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综述、试验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林业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学会;四川省林科院
  • 国际刊号:1003-5508
  • 国内刊号:51-1217/S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33512-33
  • 创刊时间:197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5
  • 综合影响因子:0.33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研究报告

金沙江干热河谷麻疯树结籽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结籽率是度量雌性适合度与生殖效率的指标之一,结籽率低也是麻疯树高产稳产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传粉受精、构件与土壤资源三方面测定了不同环境与处理麻疯树林分的结籽率。攀枝花市麻疯树结籽率为77.3%(浮动在73%~91%之间)和败育率为4.3%(浮动在2.1%~5.8%之间)。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了结籽率5%;土壤厚度不同样地之间结籽率相差5%;不同构件分布位置之间结籽率相差7%;遮光与未遮光林分结籽率相差5%;修枝处理使得结籽率达到92%,在统计上达到了显著水平。这些数据都表明,麻疯树结籽率存在明显的花粉限制、资源限制和结构限制。分析表明,结籽率与败育率呈现负相关,且结籽率提高就存在败育率的轻微而不显著的降低,表明果实内胚胎发育对资源利用存在权衡关系。构件特征对结籽率和败育率没有作用,可能其对生殖行为的调节作用发生在生殖包装的果实一级。麻疯树胚胎发育存在多种类型,表明其败育具有阶段性。在生产上,土壤改良、优化构型和人工养蜂辅助授粉能提高结籽率和生殖效率。
1-10

四川方竹属一新种

摘要:本文报导了四川方竹属一新种,即蜘蛛竹Chimonobambusa zhizhuzhu Yi。这个新种与屏山方竹Ch.pingshanensis Yi et J.Y.Shi相近似,但节间初时灰绿色,密被灰色瘤基小硬毛,很粗糙;气生根刺在每节上(5)14枚~25枚,较短,长1.5 mm~2 mm;箨鞘背面紫褐色,被淡黄白色斑块,箨片直立;小枝具叶1枚~2(3)枚,叶鞘无毛,边缘亦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繸毛缺失或稀具1枚~2枚纤弱繸毛,易于区别。
11-13

单性花同株植物麻疯树性比的大小依赖性

摘要:性比变异的大小依赖性做了一些研究,还没有涉及到性比变异的植物发育生活史全过程的大小依赖性研究。本文在突出个体发育的生活史全阶段与研究层次,调查研究了单性花同株植物麻疯树性比波动的大小依赖性。在器官水平上,雌花尺寸相对较大,花柄相对较大,性比与雌花重量、数量显著相关。在构件水平上,雌花数量、性比与构件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没有样地差异;雌花数量和性比与构件直径、长度大小依赖性明显,但随着直径增加而持续增加,而随着长度增加却存在下降趋势(符合抛物线模型)。在个体水平上,雌花数量、性比与地径、年龄呈现明显的曲线关系,符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型,呈现幼树和老树较低而成树较高的规律,生活史阶段特异性明显。单位枝长的性比与性比变异性规律相反,随着地径和年龄呈现直线增加趋势。结果表明,单性花同株植物麻疯树雌花数量和性比存在明显的大小依赖性,雌性适合度具有明显的生活史阶段性特点。在生产上,依据性比形成的器官、构件和个体等级上的特点,需要进行以促进构件分支能力为核心的经营性活动,来保持较高的雌花分化能力。
14-24

卧龙自然保护区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生理生态特征的海拔变化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如温度升高)迅速而强劲地影响着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致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因此高山地区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为了认清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竹子的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本文系统调查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典型主食竹种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Mitford)T.P.Yi),从其天然分布下限至上限,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了分株的比叶面积(SpecificLeaf Area,SLA)、基于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质量的叶氮含量(Narea,Nmass),以及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及其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各调查因子对海拔的响应均是非线性的,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各调查值先降后升,高峰值出现在分布上限区域(1 810 m),而最低值出现在中海拔区域(1 620 m),反映了环境因子随海拔的非线性变化。分析认为,油竹子的生长受不同海拔环境影响较大。
25-30

王朗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更新及其种群结构分析

摘要: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是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主要群落类型,本文选择典型的亚高山针叶原始林设置标准样地,对其幼苗幼树查数轮生枝、大树钻取树轮样芯确定个体年龄,分别建立苗高—年龄、胸径—年龄的回归方程得到整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通过编制生命表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在30 a之前经历了一次死亡高峰,幼苗个体丰富,但死亡率高。利用回归方程推算出冷杉幼苗年更新量同近20余年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热量条件是影响该区岷江冷杉更新的主导因子,且生长期的温度有利于冷杉更新。年降水过高,日照时数过长不利于冷杉幼苗更新。
31-37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综述

我国林木良种采穗圃创建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林木良种采穗圃建设技术的研究进展。从林木树种种类、立地条件选择、建立方法、建立类别、种苗来源、景观模式构建、密度设计、栽植坑规格、管护等方面阐明了建设技术体现的"适地适树适结构"原则,并对采穗圃发展面临的三个结合与一个重视进行了强调。
38-47

脆弱生境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脆弱生境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岷江上游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加之"5·12"汶川大地震对该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其恢复重建的重点之一。为此,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观点,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类型,主要目标等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成果;针对岷江上游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研究重点、方向等提出建议。
48-51

应用信息化合物防治小蠹虫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蠹虫是世界上重要的森林害虫,常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小蠹虫多存在于高中山区且其生活隐蔽,利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利用化学信息物质防治小蠹虫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化学信息物质,特别是寄主次生性物质和小蠹虫信息素对小蠹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应用化学信息物质防治小蠹虫的进展。
52-58

大型真菌与立木腐朽

摘要:系统地介绍了大型真菌与立木腐朽的特点,包括大型真菌及立木腐朽的概念、立木腐朽的过程和分类、木腐菌的发病规律等;综述了主要的木腐菌和立木腐朽病及其研究进展;并在木腐菌的应用上进行详细的阐述。
59-64

土壤铅污染对城市园林植物的影响

摘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平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土壤Pb污染已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环境问题,并受到政府部门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园林植物形态、生长发育、保护酶系统、养分分配、重金属迁移等方面综述了土壤Pb污染对城市园林植物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65-68

CCA的应用现状及环境与人体健康评估

摘要:简述了国内外CCA防腐木材的发展状况,系统、全面地介绍CCA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分析了CCA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综述CCA防腐木材在生产、使用和废弃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认为加强CCA废弃材处理研究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生产使用规范,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力度。
69-73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摘要:以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3种川中丘陵区典型低效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开窗补阔改造,分别种植窄冠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Zhaiguan)、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4种阔叶树种,采用3种因素:不同种类化肥(复合肥A1、N肥A2、腐熟饼肥A3)、不同施肥方法(穴施B1、放射沟施B2、散施B3)、不同数量化肥(50gC1、100gC2、150gC3),以正交试验对其进行施肥。其因子与水平采用L9(34)。1 a后调查这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和地径生长。结果表明:(1)就4个阔叶树种来说,香樟树高年均增长量分别比窄冠刺槐、台湾桤木、天竺葵高52%、77%和75%,而地径年均增长量分别比以上3个树种高44%、74%和56%。(2)3种不同林分类型中以松柏混交林模式下4个阔叶树种生长最好,其次是马尾松纯林,最差的是柏木纯林。其年均树高增长量按大小排列为松柏混交林(0.83 m)〉马尾松纯林(0.71 m)〉柏木纯林(0.32 m);年均地径增长量按大小排列为松柏混交林(0.90 cm)〉柏木纯林(0.83 cm)〉马尾松纯林(0.82cm)。(3)各种因子水平组合最优的是A1B1C3,其次是A1B1C1。各因子水平中对高生长影响和地径生长影响的主次关系均表现为A→C→B。(4)采用不同活性炭(A)、施用不同种类化肥(C)对3种林分改造模式下的4种阔叶树种的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采用不同施肥方式(B)则影响不太显著。
74-79

山丘地区抑螺防病群落生态设计

摘要:与滩地相比,山丘区立地复杂,抑螺群落生态设计中立地与树种结构配置相适应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描述了仁寿抑螺群落生境(草地、湿地与林地),并重点分析了坡地、平地、洼地、湖泊、农作物塘、鱼塘等生境类型、特点及其植物材料选择。最后,还分析了抑螺群落生态设计的逻辑可能性树与"地树结构模式"相适应原理。
80-88

峡谷石漠化地区红椿、任豆、紫穗槐造林试验初报

摘要:在重庆巫山峡谷石漠化地区选用红椿、任豆、紫穗槐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结果表明:(1)紫穗槐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表现良好;(2)生根粉处理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对地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但对苗高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移栽灵处理对成活率、苗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苗木的地径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4)地表覆盖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明显,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对覆盖方式的反应不一致,地膜覆盖方式有效促进苗木高生长,石块覆盖方式明显提高苗木的地径生长。
89-93

闽西北山区几种阔叶树种造林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在福建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棕南进行山乌桕等24个乡土阔叶树种山地造林对比试验,4年生结果显示,24个树种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山地造林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树种选择。24种乡土阔叶树种的高生长与胸径(地径)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01)。根据各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与生长量的综合表现,山乌桕、枫香、山杜英、拟赤杨、石栎、木荷、杨梅在山地造林表现较优,可作为当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首选树种。
94-97

中华红叶杨在成都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摘要:在成都地区对中华红叶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利用扦插穗条进行育苗研究,并观察其物候周期,总结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记录其观赏性状特点。引种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在成都地区全年叶色观赏期长达9个月,生长较为迅速,至栽培第3年,中红杨在河滩地栽培时胸径可达10.22 cm,株高可达975 cm,冠幅达295 cm,对病虫害、水涝和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具有较高抗性,很适合在成都地区园林绿化中推广栽培,以丰富当地园林植物多样性。
98-102
四川林业科技杂志调查研究

成都地区中华红叶杨常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通过成都地区中华红叶杨的引种栽培试验,总结出其常见病虫害类型,并针对不同病虫害类型探讨了相关防治技术,以为其他地区引种和培育中华红叶杨壮苗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基础。
103-107

马尾松毛虫暴发年份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摘要: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暴发年份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4.27%,种群趋势指数为7.6;在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4.25%,种群趋势指数为4.81,增殖期易引起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剧增。这一结果表明,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增殖期末期。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