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

论葛浩文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可根据译者的母语和经历分为本土、海外华裔学者和汉学家三种译介模式。本土译介,由于译者母语为汉语、大多生活在国内,外文创作的功力有限,对国外阅读市场缺乏深入了解,
4-13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思忆文学与《牛汉自述》

摘要: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上的勇气。——阿.法朗士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家,是能引路的先觉,不是"公民团"的首领。我们所要求的美术作品,是表记中国民族智能最高点的标本,不是水平线以下的思想的平均数。
14-23

小说叙事的伦理问题

摘要:一论到现代小说,必然关涉到叙事的伦理问题。叙事不仅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也是一个人的在世方式;叙事不仅是一种美学,也是一种伦理学。为什么叙事会是一种伦理?因为叙事所关注的,
24-30

成长·“类成长小说”——当代小说诗学关键词之四

摘要:范例:胡可:《战斗里成长》——王海鸰:《成长》——猫猫:《成长》(网络职场小说)……【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杨沫:《青春之歌》——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韩寒:《三重门》……】
31-39

人学的困境

摘要: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很玄的小说,有评论家说他很"绕"①,他自己也说自己这一辈子就是"编瞎话"②。在这部"废话"绕成的小说中,读者都在找那句能顶一万句的话是什么,刘震云在书中没有明确
40-45
小说评论杂志专题批评

新时期期刊出版制度研究

摘要:作为文学具体载体的文学期刊与文学出版,是文学生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的"准入门槛",并以此对文学的选题、主旨、趣味、格调、叙述手法等整体面貌发生着一定影响。
46-51

《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与当代小说传播

摘要:20世纪文艺报刊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报纸的文艺进行整体研究,尤其是引导着新中国文学发展的《人民日报》文艺副刊还未进行充足和必要的研究,
52-57

论“”时期的“工农兵业余创作”

摘要:浏览""时期的报刊杂志,"工农兵创作"、"工农兵业余创作"、"工农兵业余作者"的提法随处可见。的确,"工农兵创作"是""时期最具特色的文学现象之一,它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包蕴着深厚而丰富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内涵。
58-64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

摘要:在评审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时候,读到许春樵的小说《男人立正》,感到里面既有托尔斯泰式的灵魂救赎,又似乎隐含了莫泊桑的《项链》结构,觉得这位作家的文学功底颇深,对小说的写法颇为讲究,
65-66

我写小说——自述

摘要:写小说需要一个理由我相信,不只是人与人之间有缘分,人与职业之间也有缘分。有人适合当官、有人适合经商、有人适合做学问,有人适合跑江湖,还有人适合做骗子,我适合写小说。
67-70

救世的妄想——许春樵访谈录

摘要:汪杨:我注意到在你的小说中,笔墨更多地是关注小人物和边缘人物的命运,在小人物的命运中寄存着你的生活判断和文学立场,你曾经在创作谈中多次提到过"救世"的概念,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了托尔斯泰的精神立场。
71-75

许春樵主要作品目录

摘要:中短篇小说集《谜语》,2000年,华夏出版社,(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城里的月光》,2011年,安徽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放下武器》,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再版。《男人立正》,200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83-83
小说评论杂志七十年代小说研究

主持人语

摘要:主持人语:在七十年代,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和李良杰的《较量》都是名传一时的小说。然而,命运却极其不同。两部小说折射出那个年代风云激荡的历史生活,留下那一代人最为真实的思想记录。无论我们今天怎么评说,这些作品中所潜藏的巨大的文献价值都是无法抹去的。两位青年研究者以锐利的观察视角,扎实朴素的资料,抱着历史的同情和理解的学术态度,用不同方式对小说进行了分析。正因为七十年代在今天还处在很不稳定的认识状态,
84-84

《第二次握手》的历史书写方式

摘要: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是""期间被广泛传抄的一本小说。它的历史书写方式具有集体无意识、民粹和民族主义色彩;以及某种宗教化特征。从张扬等人对小说及张扬案的反思中可见,作家的思维仍没有走出那个时代,从中它传递给了我们今天生活的特殊信息。
84-92

《较量》与“工业题材”的再瞭望

摘要:文学是理解的很好途径,却被新时期以来的纯文学一体化的言说方式压制。对于《较量》这样一部曾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标本式的小说,正史不屑一瞥,即使在通俗文学框架内也只能得到简短的冷嘲:
93-100
小说评论杂志《花城》研究

九十年代的《花城》:文学“落寞”中的绽放

摘要:90年代,中国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商品化大潮势不可挡,大众文化流行,文学风光不再,这大概是个不争的事实。1993年"中国首次优秀文稿公开竞价"活动举行,1994年大型文学双月刊《大家》创刊,
101-107
小说评论杂志《钟山》专线

通向历史的一种路径——读范培松的《南溪水》

摘要:"新史学"的口号自梁启超开始,到现在还盛行着,但当下流布最广的史书依旧是高头讲章式的,充满了标签和陷阱。为了打捞历史的细节,个体总偏向于选择口述史或传记文学。面对众多亲历者叙述的历史记忆,
108-110

外力挤压的抵御与人性“向恶”的畸变——评王松中篇小说《永远不要说永远》

摘要:王松中篇小说《永远不要说永远》(《钟山》2012年第5期),从内容上看,可说是一篇与西方"成长小说"相类似的作品。不过,与西方成长小说不同的是,这篇小说所描绘的是主人公吴非数十年间充满曲折的"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