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现在的文学最缺少什么4-8

摘要:与世界上许多公认的大作品相比,当下的中国文学,包括某些口碑不错的作品,总觉缺少了一些什么。究竟是什么呢,却又很难说得清。一直以来,也总有人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今天,这个被称之为“伟大”的时代里,却总是出现不了伟大的作家,出现不了我们时代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陀思妥也夫斯基?出现不了新的曹雪芹?出现不了新的鲁迅或胡适式的大家?尽管有人抱着良好愿望,一直断言,说这是个应该而且必将出现文学巨匠的时代,可是巨匠似乎迟迟不肯露面。诚然,我们拥有不少优秀的富于才华的作家,有的作品也已呈现出若许大手笔气象,看不到这一点,总是妄自菲薄也不对;可是,与我们心目中“伟大”的目标相较,那距离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从整体状态来看,毋宁说,我们今天的文学存在着严重危机。原先我们可以说,在长期“工具论”和极左思想的箝制下,大作家大作品怎么能出得来。

站在恺撒的对立面9-14

摘要:文学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一种后现代主义的阐释是:作为行为,它是一种近乎游戏的“编码”活动,它没有能力、事实上也不可能表现真理,因此,对它不必过于认真;作为结果,它是一个消解了意义深度和雅俗之别、真假之辨、善恶之分的纯粹的符号体系,于是,包含着主体意识和修辞目的的“作品”一词,就必须让位给被定义为“空筐”的“文本”这个术语。这种相对主义的阐释,与其说是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揭示,毋宁说是对文学价值的根本否定。

对人心世界的警觉--《尴尬风流》及其叙事伦理15-18

摘要:近读中国小说,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觉得作家们普遍把小说写得太紧张了.叙事缺乏耐心,写人记事也不放松,过分强调故事和冲突,反而失了写作的平常心;小说虽然写得好看,但没有味道.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作家越来越受西方语言哲学和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写作的技术日益成熟,可写作所要通达的人心世界却越来越荒凉--小说如果只是故事的奴隶,而不能有效地解释人心世界的秘密,小说存在的价值也就变得非常可疑了.

从革命叙事到后革命叙事19-21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曾经是当代文学的主力军,也是能够受到特殊待遇的宠儿。革命历史题材因此也就在充分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革命叙事。而革命叙事的模式决定了革命历史题材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所谓成功与否现在看起来完全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比方到了今天,我们的文学观和历史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于是过去被认为成功的作品今天则被认为是失败的作品。我们今天就非常忌讳谈革命历史题材了,即使要谈的话,仿佛也必须要以一种反讽、颠覆的姿态,必须要以一种彻底否定的立场。虽然在这样一种大的写作趋势的带动下,小说完全突破了过去的革命叙事所形成的一些模式和思维定势,使我们对历史的表现变得丰富多样,也挖掘出过去被我们所忽略的许多东西。但是,这种写作趋势带有明显的偏激观念和情绪化倾向,从而使我们从一开始对待革命历史就采取了一种非常不公正的反思,进而将历史的革命内涵几乎是全盘加以否定。它对文学创作的负面影响就在于对于革命叙事以及与革命叙事相关联的启蒙叙事这两大叙事传统的轻视和贬值。我们没有很好地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启蒙叙事和革命叙事的经验,更没有真正将其作为一种文学传统认真对待。我们所保留下来的只是,顺应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而转化成的主流文学。我以为如果认真对革命叙事传统进行整理,加以承继和发展,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主流文学一种单一的样式。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已经由革命叙事进入到后革命叙事。

新生代女作家的退化性自恋22-25

摘要: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其中爱人的能力,溶入社会的能力以及对现实的理性认同能力的增长标志着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完成。而“自恋是客观认识、理智和爱的对立面”,如果一个人太自恋就可能完不成这个过程或者说完成之后又退回到儿童状态,使人性呈现出某种退化性特征,这种自恋因此被称为退化性自恋。新生代女作家的创作便呈现出很强的退化性自恋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宠儿意识和“恋小示弱”现象,具体表现为:娇宠任性,拒绝长大,拒绝坚强,无限流连于一个温软庇护的怀抱,无限渴望来自“成人世界”的宠爱,无限沉溺于自造的襁褓里呓语呢喃,等等;二,非社会化和向着梦境与虚幻的逃遁。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26-27

摘要:初见鬼子这个名字,相信谁都有些骇异,等你见了鬼子这个人,会觉得果然不同一般。我是在去年去广西的一所大学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时第一次见到鬼子的:方脸、高瘦、长发垂肩——鬼子是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当然不好说,只是觉得这人骨相清奇,像他的笔名一样,真的有点另类罢了。此前我与鬼子似乎有过一、两次电话或通讯联系,说的都是一些闲话,这次在饭桌上下,虽然依旧说的是闲话,但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海阔天空的神聊,所以多少也算对他有了一点切近的了解,便觉得这个人其实很亲敬、很随和,与“鬼子”的凶残和“鬼”的狰狞没有一点儿关系。

鬼子访谈28-33

摘要:胡群慧:你有一篇作品《卖女孩的小火柴》,讲一个叫吴三得的作家在编撰一个叫“小火柴”的小孩卖女孩的故事。他想象了“小火柴”与“卖女孩”之间的多种可能性,但最终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一次真正的“卖”女孩的事件。当他的妻子要求他把这个事件放进作品时,他放弃了,转而去写“贫民张大嘴的性生活”。这篇作品让我想起了你的另外一篇作品《苏通之死》。我感觉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谈到了作家应该如何对待和处理与现实以及文本相互之间伦理关系的问题,是这样的吗?

自述34-34

摘要:我不喜欢写自述.一听说要写自述,我就想起单位每年年底发放的那一张年终考核表,那张表里,最大的一栏就是自述.在那一个栏目里,并不是说,你把一年里做过的事大体地记下来就可以了,不是,而是有一种方法,一种你不太喜欢那样去写的方法,所以尽管是年年写,可我仍是年年的看着那一栏脑子发懵,我总要问问身边的同事,写什么呢?怎么写?

文本中的文本故事--鬼子小说侧记35-40

摘要:文本对于一个像鬼子这样的以文学文本的创作为职业的作家(也许还应该包括他作为一个文学编辑对于文本的态度)意味着什么呢?了解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也许应该是去看鬼子的创作谈。创作谈是每一个作家都会说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会像鬼子那样在他的小说文本中借助于“文本的故事”表达他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鬼子作品目录41-41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对当前小说性别倾向的一种思考42-48

摘要:相对于“女权主义”,我提出“后女权主义”,尽管说“后”这一前缀已经令人深恶痛绝,但缺乏这一前缀我们还难以对大量现象和事实进行归纳或命名。在进入21世纪之际,性、性别、女性,这些有区别但也有更多联系的语汇走进大部分作家的叙述视野,这其中,作为对既往性别文化的一种历史性反思同时又是世界性思潮对中国影响的结果,“女权主义”的声音似乎格外响亮。但是消费时代的女性问题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运用哪些途径和手段加以表现的?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文学中的社会性别想象为什么会在当下被如此“叙述”?可以说任何时期对性别问题的透视,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如此丰富、复杂而矛盾的内涵,折射出如此暖昧、诡秘而生动的时代与文学特征。对“女权主义”多重困境与变异表达的关注显然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女性文学研究范畴。

痛苦的解剖与诚挚的救赎--对世纪之交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沉思49-52

摘要:  毫不夸张的说,继上世纪20、30年代后,在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又一次成了作家激情书写的当红主角.如果我们能对知识分子的概念做一个公认的界定,就可以看到,在当代文学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涌现出当下这么多的、甚至是集群式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像现在这样丰富、复杂、鲜活、生动.通观这些作品,既有对欲望化时代知识分子人格的痛苦剖示,也有对知识分子道德操守的深切肯定;既有对知识分子精神回归的热烈呼唤,也有对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诚挚救赎.真是儒林百态,应有尽有;生活底蕴,尽在其中.那么,在世纪之交的小说中,知识分子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临场存在的?

小说评论杂志旧著新读
大师与票友53-55

摘要:近年来,有不少出版社都把目光投向旧著重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文化反响。其中,有一套丛书颇值得关注。这就是“大师谈文学”书系。

小说评论杂志李春平评论小辑
对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深度探索--读李春平长篇小说《步步高》56-59

摘要:官场小说是我国小说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文学品种。晚清小说自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问世后,据有关专家统计,遗存下来的以官场为表达对象并在书名上点明官场的谴责小说就有十多种。可见晚清官场小说的盛行。但这时期的官场小说多以谴责为基调,写官僚的贪婪、昏庸、残暴和伪善,语词尖锐,用语激进,既解了作家对官场黑暗的心头之恨,又在读者那里获得了令人称快的阅读效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官场小说再度兴起,一开始就传承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基本路子,对现代官场进行了嘲弄和批判式的描写,内容几乎不外乎权力斗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贪污腐化等形形色色,灰暗的官场生态在作家们笔下得到了渲泄式的大力展现。评论界毁誉不齐,而风起云涌的读者市场却促进了官场小说的持久兴盛。既然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当代官场真象作家们所写的那样,总是处处充满着灰暗的底色吗?中国几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难道就是在这群灰色人物的领导下推动的吗?

《一路飙升》:并非温情的讲述--兼论李春平官场小说的艺术视角60-63

摘要:自2002年李春平的第一部官场小说问世,四年来他发表了十余部近百万字的以官场生活为题材的中长篇小说.尽管官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给文学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但以多部作品来表现同一题材,而要避免表面化、模式化和自我重复却并非易事.它要求作者不但要有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多样化的艺术表现能力,还要有独特的艺术视角.

中国传统文化对李春平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渗透64-67

摘要:在当代作家中,李春平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属于国学基础比较厚实的一个。李春平高中毕业后,便进入紫阳县高桥文化站工作,当时全站就他一个人。他几乎把所有的文化活动经费都用于了购买图书,特别是他自己所喜欢的图书,古汉语、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占了绝大部分。从1980年到1984年,他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勤奋苦读。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他都读过不少,甚至触及到《二十四史》中的部分史籍。一些非常专业的书籍,如训诂学中的《经传释词》,《尔雅》,《广雅》,《经籍纂诂》等等,他都曾经有过仔细的研读。在对这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学习的过程中,李春平不但逐渐加强了自己的古代文学素养,而且于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沉沦还是再生?--解读李春平爱情小说的观68-72

摘要:人类历史上的每次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总是与情与性观念的革命性转变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李春平作品目录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