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5-1078/S 国内刊号
  • 0253-2301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福建农业科技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福建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优秀学者论坛、园艺科学、农产品加工、动物科学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水稻新组合“两优培九”优化栽培试验1-2

摘要:对两优培九的栽植规格、氮肥运筹方式及氮磷钾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水平范围内,两优培九要获得高产,以栽植规格16.7cm×30.0cm,每667m^2施纯氮14kg左右,氮肥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0%:20%:20%:10%,N:P2O5:K2O=1:0.5:0.8为宜。

甬优6号在高海拔中稻区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3-4

摘要:大湖乡地处闽侯县北部,稻作区海拔450~800m,为单季中稻种植区,其中海拔650~800m的稻田占45%,这些稻田只能种植生育期较短的杂交水稻,产量偏低。同时由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为在有限的耕地条件下,稳定粮食生产总量,改善品种结构,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引进了适宜在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现将试种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农业经济与管理
闽台农业合作成为福建农业发展一大特色4-4

摘要:从福州举办的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产销组织研习班获悉,闽台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已成为福建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杂交早稻“T78优2155”产量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5-6

摘要:通过对杂交早稻T78优2155新组合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667m^2有效穗是决定产量最重要的性状,生产中应主攻有效穗,并协调促进每穗粒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农业经济与管理
福建力促两岸农业合作6-6

摘要: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日前正式出台《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进一步鼓励台湾同胞投资农业项目,对投资农业项目的台胞,给予享受与福建省居民同等的投资待遇,同等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措施和优质服务,并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给予税收、通关、金融、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7-8

摘要:甘薯是南安市最主要的薯类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666.7hm^2,长期种植新种花、湘薯75-55、金山57、台薯系列等老品种,加上农户留种自繁和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出现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抗性差、产量低、品质下降等不适于甘薯食品加工的问题。为了促进南安市甘薯生产,南安市农技站在引进脱毒甘薯品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1999年从龙岩市农科所引进脱毒甘薯品种(苗)试种,经南安市多点试验示范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幅度达10%~25%,且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脱毒甘薯品种,目前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666.7hm^2,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43.5%。推广脱毒甘薯栽培技术对提高甘薯产量、品质和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介绍如下。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农业经济与管理
清流县引进水果型瓜果“锦荔枝”试种成功8-8

摘要:清流县农业局从安徽引进水果型瓜果“锦荔枝”,于2006年安排春种夏收,试种获得成功。7月初已开始采收,采收期可延续40~50d。垄畦栽培,每667m^2种植1300株,预计每667m^2产量1500~2000kg,产值可达3000~5000元。

福州市8月1日正式启动蔬菜市场准入证制度8-8

摘要:从2006年8月1日起,蔬菜生产者进入福州市一些农贸市场销售蔬菜,必须持有“福州市蔬菜市场准入证”,福州市蔬菜市场准入证制度当日正式开始实行。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早稻再生稻-莴苣高效栽培技术9-10

摘要: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农业经济与管理
福建推出五措施力促烤鳗出口10-10

摘要:为应对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福建检验检疫局专门推出5条新的措施,推动和促进烤鳗扩大出口,合力打造“福建鳗鱼”品牌。这5条新措施包括:①严格检验监管把关,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继续着力推动烤鳗扩大出口;②加强养鳗场和烤鳗企业对日报备工作力度,扩大合格原料来源;③强化检测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对养鳗和烤鳗企业实行“三自主”原则;④创新养殖管理模式,促进鳗业健康发展;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共同促进烤鳗扩大出口。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经济作物
花生新品种对比试验11-12

摘要:为筛选适合湖头镇栽培的花生品种,2005年以泉花10号为对照,进行了8个花生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闽花5号、泉花734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泉花10号,适合在湖头镇推广。

影响烤烟烟碱含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技术13-15

摘要:针对近几年来龙岩烤烟生产上一直存在的烟叶尤其是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烟叶可用性降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影响烟叶烟碱含量的相关因素,对种植密度、施肥技术、打顶留叶、成熟采收等农业措施进行有效调控,达到降低烟碱含量、提高烟叶可用性的目的。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园艺作物
曙光油桃丰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16-17

摘要:曙光油桃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1999年相继引入福建省建宁、建瓯等县(市)示范种植。多年观察结果表明该品种树势强健;果实特早熟,中等大,果形圆整,皮色红艳,着色全面,肉质脆嫩,风味酸甜,品质中上;座果率较高,早实性、丰产性好;需冷量较少,抗逆性较强,不裂果或较轻,适宜在南方温暖高湿地区种植。笔者根据多年引种种植经验,总结出丰产优质的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黄花梨优质丰产配套栽培技术18-19

摘要:黄花梨是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于1962年用黄蜜×义乌三花梨杂交育成,具有抗逆性强、成熟早、品质优、早结丰产的优点,每年7月下旬上市,比北方梨提早1个月成熟,其外观美、品质优,在市场上极有竞争力。福建省是黄花梨的主产地,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但部分果园由于树龄老化、管理技术不到位造成黄花梨品质良莠不齐,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影响其销售。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果品的要求,笔者探讨了绿色无公害黄花梨配套栽培技术,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闽北葡萄园立体栽培模式调查20-22

摘要:南平市1986年开始推广种植葡萄,有些果农利用葡萄园空地套种蔬菜,取得了较好成效。2000年南平市葡萄协会开始牵头组织宣传、试验、示范推广葡萄园立体栽培技术,至今全市已有54个乡镇113个村的667hm^2葡萄园进行立体栽培,其中有400hm^2葡萄园套种一季或两季蔬菜。套种(养)的品种包括菜、瓜、豆、食用菌、家禽5大类28个品种,套种(养)产生的效益占葡萄园全年收益的40%~80%。就我区葡萄园立体栽培模式和效益进行调查总结,现将主要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柰生产低效的原因及解决途径22-23

摘要:柰是福建省珍稀水果之一,也是浦城县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目前浦城县种植面积在0.8万hm^2以上,位居全省乃至全国榜首。生产中存在投产率低、低产果园多;单产不稳、大小年明显;低劣质果多、商品率差等问题,导致柰生产效益低下。本文分析了柰生产低效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仙人掌蜜果栽培技术24-24

摘要:仙人掌蜜果系食用仙人掌植物,具有高纤维、低热量、富含维生素C等特点,除可作为水果食用外,还可榨汁制作饮料,也可炒食。其抗逆性强,尤其是抗病虫害能力强,无需喷农药,被称为优高无公害水果。仙人掌蜜果于1998年由台商引进青口镇试种成功,现已推广67hm^2以上。一般每667m^2(下同)产量达3000kg,高的可达5000多kg,按当前市场批发价4元/kg计算,产值可达12000元,高的可达2万元。现将仙人掌蜜果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黄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25-26

摘要:双膜覆盖栽培就是在大田种植畦上平铺一层厚度为0.08mm的地膜,种植完毕时在其上再搭盖覆有一层厚度0.14mm薄膜的小拱形棚,进行保温栽培。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菜农易于接受。为了黄瓜早上市,提高菜农种菜效益,2002年江南乡农业服务中心引进推广了黄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2002年示范面积3335m^2,2003年推广面积达5.3hm^2,2004年达10hm^2,2005年达22hm^2,2006年在66hm^2以上。黄瓜双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提早15~20d上市,采摘期可延长20d左右,每667m^2纯收入增加1500元。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