增加纯收入765.9~948.5元。

芦柑绿色食品标准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29-31

摘要:项目根据农业部的绿色食品柑桔生产相关标准,结合芦柑品种特性与生产实际,研究编制《芦柑(A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规范》,在生产示范中取得了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效果。研究提出了果园土壤爆破深耕、草生栽培、禁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肥料、避免叶面肥料污染、科学使用有机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绿色食品芦柑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