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体育活动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6 21:02:29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1)

一、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小班化教学一般是指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小班化教学,目的在于推行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美国教育专家有关论文指出,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时,学生能力普遍增强,成绩一般都会所提升,这一方面源于单个学生接受教师指导的时间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成长、性格养成的影响力提升,另一方面也由于学生有了更多发言、讨论、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机会,更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养成自信、开朗的良好性格。

小班化教学是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和更合理分配的结果,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有条件的地区正在积极尝试引进小班教学实验,不断提升小班化教学的比重,预计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前后,小班化教学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流。相对传统大班教育,小班化教学有其自身的要求,主要是构建民主和谐、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这也对教师专业水平、课程整合更新、评价体系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二、建立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档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整理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课业成绩和其他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的文字、图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记录,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果集中体现。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往往以学校为主,采取成人档案管理类似的流程,以表格填写为主要形式,内容仅限于学习成绩、教师评语等信息,信息偏于单薄,评价流于片面,难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期间的表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学校已普遍采用了内容更丰富、更具人性化的“个性化成长档案”,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更全面地收集各类资料信息,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凸现个性、展现自我,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一个充实美好的记忆,充分实现记忆、教育、总结的效果,同时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情况提供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特点

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重在“个性”,促进成长。在基本形式的统一要求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成长经历,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参与。在传统大班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难以对每一个学生个体予以充分关注;与此相反,小班化教学在这一点上具有天然优势。在总体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数量大幅减少,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指导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在个性化档案建立工作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参与明显增加,评价更客观、指导更具体、更具人性化、更有针对性,学生及家长的表现也会因之更活跃、更优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四、小班教学环境下个性化学生档案的实践

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最好自学生入学开始,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项常规内容引入教学实践。学校(或学区)一般会有一定的形式要求,往往是框架性的意见,以纸质表格为主,内容较少,不够具体,能够留给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在形式(保存介质)上,采用实体档案与电子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内容丰富、信息完整、便于整理互动,并具备一定扩展升级性能。本着便于入手、节约资金的原则,实体档案由通用的“档案手册”为中心,配以个人记录本,记录孩子们日常所书、所画、所收集的各类物品,作为低年级学生个人记录的主要内容;电子档案借用常用通讯软件平台,以“个人空间”形式,保留孩子们的照片、视频,在教师和父母的辅助下完成,作为高年级的重要记录内容。两类资料相互配合,形成一份全方位、多角度的个性化档案。

档案系统的构架,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在传统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增加“班级档案”和“小组(队)”档案,形成班级―小组―个人的三级结构,充分体现中学生交流更充分、合作量更大的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品质。注意在三级档案中做好链接,做到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而不重复、冗余。班级、小组级档案,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贡献素材,成为团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

在档案内容上,要注意统一的要求和自由的创意相结合,特别重视教师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学生人数大幅减少,日常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相对减轻的环境下,教师应注意安排时间,参与指导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并建档留存,鼓励学生将目标、计划、总结、感悟以及生活中拈花一笑的时刻、蓦然回首的瞬间保留在个性化档案中,并留言鼓励和指导。在小班教学中,存在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教师指引为主,通过学生表达叙述、教师反馈总结完成教学,二是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围绕个人目标开展学习;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第一种方式更为适合、更加高效。同样,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也应重视教师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互动,重视基本的教学目标任务,强化教师作用,以个性化档案中交流、评点的形式指引学生完成既定教育目标,因人而异地培养良好个性,避免“个性化”教育流于形式、为个性而个性等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更有利于建立相对理想的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充分转变观念,建立“大档案”意识,采取合理引导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参与者的主管能动性,以建档的形式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给孩子们留下一份珍贵的童年回忆。

参考文献:

[1]陶青.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2]吴晓雯.创设自主和谐的小班化教学环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3]周旭初.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留下学生发展的足迹[J].网络教育,2009(03).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2)

一、组织领导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 员:各级部主任 学生处主任 团委书记 体育教研室主任 全体班主任 学生会成员

二、活动项目

我校“学生全员健身活动”由早操、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与健康课、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体育单项比赛等组成。

1、早操与大课间。每天安排两操,以年级为单位集体跑操为主。

2、眼保健操。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3、体育与健康课。每周两课时,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体育单项比赛。由学生处、团委和体育教研室每学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

5、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天下午安排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年级、班级、班内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跑操、跳绳(长绳、短绳、花样等)、跳橡筋绳、简易健身操、简易街舞、踢毽、呼啦圈、乒乓球、羽毛球、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项目有梯队”的校园群体活动格局。

三、活动保障

1、组织保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监督指导,制定活动方案,评价与教师考核挂钩。

2、人力保障。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科教师及任科教师分工负责,共同参与。

3、器材保障。学校按标准配齐配足相关体育活动的设施设备,做到年年有投入、逐年有增加,努力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确保学生全员健身活动顺利开展。提倡各班级和学生自行购买各类小型经济锻炼器材。

4、安全保障。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以便管理和指导,保证活动正常化、秩序化。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体育教师要确保活动设施的安全,做到经常检查维修,保质保量。

四、活动管理

(一)学生要求

1、全校学生除特殊情况外,根据学校安排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要按规定请假。

2、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同学之间要文明礼貌,互相协作谦让,不得擅自改变地点,乱窜乱跑或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3、每天活动前后各班学生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滞留在教室、洗手间或其他地方逃避体育锻炼。

4、爱护公物,不能损坏体育设备,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赔偿等处分。

5、尽可能穿运动服装参加活动,不能携带各类坚硬或锋利物品。活动中如意外受伤,应立即到卫生室治疗并报告班主任或体育教师。

6、自选体育活动项目由年级提供,各班级选择。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7、各班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项目进行创新,学校将对优秀创新活动进行推广和奖励,在体育艺术节中组织展示或比赛。

(二)教师职责

学生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体育教研室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划分各班级活动场地,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体育活动,并配合学生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级部负责对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指导,配合学生处监督检查;团委指导学生会做好活动检查评价工作。

1、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健身活动的重要意义,不得以拖堂、补课、辅导等各种借口阻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教师认真组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准备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3、班主任要始终坚守在活动场地,负责活动安全,维持活动秩序。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参与既体现了全民健身要求,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型师生关系。

五、考核评价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3)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

不难看出,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将班级管理中真实、典型的问题和冲突展现在班主任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在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中,班主任必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分析、讨论复杂、不确定和典型的教育问题,把握问题关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班级管理案例研究架设了跨越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鸿沟的桥梁,体现了对不可预期的班级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典型的班级问题的解决方式[2]。

二、 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路径的价值分析

当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以教育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已成为常识。但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开展怎样的研究,却存在不小的争论。英国教育学者斯坦豪斯认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并非要让他们承担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而是要关注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进而不断提升教育实践。因此,让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完全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从事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做法既没有真正尊重一线班主任的实践优势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也没有尊重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使大多数班主任对教育研究产生不应有的畏惧感,不敢或不愿开展研究。

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让他们具备开展案例研究的绝佳条件。对他们来说,记录、描写、分析和反思班级焦点事件,是他们熟悉的一种言说方式。班级管理案例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经验背景高度契合,在记叙和分析案例时,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角色,找到感觉,自然地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自如地表达和交流。而且,由于教育案例源于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其生活是与一个个精彩的班级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案例研究更是一线班主任的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他们来说,论文写作不时会有“失语”的窘迫,但进行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诸多学校的实践表明,引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对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容忍模糊,乱中求序

在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层制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逐渐形成追求规范、清晰和有序的价值观,但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始终存在着模糊、无序甚至混乱的一面。由于案例是对真实班级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同时,案例研究是一种乱中求序的过程,一线班主任通过班级典型案例研究,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教育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提高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学会利用案例提供的模糊、有限的信息,进行尽可能“满意”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增强对班级管理实际情境中信息不完整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

2.增加情境体验,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教育观念形成和决策判断的基础。拥有一个合理、多元的知识结构,对一线班主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完整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即原理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及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和理论学习相比,案例研究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它可以为分析者提供一个个逼真的班级教育典型事件和管理冲突情境。班主任可以分享同伴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增加真实班级冲突管理的情境体验,自觉反思班级冲突思路和行为,形成新的教育对策和实际问题管理策略。

显然,案例分析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第二、第三类知识,从而较好地弥补一线班主任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同时,案例研究还是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故乡”,可以提炼、生发新的理论观点,丰富理论内涵,优化理论品质。

3.培养反思精神,发展批判技能

通过反思提高实际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培训理论研究的重要发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已成为共识,其与以下两种理论的支持有关: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经验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等,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特别是个体问题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情境性认知理论会同时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认为学习最好通过积极、社会性和真实性的过程来实现,使学习者极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应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符合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的主张,案例研究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反思实践的方法论因素,因而是一线班主任反思自身班级教育与管理经验的绝佳载体。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虽然某个班级管理的问题被解决了,但班主任对问题解决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仍然停留在经验和自发状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将这一事件M行记录和梳理,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现、思考问题,澄清认识的绝好机会。一旦案例研究形成习惯,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与浙江省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了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案例开发、案例分析、案例研讨是一线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各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和班主任的实际水平,抓住关键因素,给予班主任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专业引领。

1.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开展案例研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文质兼优的好案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储备丰富、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案例,在校本研修中大力开展案例研究,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优质班级管理案例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班主任案例研究的主要瓶颈。要想在班主任研修中大力推行案例研究,学校应在两个层面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一是重视学校层面的案例收集和知识管理,将班级管理典型事件收集起来,汇编成册,或上传至学校电子资源库,供班主任交流和研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将案例开发视作校本培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本校班主任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也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开展个人层面的案例开发或案例编写。这是指班主任将日常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记录和提炼,以达到积累感性经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得失的目的。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案例分析技术

案例分析有无深度和创造性,决定了案例研究的质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收集和撰写班级管理案例并无太大的困难,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则普遍感到棘手。正如美国著名案例教学专家列恩所言:“由于短短几页的案例常常引发深刻而根本的问题,所以案例分析要比案例本身复杂得多。”[3]这是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能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原理,利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对案例背后蕴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系统探究,发掘真正的问题症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线班主任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学校可以适当聘请校外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专项的指导和引领,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相关前沿理论,掌握案例分析的具体策略和技术。

比如,近年来笔者在杭州天杭实验学校、余杭区仁和中学、义乌市后宅小学等,邀请相关专家为一线班主任系统开设了“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人性假设与班级管理”“焦点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局外人和当事人视角”等专题研修活动。这些专题学习给班主任提供了案例分析急需的思想养分和有力工具,受到各校班主任的热烈欢迎。

3.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打造班主任

专业学习共同体

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过程中,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研讨制度,围绕困扰班主任的焦点和难点事件,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为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渠道。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文化中,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彼此常常是孤立的。这种“孤独”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案例研究中,学校通过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有规律地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可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相互合作的环境、情感的支持和团队学习的氛围。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孤独者”文化,搭建班主任彼此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形成班主任专业学习共同体,让个体知识经验有机会为大家所共享,实现传统单打独斗式班主任所无法达成的诸多教育和管理目标[4]。从这一角度看,班级案例研究不仅仅只是班主任个体专业成长的推进器,更应该且必须成为促进学校全体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宽阔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6-98.

[2]周俊.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的技术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6(11).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4)

一、2+1德育六化工作稳步推进。

(一)养成教育精细化

养成教育精细化,就是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实际,将日常行为规范细化的一项工作。这个细化不但是制定的标准细化,还有落实的细化。

在推进养成教育精细化实践中,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选择一些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必备的行为准则,并制定尽可能详细的标准,以便学生能对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逐渐形成其品质。我们牢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始于易,而成于细;凡事须落实,落实须坚持、从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各校认真制定了养成教育精细化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虽然我们方案不完善,不周全,但强调定的细,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做到什么程度。方案制定好后,关键就在于落实,既然谈“养成”,那就需要天天做、事事做、时时做、处处做,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养成我们所想要它们具有的品质。

各校在制定方案细则,落实措施时结合实际,各有侧重,注重过程性养成教育资料的积累及养成记录冠军赛的评比,班主任坚持周小结、月评比,学校季表彰,中心校学期表彰,并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开展养成记录冠军宣讲。

(二)班会课程化

首先,各校根据小学高、中、低段,初中七、八、九 年级的不同要求,结合各校实际,体现各校特色,做出班会课程化的规划。既然是课程化的班会,就应该有教学设计,就要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来进行。班会就是要引导学生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对待事物应有怎样的态度。就是说起到引导学生正确方向的引子的作用。因为单凭一节课不可能形成习惯,班会就是导引方向的,就是要在班会所倡导的方向上,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去实践。充分利用好小店区教育局编写的班会课例,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出自己的班会教学设计来,强调不可将班会上成事务检点课、任务布置课。各校写一份班会课程化的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和年度教学进度。明确哪一周上什么内容,班级主题搞什么。总之在班会课程化方面我们做到了:

1.班会课时间保障。各学校每周安排一课时班会课,将班会课纳入班主任工作量进行量化考核。

2.精心选题,组织实施。题材丰富,班会课的题材和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很多工作也不一定都需要班主任亲自来做,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力。这也需要事先规划,做有心人。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发掘题材、班级固定特色、学校重大活动、最近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等,适时安排这些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3、深化主题,巩固成果。利用多种形式推动主题班会的效果。主题班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推动班会的效用,我们充分利用班研会成员的引领带动作用,紧紧围绕班会课程化和班主任工作案例及经验交流,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听课”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打造“创新 严谨 爱生 敬业”的教育团队精神。

(三)活动自主化及系列化

我们认为:德育活动是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的一个载体。德育活动就应该围绕我们的教育目标,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来安排。我们的德育活动就应该为教育而设,为学生的德育实践而设,需要认真思考系列化地安排一些德育活动。各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各校特色,结合本校一段时间来的教育目的,系列化地开展一些固定的活动,固定了,也就校本化了,也就形成了各自学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了。在这个基础上,间或穿插一些上级安排的活动。在安排活动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可以教师发起、策划,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中学要发挥团总支、学生会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策划下,自己组织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受到教育。各校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安排,要有时间、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参与范围,每次活动后要有活动效果展示和活动小结。大家切不可寄希望于一次或几次活动就要见到什么效果,需要长此以往,不断活动来培养学生。让德育活动成为各校的固有的系列项目。各校可以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安排。

1.学校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德育内化与审美体验,构建以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为特征的德育模式,强调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学会审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道德规范、审美情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如升旗仪式、节日庆祝纪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生命、感恩、做人等教育;精心组织主题班会,并在年级班会轮教课的基础上评选出了优质班会课,进行校级班会公开课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5)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在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中实行“绝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承诺。

(2)在班主任队伍中开展“我尽我责”的教育活动,倡导每位班主任都要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坐班,深入了解班情,采取妥善办法解决处理班级问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班主任培训工作

有针对性对班主任进行管班培训,尤其是对小学部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从管班方法和工作态度两方面入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跟踪、监督、引导、评估,促使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效力有所提高。

3、班级管班工作,规范完善三个考核方案,并认真实施。

(1)《年级组长工作考评方案》

(2)《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

(3)《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

4、习惯养成教育

(1)小低年级组以《入学宝典》学习习惯为重点,逐条训练。

(2)小中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课间秩序、专心听讲、在家自学为重点,长期坚持训练。

(3)小高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学习、勤奋学习为重点。

(4)初一年级以行为规范、学生常规、听讲、复习、预习等习惯为重点。

(5)初二年级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课外阅读、行为规范为重点。

(6)初三年级以行为规范、勤奋好学,主动学习为重点。

5、学年末开展“优秀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学期末开展“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进行奖励。

6、家长学校工作

(1)外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2—3次。

(2)组织召开家长会一次。

7、结集印制有关班主任工作制度和要求,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8、安全工作

(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每周一),开展禁毒防毒、水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组织法制教育活动。

(4)严格执行保安值勤制度,加强学校保卫工作。

三、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组织初一新生军训。

9月份:(1—4周)

1、 开学教育、稳定秩序

2、 安全教育

3、 组织学生看电影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 检查各班级学生仪表着装。

10月份:(5—9周)

1、 组织新分配老师、新调入老师学习

2、 启动初二年级的课题研究

3、 安全教育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 家长学校开课

11月份:(10—13周)

1、 中段考迎考工作

2、 组织召开家长会

3、 法制教育

4、 组织学生看电影

5、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12月份:(14—17周)

1、 家长学校活动

2、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3、 交通安全教育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XX年1月份(18—21周)

1、 期末迎考

2、 评优奖励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6)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在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中实行“绝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承诺。

(2)在班主任队伍中开展“我尽我责”的教育活动,倡导每位班主任都要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坐班,深入了解班情,采取妥善办法解决处理班级问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班主任培训工作

有针对性对班主任进行管班培训,尤其是对小学部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从管班方法和工作态度两方面入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跟踪、监督、引导、评估,促使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效力有所提高。

3、班级管班工作,规范完善三个考核方案,并认真实施。

(1)《年级组长工作考评方案》

(2)《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

(3)《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

4、习惯养成教育

(1)小低年级组以《入学宝典》学习习惯为重点,逐条训练。

(2)小中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课间秩序、专心听讲、在家自学为重点,长期坚持训练。

(3)小高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学习、勤奋学习为重点。

(4)初一年级以行为规范、学生常规、听讲、复习、预习等习惯为重点。

(5)初二年级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课外阅读、行为规范为重点。

(6)初三年级以行为规范、勤奋好学,主动学习为重点。

5、学年末开展“优秀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学期末开展“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进行奖励。

6、家长学校工作

(1)外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2—3次。

(2)组织召开家长会一次。

7、结集印制有关班主任工作制度和要求,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8、安全工作

(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每周一),开展禁毒防毒、水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组织法制教育活动。

(4)严格执行保安值勤制度,加强学校保卫工作。

三、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组织初一新生军训。

9月份:(1—4周)

1、 开学教育、稳定秩序

2、 安全教育

3、 组织学生看电影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 检查各班级学生仪表着装。

10月份:(5—9周)

1、 组织新分配老师、新调入老师学习

2、 启动初二年级的课题研究

3、 安全教育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 家长学校开课

11月份:(10—13周)

1、 中段考迎考工作

2、 组织召开家长会

3、 法制教育

4、 组织学生看电影

5、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12月份:(14—17周)

1、 家长学校活动

2、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3、 交通安全教育

4、 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08年1月份(18—21周)

1、 期末迎考

2、 评优奖励

3、 安全教育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7)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乐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效果。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机构,健全组织

学校设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体育教师组织协调,班主任管理,副班主任辅助的组织网络,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二、规范制度,强化管理

学校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情况计入校“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建立“行政值日制、班主任管理制、体育教师帮辅制”等,以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1.值日行政人员负责主持大课间操体育工作、检查体育教师、班主任履行职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解决问题。

2.体育教师职责及安排:

(1)职责:主持出操教师要求声音洪亮,干脆利落,口令到位,不要拖泥带水,每次做完早操、课间操进行小结。(2)安排:按要求到指定地点指挥学生。

3.班主任职责: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操的认识,协助学校把课间操纪律搞好。(2)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操各项活动,尽量与学生一起参与锻炼。(3)做课间操时,班主任必须在本班队伍的前面观察本班做操情况,协助体育教师管理本班大课间操活动。(4)退场时,班主任必须和本班队伍同时离场。

三、制订方案,周密有序

活动方案: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为40分钟。分两个时段,前10分钟先集中做操,再进行自编的校园集体舞,后30分钟各班按规定路线到指定的区域进行活动。下雨天则在教室里做各班自编的室内操,开展棋类活动以及一些室内游戏。

随着季节的变换,师生活动的内容不定期更改。冬季长跑是我校固定的内容之一。还有多项的小型竞赛,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每个班级也可根据本班实际与学校进行协调,给班主任和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合理规划场地、器材

为了使活动更富成效,我们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根据学校实际,我们把整个校园分成24个活动区,实行分区活动、区域管理。我们精心制订活动轮流表,以一星期为一个周期,让不同年级学生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进行。当然,练习场地和器材也相应进行轮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运动技能,为实现自主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安全防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保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师生每天在同一时间开展的大型集体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所以要特别重视安全管理,更应重视安全教育。各班要加强大课间活动的宣传,使全体师生能高度重视,认真按此方案落实大课间活动,保证师生共同参与,保证活动时间、保证活动质量。各班的班主任及体育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身体状况,确保大课间活动能顺利、安全、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28-02

一、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

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由二级工作站发起、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实施过程

1.完善组织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各二级工作站应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并将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落实下去。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并调动各班心理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

2.主题选定。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首先就要确定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应该具体视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可以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平时观察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确定主题,主题既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以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也要有助于班级团队的管理。

3.活动方案策划。活动方案策划是以所选定的主题为核心,对班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一份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应包括班会的目标、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分工及注意事项等。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活动方案策划中运用并融入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的策划方案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使班会目标集中、明确;使内容的选择切合主题;使形式活泼、独特,利于表现主题;使班会流程设计流畅、科学、合理。

4.活动开展。活动开展主要就是在班级实现活动方案策划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到位,比如一些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后一定要进一步挖掘、分享,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流程,要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共同领会主题的意义,实现真正的感悟和成长。

5.活动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结、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后的感受、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要客观,具体、个性,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评价更多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对班会主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深化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在分享、探索等环节是否积极表达,也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活动满意度等措施来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项目实施要求

各二级工作站要使所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应当集中、具体。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来自各班同学学习、情感、人际、生活等方面,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要能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大家体验到班级的友爱和温暖,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2.内容丰富,受益面广。主题班会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提高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对主题的相关认识到实践体验,各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互动发酵,影响如涟漪发散。

3.形式多样,操作性强。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情景剧表演、空椅子技术、头脑风暴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等。心理研究表明:自身参与体验的活动,印象最深刻,相互影响最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探索自我。

4.准备充分,提升效果。“凡事预则立”,要想成功地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前期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班会前期二级工作站辅导老师关于主题及方案策划的具体指导,到具体各环节班级心理委员和各班级干部的任务分解、精心准备,都将为班会的成功召开做好铺垫。

三、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应用举例

针对目前很多学生沉迷手机,在很多场合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对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却视而不见的现象,某学院二级工作站组织2013级某专业开展了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整个班会用时约1个小时,由七个环节组成,紧紧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具体环节如表1所示。

通过这次精选主题、科学设计、准备充分、高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愿意收起手机,多抬头看看世界,愿意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感受幸福。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四、结语

二级工作站结合所在院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并将它作为各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规化形式和平台,既能缓解二级工作站成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尴尬,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连续性,是符合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理想选择。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评价的量化、活动的连续性、推广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9)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积极响应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倡导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用强身健体的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组织开展好我校体育的长跑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我校全面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题:

以运动、健康、快乐!为主题,充分展示阳光体育运动的热烈、精彩场面。

三、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组长:陈文阁

副组长:张海波刘宏(负责学生活动组织策划)

组员:吕双力李建新郭艳春聂国伟

陈玉玲韩艳玲各年级班主任

三、实施措施

1、对全校师生宣传我校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意义,使我校全体师生都能以高昂的激情投身到本次活动中来,并举行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

2、根据区教育局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设施状况,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2年级跑400米,3-4年级跑800米,56年级跑1000米,在校园内集中跑完当天预定的路程,并作为本学期末体育测试成绩进行考核。

3、将长跑活动和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做到丰富多彩、科学锻炼。并以五年级一个班为重点,带动全校顺利完成长跑活动。其他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里程。时间20XX年10月26日至20XX年4月30日。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定期检查。学校对各办公室、各年级组、各班级长跑活动高度重视,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检查,班级要指派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做好记录登记工作。

2、学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要抓好课间操和体育课的长跑活动组织工作,按年级、班级分工到人,定期做好各班级里程和完成情况的记录检查工作。

3、加强安全教育和卫生知识教育,落实安全措施。长跑前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和观测和提示,及时告知心肺功能患有器质性疾病或体征有严重不适的学生不易参加。既要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要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不仅保障设施到位,而且组织教育到位。

五、评选与表彰:

1、评选有序班级,班级有95%以上的学生完成规定距离,参考《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8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

2、学校对完成较好的班级进行表彰。各年级奖励前三名。

关于学校冬季长跑活动的方案范文2一、指导思想:

以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宗旨,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活动氛围,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

二、工作目标:

磨练学生意志,培养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

三、活动主题:

我们大家一起来跑步!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0XX年元月。利用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长跑。

五、活动内容和措施:

1、20XX年12月初,举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起跑仪式。要求:

(1)拉一条宣传横幅,内容为何场小学冬季长跑活动起跑仪式。

(2)何校长作主题宣传动员讲话,并提出长跑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代表宣誓讲话。

(4)全体学生首次跑步。

2、每天长跑距离为400~800米。

长跑路线:六、五、四、三、二年级按顺序在操场上跑步。

活动时间:以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长跑,也可以利用体育课及其它一些在校时间分段分时完成。节假日和寒假期间要求学生自觉坚持长跑并做好记录。

3、班级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长跑活动,并由各班体育委员做好每日长跑活动情况记录,填写好各班一周长跑统计表,每周五放学前上交学校政教处。此记录将成为学校评选冬季长跑优胜班级的依据之一。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唤起社会、家长、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到阳光体育运动有人抓,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有成效。学校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活动全面安排检查评价。

6、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注重检查评价。鼓励师生开展阳光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六、活动组织领导:

组长:胡亮(负责冬季长跑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何利文周卫进(制订活动方案,组织好活动的开展)

组员:体育组及各班班主任(协调、确保活动的开展、检查与评比,并做好冬季长跑活动宣传专栏,报道学校活动开展的情况。)

七、安全预案:

1、提高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对学生提前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安全的练习。

体育组工作:周卫进老师负责具体的长跑组织工作,胡国军老师负责年级长跑安全、队形及跑动距离的保障。

政教处:随时做好救护准备。

2、各班班主任要按时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冬季长跑活动,没有学校的通知,不得缺席冬季长跑活动,班主任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

3、关心学生,各班班主任要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对于身体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跑步的,可以实行免跑。跑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八、总结与表彰:

长跑活动结束后,学校将于20XX年3月进行总结。学校将评选冬季长跑班级组织管理奖,优秀学生奖、优秀教师奖若干名,对长跑活动开展好的班级以及教师和学生个人进行表彰。

冬季长跑优秀学生评选条件:

1、积极参加冬季长跑,节假日也坚持锻炼。

2、长跑总里程在班中领先。

3、在参加集体长跑时纪律良好。

冬季长跑优秀教师评选条件:

1、积极组织好学生的长跑活动。

2、坚持与学生一起长跑,积极锻炼身体。

3、所带班级的长跑成绩突出。

冬季长跑优秀班级评选条件:

1、坚持参加冬季长跑活动。

2、队伍整齐,组织纪律好,确保安全。

3、班内学生整体长跑人均里程数、出勤率领先。

关于学校冬季长跑活动的方案范文3一、指导思想:为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议要求,全面贯彻镜湖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区中小学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精神,切实抓好我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工作,培养广大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体质,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全面实施学生冬季长跑计划,具体方案如下:

二、活动主题

阳光体育与快乐校园同行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刘小红

副组长:蔡传鸿、吴书琦、殷小毛

2.实施小组

组长:张吉安

副组长:刘君、罗崎、马为民、顾庆

组员:各班班主任

四、参加对象

全校学生

五、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至20XX年4月

六、活动内容

(一)启动仪式

时间:20XX年12月12日早上课间操

横幅:20XX年二十八中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

(二)宣传工作

1.校长对冬季长跑活动进行倡议演讲。

2.各班主任利用两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三)活动记录

1.班主任老师负责管理

2.班级体育委员及小组长负责记录统计

3.月底上交体育组备案

七、实施方法

1、通过学校的宣传,要对全校师生宣传我校阳光体育与快乐校园同行冬季长跑活动的意义,使我校全体师生都能以高昂的激情投身到本次活动中来。

2、按照镜湖区教育局的布局,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设施状况,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标准,在校园内集中跑完当天预定的里程,并作为本学期末体育测试成绩进行考核。

3、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将全部用在阳光体育与快乐校园同行的长跑活动中,并以各班为单位,利用早上大课间及体育课努力完成班级规定的里程。

4、各年级各班同学可通过我校阳光体育与快乐校园同行的线路示意图,在规定的里程中努力跑完自己的路程。

八、活动安排

1、冬季长跑活动从20xx0xx年11月开始到20XX年4月结束,并将长跑路线设定为象征路线。我校依据自有条件,利用早操时间集中全校师生集体进行长跑。以各班四列纵队作为一个方阵,各班班主任组织跟随。初一年级绕校篮球场外圈跑,初二年级绕教学楼跑步,初三年级绕篮球场加教学楼进行长跑。

2、组织学生利于课间操和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冬季长跑活动。体育课各班学生必须绕学校操场场跑两圈作为热身运动。

3、积极开展好我校冬季长跑比赛活动,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投身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使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能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4、每天长跑距离(参考)基数为:初三年级1200米,初二年级1000米,初一年级800米,基数可以根据开展活动的时间和成果递增。学校各班级要做好每日长跑活动情况记录,在冬季长跑活动结束时,统计每个学生冬季长跑的总里程。

九、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定期检查。学校要求各年级组、各班级要对这次的阳光体育与快乐校园同行长跑活动高度重视,由红领巾监督岗来负责检查(跟班监督),班级要指派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做好记录登记工作。

2、学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要抓好课间操和体育课的长跑活动组织工作,按年级、班级分工到人,定期监督各班完成情况的记录检查工作。

3、各班冬季长跑活动情况也将纳入各年级的评比活动及班主任工作考评。

4、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既要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要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不仅保障设施到位,而且组织教育到位。

十、长跑注意事项

1、注重安全教育和体育卫生教育,各班学生在长跑前应整队并进行热身活动,然后听老师发令全体学生开始跑步。

2、在跑步过程中,严禁班级之间进行超越。

3、班级之间应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严禁说话、打闹,推、挤、撞等现象发生。

4、在跑步过程中每个学生应听从教师或体育委员的口令指挥,要求队伍整齐,步调一致。

5、班主任要做好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调查,对因身体原因而不能参加长跑的学生,班主任应做好工作,并安排好该学生的活动。

6、雨雪天气等暂停。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

二、活动内容

1、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这个方式,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要求我校学生做到8个禁止,意识到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并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举行一次“法律进学校”活动

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开展富有吸收力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体系。采取立足校园,开展“小手牵大手、学法一起走”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与家长一起学法;同时主动与镇派出所联系,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作讲座或“以案说法”。

3、法制微电影及展板进校园

与xx镇一起开展观看法制动画漫画微电影的活动,法制动画漫画微电影是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深受广大未成年人喜爱的载体,认真组织学生观看我市司法局选送的法制动画影片,让学生在寓教寓乐中接受法治教育。

一—二年级学生完成法制书签制作,每班择优上交3—5件作品,作品上交学校德育处。

四—六年级学生轮流观看法制微电影,下午第二节课在教室收看法制微电影。

六年级开展法制征文活动,语文老师在全班学生发动的基础上择优上报3—5篇征文参与评比。征文以电子稿形式发送邮箱或王xxqq。

4、制作一期法制专栏,开展法制小报制作评比活动

由学校主办法制专栏,利用班级黑板报,以法制教育为主题办好一个法制专栏,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周密设计,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各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栏。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生法制小报评比活动,各班在全班发动的基础上择优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比。

各班完成法制教育主题墙,并参与评比活动。(具体另行通知)

三年级组织学生完成法制小报制作,每班择优上交3—5件作品,作品上交学校德育处。

5、举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全校四—六年级举行一次“法在我心中”主题班队会,通过演讲、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各班上交一份主题班队会材料,并附上具体节目材料、活动照片等。

6、与xx市档案局一起开展系列活动

与档案馆一起开展相关活动,档案馆有关领导莅临学校指导,并对我校进行赠书活动,并对法制教育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颁奖。

五年级学生开展xx市档案知识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

各班派班长在班主任会议室进行授书活动仪式。

7、开展一次评选“遵纪守法好学生”活动

上一篇: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 下一篇: 社区度妇联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