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莫言获奖的文学思考

摘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受到了巨大的关注,也引发了持久的争议。据说,不仅中国,就连德国文坛,也因莫言的获奖而分裂了。德国最负盛名的老作家马丁·瓦尔泽是欢呼的,他称莫言堪比福克纳,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再也没有比莫言更合我意的人选";另一个德国女作家,也是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在接受瑞典《每日新闻报》采访时则说,莫言获奖简直是一种“灾难”,当她得知评委会的这一决定时“差点没哭出来”。分歧之大,令人惊愕。
15-19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2001-2010)青春小说一瞥

摘要:一 本卷选入的"青春文学",是2000—2010年十年间所发表的、不同年龄段的作家描绘不同时代中青春期生活的小说。为了让读者了解本卷的编选意图、选入标准,我们略作几点说明:(1)就作品来说,我们关注的是独特、深刻地展现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的小说。
31-37

个人化叙事与中国化故事——2012年长篇小说概观

摘要: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传统与类型、严肃与通俗的两极分化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2012年,除去流布于网际的长篇作品难以胜记之外,在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出版登记的长篇作品,就有5300部之多,除去其中旧作再版的,及部分港台与海外作者的,内地的原创作品也应在4000部左右。
38-45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

摘要:有一段时间,诗人纷纷改行写小说,其中有几个改得比较成功的,如韩东、熊召政者,在读者中还有较大影响。这原因有两种,一是爱好文学的人,最先都喜欢写诗,写诗成了名,就成了诗人,等到有一天也写小说了,人们便觉得他是改了行。二是诗歌有一段时间不景气,在热乎了一阵子之后,突然不热乎了,没有多少人看了,只好改行写小说。
46-47

成为一个具有小说道德的小说家——乔叶访谈录

摘要:吕东亮(以下简称吕):您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走上创作之路的?当时是否想到能有今天的成功?您开始写作的时候,文学已经"失去轰动效应了",是什么支撑您义无反顾地在文学之路上打拼?您是如何处理文学与现实生存(养家糊口)之间关系的?
48-52

乔叶论

摘要:2001年左右,散文家乔叶开始向小说家乔叶转型。后来的创作实践证明,这一转型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成功来得又是那么迅疾、那么饱满、那么坚实。这成功在使我们认识一个前景远大的新锐女作家的同时,也让我们思索当今时代的文学生态。
55-61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

老舍在法兰西语境中的译介历程与选择因素

摘要: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中,老舍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值得特别关注。在中国,普通读者对老舍非常了解,一般都知道他在1949年前创作小说的《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对他的戏剧《茶馆》也很熟悉。唐弢认为,"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62-71

《浮躁》英译之后的沉寂——贾平凹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

摘要:民族化与乡土叙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标签,记载了中国大地三十多年来乡土生活的嬗变与发展,贾平凹与莫言都是书写这一类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家,他们用独特、深刻的视角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不过,相比于刚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贾平凹在国际社会中所获得的关注和认可却远远不及。
72-78
小说评论杂志七十年代小说研究

主持人语

摘要:本期和上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围绕七十年代影响比较大的两部作品《闪闪的红星》和电影《海霞》展开讨论。张楠的文章《重读(闪闪的红星)》把《闪闪的红星》置于“革命历史小说”的范畴中予以定位,但同时敏锐地指出其属于“革命英雄前传”,正是因为这种“前传”性质,使得《闪闪的红星》在修辞方式和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与“革命样板”一定程度的“偏离”,而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正是对这种“偏离”不断矫正的过程。
79-79

从小说《海岛女民兵》到电影《海霞》

摘要:黎汝清的小说《海岛女民兵》是期间公开发表的一部反映海岛女民兵生活及成长的作品,后被改编为电影《海霞》,二者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即渔家女儿海霞在党的教育和指引下带领同心岛女民兵同渔霸、海匪等反动势力作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故事本身与时代符号是一致的,具有无可置疑的"政治正确性",
79-88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思潮研究

论当代文学民族叙事的文化资源和叙事形态

摘要:一 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叙事是指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创作以及表现出的具体形态。民族叙事是新时期文学最早出现的叙事形态之一,但却不是到新时期文学才有的。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现代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生活的文学书写,
103-108

从传统到现代: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角色建构

摘要:角色意识的建构是贯穿20世纪女性写作的核心命题,体现了女性突破男权文化禁锢,追求独立人格的现代品质。"五四"新女性觉醒的标志就体现在对家庭角色的叛离,新时期女性文学也是在对这一母题的继承中宣告开始的。
109-113
小说评论杂志专题批评

河南作家创作中的成长主题考察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文学豫军的异军突起以来,评论界都对其乡村书写及史诗气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而为研究者所忽略的是,在文学豫军显性的乡土主题下总是潜伏着隐性的成长主题。不少河南作家都曾写过关于成长的故事,并将个体的成长与乡村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阎连科的《情感狱》、《夏日落》描写农村青年试图摆脱土地的奋斗史。
114-120

论当代河南文学的权力叙事

摘要:当代河南作家都是沿着乡村泥泞小路走出来的,乡村不仅是他们人生的起点也是创作的源泉。无论是阎连科的"耙耧世界",还是刘震云的"延津故乡"里,抑或李佩甫的"绵羊地","村庄"既是河南文学里的一个地理单元,彰显着作家"地之子"的文化身份,也是一个多维性的社会空间,成为小说人物的权力舞蹈之地。
121-126

论刘震云的故土叙事及其脉络

摘要:一、刘震云小说的故土叙事 刘震云小说文本中,总是有一个"故土"存在。从《塔铺》到《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多名之曰"延津",不叫"延津"的,也仅是换了个地名,"延津"成为刘震云小说叙事的独特而专属的"域名"。不管是"新写实"小说中叙事的原点或对照的世界,还是"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演绎的"场"或终点,“延津”都是一个独特的所在。
127-132

周大新乡土小说的神秘叙事

摘要:一、周大新乡土小说神秘叙事的体现 (一)神话故事的呼应 长篇小说《走出盆地》里面主人公邹艾艾的人生历程与三则关于南阳三条河即白河、唐河、湍河的神话相缠绕,贯穿情节始终,相互补充、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层浓密的神秘气氛。三则神话写出了三个女子的不幸命运与决然抗争,与书中的主人公艾艾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相照应。
133-137

最小的面积,最大量的思想——墨白小说《手的十种语言》阅读札记

摘要:"死是生的开始",这句话在墨白新著《手的十种语言》中的出现,不过寥寥几次。就阅读的冲击力效果来说,却是整体叙事进程中最显目的叙述标记。 细读《手的十种语言》这部长篇,我们就会发现,墨白在此提出如此命题,并非出自对存在主义的呼应,而加以现象学的呈现,
138-141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包产叙事中的家庭观念嬗变——以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的创作为例

摘要:在一定意义上说,包产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开始,也是新时期农民意识现代转型的起点。在农民的强烈吁求下,国家给了农民自主种地的权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为农民支配土地的主要形式。
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