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破骨细胞对不同底物的吸收活性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破骨细胞对牛皮质骨片及牙本质片的吸收活性。方法:采用25 ng/ml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 RAW264.7细胞分化获取破骨细胞,并分别与牛皮质骨片及牙本质片共培养。通过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骨吸收陷窝面积,比较破骨细胞在不同底物上的骨吸收活性。结果:与不同底物共培养形成的TR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牛皮质骨片吸收陷窝的面积显著大于牙本质片(P〈0.01)。结论:破骨细胞对牛皮质骨片的吸收活性强于牙本质片。
844-846

二维波浪形构型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二维波浪形构型锌配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新型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方法:溶剂热条件下,硝酸锌与4,4'-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和4,4'-二羧基二苯基砜的自组装生成一个新型配合物[ Zn( C14 H18 SO6)( C28 H22 N4)] n,并对配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固体荧光表征。结果:该配合物具有波浪形二维层状结构,且结构中苯并咪唑环之间存在强的π-π作用,使得该配合物在379 nm(激发波长为298 nm)处表现出优于配体的强荧光光谱。结论:合成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新型荧光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
847-850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在动物整体水平的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及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DHA处理组,每组7只。大鼠缺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慢性间歇性低氧方法建立,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精确称左右心室质量计算右心室指数,测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活性。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与低氧组比较,低氧DHA处理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DHA具有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851-853

压迫时间与压疮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压迫不同时间后大鼠受压部位的皮肤形态及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成6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未压迫,其余5组分别对大鼠下肢关节压迫1 h(B组)、2 h(C组)、3 h(D组)、4 h(E组)和6 h(F组),每组间隔时间与压迫时间相同,总时间24 h,观察压迫后受压部位的皮肤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C、D、E、F组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的大鼠分别有1、2、5、8和8只,D、E和F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发红数均明显多于A组(P〈0.01)。压迫时间超过2 h组真皮内血管充血明显,皮肤逐渐变薄、水肿,甚至剥脱;F组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结论:压迫时间超过2 h,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和组织明显受损,随受压时间延长,皮肤受损更加严重。
854-856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的水平,研究ADM与COPD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加重组)、稳定期患者(稳定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3例,检测并比较其血浆ADM水平、肺功能、血气分析、血常规。结果:加重组与稳定组血浆AD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加重组血浆ADM水平亦显著高于稳定组(P〈0.01);血浆ADM水平与FEV1.0%、FEV1.0/FVC%和动脉血氧分压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血pH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COPD患者病情恶化,ADM代偿性增加,扩张气道,抑制炎症反应,可延缓疾病进展。
857-858

阿加曲班与普通肝素在连续性血液滤过抗凝中的作用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阿加曲班与普通肝素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中抗凝作用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将40例肾功能不全需行CVVH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各20例,分别使用阿加曲班和普通肝素抗凝。检查患者CVVH治疗前后血小板和肾功能,第1、4、8 h、治疗结束前以及治疗结束后1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观察治疗过程中管路和滤器凝血情况,监测患者治疗结束后24 h内有无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CVVH治疗后,普通肝素组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阿加曲班组血小板数无明显改变(P〉0.05);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APTT在CVVH治疗后1 h和治疗结束前延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结束后1 h APTT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普通肝素组仍高于治疗前(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在CVVH治疗结束后管路和滤器凝血发生率以及CVVH治疗后24 h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在CVVH治疗中的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效果相当,停药后APTT恢复较快,且对血小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可能是CVVH治疗中比较理想的抗凝剂。
859-862

血清对氧磷酯酶-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及正常对照组72名,采用对硝基苯酚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PON-1、ox-LDL,同时检测2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探讨PON-1、ox-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PON-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均低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5和P〈0.01);而大梗死组ox-LDL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1);神经功能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PON-1活性均明显低于轻、中度损伤组(P〈0.01),而血清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损伤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PON-1与ox-LDL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ON-1活性降低,导致抗氧化能力减弱,使血清ox-LDL水平增加,这种改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脑卒中风险有重要意义。
863-865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组)各34例,将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血脂及肾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流阻力指数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具有显著影响,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866-868

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生理指标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7%,低于观察组的97.7%(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参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869-870

下颌托起支撑器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优化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择期全麻术后肥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下颌托起支撑器组( A组)和口咽通气道组( B组)各20例。在术后恢复室,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A组患者使用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B组经口腔置入口咽通气道通气;2组患者均以面罩给氧(氧流量2 L/min)至苏醒,当2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SpO2)〈90%时采取进一步措施。观察2组患者入术后恢复室时( T1),采取不同通气方式后5 min( T2)、10 min( T3)、20 min( T4)时SpO2、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SpO2、RR、MAP和HR维持在正常范围。 A组患者SpO2在各时间点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R在T2和T3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RR和MAP在T2、T3和T4均显著低于B组(P〈0.01)。 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喉痉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相同,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低,并发症较少。
871-873

血清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内胆管癌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 HCC)及肝内胆管癌( ICC)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HCC患者和125例ICC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BIL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HCC组(P〈0.01)。 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和TBIL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HCC组(P〈0.01)。5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率ICC组亦明显高于HCC组(P〈0.01)。 ICC组GGT水平与ALT、AST、ALP升高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TBIL无相关关系。结论:ALT、AST、GGT、ALP、TBIL在ICC组均有明显升高,对HCC及IC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874-875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45例,单纯糖尿病组25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Hcy、FI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FIB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血清Hay、FIB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876-878

徒手牵引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徒手牵引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徒手牵引复位下,采用髓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1、3、6个月和1年门诊随访,每次摄片观察骨折愈合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接受1~59个月随访。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30例,PFNA联合股骨颈加压空心螺纹钉1例,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内固定4例;闭合复位31例,切开复位4例。 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术中继发股骨干内侧骨皮质劈裂1例,术后第2天继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的30例患者均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骨折均正常愈合。术后15个月因车祸致内固定远端骨折1例。结论: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徒手牵引复位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
879-882

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不同非球面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术后视觉及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不同非球面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术后视觉及对比敏感度变化情况。方法:将72例9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4例32眼,均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A组采用AcrySof ReSTOR+3D (SN6AD1)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B组采用AcrySof ReSTOR+4D(SN6AD3)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C组采用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比较3组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的裸眼和矫正视力,以及不同照明条件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A组术后1 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1),A组和B组患者裸眼近视力与裸眼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P〈0.01);3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眩光(3 cd/m2)条件下,在3 c/d、6 c/d的低空间频率下A组和B组对比敏感度显著优于C组(P〈0.01),在眩光(85 cd/m2)条件下,A组和B组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显著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而与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对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改善更佳,其中AcrySof ReSTOR+3D(SN6AD1)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能够更显著地提高患者的中距离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883-885

静脉持续镇痛联合肋骨内固定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持续镇痛联合肋骨内固定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多根多处肋骨骨折54例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静脉持续镇痛4~10 d,联合肋骨爪型接骨板行肋骨内固定术。其中急诊手术4例,伤后2~5 d手术50例。结果:术后复查X线胸片示肋骨骨折内固定处对位良好,肺复张良好,无药物成瘾病例。切口Ⅰ期愈合51例,Ⅱ期愈合3例,均痊愈出院。52例随访4~41个月,复查X线胸片示肋骨骨折内固定处对位良好,骨折线消失,无明显胸廓畸形。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采用静脉持续镇痛联合肋骨爪型接骨板行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安全有效,疼痛感明显降低,依从性好,明显减少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患者满意度高。
886-888

产后出血的评估与高危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 PPH)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为改进PPH的防治措施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调阅2002年1~12月、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2012年1~12月3个时间段住院分娩产妇病历,等距随机抽样选300份、596份、598份(分别为A组、B组、C组),分析PPH及严重PPH(SPPH)发生率、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PPH的高危因素、药物及手术止血方法的应用。结果:以常规方法估算出血量,3组间阴道分娩PPH及SPPH发生率、剖宫产术分娩PPH及SPPH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剖宫产术分娩PPH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P〈0.05);A、C组内不同分娩方式的PPH及SPPH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剖宫产术分娩出血量均高于阴道分娩(P〈0.01)。以分娩后48 h的Hb下降值估算出血量,3组PPH发生率均高于常规方法估算出血量时的发生率(P〈0.01);C组剖宫产术分娩PPH及SPPH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C组剖宫产术分娩PPH的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P〈0.05)。常规方法估算产后出血量与Hb下降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 C组剖宫产术分娩发生SPPH者剖宫产指征第一、二顺位分别为前置胎盘和巨大儿。结论:常规方法估算产后出血量明显偏低,有效及时估算出血量的方法有待改进。胎盘因素、巨大儿导致的剖宫产术中SPPH发生呈上升趋势,降低不合理的剖宫产率及加强孕期保健有助于防治PPH。
889-892

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炎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抗生素和人工周期雌孕激素,同时配合阴道内冲洗等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妇科千金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结束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及炎症消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月经量及月经周期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1),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分泌物增多、下腹坠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充血粘连及炎症图像均少于对照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1)。结论: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效率高。
893-89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例(24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屈曲度、外展度改善情况。结果: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优3髋,良10髋,可9髋,差2髋;患者髋关节屈曲度和外展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应注意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谨慎细致操作和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
896-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