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专家述评

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摘要:我国是乙肝大国,是肝脏疾病高发的国家,特别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及第四位[1];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提高使肝脏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上升;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等肝脏良性肿瘤并不少见。
235-242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与临床研究

围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减轻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130名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5例,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晚;对照组:65例,口服同剂量安慰剂。记录患者术前临床基线情况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24小时尿量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和术后10天左室射血分数等;在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间点抽血测定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结果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辅助呼吸时间(9.92±3.42 h VS 11.69±4.79 h,P=0.03)和改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58.91%±8.48%VS55.50%±7.04%,P=0.024),但对于术后24 h尿量、引流量和ICU停留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辛伐他汀相对于对照组可降低血浆c Tn T、CKMB、TNF-α、IL-6、IL-8、CRP、BUN和Cr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辛伐他汀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手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减轻心脏、肾脏等器官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243-247

术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对炎症性肠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术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与否及不同剂量对炎症性肠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医学数据库中1970年后所有对比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否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后,根据研究的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28项回顾性研究纳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OR=1.42,95%CI:1.61-1.75,P=0.0007)及感染性并发症(OR=2.28,95%CI:1.49-3.49,P=0.0002)的发病率。而术前接受高剂量(〉20 mg/d)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OR=1.45,95%CI:1.04-2.02,P=0.03)及感染性并发症(OR=2.04,95%CI:1.05-3.95,P=0.04)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术前接受低剂量(〈20 mg/d)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结论术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炎症性肠病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术前将糖皮质激素降至20 mg/d以下将降低这个风险。
248-255

术前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及放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以及标准剂量放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进展直肠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825 mg/m2、2次/d,第1~14 d和22~35天;贝伐单抗5 mg/kg,放疗前第14 d,放疗后1、15、29 d;放疗50.4Gy分28次。放化疗7~9周后实施TME手术。结果纳入42例可评估患者,其中38例手术,18例(43%)临床T4和/或N2,平均相对强度〉90%,97%照射。术前组10例(24%)发生3/4级腹泻,4例(10%)出现疼痛,而术后组的5例(13%)患者均出现3/4级疼痛、乏力和感染,4例(11%)因出现并发症再次手术。术后38例中肿瘤完全消退达T0的有9例(9/38,23.7%);其中达T0N0 7例(7/38,18.4%)、T0N1 2例(5.3%)。结论本研究提示术前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放疗在期望肿瘤衰退率方面是安全和有效的。
256-259

microRNA-126靶向PIK3R2调控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micro RNA-126(mi R-126)对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靶基因PIK3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使其过表达mi R-126,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PIK3R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 R-126与PIK3R2基因的直接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 R-126组的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凋亡增加。过表达mi R-126后,SMMC-7721细胞PIK3R2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3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 R-126能明显抑制PIK3R2-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P=0.0016)。结论过表达mi R-126可能通过靶向降低PIK3R2基因的蛋白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
260-265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9月到2014年12月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高压症急性胆囊炎患者12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7例,Child-pugh B级5例,分析12例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炎症消退情况、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通过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后胆囊炎症消退,并择期成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其中,有2例患者因穿刺出现腹腔内出血,后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胆瘘发生。术后部分患者肝功能有所改善。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对合并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可作为后续安全地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过渡。
266-268

肝癌手术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择期肝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及其对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1例符合原发性肝癌患者入组,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术前3小时口服10%的葡萄糖250 m L,对照组的患者则按照传统术前准备。比较2组患者术中胃液量及围手术期血糖、血胰岛素和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1例误吸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胃液量分别为45.4±18.4 m L和38.8±17.2 m L,差异未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肝功能、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相近。尽管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相近,但研究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AST、ALT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术前3小时口服10%的葡萄糖250 m L安全可靠,并显著降低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269-272

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Bismuth IIIa、IIIb及IV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收治的采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例患者切除右半肝,19例患者切除左半肝,2例患者切除左三叶,1例患者联合尾状叶部分切除,所有均切除肝固有动脉。结果本研究30例患者,其中腺癌22例,黏液腺癌2例,腺鳞癌3例,乳头状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15例,中分化癌10例,低分化癌5例。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3.33%。结论半肝联合肝动脉术可提高BismuthⅢ、Ⅳ型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273-275

内镜治疗腹腔镜胆道术后胆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胆漏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胆漏行内镜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胆漏患者行内镜治疗后痊愈。住院7~35 d,平均14.0±3.5 d,均治愈出院。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和周围结构异常、乳头微结石嵌顿是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胆漏的重要因素;内镜是治疗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胆漏的有效方法。
276-279

早期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道去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血液净化联合早期选择性肠道去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份入住ICU的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胰腺炎的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胰腺炎其他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干预组为严格执行早期血液净化联合肠道去污治疗的病例,对照组为未早期执行血液净化和/或肠道去污治疗的SAP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压降至15 mm Hg以下的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等临床预后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患者膀胱压降至15 mm Hg以下的天数明显下降(6±0.9 VS 8±1.8天,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但使用呼吸机时间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5±3.2 VS 23±4.6天,P〈0.05),干预组的平均住院花费也明显降低(22±4.8 VS 31±7.3万元,P〈0.05)。最终,干预组住院病死率为9.5%,治疗组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道去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280-282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围手术期高血糖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患者25例(C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20例(MSII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FBG、2h PG、GSP)、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以及TNF-α、IL-1β、CRP、APN的变化情况。结果 CSII组与MSII组的FBG、2h PG、G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II组的FBG、2h PG、GSP水平与MSI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SII组与MSII组的GSP、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MSII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同样CSII组TNF-α、IL-1β、CRP水平与MSII组比较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功能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有关。
283-285

29例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的维护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在ICU的维护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完成的29例脑死亡供体器官捐献资料,分析脑死亡供体器官获取前情况,移植肾、移植肝受者情况及急性肾损伤(AKI)供肾的移植效果,总结脑死亡患者作为潜在供体的维护要点。结果维护脑死亡供体29例,共捐献肾脏40个、肝脏27个、心脏4个、角膜21对。6例(15%)移植肾受者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1例(2.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2.5%)发生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切除移植肾,1例(2.5%)发生重症肺炎术后死亡;AKI供肾与非AKI供肾的受者在术后7天、2月肌酐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例(4%)移植肝受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死亡。余受者随访至今均恢复顺利,器官功能良好。结论经过ICU内积极管理后的潜在器官移植供体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移植器官,有较好的移植效果。
286-289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判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收集患者受伤后(术后)第1、3、7、14、21 d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数据,以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博动指数(PI)作为观察指标;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TCD检查的健康44名对象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受伤后(术后)第1 d脑血流速度即可发生改变;Vs和Vd值在第7 d降至最低,随后逐级恢复;PI指标则与脑血流速度变化趋势相反;第7 d的Vs是颅脑损伤的一个保护性因素。结论通过TCD检测的脑血流速度能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力变化及预后情况,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290-293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经验

摘要:目的总结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间5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常规救治的该类患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血性脑脊液的清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性脑脊液的清除时间为8.13±1.25 d,对照组为9.37±1.49 d(P〈0.05);研究组脑梗死、脑积水、癫痫发生率分别为0、1.82%、3.64%。对照组分别为9.09%、12.73%、14.55%(P〈0.05);研究组患者GOS评定良好率为52.73%,对照组为25.45%(P〈0.01);研究组疗效GOS评定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4.55%、1.82%、0,对照组分别为30.91%、14.55%、7.27%(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加快血性脑脊液的清除,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预后,临床疗效满意。
294-296

手术期间电解质紊乱的关联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开始时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与不同手术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不同类型的手术患者出现相应的电解质紊乱和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的肝胆、胃肠、妇科等不同类型的手术病例共995例,其血气分析均由ABL800血气分析仪完成,分别统计不同类型手术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情况。结果不同手术类型发生相应电解质紊乱的比例不一,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与手术类型有相关性(P〈0.05),而血钠紊乱与手术类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胃肠、妇科等手术中以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多见。各种类型电解质紊乱与年龄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电解质紊乱与手术类型密切相关,与年龄因素无关。肝胆、胃肠和妇科等较大手术应重视血气分析检查及电解质紊乱预测,做到及早诊断,及时纠正。
297-299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而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分成4组(n=20,每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对照组)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D1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2μg/kg,D2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D3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8μg/kg。各组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模式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持续至气管导管拔出。记录手术结束后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气管拔管时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拔管即刻(T1)、拔管后2 min(T2)、5 min(T3)、10 min(T4)各时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与C组比较,D1、D2组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3组明显延长(P〈0.01)。C组气管拔管时,大多患者Riker镇静及躁动评分为5分,拔管时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与C组比较,D2、D3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T1至T4各时间点心血管不良反应明显减少。D2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2~4分,镇静适度,T0至T4各时间点心率、血压无显著性变化。D3组患者中,Ramsay镇静评分为5~6分的患者比例为70%,呈现镇静过度的状态。结论在手术结束前30 min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既可很好的预防乳腺癌手术患者苏醒期因气管导管引起的躁动,又不会导致苏醒延迟。
300-304

加强型喉罩在急诊神经介入手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加强型喉罩用于急诊神经介入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急诊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入气管插管或喉罩后1 min(T3)、股动脉穿刺时(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时(T6)SBP,HR,SPO2及BIS值;记录苏醒时间,记录Propofol及Remifentanil的用量,记录气管插管或喉罩首次插入成功率和总成功率,记录呛咳、返流误吸、喉痉挛、以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L组SBP及HR在T3、T6时明显降低(P〈0.05)。与T1时点比较,T组SBP及HR在T3、T6时明显升高(P〈0.01);L组SBP及HR在T3,T6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比较,L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Propofol及Remifentanil用量明显减少(P〈0.05);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各时段SPO2与BIS、气管插管或喉罩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喉痉挛及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型喉罩用于急诊神经介入术中,插、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
304-307

腋窝皮肤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

摘要:目的评估腋窝皮肤横形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对87例腋臭患者,采用腋窝皮肤横形皱襞1~2个长2.5~3 cm切口,浅筋膜层分离并掀起皮瓣,直视下修剪去除大汗腺组织并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形成超薄皮瓣的方法治疗腋臭。结果除2例患者约2 mm宽皮缘轻微裂开、1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外,其余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血肿、积液、感染、伤口裂开、皮瓣坏死等发生。随诊6~12月,全部患者双侧腋窝无异味残留,腋毛明显减少,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腋窝皮肤横形皱襞切口直视下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安全而有效的腋臭治疗方法。
3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