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端粒酶hTERT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HL-60细胞端粒酶hTERT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含有hTERT启动子不同片段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转染HL-60细胞,分别在有无As2O3作用下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变化,间接反映As2O3对hTERT启动子不同片段活性的影响。结果:在As2O3作用下,含有hTERT启动子不同片段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均下降(P〈0.05~P〈0.01)。结论:As2O3对HL-60细胞端粒酶hTERT启动子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249-253

海马-穹窿投射的MRI形态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海马-穹窿在MRI的形态规律,为横断位及冠状位海马-穹窿投射识别提供参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lim2.0工作站中,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连续MRI横断位及冠状位,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技术,对大脑海马-穹窿投射进行识别、定位。结果:在横断面上海马-穹窿投射出现的顺序为海马、海马-穹窿、穹窿,冠状面为穹窿、海马-穹窿、穹窿。海马在冠状面映射长度=横状面层数×2 mm,其在横断面映射长度=冠状面层数×2 mm。结论:能够在MRI上客观准确识别横断面及冠状面的海马-穹窿投射及周围结构。
253-257

eIF4E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72.50%、80.00%、84.00%和90.77%,eIF4E蛋白阳性表达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2.50%、73.33%、80.00%和81.54%,表达率呈上升趋势,CyclinD1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两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两者有协同作用。
258-262

金匮护肝汤对四氯化碳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金匮护肝汤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金匮护肝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金匮护肝汤中、高剂量给药组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SOD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金匮补肝汤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62-263

STAT3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外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义组和反义组。针对人STAT3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反义寡核苷酸,应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TAT3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早期凋亡。结果:与正义组和对照组比较,反义组细胞的STAT3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STAT3反义寡核苷酸可阻断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方法。
264-267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3例为肝硬化静止期,23例为肝硬化活动期。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肝硬化活动期患者血清HA和LN均明显高于肝硬化静止期患者(P〈0.01),血清PⅢNP和CⅣ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A、LN、PⅢNP及CⅣ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血清HA、LN、PⅢNP及CⅣ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较活动期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268-269

骨肉瘤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环氧合酶-2(COX-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MMP-9、COX-2在52例骨肉瘤组织及40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并采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在骨肉瘤中NF-κB、MMP-9、COX-2的阳性率均高于骨软骨瘤(P〈0.05),且NF-κB与MMP-9、COX-2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三者与微血管密度值均具有相关关系。结论:NF-κB、MMP-9、COX-2在骨肉瘤中均高表达,三者可能对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270-272

超声内镜诊断胃内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内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内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检查,除45例为正常脏器外压、5例黏膜下血管瘤、7例静脉曲张而进行随访观察外,其余均经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确诊,将2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黏膜下肿瘤104例,以间质瘤居多;胃非肿瘤性病变82例,以壁外压迫居多;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的74.2%(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情况,有利于胃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73-275

原发性肝癌177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77例P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原学、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PLC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43∶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5.14%和0.56%,γ-谷酰基转肽酶(γ-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73.45%和74.58%,门静脉癌栓率41.81%,远处转移率0.56%。手术治疗78例,其中肝细胞型肝癌(HCC)68例,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ICC)10例,前者HBV感染率(76.47%)高于后者(10.00%)(P〈0.05),而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4.71%、50.00%和17.65%、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危险因素包括40岁以上、男性、HBV感染;γ-GGT和AFP或许有助于PLC的诊断;PLC转移以肝内血行转移多见;PLC细胞分型以HCC多见;ICC患者碱性磷酶阳性率较高,可能有助于诊断。
275-277

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以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381例Hp感染患者分为2组,A组190例,使用艾美拉唑4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 mg每天2次,疗程7 d;B组191例,使用雷贝拉唑2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用法及疗程同A组。完成治疗后12~16周胃镜随访。拒绝胃镜检查的患者使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根除Hp 170例,根除率为89.5%;B组根除173例,根除率为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B组为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Hp感染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78-27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变化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及与病情活动度有无关联。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仪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跟骨进行骨密度检查。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酶联吸附免疫法测定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临床表现有无关联。结果: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组病程长,抗CCP抗体阳性率高,类风湿因子滴度高,与无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查,发现骨质疏松者应早期治疗,对预防骨折、保存劳动力、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80-282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痛经患者,拒绝手术要求口服药物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痛经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的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47.30%(P〈0.05)。服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阴道异常出血、体质量增加平均发生率分别为18.42%、22.37%、18.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症状,保守性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术后个体化用药可参考不良反应决定。
283-28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28例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OVCF患者,共计165节椎体,在C型臂X线机下行PVP术,骨黏合剂注入量为2.7~9.5 ml。结果:165节椎体全部穿刺成功,其中146节行单侧椎弓根穿刺,临床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OVCF疗效好、创伤小、适应证广。
285-287

膀胱病变患者术前膀胱镜活检与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膀胱镜活检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并评价膀胱镜活检在膀胱肿瘤诊治价值。方法:对122例术前膀胱镜活检与TURBT后病理检查资料完整患者的病理分级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膀胱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TURBT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66.4%;术后病理级别升高者有30例,下降者有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肿瘤术前膀胱镜活检病理分级较术后存在低估现象,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应予以重视。
288-289

切开松解与关节镜下松解治疗混合型肘关节僵硬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切开松解与关节镜下松解治疗混合型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接受切开松解术(切开组),创伤至松解时间平均13.5个月。另21例采用关节镜下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关节镜组),创伤至松解时间平均12.9个月。根据关节活动度(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比研究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获得18~49个月随访,术后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切开组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关节镜组(P〈0.01)。结论:切开松解和关节镜下松解治疗混合型肘关节僵硬均安全有效,但切开松解在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康复。
290-292

急性三光气体中毒的心理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三光气体中毒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予吸氧、解痉、平喘、祛痰、预防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重症者)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而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对2组患者均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焦虑和抑郁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病情轻、中、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外光气中毒后,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293-294

手足口病28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28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流行病学上以散发病例为主,部分幼儿园有局部流行表现。发热发生率为98.72%,病例均有相应的皮疹,严重者可见高热、呕吐、肢体抖动或肌无力、嗜睡等神经系统表现,重症病例占20.36%。合并有支原体感染4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 266例,二氧化碳结合力减低210例,心肌酶谱异常77例,肝功能异常28例。心电图多数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少数表现为ST段下移,T波低平,且出现1例窦房结游离心律。脑电图异常51例,胸部X线片示支气管炎234例,支气管肺炎11例。结论:手足口病多数呈轻型表现,临床为普通病例。皮疹有明显的特点。流行病学上,以散发病例为主,有局部流行表现。高热、呕吐、肢体抖动、肌无力及精神萎靡或嗜睡对早期发现重症病例有提示意义。早期应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有利于减轻症状及病情的恢复。
295-297

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在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TT)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ST)治疗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5例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TT组与ST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显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手术切口及手术时间均长于ST组(P〈0.01),TT组甲状旁腺显露高于ST组(P〈0.01)。2组患者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TT组患者未发现复发,ST组患者复发率为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治疗方式中,TT与ST在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明显不同,但在术后复发率方面TT组优于ST组,TT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