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笔记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4 16:48:35

欧姆定律笔记

欧姆定律笔记篇(1)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常采用理论探究和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突破.分组实验探究时,先在实验室准备多个多用电表和多个种类的电学黑箱,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在课后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找出其内在的规律.

1明确探究原则,熟悉探究的步骤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往往是探究无目的,测量无记录,有的对同一接线柱进行反复测试,且多数同学首先选用多用电表欧姆档进行探测,发现指针过偏或反偏后,才会考虑要用多用电表电压档检测箱中是否会有电源.为此,在学生分组探究之前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明确探究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探究的步骤.

1.1探究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损坏多用电表,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对多用电表的原理、电路及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使用注意事项要十分熟悉,如欧姆表的红、黑表笔与电源正负极的关系,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等.

(2)程序性原则.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总结出普遍适用的判断流程,具有可操作性.

(3)唯一性原则.实验中所进行的操作过程要能唯一确定元件的种类,具有排他性,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对各种电学元件的电学特征必须非常熟悉,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等.

1.2探究电学黑箱的操作步骤

(1)先检电源.在探究中,若无法判断箱内是否有电源时,可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档串接二极管进行检测,检测时先采用触接法,若电压表有读数,则箱内一定含有电源.

(2)然后判断是否有二极管或定值电阻,用欧姆表对黑箱外两接柱分别加正向和反向电压,若读数相差很大,则箱内一定有二极管,若读数相同,则两接线柱间一定是定值电阻.

(3)再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在进行探究黑箱实验中,要养成良好的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的习惯,必须对接线柱进行编号,如1、2、3、…,分红、黑表笔记录数据,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然后逐一记录,表格样式表1.

HT6]JZ]表1BG(!]BHDFG3,WK8,K4,K4,K4W]XXZSX3-YX]XXZSY1-YX]BS(ZSX5Y*4-ZSX5Y*4]红表笔BS)]BS(ZSX1*2Y*3-ZSX1*2Y*3]读数BS)]BS(ZSX*8Y1*8/9-ZSX*8Y1*8/9]黑表笔BS)]]1]2]…BHDG2]1]XXZX-YS]BHD]2]]XXZX-YS]BH]…]]]XXZX-YS]BG)F]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呈现出的规律进行分析、归纳,确定出黑箱内电学元件的种类和连接方式.

2设计黑箱案例,分组实施探究

课外,我设计了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分批对这几个案例进行探究,然后进行交流,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各探究小组拿到黑箱后,根据实验原则和实验步骤,先制定探究方案,设计好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格,然后着手进行实验,根据数据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完成实验,在各组都完成实验后,进行交换实验,最后由各组推选一个代表汇报各实验方案的探究结果.

TP4GW131.TIF,Y#]案例一如图1所示的黑箱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用欧姆表测量各接点间的阻值,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电阻均相等,测量记录如表2.

HT6]JZ]表2BG(!]BHDFG2,WK10,K10W]两表笔接的接点]多用电表示数BHD]a,b]5 ΩBH]a,c]10.0 ΩBH]b,c]15.0 ΩBG)F]请通过探究,画出黑箱中可能的电路.

实验结果由题意可知,此黑箱内无电源,无二极管为纯电阻黑箱,根据接点间电阻的关系,a,c间阻值为a,b间阻值的一倍,很容易判断出箱内三只电阻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TP4GW132.TIF,BP#]此实验要注意具有双解性,因为当内部结构不同时,外部特点可能相同,所以答案有上述两种.

TP4GW133.TIF,Y#]案例二如图3所示,黑箱上有1、2、3三个接线柱,用多用电表测量结果如下:

(1)用直流电压档测量,1、2、3接线柱之间均无电压;

(2)用欧姆档测量结果如表3.

HT6]JZ]表3BG(!]BHDFG3,WK8,K4,K4,K4W]XXZSX3-YX]XXZSY1-YX]BS(ZSX5Y*4-ZSX5Y*4]红表笔BS)]BS(ZSX1*3Y*4-ZSX4Y1]读数/ΩBS)]BS(ZSX*8Y1*8/9-ZSX*8Y1*8/9]黑表笔BS)]]1]2]3BHDG2]1]XXZX-YS]]65]25BHD]2]1.6k]XXZX-YS]]1.7kBH]3]25]81]XXZX-YS]BG)F]请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判断箱内电学元件及连接方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由于直流电压表测量三个接线柱之间均无电压,所以可以判断出箱内无电源;又由于用欧姆表测1、3接线柱间正反向电阻值不变,可以确定1、3之间为一定值电阻TP4GW134.TIF,Y#];再根据欧姆表黑表笔接2,红表笔分别接1和3测得电阻值较大,而黑表笔接1红表笔接2,其阻值较小,因此1、2接线柱之间应为二极管,电路连接如图4所示.

上述分析采用先判断有无电源,然后用欧姆表根据二极管和定值电阻的电学特性结合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很快就能得出结果.

TP4GW135.TIF,Y#]案例三在图5所示的黑箱内,有一个内阻不计的电源,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和若干导线组成的电路,外有4个接线柱,用电压表测量各接线柱之间的电压分别为U12=5 V,U34=3 V,U13=2 V,U24=0,试画出黑箱内使用电阻最少的电路图.

实验结果因为U12=5 V,且2个接线柱间电压最大,说明1、2接线柱间有电源,且1接线柱接电源正极;U24=0表明2、4接线柱之间没有电压,即2、4之间直接有一根导线相连.

因此,在1、3接线柱之间可接二个电阻,在3、4接线柱间可接三只电阻,也可在1、3接线柱之间接一只电阻,在3、4接线柱之间接三只电阻,或1、3接线柱间接三只电阻,3、4接线柱间接一只电阻.如图6所示:

TP4GW136.TIF,BP#]根据题目要求可知,图6中B、C两种电路电阻最少.

在分组进行探究过程中,学生目标明确,求知欲强,纷纷动手,先猜测,再测量,学习兴趣浓烈,同时小组内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较快,这时就要求组内同学相互帮助进行协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这种课外探究活动学生总结出了一批处理黑箱问题的经验和规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总结实验规律,提升判断能力

在学生分组探究结果汇报之后,要求学生就探究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和体会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学生踊跃发言,就他们发现的各种电学元件的特有的现象进行如下归纳:

3.1用直流电压表测量

若电压表测得两接线柱间电压最大,则两接线柱间有电源;若电压表测得各接线柱间电压不同,则黑箱内部电源与元件构成一回路;若任意两接线柱间无电压,则盒内无电源;若两接柱间电压成比例,则反应其对应阻值也同样成比例.

3.2用欧姆表测量

欧姆定律笔记篇(2)

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之初中生而言要强一些,但是由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因而,在进行这一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尤其将之与之前所学的欧姆定律的知识区别开来,避免混淆。那么,在高中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中,教师如何具体完成这一难点的教学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在进行这一定律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通过有效的导入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针对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进行导入。教师先准备好几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型号的干电池及蓄电池,然后在干电池上标明1.5V,蓄电池上标明2.0V,然后准备15V的电源及一个小电筒灯泡,然后进行实验:先将小灯泡接到2V的蓄电池上,学生观察到小灯泡发出很亮的光。之后让学生猜想,如果将小灯泡接到15V的电源上,会发生什么情况?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们通常会以为小灯泡会被烧坏。接着教师就进行这一实验,却发现小灯泡安然无恙,而且发出光的亮度反而比之前2V的还要暗。这就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就可以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样,学生必定兴趣大增,积极投入之后的教学中,为这一难点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实验,突破难点

上文说到,这一内容的知识较为抽象,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单靠讲解的话,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从而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来确切了解闭合电路以及分电路、内电路、外电路等知识,并且掌握电源的外部电流流向及内部电流流向,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扫除一定的障碍。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记录改变电阻值、

闭合开关后电动势、电流以及电阻的关系,认真分析后,获得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三、积极拓展,学以致用

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并掌握这一定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两种较为特殊的情况(短路及断路)并进行解决:如,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如果发生短路现象,常会导致电源被烧坏甚至引起火灾,因而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安装保险丝等。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当然,对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一难点的教学,自然不止这一方法,并且难点是相对的。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方能有效突破难点,最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孙殿乔.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难点突破[J].新课程学习:中,2010(8).

欧姆定律笔记篇(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作为一堂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一环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深入程度、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学生对本节课授课知识的兴趣多少等.对于初中学生,注意力本就不容易集中,那么一个好的引入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带领学生积极思考并真正进入课堂的关键.欧姆定律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若仅仅是公式,学生在刚学的时候很容易记住,但是对于欧姆定律的来源以及探究的过程总是模糊的,就算教师在课堂上有过演示实验,在部分学生看来都只是因为教材是这样安排的.但其实不然,这个探究实验正是欧姆定律得出的关键.可是学生理解不到位,可能是教学哪一步不够确切.比如其中一个设计点就是引入这个探究实验,在引入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回到当时欧姆在探究时的过程以及条件中,结合当时的条件可能做到的以及达到的情况,这样的引入或许会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学引入恰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最关键的一步.一方面,课堂引入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包摄性较广的整体知识中掌握分化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中掌握整体知识难度要低些.”比如在讲解“静摩擦力”这一节课时,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将摩擦力作为先行组织者,将其作为上位概念,再将静摩擦力直接提出,并联系其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另一方面,课堂引入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本就不容易集中,在刚上课的几分钟,学生可能还处在下课所经历事情的愉悦之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找到一种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方法.注意力是保证学生上课的首要条件,而兴趣又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教学引入环节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关键.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常用的几种引入方法:

(1)实验引入法,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引入时采用实验的方式是中学物理教师常用的,运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可以快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既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

(2)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可以是视频、图片、实物等,某些物理现象不一定是发生在学生周围,那就可以通过图片或录像的方式为学生展现物理现象或物理情境,这样就显得更加直观,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讨论引入法,一般就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事例,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大家一起来辩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导入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材料,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这个过程,关键是借助生活中鲜明的例子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4)问题激疑法,设置疑问是教师的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有意激疑启思,活跃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5)复习引入法,这是最便捷的引入方法,往往是在与新课联系较为密切的时候使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巩固,更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做液体压强的复习题时,引出浮力的知识,浮力其实就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上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学生联系前面知识能够快速地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而不会感觉到陌生.

(6)故事引入法,一般的故事引入都是直接引用物理学家们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探索热情,通过了解前辈们的物理思想、实验方法和探索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素养[2].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先给学生介绍牛顿这个人的一生,学生会由于对牛顿这个人的崇拜而愿意对其所提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7)游戏引入法,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从而引入新课,利用游戏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摩擦力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绳子是经过教师处理过的,所以一定会产生输赢,学生心有不甘,因此就可能产生对答案的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欧姆定律教学引入文献分析

欧姆定律是整个初中电学的重难点之一,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需要考虑接收者的认知情况以及他们的阶段性特点等等,首当其冲考虑的便是引入部分.以下是大部分教师在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中常用的几种引入方式.

(1)复习引入

学生在接触欧姆定律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3个物理概念,有的教师则是充分的利用学生已经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2)实际问题引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把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教师会由生活当中电流受电压、电阻变化的电路来进行提问(比如收音机的音量大小是由什么来进行控制的),然后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的学生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会争先抢答,有的教师就会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抢答.设置如下两个问题:实验中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当电阻一定的时候,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进一步提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是否存在某一数值关系,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进而探究三者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4)通过实验引入主题

实验的创设是根据电流在电路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的教师会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事先设计电路图,然后改变其中的电阻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实验现象与学生前面所了解的不一致,通过继续进行实验对比解释才知道电流在电路中同时还会受到电压的影响,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引入对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判断.

(5)由物理学史引入

新课标中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史,学习前人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有的教师会通过介绍欧姆这个人,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提出欧姆的杰出贡献---欧姆定律.

3、 总结

通过对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大部分文献中采用的都是惯用的物理引入法,而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实验引入法,由于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电流、电阻、电压等,教师在这里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实验.电压和电阻的影响因素,前面的定义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因此,现在最为疑惑的就是电流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电流与电压以及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这种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会感兴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物理知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实验探究的步骤,从而加强实验探究的意识,与初中物理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符合的,因此,实验探究法引入欧姆定律总是作为欧姆定律教学引入的首选.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够体现出来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物理学里面最好的方式在笔者看来就是物理学史的渗入.物理学史具有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运用灵活性等特点,物理学家们的物理思想、实验方法和探索精神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且提升学生的素养[1].但是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已有的教学设计当中,很多教师就是对欧姆的一生进行简要的介绍之后就直接提出本堂课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欧姆的实验进行验证,学生或许会深刻地记住欧姆这个人,这样的引入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渗透,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就没有那么的明显,笔者曾经也用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引入,得到的结果没有显着的不同,因此,笔者又设计了另外一种方式的物理学史引入.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电流的知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1)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前面已经学习了电流,对于电流是否存在和其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进行测量?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初二上学期就已经学过热量之间的传递,有温度差的两个热源之间是可以直接进行热量的传递,欧姆认为电流也应该具有和热传递相似的性质,既然热是受到温度差的驱动,那电流也应该受到某种驱动力而且应该是正比的关系,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驱动力其实就是电压;对于电流的测量学生知道用电流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对欧姆定律的发现历程进行介绍.当电流被发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电流表才出现,在电流表出现之前,能够检测电流的是一种叫检流计(原理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的仪器,现在又一个问题了,只有检流计也没有办法去得知电流的大小.欧姆这个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善于思考,“既然检流计可以测量电流是否存在,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是否可以得到电流大小.”前人已经发明了静电计可用来测静电力(这是我们后面即将学到的)——库仑定律(静电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就根据检流计的原理以及测静电力的扭秤相结合,制成了电流扭力秤,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小磁针和一根直导线,当直导线通上电流之后,电流产生的磁场就会影响小磁针转过一定的夹角,并且发现扭转角度与电流强度成正比,通过角度还可以得出电流的大小.那么如果现在学生就有这样一个电流扭力秤,除了用它可以得出电流的大小,那还可以对其充分利用,进行实验的改造,在我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肯定会想到电阻的大小与金属材料的关系,改变金属材料看所得电流的变化,这样又解决了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3].这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欧姆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得出了欧姆定律,这整个教学过程看上去没有物理知识,很多教师可能会觉得浪费时间再加上还有的是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其实不然,学生的接受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这样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欧姆定律其实就是一个电流的探究过程,其实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思考,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最后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I=UR.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笔者建议这个引入过程可以将PPT、教师的描述、板书结合起来使用,效果可能会更好.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笔记篇(4)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对象是中专机械专业学生,其内容必须与后续专业课相符合。其基本理论以必要够用为度,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和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基本电路、电与磁、安全用电,电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它有基本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综合度高、课后实验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使学生尽快掌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笔者就《电工基础》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调整顺序,整合内容,相似概念集中教学

《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结构顺序讲述,这些相似的内容就会被割裂开来,让学生理不清关系,抓不住要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电磁与电磁感应”教学时,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都处于不同小节,而这几个定则又都是在介绍其他概念时配合应用的,比较分散,形式又很相近,致使很多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定则的用法。如果采用集中教学、横向比较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先把这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并区分它们的适用场合,即右手螺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左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而右手定则用于判断导线切割磁力线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地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食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二、找准特点,编顺口溜,记忆知识事半功倍

在《电工基础》中有些知识点很零碎,不容易记忆。如果让刚刚接触这些东西的学生死记硬背的话效果很差,而且日子一长就很容易弄错。例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相位关系:两种电路中电流电压相位都是相差π/2,但谁超前谁滞后学生很容易记混。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顺口溜“鸭绒(压容)慢慢飘,流感后来到”来帮助学生记忆--电容中电压滞后于电流,电感中电流滞后于电压。通过记忆这样有意义的的语句来强化对零散知识点的记忆,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三、采用比喻,化新为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些新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往往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往往要在教学中突出概念的理解性,采用比喻是一种让学生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方法。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时,很多学生对支路、节点和回路的含义不理解,因而对掌握这两条定律感觉很困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支路比喻为城市里的街道,节点比喻成各个路口,回路比喻成环行路,而把电路中的电流比喻成城市里面的车辆。电流从一些支路流入节点(车辆从一些街道驶入路口),又从节点流向其他支路(车辆从路口驶出),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有多少车辆驶入路口就会有多少车辆驶出路口)等等。因为学生对比喻出来的这些事物很熟悉,所以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这些刚接触到的概念。

四、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强调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思考分析理论在实际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分析串联电路的应用时,学生对它的实际指导意义理解不深,我就补充举了个例子:有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功率为3W,要把它作为信号灯接到220V电路中,应该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可选的电阻有500欧姆、700欧姆、1000欧姆、1200欧姆四种。学生根据小灯泡的电压、功率,算出了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电阻为48欧姆,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0.25A和总电压220V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880欧姆,最后将总电阻880欧姆减去小灯泡的电阻48欧姆得到832欧姆,即为应串联的电阻阻值。那么,能否选取最接近832欧姆的700欧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选了7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9A,超过了它的额定电流,这是不允许的。在这个问题中前面算出的额定电流在实际应用时隐含的条件是只能小于等于它,而不能大于它。选取10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虽然电流下降到0.21A,小灯泡的亮度有所下降,但却能保证电路设备安全。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讲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的关系时,我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两个电阻串联,其中一个电阻特别大,大到了无穷大,也就是断开了,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说那就没有电压了。其实这个问题可用动态抽象的电路去想象――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一直监视,则电压表读数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这就是为什么电线断线后如果有人碰到就会触电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推理解决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五.重视实验,培养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电工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很紧密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往学生上实验课,都是由实验教师讲解后,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画好的表格填写数据这样一种老是依样画葫芦的办法进行,束服了学生的手脚,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时,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怎样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之类问题进行介绍,并且举例示范。在以后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先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测出实验数据,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有趣和耐人寻味的细节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实践,就能使这门专业课生动、富有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它。

参考文献:

[1]柳青.《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1(4).

[2]张江城.电工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欧姆定律笔记篇(5)

“对德国人来说,帕希姆除了有一个机场,什么都不值一提。”这是庞玉良的生意合伙人对帕希姆的第一印象。

如今,易北河支流艾德河把帕希姆分为两个“部分”——河东是居民生活的地方,河西的850公顷土地则属于中国商人、林德国际物流公司总裁庞玉良。他在与当地政府的购买合同中注明:中国人拥有帕希姆机场100%股权、设备及附属经济合作区土地的永久拥有权。

庞玉良是最后一个完全拥有德国机场的外国人。自他收购帕希姆机场后,德国政府就修改了法律,禁止外国人持有机场100%的基础建设股权。毕竟机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人与县政府

统一以前,这里是东德的军事重地,少有外国人问津。庞玉良也许是当地人接触的第一个中国人。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叫他 “马可·波罗·庞”。2005年,这位马可·波罗花了3000万欧元到1亿欧元的一笔款子,买下了机场,从此长居此地,变成全城3.7万居民的“Herr Pang(庞先生)”。

小城欣喜若狂,因为庞先生许诺新的机场将带给帕希姆1000~5000个就业岗位。这对帕希姆来说,几乎是救命的数字。

德国《世界报》经济版资深编辑丹尼尔·厄科特曾用“经济沙漠”来形容帕希姆所位居的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现状。州内的绝大多数县城以农业为主,几乎没有商业,“变卖土地”成为发展经济的捷径。

帕希姆也一样,绝大多数居民不会讲英语,年轻人一到成年,就奔赴德国其他大城市谋生。常住的人口中,只有1.8万人的劳动人口。5000个就业岗位,相当于为帕希姆一半以上的家庭提供了饭碗。

“当时我们太冒进了,把这里当成了中国的开发区。要知道,在中国的开发区创造5000个就业位置轻轻松松,一条流水线就可以干掉一百个就业位置,放在帕希姆就不现实。我们当时不了解德国国情,说了大话。”一位帕希姆机场战略开发团队中的项目负责人透露。

德国人并没有忘记这些“大话”,他们开始怀疑“中国庞”不过是个国际掮客。

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庞玉良将自己买进的850公顷土地预售了50公顷给澳大利亚的古德曼集团,获得了1300万欧元,将这笔款项交付了第一笔购地费用。而2009年年底,应到账的第二笔款项1700万欧元则迟迟没有打入德方账户,这被当地媒体理解为“庞没有花一分自己的钱就拿到了机场”。

到了2010年,事情又发生了转变,当地议会决定,中国人只需要再付500万欧元且分5年支付就可以拥有机场。没有人知道庞玉良以什么方式说服了固执的德国人接受合同的变更。

居民开始愤怒了。在当地的BBS上,有了激烈的匿名留言:“我对没有经验的政府官员感到失望,他们不给公务员加薪,竟然还白送了1200万欧元给中国人。我们选了一些演员来领导帕希姆。”

2010年,帕希姆的反对党开始热炒中国企业“行贿”政府官员的事——这一年,林德公司邀请帕希姆政府和工商协会的官员到中国参观世博会。

作为帕希姆机场经营者和当地最大的地主,庞玉良有一个新的办公地址:帕希姆县普特利茨大街25号。它位于帕希姆县政府的3楼,和县长伊雷蒂的办公室只有一门之隔。伊雷蒂对反对党的指控一一出面澄清:去中国是到庞玉良的老家河南省进行商业交 流,世博会只利用休息的时间去了一天。至于政府给予庞玉良的优惠政策,伊雷蒂解释说,林德集团将投入770万欧元,用于建设新塔台,预计总共用于机场建设的数字将达7000万欧元。

县长伊雷蒂说:“我坚信庞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2010年货运吞吐量已经达到2600吨,每周有3架货机往来,未来会增加到5架。在中国人接手以前,这里每周只有一趟去保加利亚的货机。”

德国统一后,1994年县政府花1150万马克从州政府手里买下机场,本以为可以激活经济,结果却背上了每年300万欧元的运营费负担。现在庞玉良为县政府解决了这笔负担,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至少,和中国人的生意并没有赔本。

这就是庞玉良“聪明”的一面。他十分清楚县政府的“底线”,他们不愿把机场再度出售,只要保证机场正常运营,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渡过难关。

“地猫”与“羊排豆角焖面

在庞玉良看来,他买下的并不是区区一家机场,还包括周边广袤的林地。庞玉良喜欢这片“世外桃源”,闲暇时他的部下可以打猎捕鱼,他则以主人的姿态设宴招待朋友,当地权贵也常邀请他去家中作客。

这桩大收购是悄无声息地完成的。在正式签约那天,庞玉良一个人走进了会议室。事后,他的父母和公司员工才知道——庞收购了一个德国机场。直到今天,机场的收购细节仍旧扑朔迷离,这笔巨额的资金交易是一个秘密。

“他是一个梦想家。”庞的下属如此评论自己的老板。

为什么很少有德国商人在帕希姆投资,他们太清楚这是怎样一块土地——没有任何优势,牵涉诸多法律难题。在这里运营机场,或多或少会受到汉堡、柏林这样大型机场的打压。如果按照德国人的常规做法,10年、20年帕希姆地区不会有太大起色。但在运营机场的这几年,庞玉良已显露出中国式的灵活和精明。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的商人像中国商人一样,在突破规则和活络关系上拥有惊人的能力。

事实上庞玉良早已对传统的包机货运业务失去了兴趣,从他的博客上可以看到,他在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新买的土地和自己的物流资源赢得更多利益。他提炼出了帕希姆保税区的概念,并希望通过这个整体开发的模式来赢得投资,他一遍一遍地跟外国人说起:“我的保税展销模式在中国有成功先例——马云和他的淘宝网。”

在博客上,庞玉良甚至将自己的想法与马云的“天猫”模式挂上了钩——他称之为“地猫”模式,利用这个模式,吸引更多的中国制造进驻保税经济合作区生产、组装,这样就能将产品标注为“德国制造”。

欧姆定律笔记篇(6)

《多用电表的原理》是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2章《恒定电流》的第8节,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是必考实验之一(《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铺垫,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至关重要。然而,欧姆表的原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该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做到既让学生当时能够理解,又能让学生课下用到时能随时提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应用,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笔者就本节课中欧姆表的原理做了一些思考,现通过两个案例加以比较分析。

2案例展示

21案例一展示

211引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那么我们能否把电流表改装成能够测量导体电阻,并能直接读出电阻数值的欧姆表呢?下面我们从一个例题说起。

212以例题形式呈现欧姆表的改装

(1)用导线把A、B直接连起来,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1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

(2)调到满偏后保持R1的值不变,在A、B间接一个150 Ω的电阻R2,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

(3)如果把任意电阻R接在A、B间,电流表读数I与R的值有什么关系?

解析:(1)因电流表电阻Rg的值不能忽略,此时可以把电流表视为一个电阻来计算。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g=ERg+r+R。

由以上式子可得:

R1=EIg-Rg-r=142 Ω

这表示,当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一起,且表头指针恰好满偏时,可变电阻R1的值为142 Ω。

(2)保持可变电阻R1的值不变,把R2=150 Ω接在A、B之间,设这时电流表读数为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2=ER+r+R1+R2=5 mA。这表示,接入R2后,电表指在“5 mA”刻度的位置。

(3)把任意电阻R接到A、B之间、设电流表读数为I,则:

I=ER+r+R1+R

代入数值后,得:

I=1.5 V150 Ω+R

解出:

R=1.5 VI-150 Ω

教师:通过以上计算同学们得到什么启发?如何将电流表的表盘转换成测量电阻的表盘呢?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将电流表的“10 mA”刻度线标为“0 Ω”,“5 mA”刻度线标为“150 Ω”,其他电流刻度按R=1.5I-150 Ω的规律转为电阻的标度,如果把改好的刻度表盘装回表头,这样,电流表就改装成了直接测电阻的仪器。

2.1.3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动手改成一个欧姆表并标出各个电流对应的电阻值。

(1)利用以下器件进行改装,电流表(0~0.6 A)、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1个)、红黑表笔各1个。

(2)计算改装后的欧姆表的内阻以及1 Ω、10 Ω、20 Ω、30 Ω、40 Ω所对应的电流值。

(3)更改电流表的刻度表盘,把0 Ω、∞和中值电阻这3个特殊值先标上,再标1 Ω、10 Ω、20 Ω、30 Ω、40 Ω的值。

(4)观察更改后的刻度,总结欧姆表刻度的特点:刻度不均匀,左密右疏。

(5)利用自己改装的欧姆表测量已知电阻的阻值。

总结:欧姆表依据定律制成,它是由改装而成的;内部由、和三部分组成。欧姆表内阻为RΩ=欧姆表中值电阻R中=欧姆表表盘刻度特点:、。

22案例二展示

221引入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块灵敏电流计可以改装成电压表,也可以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那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既能测电压又能测电流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表呢?刚才发给同学们的电表其实就具备这种功能,所以称为多用电表,又称万能电表。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块电表还有其他功能吗?对,它还可以测电阻的阻值,也就是还可以充当欧姆表的角色。大家再观察表盘刻度,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当学生发现,欧姆表刻度盘的刻度不均匀且左大右小、左密右疏时,都情不自禁的问为什么。

教师:为什么用作欧姆表时,表盘刻度那么有个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研究如何将同样一块灵敏电流计改装成欧姆表。

222探究灵敏电流计改装成欧姆表

(1)探究灵敏电流计改装成欧姆表的电路图。

教师提出问题:

①要完成改装我们应建立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②我这里有一块灵敏电流计和一个待测电阻,要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还需要哪些仪器?

③测量的原理是什么?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请画出电路图(在黑板上画出灵敏电流计表头和待测电阻)。

学生先单独思考并讨论。

教师提问一位中等成绩的学生,他可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做适当引导――电流表发生偏转需要有电流,哪个仪器可以使电路中产生电流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很容易想到电源,并能说出测量原理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画出电路图并列出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说明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学生:由E=Ix(Rg+r+Rx),得Rx=EIx-(Rg+r),需要知道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以及灵敏电流计的内阻。

教师:由此可见,Rx不同,对应的电路中的电流不同,也就是说每个电流刻度代表的待测电阻的阻值也不同,我们只需将相应的电流的刻度改成电阻阻值就可以作为欧姆表了。电流越大代表的待测电阻的阻值越小,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左大右小”。

(2)以实际情景为切入点,探究欧姆表的改装。

情景设置一:电源的电动势E=15 V,内阻r=05 Ω,表头满偏电流Ig=10 mA,电流表电阻Rg=75 Ω,A、B为接线柱。

问题1: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能否测出阻值较小的电阻?为什么?

问题2:为了保护电路,我们至少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问题3:假设电路中串联一个R=142 Ω的电阻,将一待测电阻接入A、B之间,若发现灵敏电流计示数为I1=5 mA,此电阻阻值为多少?

问题4:在问题3的基础上,灵敏电流计示数分别表示10 mA 、8 mA、 6 mA 、4 mA 、2 mA、0 mA时对应的待测电阻的阻值分别是多少?

问题5:要用此装置直接测出电阻,我们只需把相应电流刻度改成电阻刻度,请同学们对表头进行刻度的改装。新的欧姆表的总内阻R内为多少?当直接将A、B用导线相连时,对应电流是多少?

问题6:若问题3中串联的电阻R′=292 Ω,待测电阻为0,对应的电流为多少?若将此装置改装成欧姆表,有什么缺点?

问题7:为了充分利用表盘,应选择怎样的定值电阻?为了方便调节,可以把定值电阻换成什么电学原件?

学生:通过思考、计算、分析、比较,学生能将表盘改装,且能明白为了充分利用表盘,将电表整个装置两端直接相连,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指针指到满偏电流,对应所测电阻为0。为下节课《多用电表的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3)设置情景,学生自己完成改装,加强对欧姆表的理解。

情景设置二:电源的电动势为E,表头的满偏电流为Ig,表头刻度盘如图1所示,给定一个滑动变阻器,请将此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

学生通过计算自主完成改装,检验结果,并进一步分析――进行调零后R内=EIg。

由Ix=ERx+R内

得Rx=EIx-R内=(IgIx-1)R内

由此可见,若中值电阻确定,欧姆表的刻度盘也就确定了。

3案例分析比较

31直观感受引起矛盾冲突的引入PK平铺直叙的引入

两个案例中,显然第二个案例的引入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通过观察多用电表会新奇地发现非常规的东西――欧姆表的刻度线是左大右小,左密右疏,且刻度不均匀。好奇心油然而生,对下面的学习会充满了期待,学习积极性自然不言而喻。况且关于欧姆表的刻度特点,学生的掌握程度比讲完改装原理后再总结出来更能持久,更利于以后学习中提取。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每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个认知结构,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需要。而在教学开始,案例二中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而比平铺直叙的案例一的设计更胜一筹。

32完整的探究过程PK缺少环节的研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一个过程,它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欧姆表的改装这节课,重点在于理解欧姆表的原理,而不是实验,做实验也没什么意义,所以有些教师认为谈探究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探究都经历以上过程,我们所谓的探究应该是一种思想和意识。

“如何将灵敏电流计改装成欧姆表”是本节课的顶层设计,是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案例二中,一开始通过学生观察多用电表提出疑问,教师围绕这一重点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明确目标后进行思考讨论,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一中,教师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树立一个探究的思想,也没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着手设计问题,甚至根本没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就直接进入例题,学生开始肯定是一头雾水,只是闷着头做题,只有做完第三问才领会到例题的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没有目标,他的一生就会碌碌无为,毫无生气。一个环节没有目标,学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就缺少了评价的标准。

33目的明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景设置PK以知识讲解为目的、缺乏思维含量的例题教学

案例二中的情景设置一,是在前面学生设计出欧姆表改装电路的基础上,给定实际情景,精心设置一些问题,对电表改装中出现的问题拎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加以解决。问题1和问题2不仅是问题3的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了电学中的“保护电路”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思想。问题3和问题4主要解决了刻度盘的改装问题,回馈前面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刻度盘左密右疏”。问题5帮助学生强化对改装后的欧姆表的整体认识,并强化当待测电阻阻值为零时,指针指到最右端的I=Ig处,新刻度盘的阻值为0处。问题6,通过具体数据,说明了只有欧姆表内阻为特定值时,刻度盘才能充分利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然做出优化的选择。问题7,进一步引发学生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思想。

34递进关系的情景设置PK画蛇添足的学生实验

案例二中情景设置二,是在情景设置一的基础上,从最优化的方案出发,以字母的形式出现,加深对欧姆表改装的原理的理解,并给下节课欧姆表的换档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可谓一举两得。从特殊到一般的整体设计,更易于学生接受,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了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而案例一中,虽冠以“学生实验”的美名,实则仅是前面例题教学的简单重复,如果说有一个作用的话,那就是强化前面的例题教学,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但没更深层次的作用,有些浪费时间。

35易于知识提取的教学PK只注重知识储存的教学

知识储存与知识提取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两者之间有两层关系:①知识储存是知识提取的基础。没有知识储存何谈知识提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储存之于知识提取,犹如一砖一瓦之于高楼大厦。②知识提取检验了知识储存的效果。上课时学生似乎都懂了,可做作业时却不会做;更有甚者,学生做作业时会了,可一进入考场却又败下阵来。知识提取发生了困难,说明知识储存效果不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让学生储存学科知识的意识,又要有让学生易于提取相应学科知识的意识。也就是说,教学设计应是一个易于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过程。怎样的教学才是易于学生知识提取的教学呢?笔者认为,这里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学生上课时要有直观感受,怀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应明确学习目标,并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讨论取长补短;通过努力,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个掌舵者,主导着学生的活动,决定了学生知识储存的效率、效果。

欧姆定律笔记篇(7)

二、学情分析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故物理学是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如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课。因此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较好的文化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较强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因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物理学习任务,并且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会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课、不及时做笔记、不重视观察和实验探究、课前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独立完成作业;有此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为明显;还有些学生在学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上也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有责任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内容抱括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能、电功和电功率。共六章。其中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为重点。第十三章:内能、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是难点。其中电流、电压、电阻等知识点为本期实验探究的关键。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及教师的为人师表,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祖国、爱科学等优秀品质。

2、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领会本学科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3、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时严格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程序进行。

4、讲求教学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严格要求学生练好扎实功底。让学生逐步懂得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要使学生会学习物理、爱学习物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的动力。

6、开展好开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也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提高能力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7、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更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课时安排

第十三章:“内能”共8课时(分子热运动2课时、内能2课时、比热容2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共6课时(热机2课时、热机效率1课时、能量转化和守怛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共10课时(两种电荷2课时、电流和电路2课时、串联和并联2课时、电流的测量2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欧姆定律笔记篇(8)

在电学复习课中,笔者认为应以电学中基本的电路为基础,打破章节的束缚,采用问题教学法,引领学生系统梳理本章所涉及的物理概念,重温重要的物理实验,强化重要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与过程,同时,以基本电路为原型,设计重要题型,注重变式教学,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中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以此电学基本电路为主线,进行整个章节的系统复习教学,可以让学生感觉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耳目一新,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复习效果.

1利用基本电路,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础,在物理的复习课中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再次重温与梳理,应是复习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欧姆定律》复习时,笔者以此基本电路为基础,采用问题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电学概念.

问题1此基本电路由电阻元件组成,请问电阻的定义、单位和影响因素各是什么?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采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学生: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外界的温度,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问题2你能为滑动变阻器写一份说明书吗?

学生: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它的正确接法是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它的铭牌告诉我们它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问题3此基本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应如何计算?电压的分配与电阻值大小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阻值之和,公式R总=R1+R2;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公式U1/U2=R1/R2.

2利用基本电路,加强电学实验的复习

在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电阻是本章的两个重要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再次重温实验探究过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这对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依据欧姆定律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设计出测电阻的多种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上述两个实验的复习与重温应是本章复习的重点.但两个实验的实验电路图是相同的,这为两个实验的复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复习这两个实验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加深对这两个实验的理解与掌握.

2.1问题:利用这个基本电路,可以完成本章的哪些实验

学生: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

2.2利用这个基本电路,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问题设计

问题1: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学生:控制变量法.

问题2:本实验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学生: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问题3:本实验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电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电压不变;保护电路.

问题4:本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怎样设计?(略)

问题5:本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怎样用图像表示?

学生: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图像略)

问题6:欧姆定律的公式是什么?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欧姆定律公式是I=U/R,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应注意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时刻同一用电器三个物理量,且该用电器是纯电阻用电器.

问题7:欧姆定律实验探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设计:在利用这个基本电路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

(1)小明先将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读出电流I,再换10 Ω的定值电阻读出电流,发现并不等于I 的一半,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了解原因后,小明重新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他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恒为1.5 V.他先用5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再换用10 Ω的定值电阻,合上开关后,你认为电压表的示数将(大于)1.5 V,此时应向(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1.5 V.

(3)若在这个电路中,电源电压是3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5 Ω.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恒为1.5 V,最后用20 Ω的电阻替换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发现无法读取与20 Ω的电阻对应的电流值.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且元件完好,请你帮他找出两种可能的原因.(原因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原因2: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偏小)

2.3利用这个电路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问题设计

问题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根据欧姆定律I=U/R.

问题2:在电路连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位置.

问题3:在连接电路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应怎样选择?

学生:电压表根据电源电压来选择量程;电流表根据电路中所估测的最大电流来选择量程.

问题4: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表格应怎样设计?

学生:保护电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表格略)

问题5:若用这个电路测小灯泡电阻,测出的小灯泡电阻不同,是由于实验误差的原因吗?

学生:不是,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

问题6: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和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都做了三次实验,它们的目的相同吗?

学生:不同,前者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后者是排除实验偶然性.

问题7:在利用这个电路测量定值电阻阻值时,若电流表损坏,如何利用余下的实验器材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1)方法1:如图2甲所示,闭合开关,先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电压为U1,再用电压表测出滑动变阻器R两端电压为U2,变阻器一直处于最大阻值位置,则Rx=U1R/U2.

(2)方法2:如图2乙所示,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a端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滑片P滑到b端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则Rx=U2RU1-U2.

(3)方法3:若再提供一个电阻箱,如图2丙所示,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只闭合开关S1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只闭合开关S2,并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则电阻箱R0的阻值为此时待测电阻的阻值.此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问题8:在利用这个电路测量定值电阻阻值时,若电压表损坏,又如何利用余下的实验器材测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实验设计总体思路:电路并联.

3利用基本电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笔者认为,本章习题繁多,教师在复习时,若不注重总结、归纳和引导,容易使学生陷于题海中.本章虽题目繁多,但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大量题型的认真分析与总结,许多题目设计总是围绕笔者所提供的基本电路展开.在一节课复习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以此电路为基础,注重对重要知识点和重点题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此电路相关问题的精心设计,在师生共同讨论与分析前提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1根据表1数据回答:在这个基本电路中,连接电路需用导线,应从铜线和铁线中,选用.制作滑动变阻器选择电阻线材料时,应从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中,选用.

表1导线电阻R/Ω导线电阻R/Ω铜0.017锰铜合金0.44铁0.096镍铬合金1.1(导线长1 m,横截面积1 mm2,温度20 ℃)

问题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电压表与电

流表的示数之比.

问题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若电流表示数不变且为零,但电压表的示数较大,可能的电路故障是;若电流表有示数,但电压表没有示数,可能的电路故障是.

问题4在这个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阻值为8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 Ω.小明所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0~3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欧姆定律笔记篇(9)

【例1】 把电源(电压一定)、开关、两个未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1和R2、滑动变阻器R、一个电流表和两个电压表、导线连成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发现V1、V2、A表的示数都在改变,把电流表A的示数和对应的电压表V1、V2的示数记在下表中。(设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定值电阻R2的阻值。

(2)求出电源电压U和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求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解:(1)从表格数据可知I=0.2A时,R2两端的电压U2=0.8V,由I=UR 得R2=U2I=0.8V0.2A=4Ω 。(2)设电源电压为U,由表中数据知,当电路电流I=0.2A时,R2和滑动变阻器R两端总电压U2=2.8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有:U=0.2R1+2.8;

当电路电流I2=0.3A时,R2和滑动变阻器R两端总电压为U3=2.7V,根据上面推导有:U=0.3R1+2.7,联解得U=3V,R1=1Ω。

(3)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时,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则有:I最大=UR1+R2=3V1Ω+4Ω=0.6A ,

P最大=UI最大=3V×0.6A=1.8W。

这道物理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审读电路图的能力和运用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等的知识,学生就要对串联电路及其特点、欧姆定律有确切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串联电路及特点、欧姆定律入手考虑。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电路是串联电路,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当然也要求学生理解好欧姆定律,才能准确地解答出答案。若学生对这些知识没有掌握好,电路连接方式判断错误或者欧姆定律的运用错误,就会导致本题的大失分。

二、力学计算题教学

在初中物理的力学中,浮力计算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对这类题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熟悉掌握浮力的求法及其受力分析能力差,教师在讲解浮力计算题时应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图2

【例2】 如图2甲所示,把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然后在其上表面放一块底面积为2.0×10-3m2的小柱体,如图2乙所示,静止时方木块刚好能全部浸入水中。(g=10N/kg)求:

(1)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

(3)小柱体放在木块上面时对木块上面的压强。

解:(1)甲图中木块漂浮在水中,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3×35 =6N。

(2)甲图中木块漂浮在水中,F浮=G木,ρ水g×35 V木=ρ木gV木,ρ木=35 ×10×103kg/m3=0.6×103kg/m3。

(3)方法一:小柱体放在木块上面时,F浮1=G柱+G木,

G柱=F浮1-G木=ρ水gV木-G木=1.0×103kg/m3×10N/kg×(0.1)3m3-6N=4N,

小柱体放在木块上面时对木块的压强为:

p=FS =G柱S =4N2.0×10-3m2 =2×103Pa。

方法二:小柱体放在木块上面时对木块的压力等于小柱体的重力,从图甲到图乙增加的浮力就等于小柱体的重力,即:

G木=F浮2=ρ水gV排2=1.0×103kg/m3×10N/kg×(0.1)3m3×25 =4N,

欧姆定律笔记篇(10)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各个学科中,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助推器。一个人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将会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巧记物理知识就是将平铺直叙的课本知识以谐音记忆、顺口溜记忆、口诀记忆等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高效地记忆和理解物理知识。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记忆方法举例,帮助学生和教师参考,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记力学知识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样叫做简化记忆。

G=mg公式。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G=mg,可用谐音记忆:大鸡(G)等鱼(等于)摸(m)小鸡(g)。

m=■,可用谐音记忆:莫(m)要大鸡(G)压小鸡(g)。

g=■,可用谐音记忆:小鸡(g)在等(=)大鸡(G)吗(m)?

g=9.8牛顿每千克:可用谐音记忆为,记(g)得九点把(9.8)牛(牛顿)牵克(千克)吃水。也可以这样记,小鸡(g)进酒吧(9.8)。

重力公式G=ρvg。计算重力的公式G=ρvg,其中大写的G可记作“大鸡”,ρ像P字母,V谐音“喂”,g可记作“小鸡”。因此,公式谐音记忆为:大鸡(G)等着(=)放屁(ρ)喂(v)小鸡(g)。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应满足“一物二力同直线,大小方向等相同。”其中指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是最容易忽视的,因此二力平衡的条件也可记为:要想吃两个等大的梨(力),可在同屋(物)内同一直线的相反方向去找。这里包含了“同物”“等大”“同线”“反向”四个方面的含义。

二、巧妙理解“蒸发、吸热和致冷”

在物理中,蒸发、吸热和致冷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其形成原因却有点难于理解,对于这样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理解不了。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而蒸发是吸热却有致冷作用,两种气化方式的不同怎样理解?而且蒸发时吸收热量,为何温度又降低?这些内容往往困惑着学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大难点。

液体蒸发时吸热,即使在常温下也可以进行,但又不像沸腾、熔解有明显的供热源。蒸发只能从周围物体和未蒸发的液体中吸收热量,这样,未蒸发的液体因放热而温度降低。确切地说,吸热的液体是液体中已蒸发的那部分,而放热降温的却是未蒸发的液体和周围其他物体。

三、巧记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物理应用较多的一个定律,准确把握好欧姆定律有利于学生对电学的理解和把握。首先来看一下欧姆定律的因果关系。有人根据欧姆定律I=■的两个变形公式U=IR和R=■,得出“电压与电流强度成正比”“电阻与电流强度成反比”的结论,这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函数的因果关系。

电压是电源提供的,其大小由电源及电路结构决定。电阻是由导体的材料、几何形状(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它们都不随电流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恰恰相反,电流的大小是由电压和电阻决定的。这里,电压、电阻的变化关系是“原因”,电流的变化是“结(下转59页)(上接57页)果”,因果关系不可倒置。

假设有人说:“这人长得真像他的儿子,一模一样。”听众一定感到非常可笑。虽然这话反映了两个人相像的事实,但却颠倒了因故关系。只能说儿子像爸爸,不能说爸爸像儿子。用我们方言说就是儿子随爸爸而不是爸爸随儿子。同理,是函数随自变量变化,而不是自变量随函数变化。

巧记欧姆定律:欧姆定律I=■可记作,我(I)有(U)儿(R)子。I是英语的我,U谐音有,R谐音儿。

U=IR可记作,有(U)爱(I)就有儿(R)。

R=■可记作,儿(R)有(U)爱(I)。

四、巧记凸透镜呈像规律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记作:平行必过焦,过焦必平行。

凸透镜呈像规律可记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正来实像倒;(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虚像同侧实像异,(成虚像时,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一侧,成实像时,像和物在透镜的两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即物近;像距离凸透镜就越远即:像远;所成的像会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呈像运用可记作:凸透镜、能成像,远小近大不一样;(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大于二焦能照相,缩小倒立胶片上;(照相机原理)焦与二焦电影放,放大倒立屏幕上,(电影机或投影仪原理)小于焦距放大镜,正立放大成虚像。

通过以上示例,可以看出,虽然物理学科属于理科,属于初中阶段较为枯燥的学科之一,但是物理学科中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我们可以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一些特性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大量的物理公式、定律,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举生活实例、编顺口溜、口诀和谐音等记忆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所学知识。以上所举例子仅仅变现笔者物理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片段,不能全部展现物理学特殊记忆法的全部,但是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即不择手段巧记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下一篇: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