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从代谢组角度系统揭示奶牛分娩后能量缺乏的生理机制,采用^1 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奶牛分娩后不同阶段血浆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能量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分娩后第7天与分娩第1天之间血浆代谢轮廓无明显差异;分娩后第14天与第1天之间血浆代谢轮廓出现明显差异,其差异标志物为不饱和脂肪酸、胆碱和氧化三甲胺;分娩后第28天与第1天之间血浆代谢轮廓也存在明显差异,其差异标志物为不饱和脂肪酸、胆碱、氧化三甲胺、三羧酸和葡萄糖;随着分娩后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胆碱和三羧酸表达逐渐上调,而氧化三甲胺和葡萄糖表达逐渐下调。可见,随着奶牛分娩后泌乳量的不断增加,逐渐呈现出能量负平衡状态,而机体应答性的上调了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胆碱氧化、蛋氨酸再甲基化和甲基代谢途径以缓解奶牛分娩后的能量负平衡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奶牛分娩后能量负平衡的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畜牧兽医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畜牧、兽医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