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专家论谈

精准医疗时代肝细胞肝癌诊疗策略

摘要:组学和临床数据的更新及检测技术的进步为精准医疗的实施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持。在这种理念下,通过对异质性疾病进行精细的亚组分类,可实现诊疗策略的精准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精准医疗理念在肿瘤领域发展较快,并对高度异质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疗策略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精准医疗理念下HCC诊疗策略的更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包括HCC的人群预防、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评估等,为HCC的精准医疗提供新的思路。
1-6

首届中国膀胱癌精准诊疗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

摘要:2月27日,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共同举办的"2016中国膀胱癌精准诊疗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内众多泌尿外科著名专家应邀参加了论坛,其中包括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郭应禄院士、孙颖浩院士、"长江学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利民教授、中华医学会及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专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黄健教授担任此次大会主席,
6-6

2015年乳腺癌辅助化疗进展

摘要:乳腺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尽管近年来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突飞猛进,但临床中仍有不少问题未能明确,如辅助化疗的合适人群、化疗的开始时间、蒽环及紫杉类的地位和用法、强化维持治疗的作用、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等。本文结合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和2015年各大乳腺癌会议阐述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最新进展。
7-10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与临床研究

Toll样受体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SC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及其对MSC免疫调节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利用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鉴定AS患者骨髓腔中分离培养MSC是否满足特定细胞表型;然后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AS患者MSC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情况;接着分别应用q RT-PCR检测AS患者MSC中TLR3和TLR4的表达水平;最后分别用特定激动剂激活TLR3和TLR4后,利用ELISA检测AS患者MSC中IL-6的分泌情况。结果 AS患者MS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表达CD29、CD90和CD105;RT-PCR结果显示ASMSC表达TLR1、2、3、4、5、6、8,几乎不表达TLR7、9、10;q RT-PCR显示AS患者MSC中TLR3较正常人降低47.5%,TLR4较正常人降低了34.8%;TLR3和TLR4激活后,AS患者MSC中IL-6的分泌较前增加,分别增加了8.3倍13.8倍。结论 AS患者MSC中TLR3和TLR4表达和功能均异常,在AS患者MSC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11-15

纳米局部治疗介导的P53联合Rb基因对兔VX2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联合P53及Rb两种抗癌基因,通过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探索其对肝转移癌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Pll修饰的nHAP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转运至兔VX2肝转移癌灶局部,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原位共焦激光显微镜确定P53及Rb共表达蛋白在转移灶的表达。然后病理观察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最后应用Realtime RT-PCR级ECL蛋白杂交技术检测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CD31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肿瘤MVD均降低;CD34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MVD均降低。nanoplex-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CD3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CD3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p53/lipiodol、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以Pll-nHAP为载体的Rb基因协同P53基因纳米靶向治疗通过降低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增强其抗肿瘤效应。P53基因联合Rb基因的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抑制消化道癌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16-20

隐性胰胆逆流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隐性胰胆逆流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06月~2011年04月经术中证实胰胆合流正常的86例胆囊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术中胆汁淀粉酶水平,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测定随机抽取同期56例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胆汁淀粉酶及22例行PTCD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胆汁淀粉酶水平。结果本组86例胆囊癌患者,胆汁淀粉酶测定值为752.6±341.8 U/L,其中61例(70.1%)胆汁淀粉酶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上限。胆囊结石患者胆汁淀粉酶测定值为76.7±68.3.8 U/L。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未发现胰胆逆流。结论胆囊癌中隐性胰胆逆流的发生率较高,胰胆逆流在胆囊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21-23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和开腹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揭阳医院收治的可行手术切除的7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组27例和开腹肝切除组4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肝功能恢复快于开腹组。两组在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及生存时间等无明显差别。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结论在严格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24-26

我国冠心病治疗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术后中远期随访结果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检索国内关于PCI和CABG比较的文献,总结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病例的随访结果,评价两种心肌血运重建方式的益损,为临床上冠心病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提取有关国内两种心肌血运重建方式比较的队列研究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共33篇文献,共报道11375例,其中PCI组6125例,CABG组52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死亡率,PCI组明显低于CABG组(1.22%,4.12%),OR值及其95%CI为0.29(0.19~0.46),P〈0.001;随访期全因死亡率,两组差别不明显(3.92%,4.57%),OR值及其95%CI为0.91(0.75~1.10),P=0.33;再次血运重建率,PCI组明显高于CABG组(9.99%,3.77%),OR值及其95%CI为3.57(2.62~4.87),P〈0.001;MACCE发生率,PCI组明显高于CABG组(17.94%,12.35%),OR值及其95%CI为1.62(1.33~1.98),P〈0.001。结论两种心肌的血运重建方式比较,PCI以其围手术期短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见长;而CABG的优点是远期效果好,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但在做出冠心病治疗决策时,要更多地关注到每种方法的不足,着眼长远。
27-35

喉返神经监测仪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探测仪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患者采用采用美国Medtronic Xomed公司生产的NIM-Response 3.0行术中喉返神经监测,5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确认喉返神经发现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在术中监测组的均要比常规手术低,为1.53% vs 8.0%(P〈0.01)、0 vs 4.0%(P〈0.01);术中监测组喉返神经确认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常规手术暴露组低,为5.56±1.95 min vs15.92±2.69 min(P〈0.001,t=-23.94)、113.90±9.40 min vs 132.40±21.40 min(P〈0.001,t=-6.23)。结论和常规手术相比,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能显著降低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而且确认喉返神经和手术时间均能明显降低,缩短手术时间。
36-39

左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和时机选择

摘要:目的研究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78例左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比较不同时期的手术方法选择,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术后残石率、术后效果,以及急诊和择期切肝手术的差异。结果近10年左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切除率由10年前的21.9%升至87.0%(P=0.009),而且规则性左半肝切除率也由10年前0.0%增至54.3%(P〈0.001)。切肝患者的术后残石率为12.8%,显著低于非切肝患者的67.7%(P=0.013),而且规则左半肝切除更能减少术后的残石率,由22.2%降至4.0%(P=0.026)。急诊切肝手术不仅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6.5%,显著高于择期切肝的25.0%(P=0.036),术后残石率急诊切肝患者较择期切肝者显著升高(17.4%vs 8.3%,P=0.043)。结论左外叶肝切除以及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已是基层医院可以安全完成的手术。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效果优于非肝切除手术,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优于肝左外叶切除,急诊切肝风险大且效果不佳,应尽可能避免。
40-43

MMP-2、PTEN、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磷酸酶基因(PTEN)、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5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和PTEN、VEGF-C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区域MMP-2和PTEN、VEGF-C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MP-2、VEGF-C等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TEN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愈低、临床TNM分期越晚、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则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就越低,而MMP-2、VEGF-C的阳性表达率就越高(P〈0.05)。结论 MMP-2和PTEN、VEGF-C与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具有潜在影响作用,检测MMP-2和PTEN、VEGF-C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病变发展和转移潜能的指标。
44-47

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腔镜胃癌手术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老年腔镜胃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24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2013年以前24例按传统理念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腔镜胃癌手术安全性好,恢复快,但实施需要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
48-51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1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71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开腹组;术后肛门自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进食时间、固体饮食进食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术后30天内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发生率及肠梗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组相比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同时更容易实施和满足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
51-5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和同期10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染色检测HP。结果 10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8例检出HP,菌量为少量至中等量。212例结直肠癌病例中,92例检出HP,其中HP检出少量者44例,中等量37例,多量11例。HP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无关联,但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结论 HP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致病因素。
55-57

一种可调控的甲状腺弧形拉钩的制作和使用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甲状腺自动拉钩,并规范此自动拉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将自研的甲状腺自动拉钩应用于临床,并总结、分析甲状腺自动拉钩的使用效果、使用技巧。结果所有使用自研的甲状腺拉钩协助手术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共63例,平均出血量为12.79克、平均的手术时间为87.83分。结论本自研的甲状腺拉钩安装、操作方便,可提供稳定的、充分的术野,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同时能减轻手术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57-59

415例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教训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资料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1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完整病案病例。诊断方法通过检测甲状腺抗体;超声、CT查、同位素扫描;细针或粗针穿刺活检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结节而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结节的病变范围,主要采取甲状腺全切、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415例中: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18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46例,合并甲状腺腺瘤31例,合并甲状腺癌63例。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采用采取多种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手术不必要手术,但疑有恶变或产生压迫症状者应积极手术。以往诊断出现结节即采取手术的方法不符合当前治疗指南。
60-62

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直入式骨水泥注入椎体强化方法在体外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共24个椎体,一侧椎弓根采用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作(试验组),另一侧椎弓根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两侧进行最大轴向拔出力试验、最大旋出力矩试验、周期抗屈试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骨水泥强化组中螺钉的稳定性均显著强于单纯常规椎弓根螺钉组(P〈0.05)。结论应用PMMA行椎体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有利于增强对椎弓根钉的把持力,可有效防止椎弓根钉的松动及脱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63-66

青壮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青壮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选择我院诊断为颈椎病并已行手术治疗的青壮年患者(≤40岁)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8~40岁,平均36.7岁。公司职员10例,工厂工人7例,外科医生1例,自由职业8例。脊髓型21例,神经根型3例,脊髓型混合交感型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36个月,平均10个月。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过程,通过JOA或VAS评分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采用前路手术19例,后路手术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术后随访3~47个月,平均19个月,JOA评分15~17分,改善率65%~100%。3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13个月和15个月,VAS评分均下降至0分。2例脊髓型混合交感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7个月和25个月,JOA评分为17分。随访未发现有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不融合等情况,亦无内固定物造成的神经、脊髓损伤症状以及食管、气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针对青壮年颈椎病具体致病因素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但长期效果仍需继续密切随访。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