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形与放牧对土壤腐殖质组成成分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淡栗钙土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形、放牧强度对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富比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胡敏酸、富里酸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淡栗钙土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较低,随着海拔上升,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均有降低趋势,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均显著降低(P<0.05)。随海拔上升,其胡富比值降低,放牧强度影响胡富比值,其中重度放牧对胡富比值影响显著(P<0.05)。随着海拔上升,腐殖酸的各组分与有机质间的相关性增加,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其腐殖酸的各组分与有机质间的相关性降低。研究区适合轻度放牧,而且围栏放牧时,根据地形部位的不同,载畜率也应不同。
1603-1609

武功山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无机磷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

摘要:利用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1 600~1 900m)和不同土壤深度(0-20和20-40cm)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及无机磷各形态与有效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无机磷含量的变化范围在175.48~524.06mg·kg-1,无机磷总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少,呈现表聚性;2)无机磷中水溶性磷、Al-P、Fe-P、O-P、Ca-P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423~4.781、16.27~90.72、54.13~344.34、19.66~90.32、15.12~76.21mg·kg-1。各无机磷形态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垂直分布规律,且具有表聚性。同一海拔及土层上,水溶性磷<Ca-P<O-P<Al-P<Fe-P;3)有效磷含量与Al-P占无机磷总量的百分比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Al-P是该区域土壤有效磷的潜在来源。本研究既揭示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效磷的相关性,确定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潜在来源,同时也可为武功山山地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610-1617

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稻米》杂志

摘要:<正>《中国稻米》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设有"专论与研究"、"品种与技术"、"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等特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中国稻米》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553。2008年度还有一篇文章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内文章。适合我国水稻产区各级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本刊为双月刊,标准大开本,单月日出版。每
1617-1617

封育对山地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摘要:以自由放牧为对照,研究了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草原围栏封育条件下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封育8年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都得到提高,在0-5和20-40cm土层显著高于放牧草地(P<0.05)。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且放牧样地土壤更快地向稳定碳库转变。封育草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各土层均大于100,且随着土层加深而变高,表明围栏封育提高了土壤质量,进而改善了草地生态环境。
1618-1622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其主要生境因子相关性

摘要: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一直是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实地调查法对伏牛山南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23个样地内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种类数以及乔木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成分不明确。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环境要素中,土壤性状最强、地形地貌次之、气象要素最弱;15个环境因子中,土壤有机质与物种多样性相关性最显著;3种植物生活型中,草本与环境因子最显著,乔木次之,灌木最不明显。
1623-1627

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时空变化

摘要:"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易引起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准确及时地了解"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时空分布,对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三江源区典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青海达日县境内的项目试验区作为研究区,对比该区域2007年6月29日的QuickBird影像和7月1日的Landsat TM影像,结果表明,Landsat TM影像解译精度较低,但足以满足"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监测。利用Landsat TM资料分析了该区域2000、2007和2011年"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2000-2007年,非黑土滩总面积减小,草地呈现退化趋势,黑土滩总面积增大;2007-2011年,非黑土滩总面积增大,黑土滩总面积减小,草地退化和黑土滩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说明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在"黑土滩"综合治理方面成效显著。
1628-1636

田间作物杂草识别的光谱通道选择

摘要:利用地面成像光谱数据开展针对田间作物杂草识别的高光谱波段通道选择与宽波段通道选择研究。在高光谱波段通道选择方面,利用Bhattacharyya距离法筛选出对不同种类植物生化特征等敏感的通道,在优选出10个通道的情况下总体分类精度可达344维高光谱特征下总体分类精度的96%。在宽波段通道选择方面,从光谱特性的角度出发,利用模拟出的3~4个宽波段通道的光谱特征时识别精度在80%左右,利用模拟出的5~7个宽波段通道的光谱特征时识别精度可在85%以上。该研究结论可为田间作物杂草识别的传感器类型选择及光谱通道选择提供参考。
1637-1644

基于FY-3/MERSI数据的干旱监测

摘要:利用中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上搭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250m分辨率数据,基于3个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垂直干旱指数(PDI)、植被供水指数(VSWI)和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以甘肃陇东雨养农业区为研究区,采用4个时相的遥感干旱监测个例,进行干旱监测分析,并结合同期降水、温度和气象干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FY-3/MERSI卫星资料反演的干旱监测模型都能够客观地反映研究区旱情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发展过程,不同的监测模型在干旱监测中的差异性明显;干旱监测模型和对应实地观测的0-10、0-20、0-50cm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之间均有显著相关(P<0.01),PDI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VSWI、MSAVI与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MSAVI与0-10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之间相关性比VSWI、PDI更明显,相关系数均在0.84以上,PDI与0-20、0-50cm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之间相关性比VSWI、MSAVI明显,相关系数均在0.82以上;0-20cm土壤相对湿度与PDI、MSAVI指数相关比0-50cm相对湿度显著,相关系数均在0.83以上;0-10cm土壤相对湿度与VSWI指数相关比0-20、0-50cm相对湿度明显,相关系数均在0.83以上。3种监测模型中,垂直干旱指数对干旱变化的敏感性最高,在甘肃陇东雨养农业区尤其是春季业务化的适用性最好。
1645-1652

应用MODIS进行草原生物量估测误差原因分析

摘要:草原生物量遥感监测从地面调查到遥感分析涉及诸多环节和步骤,不计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存在于每一个环节,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是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低、噪声多和处理过程中信息损失;二是地面样方信息的不确定性和片面性;三是当前遥感监测业务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等。本研究结合当前普遍应用的草原监测方法,总结并分析了各种误差来源和对监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1653-1658

践踏胁迫对东北百里香种群主要数量特征及生理的影响

摘要:结合新地被种类推广应用的需求,以节水抗旱的野生芳香型观花木本地被植物东北百里香(Thymus mandschuricus)为试验材料,用践踏器模拟人为践踏,研究了践踏胁迫对东北百里香的种群主要数量特征、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低频率的轻度践踏对植株的生物量、植株高度、单位叶片密度等种群主要数量特征影响相对较小,且4~7d内完全恢复;中度、重度践踏对东北百里香地上部分生物量及主要形态有较大影响,中度践踏30d后可恢复;重度践踏样区植株当年不可恢复。生理指标显示,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东北百里香体内丙二醛、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多,表现出较强的践踏适应性,但重度践踏胁迫对枝条损害严重,各项生理指标显著上升(P<0.05),植株地上部分很难自身调节修复伤害。轻度践踏处理下,植株种群主要数量特征和生理指标随践踏轮数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而中度、重度践踏处理随着践踏轮数的增加各项指标呈现显著差异。东北百里香枝条柔韧性好使其耐一定程度践踏,这不同于一般的木本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在不影响观赏性情况下,容许轻度践踏。
1659-1665

石河子绿洲区苜蓿地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摘要:以石河子绿洲区苜蓿(Medicago sativa)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类采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苜蓿根际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采样地植被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3属24种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aspora)4种,各采样地球霉囊属均为优势种群,并且在各类采样地均出现。通过对土壤因子和孢子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速效钾、pH和有机质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P>0.05)。
1666-1672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的互作

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广泛存在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主要成员,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群之一。AM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一起,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AM真菌-土壤根际微生物互作方面的研究进展。AM真菌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包括竞争、共生、共栖等。AM真菌通过和根部入侵病原真菌竞争侵入位点和光合产物,调节病程相关蛋白,从而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性。同时可促进植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效率,分泌生物防御物质,减轻病原线虫对作物根系的侵染和危害。AM真菌可与根际有益微生物共生、共栖,同时对植物产生协同促生的作用。目前,亟需开展AM真菌和根际微生物互作机理方面的研究,揭示AM真菌与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利用和调控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养分的吸收,提高植物对各种胁迫的抗性,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1673-1685

豆科植物疯草中内生真菌及其作用

摘要:含有以苦马豆素为主要有毒成分的黄芪属(Astragalus)和棘豆属(Oxytropis)植物统称为疯草,引致家畜疯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早于1999年在疯草中发现内生真菌,属豆科植物上最先发现的内生真菌,也是疯草毒性的主要原因。截至2013年年底,全世界共在15种疯草上发现了内生真菌,包括7种棘豆属疯草和8种黄芪属疯草。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类地位从链格孢属(Alternaria)到埃里砖格孢属(Embellisia),几经变迁,于2009年为其确立了新属——波浪芽管孢属(Undifilum),目前该属有4个种,其中3种为疯草内生真菌,而大部分疯草中的内生真菌尚未定种。揭示疯草内生真菌的分布、产孢、传播等生物学特性是制定防控家畜疯草病发生的重要依据,本文就疯草内生真菌的生境、宿主、形态、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梳理了从事相关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1686-1695

体细胞突变技术在草坪草种质创新上的最新应用

摘要:体细胞突变已经成为草坪草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体细胞突变技术在几种主要草坪草种质创新上的相关研究,概述了这几种草坪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高频再生技术,着重叙述了体细胞胚在低温、高盐、高温等非生物胁迫下培养和筛选的定向诱变技术、离体培养与辐照相结合的非定向诱变技术以及利用分子标记对获得的再生材料进行鉴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分析了体细胞突变技术在草坪草抗性育种中存在的诱变频率较低、性状改良效果不理想、突变体鉴定不全面、变异机理研究不深入等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建议。
1696-1706

红砂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摘要:肌动蛋白(Actin)基因是研究植物功能基因表达模式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泌盐型强旱生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地上部总RNA为模板,根据其他植物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其Actin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598bp,编码19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陆的其他植物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在82%和90%以上,说明其为Actin基因片段,命名为RsACT。进化分析显示,RsACT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和白杨(Populus trichocarpa)肌动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
1707-1711

玉蝉花种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

摘要:以玉蝉花(Iris ensata)种胚为外植体来研究其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玉蝉花种胚的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mg·L-1+NAA 0.6mg·L-1+KT 2.0mg·L-1,60d时的增殖系数最大,达到9.6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mg·L-1,生根率达到100%。本研究结果可促进玉蝉花种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种质保存、育种及其他无性繁殖技术等研究的开展提供无菌植物材料。
1712-1717

流式细胞术分析苜蓿相对DNA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

摘要:为制备用于流式细胞仪分析的高纯度苜蓿(Medicago sativa)细胞核悬液,筛选最适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的苜蓿细胞核提取方法,选用江苏地方品种淮阴苜蓿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酶解法和机械解离法提取苜蓿细胞核悬液;用5种细胞核分离缓冲液及两种混合酶解液制备样品,根据各自优缺点筛选最适宜的苜蓿细胞核提取法。在机械法所用的5种细胞核提取缓冲液中,LB01缓冲液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的细胞核形态及内部结构完整,获得的细胞核量多。利用两种混合酶液制备苜蓿细胞核悬液,均出现倍性明显的峰,混合酶液Ⅰ制备的单细胞核悬液优于混合酶液Ⅱ,且酶解法制备细胞核悬液,可获得数量更多更完整的原生质体。但利用酶解法制备细胞核原生质体,其悬浮液中杂质多,需时较长。结果表明,LB01缓冲液为最适合制备苜蓿细胞核悬液的提取缓冲液。
1718-1723

10个白三叶品种苗期耐寒性评价

摘要:采用室内人工模拟低温(10、5、0、-5℃)处理方法,以25℃为对照,对10个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品种苗期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REC、MDA、Pro和SOD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POD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N"型变化趋势。通过-5℃下生理指标聚类,可将10个品种划分出3个耐寒级别:强耐寒性的Durana、Barbzan、Dutch White,中度耐寒的Alice、Rivendel、TahoraⅡ、Huia,弱耐寒的Haifa、Tribute、Prop。这与田间自然越冬率(Barbzan>Durana>Dutch White>Rivendel≈TahoraⅡ>Alice>Tribute≈Huia>Prop>Haifa)的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1724-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