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广播电视杂志社
分享到: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聚焦:短视频传播研究、前沿、论坛、影视、一线、基层、应用、维护、传输、网络等。
  • 主管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 主办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628
  • 国内刊号:51-1458/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6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西部广播电视 2014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聚焦

三网融合下我国网络电视发展格局及趋势

摘要:本文从探讨三网融合时代背景下网络电视发展的概况入手,结合网络融合新技术和网络电视自身优势及特点,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详细阐述网络电视的运营操作模式并提出了我国网络电视在稳固自身优势的情况下未来可能、可行的发展趋势。
1-3

四川网络电视的发展困局

摘要:网络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涌现出了一定数量的省级网络电视。四川网络电视在全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融合程度不高,存在诸多难题:首先,由于具体方面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不够明晰,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限制了网络电视经营者放开手脚自由发展;其次,技术水平和带宽制约、盗版和"同质化"现象突出,节目内容缺乏特色,阻碍了网络电视的良性发展;同时,用户体验不佳,以及"付费模式"习惯有待进一步的培养等等,制约了网络电视的可持续发展。
4-6

四川网络电视的策略路径

摘要:随着4G网络的流行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实现网络电视的发展,如何寻求技术和终端等方面的突破,对网络电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四川网络电视的发展策略,包括充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打造粉丝经济;通过跨媒介跨行业运营,实现多维度发展;媒体搭建UGC平台,满足受众个性需求;实现多产业链延伸:视频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终端生产商等四个方面。
7-8

从仪式感的退却到日常审美化——由明星真人秀的兴盛谈电视娱乐节目的嬗变

摘要:电视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艺术,既与八大艺术门类息息相关又有其独特品格。本文从浅谈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入手,结合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史,论述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观赏方式的演变对于电视艺术的影响。
9-10

音乐类选秀节目与受众审美的相互影响

摘要:在大众传播媒介的环境下,受众作为最终接受传播信息的目标,往往会受到传播信息的各方面影响:同样,爱众也越来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中心,所以它也会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各类状况不一的影响。近年来,音乐类选秀节目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忽视一种文化事项,由于其本身具有广泛的受众参与性,所以从理论视角对其与受众审美间的相互影响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1-12

中国动画视听语言的风格分析

摘要:动画影视作为电影艺术形式的一个分支,传承和延伸了其艺术手法,并在作品创作中不断实践和突破,在视听语言风格方面也不断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艺术元素。动画作品是具有高度假定性的影视艺术形式,其发展风格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对我国动画视听语言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从大体上分析国产动画影视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探求创建我国动画影视民族风格的可能途径。
13-13

广播电视媒体的执行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阶段,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其内部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此,只有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文化,摒弃过去陈旧的事业单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才能使广播电视媒体的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4-15

浅析美国选秀节目传播模式及其特点

摘要: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在美国已有50多年历史了。由于选秀节目结合了虚拟与现实,加之观众的广泛参与和巨大的物质奖励诱惑,使此类节目始终顶着高收视率和高广告利润的光环。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节目特性,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选秀节目内容、形式等特点,来揭示其隐藏在节目背后的传播理念。
16-17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APP营销的价值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伴随着APP应用程序的便捷使用正式宣告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时代,企业通过APP应用程序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从容户体验的角度设计并开发APP应用程序,并将自身的品牌或产品通过APP应用程序进行合理的展示,在进行营销的同时更可以促进企业形象的创新,树立一个能够吸引潜在客户的品牌形象并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当客户自发地向身边的朋友提及、讨论甚至推荐某企业的品牌、产品或服务时,就说明该企业的品牌已经深得客户的认同,企业APP营销也取得了营销业绩及品牌宣传的双丰收。
18-19

传播学视野下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现状

摘要:中华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发展为统领一行的老字号,其品牌也是人们公认的质量的同义语。中华老字号品牌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在现当代的经济发展潮流中,老字号品牌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通过了解现有中华老字号品牌现状,分析其在现代化品牌传播的进程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结合现代传播学理论,提出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播和发展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的发展路径,有利于促进中华老字号这一特殊的品牌群更好地传播发展。
20-21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前沿

河北卫视频道专业化的品牌建设——娱乐情感 服务家庭

摘要:近年来,省级卫视频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选秀类、访谈类、婚恋交友类节目不断充斥着电视荧屏,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在新一轮的频道改版中脱颖而出,在观众群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曾经的"一个西瓜、两个苹果、遍地芝麻"的电视格局被打破,整个电视产业处在重新洗牌的阶段,各个省级卫视频道都在寻找定位,形成各自的频道品牌。
22-23

限娱令”的政策效应与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

摘要:在经济利益、竞争压力、电视人丧失职业操守和受众的娱乐需求的多重影响下,一些综艺娱乐节目泛娱乐化,新闻节目娱乐化盛行,导致省级卫视丧失了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张力,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纸"限娱令"叩问着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虽然对"限娱令"本身,不少人仍颇有微词,但是"限娱令"出台后节目重构和文化责任重塑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娱乐节目推陈出新,加入公益怀旧元素;自办新闻节目进入黄金时间,给电视观众带来许久未见的新闻热;人文、道德、科教、生活类节目的创办和增多,给电视节目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让电视荧幕焕然一新。不管中国电视未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电视都必须牢牢坚守电视的文化责任。
24-25

拓展数字电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摘要:数字电视具有传统模拟电视所无法比拟的图像清晰,信号稳定,传输占用资源少以及双向传播等巨大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从技术上提升了人们的视听感受,也借助交互式运行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是,由于我国数字电视出现的时间还相对较短,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数字电视的盈利模式还只是在传统电视的基础上做了很少的拓展,并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合适的盈利模式。深入研究探索数字电视产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对于扩大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加快数字电视技术研究、激励数字电视媒体推陈出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研究传统有线电视盈利模式现状、数字电视盈利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更元的数字电视产业盈利模式。
26-26

传媒、艺术类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讨

摘要: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传媒与艺术类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开放实验室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了传媒、艺术类专业实验室开放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意义、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思路,以期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27-28

多媒体技术在舞美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舞美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简化操作流程,拓展设计人员的思维,节约设计与制作成本,而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艺术性、动态性、高效性的特点。LED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声光电技术的综合应用使舞台设计日趋多元化和人性化。
29-29

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

摘要:电视新闻内容本身就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但是,在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还有许多陈旧的思维在制约着媒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且永无止境。本文从服务新闻观的创新、互动传播观的创新、记者本位观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
30-30

网络新闻标题与传播效果研究

摘要: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信息现代化的时代。依靠电脑和网络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都体现出新的内涵、新的实践、新的价值,这也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新闻标题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本文通过研究电脑写作和网络新闻标题的诞生、网络新闻标题与报刊新闻标题、电视新闻标题的差异,以及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与独特作用,深刻剖析网络新闻标题的传播效果,旨在加深人们对网络新闻标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1-31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

摘要:影视传媒专业作为一个与社会现实生活有较强联系的学科,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其发展具有较为重大的影响,在当前新媒体兴起的情况下,只有完善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才能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兴起下的影视传媒产业。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