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专题论坛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摘要: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静力压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主要临床表现有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常伴发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占80%~90%.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我们国家以肝炎性肝硬化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内镜下治疗及药物治疗。
1-3

腹腔暂时性关闭方法和时机

摘要: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进展,使得许多严重创伤的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在理念和技术方面。新进展包括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的观念的提出,以止血和引流为目标的损伤控制的腹腔探查术(abbreviated laparotomy)的实施和对腹腔室间隔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认识及处理方法的选择等。作为损伤控制外科的一部分,对严重的腹部损伤或污染等情况。常常在术后采用开放腹壁切口即暂时性腹腔关闭(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TAC)技术以预防和治疗腹腔室间隔综合症的发生。
4-6

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6-6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转染人胎肝细胞生物学特性

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胎肝细胞以获得永生化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四步灌流法分离人胎肝细胞。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载体转染人胎肝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细胞白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鉴定转染细胞是否具有糖原合成、尿素氮合成等肝细胞功能。结果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胎肝细胞可以重建人胎肝细胞的端粒活性。转染细胞培养5d时呈集落样生长,12d时增殖融合成片状,且具有表达肝脏特异性蛋白、白蛋白和具备糖原合成、尿素氮合成等肝细胞功能。结论采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胎肝细胞技术有望获得永生化肝细胞.这可能为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各种难治性肝病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7-11

LC联合内镜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患者先行EST,在B超引导下使用取石网篮取干净总胆管结石,取石后常规放置ENBD管,1周后行鼻胆管造影明确胆总管无结石后行LC治疗。结果全组20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LC与EST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12-14

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04年8月~2007年5月。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33例直肠癌患者实施TME术。结果3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10~100ml,平均50ml;术后1~2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5—14d,平均8d。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TME术,保肛率高,创伤小,出血少,烟雾少。术后恢复快,是一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
14-16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2008年征订征稿启事

16-16

自制分离钩配合术中胆镜小切口治疗肝胆管结石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电分离钩配合术中胆镜小切口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06例小切口下利用自制电分离钩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配合术中硬质胆镜取石治疗肝胆管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102例(96.27%),延长切口4例(3.73%),术后有5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该方法具有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是一种腹内手术腹外操作的微创伤手术。
17-19

胃同时性多原发癌漏诊原因分析(附9例报道)

摘要:目的 探讨以胃癌为第一诊断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2—2007年以来有完整资料的以胃癌为首诊的9例同时性多原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同时性多原发癌仅有2例在手术前确诊,手术前确诊率为22.2%。其余7例手术前漏诊,漏诊率为77.8%。结论 尽可能完善的术前检查和仔细的术中探查是发现第二原发癌的重要手段,手术时应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分别处理。
19-20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研究

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误诊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21例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3例。结果本组21例中。19例治愈出院,2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误诊6例(28.6%),因多发伤掩盖脾破裂致认识不足而误诊3例,误诊为宫外孕破裂1例,左胸部挫伤致误诊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1例。结论重视详细病史的询问和腹部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和结合必要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是减少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误诊的重要措施。
21-22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iaframentable anastomosis ring,BAR)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待作全胃切除术的恶性胃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其中应用BAR作消化道重建21例(BAR组),用传统手工吻合的21例(TMA组)。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死亡,痊愈出院。BAR组的消化道重建耗时明显少于TMA组。术后情况如吻合口出血、肠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显示BAR组明显好于TMA组。BAR组无吻合口漏,而TMA组则有1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中ABR组是20例,TMA组17例。胃镜检查显示:BAR组在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炎、吻合口炎和吻合口肉芽肿的发生率均低于TMA组。两组在上述多项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应用BAR于全胃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3-25

术前一次给予地塞米松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结肠癌术后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结肠癌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于前1.5h一次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5mg/kg^-1.对照组不使用地塞米松。对两组术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gA、IgM、IgG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d.7d,实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gM、IgG较术后1d升高(P〈0.05);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gM、IgG较术后1d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实验组IgA较术后1d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说明对结肠癌患者术前一次剂量使用地塞米松能降低术后机体免疫抑制,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
26-27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珠海市农村地区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珠海市农村妇女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珠海市农村(斗门、平沙)进行口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ific回归分析显示了下列因素与乳腺癌有明显联系:初产年龄晚,良性乳腺疾病史,精神刺激,体重大及水产养殖户等。结论初产年龄晚,良性乳腺疾病史,精神刺激。体重大及水产养殖户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28-29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并行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全组随访6~4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3年生存率100%(17/17)。结论对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疗效满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是保乳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30-3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研究

6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25例,交界性病变5例及良性病变3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CD17阳性48例(78%),CD34阳性45例(72.5%),SMA阳性17例(27.8%)以及S100阳性13例(20.5%)。所有良性及交界性病变的患者无术后复发。25例恶性患者中有12例手术后1至5年复发,表现为腹内转移或肝转移。其中8例死于肝转移引起的全身衰竭,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发现肝转移,但至今仍带瘤存活。结论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本病的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合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32-34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比较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疗效。方法将61例新生儿肠闭锁随机分成2组(腹腔镜组31例和开腹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和预后。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存活率、术后并发症P值分别为0.973、0.862,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组有20例经脐孔拖出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患儿术后脐正常,疤痕无或很小。结论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肠闭锁技术简单、安全、几乎无瘢痕。
35-36

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的小肠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以小肠肿瘤最为多见(46.8%),其他依次为憩室(25.0%)、炎性疾病(15.6%)及血管畸形(12.5%)。检查方法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镜在小肠出血病人中阳性检查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3.796,P=0.284)。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小肠肿瘤为最常见病因.合理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等检查方法,是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率的主要手段。
37-39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病人术前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及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被检者175人分为7组,其中健康对照组25例(A组);肝内胆管结石25例(B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5例(C组);原发性肝癌25例(D组);肝门部胆管癌25例(E组);肝脏损伤25例(F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5例(G组)。所有被检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ISA法分别测定PA,ALB TBA及PT。结果在本实验中从B组-G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逐渐降低(均值(mg/L)A组232.6;B组206.7;C组102.2;D组95.5;E组82.6;F组70.1;G组40.2)。各组与对照组比较,C、D及E组明显下降(P〈0.05),F及G组下降更明显(P〈0.01),肝内外胆管结石无明显下降(P〉0.05)。TBA在C组至G组明显下降(P〈0.05),B组无明显下降(P〉0.05)。而白蛋白、PT在C、D和E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前白蛋白含量的改变能敏感、特异、快速反应肝胆外科患者肝脏功能的变化。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