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
玉米同核异质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mRNA多态性分析3-5

摘要:应用cDNA-RAPD技术分析了玉米同核异质不育材料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小孢子发育的相同时期,引物S330在48-2背景下的不同胞质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时期差异表现不一;引物S330在黄早四背景下的不同胞质之间未检测到差异,并且小孢子发育的3个时期表现一致.对同核异质不育系和同质异核不育系的比较发现,核背景对mRNA转录的影响大于细胞质,不育胞质T、C、S在48-2背景和黄早四背景下的差异表现不一.根据S330在48-2背景下的扩增结果,发现基于mRNA多态性的相似性比较结果与不育细胞质的败育特点及败育时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配子体不育类型与保持系的相似性高于孢子体不育类型,孢子体不育类型之间的相似性高于孢子体不育与配子体不育的相似性.

多隐纯合体甜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6-9

摘要:利用不同基因型多隐纯合体甜玉米材料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再同时种植这些杂交组合及其对应亲本,通过观测一系列农艺性状,灌浆期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①授粉后18 d果皮厚度与青穗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余4个品质性状与青穗产量相关不显著,各主要品质性状间相关不显著.②干子粒收获期蛋白质含量与含油量相关不显著,胚重比值、胚油分含量与子粒含油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余11个性状与含油量相关不显著.穗粗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与蛋白质相关不显著.③含糖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其它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④除含水量外,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玉米配子体基因研究进展10-13

摘要:玉米的杂交不亲和性是受单基因控制的,为配子体控制型,该基因位于玉米的第四染色体上.配子体基因可导致与其连锁的基因发生偏分离现象.大多数爆裂玉米为Galgal基因型,而北美马齿玉米和硬粒玉米为galgal基因型.在玉米属中存在两个杂交不亲和基因系统:Gal和Gat系统.Gal和Gat是独立起作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不亲和的,但并非绝对的不亲和,而是表现出较弱的不亲和性.Gal表现为部分显性,而Gat具有中等强度的杂交不亲和性.在玉米属中,既存在完全的杂交不亲和性,也存在程度不同的部分不亲和性.自然群体中,Ga基因具有生殖隔离作用.带有Ga基因的玉米,可使其它材料授粉结实,而其它玉米的花粉却不能使它正常结实,除非带有相同的显性基因;这种杂交不亲和性具有遗传隔离和防杂保纯的作用,可避免外来花粉的污染,保证种子纯度和发挥杂种优势.

DNA分子标记与玉米种质研究14-16

摘要: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已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介绍几种DNA分子标记的原理,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鉴定、绘制指纹图谱、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和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在玉米种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17-20

摘要:对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间进行了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等8个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除秃尖外,其余均为正值.其中,穗行数对子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1.300 42,行粒数达到0.903 82.因此,为获得高产玉米品种,应着重注意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的基因型,同时要协调好穗行数与穗长、粒深、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以及行粒数与秃尖和穗粗之间的关系.

主成分分析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21-24

摘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6个普通甜玉米(su)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值可以用来表述全部性状的信息.第一主成分为品种的生育期因子,第二主成分为糖分因子,第三主成分为赖氨酸因子,第四主成分为口感因子,第五主成分为鲜果穗产量和外观品质因子.36个甜玉米品种可以分成5类,根据各类的特点可对品种进行集中选择.12个性状可以分成6类,同一类性状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进行相关选择.

基因枪轰击成熟花粉粒转化玉米的研究25-27

摘要:研究了利用基因枪轰击花粉粒再授粉的基因转化途径,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成功导入玉米受体中.卡那霉素筛选结果表明,非转化植株经1 000 mg/kg卡那霉素溶液处理后白化、死亡,余下大量健壮、可育的抗性植株,转化率约1.59%.通过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m检测,初步确定CpTI基因已导入玉米基因组.饲虫实验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东北春玉米骨干自交系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研究28-31

摘要:东北玉米骨干自交系在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中,基因型差异非常显著.自交系7922最高愈伤诱导率达89.1%,芽苗率为66.4%;而最低的921诱导率仅有18.9%,芽苗率为0.再生途径主要有两种:7922主要以体胚发生途径为主,4122、8902主要以器官发生途径为主.2,4-D是体胚诱导不可缺少的植物生长激素,适当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诱导4112、8902不定芽的产生.而且,再生途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32-34

摘要: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育成的各类优质专用型玉米品种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我省专用型玉米品种选育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专用型玉米品种育种要加强专用玉米资源创新、专用玉米品质分析及加强改进育种方法研究.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现状及进展分析35-38

摘要:通过对2002~2003年国家甜玉米、糯玉米区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上总结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研究39-40

摘要:当前我省玉米育种素材多为二环系,种质基础十分狭窄,严重制约了突破性杂交种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匮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不完善是我省近10年来玉米单产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利用我省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种质创新技术,拓宽、创新种质资源是提高我省玉米育种水平和突破杂交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玉米单产、稳定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审糯玉米新品种及其种质分析41-43

摘要:自2000年开展国家鲜食糯玉米区试以来,通过国审玉米新品种达14个,其食用品质、产量、抗病性、农艺性状等均明显优于上世纪末的主推品种,不仅育种水平有较大提高,而且研究内容得到拓宽,使我国糯玉米育种上了新台阶.通过对国审品种的种质分析说明,利用普通玉米的优良种质对糯玉米遗传改良是目前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其中应重点对地方种质资源进行改良,选育二环系目前还不宜作为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糯玉米群体改良工作.

可去除选择标记的转CpTI基因抗虫玉米研究44-46

摘要:将组成型表达的玉米泛素启动子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连接,插人根癌农杆菌双T-DNA质粒,构建一个T-DNA结构域含有抗潮霉素选择标记基因hyg;另一个T-DNA结构域含有抗虫基因的双T-DNA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用以转化农杆菌菌株,再通过共培养转化玉米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培养基抗性筛选,用特异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检测,从分化再生的T0代植株中,鉴定出7个转化CpTI基因的阳性植株.目前,正结合进行田间分离纯合和DNA分子鉴定,培育去除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抗虫玉米自交系.

夏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结构分析和高产育种探索47-49

摘要:利用17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对7个穗部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实长、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较大;出籽率、结实长、千粒重、穗粗、穗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为正值且较大.因此,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出籽率、结实长和千粒重,提高出籽率和千粒重,增加结实长兼顾其它穗部性状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50-52

摘要:对吉林省应用的27个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综合筛选,优选出中晚熟、晚熟两个熟期组的优良玉米种群,并对其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玉米品种各性状级别的划分标准.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商品品质及遗传关系的研究53-55

摘要:对黑龙江省玉米前期发育规律与玉米生长后期之间的关系、玉米子粒生长发育进程与玉米商品品质的关系、玉米商品品质的遗传规律及与环境、遗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明确玉米商品品质的变化规律及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闽紫糯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56-57

摘要:闽紫糯1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以闽糯系9413为母本,晋糯系941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黑糯玉米单交种.具有抗倒、抗病、优质,子粒紫黑、色泽光亮、嫩香爽滑等鲜食玉米特点,采青生育期84~92d,平均鲜穗产量13 105.9 kg/hm2,适宜种植密度57 000株/hm2.

玉米新杂交种安玉13的选育及示范推广58-59

摘要:安玉13(AY8512)由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育成,该杂交种属中熟类型,株型半紧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种植密度45000~52 500株/hm2.需≥10℃积温2500℃·d左右.2000~2003年在各地、各级的试验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目前正在加速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