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论史铁生的文学心魂与精神持念

摘要:伟大的艺术作品像风暴一般,涤荡我们的心灵,掀开感知之门,用巨大的改变力量,给我们的信念结构带来影响。我们试图记录伟大作品带来的冲击,重造自己受到震撼的信念詹欢,
16-30

小说是活着的历史

摘要:今天要讲小说与历史、人世的关系。 很多人可能都同意,中国人普遍有两个情结,一是土地情结,一是历史情结。前者使中国文学产生了大量和自然、故土、行走有关的作品,后者则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观——在中国,历史即人生,人生即历史,甚至文学也常常被当作历史来读。事实上,中国的小说也的确贯注着传统的历史精神。
31-37

虚构·元虚构——当代小说诗学关键词之二

摘要:范例:马原:《虚构》——王安忆:《纪实与虚构》…… 就在叙事学家们开始探讨诸如“假叙述”——报道故事世界里没有发生但本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之类的现象时,我们看到了大量涌现的先锋派叙事作品。
38-44

文坛何以老 青春何以还

摘要:文坛老了 写下这个感叹,是因为今天在网上看《人民文学》2011年的一些举措时有感而发。在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文学》为推出新生力量出了大力。3月19日,《人民文学》杂志与盛大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娇子·未来大家top20”评选活动的启动仪式,这项活动持续四个多月,通过网上和网下评选的方式,最终选出中国最具创作前景与实力的20位新锐小说家。
45-51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人学”主题的文学演绎——2011年长篇小说概观

摘要:长篇小说自2010年出版总量攀升至4000部之后,已成文学创作中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其地位更为稳固,其影响也更加巨大。据从有关出版登记与统计部门了解,2011年长篇小说年产量依然在4300部以上。这样的一个总量构成中的新增部分,主要在于类型化的网络小说转化为纸质作品的力度增大,这使得长篇小说领域里,事实上出现了两类写作的明显分野,一类是偏于严肃文学的传统型写作,一类是偏于通俗文学的类型化写作,两种写作各有不同的取向,也各有自己的读者。
52-57

以文学的方式处理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2011年中、短篇小说评述

摘要:在评述年度的中、短篇小说时,往往会从小说所表达的思想和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人手去进行归纳,这既是评述者最省事的方式,同时也说明了中、短篇小说创作主流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是与现实社会直接相关的。但如果仅仅从思想和内容的角度对中短篇小说进行评价,是简单粗暴的,是难以接近小说的真谛的。好的小说,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必须具有浓郁的文学意蕴,它表现出作家是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处理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
58-64

内在性的难局——《2011年短篇小说》序

摘要:这些短篇小说由不同的作者在2011年写出和发表,现在它们被收集在同一本书里,最初仅仅是因为一个编选者在四面八方地寻找2011年的最佳短篇小说。是否“最”佳和何以“最佳”其实他也是心中无数的,寻找最佳甚至不是他的目的,他另有自己的问题和关切。最终,此书之所是一本书,不仅因为它有物质的边界,更因为它的内部各文本之间错综地映照、辩驳、补充、延伸。
65-70

挑战、探索与问题——2011年短篇小说述评

摘要:短篇小说还在探索、迷惘中 关注短篇小说多年,我曾看到“柳暗花明”的希望,我曾期待蓬蓬勃勃的振兴。但2011年过去,短篇小说还是水波不兴,依旧一个平常年景。优秀作品虽然不少,但却鲜有那种突破性、原创性的力作和精品。在各个方面的探索没有止步,但在文体自身的调整、变革上未见明显成效。
71-76

温情的关注与诗性的追求——2011年微型小说漫评

摘要:微型小说,在当代文坛出现那天起。就受到小说家的关注。1958年老舍撰文《多写小小说》大力提倡微型小说,并创作了微型小说《电话》;茅盾在《短篇小说的丰收和创作上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以“一鸣惊人”来概括1958年的微型小说创作所取得的成绩;巴金更是《小妹编歌》支持微型小说。
77-79
小说评论杂志文学视界

中原作家的意义与可能性

摘要:中原作家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觉得,首先,它贡献了乡土中国的形态、声音与色彩,这些声音、形态与色彩与地层相联系,与民族的深层文化、性格、生命状态相联系。我们从李佩甫、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张宇、李洱等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辨识出这一形象的存在。
88-89

逼近现实的欣喜和困惑

摘要:河南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也是当代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地。河南作家的创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和文学资源,丰富了当代现实主义的内涵,扩展了当代现实主义的外延。研究这种豫味浓郁的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代现实主义的进程和变化,同时对理解河南作家的创作也非常重要的。本文只是从河南小说家与现实关系着手,剖析河南作家独特的现实情怀。
93-95

文学中原:乡土经验与文学叙事

摘要:一、何谓“乡土经验”? 一般说来,任何一个概念或命题的提出,必然是基于与其相对应的或相互关联的事物的命名和判断。“乡土经验”命题的出现,应是依存于非乡土经验,是在与非乡土经验的比照中被命名的。正如城/乡、黑/白、男/女之类的命名。所谓的“乡土经验”,我以为它至少有两层最基本的含义:即“乡村经验”和“本土经验”。与上述两层基本含义相关联的,是它所不同的比照物。
96-98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转案

主持人的话

摘要:以前读田中禾先生的作品不多,这次读了他的《父亲和她们》,很受震动。一个好端端的人,而且是大家所钦慕的知识人,为了追求一个好端端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在个人,是美好的爱情,在社会,是伟大的革命,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可是,偏偏好人不得好报,好事难结好果,虽然主人公最后也可谓功成名就,但毕竟与他当初的追求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这倒也罢了,古人不是早就说过,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吗,像这种两岔的甚至南辕北辙的事,十件中没有八九,也总该有六七吧。
104-105

在人性的困境中发现价值与美——田中禾访谈录

摘要:李勇:田老师您好,非常高兴采访到您!首先祝贺您一年之内推出了《父亲和她们》、《十七岁》两部长篇。读过之后,感触良多。两部小说叙事手法迥异,一个延续了您一贯的忧患写作,但是更老到,大气,形式更富于创新;另一个则非常不同,对时间和记忆的书写诗意而伤感、沉迷又超脱——我觉得,对您过去的整个创作,这两部长篇构成了新的爆发力,不但没有陈旧、乏力的迹象,而且更具现代性、更有活力。
106-109

思想者的苦恼和艺术家的逍遥——论田中禾的小说创作

摘要:田中禾上世纪40年代生于河南唐河,高中时便出版过诗歌,60年代因不满大学中文教育的落后而主动退学,并立志在人间的“大学”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此后做过农民、教师,办过工厂,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二十年后才成为专业作家。
112-115

身份:二十世纪的“中国结”

摘要: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讲述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二十世纪“中国式爱情”故事。“我”(狗娃、马长安)在美国小镇邂逅一位同样在异域漂泊的故乡人,小镇酒吧的蓝调民谣和“母亲”寄来的录音磁带,勾起“我”对故乡、对父辈无尽的歉疚和思念,作为一个叛逆之子,“我”愿意以一本书的形式将“我的家庭秘史”保留下来。
116-119

又一曲母爱的颂歌

摘要:在12年前(1999年),当代文学批评家梅蕙兰女士在《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中就说过:“在不知不觉之中他接受并神化着母亲的生存智慧与历史眼光,母亲成了他心目中的巨人。这一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地潜人了由中禾的生命中,并直接地影响着他的心灵与艺术的创造。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母亲信息的传递或母亲氛围的笼罩,总有或具体或模糊,或隐身或显形的母亲存在,总给人一种母亲在场的感觉。”
120-122

田中禾主要作品目录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