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农业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国际刊号:1673-5404
复合影响因子:--
--国内刊号:11-5436/S
审稿周期:1个月内
创刊年份:2006年
综合影响因子:--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创刊于2006年,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杂志始终秉持着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的原则,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作为农产品加工领域内的权威学术交流平台,其内容的广泛性与深度均达到了行业内的领先水平。该期刊不仅聚焦于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还广泛吸纳了教学、教改研究等多方面的成果,为整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支持。
在学术论文方面,期刊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心血与智慧。这些论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农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从原料处理、加工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控制到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升级换代。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理论体系,更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借鉴。
除了学术论文外,该期刊还高度重视教学、教改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交流。在农产品加工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期刊积极收录并推广那些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学、教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加工专业的教学水平,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引文标注采用脚注形式,用阿拉伯圈码(①②③……)统一编码,编码置于引文右上角,每页重新编码。请注意核对引文,确保出处无误。
(2)行文中的注释可使用脚注,注释应是对正文的附加解释或者补充说明,每页连续编号,脚注符号用①②……,如果参考文献中已经有完备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简注,注释内容置于( )内。
(3)稿件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返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
(4)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所获学位、职称、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电子邮箱),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基金项目(编号)资助。
(5)来稿应附3~8个关键词。请附400字左右的结构式摘要(理论研究论文无需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同时附英文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单位的英文译名,及与中文一致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6)文章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添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依次是: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7)插图的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的下方。全文只有一个表或一个图时,只标注“表”或“图”,不标序号。
(8)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原始语种非英文参考文献后同时附相应的英文项目,并注明其原始语种。
(9)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标注于文章参考文献后,书写内容包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或影印件。
(10)主题范围:征稿要求通常会明确指明所关注的主题范围,如商法、公司法、金融法、国际商务等,以确保投稿内容与期刊的定位相符。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是一本由农业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月刊,期刊级别为部级期刊,预计审稿周期为1个月内。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邮编: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