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MRI和CT影像学方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3个月≤病程≤1年的早期RA关节肿痛患者分为ERA组(55例),而确诊为RA的患者为RA组(6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RA分类标准,完成了MRI、CT等影像学检查,对MRI的图像按照类风湿核磁共振成像评分系统(RAMRIS)进行评分,对骨代谢的增加区进行感兴趣区(ROI)分析并计算其摄取率,并对其缓解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个月后,ERA组的缓解率达80.0%,RA组为56.9%;18个月后,ERA组的缓解率达96.3%,RA组为70.8%。RA组的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ER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MRI与双侧MRI的评分线性关系较好(滑膜炎:ρ=0.98;BME:ρ=0.91;侵蚀:ρ=0.91)。正常的关节区标记物的摄取率明显低于病变的关节区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CT等影像学方法可进行RA的早期诊断,单侧手腕的MRI评价可用于评估临床疾病活动,CT用于检测RA关节炎炎症中的骨代谢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MRI和CT的摄取率对于评价疾病的进展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简介:《临床医学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护理研究、医学工程、中医中药、调查统计、教学研究、综述、临床个案、病例报告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