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环孢素A对心房颤动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及血清中MMP-2、TIMP-2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ERP)、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AFCsA处理组。除对照组外,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AF大鼠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AFCsA处理组饮食加5mg·kg^-1·d^-1CsA;对照组和AF组每天胃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心电图检测AF持续时间;测定心房ERP;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及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心房ERP明显缩短(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增高,TIMP-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AF组比较,AFCsA处理组AF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房ERP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sA具有抗AF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延长心房ERP从而改善大鼠心房电重构。以及调控MMP-2及TIMP-2表达而改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
141-144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个案报道

狼疮性肾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1例

摘要:患者女性,41岁,因胸闷、低热、颜面水肿,伴间歇性关节红肿、游走性疼痛5月余,于2011年10月3日人院。体格检查:r37.6℃,心率108次/分,血压115/70mmHg;胸背部皮肤可见充血样斑疹块,颌、腋下、
144-144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fbp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克隆结核杆菌H37Ra菌株抗原fbpC基因及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结核杆菌弱毒性菌株H37Ra的编码基因ibpC,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通过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由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纳一聚丙烯酰胺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fbpC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量约33000的重组蛋白。结论:重组质粒pET28a—fbpC成功构建和表达,为fbpc反应原性、免疫诊断价值的研究提供参考。
145-147

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率

摘要:目的: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存活率。方法:将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切断后5d、7d和1dd组。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切断后5d、7d和14d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呈放射状分布,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细胞突起,无渗漏现象;视神经切断组RGCs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且可见吞噬死亡细胞碎片和从死亡细胞渗漏的荧光金的小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左眼与右眼RGCs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切断后RGCs进行性减少,切断后5d、7d和14d组左眼RGCs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视神经切断后5d、7d和14d存活率分别为53%、38%和13%。结论:荧光金逆行标记是评价视神经切断后RGCs存活率有效的方法。
148-150

大脑外侧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外侧裂在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颅脑连续横断面MRI数据,在e—film2.1工作站中,采取连续追踪法及3D—Cursor技术准确识别外侧裂,将图像导入AdobePhotoshopCS8.0软件包中标记外侧裂并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外侧裂在Z=-18~33mm层面范围内出现,随着层面下移依次呈现“一”字型、“Y”型、“T’’型、“L”型和“一”字型的变化规律。依据从下向上岛叶在层面上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将外侧裂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外侧裂出现到岛叶出现层面;第二段,从岛叶出现到岛叶消失层面;第三段,从岛叶消失到外侧裂消失层面。左右半球三段垂直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大脑半球在Z=6~9mm范围内,左侧大脑半球在Z=9—15mm范围内大脑外侧裂弯曲折叠,左侧多于右侧。结论:大脑外侧裂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研究,可为外侧裂及相邻脑区病变的识别和定位,经外侧裂行鞍区、岛叶区及基底核区手术人路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
151-154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109名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别检测C677T和A1298C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并统计分析。结果:2组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发病中2个突变位点之间没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位点与T2DM的易感性无明显的相关性。
155-157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盐酸替利定治疗中重度癌痛18例

摘要:目的:评价盐酸替利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3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硫酸吗啡片20mg,每日4次;试验组用盐酸替利定100mg,每日4次,均连用5d。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记录疼痛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在用药前及第6天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结果:2组服药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服药后第2—5天的NRS评分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服药后第2~5天,2组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有效率试验组为77.8%,对照组为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利定和硫酸吗啡控制癌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可作为中重度癌痛的一线治疗。
158-160

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例肝硬化腹水、20例结核性腹水、28例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及结核性腹水组(P〈0.01)。结论: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在良恶性腹水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判定良恶性腹水的辅助诊断指标。
161-162

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率变异性及校正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心率变异性(HRV)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31例,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组(对照组)30名。每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出TIB、HRV指标(PNN50、SDNN、SDANN、RMSSD)及校正QTcd,进行对比分析;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冠心病患者HRV指标与TIB、QTcd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不同范围QTcd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结果:SAP组、UAP组和AM!组的HRV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UAP组的HRV指标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1);AMI组的HRV指标较U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和AMI组的TIB均较对照组和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TIB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1组的QTcd值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积分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Gensini积分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I-IRV指标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TIB和QTcd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QTcd〉60ms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TIB、HRV指标、QTcd和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TIB、QTcd越大,而HRV越小;QTcd越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越高。TIB、HRV、QTcd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作用。
163-167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uctionndrainage,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18例患者,彻底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再次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并给予植皮创面0.9%氯化钠注射液慢滴治疗。结果:伤口感染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渗血明显,表面平坦,无组织坏死及异常渗出,给予植皮治疗后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色泽淡红,血运正常,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d,平均应用VSD2.5次。结论:VSD联合植皮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168-17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2例围手术期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施行PD中病例资料完整的72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者21例(27例次),发生率29.17%;病死2例,病死率2.78%;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提高PD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71-173

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5%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真菌性角膜炎行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并依据病情进行调整用药频次,联合伊曲康唑200mg每天1次口服,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治疗25—45d,26例治愈;2例好转;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行结膜瓣遮盖,1例行角膜移植术。结论: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良好。
174-17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3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进行比较。结果:163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28.8%,女性占71.2%;〈40岁占68.7%,〉140岁占31.3%;其中后半规管型118例,水平半规管型44例,垂直半规管型1例;后半规管型BPPV眼震潜伏期短于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与水平半规管型眼震潜伏期和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PV在临床上以女性多见,以后半规管型最多见,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比较潜伏期更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176-177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治疗前行螺旋CT动态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计算鼻咽癌和未受侵犯的翼外肌的灌注数据。患者均接受放疗,外照射至放疗剂量DT50Gy时行鼻咽部CT复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和外照射放疗剂量DT50Gy时肿瘤最大截面积,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功能参数与肿瘤消退率(Rs0-50)的关系。结果:52例鼻咽癌的BF、BV、MTF和PS分别为(385.79±39.08)ml·min^-1·100g^-1,(14.49±16.29)ml/100g,(3.34±1.5)S和(65.13±10.02)ml·min^-1·100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BV、MTT、PS和肿瘤面积与Rs0-50均无相关关系(P〉0.05)。将Rs0-50≤0.75定为放疗低敏感组,〉0.75为高敏感组,放疗高敏感组的BV和BF均显著高于放疗低敏感组(P〈0.01),而Ps明显低于放疗高敏感组(P〈0.01)。结论:鼻咽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BV、BF能预测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178-181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155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rtN236T、rtAl81V、rtAl81T耐药位点。结果:155例患者共检出基因型耐药16例,发生率为10.3%,其中rtN236T位点3例、rtAl81V位点7例、rtAl81T位点2例、rtAl81V+rtAl81T位点2例、rtAl81T+rtN236T位点1例、rtN236T+rtAl81V+rtAl81T位点1例。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发生率并不高,疗效不佳可能与阿德福韦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能力较弱,病毒水平下降速度较慢有关。
182-183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ct、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187-189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不同疾病宿主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及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疾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局部IFN-γ及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水平较Hp阴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明显降低(P〈0.01);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血清IL4水平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亦均无明显不同(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IFN-γ在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中表达较高(P〈0.05),IL-4的表达与之相反,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胃病变局部Thl/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190-19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复杂性胆囊三角的处理

摘要:目的: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两镜联合)在胆囊三角常规暴露困难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减少胆管损伤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两镜联合胆囊切除术中对胆囊三角的处理。结果:通过两镜联合解剖胆囊三角,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胆囊三角暴露困难者,通过两镜联合处理可降低手术中胆管损伤及中转开腹率。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