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玉米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 22-1201/S 国内刊号
  • 1005-090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玉米科学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玉米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玉米经济

玉米科学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玉米科学杂志遗传·育种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3-4

摘要:基于目前玉米科研动态和生产需求,提出超级玉米概念和五项育种指标:①超高产.15 000 kg/hm2或比主栽对照品种增产20%;②优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③广适.适宜我国几大玉米主产区;④多抗.抗多种病虫害和多种不利生态因子;⑤易制种.制种产量达7 500 kg/hm2,易保芽率和质量.并提出在产量要素构成上有中穗型密植和大穗型稀植等模式;除利用现有的核心种质和杂优模式,参照目前的郑单958、农大108、豫玉22等成功的杂优模式外,还需进一步进行种质扩增、创新和探索新的杂优模式.

Suwan与我国四大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5-9

摘要:采用NCII设计,研究了4个Suwan群体与我国四大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显示:Suwan群体选系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与四大骨干自交系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Suwan3的选系一般配合力较高,与丹340组配易形成较强的杂种优势.

RAPD标记对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10-14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用23条引物对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个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材料,产生出2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地方自交系划分为7个类群.

利用SSR标记技术检测玉米杂交种纯度15-18

摘要:对玉米子粒DNA提取、SSR扩增片段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以4个利用常规种子贮藏蛋白质电泳技术难以鉴定纯度的玉米杂交种及相应自交系和9对玉米SSR位点引物为材料,分别筛选出适合这些不同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位点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SSR标记进行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技术规程.该程序包括从粉碎干种子提取DNA和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SSR扩增片段,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简单、快速,易于推广.

国内部分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19-21

摘要: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形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穗位、雄穗分枝数、穗上叶数、全株绿叶数、全株叶数、穗上叶距、穗上第1叶夹角、叶向值各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雄穗主轴长、穗上第1叶长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要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对亲本的株高、穗位的选择将会带来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应注意选择株高、穗位适中的类型.

利用花粉诱变技术改造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22-24

摘要:由于种质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玉米育种的发展,本试验利用EMS花粉诱变技术处理热带种质,以达到改造利用热带种质的目的.结果得到一个具有温带适应性的热带种质.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含油量的研究25-27

摘要:对一种新型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育种材料进行连续自交三代,结果发现,自交系的含油量能够遗传,通过对果穗和单粒的选择,S3群体平均含油量已达到(21.65±2.21)%,比S2留种群体含油量高,遗传进度为0.28%;对各果穗的平均粒重与含油量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从S2选取的33个果穗计算的相关系数r1=0.275,未达到显著水平,S-3选取69个果穗计算其相关系数r2=-0.023,也未达显著水平,这表明果穗的平均粒重与含油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玉米自交系对低氮反应的田间与盆栽评价28-32

摘要:深入了解玉米自交系的氮效率现状是选育氮高效品种的基础.利用20个自交系在两个地块上、两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它们的氮效率(产量/施氮量)表现.同时,进行盆栽试验,探讨利用苗期生物量实现氮效率快速筛选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氮效率、氮吸收效率及氮利用效率在玉米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块间自交系的氮效率变异较大,CA170(2)、原引1号(5)、早27(17)对土壤氮素的降低反应敏感,减产幅度达到45%以上,是高氮高效品系;478(1)是中产耐低氮品系;武312(13)、北黄4(20)为双低效品系.盆栽苗期试验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差,说明不能达到氮效率快速筛选的目的.

玉米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33-35

摘要:探讨了不同材料、不同培养基对玉米未授粉子房的影响.确定了未授粉子房最佳培养时期,筛选出一批用于玉米未授粉子房诱导频率高的培养材料.

普通玉米和O2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子粒赖氨酸含量及子粒性状的分析36-38

摘要: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O2玉米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对普通玉米×O2玉米(普×O2)、普通玉米×普通玉米(普×普)和O2玉米×O2玉米(O2×O2)三种类型杂交组合F1的子粒赖氨酸含量、产量、赖氨酸产量、容重、收获时子粒含水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普×O2组合的赖氨酸含量介于普×普和O2×O2之间,但变化幅度较大;产量和粒重最高,容重和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介于两者之间偏近于普×普,赖氨酸产量和O2×O2接近.认为以普通玉米与O2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高赖氨酸玉米选育方法.

玉米花药培养中影响褐变的几个因素的初步研究39-40

摘要: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中褐变发生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受胁迫程度、基因型、培养基的种类、成份及激素配比都影响到了褐变的发生.通过对以上几个因素的调整,使褐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褐变率大大降低.

子房注射法将Bt基因导入超甜玉米41-43

摘要:用子房注射法将Bt基因导入超甜玉米品种粤甜3号,获得了1株整合有Bt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定名为ZT11,以发芽成苗的植株计算,基因转化效率达9.09%.经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抗虫基因已经整合在超甜玉米基因组中,并且为单拷贝.T1代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Bt基因能够在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基因分离符合1:1的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

丹598姊妹系与Reid改良系间的配合力分析与评价44-46

摘要:用14个玉米自交系按(9×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45个组合,对其子粒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id改良系一般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是C8605-2、丹717、A801、丹7841、W9235和丹9046.丹598姊妹系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是丹598-1、丹598-2、丹598-18.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是C8605-2×丹598-1、丹717×丹598-1、A801×丹598-2等15个组合.验证了丹598自交系与Reid改良系间具有很强的杂交优势.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丹玉39、东单 60、丹科2151等杂交种的推广和利用价值.

玉米杂交种吉东6号的选育技术报告47-48

摘要:吉东6号是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农科所以自选系D01为母本,外引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经过5年的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该品种比对照新铁10平均增产14.2%,吉东6号幼苗早发性强,植株生长健壮,高抗玉米各种病害,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强,一般产量都在8 670.1 kg/hm2以上.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龙辐玉4号的选育及应用49-50

摘要:龙辐玉4号玉米杂交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1996年春以自育系辐6706为母本,外引系黄流大穗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熟类型,全生育期需≥10℃积温2492.9℃·d左右.1997~200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示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

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秦单6号的选育研究51-51

摘要:秦单6号是陕西杨凌秦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育自交系作为亲本,于1999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陕西省两年春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农大108增产7.5%,位于供试品种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9.9%.该品种抗黑穗病,高抗茎腐病、穗粒腐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粗缩病和花叶病毒病.

高直链淀粉玉米的选育概况与发展前景52-54

摘要:简要介绍了高直链淀粉玉链淀粉玉米育种存在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国外种质×国内种质玉米单交种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55-59

摘要:应用莫惠栋最新提出的p+q+2pq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研究84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13个亲本的株型、穗型、粒型等14个性状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株高、叶夹角、穗长、穗粗、秃尖、结实长、穗行数、行粒数、容重、子粒长、子粒厚11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穗粗、穗行数、容重、子粒长、子粒厚以加性效应为主;穗位、百粒重、子粒宽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其中子粒宽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除容重、子粒厚外,各性状的显性方向为正向显性;除子粒宽、子粒厚外,各性状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狭义遗传力排序为子粒长>子粒宽>容重>穗行数>穗粗>子粒厚>百粒重>株高>穗位>叶夹角>穗长>秃尖>结实长>行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