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草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草业论坛、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农业、草地畜牧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001-0629
  • 国内刊号:62-1069/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51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3
  • 综合影响因子:1.61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草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草业科学杂志专论

创草产业新系统解人畜争粮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农畜产品有效供应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三农”发展中存在许多基本难题,主要有:国民人口多且趋增,耕地少且趋减,水资源短缺且家用水份额趋降;传统形成的以耗粮型猪禽为主的养殖业年耗粮占总产的1/3以上,且人畜争粮矛盾继续加剧;以生产农畜初级产品为主的农牧业产值低、成本高,农牧民收入低,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等。在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任何技术和措施,如不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就难以保障“三农”持续发展和国计民生需求。
1687-1689
草业科学杂志前植物生产层

基于454焦磷酸测序法的典型草原土壤真核生物多样性

摘要: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法对黄土区不同封育时期典型草地土壤真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的V4区引物可以扩增出土壤真核生物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其中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la)、绿藻门(Chlorophy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meria)组成;动物群落区系主要包括脊椎动物门(Craniata)、节足动物门(Arthropoda)、线虫门(Nematoda)和环节动物门(Annelida);植物群落包括陆生植物(Embryophyta)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Liliopsida)。在不同分类学水平,不同封育时期草地真菌群落组成具有各自的优势菌群;动物群落组成仅在种水平存在差异。草地管理实践中可以结合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恢复时间的闽值对封育草地进行合理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法可以用于土壤中未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1690-1697

取样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运用地统计分析和克里格插值法,以不同取样尺度对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进行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取样尺度增加,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程度先增加,后略减小并趋于平稳;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受到样地微地形与灌木丛分布影响;研究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取样的适宜尺度为(1~6)m×(8-12)m.
1698-1703

盐池县不同沙化草地土壤特性

摘要:对盐池县潜在、轻度、中度、严重和极严重5种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以探讨草地沙化演变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不同养分和酶活性随草地沙化程度的加重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但总体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重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水分、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随沙化程度加重逐渐下降,且不同沙化程度草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为潜在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极严重沙化草地、轻度沙化草地、严重沙化草地(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随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逐渐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自潜在沙化草地至严重沙化草地呈下降趋势.各沙化程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两种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除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外.与其它养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全氮、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全钾、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不显著(P〈0.05).
1704-1709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空间分布

摘要:利用主成分原理、变异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005—2012年土壤主要营养成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土壤主要养分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982、0.348、22.343和23.024g·kg^-1;土壤养分现状:全氮含量缺乏、全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中等、全磷含量很缺乏。其中,草甸草原土壤全钾和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中等、全磷含量很缺乏;典型草原土壤全钾含量丰富、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中等、全磷含量很缺乏;荒漠化草原土壤全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缺乏、全氮和全磷含量很缺乏。土壤变异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依次减弱,变异系数分别为39.4%、35.2%、24.3%和12.5%。锡林郭勒草原土壤综合养分排名依次为草句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其中,锡林浩特市天然草地土壤综合营养成分最高,二连浩特市最低,其余旗(县、市)处于两者之间。上述结论可为草原资源合理应用和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及恢复提供依据。
1710-1717

华南地区8种地被植物的耐旱性及繁殖移栽效果

摘要:以华南地区8种野生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内设置盆栽控水试验,测定参试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引种植物栽于圃地中。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物候观测.并对部分种类进行扦插和播种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urum)、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的耐旱能力较强,且繁殖较易,能迅速成坪,可作为深圳地区优良的草坪地被植物;天胡荽(Hgdrocotyle sibthorpoilides)、崩大碗(Centella asiatica)和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耐旱性稍弱,但四季均可保持较好的覆盖及景观效果;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长萼堇莱(Viola inconspicua)虽不耐旱,但可作为冬春季观花地被植物,植于疏林下,形成良好的园林景观。
1718-1724

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

摘要: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国内外研究者的努力,已对碳源/汇效益、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碳通量及农业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等诸多研究内容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果。本文主要探讨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重点总结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因素和运用较多的几种模型,并讨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1725-1731

暖季型草坪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摘要:干旱胁迫是影响草坪草生长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暖季型草坪草茎、叶及根组织器官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反应、生理生化反应和基因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了日后对干旱胁迫反应机制的研究以基因水平为主,形态水平、生理生化水平为辅的研究发展方向。
1732-1738
草业科学杂志草人诗记

《草业科学论纲》书后

摘要:2013年,《草业科学论纲》出版了。书将发稿时,我《跋》中夹了这首小诗,表达一个老人向后来人乞求眷顾的拳拳赤诚。
1739-1739
草业科学杂志植物生产层

秋茄ERF抗逆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摘要: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以深圳红树林的秋茄(Kandelia obowata)作为材料,免隆一个ERF类转录因子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KcERF(Genebank,序列号:GU59372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873bp,编码290个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有一个典型的AP2结构域,空间结构具有1个α螺旋和3个β折叠,属于AP2/EREBP家族中的ERF类转录因子。KcERF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中,其编码蛋白在酵母中有转录激活活性。此外,KfERF受到高盐胁迫后,转基因型烟草(Nicotianatabacum)的株高和叶面积、含水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均表现出对盐的耐受作用.暗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转基因耐盐棉花(Gossy piumspp.)和牧草的培育提供新的基因来源。
1740-1748

野豌豆属牧草种质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摘要:野豌豆属(Vicia)牧草适宜在高寒和高海拔地区栽培,是我国高原牧区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本研究从中国、德国、埃塞俄比亚和蒙古收集了8份野豌豆属牧草种质,利用扫描电镜对这8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野豌豆属植物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扁球形、扁圆形和长球形。三沟萌发孔,沟长深入两端;极轴长为10.3~30.5μm,赤道轴长为9.0~47.4μm。花粉的表面纹饰呈4种类型:网状纹饰,脑状纹饰,穴状纹饰和片状纹饰。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观察了野豌豆属8份常见牧草种质的花粉形态,探讨了其系统分类学特性,为揭示野豌豆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1755-1761

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系植株形态及生长特性分析

摘要:为明确四倍体杂交冰草(Agropyron)新品系SZD01和SZB02的植株形态和生长特性,本试验以亲本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正、反交杂种F-为对照,对两个杂交冰草新品系的植株生长动态、物候期、株高、茎粗、叶片和穗部形态特征、单株分蘖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新品系SZB-01和SZB02的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其二倍体亲本及正、反交杂种F1,生育期分别为141和129d,属晚熟类型,生长天数分别长达241和236d;其植株高大、分蘖能力强,以新品系SZB-02植株最高、分蘖能力最强;两个新品系的叶片和穗子宽大,二者相比,SZP,01的穗子较宽,SZB02的穗子较长。
1762-1766

盐胁迫对5种碱茅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对5种碱茅(Puccinellia distatzs)材料在6个NaCI浓度梯度(0、0.4%、0.8%、1.2%、1.6%和2.0%)下进行盐胁迫的种子萌发试验,测定了胚芽和胚根的长度。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随着NaC[浓度的增加,各碱茅材料的发芽率均下降,且在2.0%下发芽率降为0;在同一浓度溶液下不同碱茅材料中,同德小花碱茅(P.tenuifzora cv.Tongde)的发芽率均为最高,说明其抗盐能力相对较强;NaCl盐胁迫解除后,5种碱茅材料复水后的发芽率均达到了对照水平,说明碱茅种子只是暂时受到渗透胁迫,仍具有很高的萌发潜力。
1767-1770

不同驯化年限野生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及幼苗耐寒性

摘要:采用不同驯化年限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种子特性和幼苗耐寒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驯化年代的延长,种子千粒重、硬实率下降,发芽势、发芽率有所提高,同时幼苗也表现出随驯化年代的延长生长变快的趋势。通过综合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可溶性糖3个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随着驯化年限的延长,幼苗耐寒性随之下降。各种变化规律表明,驯化可以使野生线叶野豌豆向着人们需求的方向变异。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野生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的驯化和培育提供科学浓据。
1771-1777

施用NH4+与NO3-对春季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NH4+与NO3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肥有利于紫花苜蓿饲草产量的提高和饲草品质的改善;在同一氮素水平下,NH4+对株高、叶面积生长和产量增长的影响大于NO3,合理配施NO3对改善饲草品质有良好的效果。
1778-1781

苜蓿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效果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单播及其与禾夺科牧草混播组合的适应性和生产力,旨在探讨适宜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及其混播组合。结果表明,一年刈割两次时,草原3号苜蓿和中草3号苜蓿的各产量指标均优于金皇后苜蓿和苜蓿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产量低于4个单播苜蓿,但无显著差异(P〉0.05);混播提高了草原3号苜蓿、中草3号苜蓿、老芒麦和无芒雀麦的植株高度、再生速度以及产草量,其中苜蓿与无芒雀麦的混播产量高于苜蓿与老芒麦混播。
1782-1789

不同茬次桂牧一号营养成分对尿素和碳铵的响应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尿素和碳铵两种肥料在炎热季节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Guimu-1 Hybrid Pennisetum urpureum)(生育期为6月5日-7月15日、7月16日-8月24日和8月25日~10月3日,共3茬草)各养分影响的变化规律。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实施3种施肥方案,分别为尿素组、碳铵组和对照组(不施肥)。结果表明,1)3个处理桂牧一号6—10月粗蛋白、可溶性糖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现单峰(凸峰)曲线,最高值均出现在气温最高的第2茬草(7月16日-8月24日)。2)同一时期,增施氮肥(尿素组和碳铵组)可显著提高桂牧一号粗蛋白、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第1茬草(6月5日-7月15日)碳铵组粗蛋白含量最高,而7月16日-8月24日和8月25日-10月3日这两茬草,尿素组粗蛋白含量最高,3莅草氨基酸含量均以碳铵组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均以尿素组最高。3)同一处理,桂牧一号各营养物质总产量均以第1茬草最高;而6—10月干物质、粗蛋白、氨基酸、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的总产量为碳铵组-〉尿素组〉对照组。因此,红壤土炎热季节给桂牧一号追施碳铵效果优于施尿素。
1790-1795

不同栽培密度下杂交桑产量及其组分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桂桑优62号(Morus alba‘guiyou No.62’)在不同栽培密度(45000、67500、90000、112500株·hm^2)下枝条产量及其各部位分产量,以探索出最适合草本化栽培的密度,为建立高效桑树草本化栽培模式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桑树合理密植对桑枝产量影响显著,密度为112500株·hm^2时条桑产量最高,迟到61672.50kg·hm^2,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草本化栽培密度以112500株·hm^2为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单株枝条数减少、茎秆变细、叶面积减小。桑叶是产量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比例超过55%。各组分所占比例并未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有显著变化,均表现为叶片比例〉木质部比例〉韧皮部比例。
1796-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