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名家讲坛
天津音乐学院的传统与未来——第二十五期“天籁讲坛”实录5-16

摘要:2013年10月31日,我院举行了第二十五期"天籁讲坛",同时也是天津音乐学院建院55周年学术活动之一。"讲坛"请到了三位重要的嘉宾,也是我院著名校友。他们分别是1977届校友,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努斯莱提·瓦吉丁(汉名为艾维新);1977届校友,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1982届校友星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任达敏。席间徐昌俊院长与三位校友抚今思昔,共同就天津音乐学院的传统与未来进行交流,并回答了学生的提问。以下为此次访谈的实录整理。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史学
阅读《北洋画报》 感悟音乐历史17-26

摘要:《北洋画报》于1926年7月7日在天津创刊,1937年7月29日停刊,先后出版了1587期,在《北画》中刊登了为数不少反映音乐的图片。本文对五百多幅图片进行了梳理,从音乐教育、明月歌舞团、音乐歌舞演出、民族音乐、音乐家及音乐文论等方面,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传播与音乐生活,为近代音乐史提供了形象的史料。

从“本土音乐”到“世界舞台”——匈牙利钦巴龙的历史记忆与现代变迁27-34

摘要:文章以匈牙利钦巴龙之历史记忆为纵轴,钦巴龙乐器改革脉络为横轴,试探作为一种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质的钦巴龙文化象征意义之研究。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为研究地点,探究不同时期匈牙利民族音乐的表述者如何透过历史性、认同性与延续性形成在地文化整体性之表征。匈牙利钦巴龙音乐作为本土民族的文化标识,研究其构建过程、流派传承与现代变迁,并与匈牙利民族特质、族群认同、社会文化与情感倾向形成互动与互构之空间阐释。

20世纪中国琵琶艺术发展概观35-43

摘要:20世纪是中国琵琶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认为这一时期的琵琶艺术可以从整体上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传统"时期不仅是传统各琵琶流派达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最主要的是产生了集传统琵琶之大成者的上海派琵琶,从而使琵琶艺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现代"期所呈现的丰富的作品内容,新颖的曲式结构,时代性的旋律曲调与创新的演奏技巧,多样的表演形式以及逐渐采用新观念与新技法创作乐曲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所在。而传统作曲手法的推陈出新,与对西洋作曲手法的借鉴运用,以及众多新手法的创用是现代琵琶区别与传统琵琶艺术最为突出的方面。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作曲技术理论
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深层音高结构与创作思维44-51

摘要:本文运用申克式简化还原分析法,透视中国钢琴作品——贺绿汀《牧童短笛》的深层音高结构。在横向上以两个三音列为核心,使得整体的音高材料具有内在逻辑性及高度集中化的特点。同时,通过分析纵向音高结构及配置手法,揭示作曲家运用西方的多声部写作技巧,恰当结合中国民族风格曲调的具体手法,从而推导出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方式,为丰富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传统音乐
对刘永福先生多篇有关“同均三宫”文章的回应52-61

摘要:针对刘永福先生近年来发表的、多篇肯定"同均三宫(阶)"理论的文章,略谈几点看法:1.刘先生说:"同均三宫是传统音乐中本来就有的历史理论"。却又说:"最早归纳、论证‘同均三宫’原理的人其实是黎英海"。两说自相矛盾,岂能自圆其说?2.论辩中刘先生改口承认:"‘一均’含有‘三宫’","宫是五声宫系的音律组合","只有九声才有可能涵括三种不同的传统七声音阶"。这还是黄翔鹏"同均三宫(阶)"的原意吗?3.从均、宫、调三词的涵义,或从传统音阶的实际构成来说,"均、宫、调三层次"之说均不可能成立;4.罗忠镕先生的作品《同均三宫》,在记谱方面是不规范的,再次证明在任何音乐作品中,都不可能找到"同均三宫(阶)"的实例;5.传统音乐只有六十调,八十四调和一百八十调之说,亦均不可能成立。

艺术作品生命力的嬗变与释放——“刘海砍樵”音乐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62-67

摘要:在社会正在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艺术创作和发展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传承和衍展已有艺术作品和文化符号持久的生命力,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以"刘海砍樵"音乐现象嬗变的分析和阐释为例,探寻"常变常新","变中有常"的艺术发展规律,探求保持艺术作品持久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表演
谈唢呐“慢花舌”的吹奏技巧68-71

摘要:"慢花舌"是唢呐吹奏中的重要技巧之一,由于它的吹奏难度等原因,"慢花舌"已失传很久。笔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通过科研手段寻找到了"慢花舌"的发音规律和吹奏方法,使它重现当年的风采。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谈《但丁奏鸣曲》中四种主要技术的演奏心得72-81

摘要: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被认为是西方音乐文献史上最为经典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既包含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又具有丰富的音乐情感与深刻的文学内涵,对考验钢琴演奏者的全面音乐素养具有试金石般的作用。本文,笔者将以这部作品中的四种主要技术——八度技术、和弦技术、双手互锁技术和震音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对这首乐曲多年的研习与实践体会,从演奏者的角度对这些技术在本曲二度创作过程中的合理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彼得鲁什卡》第四幕手风琴改编曲研究82-95

摘要: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更加丰富、拓宽了手风琴演奏的表现力及演奏的空间。对手风琴改编曲《彼得鲁什卡》及其管弦乐版本、钢琴独奏曲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此曲的手风琴演奏技法进行分析,探究如何运用手风琴演奏该曲,以丰富手风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批评
《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中的音乐批评实践特点探微96-104

摘要:于润洋先生在我国音乐理论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批评文论在他的音乐研究总数中占据相当的数量,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批评文风。本文以《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为例,通过对该文结构、内容和思想的解析,认为其音乐批评特点如下:一、从历史出发,着眼于现实的严谨逻辑;二、根基坚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三、以音乐美学特性为核心的睿智批判;四、跨学科融合的多元文化视角;五、对象、观念与方法和谐互动的科学批评方法;六、沉稳凝练、鞭辟入里的独特批评风格。

木管五重奏《三首民歌叙事曲》初探105-114

摘要:作曲家徐昌俊创作的木管五重奏《三首民歌叙事曲》,运用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素材,结合西方对比、并置、再现的艺术原则,大胆运用多调性与多声部手法,为音乐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创新特点鲜明突出。研究认为作品通过严谨的结构形式和鲜活的艺术构思,以简单精致而又包罗万象的方式陈述出来,这正是作曲家赋予这首乐曲生命力的具体呈现。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心理学
专家和新手钢琴演奏者乐谱阅读的眼动研究115-125

摘要:本研究以目前通用的器乐作品记谱法——五线谱为实验材料,采用Eyelink 2000型眼动记录仪记录被试阅读简单和复杂乐谱时的眼动数据,考察不同演奏经验的被试阅读不同复杂程度的单声部和多声部钢琴乐谱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钢琴演奏经验的多少显著影响了被试阅读乐谱的效率;随着乐谱复杂程度的加深,专家和新手均采取了延长注视点持续时间,缩小眼跳幅度,增加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的眼动策略;视读多声部乐谱时,专家和新手的均采用了横向眼跳和垂直眼跳交替进行的眼跳模式;乐谱中的复杂节奏和变化音是读谱的重点和难点;眼动分析法是研究乐谱阅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努斯菜提·瓦吉丁-F0002

摘要:努斯莱提·瓦吉丁(1951-)又名艾维新,维吾尔族,新疆吐鲁番人;国家一级作曲,作曲家,指挥家;1977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许勇三、鲍元恺、王仁棵、王钧时等;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音乐家协会主席。

学术交流活动-F0004

摘要:10月16日,徐昌俊院长、艺术管理系主任张蓓荔应邀出席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举办的第16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张蓓荔主任在“艺术与企业家精神的交叉点”高峰论坛上做了题为“如何培养艺术与企业精神结合的领导者”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