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作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Agronomica Sinica

  • 11-1809/S 国内刊号
  • 0496-3490 国际刊号
  • 1.6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作物学报是中国作物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作物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导读、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作物学报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作物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渝棉1号优质纤维QTL的标记与定位1915-1921

摘要:利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优质品种渝棉1号组建了(TM-1X渝棉1号)R和R2,3分离群体。通过5544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筛选,获得178个多态性标记,用其中138个构建了总长为959.7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9%。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了该组合的R单株和R:,家系纤维品质性状,共检测到12个纤维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包括1个纤维长度的、4个纤维强度的、3个马克隆值的、3个整齐度的和1个伸长率的,分别解释各性状表型变异的6.1%、5.3l%~14.62%、7.88%~19.17%、7.4%~11.71%和8.26%。研究还发现Chr.23和Chr.24是优质纤维QTL的富集区。

水稻籽粒多胺浓度与米质的关系1922-1927

摘要:采用12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材料,测定了结实期籽粒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浓度和稻米品质,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的方法进行r验证。结果表明,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好的品种,结实期籽粒Spd和Spm浓度较高,Put浓度较低。灌浆各期籽粒Spd和Spm浓度与谷粒充实率、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灌浆各期籽粒Put浓度与谷粒充实率、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期籽粒Spd、Spm和Put浓度与稻米的整精米率及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均不显著。灌浆初期对稻穗喷施Spd和Spm,籽粒最大胚乳细胞数增加,蔗糖合成酶(SuS)、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增强,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改善,喷施Put或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的效果则相反。说明通过品种选育和化学调控等途径增加籽粒Spd和Spm浓度或降低Put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1928-1934

摘要: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来自各生态区的564份地方品种、101份育成品种、193份野生大豆加上88份国外品种,合计946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小样品定量分析技术,测定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研究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全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存在很大变异,干豆腐得率变幅分别为25.32~69.59、25.52~85.89g100g^-1,干豆乳得率变幅分别为40.75~82.86、39.05-91.86g100g^-1,栽培大豆两者的得率在野生豆基础上均有较大幅度改进;各生态区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情况,区内变异大于区间变异,但南方一些生态区栽培种豆腐(乳)得率变异程度相对较大,高得率材料相对较多,因本底(野生种)得率与地理纬度无关,推测与各地区栽培大豆利用方向的不同有关而形成了栽培种微弱的地理相关性;栽培材料中2.75%干豆腐得率超过75g100g^-1,5.50%干豆乳得率超过85g100g^-1,从中优选出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的双高种质14份,可供各地区豆腐(乳)育种利用。

欢迎订阅2008年《作物学报》1934-1934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研究1935-1942

摘要:为定量分析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叶片氮素营养指标、冠层高光谱参数的相互关系,确立能够准确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和定量模型,2003-2006年在连续3个生长季不同小麦品种和不同施氮水平的4个大田试验条件下,于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植株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试验1以低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和高蛋白质含量的豫麦34为材料,试验2以低、中、高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扬麦12和豫麦34为材料,试验3以低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中蛋白质含量的扬麦10号和淮麦20以及高蛋白质含量的徐州26为材料,试验4以低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和中蛋白质含量的扬麦10号为材料。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可以通过开花期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进行可靠的估测。而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可以基于统一的光谱参数进行定量反演,其中基于REPle和mND705的叶片氮含量监测模型及基于SDr/SDb和FD742的叶片氮积累量监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和适用性。根据特征光谱参数一叶片氮素营养一籽粒蛋白质含量这一技术路径,以叶片氮素营养为交接点将两部分模型链接,建立了基于开花期高光谱参数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经独立资料检验表明,以参数mND705、REPle、SDr/SDb和FD742为变量,建立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报模型均给出较好的检验结果。因此,利用开花期关键特征光谱指数可以直接评价小麦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状况,其中基于mND705参数的预测模型更为准确可靠。

F2:3设计全基因组标记的Bayesian分析1943-1948

摘要: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低时,常采用R2:3设计进行遗传分析,但往往忽略异质家系内QTL的混合分布特性。同时,用多QTL模型检测QTL会提高QTL检测的功效。因此,本文在利用R2:3设计异质R2:3家系内QTL混合分布特性基础上,提出R2:3设计全基因组多标记联合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异质R2:3家系内的QTL混合分布,并采用多QTL遗传模型。MoriteCarlo模拟研究表明,新方法能获得精确的QTL效应和位置的估计。此外,还比较了QTL效应抽样的两种策略。研究表明,新策略能显著提高QTL检测的功效。

结实期氮磷营养水平对水稻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1949-1959

摘要: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9538(粳稻)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自抽穗至成熟期进行0N(不施N)、1/2N(标准Espino营养液的l/2N)、0P(不施P)、l/2P(标准Espino营养液的l/2P)以及对照(全NP,标准Espino营养液的N、P量)5种处理,研究了水稻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及其与稻米外观品质、蒸煮食昧品质及蛋白质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结实期氮素胁迫(0N)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降低了各种有机酸、氨基酸及离子的分泌量,加速了根系的衰老;磷胁迫(0P)显著增加了根系有机酸、氨基酸及各种离子的分泌。相关分析表明,结实前中期(花后10d和20d)根系分泌的酒石酸、柠檬酸和氨基酸与籽粒垩白度、直链淀粉、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谱的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分泌的苹果酸与籽粒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谱的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系分泌的[ca^2+]、[K^+]、[Na^+]、[NO3^-]、[NH4^-]、[PO4^3-]与稻米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组分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根系分泌物与稻米品质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N、P营养水平对根系分泌物有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稻米品质。

玉米花粒期不同阶段遮光对籽粒品质的影响1960-1967

摘要:选用高淀粉玉米费玉3号和普通玉水泰玉2号,大田条件下分别于花粒前期(授粉后1~14d),中期(15~28d)和后期(29~42d)遮光(透光率45%)处理,研究丁对籽粒品质和籽粒中蛋白质、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影响品质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花粒期遮光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容重、淀粉直/支比、淀粉及其组分含量,遮光后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PV)、热浆黏度(HV)及崩解值(BD)下降,而籽粒含水率、粗蛋白及其各组分含量、谷/醇比、粗脂肪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升高;遮光显著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营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与籽粒淀粉含量、容重、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谷氨酰胺合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也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时期遮光对两品种玉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前期遮光处理对籽粒商品品质(容重,含水率)影响大,而中期遮光对籽粒营养品质影响大。可见花粒中前期的光照强度对籽粒品质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后期光强对其影响较小。

二氧化硫对玉米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1968-1971

摘要:对亲缘关系较远的鲁单981、莱农14、DH3、苏玉9号和掖单2号5个玉米杂交种,采用简易自制密闭式熏气装置进行短时处理,通过酶活性测定、同工酶电泳及RT-PCR检测,初步研究了二氧化硫(S02)对玉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S02对不同玉米品种CAT活性的影响不同。用60mgm^-1SO2熏气处理敏感玉米品种鲁单981和不敏感玉米品种掖单2号,其CAT活性分别下降59%和38%。当逆境因子SO2去除后,CAT活性逐渐恢复,处理后48h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酶活性测定、同工酶电泳及RT-PCR分析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因此认为,CAT在SO2对玉米的伤害和玉米对SO2的抗性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种稻田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功能效应研究1972-1976

摘要:选取我国弧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324.8kghm^-2和8227.3kghm^-2。6种稻田土壤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碳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上部分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4495.3kg hm^-2;根系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2799,6kghm^-2和2711.8kghm^-2;黄泥田最低,为1852.9kghm^-2而黑麦草氮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地上氮蓄积量为238.1kghm^-2,地下氮蓄积量为60.1kghm^-2。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种草区和冬闲田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灰泥田外种草区均大于冬闲田,冬季种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商。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1977-1981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旗叶光合特性及氮素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叶绿素含量随籽粒灌浆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SⅡ潜在活性、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等随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则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氮肥对旗叶光合特性有一定的调控效应,Chl,Fv,|F。,Fv,|Fm及qp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其中Chl和Fv、|F。以N3(180kghm^-2)处理最大,Fv|Fm和qp(除孕穗期外)以N4(360kghm^-2)处理最大;qs则随施氮水平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以N4处理最小。适宜的施氮量(180kghm^22)改善了兰考矮早八的光合色素性状,提高PSⅡ潜在活性及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减少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从而有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

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1982-1990

摘要:为了探讨旱区农业高效节水新途径,于2004-2006年在甘肃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绿洲区田间,研究了常规沟灌、固定隔沟灌溉、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株高抑制作用较明显,而对蕾铃等生殖生长的影响较小,该技术能够调整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有效控制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比例和分配,优化根冠比;可以在保持相同光合速率水平下大大降低叶片蒸腾损失,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使霜前花比例提高,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沟灌和固定隔沟灌提高17.22%和18.59%。在西北旱区棉花上应用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具有较大的节水增产潜力。

水稻根系对1,2,4-三氯苯胁迫的应答1991-2000

摘要:应用蛋白质组学、电镜观察、脂质过氧化物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根系对有机污染物1,2,4-三氯苯(TCB)胁迫的应答。结果表明,TCB胁迫抑制水稻根系生长,影响根细胞结构,导致脂质过氧化。TCB胁迫对水稻根系蛋白质组也有显著影响。TCB胁迫能诱导根系内不同类型蛋白质的表达,它们是:解毒酶(包括脂酶、醛/酮还原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细胞壁物质代谢相关酶(包括蛋白转葡萄糖基酶、GDP-甘露糖-3,5-异构酶1),激素代谢或调节相关酶(包括酸式.还原酮二加氧酶、β-葡萄糖苷酶、病程相关蛋白家族10中的2个不同蛋白),原初或次生代谢相关酶(包括转录延长因子、细胞质磷酸丙酮酸双激酶、磷酸丙糖异构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异黄酮还原酶)。TCB胁迫诱导矮仔占根系中β-葡萄糖苷酶和病程相关蛋白家族10蛋白的表达,及汕优63根系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酸式-还原酮二加氧酶的表达,这种诱导蛋白的差异可能是汕优63较矮仔占对TCB胁迫有较高耐性的机理之一。

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2001-2006

摘要:利用甘蓝型油菜4个显性纯合两用系与7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广义种子遗传模型分析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硫苷组分性状受制于基因主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作用较小。2-羟-3-丁烯基、3-丁烯基以胚主效应为主,分别占75.21%和58.25%。4-羟-3-吲哚甲基、苯乙基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分别占74.19%和69.54%。4-戊烯基由胚主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共同控制,分别占50.29%和38.12%。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4-羟-3-吲哚甲基仅受制于细胞质互作效应,其余硫苷组分均以显著的胚互作效应和细胞质互作效应为主。5个硫苷组分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低。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中,2-羟-3-丁烯基、3-丁烯基以胚遗传率为主,分别为71.61%和53.76%。4-羟-3-吲哚甲基和苯乙基以细胞质遗传率为主,分别为68.21%和68.47%。4-戊烯基以胚遗传率和细胞质遗传率为主,分别为47.81%和36.24%。在互作狭义遗传率中,5个硫苷组分以细胞质互作遗传率为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亲本遗传效应值预测表明,选用D3AB、D21R作为硫苷品质改良亲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油菜籽中2-羟-3-丁烯基和3-丁烯基的含量。

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玉米水氮用量配合试验2007-2015

摘要:研究了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不同灌溉水平(常规灌溉,12000m^3hm^-2;节水10%,10800m^3hm^-2;节水20%,9600m^3hm^-2)和施氮水平(0、150、225、300和375kgNhm^-2)下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灌溉水生产力及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常规高量灌溉(12000m^3hm^-2)和节水10%和20%处理的玉米产量和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在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基础上,施氮量150~375kgNhm^-2较不施氮处理增产74.8%~108.6%,施氮量超过225kgNhm^-2时,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平均氮肥利用率(NUE)为50.6%~83.7%,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超过225kgNhm^-2时显著降低。在施用氮肥时,玉米灌溉水生产力(WP)为0.97~1.35kgm^-3,随灌溉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量超过225kgNhm^-2时,灌溉水生产力不再显著增加。水肥配合有显著的交互效应,高量的水氮配合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水肥利用效率显著下降。对每次灌溉前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3个灌溉水平下0~1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常规高量灌溉并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水分供作物吸收利用;高量灌溉下,0~200cm土壤剖面中NO3^-;-N的积累量低于节水灌溉处理,表明高量灌溉使更多的NO3^--N淋溶至更深的土层,对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大。从水肥高效利用、降低氮污染风险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水肥调控、适度降低灌溉量和氮肥投入是沙地农田生态系统管理的合理选择。通过合理的水肥调控,沙地农田仍有很大的节水潜力。

水分供应和氮素形态对水稻一些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2016-2020

摘要:为探明不同水分供应和氮素形态对水稻一些水分牛理特征的影响,设正常水分及50gL^-1PEG模拟水分胁迫及3种不同NH4^+-N/NO3^--N比例(75/25,50/50,25/75)的处理,测定了水稻叶片的N03^-、Ca^2+和Mg^2+含量,叶片浸出液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分临界饱和亏以及叶片水势。结果表明,在NH4^+-N/N03^--N比例较低时,模拟水分胁迫使广陵香粳水稻幼苗吸收更多的NO3^--N。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叶片浸出液电导率随NH4^+-N/NO3^--N比例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且在NH4^+-N/NO3^--N比例为25/75时,叶片浸出液电导率低于正常水分培养条件下的叶片浸出液电导率。而在正常水分培养条件下,水稻幼苗叶片浸出液电导率随NH4^+-N/NO3^--N比例的降低呈上升趋势。水分胁迫使高NH4^+-N/NO3^--N/NO3^--N处理水稻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水分临界饱和亏上升,但对低NH4^+-N/NO3^--N处理(25/75)水稻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临界饱和亏影响很小。同样,低NH4^+-N/NO3^--N处理削弱了水分胁迫对水稻叶片水势的降低。总体上说,低NH4^+-N/NO3^--N能减轻水分胁迫对水稻水分生理的不良影响。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2021-2027

摘要: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效应。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一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强筋小麦磨粉各出粉点的面粉品质特性研究2028-2033

摘要:采用布勒实验磨制粉,测定6个强筋小麦品种不同出粉点面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出粉点面粉的品质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及变化规律。三道心磨粉的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面糊色泽a^*值和b^*值、破损淀粉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吸水率随出粉点后移均呈升高或增加趋势;而湿面筋含量、面糊色泽L^*值、面团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随出粉点后移而降低。三道皮磨粉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破损淀粉含量、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性随出粉点后移呈上升趋势;而面团拉伸参数和面包烘焙品质均高于心磨粉和统粉。不同出粉点的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灰分含量与面糊色泽的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9^**);破损淀粉含量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研究表明,通过对各出粉点取舍及混配,能够克服我国强筋小麦某些指标缺陷,以满足面包专用粉各项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