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和中药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2 14:53:14

药学和中药学

药学和中药学篇(1)

2、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

药物“七情”,是指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类型,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单从字意上理解,学生好像一听就能明白,但每届考试,总有一些学生把它答成“喜、怒、忧、思、悲、恐、惊”,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从药物配伍关系上来认识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常以深化对药对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切入点,并列举一些相差的简单病例。即:在讲药物“七情”概念之前,先以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相须药对导出“相须”含义;以黄芪—茯苓、黄连—木香相使药对导出“相使”含义;以人参—莱菔子、生姜—黄芩相反相成药对导出“相恶”含义等,然后把这些含义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药物“七情”的概念。这样,药物“七情”就清楚地被界定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不至于将其混淆为中医学中人的“七情”。

3、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中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而中药治病主要是以复方配伍形式。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配伍形式,是组成中药复方的核心内容,具有与复方相一致的基本主治功能,也是单味药向方剂过渡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在中药学教学中,深化对药对配伍作用的阐释,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使中药学顺利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病不外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因此,中药治病就是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重新恢复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教学中,笔者针对疾病病机,归纳出养血滋阴药对(如当归—生地)、补气养血药对(如黄芪—当归)、凉血补血药对(如生地—熟地)、补气健脾药对(如人参—黄芪)、和胃止呕药对(如生姜—半夏)、调和营卫药对(如桂枝—白芍)、清泻相火药对(如知母、黄柏)、清泻胃热药对(如石膏—知母)等等,通过这些药对把“药—证”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治疗某证的常用药物和简单配伍,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打好基础。

药学和中药学篇(2)

中药的配伍,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通过阐释“七情”概念,让学生理解中药配伍的规律及其作用,对教师讲授清,学生学习好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及分论部分的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有着很大的帮助。具体探讨如下

1 通过对药物“七情”具体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中药配伍的理解

药物“七情”, 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往往把它答错,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药物配伍关系。为了进一步突破这一难点,教学过程中以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出发点,配合一些简单病案的讲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药的配伍。比如:在讲药物“七情”内容的时候,以“独参汤”导出“单行”的定义;以“麻黄—桂枝”药物的配伍,引出“相须”定义;以“黄芪—茯苓”药物的使用引出“相使”定义;以“半夏畏生姜”导出“相畏”的定义;以“绿豆杀巴豆毒”导出“相杀”的定义;以“人参恶莱菔子”导出“相恶”定义;以“甘草反甘遂”引出药物相反的定义。然后把这些定义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药物“七情”的概念。从而,药物“七情”就非常形象具体的定位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

2 中药配伍可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各论部分中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

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是中药学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中药学内容繁多,临床应用又涉及临床各科各科,因此学生都明显感觉学习难度大,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学中应以药物配伍为主线,以药物所治病证归类为依据,将各论部分的药物进行总结,形成“单味药功效—药物配伍功效—主治证(症)”的中药学习线索,从而使各论部分繁多的中药内容简化、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使中药学知识得以系统的整理编排,从而能够方便学生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及应用的学习、记忆和应用。例如,在讲述麻黄、桂枝药物功效的时候,可重点讲授下麻黄—桂枝的配伍规律、临床作用及临床所治疗的病证,重点让学生掌握四部分要点:①麻黄、桂枝常相须为用;②二者合用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③主要用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④最能体现该药物配伍的代表方剂是麻黄汤。这样讲授的话,能使方便学生以后把麻黄、桂枝二药联系起来作为“对药”进行学习、记忆,遇到相似病证时便可以将这两味药相须使用。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学中可以将“麻黄—桂枝”两药的用药规律进行拓展,可以概括为“同章者同类,同类者相须,相须者增效”的理论上来。与此同时,仍可选一些简单易懂、顺口溜、好记的歌诀及历代医家应用药物配伍的经验总结教授给学生,例如“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无知母不寒”等。

3 中药配伍重点是指导学生以后的临床用药

中药的价值重点在于临床疗效的体现,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大部分还是以复方药物配伍形式出现。药物配伍是人们在长期临床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出一部分临床用药的基本规律。如:①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产生了协同作用从而加强了临床疗效,这是临床用药时要多加使用的:比如“相须”、“相使”的配伍。②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可能会产生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这是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的,尽量避免:如“相恶”。③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由于相互作用,从而减轻了或消除了药物原有的毒性或者副作用,所以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物时必须考虑这样选用:如“相畏”“相杀”能够保证其安全用药;正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叶祖光教授提出,我国中医药业界应重视中药复方配伍的减毒作用 据叶祖光介绍,中医临床很少用单味药治病,而是采用中药复方配伍。中药复方配伍的目的之 便是减毒。例如,生姜杀厚朴之毒,生姜杀半夏之毒。中药方剂三生饮中有三 有毒中药,单配伍后,毒副作用锐减。④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或增强其毒副作用,属于配伍中的禁忌:如“相反”原则上应避免这样配伍使用。从上述内容,可知从单味药到药物之间的配伍应用,是通过临床很长时间的实践与认识才逐渐积累概括起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对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全面的掌握,对药物配伍的内容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4 学习中药配伍中的“相恶”“相反”,可增强学生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药学和中药学篇(3)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成果, 也是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史上, 中医中药为人们的健康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而多年来, 由于中药对某些疾病所起到的特殊的治疗或缓解作用, 使得中药愈来愈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医药专家的关注。尽管我国有着很丰富的道地药材, 但是由于我国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制约, 使得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如何在纷乱复杂的医药市场上, 抓住机遇, 稳中求进, 既能大力发展我国中药事业, 又能提升我国中药制剂的研发水平, 成为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发展概述

“中药现代化”这个概念是1996年正式提出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中药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产业之一。中药现代化是指凭借传统中药的优势, 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按照国际普遍认同的质量标准对中药进行研发、生产和使用, 以满足现代化的医药需求。中药现代化包括中药基础研究的现代化和中药制药的现代化[1]。这次主要探究的是中药制药的现代化, 而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基础是中药生产的现代化, 核心是中药制剂的现代化。我国虽然有着很多道地药材, 但是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我国药材目前存在着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较大、资源量减少等诸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制剂与化学药制剂的单方药不同, 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 所用原料的成分极为复杂, 君臣佐使共同作用, 其中存在很多无用成分以及药物辅料淀粉等。这也使得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不明确, 增加了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难度。我国中药制剂中较为普遍的是中成药, 并且其应用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易被人们接受, 尽管如此, 我国中药制剂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生产工艺有待改进, 中成药质量标准不够明确, 中药剂型种类有待扩充等。为此, 增强我国中药研发生产中药物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 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中药制剂水平的落后情况, 并且只有综合实现中药辅料、中药生产技术、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剂型的同时现代化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

2 国外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2. 1 德国中药发展概述 德国生物药手册中有40%左右的药物都是由植物原料制成的, 且73%的德国人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植物药物。大多数德国人在解决感冒、滋补和心血管疾病时会采用植物药物, 而这种用药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德国植物药的发展, 德国很多现代药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另外, 德国在植物药的生产方面也位列世界前列, 是全世界众多国家中上市植物药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众多进口的“洋中药”种类中, 1/3以上都是来自德国, 并且在我国中药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2. 2 美国中药发展概述 早些年, 由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药品的化学成分必须是成分明确的, 申请入境的复方制剂要阐述清楚每种化学成分的药理药效学作用, 并解释清楚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毒理学作用。而中药制剂大多成分复杂, 并且很难清楚明了的解释清楚其作用机理。为此, 中药及其制剂在美国的发展较为缓慢。从2004年开始, 随着《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的, 美国逐渐允许具有多种化学成分的中药也可以作为药物, 但是必须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美国对于植物药的研发大多是由化学家进行, 主要是从植物药中分离各种成分, 找寻新的化合物结构以作进一步研究[3]。而美国生产的植物药品种大多是单方药, 一般以胶囊或片剂为主要剂型。

2. 3 日本中药发展概述 汉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在日本的本土化结果, 并随着日本药学发展已经在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截至目前, 日本已经拥有900余种汉方药, 其份额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虽然日本汉方药与我国中药的起源相同, 但是日本汉方药更注重对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 为了提升对汉方药质量的高效控制, 汉方药制剂以颗粒剂和浸出物制剂为主[4]。另外, 由于汉方制剂大多数有明确的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数据等, 所以在美国等国家的上市畅通无阻。这些原因都使得日本的汉方药成为我国中药的强大竞争对手。

3 中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药品的消费理念也会逐渐改善, 从对治疗疾病的需求型逐渐过渡到预防疾病的保健型。在世界药品市场上, 化学药、生物药和植物药三方鼎立, 药物种类处于多元发展的状态, 但是由于化学药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使用天然药物或者绿色药物来治疗疾病或者预防保健[5], 这无疑给天然产物中草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外, 从2009年我国实施新医改以来, 我国医药市场逐步扩充, 并且政府对中医药职业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 中西医并重发展将成为未来医药发展的主题。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下, 更应该大力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促进我国中药体制改革, 逐步提升我国中药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淘汰那些已经陈旧腐化的中医药管理制度, 健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 以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4 小结

中药作为我国医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实现中药制药的现代化将会更加促进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增强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能力。只有继承与创新并举, 把传统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相结合, 才能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陶世. 把握时代脉搏, 促进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学科发展--黄耀洲教授谈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8(5):260-263.

[2] 朱广东. 浅析制药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8):51.

[3] 王莹.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 中国民间疗法, 2013(10):52.

药学和中药学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90-01

一 难点分析

第一,教材因素。药物化学是药剂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专业,书中复杂的结构式致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恐惧感,部分段落叙述语句过长、可读性差、易产生歧义等情况。且药物化学的教材体现出与药剂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要求直接影响不大。学生在上课前预习时有91.2%的学生感到很难,并且认为自己学不好。

第二,教学模式。传统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模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唯知识”的教学模式。“唯知识”教育质量观的导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劳动技能为主的教育质量观。二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药”关乎人命,仅掌握知识远远不够,还要能应用到临床中。

第三,学生素质。中职学生普遍初中化学基础差,对化学的学习存在恐惧。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化学结构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甚至有些学生连元素周期表前20个元素符号都不知道,更何况是复杂的药物化学结构。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药物化学课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二 教学对策探讨

第一,根据大纲,精选内容。教师在教学前应熟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大纲要求精选内容,减少学生的恐惧感。而教学大纲中提到的教学目标:熟悉常用药物的法定名称(商品名称)、结构特点、主要用途和贮存原则;掌握常用化学药物的有关理化性质等,即可归纳为药名、结构特点、用途、贮存及理化性质。在教学时根据大纲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不需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突出教学重点,增加教学内容的层次感。

第二,针对学情,提炼要点。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教材中对具体药物没有分点介绍,而是连续几百字的描述,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材中有些内容还加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更让学生头疼。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提炼,让教学内容变得有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第三,启发引导,提高效果。启发引导非常重要,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导向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运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归纳出常见的醛基、羧基、酚羟基、芳香第一胺基、酯键等12个基本官能团结构,并要求学生记住。然后在具体的药物结构讲解时,让学生在药物复杂的结构中主动发现这些基本官能团结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增加成就感,还可以使学生消除对化学结构的恐惧感。最后,通过介绍基本官能团的性质,让学生讨论整个药物的性质。

第四,注重教学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内容讲完,更重要的是能够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接受了多少,消化理解了多少。所以要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案,及时、准确地对所讲内容作出评价,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每学期只进行的期中、期末考试的固定模式。采取课前测验、章节性测验、阶段性测验、不定期的随堂抽查测验、课堂提问等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注意记录学生的成绩,讲评测试内容,鼓励调动后进学生。而在考试题型上除了沿用以往名词解释、选择、填空、问答等模式,还可加入通过药物分类写出代表药、从代表药写出药物分类等多种样式。改变以往的考试方式,活化考试内容和模式可以帮助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第五,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实验课有很高的积极性,对自己动手做过的实验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抓好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每个药物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加强学生药物化学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设实践考核是为了促进学生能更加认真地参与实践操作的学习,强化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引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三 讨论

针对药物化学教材繁复、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等教学难点,笔者做了一些努力,通过精选内容、提炼要点、引导启发、注重教学评价和教学实践等,使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不吃力,好消化。学习成绩对比往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药学和中药学篇(5)

这种技术项目的成功,填补了浸制中药植物标本在河北中药标本界的空白。这种植物标本将(已)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源,、是鉴定植物种属的重要依据。此类标本使用也成为保护野生珍稀植物药材种质的重要手段。

这种标本的成功使用,让上千种药用植物栩栩如生,无季节差异的永葆青春,能够为中药文化博物馆、广大中药企业药文化展厅提供丰富的药文化内容。安国具有悠久的药文化历史,是中国的千年药都,是北方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拥有几百家中药生产和经营企业,有部级中药文化博物馆 。该标本的广泛使用,必将给上述单位带来不可轻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种标本还为《中药商品学》《药用植物学》教学提供了直观的教具,。以往这些专业课程在春季无法见到地下的入药部分,在冬季无法见到地上的入药部分,教师的图片对学生的理解虽然有一些帮助,但是学生不能零距离接触药材,仍然被教师引为憾事,通过药用植物浸制标本技术的研究和制作成功,我们让药用植物固定在它的最佳状态,长达15年的保存期,能随时满足教学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形态特征,增强记忆,并可克服课时进度与季节脱节而导致选材的困难,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增加教学效果。经过实践,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制作原理

植物的绿色是由于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存在所致,叶绿素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种物质易溶解在酒精或福尔马林等植物的保存液中,同时叶绿素本身又极容易分解破坏,所以浸在这些保存液中的绿色植物标本很快就褪了颜色,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在叶绿素分子的化学构造中,有一个金属镁离子占据分子的中央位置,叶绿素呈现绿色的原因即由于含有镁离子的核心结构所致。当叶绿素分子与酸作用时,镁离子就分离出来,这时候颜色发生变化,产生了褐色物质,这种没有镁的叶绿素,是植物黑素。

在植物黑素中,很容易把另一种金属再放入植物黑素的分子中,使叶绿素分子中核心结构恢复了有机金属化合状态,同时获得了叶绿素一样的绿色物质,如把金属铜原子放入,就可达到这一目的。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将植物体或其中一部分浸入醋酸铜溶液中,加热煮之,使它起化学变化。这时首先看到植物体的绿色变为褐色,其原因是叶绿素分子失去了镁离子,转变为植物黑素了;但稍停片刻,植物体的绿色又恢复了,此时则说明铜离子已进入叶绿素分子替代了镁离子。这种化合物本身稳定,不容易分解破坏,所以这样处理过的植物标本在保存液中可以永久保存绿色。

通过对不同植物质地薄厚,幼嫩和老熟,颜色的深浅,我们多次实验,采用不同温度 、不同冰醋酸浓度、不同盐类、不同酸类、不同植物组织器官实验对照结果表明,温度80℃左右为宜,低则反应慢时间长,高则易腐烂或叶柄脱落;醋酸浓度以10﹪较好(ph4左右),浓度小酸性弱,反应慢时间长,浓度大酸性强,易腐烂或叶柄脱落;酸类以醋酸较为适宜,盐酸、硫酸属强酸,易造成植物组织器官腐烂http://;就植物组织器官而言,一般来说成熟组织或木本植物反应慢时间长,而幼嫩组织或草本植物反应快成色早。与此同时,饱和硫酸铜溶液也能使标本变绿。

利用浸制标本技术服务教学和当地经济实例

1、利用药用植物浸制技术培训学生,学生增强了真伪鉴定意识,使枯燥的记忆转化成了生动鲜活的立体植物,学员的兴趣大增,先后有白燕详、郭红芝等5名学员考取了河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高级鉴别师,他们将为净化中药市场,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做出贡献。

2、安国是中药材集散地,拥有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生产厂家众多,我们利用此技术制作中药种属植物标本,为中药企业进货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此技术制作的标本先后为汇通药材有限公司、廊坊申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蔺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作为质量管理人员的中药鉴定培训教具,因为此技术直观,易懂,迅速提升了质量监管人员的鉴定水平。为从源头上杜绝假药提供了帮助。间接避免了因收购假劣药材原料而受到的经济损失。

3、利用药用植物浸制技术,制作健康中药材标本和病株中药材标本对比,普及中药科学种植技术,服务中药种植,创造经济效益。

安国是药材之乡,河北省70%的中药材来自于安国药材种植基地,利用中药植物浸制标本技术,我们为胜利药材种子秧苗站制作了荆芥、牛膝、山药、黄芪、天南星、白术等43种健康生长状态的标本,收集制作了花叶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青枯病、角斑病等25种不同病害状态下的植株状态标本,收集制作了蚜虫、稻绿蝽、地老虎、介壳虫、蛴螬等19种虫害状态下的药材状态标本。布置了专门的展厅,为广大药材种植户提高中药材科学种植提供无偿的科技服务。

2011年5月,霍庄药材种植基地种植70亩,胜利药材种子站利用对比浸制标本,及时发现了白术纹枯病,果断采取防治措施,及时喷洒推菌特可湿性粉剂,每亩挽回经济损失1800元,70亩相当于共计增收12万元。

4、利用药用植物浸制技术,我组织人员为中药文化博物馆制作了100瓶植物标本,这些鲜活生动的中药材标本可以保存15年,作为药文化的展示窗口,它们将为参观者零距离展出中药的神奇魅力,为中药国粹的普及、传扬做出贡献。

药学和中药学篇(6)

1. 1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 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品种呈逐年下降, 其原因归纳有如下:中药注射剂很多是由地方转国药的, 质量标准偏低、成分复杂、杂质多, 其不良反应报告逐年增多;临床未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使其发挥最好效果以致无法体现其确切疗效;部分未列入医保报销的药物品种被淘汰;广东省新的药品采购平台月月招标的模式无法保证某些品种能够连续中标使用。

1. 2 药学监护的缺失 ①本院所处的县是广东省的特困县之一, 医院的各方面发展都属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特别是医改后取消了公费医疗, 中医中药便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②药学人才严重缺乏。

1. 3 中医中药在医院发展滞后 中医中药近10 年来在医院的发展与其他科室相比均处于落后状态, 中药注射剂这种处于西药和中药之间的新剂型, 有一种奇怪的使用模式:中医科医生不太敢用, 西医过于滥用。

2 中药药学监护的逐步发展

从2013 年12 月起, 本院开始把和西医联系比较密切的中药注射剂纳入了临床药学监护的范畴, 展开了本院中药临床药学的第一步。由于这是一项涉及到医院多个部门的工作,所以必须要求每个科室紧密配合。

2. 1 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 中药注射剂的遴选, 通过医院药事委员会专家决议, 其中有资质的中医中药专家必须占总人数20%。尽量选择有良好使用记录, 质量稳定的品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药品采购模式, 中药注射剂尽量选用独家中标的品种, 以保证该品种使用的连续性。对于经常变更中标厂家, 无法保证供应的品种选择放弃或者更换同样的非基药品种, 在源头上把握进入医院的中药注射剂是有比较良好的质量和使用记录的品种。

2. 2 建立完善的电子说明书 本院是2012 年7 月开始使用新的电子管理系统, 工作人员通过该系统为中药注射剂创建了与实际药品说明书一致的电子说明书, 在医生开具医嘱和处方时可以即时查阅该药的说明书, 对于有更换厂家而导致说明书内容有变更时即时发出警示, 这对于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药注射剂一般含多组分物质, 不同企业从原料到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管理体系不可能完全一致, 故产品符合市场准入标准, 但内含物质却不可能完全一致, 相应安全性也会有不同。加上企业在不良反应跟踪和上市后安全性研究、风险管理措施以及是否及时补充修改说明书上都存在差异, 所有这些最后会导致同种产品不同厂家说明书有所差异。医疗机构必须按现使用的产品说明书用药, 这就要求医疗机构须有完善的电子说明书, 且在更换生产企业说明书有改变时能准确及时更新, 并在医生开药时发出警示。

2. 3 使用过程全程监护

2. 3. 1 药师把好处方关 药师通过审核处方( 包括住院病历医嘱) 发现有不对症使用、超适应证、超剂量、选择不合适溶媒和不合理联合用药时及时发出警示、并请示医生修改处方后才进行调剂;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提出对特殊人群( 过敏性体质、老年、孕妇、儿童) 的用药指引, 建议医生这部分患者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中止用药, 同时对患者症状记录在案, 最终形成相应的数据库, 方便日后的工作。

药学和中药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61-02

中药资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立时间不长,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品质、蕴藏量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中药资源学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已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今后的中药资源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及新资源寻找方面必将显示出独特魅力。[1]

基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周荣汉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资源学》教材,[2]之后陆续有针对中医药院校、农业院校研究生、本、专科教材的出版。这些不同层次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尽管不尽相同,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时都有不适宜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特点,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近年来,中药资源作为中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每年均会积累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因而与其它成熟学科相比较,中药资源学具有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内容需要不断充实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中药资源学所有的教材内容设置上均存在不够深入、难以与新成果、新进展完全接轨等现象,很难应用于教学中。加之课时有限,难以完全按照教材的章节设计完成全部讲授,部分内容也没有必要在课堂讲授。如:中药资源信息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药材各论,等等。

再者,由于中药资源学是在生物学、农学、化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本身理论性不强,因此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调整现有教学模式,提高中药资源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中药领域专业型人才,是中药资源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深入探索的目标。

鉴于此,笔者在多年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优化、筛选教学内容,以与同行共勉。

一、中药资源学教学内容的优化

笔者在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围绕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准确把握中药资源学作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以及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和地位,注重灌输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中药资源、中药资源的分类、分布,中药资源调查方法,等等,此类内容属于相对稳定的部分,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使他们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针对中药资源近年来研究的核心内容,精选了道地药材资源,中药资源科学利用、保护、可持续发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三个专题。这三个专题均不局限于教材,而是随时跟踪最新的文献资料以充实专题内容,提升理论高度,增强本学科的知识性。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我国特有的生态地理、文化背景及中医药理论等有关,道地药材及其形成机制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专题除大部分教材均收载的内容之外,增加近期对道地药材的新认识和思考。如: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基础、道地药材生物学特征、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

不断扩张的中药开发与应用给中药资源保护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也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对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致危因素的研究以及科学的保护方法的探究是也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此专题内容与遗传学、种群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内容关系密切,对于中医药院校缺乏此类课程背景的学生而言,理解相对困难,因而在教学中适度引进了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物种濒危灭绝机理、濒危物种保护方法的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本专题内容奠定基础。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近年来,随着中药资源蕴藏量下降和栽培中药材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由此引发的中药材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因子对中药资源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的生长发育及其质量的影响受到空前重视。这一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充实了中药资源生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与中药材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将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本专题重点精选了药用植物品质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环境胁迫下道地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两部分内容进行讲授。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质疑与释疑都由教师主导的方式进行,这种满堂灌的方式特别不适合中药资源学的教学。因为中药资源学与生物分类学、资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大的交叉,部分内容学生已学习过,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就会显得非常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学阶段的重要课题。另外,在大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笔者在教学时尝试采用Seminar的方法。这种起源于德国的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欧美大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此教学模式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或专家共同讨论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即由过去“讲授式”教学模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模式。[3]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既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具体方法:①教师提前提出讨论议题的大方向,并提出详细要求:每组围绕中药资源有关问题设定具体讨论议题,查阅资料总结解决方案,解决方法可以引自文献,也可以来自本组同学的集思广益,要求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时间20min左右,ppt要求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并附参考文献;②学生3~4人自由分组并分工,每组推选1~2名学生主讲,班级其他学生随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问并讨论;③教师就选题的内容、议题的深度、ppt的制作、主讲的质量等进行简短点评。

实践证明,这种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学形式不但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利用多种常用数据库查阅文献,锻炼了总结文献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当众讲解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前沿。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发挥。

中药资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教学过程总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有效地传授知识,仍然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但随着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广大同行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学科会不断成熟、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上也会越来越从容。

参考文献:

药学和中药学篇(8)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应用性学科,为实现中药现代化而培养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方面的人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将药化实验与科研接轨,加强实验技能与科研设计能力的培养,结合中药新药开发、国家新药审评办法的基本要求,应加强新药临床前物质基础研究的科研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实验的基础教学方法上,则应侧重于中药化学实验方法学的系统学习,比较各类实验方法的共性和特性,以提高学生科研设计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可先让学生按规定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操作,再逐步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和装置,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整个实验。这样,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中药成分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1 改革实验教学,分层次安排实验课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指标和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在实验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做到既有基本实验,又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基本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在于体现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性;设计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等适应科研工作的能力。

1.1 基本实验

中药化学的实验内容涉及到中药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仪器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因此,为强化实验方法的系统学习,根据本学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将中药化学实验课的第一个实验设计为基础化学技能实验(4学时),内容从提取装置(索氏提取器、渗漉筒、回流装置、浓缩装置、旋转薄膜蒸发仪),到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等,将整个实验室里存在的小到玻璃仪器,大到hplc,均给学生演示及复习,使基本的实验技能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具体的形象;同时,根据中药化学实验的具体特点,在后两个学时中安排学生练习薄层板的铺制。基本实验占整个实验教学的一半学时数。通过基本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中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讲义上按部就班的实验,但绝不是各学科实验的简单堆积,而是通过对几味中药完整的实验研究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把中药专业各学科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更充分地理解各学科间的关系及该专业的完整体系。以往中药化学的实验完全是按讲义上的步骤做,没有新意。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中,在保留部分原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将另一部分综合性实验改革为以下两部分。①比较性实验:将某一实验给出多个工艺路线,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完成后,讨论比较各工艺路线的优缺点。②探索性实验:提出某一工艺线路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优化工艺线路[1]。

1.3 设计性实验

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程的后半部分,安排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它包括对甘肃特色中药(党参、当归、大黄)的化学成分预试验的内容,并且记入学生的实验课成绩。在对这些中药化学成分检识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初步进行资料查新,并设计检识的整个过程,由指导老师批阅后进实验室操作。这样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会大有提高。通过查新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过去学生依赖实验讲义做实验的现象。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进行未知试样提取、分析时,规定学生在一周前应开始认真作准备,并自觉运用了中医认药的初步判断法,从药的味、色去简单推断。但作为中药化学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不用主观判断法,而是用系统的实验方法客观地分析中药中可能存在的成分,写出完整的分析流程图及结论依据。

2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药化学》长期以来的实验考核有两部分,即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成绩的均数)和实验基本技能(实验课结束时实验技能操做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反映学生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按部就班,没有创新,不能适应我国药学事业飞速发展以及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为此,我们依据中药化学实验课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考核,将实验成绩分为3部分。

2.1 基本实验考核(占40%)

基本实验考核是实验课结束时候的考试,考核分为两部分:问题回答和操作技能。问题回答为抽签式,内容为中药化学基本操作知识、原理、实验中的问题和实验安全规则以及安全措施等。操作技能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2 平时实验成绩(占30%)

保留传统实验考核部分,即每次实验报告成绩的均数。实验报告的成绩评定重点放在讨论方面;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台面整洁等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要求学生对实验成败进行分析,能够解释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原因,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综合设计实验测试(占30%)

综合设计实验是从查文献、写文献综述、提出实验思路(类似于开题报告),到记录实验过程的详细内容及数据,最后将学生对未知样品的整个实验流程和结果给出合理评分[2]。

我们认为,通过3部分的综合评分,能够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比较合理,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3 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除了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外,还必须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影响实验的因素很多,如原理、工艺、方法、操作、仪器、试剂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失败。因此,要求指导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预习

每次实验要求学生详细阅读实验教材,理清思路,了解此项实验的目的、原理,培养学生自学、思维的能力。对于综合性实验,还可以组织讨论,提出自己设想的方案,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自觉性。

3.2 操作

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行分析基本操作的训练。好的实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意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另外,在不影响实验进行的前提下,还可以设置一些“陷阱”,在老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下,自己处理一些有意为之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

3.3 巡视

在实验进程中,指导教师要不断巡视,注意观察,对每个学生基本功的操作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违规操作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应在实验进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

3.4 书写报告

实验报告应是学生操作实验的真实内容。但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不一致的时候,有的学生会有涂改数据现象,还有的学生不去检查失误原因,而是抱怨实验条件差,仪器设备落后。作为实验指导老师应该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实验的根本要求就是实事求是。药品,只有一个结果,合格与不合格,科学的数据、结果,来不得半点虚假,即使实验设备不太理想,实验数据稍有误差,甚至整个实验失败,也决不允许篡改实验数据。因此,应把实验报告的书写形式重点放在讨论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成败进行分析,能够解释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原因,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实验教学和考核的改革,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使有限的实验经费和课时充分利用,提高单位学时的知识含量,使学生能够把相对独立的课程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技能达到系统化、规范化要求,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药学和中药学篇(9)

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则应以热情、情切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上课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知识的讲授,有针对性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被教师的热情感染,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另外,教师在平时的仪表妆容要恰当得体,教师的言谈举止得体,有利于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与学生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上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将和谐教育思想运用到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果。

1和谐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高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实施和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到师生关系、家庭与社会关系中去,消除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和谐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保障教育的公平正义,使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育环境、教育竞争和教学资源都能够达到和谐的境界。和谐教育思想能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因此,要积极探索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教育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中,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促进城乡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学生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将和谐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中,能够使教育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应用价值。

药学和中药学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26-02

药学是一门和实验紧密结合的学科,其本科教学具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特色。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模拟仿真实验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药学院的不同本科专业都属于高强度理工实验学科,近年来本科生人数急剧增多,完全开展和提升全面实验教学需要较大的实验投入和设备投入,并且实验教学效果难以提升。而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实训的一种教学模式。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药学实验环境,从而替代或补充传统实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 仿真实验可以利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提供形象逼真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模拟实验操作过程,成为实验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甚至可以完全仿真一座真正药物的生产工厂。或通过控制模拟实训器,产生逼真的训练、操作环境,在节约实验时间和经费的前提下达到同样或更高的实验教学目的,实现更加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培养目标。

一、传统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不足

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主要是以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多年来形成了实验教学在总体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由于高校一般不具有实验药厂,所以在药物生产工艺能力教学上,效果都略有遗憾。近年来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到药厂生产工艺相关岗位,这就急需补充和完善相关工艺类实验教学;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组织毕业生到药厂实训达到,也可以引入实验仿真工艺软件联网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利用抗生素发酵过程仿真平台,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掌握真正的抗生素生产工艺,进行实践模拟操作,并对结果进行科学的打分。

其次,药学实验教学的最大弱点就是不能培养学生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现代药物主要分为中药药物、生物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物,其中后两者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也是人们用药中的主流药物。而生物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物的研发都到了比较高技术平台的阶段。特别是化学药物的研发难度在不断加大,按照传统药学实验方法,一种药物研发平均费用要达到数十亿美金,所以应该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模拟和设计化学类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基本设计能力。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应该引入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实验课程,通过计算机药物设计软件的仿真和模拟,加强学生对药物结构、靶点、药效团等的基本设计能力,为将来进入药企和公司从事相关药物研发积累设计经验。

此外,随着现代实验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药学专业实验仪器和方法有了平台级的提升,而基于传统习惯的本科实验教学还停留在多年前的实验模式,实验仪器大多已经落后于药学发展。例如,在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相关实验中还在进行基本的超声提取实验教学,但在药学发展中微波辅助提取和超临界萃取等应该是在实验教学中大力开展的内容,但由于微波辅助提取设备等价格较高,实验消耗品也较贵,只能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本科教学难以完成相关的实验技能培训。特别是非“211”和“985”高校在实验仪器和实验耗材等方面的投入都明显不足,因此,在微波辅助提取实验中可以利用微波辅助提取仪电脑工作站的专业软件进行模拟真实的提取过程,给学生以真实控制操作的动画设计,同时结合研究生实验结果作为仿真结果素材库,让本科生感觉真正的天然药物提取工艺工程。

二、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尝试

国内著名的药学院和省属普通高校都开展了药学相关的仿真和模拟相关的实验教学。如中国药科大学依托学校药学特色,已经在本科教学中开设药物设计仿真课程,建立了药物设计实验,使本科生掌握了药物基本化学结构及药效团和药物作用靶点,将教学提升到实际应用的水平,并且将药物设计软件Discovery Studio 引入药物设计教学,在药物作用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以及药物发现、药物模拟、优化等教学实验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在药物设计及优化中的创造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仿真大致包括活性位点分析法、数据库搜寻、全新药物设计;未来新药研究的热点将集中于先导化合物的发掘与设计,其中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研究是先导化合物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仿真是应用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构效关系等基础理论数据研究药物对酶、受体等作用的药效模型,从而达到药物设计之目的。

另外,还有许多学校开展了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教学,引入青霉素发酵制药工艺仿真软件[1],抗生素的生产工艺引入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青霉素生产工艺流程,观察工艺反应现象,进行开车操作,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考核;该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东方仿真软件进行两部分仿真,即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和青霉素提炼工艺仿真。其特点是使用方便,仿真实验软件系统配备有评价系统和指令站管理系统,有了这两个系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教师也能组织日常培训以及考核,是一种既可体现实验教学又有实训教学内容的综合制药仿真实验教学。优化制药工艺条件是医药工业科研和生产中经常面临的课题,也是学生今后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好的工艺条件,可以取得高产率、低消耗的效果,对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仿真实验教学在制药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广泛,仿真选取青霉素生产作为研究对象,其制药过程复杂、周期长、具有典型代表性质。所以,建立切实可行的抗生素仿真训练系统,对高校药学院实验教学具有实用意义。

此外,基因工程制药相关仿真实验,主要是基于基因工程虚拟实验室软件系统,该系统是深圳大学研发的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是一个共享开发型系统[2]。该实验室旨在节省实验费用和学生对实验需要之间的矛盾,让药学院各专业本科生能够通过网络利用个人电脑完成虚拟实验,研究生完成预实验,为高校药学院实验教学的困境提供解决方案,是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该软件采用计分制,每个实验被划分成不同的操作步骤,根据每个步骤的正确程度计算分数值。通过基因制药的仿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现代最先进的基因工程制药的理论和应用,使昂贵的基因实验操作用仿真和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掌握,更加具有现实应用的意义。

三、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以计算机仿真和模拟实验教学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作为新生事物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3]。仿真和模拟很好地解决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并能够获得显著提高的教学效果[4]。这些都体现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首先,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可以节省时间、仪器,不受空间限制,弥补了因实验设备及经费不足的缺憾。它不仅通用性强,便于维护和升级换代,还消除了实验条件的限制及实验对环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几乎没有损耗。作为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在课外继续实验,亦可以通过网络学习[5]。其次,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拓展了观察的广度和深度,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把实验仪器全展示给学生,进行剖析调整,而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实时观察实验的各种指标,增强了学生对药学实验的熟悉程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法和装置,进而自己设计实验,利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此外,采用仿真实验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使学生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化学环境中进行学习,特别是一些剧毒性、综合性的实验。在实验中把各种实验用具、药品、实验环境完全模拟,让每一个实验者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使知识由抽象变成形象。

随着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要满足社会快速变化能力需求的要求,模拟和仿真药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日益广泛应用于药学院的各科实验教学中,并出现更加先进的形式,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来讲,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应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实验效率和改善教学环境。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和仿真实验教学是药学院相关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来一定会在药学相关教学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宫南,王明瑞,陈金峰等.“青霉素发酵仿真”课程教学

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

[2]刘青,刘锐,张凡等.基因工程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

[J].现代教育技术,2006,(5).

[3]李家明.仿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钦州学

院学报,2011,(3).

[4]张明,李良荣.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上一篇: 农村发展前景 下一篇: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