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社
分享到:
《稀土》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等。
  • 主管单位:包头稀土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0277
  • 国内刊号:15-1099/TF
  • 出版地方:内蒙古
  • 邮发代号:16-3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7
  • 综合影响因子:1.18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稀土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La15-xNdxFe14Ni64Mn5B2(x=0~6)储氢合金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摘要:采用中频感应熔炼-快淬炉制备了La15-xNdxFe14Ni64Mn5B2(x=0、2、4、6)储氢合金。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表明,这些合金由(La,Nd)Ni5相、(Fe,Ni)相和(La,Nd)3Ni13B2相组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Nd含量对合金的相组成没有影响,但随Nd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向高角度方向轻微位移。电化学测试表明,随x值的增大,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及高倍率放电能力(HRD)先增加后减小,x=2时的放电容量(302mAh.g-1)最高,HRD值(1050 mA.g-1放电时为65.6%)最大。充放电循环稳定性随x值的增大而增加。适量的Nd替代La有利于改善LaFeNiMnB储氢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1-5

包头稀土研究院“新型稀土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制”通过鉴定

摘要:2010年10月,包头市科技局主持召开了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的“新型稀土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制”课题鉴定会,在对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鉴定。
5-5

[RE(pic)L](pic)2.6H2O的合成、荧光性质及与DNA作用方式初探

摘要:合成了四种N,N’-二(2-氨基吡啶)-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率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ic)L](pic)2.6H2O[RE=La(Ⅲ)、Eu(Ⅲ)、Tb(Ⅲ)、Sm(Ⅲ),pic为苦味酸根],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在CH3OH溶液中属于2∶1型电解质,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Ⅲ)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对配合物和DNA之间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着插入作用。
6-11

CaO-SiO2-B2O3∶Eu3+、Bi3+玻璃中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摘要:分别研究单掺Eu3+和Bi3+以及共掺Eu3+、Bi3+的CaO-SiO2-B2O3玻璃的发光性质。单掺Eu3+的CaO-SiO2-B2O3玻璃的发射光谱中位于591nm左右的发射峰对应于Eu3+的5D0—7F1跃迁发射,为磁偶极跃迁;位于618nm左右的发射峰对应Eu3+的5D0—7F2跃迁发射,为电偶极跃迁;位于650nm左右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Eu3+的5D0—7F3。当共掺Bi3+、Eu3+时发现少量的Bi3+对Eu3+有明显的敏化作用。研究了Bi3+的最佳浓度和敏化机理,当Bi3+浓度为0.010%(摩尔分数)时Eu3+发光强度最大。Bi3+→Eu3+的能量传递是以光的再吸收能量传递为主。
12-16

新型钐、镝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发光性能及理论研究

摘要:利用β-二酮配体:1-(2-呋喃基)-3-(p-苯乙炔基苯基)-1,3-丙二酮(HFPP)、邻菲罗啉(phen)分别与Sm(Ⅲ)和Dy(Ⅲ)反应,生成了两个新的三元稀土配合物:Sm(FPP)3phen和Dy(FPP)3phen。用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在紫外光激发下Sm(Ⅲ)和Dy(Ⅲ)的配合物表现出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发现β-二酮配体对配合物的荧光有一定影响,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17-21

共沉淀-喷雾干燥法制备钴酸镧催化剂

摘要:以共沉淀-喷雾干燥法制备钙钛矿型LaCoO3催化剂,并比较了喷雾干燥及普通烘箱干燥对催化剂的影响。对合成的催化剂粉体进行了BET-比表面积、XRD、SEM、TPR-H2表征。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所制备的前驱体在600℃焙烧即可得到单一钙钛矿相结构的催化剂粉体,形成钙钛矿结构的焙烧温度降低50℃~100℃。喷雾干燥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对甲烷燃烧反应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用普通烘箱干燥方法制得的催化剂,起燃温度为T10=394℃。
22-26

碳酸盐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铈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碳酸盐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铈粉体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碳酸盐正向沉淀法可以得到超细氧化铈粉体,其体积中心粒径D50为0.086μm、比表面积为59.489 m2.g-1,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萤石型结构,形状为棒状,分散性较好。
27-31

皖北灵璧地区新元古代灰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摘要:对皖北灵璧地区新元古代九顶山组、张渠组和望山组灰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元素分析,并对古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有少量的黄铁矿颗粒和有机质。其稀土含量很低(平均为10.38×10-6),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并具有微弱的负Ce异常和中等的负Eu异常。反演的古海水与灰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但稀土总量明显偏低。灰岩和古海水较高的Y/Ho值反映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微弱,而Ce负异常较弱指示海水属于弱的氧化环境,形成水深小于200m。结合北美页岩标准化Eu异常值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皖北新元古代灰岩是正常海水受热液改造后沉积形成的。
32-40

Zn-Al多元共晶合金镀层助镀工艺及耐蚀性研究

摘要: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Zn-Al多元共晶耐蚀合金镀层的助镀工艺条件,用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几种镀层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并分别对镀层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极化数据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助镀剂中含0.5%(质量分数,下同)CeCl3、助镀时间7 min、助镀温度80℃的镀层耐蚀性能最优,而且助镀工艺中CeCl3含量对其影响最大。镀层SEM观察和成分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在助镀剂中添加一定量的CeCl3能使镀层组织致密,厚度增加,界面光滑,与基体结合良好,从而改善了镀层的性能。
41-45

《稀土》杂志投稿须知

摘要:欢迎全国从事稀土科研开发、生产和应用的科技人员投稿。投送的文章应是未在也不准备在其它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A4打印稿件一份,并附作者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查证明,寄至014010内蒙古包头市稀土开发区黄河大街36号《稀土》杂志编辑部。同时将原文发至E—mail:xtbjb@brire.com,,文件格式为纯文本或word,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将处理结果通知作者。不采用的稿件原则上不退稿,如作者索要可酌情退回。
45-45

稀土厂氨氮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摘要:利用化学沉淀法研究了稀土生产过程中三种氨氮废水(萃余水相、铈碳沉上清液及混合碳沉洗水)去除氨氮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H为9.0,摩尔比n(NH4+)∶n(MgO)∶n(H3PO4)为1∶1.3∶1,加料顺序为水样(NH4+)→H3PO4→MgO,室温下反应,反应时间为30m in时,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产物磷酸铵镁(MAP)经简单处理,既可回收氨水,生成物又能循环处理氨氮废水。
46-51

包钢(集团)公司一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摘要:包钢(集团)公司试制的首批60吨具有资源特色的“含稀土L210NS耐湿硫化氢腐蚀用换热管”交付中石化,用于制作石油炼化专用换热器。这是包钢(集团)公司首次成功生产出耐硫化氢腐蚀用钢材产品,标志着包钢在耐硫化氢腐蚀用钢材这一高等级产品领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51-51

偶氮类显色剂用于含稀土磷矿石中稀土含量测定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以偶氮胂Ⅲ、偶氮氯膦Ⅲ作为显色剂测定含稀土磷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结果表明,偶氮氯膦Ⅲ显色剂要优于偶氮胂Ⅲ,它具有较宽的酸度适应范围和较强的抗杂质干扰能力。稀土的浓度在0μg/mL~5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标准加入回收率试验显示该方法准确可靠。
56-60

草酸盐重量法测定镝铁合金中稀土总量

摘要:镝铁合金中稀土总量的测定采用草酸盐重量法,以盐酸溶解,用过氧化氢氧化二价铁,在pH1.5~2.0条件下用草酸沉淀稀土分离铁,沉淀经高温灼烧后生成稀土氧化物,称量测定稀土总量。
61-66

我国汽车尾气减排技术取得重大性突破

摘要:我国一项取得重大突破的汽车尾气减排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加盟到绿色亚运保障序列。
66-66

添加元素在钕铁硼复相纳米永磁材料中的作用

摘要:钕铁硼复相纳米永磁材料由于其超高的理论磁能积,良好的抗腐蚀、抗氧化性以及潜在的商业价值,成为当今科研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性能,首先要求材料有理想的微观组织,向合金中添加部分元素是一种改善材料微观组织的有效方法,因此,把添加元素分为取代Nd、取代Fe和取代B三类分别对其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作了陈述。
67-72

稀土在耐热钢高温氧化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稀土在耐热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活性元素效应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而对稀土在耐热钢中作用的认识仍不够完善。综述了耐热钢的氧化规律,分析和总结了稀土在氧化层形成、氧化层生长以及氧化层与基体的粘附性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将来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
73-77

灼烧温度对镨钕二元氧化物比表面积、密度影响的研究

摘要:以氯化镨钕溶液为原料液,分别用草酸、碳酸氢铵和碳酸钠为沉淀剂,制备镨钕草酸盐和碳酸盐,在800℃~1300℃范围内不同灼烧温度下制备出镨钕二元氧化物,研究了灼烧温度对稀土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密度的影响。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