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4 08:54:47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

第二条 要规定适用范围只限于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

第三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学院报废与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要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经鉴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视为报废仪器设备。

1、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类新产品价格的设备。

2、无修复价值的或已无法修复的设备。

3、陈旧过时,精度或技术指标都无法恢复的设备。

4、粗制滥造,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试制或自制的产品。

5、因产品更新换代或耗能大、效率低,属国家统一公布淘汰的产品。

第五条 凡确定为报废的仪器设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到学院资产管理处领填《报废单》,将技术鉴定结果详细填写在报废单上,经本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查签字,最后报资产处审批。

第六条 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报废,除履行上述手续外,还应补充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部过程的使用效益报告(包括机时数、培训人员总数、科研项目总数、获奖情况等)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由资产管理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第七条 报废仪器设备处理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二次,上半年在5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十月份左右,特殊情况做临时处理。

第八条 报废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议价小组对废品进行统一作价处理。

第九条 废旧仪器设备残值收入一律上缴学院财务。

第十条 凡可重新利用的仪器设备,都要逐级建账。所有领用、建账手续,由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到资产管理处办理。

第三章 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积压仪器设备。

1、因学院教学、科研、开发等任务发生变化或者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后不再使用的。

2、使用年代久性能下降不能满足科研开发要求的。

3、重复购置多余的

第十二条 经各部门确认的积压仪器设备,在上交时,可先将积压清单报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回收。大型仪器设备就地封存,等候处理。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处将各部门上报的积压仪器设备信息在校园网公布,对积压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第十四条 如果有校内部门需求积压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办理校内转移调拨手续。

第十五条 如果积压仪器设备的需求方属校外单位,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对外销售手续。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2)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码:第

1

页,共2页

人:白春湘

人:李玲丽

人:李玲丽

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

3.要求

3.1各仪器设备均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内容包括仪器编号、名称、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由专人保管。

3.2工作人员操作精密仪器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上岗。

3.3建立健全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手册,使用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操作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有保养和维修记录;仪器要有明显的状态指示(使用、维修、停用);科室质量管理人员定期检查。

3.4建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程序,按期进行强制检定或自检(贴有明显的标记);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周期,使用配套校准品校准仪器。有检定及校准记录,定期检查。

沧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码:第2

页,共2页

人:白春湘

人:李玲丽

人:李玲丽

3.5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负责人员和科室领导,不能私自乱**修。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仪器使用参数。

3.6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仪器,清洗液,清理操作台及登记使用情况。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3)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体现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大精设备的动态使用管理过程是:购置――使用――价值回收――再购置。目前对大精设备使用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购置和使用阶段,注重购置前的可行性分析和使用中的效益分析,而对价值回收――再购置这个环节比较忽略,表现在注重设备的使用效益,却不考虑设备的成本补偿。设备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么被挪为他用,要么流入个人手中,致使设备在使用期满之后,由于未能完成其价值补偿,丧失了再生能力。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校发展。因此建立成本补偿制度,提高设备的自我再生能力,已成为高校设备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出现的新变化

(一)资金来源发生变化

购买设备的资金由原来单一的国家无偿拨款,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无偿捐赠、各类政策性融资(如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和非政策性融资(如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等等。只要是从融资渠道进入的资金都是有资金成本的,而且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二)设备功能发生变化

设备功能由以前单纯的用于教学科研,变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甚至部分设备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我校是一所工科性质的大学,学校的大精设备具有很强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

(三)使用效益不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基本上是无偿的,不会或很少得到现金收益,因此无偿使用设备是必然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对外服务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无偿使用设备带来的后果就是,设备损耗了,个人受益了,学校资金压力加大了,其最终结果就是该设备报废之后,学校无力继续购买类似或更加先进的设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针对这些巨大的变化,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市场化管理手段,重视成本的回收,初步制定出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成本补偿制度,试图使这些设备能够完成部分价值补偿,从而使其具备持续再生能力,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二、成本补偿制度的具体应用

成本补偿制度由成本分析、收入分配、专户存储和学校补贴四部分构成。其运行机理如图1所示。

(一)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整个核算体系的基础,它由固定成本分析和变动成本分析两部分组成。这里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套用的是管理会计学上的概念,与管理会计学上严格的成本习性分类是有区别的。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不随作业量发生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直接费用。

年固定成本总额除以有效工作天数,就是日固定成本。项目使用该设备的时间乘以日固定成本,就是该项目应承担的固定成本。(如图2)

(二)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指使用仪器设备获得的收益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分配,将收入合理地分配给学校、二级学院和项目组。学校分配的部分主要用来补偿设备的固定成本,包括设备的日常维修费用,其金额略高于设备的日固定成本和使用时间之积。这样既可以补偿该时间内使用设备的固定成本,又能为学校带来一定的收益。二级学院参与分配主要是因为它承担了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需要一定的经费进行管理协调。项目组需要承担仪器设备的变动成本,分配给它的份额要足以调动其使用设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增强其自我补偿的能力。

(三)专户存储

学校获得的收入进入设备购置基金专户存储,专门用于该设备或其替代产品的再购置。如果该设备使用期满学校决定不再购置同类设备,则该设备的购置基金经研究可转用于其他设备的购置。

(四)学校补贴

由于高校设备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带来收益,它还要承担一部分教学和纵向的科研任务,不能完成全部价值补偿。因此,在设备使用期满需要重新购置的时候,仅仅依靠购置基金是不够的,学校还要进行适当的补贴。

三、效果

成本补偿制度在我校施行一年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成本意识增强

尽管在学校内部推广成本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由于我校实行的是集权管理,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管理权限十分有限,因此成本意识比较淡薄。实施成本补偿制度以来,大家认识到设备是有成本的,即使在设备没有使用的时候都会产生固定成本,成本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提高了大精设备的使用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4)

物理教学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各物理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仪器设备安全完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是高校物理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报废仪器合理处置,减少环境污染和仪器循环使用等。为实现这一管理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计划审查制度、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仪器操作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考核制度、更新、报废制度、奖励和赔偿制度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每间实验室都挂有实验室规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采、验、入、用、报”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加强仪器报废后其完好部件的回收、利用和对无利用价值部分的有效处理措施制定了相关处罚措施。通过制度建设使仪器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仪器设备的计划、购置和验收

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项目、仪器设备必需的综合条件等方面全面考虑仪器设备的计划与购置。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套数和库存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缺少的部分仪器设备清单,需要什么计划什么,缺少什么计划什么,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利用不充分等现象,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采购时遵循“货比三家、物美价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广泛收集信息,反复比较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优。验收时对购置仪器的品种、规格和型号、主要技术参数等认真核对、验收,及时做好验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3.优化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根据仪器设备的用途划分种类进行管理。对中小型常规仪器设备实行分散管理。遵循实验开设的项目、实验的性质,设置了光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仿真及电子与通信实验室、自主及开放实验室等16个分室。由每个实验室自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各实验室和相应设备落实到人,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方便查询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情况。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由高校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采取专管专用、专管共用和托管共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变实验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加强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维修工作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以维护为主、维修为辅,维护是实验技术人员对正常运行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养,维护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以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率。实验室要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故障期、环境条件、维护方式及保养时间等因素,提早计划和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保养工作。仪器设备检修或校准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每次上课前实验技术人员检查一遍,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都要检查仪器数量和仪器的完好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课期间每月试运行检查一次,半年全面检修一次,学院制定相应的检修制度并落实到责任人,院校组织检查验收。定期维护仪器设备能够积极预防故障的发生,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在定期维护的同时还需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易出故障,缩短修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设备一旦损坏,及时组织人员维修,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

5.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自动化信息管理

仪器设备类别多、规格型号多、数量大,必须做到账目、物资、卡片相符,以便于学校资产处的账目管理。具体到院部的管理既要管物资又管账目,还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借出与收回工作非常烦琐。除此之外,当同一型号的仪器数目多时,特别一些通用仪器设备,分布在哪些实验室,如果手工查找、统计,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强度大,又难免出现错误。为了使设备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出错率,我校已经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管理员可快速、准确地处理管理中的记账、查询、统计、报表等工作。同时通过网络无论是仪器管理员还是任课教师均可快速查询各种仪器设备的库存、使用等情况,及时提供各种仪器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为学院实验经费分配等级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便调配,实现人流、财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平衡协调,使设备的供应、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相互结合,达到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仪器设备管理员可以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6.结语

通过多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践,我们总结出: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仪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级人员共同重视、共同合作。要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应做到“转变观念,规范制度,严格程序,加强监督,合理使用,及时报废与处理”。真正做到“管好仪器,用好仪器”,使仪器设备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以人为本,实验仪器管理最终要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学生,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学习,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方法,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质量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5)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48-02

目前高校要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需求的大学生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和投资效益成为目前高校实验室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湖南城市学院测绘实践教学中心是我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心现有仪器设备202台套。其中精密仪器有RTK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数字水准仪、普通全站仪、测深仪、精密水准仪;常规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若干台套。随着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在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仪器设备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我中心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现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1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理念跟不上学校发展步伐

从2002年我校成功升本近10年来,我校大举实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从场地面积、数量、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档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实验室管理的意识却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大局意识,造成管理上十分被动。

1.2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欠科学化、规范化

设备管理欠科学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管理制度及使用效果问题

虽然学校对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投资是可观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设备的使用维修等后续工作不到位。(1)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每周使用多达40学时。(2)专业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忙闲不均,有学生做实验时用的多,平时无实验教学安排其使用就少。造成设备开机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科研技术力量不强,其科研经费不足,老师很少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教学之外的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以及大学生自主主持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也比较少。没有与此相关的科研任务做保证,则开机率很难提高。其次,对于专业性特强的大型仪器设备,因为维护消耗费用大,在没有专项拨款时实验室无力支付维持费用,无法多开机,从而影响利用率。

1.2.2 管理方式问题

对仪器设备缺乏计划管理的思想,仍存在着“只追求量不重视质”的管理观念。在采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时不广泛考虑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对实验设备精度的要求,而是尽量压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导致购买进来的仪器设备有时候根本达不到科研任务所需仪器设备精度,只是仅仅满足了有此仪器设备即可,导致一些刚刚购置进来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机率低甚至闲置,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另一方面是可利用设备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局面。

1.3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及手段滞后

由于近几年来学校加大对实验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各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数量急速增多,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和手段的落后与过时,导致各实验室各自为政,较少交流,仪器设备共用的情况很少,出现了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开放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偏低。

1.4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实验仪器设备能否管理好、利用好,制度是关键。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和不合理,虽然我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一套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够健全且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职责不清,难于落实到位,有些制度只是形同虚设,有些制度的制定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直接结果是在执行时效果不理想或是根本无法执行。

2 创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心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好坏。管好现有的仪器设备,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教学、科研服务,是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目标。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中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1 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强化集中分散相结合管理模式

随着实验仪器设备急剧增多,主管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我中心仪器设备复杂多样且数量庞大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散、集中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1)低价常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贵重仪器设备由技术人员专人分散管理;(2)使用频率高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使用频率低的仪器设备分散管理;(3)普适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专业性强、服务面窄的仪器设备由技术人员专人分散管理。

2.2 建立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加强仪器设备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过程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的领取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归还过程管理三个方面。在仪器设备的领取过程中,确保发放出去的每台仪器是完好的。并做好领取仪器设备的登记制度,仪器相关的情况需告知使用人。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管理中,最大限度地确保仪器设备不被拆卸、摔坏、丢失。并要求使用者按正确的方法步骤操作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归还过程管理中,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归还,对于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正常现象,要进行相关的责任认定和追究。

(2)强化仪器设备专人保养维修制度。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引进专业的测绘仪器维修人员,负责实践教学中心的全部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进一步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以达到挖掘潜力、节约经费、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提高尖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于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高尖端的仪器设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可以提高其使用频率和效率。采用和兄弟院校搞高科技科研合作,或者和一些测绘生产单位进行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的方式,来使用和管理这些高尖端的设备。

(4)实施仪器设备的档案建立、清查报废制度。确定专门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对每一台仪器建立完整的档案。从出厂日期、购买时间、到使用寿命、报废年限,都应详细的记载。对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所有仪器每半年进行清查一次,确定报废仪器的数目和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器管理人员的变更,会使仪器档案后续收集归档不完整,这部分档案对仪器的日后潜力开发、升级改造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作用,可以通过完备制度,责任到人,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解决。

2.3 建立大型仪器资料电子数据库,进行资源统筹调配

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仪器设备数据库和网站。介绍仪器设备的功能、当前使用状况。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网上预约申请,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在线处理并反馈具体使用安排。

2.4 完善仪器设备制度管理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仪器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强化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提高中心管理工作效率。管理制度的完善要以人为本,结合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展开,根据仪器在使用、维护,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哪些方面要加强,在哪些方面原来的制度已经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都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

3 结语

一个高效率的高校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不断探索,这样才能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6)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0-198-03

Discussion about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in the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s

WANG Jianyu TIAN Li ZOU Jian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Equipments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inspections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one of the chief signs that could measure level of inspe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equipments in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s institutes innovation are greatly increased. The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equipments is required obj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ques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were analyzed firstly. And some measure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were discussed. These measures could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level of equipments.

[Key words]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s institutes; Equipm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

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关注[1-2],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任务也愈发繁重。随着检验人员与工作的增加,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仪器设备以成为开展日常检验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检验机构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NAS-CL012006的要求,做好仪器设备管理是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2],同时也关系到各检验机构的检验效率和效益。

1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食药检机构的实验室管理主要遵循CNAS-CL012006和WHOGPCL的要求,但其中针对仪器设备管理的篇幅有限,内容也不全面[3-4];而且在仪器设备的采购、计量、档案和资产处置时还会涉及并遵循《政府采购法》《计量法》《档案法》和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5-8]。制定适合于自身工作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将上位法“属地化”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是,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内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无法具体指导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管理职能不清晰,人员不固定

经调研,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中大多数没有设置独立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科),仪器设备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中。如此的管理方式会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首先管理职能不清晰,导致管理的重叠或空白;其次由于缺乏统一领导,管理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导致管理工作推进困难;还有如果各管理部门发生人员流动,将导致管理工作的脱节或断档。

1.3 仪器设备重购置、轻管理

“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各级食药检机构仪器设备的配备[9],尤其是用于LC-MS、ICP-MS和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对这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前是否开展相应的培训,使用时是否需要授权使用,是否按照维护计划定期维护保养,是否按计量计划进行了量值溯源。在一台仪器设备生命周期中,更多地管理工作发生在购置完成后。“重购置,轻管理”的意识不仅会造成经费浪费,而且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出具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

1.4 部分设备使用率低

造成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中根据检验业务的不同会分为若干实验室(检验室),由于各实验室相对独立,极易造成仪器设备共享不够,使用效率低,造成闲置[10];还有些仪器设备随着某个科研项目的结束致使每年只使用几次,进而造成闲置;还有极少数个人或组织将仪器设备独占,人为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目前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无论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还是具体管理措施等方面都亟需加强。

2 有效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作为我国检验药品、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我院多次接受WHO专家的评估,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11];并且经过对仪器设备管理经验和方法地总结归纳,于2014年编制成《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指南》一书,在食药检机构中推广使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考与讨论。

2.1 建章立制

管理制度是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说服力,才能经得起审核。实际上,对于食药检机构基本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可供参照,“建章立制”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并不是“无章可寻”,仪器设备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即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修和报废的整个过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应遵循这一生命周期开展,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就是规范和约束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式和行为。只要遵循以上线索,各食药检机构一定能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管理制度。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上位法相一致,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

2.2 责任落实

责任落实是实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具体来说就是将仪器设备落实到人,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落实到人。食药检机构应明确一位院(所)领导分管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条件的检验机构应设置独立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条件尚不具备的应指派固定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同时检验机构内各仪器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应是本部门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并为每台仪器设备指定唯一的责任人,负责仪器设备日常使用管理。本文建议检验机构还应成立仪器设备专家组(或相应的技术组织),从技术上审核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调剂、报废等工作。通过以上方式(参见表1)实现管理责任逐级细分,最终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人院。管理职责清晰,能够有效防止拖沓、推诿情况,避免出现仪器设备“人人用,没人管”的现象。

表1 仪器设备管理职责

管理层级 管理职责 职责定位

院(所)领导 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决策重大事项 决策层

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管理层

仪器设备使用部门(人员) 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参与制定管理制并具体执行 执行层

专家组 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指导与监督层

2.3 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管理重在落实,而有效地监督检查是促进“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检查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地完善管理程序、弥补管理中的疏漏,真正做到仪器设备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12]。以我院为例,依据CNASCL012006、WHOGPCL和院内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我院形成了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检查制度。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检查通常由质量管理部门、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分和相各关业务部分人员协同进行,检查周期为每个季度一次,检查内容涉及仪器设备内务、标识、计量和档案等方面。运行检查多以抽查仪器设备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项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我院多年的运行检查工作实践证明,对仪器设备管理监督检查能够促进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并有效地配合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审和评估工作。

2.4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为促进仪器设备及其管理工作地高效运行,检验机构应有一套科学合理绩效评价体系。仪器设备绩效评价一般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方式:定性分析是凭借分析者的知觉、经验并结合对象的信息资料做出的主观性较强的判断;而定量分析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数值的一种方法[13]。其中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国内学者已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14-15],各检验机构可参考采用。考虑到定性分析操作难度大,往往会消耗较多人力和时间,各食药检机构能够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不足进行阶段性总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手段。

2.5 推进共享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7)

如何让仪器设备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好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针对此类现象问题,为保证公共卫生医疗改革的顺利开展,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更好的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服务,根据自身工作及单位长远发展情况总结对仪器设备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策略。

1大力度加强仪器设备监督与管理

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来说,管理由为关键。管理本身要有合理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综合效能,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产生经济效能,单位能否得到发展关键是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效。那么,怎样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呢?(1)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平台。从卫生主管部门到仪器设备使用有所属单位,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设有专人负责,层层落实,采取分级管理,全面展开,逐级指导的形式,建立有权威、负责任的仪器管理领导机构。(2)实行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计划管理模式。对先进及贵重仪器设备,建立起医疗机构贵重仪器设备引进审批制度,对因开展工作需要,对必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本着技术上先进,工作中实用,经济上划算和房屋、设备、人员三方面配套的原则,拟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并根据仪器的先进程度,仪器寿命和实际效益等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仪器设备使用科室或使用人员应与单位签订相应的使用管理计划,上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检查批准,切忌盲目购置仪器设备,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严格执行验收制度,组织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并详细填写验收报告,整理资料,存入档案。及时安装调试,仪器设备,使其近早的投入日常工作的使用,如发现问题,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以解决。接收后的仪器设备,首先应建卡管理,对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数据资料,单位应做出严格的规定,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建立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账、物、卡,一式三份(财务处一份,使用科一份,后勤保卫处一份),同时实行微机化管理,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按时对购置设备科、处室进行固定资产盘查,对设备存储、调动、维修记录进行查实。妥善保存好仪器设备的各方面技术资料,如说明书、图纸、产品合格证,操作规程等证件,以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此外,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记录,对每次检测结果按时间、按要求填写好维修记录内容,保存好仪器设备的检测、维修结果。(4)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根据工作需要,挑选所学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或从其它岗位、部门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仪器分析人员,组织人才流动,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合理调整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整体人员专业技术水平。(5)选派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组织进修培训。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可采用请进来或派出去模式,根据不同层次,拟订不同学习内容和时间,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选派仪器设备进修人员。选派进修人员应首先从业务人员特别是技术骨干中分期、分批进行选派进修,由于这些人员既有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强,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进修学成后,不仅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对仪器设备精心管理,正确使用与维护,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而且能结合实际工作,充分合理利用和开发仪器新功能,创造性的工作,能为单位今后发展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2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设备自购置后,经过所属单位的接收,设备的使用由为重要,因为此阶段所占设备寿命的时间最长,所以在加强对设备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1)对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必须落实设备使用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可分为如下几个面:①制度责任制: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对于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必须指定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做到专管专用和协作共用。②制度考核制: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计量检定,以确保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③制度培训制: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首要保证。加强仪器使用人员的基本操作训练,使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特点,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8)

    “5S”管理法源于日本,由于所用5个词都以S开头,故称“5S”管理法。是指开展以整理(Seir)、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cikeetsu)和素养(Shit-suke)为内容的活动。

    2方法

    2.1组织理论学习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5S”管理法的内容,强调仪器设备在急诊抢救室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正确使用及清洁保养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到人,分类保管。

    2.2成立“5S”管理小组根据急诊抢救室工作情况,制定5S管理细则,制定《抢救工作制度》、《物品、器械、设备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登记本》、《设备维修登记本》、《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加强制度落实,定期考核评估及反馈,进行督促整改。

    2.3实施

    2.3.1整理对科内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和整理。根据常用必需的原则,留下常用必需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性能良好,清理掉老旧废弃、闲置的仪器设备。值班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班班清点和检查,分管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发现设备仪器不完整、功能不完善的进行登记,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建立仪器操作程序卡,使用时,必须了解器械的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毕妥善消毒、保管。

    2.3.2整顿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别、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对急诊抢救室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仪器设备目视化,标识明确,一目了然,并做到“四定三及时”。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2.3.3清扫每日一次责任护士清洁仪器设备,每周一次由专人负责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和保养,并检查仪器性能,督促和协助设备科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保持性能良好。

    2.3.4清洁是对前三项工作的坚持和深入,以确保前三项工作质量到位。由“5S”管理小组或护士长随机检查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作为护士行为考核和季度明星评选的依据,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3.5素养素养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觉维护仪器设备的清洁和功能状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潜移默化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结果

    急诊抢救室实施“5S”管理法效果比较(表略)。

    4讨论

    4.1“5S”管理法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5S”管理法后,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效果。表1显示,仪器设备到位速度大大提高,送检及时,完好率达100%,员工和患方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改善。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9)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13-02

鉴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范围的不断拓展,疾控中心所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当中,卫生检测作用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出现了多元化之态势,导致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已不仅仅是一项较为简单的财物管理工作,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检测结果是否准确,除了和检验专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息息相关之外,仪器设备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可见,强化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显得极为必要。

1 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一些疾控中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纯属纸上谈兵,难以落实到位,造成管理工作漏洞多多,一些科室未能设置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而一些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尚不熟悉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导致其管理意识较为淡薄,一部分仪器设备使用者未按规定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急剧提升等。

1.2 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因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工作态度不积极,甚至规避个人的管理职责,造成一部分仪器设备操作者只懂得依据操作手册来简单地操作仪器,却不指导仪器的工作运行原理及其性能,如果平时维护保养不到位的话,就会造成一部分仪器设备在正常的使用期限内都难以进行工作。

1.3 仪器设备档案信息有待健全

仪器设备档案作为设备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仪器设备从采购申请一直到报废为止的全部资料,其建立能够反映出仪器设备的各项参数、性能以及完好状态等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使用者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保障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一些仪器档案因为人员变动等因素没有建档或者虽有建档但资料不全,导致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大量缺失。

2 加强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形成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要形成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就应当大力推行分级管理负责制。仪器设备管理由分管领导、设备管理科室与使用科室等共同负责。设备科是负责设备直接管理的部门,主要是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之下,负责管理本单位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与维修、管理等,为此应当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使用科室使设备管理的二级单位,主要是在科主任的领导之下,由专人负责本科室仪器设备的申购、审批、购置、建档、使用、维修、报废等全面管理,并做到定期和设备科开展核对。

2.2 注重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是系统化与动态化的过程,应当立足于制度管理,使整个工作有序化、任务明确化、责任清晰化。在设备管理之中,应当规定科学规范的程序,让设备管理的各环节均做到有章可循。在采购设备时,应建立起仪器设备计划管理制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从而避免由于盲目决策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同时,要逐步建立起仪器设备财产清查制度、仪器设备报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调拨管理制度等规定,从而防止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2.3 开展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教育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人员是最根本的要素。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作出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开展戒勉谈话,严重的应追究其责任。要定期开展检测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时,应当要求生产厂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与工作原理,解决简单的故障,并依据仪器设备之性能开展定期维护保养。例如,常用仪器设备在使用之后应做到防尘、防污,对于光学类仪器,应做到每周至少通电一次实现防潮与防霉,对于一些有防潮部分的仪器设备应在其内放置干燥剂并定时进行检查更换。

2.4 着力提高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

各家单位除了加强日常设备维护管理之外,还应当建立起医疗设备档案。设备科室与财务科室应当分别从医疗设备的物质形态与价值等内容建立起仪器设备档案,要从设备的采购进单位,一直到最终的报废,开展全方位与全过程监控。将每一台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与报废等相关资料进行完整记录,从而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对于达到报废期限的仪器设备,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要全面审查仪器设备的报废手续是否完整齐全,要组织专业人员从技术上作出论证,从而确定仪器设备已经真正失去了使用价值,从而杜绝没有达到标准就进行人为报废。要立足于会计核算,认真监督检查报废医疗仪器设备的整个审批程序、提前报废或者变卖仪器设备的收入情况,从而防止这部分收入出现流失。

3 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保障疾控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各个环节必须要做到责任到位。唯有持续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工作中产生相关差错,以保障患者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效,并积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预防疾病能力和检测质量。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0)

第一,管理制度不严、账目混乱。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高校合并办学后,许多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出现管理松驰现象,或者是有关的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尤其是一些合并高校,合并前各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合并后却没有对合并前各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融合整理,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看似规章制度不少,但却没有可供执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许多高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与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形同虚设,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可用仪器设备、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第二,重复购置。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看看校内不同用户的新的仪器设备需求是否有重复,以便统筹考虑。而一些系科或部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备添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一旦把关不严,计划制定不周全,就很容易使得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第三,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低下。一些高校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完全不考虑实际能力和长远需求,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贵,不惜投入巨资无计划地购置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的并非教学、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为个别研究项目或个别人而添置。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经费被投入到购买新的仪器设备上,旧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保养与维修,功能过早丧失,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第四,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国有资产的高校的仪器设备,只能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科研、信息服务等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如要进行使用性质的转化,也必须是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且转化以后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学校并非如此,在少数人的操纵下,借着高校后勤、饮食、校企等社会化改革、改制的名义,不顾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或转让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管理手段落后。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有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出手大方而更新管理手段与方法却极不情愿。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属权与变更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既不能科学地安排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实现仪器设备固有价值发挥的最大化;也不能保证有关仪器设备在不同系科(部门)之间流动转移时的账目的及时分割。落后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下、账目混乱不清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管理者应积极参与改革,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投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高校各级、各系科(部门)领导和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都要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既要重视仪器设备建设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观念,倡导资源共享,校内要打破系科、专业界限,追求资源整合;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方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更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新设备的添置应计算投入产出比。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招投标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另外,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对于大宗、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可推行项目化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了设备计划环节的行为,以论证的方式使项目的落实更精确科学,体现一种集中统一管理、权衡现实需要与可能、考虑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想”。从计划制定与论证、到市场调研、采购招标、分配使用、到售后服务与维护,谁经手谁负责。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产生重复购置、超需求购置、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后续服务不到位与维修困难而影响使用等问题。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监管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有关的管理人员对国家及学校、部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监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与数量的确定,参与相关的设备招投标采购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闲置设备处置情况;审计监督设备保值、增值、流

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通过日常和定期审查,促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仪器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购置的仪器设备更优质、性价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更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损坏与流失的最少。同时也要切实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计划,严肃地将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来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审核、项目的评估、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项目的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计量单位;对于档案资料,要求收集包括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合同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各种文书材料,并予以科学分类和编目,等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校级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校园网上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对设备经费的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分布、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查询,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当然,实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应继续保持,尤其是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些环节上的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必须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保存,如领导的签名、上级的批复等。

(四)改善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尚人格,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过程公开透明,质优价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无失。其次,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理工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语阅读能力,以便向仪器设备的使用者(主要是理工科学生)讲解各学科诸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高校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经常开展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注重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总结。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具有组织实施的能力,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推广应用,以解决更多的管理难题。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系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更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总之,全面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方向,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前提,管理手段更新的是保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3期。

[2]李跃英、李雪梅:《高校设备管理效益与投资效益分析》,《实验室科学》2005年第2期。

上一篇: 餐饮服务管理论文 下一篇: 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