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杂志社
分享到:

学理论杂志

《学理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2589
  • 国内刊号:23-1106/D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320
  • 创刊时间:195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5
  • 综合影响因子:0.04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理论 2015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1-

立足资源优势 加速转型升级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

深入实施新战略 主动适应新常态 奋力开创县域发展新局面

3-

紧扣“四个全面”同频律动 奏响美丽幸福通河新乐章

4-

梳理法治历史轨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党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我党历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将在梳理依法治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基础上,展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愿景与措施。
-

邓小平的制度自信与“制度自信”的关系

摘要:"制度自信"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我国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主要表现在制度建立、制度创新和制度自觉的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是领路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都是源于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邓小平的制度自信作为逻辑起点,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理由。
7-8

论邓小平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摘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历史转折时期,邓小平掀起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绝对论倾向,最终恢复和实践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它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解放思想纳入党的思想路线中,为与时俱进地发展党的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找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9-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普通逻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角论其辩证关系

摘要:从逻辑学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概念是外延相同的全同相容关系,是内涵相同的同一相容关系,与构成其基本内容的每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构成其基本内容的每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容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念是外延相同的全同相容关系,是内涵相同的同一相容关系,与构成其基本内容的每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构成其基本内容的每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容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
11-12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先进的技术、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实现"中国梦"包括意识形态、主权领土、人力资本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13-14

我国农村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由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急剧上升趋势,学界对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但存在研究视角仍显单一,研究同质性较强,对发生机理的研究较少等问题。
15-17

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

摘要: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践行群众路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始终坚持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决定因素。
-

论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取得了极大的历史成就,然而,伴随而来的环境破坏不得不给人民敲响了环保意识的警钟。事实上,生态环境问题要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国民经济刚刚步入正轨,国家工业化也是刚刚起步,环境污染问题只在局部地区出现而未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敏感地察觉到此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植树造林、水利建设、控制人口、开垦荒地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言论。这些言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给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20-21

陈独秀的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的陈独秀,在党未成立之前,就已经认识到青年的巨大作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他在德、智、体等方面大放异彩的青年观。陈独秀的青年观对20世纪初期的青年成长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今的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22-24

五四时期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方式探析

摘要: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人在探索救国真理的道路上,经过对进化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与甄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必然结果,更是当时国内外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正确抉择。
25-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摘要:中华民族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不可分,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这艘航船就会失去引领其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不历经中国化,就将失去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终将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是极其深刻的,基本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创新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党的自身建设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27-28

马克思与恩格斯理论路径的基本差异——对《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书的批判性研究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路径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这集中体现在本体论、自然观和历史观三个方面。当然,具体结论的差别只应当被理解为不同理论路径所衍生的偏差,而不是像保罗·托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那样解读为思想上的根本对立。
-

对马克思国际主义的误解的回应——兼论国际主义如何成为可能

摘要:对马克思国际主义的误解主要来自对《共产党宣言》中"还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的误解,认为马克思的国际主义就是反对民族,要消灭民族的差异性。其实西方对马克思的国际主义的误会恰恰是对于国际主义的恐惧,是对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恐惧。文章将回顾历史,讨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阶级斗争的相互关系,还原马克思的"国际主义"的本意,探讨国际主义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
33-3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关系探析——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为研究视角

摘要: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所反映出的政治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内容分析方法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脉络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积极致力于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建设、控制减弱、服务力量提升,与此同时社会自理能力显著增强。此外,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普遍意义上探究国家和社会关系特点,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中国家主动性一直很强、社会积极性逐步提高、国家以管控为原则向管理服务并行转变、社会以服从为宗旨向规范自主兼备转变,以及国家控制模式转向社会服务模式的五大特点。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