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保护思维的锋刃4-10

摘要:勤奋和懒惰 有人常常谈到一个作家怎样能够持续写作的问题。写下去很容易,只要勤奋就会保持一定的创作量。但是有时候这对作家不是什么好事情。有一次作家被提问,说到同一位作家既主张“作家写作不能太勤奋”,却又写了很多,是否矛盾?这里面大概有两个误解。一是他以为的“勤奋者”,实际上并不一定,说不定作家经常为个人的懒惰而自责。

文学如何面对暴力11-22

摘要:中国文坛历来不乏敢于描写人性恶和暴力的作家,从鲁迅到余华、莫言、阎连科、贾平凹等,都具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不过,刻意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暴力变成一种奇观和风景的中国作家,恐怕非余华莫属了,怪不得王德威曾经这样评价道。

当代经验、民族志转向与非虚构写作23-37

摘要:我们现在是在移动的地面上建构事物。不再有可以纵览全局、绘制人类生活方式图的地方(山顶)),没有了阿基米德支点,可以从它出发再现全世界。山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岛也一样:没有人能够毫不含糊地占有一个被圈住的文化世界,从那里开始向外的旅程并分析其他的文化。人类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主宰、模仿、翻译和颠覆日益增长。

一曲长恨,繁花落尽——“上海故事”的前世今生38-48

摘要:一、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电影《米尼》(2007年)字幕片头是一个长镜头,镜头从夜色中波光粼粼的黄埔江水升起,掠过灯光璀璨的豪华游轮,在对岸浦东的高楼上略一停留,再缓慢平移,巡礼式地扫过各个跨国公司的霓虹灯招牌,EPSON、NIKON、联想、LG、NESTLE、HSBC……。

中国小说中的娱乐精神49-59

摘要:今天,当我们在谈论文学日渐衰微时,大多在文学的外部寻找原因,譬如现在真正读书的读者愈来愈少,而这一切,又都是人们的物质消费倾向愈来愈严重的结果。其次,写作者及文学受众,文化和意识的多元化,阅读模式的碎片化,等等,也使得整个社会不再为文学提供专注的表达视角。

小说评论杂志文学制度研究
《人民文学》与“人民的文学”60-69

摘要:1949年10月25日,由全国文联直接主办的《人民文学》创刊,《人民文学》的创刊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人民的文学”的内涵,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茅盾写的创刊词,将“人民的文学”视为“我们的集团的任务”①。而周扬在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明确指出解放区的文艺是“真正的人民的文艺”,而“讲话”则“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②。

作家驻校制与作家批评的兴起70-77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校人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不断深化,部分大学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工作。在这当中,知名作家进校园最是引人瞩目。从早年复旦大学引进王安忆、同济大学引进马原,到中国人民大学网罗阎连科、刘震云,南京大学引进毕飞宇,再到北京师范大学以莫言为核心,逐步建立作家驻校的常规制度等等,当代作家转型为大学教师。

从文学史背面谈“先锋文学”流变78-82

摘要:一、从“先锋”文学到“先锋文学”当我们谈论先锋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对于“先锋文学”概念的不明确会带来一系列的不明确。如果我们将“先锋文学”观念视为文学史的正面景观的话,那么,走到文学史的背面,我们或许能够于阴影处发现“先锋文学”的另一派景象。

小说评论杂志莫言研究
主持人语83-83

摘要:本意是在近期一直做一下莫言长篇小说的研究。但忽然手头上出现了这两篇稿子,一篇是谈1987年文学场域中的莫言,关于作为新潮与先锋小说作家的莫言的讨论。这一认证对于莫言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在八十年代的文学情境中,某种“正宗”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1987:先锋文学场中的莫言84-92

摘要:莫言的流派归属,在当代文学研究界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是源于莫言创作本身的丰富性和不断自我更新,从而使得他的小说几乎完整映现了当代文学变革的“每一个脚印与节奏”①。

从接受到创化:《檀香刑》与茂腔的影响关系考93-100

摘要:2008年,莫言发表长篇小说《檀香刑》并提出写作中的“大踏步撤退”~①,这标示了其文学创作道路中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故事的历史原型是1900年发生在山东高密的“西乡群众与义和团抗德阻路运动”,但在历史史实之外,小说又赋予了主人公孙丙一个特殊的身份——猫腔戏班班主。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
王安忆在德国的译介与阐释101-113

摘要:新时期以降,中国大陆最具国际声望的女作家大抵非王安忆莫属。尽管,她的小说“故事性不强”“全都是孤立的”“精致的细节描绘与刻画”“没有杨宪益、戴乃迭的本领,真是无法翻译”,①但因她在中国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成就,其作品在海外的译介,实绩斐然。然而,国内学界对其译介研究却寥寥可数,尤其是对翻译数量庞大的德语译介视若无睹,至今空白。

副文本视角下贾平凹《太白山记》德译本解读114-122

摘要:“副文本”理论由热奈特最早提出,它是文本边界研究的重要成果,现已在文学翻译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本文以贾平凹《太白山记》德译版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副文本理论出发,通过探讨译本中的序和跋、插图、篇尾述评及附录对译文的作用来阐释呈现副文本对于译文理解的辅助作用;另外,鲁大东的插图和篆章为该译本增色不少,从另一个角度向德语读者提供了认识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契机。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王十月专辑
主持人的话123-124

摘要:我念中学的时候,听历史老师讲英国的圈地运动,说那是羊吃人,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心里就有一种很中国式的想法,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呢,这些从土地上赶出来的农民,后来不是进城当了工人,吃上了商品粮,由农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了吗,这该是一件多好的事。

飘荡在城乡间的离魂——王十月访谈录125-130

摘要:曹晓雪:王老师您好,首先谢谢您能接受这次采访。不少读者发现您作品中的人物很多都遵循着您自己的生活轨迹,即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初中毕业生从工厂的普通工人到后来成为一名记者或者是编辑,您让自己的身影不断地进入到作品中,是有意而为的吧?您这样做是想让读者产生一种真实感,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创作自述:一些寻常话131-132

摘要:1.我十六岁师从王子君先生习画,二十来岁师从傅泽南先生。以为这辈子可以靠绘画吃饭的。出门打工,东混西混,也没有混出名堂。写作,实在是生活中有太多的话要说,于是就写了,开始只是写点身边的人事,在工友间传看。不曾想,就走上了写作这条不归之路。

游走在现代的边缘——论王十月的农民书写133-139

摘要:“现代”视野下的农民书写,最早可追溯到鲁迅及其后的“乡土小说派”。但由于建国前中国乡村的现代化主要限于理论思考,而建国后,乡村的社会主义改造虽在所有制层面取得巨大进展,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仍然强势存在。

王十月主要作品目录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