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西部林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 53-1194/S 国内刊号
  • 1672-8246 国际刊号
  • 0.8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西部林业科学是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林业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西部林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林业科研论文、试(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综合综述、开展学术讨论等方面的文章,含造林、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林业经、非木材产品、森林旅游、致富信息

西部林业科学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云南历次低温天气过程的多种树木受害情况及树种抗寒性分析1-8

摘要:通过云南1975年12月、1982年12月、1986年3月1991年12月、1999年12月出现的低温天气过程对生长于哀牢山以东地区的多种树木所造成的低温危害的调查,并以1975年12月最严重的一次低温天气过程对树木的低温危害调查结果为主,经统计分析得到了云南历次低温天气过程的多个树种的树木受低温危害情况及不同树种的抗寒性。以各树种树木受低温危害的平均受害指数为依据编制了不同树种的抗寒级别表。同时,还对树种生物学特性、树木的生境与其抗寒性的关系,造成树木受低温危害的气象要素,云南的低温天气过程出现的周期进行了分析,以为开展树木引种、选择及种植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9-15

摘要:在昆明树木园所进行的连香树、多果槭、榉树、枫杨和川滇桤木等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上,与对照红壤育苗基质相比,不同育苗基质对此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的作用不一,红壤4+福贝菌2育苗基质(处理A)和(复合肥2 kg+钙镁磷肥2 kg)/100 kg红壤育苗基质(处理C)对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连香树、多果槭、榉树和川滇桤木等4个阔叶树种的当年生苗木生长具较佳促进作用的育苗基质是处理A,其连香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4.04%、15.00%和15.38%;多果槭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70.55%、23.81%和39.18%;榉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1.93%、35.33%和33.33%;川滇桤木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101.65%、38.27%和50.63%。而促进枫杨当年生苗木生长的较佳育苗基质是处理C,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提高44.30%、23.55%和30.93%。

三匹虎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16-21

摘要:在广西三匹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环境中,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带设置了研究其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用的9个调查样地,分别采集土样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10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为0.54-1.4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53.93%-72.00%;土壤通气度为8.28%-30.55%;土壤有效贮水量为819.8-1 707.0 t.hm^-2。(2)0-40 cm土层土壤的pH值为3.92-4.56;土壤的平均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分别为1.96 g.kg^-1和15.5;土壤的平均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为0.62 g.kg^-1和1.53 mg.kg^-1;土壤的平均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5.25 g.kg^-1和97.5 mg.kg^-1。(3)三匹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在改良其森林土壤的物理特性,提高土壤贮水能力,丰富森林土壤有机质及其N、P、K的含量等,增强土壤涵养水源及肥力上都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

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糖类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22-27

摘要:经作相关的试验研究了山药、日本薯蓣、黄独3种薯蓣植物的珠芽休眠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休眠过程中3种薯蓣植物珠芽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休眠结束时与休眠初期相比,珠芽休眠期最长的山药其淀粉含量极显著增加,珠芽休眠期较长的日本薯蓣其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仅珠芽休眠期最短的黄独其淀粉含量上升不大;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与淀粉含量的升高相关;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相似,其中山药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极显著增加,日本薯蓣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黄独珠芽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不显著,还原糖含量的升高促进了珠芽的发芽;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的淀粉酶都以α-淀粉酶为主,珠芽休眠期短的黄独其α-淀粉酶活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珠芽休眠期长的山药在休眠初期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薯蓣植物。

巨尾桉优株芽器官的组培技术体系研究28-32

摘要:以巨尾桉优株萌芽条茎段芽器官为外植体的组培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芽器官不同采集季节接种污染率的排序为,冬〈秋〈夏〈春,萌动率的排序为,冬〈夏〈秋〈春季。控制其外植体褐变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初始培养基内添加8 mg/LVC+15 mg/L VB2,接种前期暗培养10天。增殖培养基中添加6-BA0.4 mg/L+NAAmg/L的激素组合,接芽18颗/瓶,培养20天,其芽的增殖系数达3.5,且芽体健壮。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巨尾桉优株的组培苗产业化育苗中,宜选择继代周期20天,高约1.0 cm的单芽苗株进行生根培养,而最适用的激素组合是在其生根培养基中添加ABT62.0 mg/L+IB I 1.0 mg/L,生根率达96%以上。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及其研究成效分析33-38

摘要:从分类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策略以及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特殊性两方面论述了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又从乡土造林树种的选择、人工林林分可持续经营效应的研究、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阐述了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状况,在总结其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发现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扩展其研究层面及相关内容的建议。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的特征分析39-44

摘要:对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气候、水文、土壤、现存植被4个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施行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此4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云南干热河谷区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所遵循的原则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45-51

摘要:以直干桉为代表,对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进行了(1)林木不同修叶量与其生长量关系的研究;(2)不同栽培型的林木桉叶产量及不同坡向种植的林木桉叶出油率;(3)不同采叶季节的桉叶出油率;(4)鲜叶及自然风干叶的桉叶出油率等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其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木的修叶量以修叶高度占植株树冠长度1/3为标准进行,此修叶标准不影响桉树的生长;桉叶产量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和栽培型密切相关,只有在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使所栽培的桉树林木获得较高的桉叶产量;生长在阳坡的桉树其桉叶的出油率较阴坡高,但差异不显著;在桉树生长缓慢的季节,其林木桉叶的出油率较生长迅速季节高,但差异不显著;自然风干叶较鲜叶出油率高,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云南栽培的几种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比较的研究结果则表明: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单位面积的产叶量、桉叶产油量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桉叶油中所含的桉叶素以史密斯桉最高,为81.6%,其次是直干桉,为71.1%,蓝桉为69.2%。

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竞争研究52-58

摘要: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细的松梢,而云南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粗大的松梢。2种松小蠹的其它蛀梢习性(危害梢的年龄、攻击部位、蛀道长度等)文中也进行了比较。结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梢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松实小卷蛾的诱捕试验59-61

摘要:在2008年7月至8月,以顺-7-十二碳烯-1-醇和反-9-十二碳烯-1-醇为引诱剂,对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主要球果害虫松实小卷蛾的成虫进行了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化合物对松实小卷蛾的雄蛾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可依据含有这2种化合物的诱芯的诱捕器连续捕获松实小卷蛾雄蛾数量变化的态势对松实小卷蛾害虫的虫情进行监测。

石屏7个史密斯桉种源幼林期的引种栽培成效研究62-66

摘要:从原产地澳大利亚引进7个史密斯桉种源,以直干桉和蓝桉为对照,在石屏县进行了不同史密斯桉种源幼林期的引种栽培成效研究。苗期到5年生幼林期林木(苗木)的生长情况表明:在引种地7个种源的史密斯桉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超过了蓝桉和直干桉;此期间史密斯桉林木全年都在生长,以7月的生长量最大,2月的生长量最小;史密斯桉不同种源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的5-6倍。根据幼林期林木的生长量值评选出15064和18688史密斯桉种源为石屏引种地的最适种源。

富源喀斯特地区两种华山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67-71

摘要: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其中应用物种丰富度、S 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分析了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各生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在始材林阶段达到最大,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幼树阶段,灌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林阶段。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华山松人工纯林的始材林阶段;而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则比华山松人工纯林始材林阶段高。华山松人工纯林幼树阶段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进入始材林阶段后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化不大,而以乔木层为最低。

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种群分布状态的研究72-75

摘要:在位于滇东北地区的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森林植被地带,通过对有珙桐种群分布的代表性地段设样地调查的方式,对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多呈散生状,而在局部地段聚集成小片纯林。其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自然更新。通过调查明晰了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所处森林植被的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及其垂直结构特征。

拉市海灰鹤越冬后期的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及食性分析76-80

摘要:2006年2月8日-3月25日,在云南省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拉市海灰鹤越冬地,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灰鹤越冬后期活动行为及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拉市海灰鹤在其越冬后期的主要日活动行为为觅食、警戒和保养。按灰鹤的两种生活集群式来分,其中,家庭鹤各种日活动行为所占的时间比分别为,觅食占62%,警戒占16%,保养占16%,其他占6%;集群鹤,觅食占66%,警戒占16%,保养占14%,其他占4%。依据日常观察及解剖死亡灰鹤的胃分析得出,灰鹤在拉市海越冬地喜好的植物性食物为:小麦的麦粒、豌豆种皮、蚕豆以及以上3种农作物的嫩根,偶尔也会找些动物性食物,如螺类和昆虫等。

宝鸡市不同城市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81-85

摘要:2002年10-12月及2003年3-5月对宝鸡市植物园的乔木林地、灌丛地、草地3种城市绿地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对其测定结果分析显示:不同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效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土壤容积含水量随土层的垂直分布上均有上高下低,上下过渡剧烈,最后趋于稳定的共同特点;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程度(用变异系数衡量)上看,乔木林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013 2-0.001 8;灌丛地次之,为0.006 8-0.002 3;草地最小,为0.004 2-0.002 1。0-200 cm土层的土壤容积含水量,以草地优于乔木林地和灌丛地,而乔木林地又优于灌丛地。研究发现城市绿地中林、草地的土壤水分高于裸地。

两种林地清理措施对巨尾桉人工幼林林地土壤及林木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86-89

摘要:在云南省宁洱县麻木河林场的巨尾桉林种植区,进行了两种清理林地措施对巨尾桉人工幼林林地土壤及林木叶养分含量的研究。经对两种清理方式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及其相对的巨尾桉2年生幼林林木叶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清理林地其土壤的pH值在4.84-5.24之间;火烧清理使其林地土壤的钾含量高于非火烧清理林地;而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含量则为火烧清理林地低于非火烧清理林地。由于巨尾桉幼树对林地土壤养分的需求量大,导致两种清理林地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较低。两种清理林地营造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幼林林木叶内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均较低且与其林地土壤的此几种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

思茅松松节油化学成分分析90-92

摘要:采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分布于云南的思茅松的松节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确定了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确认出思茅松松节油的19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物质为α-蒎烯(41.07%)、β-蒎烯(38.19%)、3-蒈烯(10.85%)、β-水芹烯(4.95%)、异松油烯(1.24%)、月桂烯(1.04%)。

八角果实含水量及含油量测定实验新方法的研究93-96

摘要:从使用的仪器、试剂与操作程序上论述了八角果实含水量及含油量测定实验的新、老两种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作比较,论证了该八角果实含水量及含油量测定实验新方法具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点;运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所得八角茴香油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样品外,所得八角茴香油主要组分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15068-94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