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林业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
  • 国际刊号:1003-5508
  • 国内刊号:51-1217/S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33512-33
  • 创刊时间:197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5
  • 综合影响因子:0.33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绿竹属新分类群种和另一竹子新变型

摘要:本文记录了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一新种——线耳绿竹,新变型黄条线耳绿竹;早竹新变型——金边早竹。它们近期被发现于四川都江堰。这几个新分类群仅见于模式标本采集地,它处未见标本或栽培。
1-3

两种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川西森林景观评价中的比较

摘要:在对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SBE和LCJ法与其它方法对比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和应用上对这两个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BE法是一种可靠、方便和客观的森林景观评价、预测方法,将该方法引入我省风景林研究中,对于丰富我省森林经营理论,指导风景林建设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7

川西亚高山3种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以四川省理县凉台沟3种不同林型(冷杉纯林、桦木纯林和冷桦混交林)0~4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该区的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其大小冷桦混交林〉桦木纯林〉冷杉纯林。(2)各林型土壤机械组成颗粒含量的变化均是砂粒〉粉粒〉粘粒;土壤中砂粒含量为冷杉纯林〉桦木纯林〉冷桦混交林,而粗粉粒、细粉粒和粘粒则呈现相反的趋势。(3)土壤p H值介于5.3~5.8之间,3种林型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冷杉林的p H值最低,混交林的p H值最高;(4)3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和速效K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其含量表现为:桦木纯林〉冷桦混交林〉冷杉纯林
8-12

川西高原大叶杨生长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川西高原泸定县岚安乡25 a生大叶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 a生大叶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7.65 cm、20.5 m与0.56047 m3;大叶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造林后第6年和第9年,其值分别为1.65 cm和1.43 cm;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时出现在造林后第9年,其值分别为1.69 m和1.51 m;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造林后第21年出现最大值为0.03947 m3,平均生长量在造林后第25年时的值为0.02242 m3,是目前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于第25年左右,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为25年;大叶杨的材积生长率与胸高形数随着年龄生长而逐渐降低,树干干形在第12年左右基本稳定。
13-17

成都平原珙桐驯化繁育及栽培研究

摘要:珙桐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被列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但以珙桐为主的阔叶林群落逐渐衰退,局域种群的稳定性不尽相同。本研究根据"近区采种"的原则,对成都平原珙桐生物学特性、繁育、栽培及驯化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嫩枝插条在50 mg·kg-1吲哚丁酸处理下,树龄为5~6年的珙桐生根率分别约为70%;树龄在11年~15年的珙桐生根率却在50%以下。不同激素(IBA、NAA、IAA)对嫩枝生根率比较发现,以IBA和NAA处理生根效果较明显,生根率在65%~97%间。与嫩枝扦插比较,硬枝扦插明显生根率低,其生根率最高的基部萌生条下段也只达5.5%。2)嫁接苗株高比实生苗低,地径比实生苗大;嫁接珙桐愈合好,植株健壮。3)不同时期沙藏方式对种子出苗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条件下沙藏的珙桐种子出苗率除低温沙藏出苗率较低外,其余处理对出苗率无促进作用。4)高压育苗繁殖成活率高达87.6%,尤其在珙桐林区,短期内可提供早开花的珙桐苗木。同时,对珙桐人工种植管理栽培技术从低海拔引种栽培、播种繁育、扦插繁育和嫁接繁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珙桐的引种繁育及自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18-24

不同间伐强度对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以德阳市旌阳区33a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对照(CK,0%)、弱度间伐(T1,15%)、中度间伐(T2,25%)、强度间伐(T3,35%)和极强度间伐(T4,50%)5种强度下,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间伐1a后,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水溶性碳含量都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T4和T3增加明显(p〈0.05)。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水溶性碳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说明,间伐有助于提高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的固碳能力。
25-30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论坛

北美都市绿廊的发展及展望

摘要:英文Urban Greenways中文译为城市绿道或都市绿廊,北美的都市绿廊理论趋于系统化的进程几乎与欧洲同步,在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C.E.Little(1990)都市绿廊的系统定义为该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都市绿廊是由如下节点而组成网络系统:沿河滨,溪谷,山脊,公园,风景道路等线性开放空间的自然廊道;园林景区内的人行道或自行车道。
31-32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综述

城市森林廊道概念及其形成的概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森林廊道概念,阐述了城市森林廊道的形成、特点、功能作用与类型,并对城市道路森林廊道、河流森林廊道进行了分析。
33-39

四川西部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摘要:四川西部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总结回顾了川西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历程,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川西地区丰富、复杂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40-44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相关文献,评述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重要性,论述了国内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进一步评估和监测提供参考。
45-49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研究

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中的湿地规划建设研究

摘要:生态修复是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包括湿地建造、植被恢复和河岸生态治理等诸多与湿地紧密相连内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与城市湿地规划建设在目标、途径、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均有着共同交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利用现有城市水系资源基础上,规划建设由城市水系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斑块融合构成的城市湿地网。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提出了针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的城市湿地规划建设方案。
50-54

康定县退化草地空间分布与治理对策浅析

摘要:草地是康定县绿色植被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持康定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基于对康定县的草地退化情况进行评价,依据退化程度评价为4级,即无明显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以及重度退化草地。根据评价结果,结合研究区的高程、坡度、坡向、居民点信息,分析康定县退化草地的分布情况,并对草地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对策。
55-61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有关技术问题探讨——以川西北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为例

摘要:本文在对川西北地区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建设8个实施县全面调查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治理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了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中应高度重视的治理目标定位、沙地土壤改良、沙障设置、治沙植物选择、灌草种植、封禁管护等6个方面主要技术问题,建议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应坚持以林草植被恢复为中心,突出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理念,并注重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62-68

唐家河部级自然保护区扭角羚环境容纳量

摘要: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是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之一,在近年的监测线路上有较多死亡记录。疾病和饥饿均有可能导致扭角羚异常死亡并与种群数量过大而导致的密度制约效应相关。因此,为了评价唐家河扭角羚的种群数量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自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们对唐家河扭角羚的种群现状及环境容纳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唐家河扭角羚冬季适宜栖息地中6种植被可提供的总能量值是2.82×1010±1.31×1010千焦,冬季每只成年扭角羚需要总能量为7.24×106千焦,因此可容纳成年扭角羚778只±362只。依据高山草甸种群数量估计,夏季高山草甸扭角羚密度约2.48只·hm-2,可得唐家河范围内高山草甸种群数量约1 324只,尚未达到种群容纳量。建议将唐家河扭角羚种群数量控制在1 500只以内,即5.4只·km-2。
69-74

水分因子对树木的影响:研究方法与进展

摘要:树木的生长受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而水分是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水分影响树木生长的研究方法和测定指标,并从微观和宏观领域展望了树木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机制的研究动态。
75-79

光照和辐射条件与林业生产的关系

摘要:现代林业生产实质上是经营光合作用的企业,因林业经营和管理的森林生产力高低受制于树木的光能利用率大小。本文回顾了光照和辐射与林业生产的关系研究,剖析光谱、光时和光强3个因素对林业生产的影响。随着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在选育高光能利用率的林木品种、模拟天然林合理的林分结构以及制订整套科学的经营措施和管理方案,将成为有效提高森林光能利率的方向。
80-84

甘孜州核桃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摘要:在甘孜州核桃主产区泸定、康定、丹巴、巴塘、乡城和得荣6个项目试验区共采集土壤样品18个,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6个重金属指标和2个农药残留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照LY/T1678—2006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均符合LY/T1678—2006森林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规定要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具备发展核桃绿色食品和无公害林果产品生产的基础条件。本研究为指导全州核桃绿色食品生产和经济林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85-87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赤霉素浸种与层积时间对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以距瓣尾囊草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与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层积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层积前用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用浓度400 mg·L-1的赤霉素对种子浸泡24 h后层积60 d的萌发效果最好,可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83.91%和51.60%。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