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稀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Rare Earths

  • 15-1099/TF 国内刊号
  • 1004-0277 国际刊号
  • 1.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稀土是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包头稀土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稀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

稀土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稀土和过渡金属助剂对氧化脱硫催化剂反应性能影响1-8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为助催化剂的SiO2负载型磷钼酸(HPMo)催化剂M-HPMo/SiO2(M=Eu、La、Ni、Co),研究了此催化剂在模拟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反应中的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的加入保持了磷钼酸的Keggin结构,并促进了磷钼酸活性中心在SiO2表面的分布,稀土元素催化助剂Eu在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最为明显,Eu-HPMo/SiO2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用量为0.1 g、反应温度为50℃、n(H2O2)/n(S)=3、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Eu-HPMo/SiO2对DBT的脱除率为99.2%。该脱硫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1.16±5.79 k J/mol,指前因子A=6154±697。

溶胶凝胶法制备Ce(0.8)Y(0.2-x)SrxO(2-δ)电解质材料及其性能研究9-14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电解质材料Ce(0.8)Y(0.2-x)SrxO(2-δ)(x=0.00、0.02、0.04、0.06、0.08),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交流阻抗等对试样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经700℃煅烧所得粉体呈现单相立方萤石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在8 nm~19 nm之间;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0.8)Y(0.2-x)SrxO(2-δ)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经1400℃烧结2 h后材料的相对密度均大于98%。电化学性能研究显示,Y、Sr双掺杂能提高CeO2基电解质的电性能,其中Ce(0.8)Y(0.16)Sr(0.04)O(1.88)在中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率、适中的电导活化能。Ce(0.8)Y(0.16)Sr(0.04)O(1.8)在800℃时的离子电导率为0.039 S/cm,电导活化能为0.86 eV。

织金风化磷块岩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淋滤浸出试验15-20

摘要:为证实贵州织金磷矿床中存在类似中国南方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存在形式的稀土,首先分析和确定了风化磷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胶磷矿和白云石,以及含不足5%的黏土矿物和其它次要矿物,稀土总量介于1200×10(-6)1700×10(-6)之间,Y、La、Nd和Ce四元素占稀土总量的82%以上的稀土配分特征,然后利用硫酸铵溶液对采自矿区地表的风化磷矿进行浸泡后过滤,再利用ICP-MS法对过滤液进行了稀土全分析。结果滤液中各稀土组分都显示一定的含量,稀土总量平均值为3.313μg/m L,其中浸出的稀土以Tm、Eu、Er、Ho和Dy为主,占90%以上,可见浸出的稀土与原矿中稀土组分的含量高低无关,表明织金磷矿床中存在以中、重稀土为主的离子吸附型稀土,但所占比例小,远低于类质同象存在形式的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成因与漫长时限的风化作用导致稀土从矿物晶格中解离出来以及黏土矿物等所起的吸附载体作用密切相关。

La(0.88)Mg(0.12)Ni(3.45)与商用AB5型储氢合金失效行为的对比研究21-30

摘要:以实验室熔炼制备的La(0.88)Mg(0.12)Ni(3.45)合金和商用AB5型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形貌、物相、粒度和腐蚀电化学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两种合金在气固相和电化学吸放氢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粉化和腐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00次的气固相吸放氢试验,La(0.88)Mg(0.12)Ni(3.45)合金中除LaNi5相以外,其他相均发生了吸氢非晶化。氢致非晶化导致合金可逆吸放氢容量显著降低,并使合金吸氢初段的平台严重倾斜。La(0.88)Mg(0.12)Ni(3.45)合金循环后的粉化较轻,但合金中细小的(LaMg)Ni2相吸氢后较易剥落,导致部分小颗粒粒度频率的增加。商用AB5型合金循环后粒度降低更明显,但其粉化过程更为均匀。La(0.88)Mg(0.12)Ni(3.45)合金有更大的腐蚀热力学和动力学倾向,因此电化学循环后腐蚀更加严重。氢致非晶化和腐蚀是La(0.88)Mg(0.12)Ni(3.45)合金失效的主要原因。

Dawson型磷钨酸钕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己二酸31-37

摘要:利用复分解法制备出Dawson型磷钨酸钕NdH3P2W(18)O(62)·nH2O,并通过FTIR、UV-Vis、SEM、XRD、EDS、CV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H2O2为催化剂,30%H2O2为氧源,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了己二酸。考察了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套用次数等因素对己二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即w(催化剂)=6.4%(基于环己酮质量),n(环己酮)∶n(30%H2O2)=100∶450,105℃反应5.0 h,己二酸收率为91.1%。催化剂套用5次,己二酸收率仍可达67.5%。

Eu(3+)掺杂In2O3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38-43

摘要:利用静电纺丝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维Eu(3+)掺杂In2O3无机纳米纤维,并对其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进行研究。借助SEM、TG、XRD和EDX对样品的形貌、热分解、晶相和成分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在室温下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显示,静电纺Eu(3+)掺杂前驱体纤维成型良好,经700℃煅烧5 h制备的In2O3∶Eu(3+)纳米纤维仍保持纤维状形貌,但纤维直径与前驱体纤维相比明显减小;样品XRD衍射峰均与立方铁锰矿型In2O3的衍射峰一致,没有出现Eu2O3的衍射峰,样品EDX能谱分析表明煅烧后样品中含有In、O、Eu元素,且Eu含量与实际掺杂浓度接近。样品的室温发射光谱显示,经290 nm光激发后,在597 nm、612 nm和629 nm处出现Eu3+的发射峰,其中612 nm处的发射峰强度最大。

CeO2添加量对45钢Ni-WC真空熔烧涂层性能的影响44-48

摘要:利用真空熔烧技术将镍包碳化钨KF-56、稀土氧化物、镍基自熔合金Ni45B按不同质量百分含量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五种不同CeO2添加量的Ni-WC-CeO2复合涂层,研究CeO2在Ni-WC复合涂层中最佳综合性能添加量。利用洛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分别检测不同CeO2添加量涂层外表面洛氏硬度、纵截面显微硬度;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机检测不同CeO2添加量涂层表面耐磨性;利用箱式电阻炉对试样反复进行650℃、750℃两种加热温度至常温的热循环热疲劳实验,以检测不同CeO2添加量对涂层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利用中型盐雾腐蚀实验箱对涂层表面进行盐雾腐蚀,以检测不同CeO2添加量对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eO2添加量为0.75%时,涂层外表面洛氏硬度和纵截面显微硬度最高,涂层耐磨性、耐腐蚀性最好,分别比不添加CeO2涂层提高了50%和300%,抗热疲劳性能仅略低于添加量为0.5%的涂层,两种温度分别比不添加CeO2涂层提高了18.5%、12.5%。Ni-WC涂层的最佳CeO2添加量为0.75%。

大分子稀土配合物制备及其在EVA胶膜应用研究49-55

摘要:制备了一种大分子稀土配合物聚6-(丙烯酰氧基)萘-2-羧酸-铕(p-NJS-Eu),并与小分子稀土配合物NJS-Eu性能对比,TG分析可知大分子有机配体比小分子有机配体配位效率高,荧光光谱分析知p-NJSEu的荧光强度约为Eu Cl3的5倍。将稀土配合物掺杂入EVA胶膜作为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结果表明,大分子稀土配合物掺杂比小分子稀土配合物掺杂对EVA胶膜在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小,且大分子稀土配合物在胶膜中分散性较好,并与基质有良好的相容性,当p-NJS-Eu添加0.2%,EVA胶膜的光电转换效率增加了0.88%。

含稀土磷灰石精矿综合回收稀土和磷56-61

摘要:以含稀土磷灰石精矿为原料,研究了稀土和磷综合回收利用的新工艺,开发了"化学选矿-酸化-水浸-沉淀稀土"和"脱钙-氨中和-蒸发造粒"两条技术路线分别对稀土和磷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并副产石膏。结果显示,得到的稀土粗产品中REO含量40.35%,REO回收率86.25%;制备的磷肥中P2O5含量15.74%,总氮含量25.4%,磷回收率94.74%。新工艺技术指标优良,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处理含稀土磷灰石精矿合理有效。

赣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特征探讨62-67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赣南地区的龙南及全南不同岩性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情况,通过利用其稀土元素表征参数计算结果及球粒陨石标准化型式,研究得出风化壳自上而下剖面(不包括基岩)总体为LREE富集,HREE亏损,存在明显的Ce、Eu异常,Y含量的比值主要取决于基岩,各层REE分布情况显示出了一种原岩的继承性,REE在花岗岩原岩中的含量、分布模式及赋存状态,主要稀土矿物的抗风化能力,风化淋滤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REE在风化壳中的富集和分异,并在文末初步探讨了其稀土元素的演化与岩石成因。

湖北某重稀土矿的选矿试验研究68-72

摘要:湖北某重稀土矿是以钇为主要成分的稀土矿,主要含钇矿物为硅铍钇矿、褐钇铌矿及磷钇矿。为了开发利用该重稀土矿资源,进行了实验室选矿试验研究。试验原矿品位为(Y2O3)0.088%,采用"磁选-浮选"的工艺流程,最终可获得稀土精矿品位为(Y2O3)3.42%,精矿产率为1.67%,回收率为58.13%重稀土精矿。

稀土尾矿库区土壤中稀土形态分布规律研究73-80

摘要:为了研究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对稀土尾矿库周围的土壤样品进行稀土存在形态测定,并消解土壤样品测定稀土总量。结果表明,镧和铈的形态88%-95%以残渣态存在;而在剩余10%左右的形态中,主要以X2无定型铁锰氢氧化物共沉淀态和X4腐殖质和无定型氧化物吸附态存在。所以,稀土尾矿库区周边稀土元素的植物可利用性较低。

铈对3.0%Si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81-86

摘要:实验室模拟CSP流程生产了添加铈元素的无取向电工钢,研究了0-0.015%Ce含量对3.0%Si无取向电工钢成品组织、织构、析出物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e能使钢中夹杂物聚集粗化,成品退火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变大,{100}和{110}织构增多,{111}织构减少。本次实验条件下,3.0%Si无取向电工钢最佳Ce含量为0.0062%,此Ce含量下成品的铁损P15/50为2.75 W·kg(-1),磁感B50为1.728 T。

RE复合变质处理对高铬合金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87-90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检测设备等研究了RE复合变质处理对高铬合金铸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以细化基体组织,消除柱状树枝晶,改善碳化物形态和分布,使碳化物棱角得到钝化,碳化物更加细小,从而使高铬合金铸铁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与未变质高铬合金铸铁相比,变质高铬合金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分别提高了1.74%和27.27%,达到了HRC64.0和4.2 J/cm2。

Y对铸态Fe(81)Ga(19)合金组织结构及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91-95

摘要:采用非自耗电弧炉制备了铸态Fe(81)Ga(19-x)Yx(x=0.1,0.2,0.3,0.4,0.5)合金,通过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磁致伸缩应变测量,研究了Y掺杂对铸态Fe(81)Ga(19)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Y的掺杂细化了合金的晶粒;掺Y后Fe(81)Ga(19)合金的择优取向增强;除了基体相(无序A2相)外,在铸态Fe(81)Ga(19-x)Yx合金中还检测到DO3相;Fe(81)Ga(19)-xYx合金最大饱和磁致伸缩应变在2500 Oe磁场强度下为97×10~(-6),与Fe(83)Ga(17-x)Yx相比饱和磁致伸缩应变显著降低,DO3相的析出是导致Fe(81)Ga(19-x)Yx饱和磁致伸缩应变降低的原因。

等离子钨钼镝合金层的强化工艺及抗回火性能96-100

摘要: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和固体渗碳法在Q235钢表面获得与冶金高速钢成分相当的等离子钨钼镝合金层,并对合金层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作为复合强化热处理,得到硬度和抗回火性都较高的合金强化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附带能谱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等离子钨钼镝合金强化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抗回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钨钼镝合金层的最优强化热处理工艺为1050℃淬火+550℃回火,所得强化层中碳化物呈颗粒状弥散分布,且数量最多,尺寸最小(≤1μm),未经回火的表面硬度为1144HV(0.05),在550℃回火出现二次硬化,表面硬度达到1153 HV0.05。

Ce对Q420钢焊缝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101-106

摘要:为改善Q420钢应用在输电铁塔制造中焊接接头裂纹产生倾向大、接头韧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药皮向焊缝组织中过渡不同含量的Ce,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不同Ce添加量的条件下Q420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添加量的CeO2,能够促进铁素体的形成,减小焊缝夹杂物的尺寸,降低夹杂物的数量,净化焊缝组织,细化、球化焊缝组织,显著提高了Q420钢焊缝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稀土上转换纳米智能探针研究取得新进展106-106

摘要:近日,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邢本刚教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Malini Olivo教授以及厦门大学刘刚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共价交联及其在活体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In vivo covalent cross-linking of photon-converted rare-earth nanostructures for tumour localization and theranostics.Nat Commun.2016,7:1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