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理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9 11:41:54

数字化管理理念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1)

图书馆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科学信息的传递,针对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图书馆应当积极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针对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要求,加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加快建立网络应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枢纽的作用,拓展传统图书馆业务,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

1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图书馆不仅成为保存人类文化的中心,更发展成为大众赖以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甚至相互沟通和链接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应当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书籍、数据等信息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承和科学发展做出新的卓越贡献。

2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2.1 信息资源管理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手机管理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是实现现有馆藏资源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处理让纸质资源实现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数字化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通过信息压缩、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等技术让计算机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载体,以超文本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提高信息资源档次,让读者感受灵活的阅读方式。另外一方面,是对外界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在线订购、数据库购买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并运用现代手段以及摩尔定律对图书馆信息进行储存,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都可以在一张硬盘上被大量地保存。最后要做好信息资源的维护工作,例如馆藏资源信息化以及外界信息的整理收集,在系统软件和硬盘方面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定网络使用安全标准,进行安全维护,保障网络的良好运行,备份数据,避免丢失;开发图书馆自身的防火墙技术,把一定的预算费用作为专门的信息资源维护费,保护好图书馆相关信息文献资源的版权等等都是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格局下必须做好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2.2 无围墙化服务

在图书馆从传统化向数字化发展转变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向无墙化方向发展,运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让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包含对馆藏文献的自动定位收藏和管理,通过自动识别系统对图书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盘点,实现自动化图书信息查阅和获取服务,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实现自助服务设施的调配和安全防护,以及对图书馆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节[1]。通过这些手段为阅读者提供跨越空间时间限制的便捷资源信息服务,拓展了服务形式,并且强化了管理平台功能的实现。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能够通过物联网来对馆藏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应用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所有设备的联通,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在异地实现对平台设备的接入、管理、认证以及防控等工作内容,同时利用云技术实现对馆藏资源的统一调配,能够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数据和信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为阅读者提供其所需求的服务,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对于阅读者来说,在享受到图书馆文献资料信息服务的同时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了打破空间限制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图书馆“无围墙化”的服务模式。

3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3.1 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

数字化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和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手段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传统纸质资源的管理还增加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模式,增加馆藏资料的种类,为各个领域的需求者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信息资料和信息服务。针对图书馆现在的馆藏资料管理工作需求,加快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建设,建立与完善广藏资料库,并通过技术手段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数字化时代促进图书馆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

3.2 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

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规范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想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就要依据数字化时代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来进行改革,建立管理体系评分制度,同时完善制度考核与评价,在制度创新的内容中囊括阅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另外引入企业管理测评机制,实时掌握图书馆管理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保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阅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设计私人订制化的计算机系统使阅读者在检索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享受邮件推送以及个人空间收藏等个性化服务[2]。

3.3 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要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增加对传统纸质文献资料的维护,同时将纸质资源信息转换为电子资源信息,通过建设数据库和数据资料备份系统来完善数字资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硬件设施进行联网,方便计算机对数据库的链接和查找,满足现代图书馆高效运作的需要,通过元数据、搜索引擎技术、文献检索技术、图像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技术等来加强图书馆软件设施的建设。增加对Internet的应用,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以超文本的方式供给用户,开展信息深加工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档次。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加强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的重要场所,在传承文明和增强人类交流互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着更开放、更现代、更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建设将图书馆服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简化了人工服务的过程,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为生产力的发展解脱了更多的资源。针对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情况,我国图书馆应当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模式,加快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才能够满足阅读者在新形势下对阅读的需要,应用创新理念引导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1] 冯钊.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探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0):78-78.

[2] 刘晓东. 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2).

参考文献

[1] 惠青.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版权使用优化创新研究[J]. 出版广角, 2014(21):123-125.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2)

2.以“简约、自然”为中心的包装设计理念

如今的设计领域,化繁为简、形随机能、讲究人性的美学理念得到广泛的推崇。包装设计的简约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求实,简约包装的求实,一是反对过度包装欺骗消费者,另一是反对简单包装敷衍消费者。求实的简约包装必须具备:方便性,包括方便顾客携带、使用,包括商家陈列、销售;安全性,包括防潮、防霉、防蛀、防震、防挤压等;明白性,包装上所有的说明性的文字必须完整,如商品名称、重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使用说明等等;指导性,包装的开启方法、使用量、是否绿色商品可否回收等等。其二:求美,商品的包装设计是装饰艺术的结晶,精美雅致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在设计包装时,要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强调简洁、清新、健康、积极的思想,具有时代精神的美的享受。其三,求新,商品包装设计的多样化发展,使得消费者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上让消费者有独具一格的感觉尤为重要,求新的设计理念就是服务于消费者而产生的。包装设计的自然理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然材料的直接利用。来源于商品原产地的草绳、竹叶、藤、粽叶等,可以直接用作包装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简单,对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包装无任何副作用,给予消费者自然之美的感觉。其二,自然形式的设计。自然形式的设计是受自然物象的形态功能的启发,通过对自然美感形式的模仿而进行的创造性设计[2]。这种设计能直观的体现自然界的形态,揭示自然界的美感。如以龙舟形式设计的粽子的包装,以奶牛外形设计的儿童牛奶糖果的包装等等。其三,自然风格的设计。自然风格的设计是使设计作品表现出回归自然的心态,它追求简洁,就像很多水果味饮料的包装设计,都以自然的水果图片为包装瓶贴设计,自然、清新。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3)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肇始于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该项目旨在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的校园网基础上,通过更加先进的信息数字化手段和工具,来构建一个能够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数字化空间。经过20多年来国内外校园管理者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已经逐渐完善,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实现校园环境内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所有资源的数字化,以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学校园管理的效率和拓展校园管理的功能,使各中学教育管理水准提升一个档次。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应当包括几个方面,如:实现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一切活动的数字化;实现学校全方位教育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立和分散的局面。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数字化校园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学习等多向交互,为教师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自动化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充分提高了学校的综合效率。

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

数字化的校园建设是一项需要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各所中学都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但总的来说,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坚持“三个必须”,即: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在“三个必须”的原则基础上,以设施建设为基础,进行重点资源开发,保证配套的方针政策,同时进行必要的师资人员培训。

1.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构建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集现代化教学、管理与科研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它比一般校园网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它不但包含了教育现代化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而且包含了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教育理念的重构,还包括全新教育理念在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相关者中的思想渗透,逐步取得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体现在各自的行为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2.校园数字化设施平台的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设施是实现校园数字化的基础,完善、提升校园网络的硬件基础设施是进行校园数字化设施平台建设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同层次活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必须建设一个高速、稳定、安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通过建设或升级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等)在内的硬件基础设施,根据各个办公和学习场所等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相应规格的设备,才能使校园网络逐步得到完善和升级,保证校园网高速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得以实施。

3.校园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校园网就等于修建“信息高速公路”,如果没有丰富的网上资源,有了信息高速公路也发挥不了多大用处。因此,在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加大网上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积极引进或开发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材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源管理等。开发诸如教学网络系统、教学辅助系统、数字化图书信息系统等与之相关的系统,把有特色的成熟的课件、教案、教学实景等资源集成为课件库,把教学背景资料、史料、案例、教学参考资料集成为辅助资源库,把图书馆建设成检索方便、涵盖全面的数字图书馆。

数字化的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中学管理者、实施者和普通的教职员工、学生的理念重构入手,同时注重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的集校园管理、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4)

长春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研究的内涵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系统科学方法论,形成新的理念和原则并指导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

(一)形成六种理念

1. 管理为利用服务的效益理念。无论是实体档案管理还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传统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追求档案管理效益最大化形成了制约。所以说,本项目的改革、创新都源于管理为利用服务的效益理念。

2. 技术为需求服务的科技理念。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升级周期明显缩短。作为科技研究项目,研究人员遵循“需求―技术―需求”的客观规律,把需求带动作为前提,把提升档案管理系统层次、拓展软件性能作为技术支撑的重点,其实质是将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浓缩形成不断完善的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系统升级来固化管理创新,实现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上的与时俱进。

3. 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发展理念。档案原件少动、开放信息多用是档案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然而,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其目标一直困扰着档案实体管理者。本项目运用档案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发展理念,通过网络发挥数字化档案作用,避免档案实体倒架和提供利用时对档案原件的调用,优化档案动态与静态的管理过程。

4. 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系统工程的重要特征就是整体性,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亟须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为一个项目来研究;对档案实体管理研究从档案价值鉴定开始,经过数字化加工、重新整理一直到保管利用;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研究从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设计编程、运行调试、数据录入到上网利用,这些都是按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进行的,取得了整体大于单项之和的效果。

5. 投入产出的成本理念。虽然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国家投资建设,不像企业那般注重考核投入产出比。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馆不改变馆藏数量递增、档案利用率递减的趋势,就很难得到更多的投资。本项目引进投入产出的成本理念,研究长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鉴定、数字化后上网利用这一个案的投入产出成本,构建数字档案馆建设投入较小产出较大的新模式。

6. 常用先上的优选理念。馆藏数十万卷档案,无论是档案鉴定还是档案数字化,总要有个先后顺序,全宗之间要排先后顺序,全宗内立档单位要排先后顺序,档案形成年代要排先后顺序,是简单处理还是理性优选?本项目研究采取常用先上的优选理念,以现实利用为导向,研究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二八定律”,以20%的努力,获取80%的效益,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二)总结五个原则

1. 档案鉴定原则创新。档案鉴定工作按照“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要求,遵循丰富馆藏与剔除无用统一、现实价值与历史价值并重、法律凭证作用与参考作用区分、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益兼顾的原则。

2. 档案筛选原则创新。档案筛选遵循筛选重要档案数字化的价值性原则、筛选常用档案数字化的实用性原则、筛选开放档案数字化的开放性原则、筛选褪迹档案数字化的抢救性原则,以提供数字化档案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开放馆藏档案,满足全社会对档案信息的迫切需求。

3. 档案开放原则创新。通过研究确定,档案开放原则是积极、稳妥、高效、便民。积极:自觉地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要求,该开放的档案无论是否满三十年都要积极开放。稳妥:保证档案开放内容的准确性。高效:有紧迫感,强调档案开放的速度。便民:采取多种开放方式为公众服务。

4. 档案数字化原则创新。档案全文数字化原则是: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突出解决档案全文检索难题,保证数字化档案真实,保护馆藏档案原件完好,为在网络中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打好基础。

5. 档案整理原则创新。“深化检索、淡化整理”是文件归档改革的重要思路。开展鉴定后档案整理工作,坚持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为前提,以立档单位、责任者、同一期限、同一案卷为基础,以减少手工劳动为重点,遵循方便利用和便于保管的整理原则。

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管理、利用环环相扣、相互约束、保证安全的制度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人员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按照系统工程思想在组织、机制、制度保障方面形成一整套实用的措施。在数据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把数据管理的要求,变为科学使用权限控制功能,形成相互约束的操作规程,达到既保证数据安全又方便利用的目的。

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研究

从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看,虽然已有发达地区较为成功的案例,但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数字档案馆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传统载体档案管理与数字化档案管理将长期并行,迫切需要多样化、分层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基于国情、在我国大多数档案馆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道路便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寻找能解决常规方法时间久、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的弊端,选择信息化这一网络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科学设计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路线,走捷径高速度地进行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并同步上网利用,此项目对此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技术路线

1. 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目前,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因受经济条件、人员结构、保密观念、总量偏大的影响,与许多行业信息化速度相比处于落后状态。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把馆藏档案价值鉴定与数字化同步进行,是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好方法之一。既符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又可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目录与全文数据库建设同步。按照利用为本、常用先上的思路,同步建设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一是满足一般检索需要,建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二是满足特殊检索需要,适时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馆藏档案仅靠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是不可能解决全部检索问题的。随着客观需要的变化,对某一专题档案集中利用需求是经常发生的,组织力量突击建立专题数据库,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馆与时俱进的突破口,也是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最佳时机。三是满足信息检索的需要,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重点的、利用频繁的档案首先实现全文数字化的要求,科学地选择、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3. 电子文件归档与进馆同步。随着办公自动化速度的加快,档案馆要实现社会信息共享,电子文件归档与进馆同步是大势所趋。档案馆提前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档案馆可以及时规范各单位移交电子档案的格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重复劳动。二是提前接收归档的电子文件是保持电子文件档案属性的有效方法。三是有利于文档一体化管理,在网络中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四是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延长电子档案寿命,保证其使用价值的长期有效。

4. 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同步。长春市档案馆已具备了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和在网络中发挥档案信息作用的条件。通过采用CA认证、权限控制、数字水印、电子签章等方法从技术上保证上网档案的安全?鸦通过制定具有法律责任的连锁责任制,保证上网档案的准确,在网络中实现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馆藏档案数字化边建设边利用,在建设中把利用搞活,通过利用促进建设,是档案馆今后走向兴旺的战略选择。

5. 长春市档案馆档案数据库设置。长春市档案馆构建七类数据库。即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库、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档案专题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资料数据库,每类数据库内根据需要可设分库。

(二)技术实现

长春市档案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除跟随计算机新技术进行硬件升级外,重点是将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浓缩形成不断完善的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系统升级来固化管理创新,实现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上的与时俱进。

1. 利用新技术,固化管理创新。充分利用计算机新技术,科学设计、完善档案管理系统。一是努力使档案管理系统覆盖档案实体管理和数字化档案管理所有业务。二是把重组和再造的业务流程利用计算机新技术固定下来。三是内外部数据顺畅导出导入,并保证其可以更大范围的共享。四是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安全机制和系统完备的授权控制,并将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技术嵌入档案管理系统,保证数据安全及有效利用,使数字化档案法律效力的实现成为可能。

2. 利用档案数据库结构自定义功能,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自定义功能,结合研究与实践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设置数据库结构和字段,使数字化档案的关联度更大、系统性更强。长春市档案馆数据库建立和档案鉴定、筛选、数字化、整理、利用等具体内容研究都是在档案管理系统支持下,按照系统工程思想设计的,数据相互关联,系统即时记录。使用人员根据需要自动提取字段数据,任意编排,批量(单独)利用,使过去手工无法做到的事情迎刃而解。

3. 技术实现案例分析。长春市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接待中,利用1121680名工人调配档案数据库作为数字化档案实现法律效力的研究对象,用数字化档案替代纸质档案,用电子签章替代手工签章,用计算机打印件替代复印件,积累了利用数字化调配档案进行电子签章输出的打印件成功办理社会保险的案例,其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得到认可。其依据是: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法律效力内含于法律规范之中,法律实施的相关力量设置也来自法律规范的授权。法律效力的实现方式是多样的,其中法的执行和法的遵守是法律效力实现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法律的适用即法律效力实现的一种最终的制度保证,是国家强制力的终局性的直接介入。

结合工人调配档案案例来说,劳动行政部门行使法定职权所形成的劳动调配证存根,依法移交到档案馆,档案馆依法定职权和程序提供劳动调配证复印件(加盖查档专用章)或提供项目研究所实现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电子签章后的数字化档案打印件,此法律效力得到社会保险公司、相关企业、职工个人的承认,其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成功办理了社会保险,体现了数字档案的法律效力的主要和基本的实现形式。

从工人调配证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效果来看,法的执行和法的遵守最基本、最主要法律效力的实现形式已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

从数字化档案的特殊性来看,数字化档案是纸质档案的复制品,毕竟还有原始的纸质档案做后盾,虽然法律的适用是法律效力实现的最终方式,但是,即使有人篡改数字化的档案,司法部门也很容易查实,作出正确的判决。

从工人调配证档案内容及其法律效力的特点来看,该数字化档案法律效力的实现并不以可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为前提,它与一般法律纠纷中档案的凭证作用有所不同。

档案数字化实践研究

长春市档案馆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在不断加大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对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全面展开,成为长春市信息资源建设和有效利用的典型单位。特别是通过项目研究的形式,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大工程馆藏档案数字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积累了很有使用价值的基础数据。

(一)基本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人员按照项目研究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对馆藏现行档案1982年度全宗各市政府全宗不同历史时期的32428份文件类档案和工人调配1121680人专题类档案进行了鉴定、筛选、数字化、整理、上网利用的研究。

文件类档案:

档案价值鉴定情况是:留存档案占60%,缓销档案占31%;销毁档案占9%(包括3%的重复档案);

档案开放鉴定情况是:开放档案占留存档案60%;政府全宗占81%、其他全宗占44%。特别是政府全宗开放档案占留存档案81%,最多的达90%。档案开放的特点是年代越久远开放越多。

档案全文扫描的占鉴定总数的12%,占留存总数的19%。档案扫描的特点是年代越近扫描越多。

(二)长春市档案馆现行档案数字化成本分析

1. 馆藏全部现行档案两种数字化方法成本分析。长春市档案馆有19万卷共90万件现行档案,利用两种数字化方法的成本(显明成本)分别是:

采取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方法,完成90万件任务,成本计算需投入40万元。不需要更多的扫描设备,也不影响有用档案数字化的速度。但需要投入档案鉴定专业人员。

采取鉴定与数字化分步的方法,完成90万件任务成本计算需120万元,是鉴定与数字化同步成本的3倍。

2. 长春市档案馆优先数字化的对象成本分析。对馆藏现行档案各立档单位档案近三年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二八定律”,找出了优先数字化的对象。

(1)全馆现行档案先后有190个立档单位:有95个立档单位档案三年没有被利用。有32个立档单位档案三年都被利用过,最多的立档单位档案被利用43个年度,最少的立档单位档案被利用4个年度。有29个立档单位档案有两年利用过。有34个立档单位档案只有一年利用过。

(2)根据以上统计数据,运用“二八定律”,确定针对公众且利用频繁的档案优先数字化;针对个人利用的档案边利用边数字化;三年没有利用的档案暂时不数字化的原则。具体选择19个利用最频繁的立档单位档案作为优先鉴定数字化、开放利用对象,满足社会80%左右的基本需求,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

(3)19个立档单位档案是70169卷共362661件,商业化运作8人鉴定、3人扫描、5人整理,一年时间可以完成其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任务。

3. 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好处与挑战。

(1)档案价值鉴定、提前开放鉴定、数字化筛选、整理、上网利用一次完成,不但避免多次重复调卷,节省人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档案提前开放利用的步伐。

(2)避免无保存价值档案数字化,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速度。

(3)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节省保管空间,降低保管成本。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5)

推进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发扬学生个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满足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本着统一化原则、数字化原则和集成化原则,综合各种手段,推进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教育事业创设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重构教育管理理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元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校园管理者而言,它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我们需要跟上时展的脚步,重构教育理念。一方面,管理者要熟练掌握数字化校园教育的内容和特征,并根据其内容和特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学校教学逐渐向数字化校园教学发展。另一方面,重构教育理念,还需要加大对数字化校园教学理念的宣传力度,让学校领导、学生和教师能够逐渐了解和接受这种教学理念。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要符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符合本区域的实际教学情况,要详细具体,有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制度保障。规划要在坚持基本方向的基础上,细分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这样可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比如,管理者在指导学校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过程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根据实际需要,购置网线及硬件设施并完成安装;第二步,完善其他配套设施。

三、健全人力资源保障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拥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数字化校园建设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管理者,可以指导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引导学校建立一个信息技术中心,鼓励学校大量招募或者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让信息技术中心带领学校教学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现代化。

推进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进步和成长。而在现实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很多学校领导及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难以顺利推进。而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校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跟上时展的速度,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校园,为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6)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10-02

随着我国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科技纷纷上市,从而使得我国手工、机器等形式的传统编辑出版方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这就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适应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从而更新编辑出版的理念。

从理论上可以了解到,数字化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编辑出版已经渐渐被智能化所取代,从而使得编辑出版的整个工作流程都将在互联网上完成,这就意味着编辑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投稿,智能编辑出版系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作者的投稿。

1.将审稿的效率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使用计算机去撰写文章,而在投稿的时候,直接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投稿的方式,不仅对作者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对于出版社也具有很大的方便性。作者可以节省投稿的成本,同时由于纸质稿件在快递的时候,容易出现遗失的情况,因此使用网络投稿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事件的发生。出版社可以有效地将审稿效率提升上去,从而节省了对稿件的管理成本。例如:在审稿的时候避免了由于作者的字迹缭乱等因素而出现的审稿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编辑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数据库对作者作品的信息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避免对作者的劳动成果出现不公正的评判。

2.减少了编辑的环节。在传统的编辑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作者的作品在编辑的过程中,都是有其他审稿编辑进行加工过的,这就意味着这些编辑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并且由于排版的工作都是由人手工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排版的工作人员对于排版的工作流程不是很清楚,就会导致在排版的过程中出现错版的情况出现。当在文字录入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从而导致了需要重新对稿件进行审理,从而使得稿件的周期、质量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但是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模式下,会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审稿的效率,将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双手解放了出来,同时将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推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3.将编辑工作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模式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出版已经被网络化组稿、改稿、校对技术所取代。这就意味着,这种智能化的编辑工作模式,已经将编辑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使得编辑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创作。同时,互联网中的有效信息,可以使得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较好的学术评价结果,从而有利于提高编辑对于稿件的管理效率,为作品的后续出版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知道,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对于传统的编辑工作而言,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有效促进了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设备。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先进的编辑设备,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市场效益差,或者是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对于先进数字化编辑设备的投资就出现了一定的状况。这就意味着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缺乏先进的设备,使得图书出版的所有工作流程仍然是需要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模式的有效普及。

2.缺乏数字化理念。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过程中,部分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数字理念,这样使得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看到眼前的市场利润,根本就不会主动地花费资金去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会利用雇佣的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率,却不重视员工的休息时间。这就意味着因为缺乏资金,从而没有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出版设备只是暂时的危害,但是由于管理者缺乏数字化理念,这将会阻碍我国整个编辑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

3.数字出版业的高技能人才不足。从现代的出版前景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这就意味着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中,一定要引进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许多出版社内部并没有固定的、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只是一些短时期的兼职工作,他们不能将出版社的效益放在首位,这就意味着在工作的时候,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大大的降低,从而使得整个数字出版的工作效率降低,阻碍了出版社更新技术的步伐。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的缺乏,对于整个出版社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制约作用。

4.数字出版竞争压力大。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图书文化在人们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市场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而说明了图书文化在短时间里是不会退出我国文化市场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竞争的局面出现。传统图书出版在人们的心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时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然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作为刚兴起的事物,缺乏一定的实力和完善的理念,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使得在与传统图书出版的竞争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我国相关的部门想要使得数字出版得到发展,就必须平衡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从而减轻数字出版的竞争压力,从而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

三、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大投资,引进先进的设备。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资金的不足,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从而导致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无法开展。这就意味着数字化出版一定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出版社的资金投入加大,从而购买了先进的数字化设备,这将有效的将编辑排版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将数字出版技术有效地发展起来。与此同时,通过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加强了资金的不断注入,与此同时还必须引进投资者,对数字化出版投入更多的资金,使得数字化出版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出版、市场之间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一步的发展。

2.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数字化理念。从以上可以看出,数字化理念对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定期参加一些有关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研讨会,从而有效地提升出版社管理人员对于新事物的了解,以及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出版社管理人员不断地更新数字化理念;与此同时,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通过不断地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来进一步地更新出版的理念,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将数字化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数字出版的工作当中去。正确地把握社会的信息,从而不断地扩大数字化出版的空间,提升数字化出版的市场竞争力。

3.培养专业的出版数字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理念的形成,从而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国家相关的部门可以开设数字出版培训基地,让更多的出版社工作人员去了解、学习数字化的出版理念,以及出版方式,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数字化人才。同时在对出版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教育的模式,不断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关的培训,与时俱进,这就意味着在培训的时候,培训机构必须引进先进的国外优秀数字化专业技术和数字化出版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得外国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技术应用到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参加数字化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因为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在数字化出版中的价值。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7)

2 信息数字化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1 推动了档案形式的革新

数字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介,从原始信息诸如人们日常耳闻目睹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录音机都实现了数字化,其储存媒介和传播媒介的革新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用于档案管理的新的文件形式一数字文件(digital records)大量产生,这种新的类型的文件的载体是磁性载体材料或光学材料。能够保存大量的文件,转换成数字化档案。从比如“古代的石刻档案、甲骨档案”都可以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档案,这个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虽然对于档案操作人员在接受时会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2.2 档案工作人员观念的更新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方便,一方面档案馆将不只是一个实体机构,同时实现了存储实体与虚体共存,另一方面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以虚拟化方式存在,工作重心不在是传统的客户,而是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长期以来都努力构建完整的档案管理理论,用于指导档案工作人员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这就促进了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方面观念的更新,特别是改变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的观念,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因为观念上的落后,势必上会阻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人―计算机的双向互动,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效率且具有深度。数字化管理的改革一方面需要技术上是革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培训,内部和外部推动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化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3 实现了信息组织的标准化

数字化档案的产生使得档案管理的机制和组织更具标准化,刨去了许多人为方面的要素,改使得档案管理呈现了直接的、网状的方式。方便管理者和用户的检索,数字化管理的组织非常标准化、有序,而不是过去过于依赖人工的资源管理,以防止档案管理的杂乱无章,同时信息组织的标准化也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比如对“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推进技术,数据打包技术”等的改进,都为信息组织的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当前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现状

我国在全球档案数字化、网络一体化浪潮的?_击下,自1996年就加入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国家档案局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直到1999年上海市档案馆与电脑科技公司,共同致力于档案信息数据系统的开发。2000年5月,经国家档案局批准,深圳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校学生数字档案馆,这也象征了我国开启了高校学生数字化档案的进程。纵观二十年来我国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虽然已经大面积铺开档案数字化建设,但是因为资金的限制,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条件依然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不经济以及成本较高,因为其主导方式依然是键盘录入和光学字符识别扫描输入,速度较慢的同时储存质量不高,容易受到诸多要素的干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跨区域的数据信息库无法实现对接和共享,所以说我国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1年由中国档案学会、北京市档案学会和清华大学档案馆在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了“国际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发展”学术报告会,议题是探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问题,对当前档案数字化工作最为迫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对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问题、档案数字化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于近五年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目前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的认识依然不够,没有充分认识数字化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现实价值。

4 高效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的对策

4.1 统一认识,确定范围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媒介对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统一认识,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日程中来,领导在体制上和管理上对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严格把关,顺应时代要求,扩大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特别是丰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功能,覆盖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使用范围,对于档案的“收集、鉴定、归档”的每一个步骤实行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操作。

4.2 调整工作节奏,参与必要培训

如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免去了不少不必要的流程。但是在工作的方式和节奏上会有所改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充分适应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时序。比如要按照归档的关键时间点及时安排上传。如考试成绩在期末结束后一周内录入,过期即锁定,严禁改动。同时校园网也可以作为一个窗口接受大众的监督。同时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管理人员能够接受相关的培训,不断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升级和优化工作。

4.3 设置权限,保护隐私

数字档案系统一大隐患就是隐私问题,因为安全问题隐患造成的数据信息泄露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点在于区域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其缺点也是如果不注意权限的加密或是设置网络防火墙、数据加密传输等措施,容易造成个人数据的泄露(比如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生理缺陷)。所以设置权限,保护学生和学校的隐私变得尤为必要。

4.4 拓展功能,完善服务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8)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图书馆管理事业的一大进步,它能克服传统模式下图书馆管理所面临的服务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多个难题,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数字图书馆在图书馆管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笔者现结合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与特点,对其数字管理模式下的用户管理与读者服务方式作详细论述,具体如下。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图书馆,即Digital Library,其实质是一种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信息分布式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工作时能将各种信息加以存贮,然后为用户提供供给。数字图书馆的最大特点是能对各种信息,各种以不同载体形式存在的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然后存贮。与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模式类似,数字图书馆在运作时同样涉及到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四部分,不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存储、检索与利用效率更高,且这四大环节的操作者为数字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技术手段,它能将大量的信息资源转换成数字信息存贮在计算机内,使其从分散状态变成集中状态,方便用户对信息获取;数字图书馆也是一种办公环境,它具有虚拟性、信息更新快速性特点;还有人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服务,它的依靠基础是网络,能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满足时市场需求的数字化信心产品,实现图书馆经营。总而言之,数字图书馆的产生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既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水平,又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模式与特点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模式与传统图书馆管理不同。比起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内部储存的信息资源量更多,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人的信息使用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不同类别用户的信息使用需求,数字图书馆采用团体购买方式对用户进行管理。在团体购买模式下,用户获取图书馆的授受权之后,可以在馆内自由检索,自由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资源。与传统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方式相比,该类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且不受地域、空间限制,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检索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团体购买型用户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方式是图书馆新型管理理念的体现

数字图书馆用户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维系用户与图书馆的良好关系,通过统计用户信息检索量等方式来了解用户的信息使用需求,以此改进图书馆的现有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用户。数字图书馆用户管理的关键在于,抓住潜在用户,将潜在用户变为现实用户,同时牢牢稳固图书馆与现实用户的关系,尽可能的将其转变成长期合作用户。数字图书馆现行所使用的用户管理方式能将传统图书馆模式下的“内视型”用户关系转变成“外视型”用户关系,通过完善产品服务,吸引用户眼球两种方式在,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从目前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方式来看,该管理方式由于融入了新型管理理念,变得更加重视用户关系。

2、现已形成一种新的用户管理机制

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管理已经将,改善用户关系列为了图书馆用户管理工作重点,即数字图书馆用户管理宗旨之一为改善用户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点,图书馆开始迎合市场需求,对图书馆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完善馆内现有资源信息,以方便用户的信息检索与信息利用。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利用信息共享方式吸引用户,增强了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和喜爱。这种基于用户需求、个好的用户管理模式,能切实加深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推动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以强调说,改善用户关系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用户管理的一种新机制,其发展具有必要和必然性。

3、数字图书馆用户管理是一种新型图书馆管理战略

对现代化数字图书馆来说,用户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图书馆只有抓住了用户,深化了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图书馆的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所以说数字图书馆用户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图书馆管理战略,且利用该战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能变得更加稳定、快速,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能实现长期性。

三、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与变化

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与传统图书馆不同,它在传统图书馆用户服务基础上衍生出了更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服务环境发生了变化

比起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环境以“馆员、馆舍、馆藏”三大要素做基础,以印刷品做主要信息载体,服务环境具有客观性、实体性。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载体形式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其读者服务环境为网络,并不具备实体性性质。所以从服务环境来看,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较之从前发生了巨大变化。

2、读者服务模式走向集成化、个性化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开始向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向发展。以用户为中心是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的特征。以用户为中心适宜按用户的要求去组织服务和资源,按用户要求理解、设计有关技术,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按用户的特点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它是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传统图书馆面对各层次的用户只能提供统一的服务,而数字图书馆则是针对每个人提供专业性的针对特定每项任务提供的信息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先进性技术特点,使其成为了现代化图书馆的主流发展趋势,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在用户管理、读者服务模式上都发生了变化,本篇文章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特点以及用户管理、读者服务模式变化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数字图书馆应用优势的结论,希望得出的结论能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9)

1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1]后勤数字化管理是以实现后勤管理数字化为方向的后勤管理的新模式。它是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使其大大拓展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使得后勤企业在服务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后勤数字化管理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服务利润和捕捉服务利润的方法,并最终实现后勤企业发展战略选择达到最佳化的真正目标,体现出后勤企业管理的独特性。因此,我们说它是一门关于利用数字技术扩大后勤企业选择发展战略视野艺术的科学。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服务于客户,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后勤管理绩效,增加后勤企业利润的现代后勤管理新模式。[2]

2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后勤数字化管理应涵盖后勤服务的基本内容,且应遵循“管理为先、业务为链、应用为本”[3]的原则。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两大平台,即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

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对高校后勤所涉及的各个行业、各项业务的操作和管理流程进行科学化、智能化处理,彻底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高校的学生公寓、社区及其它教育教学环境融为一体,为后勤所面对的客户提供统一的、方便的、贴心的日常服务。

3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关键要素

3.1 管理理念。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趋势,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的从业人员需及时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服务管理理论,在思想上真正确立后勤管理的前瞻意识、谋略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

3.2 管理制度。制度化是科学管理的基本特征,要充分有效地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后勤数字化管理体系。数字化管理使高校后勤的制度流程化、软件化,通过程序式的操作、监督、考核等流程,用数字说话,实现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目的,为后勤文化的形成和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合理、良好的人文技术环境。

3.3 员工素质。知识经济时代的后勤管理工作,要求后勤管理队伍必须具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知识结构基础上的较为雄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功底,它是衡量一所高校后勤管理队伍整体实力、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对推进高校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发挥重要的作用。[4]

后勤员工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管理现代化充满信心;增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育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其次后勤员工应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和实践锻炼,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素质。

3.4 网络基础。数字化管理是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媒介而得以实现的,这就要求学校需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即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先进、实用的计算机。另外,需同步配备的还有网络、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技术。

4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深入开展,高校后勤步入企业化运作,能否及时、准确的信息获取与处理将成为今后高校后勤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目前高校后勤在计算机的应用上,基本上局限在后勤内部,就事论事,自定标准,自成系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仅造成管理上的难于预测性,使管理人员忙于应付抢救性工作和日常事务,且易造成建设的盲目性、投资的重复性和利用率低,更难以及时获取并处理不断出现的新信息。[5]

后勤数字化管理使后勤管理效率和效益成倍提高,主要表现在人(数字化管理有效地克服了不同时空环境下的管理难度,把人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既减轻了劳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财(数字化管理大大缩短运营周期,提高效率,创造效益)、物(资产管理清晰明确,各单位也可以清楚地了解本单位的资产情况和使用分布情况,对资产的重组、盘活及创收提供着重要的决策信息[6])等三面。

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是高校后勤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为实现高校后勤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管理理念,明确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定位,改变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建立起切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后勤体系,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和管理体验。当然,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毕竟是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它还有很长一段需要接受考验的发展之路要走,它需要后勤人有坚定的信念去支撑,需要后勤人有不竭的动力去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林诗达.现代高校数字化管理的设想.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2 王延长.未来后勤管理数字化.高校后勤研究,2003.4

3 林江.有的放矢建设数字化后勤.高校后勤研究,2005.6

4 盛丰齐.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煤炭经济研究,2003.12

数字化管理理念篇(10)

1 学校管理和传统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理念存在偏差

1.1 学生的学习理念已发生变化

计算机和网络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学生,深刻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接受多种教育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快捷地沟通信,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因此,学生在接受教育阶段已经做好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准备,已具备了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的能力。

1.2 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还囿于传统

教师们习惯于传统教学,但传统教学理念不再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学的要求,虽然很难,但必须尽快转变。尽管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们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貌似受到了挑战,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单一,除去教师的传授,还有这连接全球各地的互联网,也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源。信息化时代,学生的认知方式、评价方式、认知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们更应该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对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树立新的“权威”。

1.3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亟待转变

管理才也不能很好地接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不能犀利地认识到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教育信息化,将深刻地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让老师从

2 管理者和教师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领域认识模糊

2.1 数字化校园可为管理者和教师们提供便捷的管理和教学准备途径

教育信息化时代悄然来临,可我们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中,这种模式又不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可为管理者和教师们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和教学准备途径。

2.2 数字化校园可以搭建便捷的校园办公管理平台

校园办公管理平台是一个具有数字化校园特色的自动化办公平台,能帮助管理者和都是实现无纸化、零电话的现代化办公模式。常用的内置功能包括公告新闻、邮件管理、留言管理等校园的基础业务系统。公告新闻中心主要用于及时各类新闻、通知等;邮件管理主是帮助上下级或有业务往来的同事间进行点对点的沟通;留言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及学生的交流平台,是常规沟通方式之外的另一沟通途径。

2.3 数字化校园可以搭建直观的教务和学籍管理平台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务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教师岗位编排、课表管理、教师备课管理、教学周检、教务周历等功能,方便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教务管理工作,提高日常办公效率。课表管理功能提供给教师多种方式进行课表查询;备课管理功能方便学校对教师备课情况的检查督导。学籍管理又可以为学籍管理人员提供入学分班、学籍管理和学生调班、学籍查询、奖惩统计等功能等,简化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4 数字化校园可为师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服务对象是学生,尽管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就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因此,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如电子阅览室的设置)无疑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传统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这种学习与实践机会又可以促进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 构建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信息资源库

数字化校园是信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构建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信息资源库,可以丰富教师的信息资源来源和校园网的应用效率。规划和建设好基于数字化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应该与校园网的建设同步甚至超前进行。

3.1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学校网站建设

利用WEB技术建设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学校网站是数字化校园网信息资源的核心。学校网站对外可以反映学校的校风校貌、宣传和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对内是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桥梁。

3.2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素材资源库与课件资源库建设

素材资源库的建设,是收集积累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片段以及按钮、图标等素材的过程,以方便课件调用。素材库的建设要注意对素材分门别类。

课件资源是服务教学的主要资源。一定数量的课件资源,可以方便教师查阅下载,节省教学资料搜集的时间。课件下载后,也可以在原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与制作,以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经过二次开发的课件,也可以再次上传,以供其它教师使用。

上一篇: 网络交易安全 下一篇: 声乐理论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