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 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23-1564/F 国内刊号
  • 1674-9189 国际刊号
  • 0.8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农业经济与管理是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村合作社经济管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东北农业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业经济与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农业与农村发展、 国外农业、畜牧业经济、 渔业经济、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合作经济、林业经济、农垦经济、 农民问题、农村金融与保险、 食品安全、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县域经济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精准扶贫
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域特征与精准扶贫策略研究5-14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2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区别于其他大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带贫困地区,黑龙江省贫困区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带,因此黑龙江省贫困问题独具特殊性。以黑龙江省典型贫困县延寿、甘南、桦南、林甸、兰西县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分析黑龙江省贫困地域特征、贫困村分布规律,探明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化主导因素,旨在为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域具有数量多、面积大、分布集中、平原型贫困特征显著特点;且贫困户致贫因素单一、以土坯房为主、一宅多户现象较普遍;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老弱化现象突出;家庭负担重。农村居民生活成本高,不良生活习惯致病率高,产业结构单一且单产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是主要原因。建议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和疾病防疫,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种植和养殖业大户.培训力度,加强乡风民俗建设,改善干群关系,加强村级政权建设作为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工作重点。

农村贫困退出中的“低保悖论”及路径设计——基于黑龙江省5个贫困县的调查15-21

摘要:长期以来,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工作存在内容交叉与重叠的问题。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户退出中二者矛盾凸显,可将其概括为“低保悖论”。主要体现在标准和人口数量不一致、“以低保换脱贫”扶贫方式、存在“年头进、年底出”短期贫困户、低保评定中腐败性偏离、“低保热、贫困冷”农户选择倾向等方面。在问题现状及原因剖析基础上,提出分类救助制度设计、整合部门职能、制定科学合理低保标准、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等对策建议。

资源型地区农村多维贫困问题研究——以山西省15个贫困县调查为例22-29

摘要: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现实中资源型地区贫困易被忽视。在我国资源型地区,由于资源过度开采,很多地区沦为采空塌陷区,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破坏,部分农村居民房屋损坏,农民承受由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外部性贫困。利用2015年山西省15个资源丰富且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调查数据,借鉴Alkire等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算山西省资源型地区多维贫困程度。结果表明,矿产资源丰富的县域农民贫困不仅表现在收入、住房、饮用水、教育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因煤炭开采带来的负外部性贫困。根据结论,为山西省资源型地区的精准扶贫提出建议。

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粮食问题
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30-34

摘要: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但还需克服生产成本“天花板效应”、生产资源约束及农药化肥投入超标造成的污染问题,粮食安全战略实施面临新挑战。2003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产量突破6亿吨,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隐忧。面对粮食生产资源约束、国内需求多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持续较高的粮食国际贸易依存度等复杂形势,从国内粮食体制约束、粮食生产高成本与国内粮食需求增长三方面,分析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最后,根据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稳耕地、增投入、科技带动、分化贸易与需求、加大农业补贴、构建高效粮食物流仓储体系等对策建议。

要素供给与中国粳稻生产效率增长:技术推动抑或效率驱动35-42

摘要:根据1999~2013年我国12个粳稻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基于投入导向DEA分析法,测算与分解各地区粳稻TFP71其分解项。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粳稻生产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技术效率下滑阻碍生产效率上升。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粳稻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化肥施用利用率较低,人力资本对粳稻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促进TFP和技术效率提高,但对技术进步具有反向作用;惠农政策显著促进技术进步,但与TFP呈负相关。提高粳稻生产率,须由技术进步“单轨效应”向技术推进和规模效率“双轨驱动”转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垂直协调合作:主体结构、合作关系及驱动因素43-50

摘要:随着农产品交易市场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处内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供应链已成为改变其在农产品市场中弱势地位的必然选择。基于现有供应链协调合作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农产品流通的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研究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垂直协调合作的供应链主体结构、合作关系及驱动因素,促进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垂直协调合作,提高合作社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地位。

我国农户投资的制约因素与破解路径51-56

摘要:全国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以来,农户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性单位,成为农业生产投资主体。但绝大多数农户投资囿于短期经济时间视野,缺乏长远发展目标,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构建凌驾于农户投资之上的集体与政府投资,农业可持续发展才有保证。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经营耕地平均不足1公顷,兼业经营现象普遍,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多渠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唯一可行的必然选择,与其相联系,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产权流动,建立规模化、多样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克服农户投资局限性的重要路径。

西南地区农民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影响因素分析57-64

摘要:基于西南地区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民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影响因素及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普遍。年龄、是否存在求廉价消费心理、是否存在从众消费心理、是否存在虚荣消费心理、是否偏好名牌产品、是否因生活生产急需、是否因人际交往、是否因宣传鼓动对农民主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水平、外出非农务工、家庭年纯收入、商品购买地点、是否担心健康安全、是否担心财产安全对农民主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有显著反向影响。年龄、是否存在求廉价消费心理、是否存在从众消费心理、是否由于辨别意识缺乏、是否因生活生产急需、是否因政府市场监管不力、是否因鼓动宣传对农民被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水平、外出非农务工、商品购买地点对农民被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有显著反向影响。农民主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影响因素多于被动购买,同一因素可能对农民主动或被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产生不同影响。

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65-75

摘要:在构建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与分析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4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2个分类指标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两者成为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障碍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投入因素,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次之,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两个因素障碍度很小或为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的案例研究76-83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焦点。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质检服务可使农产品质量信息公开透明。通过静态博弈模型分析政府监管批发商和批发市场占优策略分别为“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规范管理”,但通过引入罚金和销售安全农产品的额外收益可改变批发市场和批发商占优策略。结合批发市场典型案例,分析政府监管下批发市场和批发商在质检服务中行为选择,结论与理论分析相符。通过政府有效监管,批发市场“规范管理”,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水平提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基于分位数回归法的农民生猪养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84-92

摘要:理论界对影响农民生猪养殖的研究,主要从总体上分析影响养殖意愿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利用湖南省抽样调查所获280份生猪养殖户的养殖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养殖意愿的因素,深入研究农民养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间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OLS模型还是分位数回归模型,养殖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养殖净收益、劳动力人数及是否得到政策支持均对养殖户养殖意愿产生影响。但在分位数回归模型中,对于养殖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年龄越大,劳动力人数越多,养殖意愿越弱,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倾向于养殖;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生猪养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大,劳动力人数较多,养殖户养殖意愿较高,而年龄、性别变量不显著;养殖户文化程度和养殖净收益对养殖户养殖意愿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