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23 15:43:26

茶文化的特点

茶文化的特点篇(1)

(一)中国的茶文化总说

中国的茶文化研究,当属陈香白老先生最为精通,他在对中国茶道进行定义时,将中国茶文化分为七种义理,即茶世、茶德、茶礼、茶理、茶品、茶情和茶学说。这七种义理的总结,是从饮茶过程出发的七种品格修养,使得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引导每一个品茶者完成自身品格的修养,从而实现民族的安乐和谐这道。在陈香白先生之后,还有很多学者对中国的茶文化进行研究,有人认为,饮茶是一个道德修养的过程,人们在悠闲的饮茶过程中,进行人格、道德与内心情感的训练,从而得到一种内心平和的结果。中国的茶文化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即和、静、怡、真,这四个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的结果。“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最早源于道家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它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所要求的“和谐之美”。“静”是中国茶文化中佛家思想的体现,静是每一个品茶者“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的追求。“怡”是指品茶者精神上的愉快之意,是指品茶者在品茶时的独特精神享受。“真”则是真理、真性情的意思,它是中国茶文化中最高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之处。

(二)日本的茶文化总说

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被日本人吸收、丰富与发展,使茶文化具有了日本本圭化的特点。日本人对茶文化的定义与中国不同,也们认为: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文化祗,是用以修身养性,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学习的工具。二十世纪末期,日本的谷川激三先生曾在《茶道的美学》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定义,也认为茶文化是一种艺术,是以茶品为媒介而演出的一种艺术。因而谷川激三先生认为茶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即艺术、社交、礼仪与修行。可以说,日本的茶文化更具有实用价值,从中国古代高深玄妙的宇宙观中解放出来,将之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工具。日本茶文化的核心是禅,这与中国古代诗词中所说的“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修行十分吻合,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认为,思想的修行不需要去全心向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修养,品茶正是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日本茶文化的形成,受中国影响很大,与中国的“和、静、怡、真”相比,日本提出了“和、敬、清、寂”四个品茶原素。与中国的道家形上的思想观相比,日本茶文化则具有相互尊敬、渴望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这是日本茶文化在吸收了中国茶文化之后,进行了本土化思想的加工与改变。

二、中日茶文化之异同

饮茶,是中国与日本代表的东方世界所特有的生活现象。虽然茶文化最先起源于中国,但当它传到日本之后,茶文化开始发生变化,开始与中国的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本节将对中日茶文化的异同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更好的理解茶文化有所帮助。

(一)中日茶文化相同之处

中日茶文化虽然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茶文化中重视“精神内涵”的特点却是相同的。中国的茶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禅茶一味”等思想,是中国人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因而中国人品茶十分注重“品”字,他们把茶看到一种形而上的存在物,甚至把茶水当作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媒介,而饮茶的过程则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进行交流与感悟的过程,其精神内涵的追求是品茶最终目的。在这一点上,日本茶文化与中国相似“,和、敬、清、寂”是日本茶文化的精神理念,日本人在品茶时,茶水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及时茶具的使用也是极具禅宗意味的。从茶室的布置与安装,到茶具的选用,茶叶制作的程序等等,日本的茶文化无一不体现着禅宗文化中“本来无一物,勿使染尘埃”的精神追求。此外,中日两国的茶文化的相似之处还在于,都追求品茶活动舒缓身心的作用,简而言之,饮茶成为人们放松心灵的一种方式。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影响之下,人们背负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的重担,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家庭、民族的伟大与振兴当作自己的责任,从而背负着重重重担的中国人,把饮茶当作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希望在这种放松心灵的品茶活动中,能够收获更多的动力与领悟。由于日本民俗所特有的民族特征,品茶理所应当的成为他们放松身心的方式,正是基于品茶这样的特点,饮茶才成为社会中最为普遍的放松方式,无论是王化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茶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

茶文化的特点篇(2)

关键词: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多出现在茶种植、加工、销售所在地,或观光茶园,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目前对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如周小苹等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一文中对四川牛辗坪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创设提出了独特见解[1];曾涛等在《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景观、项目设置要以地方茶文化为根源,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观[2];王慧等在《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着重研究了观光茶园在功能设计与艺术精神上如何达到完美契合的问题[3];李琛在《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出茶园文化景观的艺术表现特征[4];邵琦在《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考虑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景观形式展示、科学的施工过程、综合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5]。此外,学者在茶馆室内装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观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茶景园林实体要素在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例,总结了各景观要素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6];杨巍在《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文提出景观设计及景观布置在茶馆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7]。另外,唐黎标的《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也阐述了山、石、水等景观元素在表现茶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8]。从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园林景观、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在观光茶园及茶馆室内装修中已经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园景观设计,采用何种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该文尝试在分析目前茶文化园景观现状的前提下,提出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1茶文化的内涵及茶文化园景观的价值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内涵,是指茶的种植、培育、采摘、烤制、销售等具有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内容;其精神内涵,是指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有关饮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人文科学内容[9]。文化价值。茶文化园景观是以茶文化为主题而设计的景观建筑小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既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部分难忘历史的再现,如茶马古道动感雕塑园、陆羽亭等。以景观的形式展示中国茶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帮助游客记忆,同时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互动性,让大家在娱乐中学习茶文化知识,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部分茶文化主题的景观有再创历史文化的作用,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形成了茶文化演出的“印象”派效应,必将为人们所铭记。经济价值。观光茶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茶叶盈利和宣传推广方式,它通过氛围的营造、体验性活动的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设置,为茶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茶园氛围的营造、旅游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茶文化园景观来实现的。如自然型的茶田迷宫、茶田画等,人文型的动感雕塑、文化长廊、文化景墙、特色瞭望塔等,为园区招揽了更多的游客,活跃了园区的氛围。旅游价值。茶文化园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自然型的观光茶田清新静谧、绿影叠叠,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仙境,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佳境。人文型的实景演出高潮迭起,绚丽的舞台灯光为观众呈现了一席绝佳的视觉盛宴;创意景观小品、造型独特的建筑景观、别具匠心的茶文化体验互动活动,为茶园和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充分发挥了茶文化园景观的旅游价值。

2茶文化园景观现状及设计原则

2.1茶文化园景观现状

我国现有的茶文化园景观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成功的茶文化园景观案例不多,普遍存在趋同化与雷同化现象,属于“CTRL+C”+“CTRL+V”或微改动版“CTRL+C”+“CTRL+V”。究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4点:设计初期没有进行详细的项目地块及所在区域设计元素考察,设计成为无根的浮萍;设计开展时没有明确整体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缺乏主题创意与文化特色[10];设计方与委托方地位不对等,基本属于设计方按照委托方想法把效果图表现出来,物质功能性与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契合;施工方专业性较低,大部分情况是小包头+大小工的组合,对施工细节及材料不重视[11]。

2.2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广义的“地”,包括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象气候、地的主人等,对“地”研究得越透彻,设计成果越有特色。天人合一原则。新创造出的景观需与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从空间布局、虚实对比、形势把握、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反复用心推敲。以人为本原则。茶文化园景观的建设最终是供人使用,因此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使用人群的行为规律,以此设计真正为人所用的景观。创新原则。立足当地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对景观的设计进行创新,使其特色化[12]。

3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内涵展开景观的创作。基于此,提出的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亦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以茶种植、茶烤制、茶销售、茶器皿为切入点;精神层面,以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

3.1以茶种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田自身就是一座生态自然的艺术品,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变茶田的布局方式,或方、或圆、或异形等几何形状布置,形成不同形状的茶田景观,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效.

3.2以茶烤制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制茶的加工工具为原型,通过抽象、美学、设计等技术知识的运用,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如将绿茶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晒茶筛子,设计为茶园瞭望塔的形式,既体现当地茶文化特色又使得设计有根可循;或将筛子作为休憩亭的顶部遮阴物,阳光透过竹条之间形成斑驳的倒影,增添了静态亭廊的动感;仿造炒茶炉灶的造型,通过将其内部挖空,放入射灯的方法,设计另类景观地灯等。

3.3以茶销售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享誉国内外的茶马古道是茶贸易的独特方式,所形成的“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贸易通道。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可以通过雕塑设计再现古代“茶马古道”上商人运茶、卖茶的场景,或通过仿造古代“茶马古道”景象,进行实景复原,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代“马帮”艰辛的贸易之路。

3.4以茶器皿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南方饮茶颇为讲究,相比北方的大碗喝茶,更多了一份情趣和享受。仅饮茶需要的器具就分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及其他的煮水器、茶壶、盖碗等,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不少的素材,如以茶壶作为喷水景观、以阵列式的茶碗作为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以茶勺作为雕塑原型进行抽象等,设计师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成特色景观。

3.5以茶艺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从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中取材进行雕塑设计,同时,茶艺师的服装配饰等物件,可以通过放大尺度方法设计为景观小品。

3.6以茶诗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咏茶、品茗、斗茶、采茶的诗、词、歌、赋、成语、歇后语等宝贵财富,如《一字至七字诗•茶》《茶赋》《七碗茶歌》等。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可从这些非物质文化中寻求灵感,形成设计元素,传承中国茶文化精髓,如茶歌赋互动长廊、主题茶楼等景观建筑。

3.7以茶境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与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自在精舍”等,已经成为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通过营造宁静祥和的禅景来打造特色景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光茶园所推崇。禅境的营造要深刻领悟佛学的精髓,它似有似无、或静或动,朴实无华、宁静高远,言简意赅又发人深思。置身其中,可以平和心境,感悟人生。

3.8以茶传说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以地方茶文化相关传说、历史名人雅士,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便是根据武夷山茶叶救助赶考秀才,秀才高中后重返武夷山道谢这一历史传说编排而成,该实景演出已成为赴武夷山旅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年收入上亿元。此外,人们也设计了很多实体景观建筑,以纪念“茶人”,如湖北天门市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建设了陆羽亭、文学泉、涵碧堂等景观建筑小品。每每置身亭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令人流连陶醉,感叹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4结论

茶文化园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景致独特、情趣高雅的视觉盛宴,同时它也是实现茶园休闲观光价值的主要载体,是改变传统茶园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相关知识,系统地总结了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8种方法,分别是以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基本进行设计,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泽发 刘金燕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苹,杨海军.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53-154.

[2]曾涛,周凡.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7):39-41.

[3]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4]李琛.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邵琦.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16(5):144-145.

[6]王奉慧.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区景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43-145.

[7]杨巍.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福建茶叶,2007(1):42-43.

[8]唐黎标.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J].广东茶叶,2004(3):16-17.

[9]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3-183.

茶文化的特点篇(3)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的茶事活动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特色。茶源自自然,集天地之灵气,茶也有着清新自然的茶性特点。人们在饮茶中不仅能够品味茶香茶韵,同时也能够使身心获得放松与宁静。由此,茶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饮品,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在古代,文人雅士对茶十分钟爱,有的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们以茶作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茶诗画作品,并赋予了茶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山水之间与好友品茶赏景,十分惬意。随着人们对饮茶的关注与喜爱,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同时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茶包装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茶包装设计不仅能够传达茶叶信息,使他们对茶叶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使他们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进而实现茶产品的销售与推广。茶包装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茶文化,没有茶文化的茶包装设计就丧失了文化内涵。成功的茶包装设计是以茶文化作为基础,通过视觉体验的方式传达出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为茶叶与消费者之间提供了信息纽带,既提升了茶叶品牌度,同时也提高了茶企业的经济收益。由此可见,茶包装设计是一个综合了文化、艺术与审美的综合性设计作品,是将不同的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体现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茶包装设计中,文字与色彩的运用对茶包装设计作品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也是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1文字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文字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文字也是最具视觉感和表现力的元素。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明的见证,通过汉字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发展轨迹,对中华文明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尤其是中国书法,不仅字体种类繁多,而且也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书法虽然是静态文字,但却传达出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使语言更加丰富灵动。任何设计都离不开文字这一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文字是必备元素之一,也是极具视觉体验的元素之一。在许多优秀的茶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对文字的设计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有的利用不同的字体变化来体现茶产品的特点,有的采用字体变形等方式突出茶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由于茶叶是一种特殊产品,茶包装设计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将文字与茶包装设计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突出茶产品的文化特性。在茶包装设计中,文字主要包括茶叶名称与品牌、茶叶介绍说明、茶叶广告文字等等。其中,茶叶名称与品牌是文字中的重点内容,一般在茶包装的醒目位置出现,茶叶名称也较为规范化,这种设计能够树立茶叶品牌的规范化形象,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感觉,茶叶名称文字可以做适当的装饰,但是要具备简约典雅的风格特点。茶叶企业名称一般字体也较规范,并且排在茶包装的背面,也较少有装饰。茶叶的介绍说明一般是指茶叶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字体简洁,以印刷体为主,而且一般出现在茶包装的背后。虽然茶叶的介绍说明文字较短,但包含的信息却较为丰富,充分体现了茶叶的功效。茶叶广告文字主要是为了茶叶推销而设计的文字,也是茶包装设计中最灵活的内容,从字体到位置都极具多样性,虽然广告文字运用得十分广泛灵活,但并不是茶包装设计中的必备文字。在茶包装设计中,文字主要采用印刷体,印刷体清晰直观,在各种包装中有广泛应用。汉字印刷体形式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的印刷体体现了不同的茶产品风格,从茶包装上的字体就能够大概了解茶叶的种类,这对茶产品有较直观的宣传作用,更易于消费者记忆识别。在茶包装设计中,运用得较多的还有装饰字体,这种字体能够更直观形象地体现茶产品的特点,因此在茶包装设计中运用得也较为广泛。装饰字体主要是对汉字的结构、笔画等方面进行组合变化,但是装饰字体的运用也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即无论如何变化,都要充分体现茶产品的特点,能够使消费者清晰地了解茶产品的内容和类别。尤其是中国书法的运用,由于书法字体种类繁多,有一些字体十分复杂,很难辨认,因此,在茶包装设计中要注意字体的组合变化,使字体更易于辨认,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对于较难的字体尽量不用,即使要用也要进行一定的变化,以体现出茶产品的特点,与整个茶包装设计风格相符。此外,在茶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如果国内生产销售的茶产品,只要根据需求运用汉字介绍即可,如果是国外销售的出口茶产品,不仅要有中国汉字,还要有相应的外文介绍。由于中国茶叶的出口国家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因此,在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字要有英语说明,而且要注意词句的语义语法和大小写等内容。在茶包装设计中,如果文字元素运用得恰当,既能为茶包装增加亮点,树立茶产品品牌,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茶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2色彩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如果说文字元素能够提升茶产品的品牌度,那么色彩则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变化。色彩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也较广泛,恰当的色彩能够给人以舒适的体验,消费者可以从直观的视觉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色彩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情感需求,由于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设计师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中,既要注重茶产品的类别与档次,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喜好与特点,以利于茶产品的销售。我国的茶叶种类丰富,既有大众喜爱的绿茶、红茶,也有极具民族特色的白茶、黑茶等,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茶性特点,在茶包装色彩设计中,要根据不同茶叶种类选择色彩,能够更充分地体现茶叶特点。例如绿茶有清新自然的特性,因此,在绿茶包装设计中,可以选用绿色、蓝色等色彩,给人清爽的视觉体验。红茶有香浓醇厚的特性,因此,在红茶包装设计中,可以选用红色等暖色,给人温暖的感觉。由此,茶叶种类与茶包装色彩有着密切关系,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体现茶叶的特性,同时也使茶包装设计更具艺术审美性。在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需要注意,茶包装与色彩要相呼应,色彩本身有一定的深浅对比,使茶包装设计更具层次感和艺术特色。首先,茶包装与所运用的色彩要相呼应。在茶包装设计中,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够给消费者传达更丰富的信息与情感,消费者可以通过色彩对茶产品本身有一定了解。在当前的一些茶产品中,由于色彩运用没有特色,不同茶产品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因此从色彩上很难发现茶叶的特点,茶产品之间也无法体现出各自的类别与特色,这种现象正是由于茶包装与所运用的色彩没有形成呼应所造成的,消费者很难从众多的茶产品包装中获得有效信息,茶产品也难以达到销售和推广效果。其次,色彩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深浅对比,使茶包装设计更具层次感和艺术特色,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在茶包装设计中,色彩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把握色彩的运用实际上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色彩本身的深浅对比对于茶包装设计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运用范围也较广,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艺术效果。一些成功的茶包装设计就是充分运用了色彩的深浅对比,运用不同的搭配手法,使简单的色彩传达出灵动的艺术效果,不仅有效地展现了茶产品包装的审美效果,同时也有效地推广了茶产品。色彩的深浅对比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通过同一色彩的深浅配合,使茶包装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加自然和谐,提升了茶包装的审美特色。例如在绿茶包装设计中,运用深绿与浅绿的色彩搭配,通过绿色深浅的对比,以浅绿打底,深绿构图,这种色彩搭配也充分展现了绿茶自然清新的特点,给人以直观舒适的视觉体验,消费者看到这种茶包装色彩,首先会联想到绿茶,对于茶产品有一定的推广和影响作用。在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合理运用与搭配对茶产品品牌有一定的树立和推广作用。深浅色彩的运用也是茶包装设计中较为广泛的手法。以浅色打底衬托深色的图案,能够突出茶产品的厚重感与内涵价值,这种深浅对比,对茶包装设计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3结束语

总之,文字与色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字还是色彩,都是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对茶包装设计起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茶包装设计中,文字要体现其信息性和审美特性,色彩既要有一定的视觉体验,而且要充分迎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设计师要设计出成功的茶包装产品,首先要对茶产品市场进行系统地调查分析,采取多元化的设计手法,对茶业市场及消费者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充分地运用文字与色彩,为茶包装设计所用,设计出优秀的茶包装产品,有效树立茶叶品牌,促进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同时也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燕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0-11,159.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米疆源,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455.

[3]舒祖菊,夏业鲍,程晓毛.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茶业通报.2007(04)

茶文化的特点篇(4)

关键词:

皖江地区;茶文化旅游;挖掘整合

皖江是指安徽省沿长江两岸的约八百里区域,该地位于我国长江经济带中游,现已被国务院确定为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自“神农尝百草,遇茶而解之”的记载以来,我国已有五千多年茶文化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皖江一带的寿州、舒州就是我国名茶主茶产区。当时的名茶就有黄芽、嫩蕊、蒸青团等[1]。尤其是诗人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不但写下了千古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且还留下“携茶腊月游金碧”的诗篇。八百里皖江自古至今,茶史悠久,名茶荟萃,茶文化内涵丰厚,潜藏着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期待着开发利用。

1皖江茶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剖析

1.1当前旅游现状分析因受当前国内外旅游大环境影响,近年来皖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名山名水风光游,主要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巢湖等地湖光山色生态游。第二板块为古民居及民俗游,主要是由皖南古民居、牯牛降古村落、绩溪胡氏宗祠以及当地各式各样的独特徽派古建筑及民俗游。第三板块为佛教、道教文化游,主要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齐山、迎江寺、赭山、太白楼等地的佛教寺庙及道教道观等佛、道文化游。第四板块为红色旅游,主要由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沿江枞阳县中线渡江指挥部,皖西大别山红色根据地,皖中抗日和解放战场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游。第五板块为农耕文化与茶文化旅游,主要由乡村文化游、田园风光游、现代农业游、茶文化旅游等。目前,这五大旅游板块,已经支撑着整个皖江地区的旅游业。2011年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一个新兴经济区,旅游业总收入为1129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60%,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业是皖江地区经济支柱产业[2]。

1.2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曾强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近些年来,随着规划的贯彻落实,安徽省乡村文化旅游得到了深度发展,形成了以立足人文、兼具自然、传统为先、不忘现代、特色为本、稳步推进、教育为重、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态势以及上下联动,多措并举,互利共赢的良好势头[3]。然而,安徽省茶文化旅游,尤其是皖江地区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各地大多受短期利益驱动,只注重打造自家旅游景点,忽略了区域整体开发和形象塑造[4],故而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悠久茶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力度不大,尤其是一些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未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第二,茶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挖掘与开发,其亮点没有很好展现。第三,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滞后,主要景点尚未开发、开放,形成旅游效应。第四,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以及软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事实表明,这些问题已严重困扰着皖江茶文化旅游发展,必须尽快解决。

2皖江茶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2.1茶文化资源特色及皖江茶文化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文化资源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并显示出强盛势头。茶文化旅游是建立在悠久文化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优美的生态环境及特色民风、民俗的旅游活动,涵盖了观光、体验、购物等多种旅游功能,是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从而使旅游业从观山看水的自然状态走向了精神世界中深化自我、陶冶自我的理想状态[5]。至此,当前以茶文化内容为背景的旅游项目开发不断涌现,我国许多茶叶产区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当地的茶资源优势建设起各种旅游项目。如云南省的千年原始古茶园旅游,浙江省西湖龙井茶区旅游,福建省武夷山生态茶园旅游等都悄然兴起,尤其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游受到国内外游客好评。作为源远流长、名茶荟萃、资源丰富的皖江茶文化其特色表现为:其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史料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古皖江地区就盛产茶叶,素有“江南茶乡”之称。唐代皖江各州、县都产茶,不但陆羽《茶经》中有许多记述,而且大诗人杜牧还留下了“携茶腊月游金碧”的美好诗句。到了宋、明、清朝代,宣州“瑞草魁”、池州“嫩蕊”、舒州“兰花”等茶都作为贡茶进献朝廷。尤其是池州东至县尧渡街,还是世界三大高山茶之一“祁门红茶”的发源地,这一切为皖江的悠久茶文化奠定了基础。其二,佛禅一味旳独特茶文化。皖南的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的佛禅文化和独特的佛禅茶艺是由我国鉴真和尚传入日本的,从而使今天日本的“茶道、茶艺”享誉全球,为此九华山佛禅茶艺是世界“茶道”发源地,佛禅文化也是世界茶文化源泉。其三,精湛茶技、茶艺。九华佛茶的制作工艺,在唐代就传到日本,是日本制茶技术的鼻祖。此外,黄山毛峰茶、祁门红茶、太平猴魁茶等制作技艺,均为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四,独特人文生态茶文化。皖南古茶园,池州九华山佛禅茶园,石台牯牛降原始茶园,安庆的天柱山生态茶园,宣城的宣郎广现代万亩茶园等旅游景点,具有生态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游、森林绿色游综合特点,是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最佳场所。综上所述,晥江茶文化这四大特点不但在我国独树一格,而且在全球也极为少见,是一个巨大旅游宝藏,期待挖掘开发。

2.2皖江茶文化整合与开发对旅游影响研究当前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与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的优美和安全。茶文化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茶文化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始终蕴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与向往的一种享受,她给旅游者带来了愉悦和幸福[6]。茶文化旅游,是为旅游者提供一种体现茶文化特征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崇高的精神与物质享受。整合茶文化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不但可以延长茶产业链,拓展茶叶经济,而且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促进旅游业发展[7]。进入新世纪后,茶的价值得到了全新开发,不吸烟、少饮酒、多喝茶,正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一种健康之道,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新世纪的健康生活主流方式。从生态、健康、科学方面对茶叶资源的深层开发是茶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的需要,它满足了体验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此外,这种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方式,能产生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给茶业和旅游业的同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由此表明,皖江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犮,会对其总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皖江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新潮流,与此同时,皖江旅游业的经济发展也必将提升皖江城市带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商品价值、服务价值和品牌价值,同时对促进茶区新农村建设,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3皖江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及建设工程

3.1发展战略与思路

3.1.1发展战略与技术路线针对皖江地区当前茶文化旅游现状以及国内外的经验,现特提出以下发展战略技术路线:皖江茶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宗教与茶文化探究茶道与茶俗文化整合传播茶马古道探寻茶歌、茶舞、茶戏文化挖掘茶区生态观光体验名优茶技艺传承弘扬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皖江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茶文化经济与社会效益形成。

3.1.2旅游资源发展思路及产品推介皖江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产品众多,为了优中选精,分析研究认为应按以下发展思路重点推介:茶禅文化、茶区生态风光、茶技茶艺、名优茶及特色产品等16种旅游产品(如图1)。

3.2发展皖江茶文化旅游及建设工程研究

3.2.1挖掘茶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徽茶文化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相传“神农尝百草,遇茶而解之”的故事,就发生在古江淮一带。自秦汉以来,徽茶文化一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髄,不断发展弘扬。此外,佛禅文化又是徽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此挖掘开发皖江茶文化资源一定要将佛教文化与茶文化这两大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及亮点展示,积极打造茶旅文化品牌。如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九华佛茶、九华毛峰是我国著名历史名茶,在打造宣传茶文化旅游项目时,应打“九华牌”,将这两个品牌与产品同时推介,以便广大观光旅游者在朝圣九华山时,一并观光九华山原始古代茶园,体验传统制茶技艺,品尝九华佛茶和九华毛峰的独特品质风味,由此带动当地旅游业和茶业共同发展。此外,通过对皖江茶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及品牌打造,让游客深刻体验到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与佛禅茶文化以及“礼让、友谊、亲和”的情感,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茶文化旅游价值[8]。

3.2.2整合重组二山一湖与皖西南茶文化旅游路线二山一湖旅游是安徽省旅游业拳头产品,在国内外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皖江茶文化旅游又是一项新兴旅游产业,所以在发展这二个旅游产品时,应进行整合重组,打破区域、辖区、行业界限,实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成果,统一产生效益,共同发展战略。此外,还应重视二山一湖旅游路线整合:将皖江茶文化旅游纳入二山一湖游主渠道,并且增设皖南茶马古道探寻游和皖西茶文化生态游这二条旅游新路线。将皖南茶马古道探寻游与九华山、牯牛降、仙寓山以及二山一湖等各地景点贯通连成一片,并增添沿途一些乡村游、民俗游、茶区生态游等新内容,这样不仅提升了皖江茶文化旅游质量,而且还推动安徽全省旅游业发展。关于皖西茶文化旅游,以天柱山为起点至大别山终点,沿途不但能观光几十个景点,品味20多个名优茶,而且还可参观一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整合皖西茶文化旅游,既展示了当地茶区美好风光和千年古茶道,又增添了皖西红色文化旅游,其作用是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提高了旅游档次,带动了茶旅发展。

3.2.3筑建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工程八百里皖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的一段中下游主流江道,其沿途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名优茶荟萃,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旅游经济宝库。2014年6月1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工作。会议指出,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

该项工程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缩小东中西差距;又能优化经济结构,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打造,为八百里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关于旅游长廊路线建设,应以八百里皖江为景点,以徽文化与茶文化为互补,建设一条茶文化旅游新干线。具体建设内容如下:第一,建设茶文化生态基地及养生休闲观光园。将长江两岸的皖南茶区、九华山茶区、天柱山茶区、宣郎广茶区等重点主产区建设成生态观光基地,以其优美的湖光山色茶园风光吸引旅游者。把分布在皖南、皖西的牯牛降茶园、仙寓山茶园、天柱山茶园,打造成千米高山养生休闲观光园。因为这些茶园,不但因山高空气新鲜是优佳的天然氧吧,而且生长在这些高山的茶树,树势高大,叶花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由此通过生态观光园的打造,把国内外消费者吸引到此地,休闲、养生、观光、旅游消费。第二,构建茶马古道与中西茶文化交流中心。疏通皖江南岸的茶马古道、贵池秋浦河,长江古代水运茶道、青阳古徽茶道,修复古代的关口、驿站、码头、渡口、石路古道,吸引中外茶文化爱好者来此考古、探险、考察、怀旧、游玩。此外,将沿江的秋浦茶艺馆、池州茶博院、九华佛茶艺馆、徽茶博物馆建成中外茶文化交流中心。通过馆藏的大量古今中外茶具与非物质文化技艺、产品展示、观摩以及精粹茶道和茶艺表演,加强中外茶文化交流,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第三,重塑八百里皖江茶文化旅游风光。首先搞好皖江名优茶产地游项目,建设好九华佛茶、天柱剑毫茶、汀溪兰香茶、金山时雨茶、敬亭绿雪茶、黄山毛峰茶、祁门红茶等名优茶精品旅游基地,使广大旅游者有一个良好的采茶、制茶、品茶、购茶体验场所,让其充分体会“东方树叶”的无穷魅力。其次,拓展禅茶一味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位于皖江境内的天柱山、迎江寺、齐山、九华山、赭山、太白楼等寺庙,每年都有几百万游客、香客涌入,尤其是韩国、日本、东南亚香客众多,为此通过禅茶一味文化旅游项目拓展,挖掘茶文化与佛文化资源,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皖江茶文化旅游。与此同时,筑建好八百里皖江风光与茶文化旅游长廊工程,将沿江的太湖、潜山、东至、贵池、石台、青阳、铜陵、泾县、旌德、绩溪、宣城、郎溪、广德等区县各地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与其茶文化共筑建成一条旅游长廊,并且完善软硬件与网络配套设施,使其形成一个活跃的旅游经济带,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综上所述,皖江茶文化旅游长廊建设,不但可加快安徽旅游业与茶业发展,而且还可拉动沿江几十个区、县的运输业、物流业、饮食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通讯业等行业共同发展,必定会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椽.茶业通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248.

[2]甄丽君,陈秀楼.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9):94-95.

[3]吴大明.欧盟旅游一体化对皖江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启示[J].江淮论坛,2013(5):55-57.

[4]吴惠敏.安徽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文化促进[J].江淮论坛,2009(2):173-179.

[5]陆林,丁德光.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6):660-663.

[6]宗敏丽,祁黄雄,吴健生,等.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以浙江顾渚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15-320.

茶文化的特点篇(5)

现代我们所说的茶器具多指的是茶壶、茶杯等饮茶器具,然而在我国古代,依据茶艺文化的差异,茶器具设计的种类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器具也各有特色,随后为了让茶器具更为美观,我国的能工巧匠逐渐开始在茶器具上进行绘画、书法,而且通过所绘画内容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好的茶具绘画能够将茶汤的颜色衬托的更为清亮,增加茶器具的整体美感。花鸟绘画作为茶器具绘画的代表,具有很好的渲染价值,为整个茶艺活动增加更多美的体验。

1茶器具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类型分析

1.1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分析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源头。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之前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南方的气候适宜茶树的生长,因此最早种植茶树是现在我国的巴蜀地带,随后茶叶由于它的味道清淡,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我国盛行,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到了唐朝,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制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关茶的活动已经上升到理论规模,并且茶文化还与我国的宗教之间进行相互结合,从而产生出一系列有关茶的文化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1.2茶器具发展历史分析

我国历史记载中最早提到茶具这一概念是在西汉时期。最初的茶器具十分珍贵,皇室内将其用作赐品。随着我国陶瓷技术的不断提升,各式各样的茶具逐渐被设计出来,依据不同的品饮方式设计出不同的茶器具,而且也从最初的皇室专用流向平民百姓家中,它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我国从粗旷的羹饮发展到细嘬慢饮的历程。唐朝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第一高峰期,茶器具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也达到了巅峰。随后的宋朝饮茶成为普遍的事情,现代所使用的茶器具多产生于宋朝。

1.3茶器具的主要类型分析

依据茶器具用途的不同,茶器具主要可分为茶杯、茶滤、茶壶、茶盘和茶巾。唐朝的茶壶为瓶状,随后到了宋朝改良为腹部较大的形状,便于装更多的水,而上面的口较小则有利于放茶和注水;按照茶器具产地的不同,可分为越窑、汝窑、钧窑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景德镇窑产出的茶器具,具有白如玉,声如磐的特点。

2花鸟绘画的主要特点分析

2.1以写生为绘画创作的基础

我国的花鸟画是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成熟最为晚的,因此它的技艺最为精湛,花鸟画的主要绘画对象是动植物,是我国传统三大画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以写生会整体绘画创作的基础,又可以细分为花卉、蔬果、鱼虫以及鸟类的翎毛。花鸟画集中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通过这一手法表现出内心的细腻的情感,按照绘画手法的不同,分为工笔花鸟画以及写意花鸟画,以色彩差异产生明显的对比,从而表现出创作者的内心。

2.2将情感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我国花鸟画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将情感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它的抒情不像人物画可以通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细致刻画而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花鸟鱼虫生命张力和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征进行创作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现实中存在的花鸟模仿出来,而且它善于抓住花鸟在特定时期与人类的精神情感上的相似之处,并且通过艺术创作的夸张表现,集中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2.3“兼工带写”的特点

介之于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的成为兼工带写。工笔画是通过用浓淡墨勾勒不同形象,而写意画则是简练的概括所画的形象,介于它们之间的花鸟绘画作为我国民族精神审美的代表,风格十分多样化,它同时具有工笔画的细腻和写意画的潇洒,以线描为主要的手段,对花鸟图案进行勾勒,并借此表达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抒发出具有个性的情感。它积累了大量我国其他类型的绘画特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创作经验,成为当今世界绘画之林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之一,为现阶段世界绘画发展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3茶器具上的花鸟绘画艺术特点分析

对于花鸟绘画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来说,花鸟绘画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表达,同时也是设计思维的诠释和展现,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活动开展状况来看,其中缺乏文化内涵价值和时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结合当前整个时展趋势看,花鸟绘画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只有充分注重表达和融入艺术元素和价值理念,才能实现整个花鸟绘画艺术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3.1针对茶器具特点进行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的茶文化产业再次繁荣起来,茶器具作为饮茶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研究。花鸟绘画类的茶具属于彩瓷,是通过在瓷胎上直接描绘相应的图案,然后在涂上一层透明的釉,随后在窑内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针对茶具的用途不同,所绘制的花鸟图案也各有特色,以不同类型的花鸟进行搭配,相映成趣,增加茶器具整体的美学特征。例如茶壶面积较大,因此绘制的多为大型的花鸟图案,而茶杯上多绘制的是竹子,色彩淡雅可人,增添了茶具的魅力,而其他的茶器具则配合茶杯和茶壶进行设计,花鸟绘画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给茶器具增添了许多文化艺术气息。

3.2不同时期的茶器具艺术设计特点不同

不同历史时期茶器具上所描绘的花鸟艺术特点不同,例如我国唐宋时期喜爱富丽堂皇的颜色,因此在茶器具的花鸟图案选择上以富贵的牡丹和凤凰为主,而我国清朝时素雅的图案非常流行,所以使用的花鸟绘画图案以梅、兰、竹、菊为主,通过对花鸟图案的写实,表现出品茶时的高雅情操,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到了近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对花鸟绘画的茶具创作上更加细腻逼真,整体画风也更为成熟,让花鸟绘画的茶器具成为热门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3.3丰富融入文化内涵,诠释时代精神

茶具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重要载体之一,从茶器具的花鸟绘画艺术特点来分析,花鸟图案的不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也不一样。宋朝的绘画细腻精细,体现出宋朝时整体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元朝时期的绘画则是借物抒情,茶器具上的花鸟图案成为文人抒情的最佳载体,清朝时期的绘画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个人意识,对我国现代茶器具的创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我国茶器具上的花鸟绘画图案体现出我国和谐社会中文化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茶文化发展历史上一个里程碑。

4茶器具花鸟绘画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思路探究

实际上,茶器具花鸟绘画艺术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应该从体系化、完善化、层次化的整体视角来具体开展和全面认知,而完善的茶器具花鸟绘画艺术设计活动,能够为茶文化元素和花鸟绘画艺术的全面、有效应用提供重要帮助。在茶器具花鸟绘画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从茶器具自身的具体特点出发,通过优化设计思路,从而实现最佳设计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茶器具花鸟绘画艺术设计的追求可谓日新月异,而茶器具作为传统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其在对图案艺术设计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避免其受到其他各种形式的冲击而逐渐没落,不断进行创新,突破目前该茶器具花鸟绘画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最佳应用。而创新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思路,尤其是将其与时展的具体特征和价值理念融入到整个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活动中,从而实现这个茶器具应用的最佳效果。持续创新、系统化完善,是当前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活动开展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在当前整个时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从市场需求发展看,客观、具体的需要实际上是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创新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理念,能够为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有效应用提供重要帮助。当然,充分调查实际需要,才能优化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在对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先对目前市场上的流行趋势进行一定的了解,在充分调查市场需求之后,力争走主流的设计路线,利用图案间不同色调的对比,设计出合理完善的元素内涵,通过强化设计的主题,内容表达要丰富而统一,将整个茶器具中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要带给人以视觉感官上的冲击,体现出茶器具花鸟绘画设计的独特之处。

5结语

茶器具上的花鸟绘画艺术根据茶具用途、所处的时期的不同而具有不一样的特点,经过宋朝的写实主义,元代的抒情主义和明朝的开放主义,形成了现阶段独具一格的茶器具艺术特点,对我国现阶段茶器具整体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与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礼仪的来源,研究古代的花鸟绘画则能够为未来茶器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研究古代茶器具上的花鸟图案能够让我们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有清晰的认识,加之我国不同地域下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让整个茶文化中的茶器具上的花鸟图案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纵观我国古代茶器具上花鸟绘画的艺术特点,可以看出我国茶文化丰富的内涵,是整体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产。

参考文献

[1]王官旭.飞潜动植入画图———论花鸟画题材和寓意的发展与演变[J].福建茶叶,2013(6):247-249.

[2]钱里乐.“文创”时代下传统制茶器具再设计[J].理论界,2013(18):179-182.

[3]王鑫.浅谈宜兴紫砂在茶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32-36.

茶文化的特点篇(6)

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茶馆是茶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茶馆的室内设计也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当代中式茶馆的空间、家具及陈设等大多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国家,茶文化与地域文化交融组合,在茶馆得到了完美体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茶馆的起源发展

茶在早期多为药用,后来才被饮用。在三国、两晋时期出现的茶摊,是最早的茶馆雏形。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流动性强,任何一个落脚点都可以售茶给行人,非常方便。到了唐代,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茶馆———一个固定的可以在这里饮茶的店铺。唐代的茶馆是人们饮茶、休息的场所,甚至与旅舍、饭铺结合,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唐代中后期,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的推崇,茶馆里多了文人雅士的身影。这些文人士大夫在茶馆里品茗吟诗,抒发内心的情感,慢慢将文化的气氛带入茶馆中。明代的茶馆中的茶点更加丰富,茶具和人们的饮茶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多在茶馆中待客。茶馆的兴盛在宋代,饮茶也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活动。这时的茶馆为了留住客人,给客人愉快的饮茶体验,不仅追求茶叶本身的质量,也开始关注茶馆的内部装饰。清代的茶馆无论在形式还是种类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时期,茶馆也遭受打击,直到改革开发后才恢复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茶馆的运营更加重视茶文化的延伸,不仅仅融合了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具有更加专业的茶艺和茶礼,还会不定期举行各种茶事活动,让更多饮茶的人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目前在中国不同地域也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茶馆,这些茶馆在代表当地特色的同时,也传承了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不过,茶馆在传承茶文化的时候仍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代相结合,而不是一味模仿。餐饮业的主题方向发展十分明确,茶馆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市场导向来定自己的主题,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来吸引消费者。

2地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国家,56个民族有56种文化特点。本土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历史遗风、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导致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形成。自然因素赋予了人们不同的生存环境,养育了不同气质的不同人民。自然环境等条件的不同,是最先决定文化区别的原因。面对不同自然条件,人们为了生存会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人们对于自然因素的回应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关键和根本原因。“入乡随俗”不仅体现了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尊重,更说明了融入当地生活中的关键。地域文化是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反映了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不同地域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来表现这些地域文化的特点。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设计作品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宣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人员的流动,地域文化间也会有碰撞交流,也会融入新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丰富了自身内容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指的是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做法,结合当地环境特点,保留当地民族文化的室内创作。有特点的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能够让人亲身感受到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播。重视地域性的室内设计,对于当地城市的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当代社会,地域文化的专属性并不强烈,但并不能说明地域文化是可以替代的。可是在诸多室内设计中,无论是设计手法还是设计风格,都有模仿传统的痕迹,没有创新和特点的突出,没有地域文化的存在,就没有传承文化一说。

3茶馆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

茶馆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茶馆室内设计是影响客人继续在茶馆喝茶的重要因素。很多茶馆的经营者没有意识到茶文化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必要性,往往只在乎茶馆的收益,反而限制了茶馆的发展。茶馆的经营者在对茶文化和地域文化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进行茶馆的室内设计时,只关注摆放一些画作、植物,营造了安静的气氛,却没有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氛围,同样阻碍了茶文化的发展。在全国各地的茶馆中,真正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茶馆工作者很少。茶馆的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以后,才能把握住茶馆的发展方向。现在人们消费也不仅仅关注商品本身,也会更加看重使用商品的感受。饮茶也是一样,人们饮茶不仅仅是追求茶叶口感的卓越,更是希望通过饮茶这一活动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没有当地地域文化的亲切氛围,也无法体会到茶文化的精神,肯定会留下不好的饮茶体验,长期以往,茶馆减少了客流量,也无法生存下去。

4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渗透

4.1地域文化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呈现

以地域文化作为主题来进行茶馆室内空间的设计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进行茶馆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可以从地域文化的历史层面进行切入。设计者可以在了解当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之后,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创作。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避免地域文化的重复,设计的主题也会与当地文化高度统一,消费者能了解历史的发展,体会到文化的传承,在饮茶的过程中有了身心的放松。历史不仅在现代重放,更以现代化的方式被传承。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追溯历史,也可以在空间、家具、色彩、植被等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让地域文化与茶文化充分融合。不同的自然条件导致不同地域建筑的空间布局有不同的特点。北方的空间布局大多是四方的,有利于驱寒保暖,主要受北方的气候影响决定的;南方的空间布局多效仿园林,不仅与南方湿热的气候有关,也体现了南方人细腻、柔和的性格特点。北方的茶馆在南方也可以存在,就是因为不同地域可以有不用的茶馆风格。为了留住更多的客人,茶馆里面也可以充分运用不同色彩给消费者心理暗示。例如北京老舍茶馆的色彩利用了北京传统皇家建筑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黄色为辅,给人明快敞亮的感觉。杭州的和茶馆的色彩多以灰白和木色为主,没有明艳的色彩,给人怡然自得的感觉。

4.2地域文化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茶馆的室内空间设计要想体现地域文化,必须要突出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化茶馆设计中,推动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神内涵,而国内的室内设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文化赋予到室内空间设计中,不仅给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打开了一道大门。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如果仅仅加入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的代表物品,是没有真正的文化内涵的。设计者需要充分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寻找设计灵感,才能设计出有地域文化内涵的作品。

结语

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不同地域的茶馆有着不同的风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会接受在不同文化熏陶下产生的不同茶馆。中国茶馆的发展是茶文化决定的,所以各不同地域的茶馆无论从外在特点还是内涵上都是有相似性的。随着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盛行,茶馆也会作为中国特色走向世界。当与世界的多元文化进行交流碰撞的同时,相信茶馆能够一如既往地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保留不同地域特点的同时,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创新出更符合茶文化的发展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恺,叶青,浅析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J],科技咨询,2008,14:52-54.

茶文化的特点篇(7)

一、旅游规划和开发要突出茶竹文化的内涵

《茶经》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所谓“嘉木”,不仅指茶的苗木树种之优,同时其生长的环境也要美,自古名山出名茶,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竹也因其生长环境之“美”,营造氛围之“幽”,自古便成为文人雅士居家环境的首选。因此,要突出茶竹文化的内涵,必须立足生态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发展休闲文化。

1.立足生态文化,是茶竹文化旅游的基础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深入调查,尽快制定景区开发的详细规划,严禁在景区内乱伐、乱建、乱采,保护生态环境,以优惠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景点的开发力度,加强景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茶山竹海融为一体又各具特色的自然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增加“看点”和“卖点”,促进景区景点的上档升级。

2.挖掘历史文化,是茶竹文化旅游的灵魂

永川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首先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对永川的历史文化和茶竹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其次,要有必备的文化载体宣传永川文化、普及茶竹文化知识。如修建茶竹文化博物馆。第三,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坚持做好茶竹文化宣传和普及工作。

3.发展休闲文化是茶竹文化旅游体现时代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选择

茶山竹海除了要开发一些新颖而有市场潜力的休闲娱乐项目,更重要是要科学定位,加大景区内休闲服务结构调整的力度,尽快改变其当前“大农家乐”的格局,提高档次和品味,打造旅游精品。

二、旅游服务要突出茶竹文化的特色

在现代旅游业的竞争中,特色就是效益,特色就是生命线。一个地方的旅游没有自己的特色就失支了竞争力。永川旅游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发展茶竹旅游,因此,在旅游服务的全过程中必须体现茶竹文化特色,突出茶竹文化特色。

1.营造特色环境

首先要着力营造具有浓郁茶竹文化的社会大环境。通过城市雕塑、广告宣传牌、茶竹文化一条街等方面的建设,茶竹文化活动开展,茶竹文化知识的宣传,让游客一进入永川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茶竹文化氛围。其次,景区景点、旅游接待场所的建设,内部布置要能体现茶竹文化的内涵。

2.设置特色项目

茶竹文化旅游除了一般性爬山、观景以外,在旅游服务项目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精彩纷呈的茶艺表演、名茶、茶具、竹制品展览、参观采茶、制茶工艺、茶歌对唱等。再有计划地推出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如举办“茶艺茶膳周末游”、“茶山竹海篝火晚会”、“茶艺茶道交流表演赛”、“茶竹美食节”等活动。

3.发展特色产业

茶竹文化旅游必须以强大的茶竹产业作为支撑产,才有发展后劲。目前,永川茶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尤其是连续多年茶竹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对永川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但是,从横向比较看,永川茶叶生产企业规模小,种植加工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与建设“西部茶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竹产业才刚刚起步,缺乏有代表性的产品。通过发展茶竹文化旅游,既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培育茶竹龙头骨干企业,又可以宣传永川的茶竹产品,树立永川茶竹品牌。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4.提供特色商品

独特的商品,不仅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永川多年来一直缺乏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景区和旅游市场大部分被外地廉价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所挤占。为了适应永川茶竹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永川要花大力气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竹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在质量、包装、产品搭配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永川秀芽”等一批品牌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旅游促销要树立茶竹文化品牌

旅游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游客消费的过程中,其物质的功能已逐渐弱化,而精神文化的享受成了主流。茶竹文化旅游在宣传促销的过程中,更应该打好文化这张牌,树立茶竹文化品牌。

1.适应消费需求,倡导优雅文化

茶竹文化旅游应重点突出“绿色、健康、文化”的主题,引领精致、优雅文化消费的潮流。其消费群体应以成都、重庆、永川及周边城市休闲度假的游客为主,充分利用地处“长江三峡一大足石刻”黄金旅游线路腹心的优势,形成线路互连,客源共享的格局,吸引外来游客。逐步改变茶山竹海“大农家乐”的消费现状,提升茶竹文化旅游的消费档次。

茶文化的特点篇(8)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5

1 茶园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自古以来“茶”便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逐渐便成为了一种茶文化。从古至今的演变中,茶文化一直与农耕文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喝茶习俗、品茗作诗已经成为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大量古典诗词中都能反映人们对于茶的喜爱,陈照年先生曾将茶定义为中国的过瘾,并全面的总结了茶的发展历程和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文化。茶文化首要的是具有满足大众饮茶的物质层面需求,其次的是由于其所具有的佛家道家的文化,给人们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哲学理念的追求。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园文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文化情有独钟,茶文化因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魅力的人文风景,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茶园的资源丰富,包括了以茶为中心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茶叶的消费者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开展,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使得服务也成为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文化旅游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茶文化的旅游效应,可以带动茶叶生产、科教、以及生态旅游这一系列的环节,使茶农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能够起到传承我国茶文化悠久的历史,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对茶园进行规划设计,可以促进具有生态特点的观光茶园的建立,让茶文化渗透到茶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以园区为核心的涵盖文化保护、特色经济、生态旅游的一体化工程,将茶叶与旅游业通过产业互动的模式,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变,例如,云南省普洱市推出的“普洱茶休闲观光生态游”就将茶叶文化与旅游业较好的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一体化的宣传和销售,促进了茶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茶园文化发展还不完善,在其规划和设计上面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优势,没有很好的体现其本身的意义。纵观我国各大重要的茶叶主产区,大多数茶园的规划设计显得比较单一,甚至是出现了较多的雷同现象,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文化特色和主题创意。为了更好的发展茶叶旅游,对茶园的规划设计便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风格在世界上享誉盛名,主要表现为在名门别院中将山水风景精致化,表现出对生态自然的遵从以及对视觉感官的重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既是中国古典艺术的表达方式的存在,又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仍主要为借景、障景、移景和隔景等,其对今天的园林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借景

主要是通过叠合、引入的方式将园外的风景与园内的风景结合在一起,巧妙地避免园林空间狭小这一缺点,使得园林布局更加饱满和合理。颐和园里的玉泉山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借景手法的例子。借景手法主要由3种方法构成:开辟赏景透视线、提升景点高度、借虚景。借景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象都可以成为其借助的点。

2.2 障景

不同于借景,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包括假山设计、建筑、峰林等,将园中的景物进行隐藏,避免较宽大的园林给人一种空旷冗杂的感觉,而又可以使游客在观赏中通过不断地发现景点,带来一种欣喜的感觉。这是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将园林的美逐渐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2.3 隔景

其作用与障景相类似,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园林的空间分隔开来,通过对游客的视线进行阻挡,减少相连景^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更加丰富合理。

2.4 移景

指通过在园林设计中对景物进行移植或者仿建,完善园林的构造,使其更加具有美观性。这种手法在古代园林中运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好。例如,在我国著名的景点圆明园中,既具有无锡特色的寄畅园,又有众多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这种造景手法,解决了古代交通不便,南北文化差异不能被很好的欣赏的问题。但是移景并不等同于复制景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好会由于地域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必须需要对景象进行加工,使其更具形象化。

3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对茶园设计的启示

3.1 以自然景观为基础

茶园文化是在茶叶生产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其进行设计可以将茶园文化很好的展示出来。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虽然三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就思想上来说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以体现道家的“道法自然”为主,而茶文化的发展除了具有道家文化的特点之外,还体现了佛家和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于是,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运用到茶园设计中便有了很好的思想基础。茶园设计要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注重对自然因素的遵从,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改造,保护茶园自身的景观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认真的分析茶园的地理因素、地形特征和空间布局,采用适当的手法,对地形、地势和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因地制宜的发展茶园文化,不仅要将茶叶种植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为茶叶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还要将茶园的园林景观和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对茶园生长的茶树和周围的植被进行合理的划分,尊重植被存在的合理性,呈献给游客一种原生态的茶园的风景。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与茶园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上保存其独特的自然风味,使得游客在欣赏中能够起到亲临大自然的感觉。

3.2 以体现茶文化的内涵为改造点

茶园设计对带动茶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茶园的设计中也应该要体现出茶文化的特点,使二者可以很好的相互促进。在茶园的选址上,就要以自然风景区和郊外为主,这些地方环境优美,植被丰富,可以给游客更好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在茶园的设计主题上,要突出一种修身养性、安谧静雅的氛围,使游客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茶文化自古以来的那种“清新淡雅”的韵味。在人为造景上,要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特点,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使得茶园设计能够很好的突出超脱的茶文化意境。在实际设计时,不仅要在空间构造上下功夫,使其体现出一种灵秀之美,更要顾及茶园的整体氛围,突出茶文化的特点,发扬中华优秀的茶叶文化。

3.3 以整体观为设计原则

茶园设计需要实现游客可以在茶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这一目的。在实际的设计中,要融合“和谐大自然”的理念,将其贯彻到茶园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注重体现景观一致的原则,由于游客在欣赏过程中,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将景观空间的性质与建筑的性质联系在一起。设计者要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这种心理,在茶园空间布局的设计上要与茶园的整体风格相呼应,提升茶园景观的特点;要注重景观的完整性原则,茶园设计是一个将整个茶叶生产、生态旅游等环节相联系的过程,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茶园文化设计,使其达到效果最大化,要将茶园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幽舒适、养生宜人的氛围,使得游客在茶园观赏中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又能够对中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进一步的了解。

3.4 以融入创意元素为特点

针对现阶段茶园设计不能突出特点,雷同现象多的问题,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将创意融入设计理念中,形成独具一格的茶园文化。设计师要给茶园定一个设计主题,突出其地域特色、茶叶特点,如:“福建武夷山脉就以突出武夷山大红袍为设计点,形成了以大红袍观光为一体的茶园。”要发掘茶叶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出茶园的独特的风格,针对现阶段生态旅游热门的现象,借鉴优秀的创意理念,设计出具有鲜明特点的茶园,来吸引游客。同时,还可以将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到茶园设计中,使得茶文化更加的生动,并且更好的带动当地的生态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茶文化旅游将会获得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茶园给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场地,要认真的对待茶园设计这一概念,借b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茶园设计注入活力。成功的茶园设计既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让游客在生态观赏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其促进作用。茶园设计要汇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创意理念,达到其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1]邵春田.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N].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 (02).

[2]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米敏,黄小飞.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 2011(05).

茶文化的特点篇(9)

欧洲茶文化源自我国的茶文化,与我国茶叶传入欧洲有着密切关系。其大概形成于17世纪,与英国王室对饮茶的喜爱和推崇密不可分。欧洲茶文化尽管形成于欧洲大陆,但是随着欧洲尤其是英国人对北美的经营,欧洲茶文化随即传入美国,并有所创新和变革,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欧美茶文化。与茶文化类似,同属英语体系的英美文学具有很强的同构性,在文学创作上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也高度一致。因此,我们在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中都可以看到大量茶文化的影子。从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内容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英美茶文化的魅力和其对英美社会的影响,更是能够深入了解到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特点。

1英国茶文化特色及内涵

在西方世界,英国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鼻祖。英国茶文化源自中国茶文化,但是又根据英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与中国茶文化截然不同的形态和价值理念。我们知道,中国茶文化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其一方面强调要积极进取,另一方面更是追求一种淡然洒脱的境界,强调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并且要更好地从大自然中感悟到“道”的力量,能对人生和宇宙有着独特的见解。因此,在中国茶文化当中,茶味其次,茶道是最重要的。而英国茶文化则不同,其更加注重茶叶的味道和口感。因此,在茶叶传入英国后,英国饮茶者为了去除茶叶本身苦涩的味道,会在煮茶时加入一些牛奶以及其它调料一共烹制。在饮茶的方式上,英国茶文化更是独具特色。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英国社会形成了“下午茶”的饮茶传统。一开始,下午茶为了满足英国人的口腹之欲,因为下午茶并非仅仅饮茶,更是会配以一些精致而美味的糕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午茶成为了英国人社交的一种重要载体。在饮茶人群上,英国茶文化同中国茶文化相似,都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普及的过程。中国茶叶一开始传入欧洲时,价格十分昂贵,普通老百姓难以购买,只是流行于英国王室及贵族家庭当中,这也就使得英国茶文化在一开始带有浓郁的贵族色彩。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英国殖民扩张,大量的茶叶被运往英国,茶叶才渐渐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当中,日益成为英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茶文化开始与英国工人阶级文化融合,在保留其贵族礼仪文化的基础上,更是增添了以务实严谨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文明色彩。

2美国茶文化特色及内涵

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国茶文化是英国茶文化在北美大陆的延伸。但是其在发展历程中,又结合美国独特的人文内涵,呈现出与英国茶文化不尽相同的特征和风格。在北美大陆被“发现”之后,大量的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纷纷来到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开始新的生活。欧洲移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更是将英国茶文化带到了这片朝气蓬勃的新大陆上。早在17世纪,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波士顿,率先开始了茶叶的贸易,很快就让饮茶之风盛行于美国各个城市当中。在饮茶的口味上,美国茶文化也有其特殊之处。由于美国地大物博,畜牧业较为发达,因此美国人在饮用茶叶时,会加入一些牛奶、羊奶或是奶酪等添加剂,这就让美国的茶饮品较之英国茶水更加厚重而醇香,这一点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饮茶的习惯颇为相似。另外,美国茶文化的这一特点还跟当时美国人的生活有很大关系。彼时,北美大陆上的新移民正处于创业奋斗的阶段,每日操劳劳作,一方面需要用茶来提神减压,另一方面更是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热量。而茶叶与奶制品的结合,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应该说,尽管美国茶文化源自于英国,然而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特点,美国茶文化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风格,与其母体———英国茶文化相比,少了几分高贵和典雅,而是多了一些粗狂豪放。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是美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就让美国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一些茶商敏锐发展商机,开发设计出一些便携式的袋泡茶以及茶饮料。尽管在中国饮茶者看来,这种一次性的袋泡茶和添加了其它调味剂的茶饮品已经失去了茶道精神以及品茶的乐趣,然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其更加务实高效,也与当时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

3中国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大航海时代让中西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英国茶文化形成之前,中国茶文化对西方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美国文学产生时,英美茶文化已经出现,但是随着中国移民进入美国,中国茶文化也不可避免对美国文学产生影响。英国茶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们知道,英国茶文化的产生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英国茶文化出现之前,一些英国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描写茶叶时,更多的是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描写上,还体现在对英国文学家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上。饮茶对于当时的英国文学家是一件新鲜事物,同时昂贵的价格更是为中国茶文化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很多英国作家都会在作品中抒发对茶叶的热爱之情,这一创作特征跟我国茶歌、茶诗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譬如说,西方第一首茶诗《饮茶皇后诗》,里面有花神、秋色、嫦娥、桂花、茶等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特色的内容。类似这样的文学作品在英国还有很有。这让我们知道,在英国茶文化形成之前,中国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文学家对茶的认知以及其创作的思路和情感表达方式。中国茶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也颇深。由于美国文化是多元化的文明,尽管其以欧洲文化为基础,但是源自全世界的移民让美国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美国文学中,有一类重要的文学类型叫做华裔美国文学,这里面有几部著名作品如《吃碗茶》、《茶壶烈酒》等,将中国茶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进行了集中的反映。譬如说,小说《吃碗茶》中,作者便以茶为媒,让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因茶而获得最后的圆满。又比如说,小说《三杯茶》在剧情发展上,采用的是我国古典小说常用的“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写法。另外,三杯茶的寓意其实跟中国茶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英国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分析

英国茶文化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颇深。其不仅在诗歌上深刻影响了英美文学,更是在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载体上对欧美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研究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英国茶文化应当是重点研究的对象。

4.1英国茶文化对英国诗歌的影响

在17世纪中期,英国著名诗人艾德蒙将祝寿诗歌跟茶文化相结合,写下了著名的《论茶》。这首具有浓郁英国风格的诗歌,以茶为媒介,在叙事中达到了抒情的目的。18世纪初期,《灵丹妙药茶诗两篇》问世,这两首诗把茶叶视为能够治愈疾病的灵丹妙药,另外更是认为饮茶可以赋予创作者更多的灵感,让其创作出更美妙的文学作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叶在英国文学家心中的地位之高。另外一位英国诗人塞缪尔,将茶视为生命不可缺少的事物,其曾在诗中这样表达对茶的热爱:夜幕降临时饮茶作乐,夜深人静时饮茶慰藉,朝阳升起时用茶迎接新的太阳……英国诗人在创作茶诗时,其感情往往十分强烈,而中国诗人在这方面则要委婉细腻许多,这反映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4.2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散文的影响

与茶文化有关的英国散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往往会通过详细且细腻的笔触,对社会各阶层的饮茶场景进行具体地描写。因此,今天的读者在阅读当时的散文时,能够很深入地了解到当时人们饮茶的具体细节。在小说方面,茶文化的影子更是随处可见。与其它文学体裁类型相比,英国小说中的茶文化不仅仅起着抒情的作用,更是在人物塑造、剧情推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譬如说,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就多次对茶会进行描写。小说中茶会的介入,让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生动而具有情调。这对于小说的整体格调、品位以及剧情的发展能起到很关键的提升和推动作用。

4.3英国茶文化对于美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同样十分深刻

茶文化的特点篇(10)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97-01

一、中国茶文化的特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一)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二)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三)地域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四)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国际性等特点,确实是博大精深,意蕴深厚,留给我们后人无穷的财富,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柴油的危险性分析 下一篇: 企业商业模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