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南林芝地区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作者:张旭博; 徐梦; 史飞

摘要:为研究藏东南林芝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可深入认识农业土地利用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为该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集藏东南林芝地区2种典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农田及放牧草地)土壤样品,以自然森林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并结合土壤理化指标探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与自然森林相比,农田和放牧草地土壤中微生物PLFA总量降低了38.7%~51.8%,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1%~47.6%、40.0%~61.1%、44.1%~60.6%和5.2%~31.3%。农田种植显著降低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其丰富度、香农多样性相比于森林土壤分别降低了53.0%和71.4%,而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香农多样性则显著降低了15.7%和5.1%。农田种植显著增加土壤细菌中放线菌门(A 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但是显著降低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放牧草地则显著促进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生长。农业土地利用显著提高土壤真菌群落中担子菌门伞菌纲(A garicomycetes)的优势度,其在农田和放牧草地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分别是自然森林土壤的23倍和19倍,而子囊菌门(A 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的相对丰度则分别降低了67.7%~89.6%和58.7%~67.4%。基于距离矩阵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受到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土壤C/N等理化性质的显著影响,并且土壤真菌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比细菌敏感。研究表明,典型�

分类:
  • 期刊
  • >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
  • 农业科技
  • >
  • 农业综合
收录: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知网收录(中)
  • 万方收录(中)
  • CA 化学文摘(美)
  •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 维普收录(中)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关键词:
  • 土壤细菌群落
  • 土壤真菌群落
  • 高通量测序
  • 土地利用方式
  • 农田
  • 青藏高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级别:北大期刊

期刊人气:2111

杂志介绍: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出版地方:天津
快捷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2043
国内刊号:12-1347/S
邮发代号:6-64
创刊时间:1982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3个月
复合影响因子:2.1
综合影响因子: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