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林业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
  • 国际刊号:1003-5508
  • 国内刊号:51-1217/S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33512-33
  • 创刊时间:197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5
  • 综合影响因子:0.33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牡竹属新分类群及其它

摘要:本文报道了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一新种和一新变型。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倬牡竹和花龙丹竹。用种子从越南引进了马来甜龙竹,经10a的栽培试验,生长较佳,适宜四川盆地种植。佯黄竹在四川兴文县有新记录。
1-5

西藏墨脱县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

摘要:墨脱县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交通极为不便。县城最南部海拔不到500m,最高峰是南迦巴瓦主峰,海拔7782m。生态系统原始,植被垂直带谱完整,雨量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2008年和2011年,我们两次对墨脱县的小型兽类(食虫类、翼手类、啮齿类和鼠兔类)进行了调查,结合资料,确认墨脱县有小型兽类4目7科31种。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喜马拉雅-横断山系分布型为最多的分布类型。
6-10

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以岷江干旱河谷的理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石砾含量、坡面稳定性、坡度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区划造林地和造林,然后从造林效果来评价和筛选不同造林模式的适应性。结果如下:(1)干砌石水平阶梯工程+大苗客土种植模式适用于石砾含量70%以下、堆积体厚度在0.5 m~2.0 m之间、坡度在25°~35°之间、降雨量600 mm以下的受灾林地。(2)简易排水工程+水平夯土阶梯工程+大苗客土种植适用于石砾含量70%以下、堆积体厚度在1.0 m以下、坡度在25°~35°之间、降雨量600 mm以下的受灾林地。(3)浆砌石挡墙阶梯工程+大苗客土种植适用于治理石砾含量50%以上、堆积体厚度2.0 m以上、坡度在25°~35°之间、降雨量600 mm以下的受灾林地。本文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森林植被恢复技术,能为干旱河谷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11-16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综述

土壤与竹子生态学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摘要:中国是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近年来相继出现的竹子开花死亡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制约竹子生长发育因素的探讨。在搜集和分析大量文献后得出影响竹子生长发育的因素中土壤因素不容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土壤与竹子相关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不同土壤条件对竹鞭生长、竹子发笋、生长、开花和衰老等过程影响的研究,以及竹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群落密度、经营模式等对土壤的反作用。最后介绍大熊猫主食竹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大实验论证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17-22

捕食者气味成分研究及在放归中的应用

摘要: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存在非常复杂的生态关系,被捕食者可以通过嗅觉刺激来检测捕食者的存在。气味来源于肉食动物粪便、皮腺分泌物、尿液、肛腺分泌物及排泄物组件中的一些挥发物,通常会引起同领域的啮齿动物产生先天性的恐惧行为及生理反应。草食动物的尿液通常带有一股非常强烈的草本植物气味,而大型猫科和犬科动物等肉食动物的尿液具有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般同区捕食者在对啮齿动物行为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分区捕食者,而被捕食者对捕食者的反应通常认为是捕食者身上具有硫化物的缘故。捕食者的气味可以使被捕食者出现行为冻结、回避、防守等反应,也会对生理上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捕食者气味对被捕食者的行为及生理上的影响研究并讨论其在野外放归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价值。
23-27

彩叶植物呈色机理与影响花色素苷因素研究进展

摘要:花色素苷是使植物叶片、花、果实和种子呈现彩色的物质基础。本文依据国内外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在阐述彩叶植物呈色机理的基础上,简述了自身生长周期、光照、温度、土壤条件等有关因子对彩叶植物花色素苷积累、含量变化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重点应明确不同栽培措施使用后对植株生理生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植物中的花色素苷对外界影响因子响应机制的差异等。
28-30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贮藏温度对峨眉山4种百合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摘要:利用离体萌发法研究了4种贮藏温度对峨眉山4种百合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百合花粉萌发能力干燥贮藏条件优于非干燥贮藏条件,耐贮藏时间随贮藏温度降低明显增长,花粉萌发能力随贮藏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在贮藏的某些阶段有上升现象。
31-34

桢楠多胚现象与多胚苗形态发育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桢楠种子的解剖,观察分析了桢楠种子多胚的形态和着生位置;对其进行播种获得幼小植株,观察其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取根尖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表明,桢楠种子多胚率为12.4%,多胚形态和着生位置各异。多胚再生植株的生长发育特点也不相同。多胚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n=24,未发现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35-37

光果西南杨带芽茎段的组培技术研究

摘要:以光果西南杨(Populus schneideri var.tibetica)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不定芽诱导、再生芽增殖、再生苗壮苗以及生根后移栽的一系列试验,对组培过程中最佳培养方法进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植株分化、生根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酒精消毒45 s,升汞消毒8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在MS+NAA 0.05+6-BA 2.0的培养基中芽诱导率达79%,10 d后腋芽萌发;在MS+NAA 0.1+6-BA 2.0的培养基中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到5.8;经过培养基为MS+NAA 0.1+6-BA 0.5的壮苗过程之后,在1/2 MS+NAA 0.5的培养基中增根效果最佳。这将为光果西南杨苗木的大量繁殖以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储备。
38-42

洪雅林场3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研究选择洪雅林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针叶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以及天然次生林植被恢复模式,通过对3种林下的土壤剖面进行调查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来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3种模式下,土壤容重天然次生林(EBLF)〈柳杉林(CFP)〈水杉林(MGP),说明天然次生林土壤最疏松;(2)蓄水保水能力,水杉林同柳杉林差异不显著,而天然次生林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降雨强度大形成的地表径流;(3)土壤活性酸及潜性酸MGP〉CFP〉EBLF,但各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4)中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表现为:CFP〉MGP〉EBLF,各恢复模式土层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显著差异,均呈递减趋势;(5)不同模式下土壤全N、全P含量依次为CFP〉MGP〉EBLF,与土壤有机质走势一致;(6)土壤主要特性的Pearson相关系数说明土壤酸碱值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除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外,与其它理化指标成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天然次生林改良土壤结构的能力较好,针叶林土壤结构较天然次生林紧实,物理性质较差。
43-47

魔芋种植对两种梨树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摘要:林下种植是一种较有发展前景的,具有生态和经济的双重优势的农林复合经济模式。为研究梨树林+魔芋种植模式对林下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对内江地区两种梨树(丰水梨和昌吉梨)林下的土壤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种植魔芋显著增加了丰水梨林下土壤全钙(TCa)含量,但对其余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而种植魔芋显著增加了昌吉梨林下土壤有效磷(AP)和全钾(TK)含量,土壤TCa含量则显著减少。可以看出,梨树林下种植魔芋对土壤某些养分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林下土壤,同时魔芋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梨树林下种植魔芋是一种可行的种植模式。
48-52

楠竹林施肥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南川区优质乡土竹种楠竹林单施氮肥,氮磷配合施肥,氮磷钾3要素配合施肥8a的试验研究和分析,南川区楠竹林单施氮肥能显著增产,但不能长期单施;楠竹具有内生菌根,适宜在中酸性环境下生长,不宜氮磷配合施肥,楠竹施磷肥,需选择酸性或中性的磷肥品种;以培养竹杆为主的楠竹林氮磷钾3要素配合施肥的最佳比例为:N∶P2O5∶K2O=1∶0.4∶1.2,以培养笋用林为主的楠竹林氮磷钾3要素配合施肥的最佳比例为:N∶P2O5∶K2O=1∶0.3∶0.3。
53-54

火焰树山地造林密度试验初报

摘要:对火焰树进行了5种不同密度的山地培育试验。在42月龄观测树高、胸径和冠幅,并作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火焰树树高、胸径和冠幅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此试验中生长表现最好的密度处理是3m×3m,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最不适宜的密度是1 m×1 m。
55-57

盐源县土壤有效硼、钼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对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代表34个乡镇7 829.84 hm2耕地和林地的310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土壤有效硼、钼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效硼、钼含量均为偏态分布,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3196 mg·kg-1、0.1896 mg·kg-1,有效硼含量较低,作物存在潜在性缺硼。有效钼含量中等,平均含量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有效硼、钼含量受土壤母质、种植作物和土壤类型影响,分析过程中发现该地区有一定的微肥施用,但是有效硼仍相对较缺乏,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补施硼肥。
58-61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专题研究

川西南石漠化现状调查及优良抗逆物种筛选研究

摘要:石漠化是地球“生态癌症”,石漠化引起的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发展。四川省岩溶面积2777267.7 hm2,占全省幅员面积5.7%,石漠化形势非常严峻。四川省在2008年即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在本省石漠化危害较突出的岩溶地区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本文针对川西南典型石漠化治理区域开展调查研究,利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完成了川西南山地典型石漠化类型划分,提出科学的恢复模式和治理的优良物种,有效避免治理过程中单一模式。本研究对指导川西南石漠化地区治理方面,尤其植被恢复模式及恢复物种种类选择方面,可提供科学参考,并进行推广应用。
62-64

日本治山技术在石漠化防治中的推广应用探讨

摘要:日本实施山地灾害的治理已有100余年历史,形成了世界上先进的治山技术。通过对日本治山技术的解剖和四川地震灾区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中治山技术运用案例分析,建议在我国石漠化防治中应进一步加强日本治山技术的推广运用。
65-68

川西北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成果巩固必要性分析

摘要:川西北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概况进行介绍,总结了试点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对成果巩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成果巩固工程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69-72

气候变暖情境下华山松大小蠹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摘要:华山松大小蠹是我国特有害虫,主要危害华山松,每年给我国林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搞清楚华山松大小蠹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对有效控制其扩散蔓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最大熵算法的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Divagis对华山松大小蠹进行适生区分析及预测,用ROC曲线对预测模型和结果进行了评估,用刀切(Jackknife)法分析了影响华山松大小蠹的重要因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在我国适生范围比较集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和甘肃东南部3省交界地区,对华山松大小蠹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是最干季度的平均温度;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在温室气体A1b排放情景下,华山松大小蠹在2050年的预测分布结果显示高风险区范围变化不大,中风险区范围有所转移;A2a和B2a排放情景下,高风险区范围有所变化。湖北和四川两省分布面积增大.中风险区范围变化不大。
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