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2 14:58:28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1)

社会在进步,但也刮来了不良风气。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已经是检验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质,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志在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本篇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原则,找到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高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因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才能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学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人才,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的挖掘出每个同学的潜力,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尊重同学的要求和意见,科学的进行教育。

(二)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把素质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在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信心,让其在学习和就业中都有明显的优势和能力。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在教育中融入新元素、新思想,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对落后的教育方式加以取缔,利用新资源创造新活力,把素质教育正在的落实到实处,提出创新中的新的教学方法及方式,把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为学生们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坚持系统化管理的原则

提高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不是学科老师自己的责任,它是全体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出提高学生们道德素质的方法或措施,需要全体教师共同的合作与努力,不仅传授学生们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们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机制,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们能力的整体提高,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专业课的学科作用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因此,学生们和专业课的教师沟通是最多的,感情也是最密切的,合理利用专业课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们认可和接受,起到好的辅助作用。

利用专业技术教学的辅助作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课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融入职业道德知识,让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职业道德有了了解和认识,可以自己分析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们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则,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

(二)利用实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一定要认识到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实践能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们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对自身能力有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完善。

尤其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也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有热爱本职业的热情,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在生产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们整体的职业道德素质,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三)善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树立信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很多实际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多了解和分析学生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给与学生们帮助是提高学生们对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影响学生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在工作中主动帮助别人,学会了换位思考,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老师也是学生们效仿的对象,所以,老师的举止和职业素质也是学生们学习的典范。如果老师的职业道德不够规范,那学生们首先就对职业道德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还有就是一些学生干部也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在工作中不够专心,对同学的困难和问题不够关心,办事效率低下也会影响同学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再有就是学校部门,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校相关部门推卸责任或者工作量,也影响了学生们对其认识,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信心,让学生们对学校部门产生反感,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四)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校园文化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有利因素。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合理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文化。校园是学生们的生活地点,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引导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学生们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们职业道德方面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开展爱岗敬业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认识岗位责任和岗位要求;第二,宣传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们有抵制不良职业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对不良的职业行为敢于指正和批评。

三、结语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本学科教师做好每一个环节和过程的工作,也需要广大教师的艰辛付出,我们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以我们自身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给学生们起个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们都有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2)

高职教育是新时期国家实现企业转型与科技创新的保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要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新的机遇让我们看到了高职教育的光明前景,但高技能人才的持续发展能力的缺失反映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高职教育中存在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的现象。根据素质冰山理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证明。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在隐性的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它影响到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对职业意识、态度等的形成发展完善起到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生活在人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作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活的准备阶段对其职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是生产、服务岗位的一线工作者,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专业技术素养,隐性素养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更侧重于一个人的德性。因此,作为职业素养中的关键内容,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对学生求职、就业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大多依靠学生的思想政治课中的道德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存在片面地将道德教育等同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量化标准,往往简单地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混同。课题组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52.3%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48.6%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31.2%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低”。这就直接导致在就业中出现求职者和企业互相“吐槽”的现象。一方面企业普遍认为当代高职院校毕业生眼高手低,没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另一方面广大求职者认为大多数企业对自己不够重视,安排给自己的工作技术含量低,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合格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为培养更多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企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个体职业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从课题组对在校高职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诚信精神的重要性,但在身体力行方面存在欠缺。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一)团队协作精神缺乏。高职院校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在问到“你是否是以个人为中心去完成实训”时,有36.1%的学生回答“是”,另外18.3%的学生回答“偶尔是”,能够和同学一起协作完成实习实训的学生占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的45.6%,不过半数。

(二)遵守纪律意识薄弱。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因成绩较差而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冷落,养成了懒散、纪律意识淡薄的习惯。当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被问到“面对所在集体或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你如何做”时,仅有16.9%的学生选择了完全遵守规章制度,13.9%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认为合理就遵守,不合理的视情况而定。

(三)诚实诚信意识缺失。一些同学把诚实守信看做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但他们认为在实践中坚持诚实守信很难。比如在问到“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者困难补助,你会对你的家庭怎样描述”时,71.4%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说”,只有34.3%的学生选择了“如实说”。

(四)个人社会价值实现认知与实践能力不平衡。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相比,后者远远低于前者,这与对用人单位调查中,认为高职大学生缺乏吃亏耐劳的实干精神是一致的。部分高职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功利主义倾向,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的学习,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实践,更谈不上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重视物质价值,忽视精神价值;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表现在求职上,他们对工作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薪水是否丰厚更关注,对社会价值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关心不多。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从培养对象上分析,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差,导致漠视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在现阶段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分层次分类别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学校,而且在人才选拔上也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偏低。加上高等教育扩招,生源大战,导致高职院校在高考录取中面临大量低分录取的现象。与普通高等学校比较,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多数成绩较低,如河北省2013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仅180分,多数学生存在自卑感。有些同学高中时期学习中等,进入职业院校以后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因不甘心进入职业院校而苦恼,又因前途渺茫而迷茫,最终形成得过且过的心理。有些同学高中时期由于成绩较差而受到教师的冷落,致使这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入职业院校后,普遍存在厌学、逆反情绪,对自己将来要选择的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荣誉感,形成功利性思想,以致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活的选择中将学习技能当成唯一目的。以上种种原因便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和养成不重视的现象。

(二)从培养主体上分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完成,由于课时限制,存在仅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载体,不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现象。此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主要依赖有课时安排的显性课程,没有或忽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课外隐性课程在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中作用的发挥,还未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二是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教育方法单一。现有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仅由“两课”课堂教学完成,受课时限制,教师大多以讲授为主,主要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授课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不高,课下缺少实践指导,导致他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道德素养没有更深的认知。三是从事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人才不足。高职院校大多忽视对思政工作者的培养和投入,专门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学校即使开设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大多是由“两课”教师完成讲授,但教师的学科理论背景和工作经验都与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有较大差距,且不能参与学生实践培养,因此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实训和实习工作中面临的思想问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养成方面更是无从下手。

(三)从培养观念上看,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忽视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仅有知识、没有技能的高职生是废品;仅有技能,没有知识的高职生是次品;仅有知识、技能,没有职业道德的高职生是危险品”。就用人单位回馈的信息来看,企业招聘学生时,不仅注重学生的现有职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利于企业的培养重塑,长期发挥作用。部分学生被用人单位退回并非他们的职业技能不合格,而是因为其职业道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通过有计划地对学生职业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市场竞争等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实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增劳动力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个体就业和企业发展,影响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课题组经过在学生中的实践,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转变学生培养中重技能轻德育,更轻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观念。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同等看待。只有高职院校真正意识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才能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为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创造条件。

(二)加强培训,提高从事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更新教师的培养理念,不仅向学生传授关于职业道德素养的知识,而且向学生传授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同等重要的理念,传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制订培养方案和养成计划,要求学生将职业道德素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外化为行为习惯,为高质量就业和个人成长成才打下基础。

(三)拓宽思路,形成系统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课题组经过研究与实践,感到要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必须拓宽思路,形成系统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首先,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全程开展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新生入学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除教材内容外,专门增加高职生涯规划内容,把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成才的必备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规划,掌握修养方法。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要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个人价值尽快成长成才结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其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实践平台。一年级上学期开展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迎元旦长跑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一年级下学期开展唱红歌比赛、25公里远足,值周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吃亏耐劳精神;二年级上学期,开展拓展培训、高职生涯规划比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队精神和诚信意识;二年级下学期,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心理健康培训,创新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精神价值追求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三年级,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开展企业顶岗实习,用企业环境培养学生和企业要求的职业道德素养实践。再次,开展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如:通过素质教育课堂讲授“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图片展览、红色参观等方式、介绍古今中外,特别是学校所在区域的名人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事迹,先进企业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对员工的要求和纪律等,让学生切实感受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社会永恒的要求,从而提高修养自觉性,并不断外化为行为习惯。还有比如订单班、企业冠名班等形式,校企共同育人,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拓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

(四)创新机制,完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考核和保障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和保障办法,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作为毕业成才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既是衡量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要求,又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需要。从高职学生入学开始,给学生下发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手册,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遵守纪律、集体荣誉感等方面设定分值,细化到每项活动,每学期进行检查总结,学生毕业时,把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养成情况作为取得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通过健全专门机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经费、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制度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保障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实施。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将影响未来社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这不但反映在科技进步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反映在企业文化、制度、职工的职业认同、职业精神等软实力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科学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找出解决办法,对形成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部,[2012]9号.

[2]江东,李根珍,惠钢行主编.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李丽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析[J].科学之友,2010(2).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3)

高职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肩负非常特殊的责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当代高职学生实现,所以当代高职学生的素质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未来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除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其它素质,其中就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如果这些方面的素质跟不上,将来在社会中往往会吃亏上当。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就应注意培养高职学生这些方面的素质。

我国出现的“苏丹红第一案”等,让我们认识到,在职业生活中需要道德和法律的引导和约束,从而社会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人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参与社会活动,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最美导游”文花枝和“最美学警”李博亚给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高职学生是国家各行业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掌握职业生活相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培养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鲁迅说过,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人们在职业生活中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也同样需要职业道德来维护。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一)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调节职能:从业人员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2.维护职能:本行业的信誉。

3.促进职能:本行的发展。

4.提高职能: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法律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都是对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们行为的调节与约束,但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对人们的自律,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则更多体现为社会对人们的他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二、职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

(一)职业生活中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对于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职业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育包括:树立职业的理想;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根本;自信是法宝;积极心态;行行出状元;点滴做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一)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职学生要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1.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职业道德认识是反映人们对各种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只有对职业道德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职业活动总的各种现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2.陶冶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会积极影响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

3.磨练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意志是指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力量。道德意志坚强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意志薄弱的人易受诱惑,经不起考验,容易丧失道德理想。

4.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习惯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特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对一个人的事业有关键作用,也可使每位从业者各司其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二)增强职业法律意识

1.要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法律

这些法律主要包括《民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

2.要学习和了解具体的职业法律

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并此学习和掌握与自己未来之夜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将来顺利从业奠定基础。

3.抓住职业法律内容的重点

(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按规矩办,按要求办,按程序来。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点滴积累,认真对待一切,不马虎,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形成规律。比如,康德80年如一日,五点准时起床,十点睡觉,准时步行到学校,准时散步。给学生强调“生物钟”的好处。

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培养职业情感,学习先进人物,进行自我反省,养成自律。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4)

0 前言

构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可维持校园的稳定安全,还能促进自身发展。现阶段,高校保卫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良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薪资待遇不理想等。在新形势下,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改进队伍结构,加强培训,提高薪资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构建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高校保卫干部职业角色认定

保卫工作隶属于职业范畴,主要负责保护人类安全,消除危害因素,为满足保卫对象的安全需要,结合客观条件,使用物质、技术方面的手段,与危害因素抗衡。高校保卫工作作为保卫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维持高校全体师生的安全,在校园内进行有效的防范活动,切实保护法律尊严,严厉打击所有违法违章行为。

从职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层面来说,高校保卫干部同时兼顾着教师、执法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等多个角色的职能。在教育方面,不同于专业教师,高校保卫干部服务于全体师生,应充分利用所有场合开展宣传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大力宣扬法制知识,指导全体师生应认真遵守法律规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高校保卫干部应规避在校园范围内出现违法违章行为,有效抗衡外界危害因素,切实保障教学、校园活动等的安全、有序开展。高校保卫干部虽然具有治安辅助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但不具有刑事执法权,高校保卫干部属于服务人员;在思想教育方面,指引高校师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维持政治稳定是高校保卫干部的主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保卫干部在高校内部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十分重要。

2 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成因素

在职业生活实践活动中所映射的道德素质便是职业道德素质。在道德规范体系中,职业道德素质主要由职业、家庭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等构成,在不同职业中,具体的规范内容和要求存在差别,因此,可将职业道德素质确切的界定成建立在公民道德素质之上,具有职业特征并满足道德规范标准的一种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认识、意识等,是从业主体一定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比较稳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职业道德素质的构成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视角进行探讨:

2.1 以教师视角分析

(1)热爱自身岗位,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和尊重学生,表里如一,专业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注重日常言行举止。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独特的魅力、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虽然课堂不是高校保卫干部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其本质属于育人工作,和高校教师拥有相同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严格遵守教师规范,才能有效开展教育工作;(2)从法制宣传教育层面来说,为全面落实普法工作,应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面向广大学生有效传输法制知识,注重课堂教学,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3)在职业道德素质倾向方面也存在差别,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更加倾向法律以及管理层面。在充当教师角色时,不仅要具备基本道德和教学水平,还应熟知法律等知识。

2.2 以执法者视角分析

(1)高校保卫干部站在执法角度上,应严格遵循公平、全面服务的原则,严格遵循客观事实,公正执法,熟稔业务,团结向上等。执法人员的日常行为和国家法制以及执法机关紧密相关,在社会生活中还将执法人员比作社会医生,在执法实践中,如若不能彻底解决纠纷,将会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由此可知,执法人员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将会引发严重后果;(2)执法人员除了尽忠职守、甘于奉献,还应适度退却;(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高校保卫干部应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智能犯罪率。高校保卫干部在充当执法人员时,应尽忠职守,全面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灵敏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沉着稳定,意志坚定,逻辑思维发达。

2.3 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视角分析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信仰应坚定,理论知识扎实,思维方法合理,业务能力较强,魅力独特。通常思想工作是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进行:一方面,在师生思想中出现不应有观念时,另一方面,师生行为出现不正当表现时。若出现不正当表现,工作难度系数较小,若出现不应有观念,则应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平等视角下愉悦的展开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扎实的理论知识,全面掌控校园以及社会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合理的政治保卫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保卫干部应积极走入师生内部,明确师生的真正需要,针对不同工作的开展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平等的视角进行工作,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畅通。品质、个能能力、专业知识和情感是组成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因素,高校保卫干部在兼任教师、执法人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重角色的同时,其职业道德素养相应的也应具体以上三重身份的部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保卫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

(1)增加对职业价值的认识。为做好分内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正确认识自身职业价值,构建和现展相一致的职业观念。因此,保卫干部应深入认识职业价值,进而形成强烈的工作动机,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和尊重,树立威望。

(2)重视保卫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个人能力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活动效果和整体质量,能力素质在评判职业道德素质指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影响着威信树立情况,且是有序校园秩序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从整体层面上来说,高校保卫干部能力素质不高,例如,科研能力欠缺,导致高校保卫干部无法科学分析实践活动,也不能准确判断工作规律,工作效果并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保卫干部的发展。

(3)提升高校保卫干部的知识水平。若想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则应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水平,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内容,特别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犯罪活动和高新技术紧密相关,如若仍然采用传统手段,将会适得其反。虽然,当前高校保卫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积累和时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人员的学历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保卫干部的形象,不利于保卫工作的开展。由此可知,应积极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这是新形势下构建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知识结构,一方面应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理论知识,明确前沿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应注重交流,旨在通过及时的交流和探讨,明确自身不足,共同进步。

(4)培养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情感。个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心灵反应,因个体差异,千差万别。高校保卫干部只有对职业生成浓厚的情感,认同工作职责和工作义务后,变成自由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会人云亦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校保卫干部职业情感的培养。消除自卑情绪,正确认识自身岗位,同时,全体师生应大力支持保卫干部,重新认识保卫干部的职能和价值,消除偏见。

4 加强高校保卫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不安定因素的慢慢渗透,高校安全稳定局面并不乐观,外加高校保卫干部的综合素质较低,和当前的高校保卫工作存在差距,因此,应加强队伍建设,这在校园秩序维持以及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1)有助于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校园政治稳定是其主要内容。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素质建设,增强高校保卫干部的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力,有效把控形式,全面分析各种问题,强化防范意识,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校园政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切实维护校园稳定。

(2)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校园秩序是教学以及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数量极具增加,校园开放程度逐渐增加,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在校园内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增加,安全隐患加大,危险因素增多。同时,增加了高校治安环境的复杂性,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较强的能力,构建一支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保卫队伍,增强驾驭能力,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 结语

高校保卫干部与校园的安全稳定紧密相关,高校的发展依赖保卫部门,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识到高校保卫干部的重要性,提升价值认识度,重视能力培养,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有效履行自身职责,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打造一支实力较强、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高校保卫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5)

(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0,China)

摘要: 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要想被社会认可和悦纳,就需要具有一定水平的道德品质,服务规范、敬业精神和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要总是自身的师德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意识,从而推动大学时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high spe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moral educatio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s beneficial for th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right philosophy and value of life,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ety and help them to realize that the training of the life of virtue is the basis of raising professional ethics, so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The teachers should think much of self-construction of ethics and master the methods of work in order to raise students’ occupational morals quality.

关键词 : 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意识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orals quality;professional ability;professional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22-02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职人才,我们就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就如何科学地认识自己的专业、选择自己的职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极有兴趣而又颇感困惑的问题,能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 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意识

从高职学生进校开始,老师除了向学生介绍专业特色的时候,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等思想教育,以此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1 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伴随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意识,才能有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学生只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行为;也只有专业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高水平的职业服务质量。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就业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的需要。例如学生能主动打扫卫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开展班级活动等,这些既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是综合能力的锻炼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强化。

1.2 重视礼仪规范,逐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礼仪教育是改善社会职业环境,促进职业服务质量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系统地学习有关知识、原则、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行为指南,另一方面在课外实践中得以训练,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习惯,注重人格、气质、心理的自我完善,培养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情操。当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时,他们在社会公众面前显示出其特有的职业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待人处事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赢得社会的承认,受到社会欢迎。

1.3 诚实守信为本 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需要讲究的就是诚信,做人只有以诚待人,遵守诺言和守信用,才能在社会中赢得良好的信誉,以此取得他人的信赖。教师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做到求真务实,决不能够弄虚作假,欺诈他人。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只有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被社会所接纳,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1.4 培养敬业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喜欢它,并为之付出努力。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之后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才能在社会上立住脚,明白不管从事哪一行哪一业,都必须从基层干起,只要基础打好了,才有晋升的机会。通过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自强不息。

2 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教育一定要与社会行业需求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2.1 夯实基础,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除了具备相关专业的文化水平外,还应学习丰富的社会、自然、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知识,掌握时事新政策。

2.2 学习本领,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操作技能和沟通技巧与艺术。在思想教育中注重学生动手的实用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训练的氛围,比赛、实训演示等都有利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2.3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大胆、心细、主动、热情的性格及口语表达、灵活应变、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及“察言观色”等各种能力。平时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各种活动,依托各类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的发展。

3 宣传优秀毕业生模范事迹,发挥榜样作用

在学校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宣传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毕业生的模范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比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毕业生事迹更具亲和力,更能使人产生认同感,如果在学校能加大对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毕业生及其成长事迹的宣传力度,使其人性的闪光点展现在广大在校生面前,必能激起广大学生的见贤思齐之心,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心理,学先进、赶先进必将在校园里蔚然成风。笔者所在学校经常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进行自己成长经历和成功事迹的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另外在学校专门设定的宣传栏里定期报道相关优秀毕业生的成长事迹,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4 加强教师师德素质,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值得尊敬的,正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身要直,心要正,说话要有修养,行为要光明磊落,教师要塑造他人的灵魂,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才能树立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形象。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对青年学生道德面貌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会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在新形势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抵制各种低俗浮华的风气,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总之,只有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学生做到扎实中求发展。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伴随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礼仪规范,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同时教师自身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6)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道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的内容反映了鲜明的职业要求,表达了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以培养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人才为根本目的,其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向十分明确,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表现为:?

(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由教育本质特征所决定,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要的

高校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从社会需要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规律看,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于提高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倾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看他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工作责任心,看其是否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形象。因此大学生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问题,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是极为重视科技的经济,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从而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同时也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大学生的教育应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和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普遍较强,注重个人理想和个人奋斗,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欲望,但是他们在美好的人生目标背后,又隐藏着对未来职业的困惑。只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地位,进而使自己在适应的职业中得到发展。

(五)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首要素质,其核心是学会做人,而职业道德素质则是学会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做事和怎样做人,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以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

(六)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但也有极少数大学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糊涂,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要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三、如何在高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一)思想观念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充分认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充分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用平等的态度竭诚为他们服务。教育就是帮助学习,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培养个性,在德育教育的大环境下对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慢慢地渗透,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他们看作是认识主体、教育主体、管理主体和评价主体,并激励他们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改革僵化的单一标准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自我意识理解职业道德教育,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生步入工作后,会不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突发事件、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潜规则的运行,会让欠缺社会认知和经验的毕业生饱受困扰。因此,德育工作者应适时加以引导,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概况、发展历史与前景、性质和特点等有一个初步了解,自觉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职业在生活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7)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1]具体的来讲,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职业分工发展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趋势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关注和评价,不仅要看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更看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大学阶段作为青年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阶段,大学生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使得大学教育已经带有了较重的职业色彩,因而在大学阶段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其必要性。如何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和敬业精神,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2004年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向北京、广州、上海等600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中“经济收入高”、“能发挥个人才能”是两个最主要的评价标准,而满足社会需要位居最后。[2]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向参加其主办的各类招聘会的各类型单位2200家发放了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现状调查报告》是广东省首份从用人单位视角来评判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报告。该份报告在对大学生最需要加强何种素质建设方面的调查中,有42%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职业道德素质,有33%的用人单位选择的是人际沟通素质,分别各有13%和12%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需要加强思想品格素质和文化修养素质的建设。在用人单位普遍看重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却令人堪忧。在就业和择业观上,大学生们往往对工作岗位的薪酬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对大城市工作、薪金丰厚的岗位大学生们趋之趋之若鹜,而边远地区的工作岗位却无人问津。不少大学生就业后对工作报酬极其看重,不能脚踏实地地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许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频繁“跳槽”,使得用人单位大伤脑筋。事实上,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就业简历中造假、随意签约和毁约、缺乏敬业和团队精神、自命不凡和频繁跳槽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状况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引起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乏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乏,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普遍较为忽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传授知识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极大的关注。在高校中往往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的事”的观念,认为职业道德只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相联系,主要表现在走上社会的成人意识和行为中,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3]而在高校德育中,又存在着重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道德品质教育的状况。当今高校开设了相当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仅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六章中设置了两节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除了这少得可怜的理论课时以外,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大多局限在求职技巧、政策宣传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观和职业道德的指导十分有限,更谈不上结合大学各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接触思想政治类工作,而每个毕业生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职业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要求。由于高校在重视程度和课程设置方面长期存在缺陷,使得在校大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2.高校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影响巨大

高校作为青年学生走向职业生活的最后一站,大学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无疑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任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表现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部分教师中存在的诸多不健康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在其言传身教中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其次,高校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职工的工作直接针对大学生,他们对身边学生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准也会对学生在社会职业道德的判断上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高校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使得高校教职工很容易侵犯或者无视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学生的权益,从而给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产生负面影响。

3.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产生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使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标号。市场经济有积极的一面,但其消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个人利益第一的错误观念。一些人甚至把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原则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潜规则行事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判断。

三、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思考

针对当今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失的现状,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1.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首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第16号文件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并明确提出了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调以人民为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4] 同时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和要求。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都会在职业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高校德育是和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高等教育是不完全的德育。大学生作为社会资源优先配置并且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其职业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观念,因此高校要认真贯彻这一精神,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其次,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专业教育的应有内容。众所周知,高校教育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进行的,专业设置是根据学科分工并与社会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社会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职业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一定学科专业是与一定社会职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当然应该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高校专业的多样性,使得其所对应的职业也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每个职业都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除了构建一整套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以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应该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必须根据一定学科专业的需要,按专业分别构建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如医学专业学生重在加强医德教育,师范专业学生重在加强师德教育。事实上与专业结合的系统化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也只有在高校才能提供,而现实中这样的教育恰恰被忽略了。

2.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德育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职业化是社会生产劳动的普遍形式和社会个体生活的根本,人们正是通过分门别类的职业劳动和专业化分工来提高效率,创造和实现全面的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和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5]职业劳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还取决于劳动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否正确处理好从业者个人与服务对象利益以及行业集体利益、乃至公众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因此,只有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和风气良好,才能使得整个社会秩序井然,各行业欣欣向荣,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只有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高校连年扩招,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而用人单位则十分看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往往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大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除了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外,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且,大学生在工作中,会不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突发事件、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潜规则的运行,而现有的高校德育中,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和应对在就业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会让欠缺社会认知和经验的毕业生饱受困扰。强化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明确他们在职业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顺利的就业和工作,而且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在职业实践中成长为训练有素的人才。

3.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市场经济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特别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真正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平等主体间的自由经济模式,却是讲求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法制经济,要求从业者在工作中自觉贯彻公平正义和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是靠法律的保障来运行的;而大学生要自觉地遵守职业法律和职业纪律,其前提之一就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

其次,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开发利用智力资源为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来发展经济,其核心就是以知识产品的生产、开发、利用和传播模式。作为运用法律对知识产品进行产权归属界定和激励保护的知识产权制度,则使得知识产权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法权制度和财产形态。知识产品相对于有形的物质财富来说,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消耗性、非稀缺性、可共享性和易操作性等明显特点。这就意味着知识产品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是一种具有扩散性的易逝产品[5],可供许多人共同享有和使用,从而使得侵犯他人的知识财产会变得极为容易。因此,如何避免这一情形的发生以,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知识创新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则成为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因素。鼓励对自己知识产品的权利主张才能为发明创造提供动力,而对他人智力成果权利的尊重则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进一步促进发明创造。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全面走向权利的新时代,大学的道德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既要强调做人、做社会的成员,也要强调做国家的公民,而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公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尊重他人的著作、商标、专利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已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知识经济时代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3-104.

[2]胡泽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J].教育与职业,2005,35:61-62.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8)

现阶段大学教育的关注重点在专业知识上,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是特别重视,由于没有了解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造成大学生在融入社会后没有认真刻苦的职业态度,以至于不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其中大学生毕业的普遍现象是自我认识不强,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区别与社会中的其他人,有时会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傲慢心理,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在参与工作当中,很难与其它同事配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针对这两方面问题,在学生还未毕业前,应当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基本培养工作,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更好的融入社会。

1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1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立足社会。现今的社会,是多方面人才汇集的社会,每一个领域的人才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聚集,竞争激烈只有各方面都出众的人才能够长久的立足社会。其中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基本职业道德观念的体现,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是否具有职业道德素质是决定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促进社会各项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民的安全感有一个良好保证,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有助于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

1.3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固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技能,但能否尽职尽责关键在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可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自觉钻研业务改革创新、提高效率、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2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2.1 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实地履行岗位责任,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人们把这种道德现象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敬业精神。从业人员不会天生就爱岗敬业,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总要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满意到满意,从不热爱到热爱,最后达到将自己的身心融人到职业活动中献身本职的境界的过程。

2.2 诚实守信、平等竞争。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遵守诺言。平等竞争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在市场面前一律平等,即面对同等的条件,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处于同一个竞争起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趋激烈,无论是从业人员自身,还是他所服务的部门,面对竞争,他们的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而且要符合职业道德,否则就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就会导致市场活动的无序性,造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混乱.危害性极大。

2.3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所谓顾全大局是指从业者在处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部门内部领导之间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应有全局观念,切忌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单位、部门和地区的正当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协作是指从业人员之间以及单位之闻,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下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活动。

2.4 注重效益、奉献社会。注重效益是指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地利用劳动时间,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奉献社会,指的是在人具有奉献意识和奉献能力的条件下,当社会需要的时候,自愿将自己的体力、智力、财力甚至生命,奉献给社会的行为。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最终要体现在其劳动成果上。

3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3.1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职业道德重要性。这就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应当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树立一定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优点,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及时通过周围人的指导、发现,并随时进行自省工作。同样职业道德素质,来自于周围人的发现和引导,如果不能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周围人知道和批评,就会造成自身素质的缺失,从而向一个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经常地自我反省这有助于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

3.2 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学生自身应当对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有一定的认识。首先从思想上,大学生应对今后的职业有一定的规划,对今后的职业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充分认识自身,掌握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摆正心态充实自己,以一个谦逊、认真、学习的态度应对今后的职业生活。在日常的小事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提升道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主要以说教为主,讲解教材内容方式空洞乏味,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容易让学生感觉脱离社会现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抵触情绪。转变旧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自己身处强大的道德社会当中,把道德教育培养融入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环境当中,在不知不觉中,以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能身体力行,对于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学校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修养实践活动。学校对于学生是否优秀的考评,可以适当加入职业道德修养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某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根据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演讲赛、辩论赛等各种形式,和大家一起探讨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道德活动氛围,以氛围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结束语

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融入,有助于社会发展和整体经济提升。只有同时拥有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针对当代大学对于自我认知不足,想从领导阶层做起,高人一等、歧视基层工作的工作态度,在校期间学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打造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氛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登辉.浅议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J].高等理科教育,2001.

[2]邓长青,李斌成,王燕.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9)

[作者简介]张岳民(1980- ),男,山东惠民人,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研究生管理。(山东 泰安 2710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63-02

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从事一定的职业的人员在其工作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所从事职业所明确要求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道德准则的总和。国外高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强调权利、平等和自由。他们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的行业相结合,注重校企的合作,以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中国,职业道德教育起步比较晚,主要是针对即将从业或已经从业的人员。高校在职业道德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社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发展进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使其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指导其正确地择业和就业。在工作过程当中,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尽职尽责,能够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奋勇拼搏的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对我国高校教育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的整体教育体系当中,还处于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需要完善。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足。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比较欠缺。而现在大学生毕业缺乏信誉,在工作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不能适应工作发展,出现了大量欺骗、跳槽和毁约的现象,而奉献、敬业精神则十分缺乏。所以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1.大学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我国当前的许多高校中,许多时候只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在大学的教育当中理应占据重要的位置。如果只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道德缺陷。而在所有的道德教育中,高校往往只重视日常行为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难接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2.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整体程度不高。由于许多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欠缺。很多大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对自己就业和工作的实际意义不大。在择业方面,很多大学生都只是看到了工作地点和薪资水平,造成一些大城市的岗位供不应求,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基层工作岗位却无人问津。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方面,很多大学生都以追求高薪资收入作为工作的最大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奉献意识弱化,在工作当中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心态,严重缺乏奉献意识和事业心,对待工作不能够脚踏实地,缺乏实干精神。而且很多大学生工作不稳定,出现了频频跳槽的现象,缺乏敬业精神。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高校的职业道德理论课程教育。在大学的学习当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把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应当力求丰富多彩,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树立起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高校在加强职业道德理论课程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的力度。在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应当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理论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了解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正确学习和提升职业道德,提高大学生主动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其次,高校应当把专业课程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合理地融入高校的专业课程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与各个专业都是紧密结合的。专业教育决定着大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所以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程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日后的专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最后,要改进高校传统职业道德课程的教育方式。在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教育模式,对职业环境进行有效的模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高校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2.高校应当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当中,校园文化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极大地推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来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如开展一些学术座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在学生社团和组织内部开展合理的岗位职责教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逐步树立起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

其次,高校要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设计。高校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与大学生的专业化学习相结合,通过合理引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接受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对自身职业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中,自觉地养成符合日后工作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最后,要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合理的对接。在校园文化中加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许多企业的文化当中,都含有追求创新、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的理念,这些理念也是高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把企业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使得大学生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起高尚的职业理想。

3.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高校的学习过程当中,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例如专业实习、勤工俭学、社会服务、自主创业等社会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要把高校的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专业实习等方式,把大学生在高校所学到的职业道德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使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当中,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可以培养大学生敬业、乐业、守业的良好品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专业方向。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培养,把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作为高校学习的一项重要课程。

三、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使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品学兼优的人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他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够避免在工作中产生混乱。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生活和谐。

其次,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完善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能够合理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全和完善个人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对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走上就业岗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由于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校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素质和理念信仰。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西方一些文化思想无形中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其中一些消极思想,例如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无形中腐蚀着大学生的内心,且都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我们应当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估,使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朝着更为科学化、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保障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总之,通过对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分析,我们看到,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当中,努力促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其更好地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凤云.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谭为跃.论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8(8) .

[3]田晓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

[4]汪麟.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篇(10)

1 高校保卫干部职业角色认定

保卫工作隶属于职业范畴,主要负责保护人类安全,消除危害因素,为满足保卫对象的安全需要,结合客观条件,使用物质、技术方面的手段,与危害因素抗衡。高校保卫工作作为保卫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维持高校全体师生的安全,在校园内进行有效的防范活动,切实保护法律尊严,严厉打击所有违法违章行为。

从职业主体和服务对象层面来说,高校保卫干部同时兼顾着教师、执法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等多个角色的职能。在教育方面,不同于专业教师,高校保卫干部服务于全体师生,应充分利用所有场合开展宣传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大力宣扬法制知识,指导全体师生应认真遵守法律规范,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高校保卫干部应规避在校园范围内出现违法违章行为,有效抗衡外界危害因素,切实保障教学、校园活动等的安全、有序开展。高校保卫干部虽然具有治安辅助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但不具有刑事执法权,高校保卫干部属于服务人员;在思想教育方面,指引高校师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维持政治稳定是高校保卫干部的主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保卫干部在高校内部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十分重要。

2 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成因素

在职业生活实践活动中所映射的道德素质便是职业道德素质。在道德规范体系中,职业道德素质主要由职业、家庭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等构成,在不同职业中,具体的规范内容和要求存在差别,因此,可将职业道德素质确切的界定成建立在公民道德素质之上,具有职业特征并满足道德规范标准的一种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认识、意识等,是从业主体一定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比较稳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职业道德素质的构成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视角进行探讨:

2.1 以教师视角分析

(1)热爱自身岗位,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和尊重学生,表里如一,专业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注重日常言行举止。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独特的魅力、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虽然课堂不是高校保卫干部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其本质属于育人工作,和高校教师拥有相同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严格遵守教师规范,才能有效开展教育工作;(2)从法制宣传教育层面来说,为全面落实普法工作,应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面向广大学生有效传输法制知识,注重课堂教学,这要求高校保卫干部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3)在职业道德素质倾向方面也存在差别,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更加倾向法律以及管理层面。在充当教师角色时,不仅要具备基本道德和教学水平,还应熟知法律等知识。

2.2 以执法者视角分析

(1)高校保卫干部站在执法角度上,应严格遵循公平、全面服务的原则,严格遵循客观事实,公正执法,熟稔业务,团结向上等。执法人员的日常行为和国家法制以及执法机关紧密相关,在社会生活中还将执法人员比作社会医生,在执法实践中,如若不能彻底解决纠纷,将会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由此可知,执法人员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将会引发严重后果;(2)执法人员除了尽忠职守、甘于奉献,还应适度退却;(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高校保卫干部应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智能犯罪率。高校保卫干部在充当执法人员时,应尽忠职守,全面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灵敏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沉着稳定,意志坚定,逻辑思维发达。

2.3 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视角分析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信仰应坚定,理论知识扎实,思维方法合理,业务能力较强,魅力独特。通常思想工作是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进行:一方面,在师生思想中出现不应有观念时,另一方面,师生行为出现不正当表现时。若出现不正当表现,工作难度系数较小,若出现不应有观念,则应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平等视角下愉悦的展开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扎实的理论知识,全面掌控校园以及社会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合理的政治保卫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保卫干部应积极走入师生内部,明确师生的真正需要,针对不同工作的开展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平等的视角进行工作,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畅通。品质、个能能力、专业知识和情感是组成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因素,高校保卫干部在兼任教师、执法人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重角色的同时,其职业道德素养相应的也应具体以上三重身份的部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保卫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

(1)增加对职业价值的认识。为做好分内工作,高校保卫干部应正确认识自身职业价值,构建和现展相一致的职业观念。因此,保卫干部应深入认识职业价值,进而形成强烈的工作动机,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和尊重,树立威望。

(2)重视保卫干部能力素质的培养。个人能力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活动效果和整体质量,能力素质在评判职业道德素质指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影响着威信树立情况,且是有序校园秩序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从整体层面上来说,高校保卫干部能力素质不高,例如,科研能力欠缺,导致高校保卫干部无法科学分析实践活动,也不能准确判断工作规律,工作效果并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保卫干部的发展。

(3)提升高校保卫干部的知识水平。若想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则应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水平,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认真学习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内容,特别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犯罪活动和高新技术紧密相关,如若仍然采用传统手段,将会适得其反。虽然,当前高校保卫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积累和时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人员的学历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保卫干部的形象,不利于保卫工作的开展。由此可知,应积极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量,拓展视野,这是新形势下构建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知识结构,一方面应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理论知识,明确前沿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应注重交流,旨在通过及时的交流和探讨,明确自身不足,共同进步。

(4)培养高校保卫干部的职业情感。个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心灵反应,因个体差异,千差万别。高校保卫干部只有对职业生成浓厚的情感,认同工作职责和工作义务后,变成自由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会人云亦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校保卫干部职业情感的培养。消除自卑情绪,正确认识自身岗位,同时,全体师生应大力支持保卫干部,重新认识保卫干部的职能和价值,消除偏见。

4 加强高校保卫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不安定因素的慢慢渗透,高校安全稳定局面并不乐观,外加高校保卫干部的综合素质较低,和当前的高校保卫工作存在差距,因此,应加强队伍建设,这在校园秩序维持以及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1)有助于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对于高校保卫干部而言,校园政治稳定是其主要内容。积极构建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素质建设,增强高校保卫干部的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力,有效把控形式,全面分析各种问题,强化防范意识,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校园政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切实维护校园稳定。

上一篇: 光合作用的现象 下一篇: 温室气体的治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