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的普及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9 14:46:38

电子支付的普及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1)

除去银行卡之外,中国的电子支付其实也早已起步。在各种场合,来自不同业界的人士就电子支付的普及性、安全性等有过很多次讨论甚至争论,但是目前电子支付在我国的推广速度不如日本,到底原因在哪呢?

先看一看日本都有谁在支持电子货币。目前,日本较早流行的电子货币之一是东日本铁道公司发行的西瓜卡,之后不断有流通类企业发行的新电子货币进入市场。2007年3月18日,日本101家私营铁路公司和巴士公司运营商组成Pasmo财团发行IC乘车卡Pasmo,该卡持有者既可持该卡刷卡乘车,也可在部分超市、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上刷卡购物,并实现了与东日本铁路公司的Suica卡和西日本铁路公司的Icoca卡的相互认可通用。之后,日本家庭市场公司与NTT DoCoMo达成合作协议,前者在其所属的7000家店铺使用后者的iD卡。日本麦当劳也与DoCoMo合作,在未来一两年内日本麦当劳的3800家店铺将使用NTT DoCoMo公司的iD卡和电子优待券。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日本积极发展电子货币的机构不是银行,甚至电信运营商也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恰恰是零售商、大型连锁超市以及拥有多条线路的公交公司。

仔细一想就能明白,一种新兴事物如果想被大众接受,最关键的就是便捷、好用。电子支付当然比现金更安全,如果能够与现金一样方便使用,自然能够迅速普及。而日本的零售商店、连锁超市恰恰能够给用户提供实际的应用。遍布全日本的连锁店,拥有广大的用户群,只有他们鼎力推广,电子支付才真正在应用上方便起来,自然能在百姓中迅速普及。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2)

1、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移动电子商务是通过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掌上电脑,诸如iPhone、iPad 和Android 设备等移动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它是无线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有机统一体。初期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以移动支付为主,如电信运营商的“手机钱包”和“手机银行”等业务,用户使用这类业务可以实现手机购票、手机购物和公共事业缴费等。

移动电子商务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有益补充,它具有商务活动即时、身份认证便利、信息传递实时、移动支付便捷等特点。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性能的提升,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展与创新,由最基本的移动支付,转向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用户可以直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网上身份认证、账单查询、网络银行业务、基于位置的服务、互联网电子交易、无线医疗等。

2、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135%,快速增长的趋势远远超过了原先的预期水平。手机用户数量和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攀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上网速度的提升,无线宽带资费的下调,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手机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在普及率达到四成的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手机超过其他终端成为第一大上网方式。网民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改变,使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一个崭新的格局。

2.2 智能终端的性能不断提升

随着智能终端在手持设备领域的快速普及,消费者对于智能终端的选择也已经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别是对于智能终端内容的选择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更为看重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的智能终端,其屏幕更大,色彩更清晰,而且速度也更快。性能的提升,也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去购买使用。近两年的苹果、三星等产品的盛行,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推动智能终端向着更高速运算、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并使得移动服务向纵深处发展和延伸。

2.3 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不断创新

移动电子商务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使用。随着3G的普及,运营商手机上网包月套餐的推出,手机终端功能的提升,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促进这一产业的高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业务范围也逐渐扩大,它涵盖了金融、信息、娱乐、旅游和个人信息管理等领域。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网上银行业务、网上订票、网络购物、娱乐服务、网络比价、信息推送与分享等。

终端的普及和上网应用的创新是移动电子商务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增强,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同时手机价格不断走低,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目前,消费者已经基本养成了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网的习惯,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来说,移动电子商务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应用和服务,同时满足用户及商家安全、社交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优势明显。但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并不完善,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移动网络安全问题,移动支付机制问题,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问题,移动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和用户与传统商家的观念问题等等。

3.1 移动网络安全问题

安全性是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移动电子商务虽然诞生于电子商务,但是其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特性决定了它存在和普通电子商务不同的安全性。由于目前产生移动支付行为是基于移动终端上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与商家之间完成,或者基于手机SIM卡与POS机近距离完成,如果丢失移动终端或者密码破解、信息复制、病毒感染等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对移动支付造成重大的损失。另外,移动商务平台运营管理漏洞也是造成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威胁的一个方面。如今用于上网的移动终端主要有手提电脑、手机、PDA等等,保障这些移动设备本身的安全以及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遵循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是移动电子商务安全保障的一个前提。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3)

百家争鸣亟待监管

7月下旬,在业界翘首期盼央行发放电子支付的牌照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06中国电子支付高层论坛”吸引了所有从事电子支付业务的银行和公司关注。

首信易支付、云网、环讯IPS、腾讯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的争相登台、各家银行负责人的集体亮相,一切都在暗示着:电子支付已经成为必争之地。

“其实中国的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所以电子支付市场也没有大家猜想的那样成熟,但电子支付是一种趋势。”一位参会的银行代表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国刚表示,由于人们对电子支付的了解不够,电子支付在中国整个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不能有效地展开其功能。而实际上,作为金融方面的重要载体,电子支付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各类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交易性。

在国内,较早经营电子支付的是两家具有金融背景、熟悉银行支付业务的公司,“北首信,南环讯”指的就是北京的首信易支付和上海的环讯IPS两家公司。“早期的支付公司主要都是从事B2B业务,资金流都在银行,所以问题不大。但是,现在各种支付平台都有人做,线上线下、座机手机各种方式都有,是真是假让人无从选择。”北京某大学电子商务学院副教授在会场向记者表达了他的个人看法。

据有关数据显示,信息产业部通过审查已经批准了19家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去年年底电子认证牌照达到260多万张,预计今年年底会超过300万张。而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提供网上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机构已经超过50家。

针对支付宝、贝宝等国内50多家支付机构,社科院金融所不久前在《现代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报告中警示───此类机构从事资金吸储并形成资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和支付的风险。社科院金融所还认为,第三方机构开立支付结算账户,先代收买家款项,然后付款给卖家,这实际上已突破了现有的诸多特许经营的限制,它们可能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兰福民认为,规范、诚信和安全已经成为互联网迅猛发展中电子支付的瓶颈,所以加大对支付行业的监管刻不容缓。

利弊均在难做取舍

《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已经实施近一年,其中包括“电子支付交易品种可能存在的全部风险,包括该品种的操作风险、未采取的安全措施、无法采取安全措施的安全漏洞等”、“客户使用电子支付交易品种可能产生的风险”、“争议及差错处理方式”等内容,都关系到银行服务业服务风气的整改。但是相关的条文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企业和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还没有受到尊重。

那么,在享受电子支付特别是网上支付便捷性的同时,风险由谁承担?用户应该如何取舍呢?简单看就是涉及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和银行在支付过程扮演的角色问题。具体分析,焦点主要集中在支付安全的法律保障、风险责任的承担、网上支付服务的规范、电子货币的合法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等多个方面。

安全首先关联的就是银行账户的保密性。据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电子银行部业务推广处的周永林介绍,中国工商银行最早是采用密码登录账号的方式,但是对企业客户从登录开始就使用数字认证。2003年推出硬件数字证书U盾,今年8月10日还将推出一款新的安全产品“电子银行口令卡”,用户每次使用的时候就都是另外一个新的密码。

“技术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有可能造成网络银行的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因此,对网上银行应该有法律主体的确认,承不承认法律的主体是机构的主体和商业的主体,是不是应该作为银行的主体监管,是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与协调监管部主任李伏安认为,电子银行发展的起始是无形的支付行为,网上支付是当前电子银行发展的最大难题。

云网总裁朱子刚则表示,支付安全代表着国家金融的安全,在电子支付发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认可、行业的自律以及与其他行业的互动和带动,最重要的消费者、企业或个人作为买方付款方的接受才是核心。朱子刚把安全分为四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是运营安全,包括组织结构、内部的管理、企业所代表的特征和利益体方面,支撑了运营安全的基础。

“其实电子支付的安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支付的安全保障,包括技术和体制;第二个是用户对于电子支付的信心。”一位从事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研发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诚信已成关键

提及电子商务的建设和电子支付环节的运作,避不开的大问题就是“诚信”,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支付领域的永恒话题。总有一部分专家站出来指责社会缺乏诚信,致使电子商务在国内发展一直存在很大的障碍。但是这种诚信的对象长期以来都锁定于普通用户,难道只有普通用户缺乏诚信吗?

由于电子商务目前主要通过网络完成,网上交易和支付就可能出现某一方不守信用的现象。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支付平台已经能够尽量避免这方面的损失。但是越来越多的支付厂商加入电子支付的“游戏”,如果有谁作弊怎么办?只有大家遵从一个规范,产业才能进行。在众多行业涉足电子支付的时候,“支付平台诚信也是关键”。

在管理制度上,包括商家的信用度、用户的保存机制、日常的处理和业务流程的监管,围绕前三项最重要的事情是底层和业务流程的监管。通过推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交易的流程,在交易中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有系统的告急。在内部有对所有信息的权限加密,防止内部、外部信息的破译或者是泄露。

同时,交易一定离不开商家,对商家的信用度有一个完整的评级,确保商家的信誉好,也确保用户能够得到放心满意的服务。因此,不断地对商家和用户进行评级,支付公司不仅是交易的中间体,也同时承担信誉保证的责任,要对双方交易的流程有一定的实时的监控。

“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一些看准了支付行当,但是又没有强大实力公司的介入。他们可能对电子支付有种不安,不把它作为长期的业务进行经营,这样对行业用户和客户会产生很大的危机。” 广州易卡总经理闵锐认为,电子支付要长期运营,需要银行对整个交易的资金进行流程的监控,并且让银行介入到信用控制中,通过各方面多层保护,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在国家相关部门尚未有效行动之前,行业自律也是保持第三方支付平台信守规则的一种方式。于是,为了推动电子支付产业快速、规范地发展,此次参会企业讨论了《中国电子支付行业自律倡议书》,呼吁相关各方携起手来,加强自律,依法经营,提高行业信誉,改进服务质量,共同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将持续改善支付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安全运行、谨慎运营、客户至上,作为基本原则。

同时为了确保用户和商户资金的安全,维护电子支付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根据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现状,结合主要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运行经验,首信易支付、云网、腾讯财付通等企业发起单位发起了《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机构内部运营管理规范建议(草案)》。

长远方向是融合

虽然电子支付在国内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关于电子支付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与会嘉宾和电子商务人士积极讨论的一个问题。

在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适用于不同人群领域的支付平台时,融合是谈论较多的趋势之一。究竟如何融合呢?可以预测的方向是,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的融合。这种跨媒介的合作,可以提高用户覆盖面,满足更多种类的支付需求。另外,网上支付和卡机支付的合作是一种跨渠道的合作,能够满足线上、线下不同的购买需求,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子支付的要求。

当然电话支付在国内仍然具有巨大商机,特别是在小额支付方面。久通科技副总经理苏海介绍,电话小额支付服务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和网民的青睐,尤其在网站小额产品支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灵活的全网结算方式、利润分配方式,也是其受到广大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欢迎的主要原因。

作为拥有国内最大网络社区资源的腾讯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认为,互联网将越来越普及,最后融入生活环境中。在此背景下,用户在线消费和在线支付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基于企业和个人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已经出现。“我们期望打造‘一站式’在线支付的形式,以更好地发展在线电子支付。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关注,对支付服务的体验要不断地有所改善,还应当建立一个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模式去推动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的发展。 ”

“移动支付模式可以和一种安全的技术相结合,例如生物技术和动态密码身份认证,各自的结合满足了用户对安全的需求,向多元化的支付方向发展。”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栾毓敏告诉记者说,其实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电子支付市场的壮大和成熟,因为目前中国的支付市场交给任何一家支付公司都不可能全部包揽。所以需要细分市场,对产品进行定位,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

“现在最重要的是大家先把各自的产品做好,共同去赢取‘用户的信任’,共同努力去营建整体的市场环境。”上海环迅栾毓敏的倡议也许正是广大用户所期望的一种态度,这样国内的电子支付乃至电子商务才能走得更远。

链接:国内主要支付模式

充值卡支付:其优势是直接、实在,用户用钱直接购买实物,用户容易接受;但弊端是卡主要通过网吧或门市销售,用户群体有限,而且渠道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银行/邮政汇款支付:其优势是渠道成本几乎为零,任何用户均可采用;缺点是对最终用户极其繁琐、不便,且用户不能立即使用,而商家对于核对汇款及用户返回支付卡也需要人力支持。

网上银行:其优势是快捷、方便,费用实时划扣,基本不存在坏账风险,支付成本也较为低廉;但其最大问题是支付过程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大多数银行使用网络支付需要用户到柜台办理申请手续,因此用户普及程度较低。

第三方支付:比如慧聪的“买卖通”、淘宝的“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解决了银行无法解决的信用问题,这种服务消除了买卖双方的担忧,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安全模式。但基本只限于在其自己的网站上使用,没有被推广和普及。

电话支付:这是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通过拨打当地声讯支付热线获得电子账号,然后凭电子账号到相应网站购买其收费产品的支付方式。其特点是普及程度高、支付快捷方便、渠道建立快,非常适合互联网小额产品的支付(每次支付一般在30元以下),但缺点是不适合大额产品支付。

观点:第三方支付是否合格?

与2005年的“网上支付”主题略有不同,今年电子商务世界的大会把范围扩大到了“电子支付”。这也许和国家近期可能颁布的电子支付牌照有关,因为2006年出现的一些电话支付公司也在积极争取这块第三方支付的通行证。但是,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国内的第三方支付是否已经合格了呢?

毋庸置疑,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早期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建设步伐相对迟缓,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白。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整个电子商务,特别是B2C、C2C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央行决定把他们定位为金融增值业务服务商。市场初期的不规范,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监控和管理,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获取最终的电子支付牌照,也可能与广大电子商务用户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吸纳和存储了大量的过流资金,形成资金的沉淀甚至挪作它用。据相关调研机构估计,每天因资金过流而滞留于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达到百万元级别,全年可以累积数亿账户资金。

因为目前国家未对此类资金强化管理,这些金额巨大的资金流可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保留近一周时间(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平台甚至更长)。作为资金的短暂管理者,是否能够安全保管、是否会利用其他渠道“钱滚钱”?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首信、云网、环讯等业内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负责人都向记者表示,他们不存在资金的滞留和挪用,但不排除其他公司会出现此类情况。

其次,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资金结算业务。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参与。在不合法但无具体法律条文指定为非法的“灰色地带”,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逾越了界限,突破了国家赋予商业银行的特许经营限制。

“某些支付平台可能是和银行一起合作的,所以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涉足结算业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参会的一位金融专家称,这种行为普通消费者很难监督,只能依赖国家监管部门出台相应措施治理,或者支付平台“洁身自好”。

第三,虚拟货币的混乱,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有序进行,普通网站推广的电子货币有待国家法律明确。在互联网领域,虚拟货币已经有多家涉及小额交易的网站自己推出,包括联众、百度、腾讯等公司。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这些虚拟货币已经被用户普遍接受,甚至起到硬通货的作用。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4)

[关键词] 电子支付 电子商务 产业链 对接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我们逐步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有三个重要环节:商情沟通、电子支付和商品配送。显然,电子支付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从技术上看,它涉及到用户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交互和接口;从交易上看,它连接着支付方、收款方、银行以及电子支付服务商等众多电子商务主体。如何在Internet上进行安全的电子支付,是保证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度对接的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电子支付的含义

所谓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以下简称客户)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

从广义上说,电子支付就是资金或与资金有关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交换的行为,在普通的电子商务中就表现为消费者、商家、企业、中间机构和银行等通过Internet网络所进行的资金流转,主要通过信用卡、电子支票、数字现金、智能卡等方式来实现的。

二、电子支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涉足电子支付的时间上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但是从规模和发展速度上,我们国家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发展相当缓慢。从用户的角度看,对电子商务还存在较大的恐慌,而这种恐慌也主要集中在对电子支付安全性的忧虑。另外,那些真正参与电子商务的用户,采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也还是比较低的,这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电子支付的普及构成一种阻碍。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支付尚没有大范围的开展起来,与目前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1.电子支付领域的立法相当的匮乏。从目前来看,法律层面上,只有一个确立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同样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在规章层面上,为配合《电子签名法》的实施,规范电子认证机构服务,信产部出台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另外,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虽然可以说是直接针对电子支付出台的规定,但是,一方面,尚处于征集意见阶段,另一方面,它的法律约束力或适用范围还有待明确。除此之外,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尤其电子支付上的立法还有很大面积的空白地带。

2.电子支付增值服务商法律地位不明确,门槛有待细化和提高。电子支付,由银行为主的电子支付服务商以及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商为主的电子支付增值服务商组成。由于电子支付涉及到资金安全以及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只有经过专门授权的银行机构才能从事电子支付服务。但由于相关立法还比较滞后,目前并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现在电子支付增值服务商的法律地位确实不明确,它似乎是银行的人,又是银行的客户,身份比较混乱,在安全与注册资金方面没有明确规定。

3.传统消费习惯有待改变。目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电子支付,而制约电子支付普及的则是消费者对电子支付安全性的误解以及旧有的消费习惯。电子支付打破了传统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物,并且多出一个虚拟银行,虚拟空间,这种虚拟性让很多人适应不过来。其实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很高,银行支付网关完全能够保证密码和用户信息的安全。到目前为止,大量的账号、密码丢失都是用户自己不够谨慎,比如在网吧等公众场合使用电子支付或在使用时被人偷看到,等等。

三、通过安全的电子支付完成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深度对接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商业信息、业务流程、物流系统和支付结算体系的整合构成的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是商情沟通、资金支付和商品配送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其中,安全的电子支付能够打破传统的资金流交换模式,使货币由有形流动变为无形信用信息在网上流通,对保证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摸索出适合国情的、确保买卖方之间信用行为的电子支付平台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模式将是打通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度对接的关键,也是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适时的电子支付手段相配合,电子商务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商务”,只能是电子商情、电子合同,而无法网上成交。针对目前电子支付的现状,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以战略性眼光确定技术标准,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逐年高速攀升、电子商务应用呼声持续高涨的形势之下,国际化的电子支付统一标准建设亟待加强。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并加强和国际金融业的广泛合作,推动网上银行结算体系的规范化、国际化。

2.完善电子支付法律环境。“网上支付到底安全不安全”、“现有的法律能否保护网上支付一系列的环节和各方的利益”,关于电子支付法律环境建设的问题一直为众人所关注。应当及早立法,确定网上银行的资格认定,规定网上交易的权利和义务,并严厉打击黑客犯罪行为,将网上电子支付纳入到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法律框架之内。

3.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在我国,支付安全技术已日趋成熟,而支付服务之所以发展相对缓慢,关键在于支付信用问题。相关各方应携起手来,加强自律,依法经营,不断创新,提高行业信誉,改进服务质量,共同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将持续改善支付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安全运行、谨慎运营、客户至上作为基本原则。同时为了确保用户和商户资金的安全,维护电子支付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由政府牵头,各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响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体系。

四、结论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活动的基本形态。目前,国内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正以100%的速度在成长。随着电子支付平台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和推广,和国家对诚信环境建设与引导,中国这个巨大的互联网和通信市场将会改写未来的电子商务格局。

参考文献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5)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我们逐步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有三个重要环节:商情沟通、电子支付和商品配送。显然,电子支付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从技术上看,它涉及到用户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交互和接口;从交易上看,它连接着支付方、收款方、银行以及电子支付服务商等众多电子商务主体。如何在Internet上进行安全的电子支付,是保证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度对接的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典型的块状经济特征,东南沿海属于较为发达地区,北部和中部属于快速发展地区,西部则相对落后。自2005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2007 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突破17000亿元。未来3年,仍是我国电子商务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和爆发的时期,我国电子商务投资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一方面,2007年国家“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颁布标志着政府推动电子商务的总体布局已经形成;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成效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2007年我国B2B 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2500亿元,比2006年增长25.5%。

二、电子支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涉足电子支付的时间上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但是从规模和发展速度上,我们国家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发展相当缓慢。从用户的角度看,对电子商务还存在较大的恐慌,而这种恐慌也主要集中在对电子支付安全性的忧虑。另外,那些真正参与电子商务的用户,采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也还是比较低的,这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电子支付的普及构成一种阻碍。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支付尚没有大范围的开展起来,与目前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1)电子支付领域的立法相当的匮乏。从目前来看,法律层面上,只有一个确立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同样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在规章层面上,为配合《电子签名法》的实施,规范电子认证机构服务,信产部出台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另外,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虽然可以说是直接针对电子支付出台的规定,但是,一方面,尚处于征集意见阶段,另一方面,它的法律约束力或适用范围还有待明确。除此之外,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尤其电子支付上的立法还有很大面积的空白地带。

(2)电子支付增值服务商法律地位不明确,门槛有待细化和提高。电子支付,由银行为主的电子支付服务商以及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商为主的电子支付增值服务商组成。由于电子支付涉及到资金安全以及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只有经过专门授权的银行机构才能从事电子支付服务。但由于相关立法还比较滞后,目前并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现在电子支付增值服务商的法律地位确实不明确,它似乎是银行的人,又是银行的客户,身份比较混乱,在安全与注册资金方面没有明确规定。

(3)传统消费习惯有待改变。目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电子支付,而制约电子支付普及的则是消费者对电子支付安全性的误解以及旧有的消费习惯。电子支付打破了传统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物,并且多出一个虚拟银行,虚拟空间,这种虚拟性让很多人适应不过来。其实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很高,银行支付网关完全能够保证密码和用户信息的安全。到目前为止,大量的账号、密码丢失都是用户自己不够谨慎,比如在网吧等公众场合使用电子支付或在使用时被人偷看到,等等。

三、通过安全的电子支付完成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深度对接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商业信息、业务流程、物流系统和支付结算体系的整合构成的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是商情沟通、资金支付和商品配送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其中,安全的电子支付能够打破传统的资金流交换模式,使货币由有形流动变为无形信用信息在网上流通,对保证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摸索出适合国情的、确保买卖方之间信用行为的电子支付平台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模式将是打通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度对接的关键,也是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适时的电子支付手段相配合,电子商务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商务”,只能是电子商情、电子合同,而无法网上成交。针对目前电子支付的现状,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以战略性眼光确定技术标准,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逐年高速攀升、电子商务应用呼声持续高涨的形势之下,国际化的电子支付统一标准建设亟待加强。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并加强和国际金融业的广泛合作,推动网上银行结算体系的规范化、国际化。

(2)完善电子支付法律环境。“网上支付到底安全不安全”、“现有的法律能否保护网上支付一系列的环节和各方的利益”,关于电子支付法律环境建设的问题一直为众人所关注。应当及早立法,确定网上银行的资格认定,规定网上交易的权利和义务,并严厉打击黑客犯罪行为,将网上电子支付纳入到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法律框架之内。

(3)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在我国,支付安全技术已日趋成熟,而支付服务之所以发展相对缓慢,关键在于支付信用问题。相关各方应携起手来,加强自律,依法经营,不断创新,提高行业信誉,改进服务质量,共同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将持续改善支付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安全运行、谨慎运营、客户至上作为基本原则。同时为了确保用户和商户资金的安全,维护电子支付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由政府牵头,各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响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体系。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活动的基本形态。目前,国内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正以100%的速度在成长。随着电子支付平台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和推广,和国家对诚信环境建设与引导,中国这个巨大的互联网和通信市场将会改写未来的电子商务格局。

参考文献: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6)

一、加大投放力度,打出信贷支持三农的“组合拳”

第一,扩大文明信用工程应用范围。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为农户贷款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农户贷款等涉农贷款的违约率。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提高了农户守信意识,切实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

第二,以农业?a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大现代农业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农业产业为龙头,发挥龙头辐射带动效应。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建立新型“银行-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关系,促进新型农业发展。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有力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问题。立足生态农业和家庭农场,拓展信贷支持领域。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种植、养殖效率。

二、创新信贷产品,打造现代农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探索解决普惠金融和服务效率问题,重点解决农民“贷款难”、“找担保难”和“山区百姓取现难”,努力打造“普惠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2]

第一,积极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推广联户联保、一户多保、信用联盟、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贷款品种,扩大客户可抵押、质押品及权利的范围,大力推广大型农机具抵押、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经营承包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信贷品种。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抵押等贷款方式,进一步盘活农民手中的资产。鼓励与符合有关规定的担保机构进行合作,丰富担保方式。

第二,探索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积极结合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不断探索“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健康发展。对于农户在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农家乐等方面出现的新的资金需求,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满足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的信贷需求。

第三,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物资装备以及流通各个环节,并且不断转化成新的生产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积极为农业科技开发和创新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建立了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综合运用“信贷+担保”、“信贷+保险+财政补贴”等多种融资工具相配合的融资模式,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增信融资,努力满足农业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满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种养殖、农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强化农村金融基础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第一,提高电子机具服务覆盖面。一是大力推广现代化金融服务。以“电子机具村村通、家家用上银行卡”为工作目标,稳步推进ATM、POS、农金通等各类电子机具布放,不断丰富银行卡功能,加快银行卡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应用,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农村居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二是提高电子机具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金融电子机具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居民广泛使用农金通办理惠农补贴资金支取、新农保资金存取等小额现金存取业务,着力发挥农金通惠农作用。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着力提高电话POS、信息机等电子机具使用效率,依托科技手段更好地配合落实政府各项惠农政策。三是加快推进协理业务转型。以协理员及协理业务转型为契机,切实抓好农村金融社区服务点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工作,尽快实现传统协理员服务方式、服务产品和服务功能的转型。四是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适应农村社区化发展趋势,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和增强农村金融社区服务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努力打造新型的农村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小额存取、支付结算、小额信贷、中间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第二,加快推进电子银行业务。一是提高电子化支付水平。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支付,方便农村客户办理购物消费、手机充值、小额转账、贷款查询归还以及各种缴费等便民业务。二是积极开展业务创新。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工作,依托网银、手机银行等系统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银企直联、代缴费、代收付等业务,为农村客户提供多样化电子银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三是强化宣传工作。要全面开展电子银行知识普及普教工作,通过开展“送电子银行下乡”、进村入社区等活动,向广大客户讲解电子银行产品知识,扩大电子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7年t月23日了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次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网民总人数已达1.37亿人。与2006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总人数一年增加了2 600万人,增长率为23.4%。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一个简单的信息交换平台转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交易平台。电子商务从一个概念走进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任何的交易行为都需要支付,没有支付的交易是没有意义的。电子支付从一个“插线板”“中介”的角色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从而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和固定电话用户群—8亿人,L37亿网民再加上超过to亿张银行卡,电子支付将是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巨大的行业。2005年10月正式公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2006年I2月召开了电子支付的应用峰会,11日中国的银行界全面开放引进外资……这一切都把电子支付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带出了尴尬的灰色地带,引向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盛发展阶段。

可以看到市场需求是巨大的,据称,2006年电子支付行业以超过100%的增势不间断上扬,但出现的几次重大的金融安全事件提醒我们电子支付还处在亚健康状态,像一个快速成长的孩子却没有及时补钙。

电子支付发展的安全隐患分析

}.1技术安全危机

在拥有基数最大用户群的中国,电子支付却还未形成大气候。原因之一应该是网络消费的不普及,可是在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状况,为何只要坐在家中就能解决一切繁琐的支付过程、用户还是选择了线下支付呢?这中间甚至有许多在生活中对网络非常依赖的用户。

电子支付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如何保证信息的秘密性、支付业务使用者身份的确定性、支付业务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修改性等已成为电子支付推进过程中面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机构可以轻易获取消费者的个人资料,而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条件私自泄露、篡改和利用他人身份资料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频繁出现。

网络支付甚至电话支付都需要网络银行服务的支持,而2006年一年工商银行就曾面临了数百起因网银安全而发生纠纷的用户追讨。在大部分传统的中国用户心中,信用卡资料一旦土线就等于是白纸黑字写给了那些网银大盗一样。其实不止是网络银行,键盘输人、语音传输以及视频传输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内容有可能被截获或者身份被盗用,虽然实现技术复杂,但是现在以利益为目的地侵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已经越来越普遍。

1.2维生素C—技术安全

用户需要亲眼所见资金的流动方向,更多传统用户对“安全”的理解还是建立在交易形式上,比如,使用银行的柜台机,用户心理安全度似乎就比在线网银高几个百分点,虽然同样是电子化交易流程,并且仅从技术角度讲,网银与柜台机的安全系数应该差不多。技术安全人员和网银大盗的斗法永无止境,但是一定要处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状态,才能建立起用户的安全意识和信心,才能扩大用户圈,提高用户层,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大气候。

另外,我国应尽快建立部级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A中心),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一个既有权威性又具有独立性的非政府性认证机构。CA中心作为交易的第三方机构,不仅对交易双方负责,还负责整个交易秩序的管理。只有确定数据电文的合法性问题,明确CA中心的责任范围和权利是重要环节,才能使其提供的诸如数字证书的申请、签发、制作、认证和管理,网上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证书目录查询,电子公证,安全电子邮件等服务具有法律效力。

真正的“在线生活”,网络安全、网络应用和网络支付缺一不可,其中安全问题又是保证应用和支付畅通无阻的根本,就像促进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结构坚固所必需的维C一样。技术实现走在前面,才能继续来谈用户管理、服务增值、营利方式等问题。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应该在技术方面多加关注,并且尽快取得国家信息安全的认证,给网消用户一个“定心丸”,才能尽快引导中国网络用户放心地进人电子支付的新纪元。

2电子支付的法规隐患分析

2.1法律缺陷

电子支付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营造一个适宜的法制环境,通过立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才能为电子支付的良性发展提供实际可靠的保障。

19%年国务院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12月16日公安部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9月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12月28日国务院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此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于2000年1月制定了《电子交易条例》。这些法规对电子证据、电子签字和电子认证等电子商务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子商务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规范。然而,基于立法经验和实践的欠缺,这些规定缺乏基本法律的权威性,存在一定局限性。

2.2钙片—法律支持

电子支付现在正处在繁荣发展的初级阶段,除去繁荣也少不了混乱,正是因为在初期阶段,理论和实践都没有到成熟阶段,问题也没有全部浮出水面,用户不成气候,商业银行还未积极响应,对于这样一个刚刚形成新行业雏形的对象,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自然也不能严苛以待,监督机制还是需要留下让问题出现的空间。

虽然2005年公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文件,但需要明确划分和规范的方面还很多。首先就是主体资格问题,通俗说也就是颁发“牌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颁布的《支付清算办法》中第六条规定、‘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那么电子支付企业如何获得一个合法的经营牌照的资格规定就需要政策的重新定义。其次是资金的安全问题,消费者完成支付,但支付平台尚需得到消费者收获确认才能把资金注人商户账户时会产生大量的滞留资金。再次是技术安全问题,电子银行的安全评估、电子签名的确认公效,虽有一些法规已经颁布,但并未彻底解决问题,比如电子签名的应用现在基本还是空白状态。另外还有,通过电子支付洗钱、套现、欺诈的问题也在层出不群,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需尽快完善,在以往基础上考虑电子支付的新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规范。最后,还有税收的问题,许多在线交易是普通用户之间的CtoC交易,消费税法和营业税法是否也要考虑进一步完善?电子发票的应用何时才能实现?这些问题都像是电子支付发展的软肋,需要政府和法律机构尽快补钙。

当然,政策法律也不只是针对现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可以,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行业的未来全局性发展的确切估计很困难,所以,怎样制定出既能解决眼下问题又能有前瞻指导性的政策和法律也将是一个大难题。

3电子支付的社会诚信危机分析

3.1诚信恐慌

网上诚信成为公众和企业普遍担忧的问题。调查表明,有过网上交易经历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不信任比例高达36.3%,公众所占比例稍低,为13.3%。在对“您对电子商务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统计中,企业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3.5%,排名第一;公众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6.34%,略低于产品质量,这表明诚信已成为公众和企业在网上交易时普遍担忧的问题。公众和企业对第三方认证机构缺乏认识使得诚信机构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这表明了网络诚信已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作为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环节的电子支付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3.2维生素BI—社会诚信机制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8)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供产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9)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电子支付的普及篇(10)

一、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一)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

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非洲的人口增长率居全球五大洲首位。近几年非洲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显著,将成为下一个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这些为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人口与经济基础。非洲实体商店资源不足,居民购物不便,跨境电子商务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据南非线上时装零售商Zando董事总经理Sascha Breuss披露:“目前拉各斯的人口约为2000万-2500万,他们仅有两个购物中心”。非洲各国政府非常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从道路交通、互联网、移动网络、物流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方面,推动着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与服务建设。这将意味着,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

(二)起步虽然晚,但增长势头猛

非洲电子商务市场起步较晚,仅有几年的时间。但是,麦肯锡的报告显示,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子商务在非洲市场增长快,发展势头迅猛,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移动用户及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根据麦肯锡2013全球经济报道,非洲手机用户持有量在2012年飙升至7.2亿,其迅猛的增速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爆炸式发展。在接下来的10年,非洲网络零售额会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业界预测到2025年,电子商务产业将为非洲GDP至少贡献5-6个百分点,这一比率与发达经济体如瑞典、英国将不相上下。

(三)非洲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表现抢眼

从全球范围看,ebay、亚马逊、阿里巴巴等是首屈一指的电商企业,但在非洲表现欠佳,很多非洲居民对其了解甚少。非洲很多国家拥有国内较大的电商企业,并表现强势。如,科特迪瓦居民对Kaymu电商非常了解,使用频率很高。Kaymu虽然成立仅有两年,但已经覆盖15个非洲国家。尼日利亚本土电商企业Jumia表现抢眼,成立于2012年,在2013年3月获得2600万美元投资,在2014年又获得1.5亿美元融资,其市值预估约为5.55亿美元。Jumia除在尼日利亚占据优势外,在非洲的埃及、科特迪瓦、喀麦隆、加纳、摩洛哥、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也深受欢迎。此外,其他非洲本土电商也表现突出,包括Konga、Kalahari、Takealot、Hell ofood、Lamudi、Carmudi、Zando、Jovago、Lendico、Easy Taxi等。

(四)移动化趋势显著

非洲地域广阔,人口分布不均,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宽带使用费用高,手机成本较台式电脑低,同时能够随时随地上网。非洲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在80%以上,塞内加尔与阿尔及利亚高达98%,南非、肯尼亚与科特迪瓦也高达93%,远远高于固定网络普及率。非洲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远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移动终端已经成为非洲最普遍的上网设备。非洲用户借助移动终端直接跨进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将意味着跨境电子商务移动化趋势较全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

二、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突出

安全问题是困扰和制约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之一,包括虚假网站、木马病毒、信用卡信息外漏、购买假货、在线购物与在线支付安全、海关与商检、物流安全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非洲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失业率高、经济水平偏低,居民对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的接受度与认可度较低,更倾向于现金交易和线下实体店交易。如在南非,消费者习惯通过实体银行进行财务管理,担心网络支付信息遭到盗窃,大部分消费者对网络交易的安全性缺乏信心,在网购与实体店之间,他们更倾向于实体店,支付现金与现场刷卡的支付方式更让他们觉得安全。南非媒体“iol.co.za”曾报道,在卡巴斯基实验室一项调查中显示,64%的南非网络用户对南非网络交易的安全性缺乏信心,77%的用户担心遇到网络金融诈骗,45%的用户希望金融公司能够提供更安全完善的保护措施,45%的用户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出于担心安全性的考虑,中途停止了网络交易活动。

假冒电商平台的冲击对非洲电子商务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不少网络犯罪分子模仿非洲知名电商Jumia、Kaymu以及外国电商的界面,通过制作类似的网站,实现网络诈骗的目的。此外,非洲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监管、海关与商检、交易支付、物流与逆向物流方面都存在管理水平偏低的现象,加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不安全因素,阻碍着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成长与发展。

(二)跨境物流问题层出不穷

跨境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基本上属于跨境物流,整个物流链条更长,流程更复杂,涉及境外物流、出关、商检、跨境物流入关、境内物流、快递配送等环节。由于非洲物流及相关基础设施落后,直接导致其国内物流与配送的速度与安全问题。遥远的地理空间距离阻碍着对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入,加上距离比较遥远,跨境物流出现运输周期长、稳定性低、适运性差、运费高等问题。较其他地区,非洲跨境物流发展水平偏低,多数采用邮政小包方式,其他如海外仓、国际物流专线等跨境物流模式应用较少。一些非洲国家电商企业的行业表现也制约着跨境物流的发展,如南非网络零售坚持收取运费,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去商店购物更划算,住在南非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费方面。

(三)电子支付普及率偏低

电子支付方式可用作网上交易平台、电子基金转账、各类支付卡交易、ATM非现金交易等业务,在跨境电子商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洲,信用卡普及率、电子银行普及率偏低,出于对网络支付安全性的担忧,消费者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更倾向于现金与现场刷卡。根据《先锋报》2014年9月24日报道,在尼日利亚,主要支付方式为现金,其次是支票,电子支付方式所占比重很低;从《非洲IT新闻》2015年1月12日报道中看出,作为新兴市场的肯尼亚虽然智能手机销量剧增,成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主力,但是限于信用卡和银行卡普及率偏低的制约,绝大部分肯尼亚人无法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在4200万肯尼亚人中,仅有20万张信用卡在流通,信用卡普及率仅为0.3%,与其较高的网络普及率和移动网络普及率极不匹配。就目前非洲的发展状况来看,在跨境电子商务中普及电子支付仍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四)语言、文化、宗教等问题突出

非洲种族组成与语言体系复杂,如表1所示,有多种主要语言和3000多种小语言,大部分国家存在多种官方语言,兼用本土语言与非洲以外语言,南非官方语言就多达11种。除非洲本土语系外,被广泛使用的非本土语言主要有阿拉伯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等。非洲国家宗教信奉比率极高,几乎所有国家信教,大部分非洲国家信奉多个宗教,多为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等。语言、文化与宗教等现象会阻碍跨境电商的发展,语言成为跨境电商的第一道门槛。由信息部执行的《全球公共组织和私营企业572名高级主管的调查和深度采访》显示,64%的受采访者认为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企业很难在海外市场立足。在跨境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会受到母语、当地官方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在非洲更加突出,多种官方语言并存,全球通用语言比较低,再加上宗教因素的影响,制约着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移动终端的自身弊端

与全球其他地域相比,非洲的移动终端普及率较高。如尼日利亚人普遍使用手机网购,90%拥有智能手机或功能手机的网络消费者会用其来网购,51%的人每月至少网购一次。虽然移动终端及移动网络推动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限于移动终端自身的弊端,也会阻碍着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屏幕较小,键盘输入相对困难,不利于进行复杂性操作,屏幕限制着信息的承载量,不利于商品的视觉演示与视觉体验,这些都是移动中段无法规避的弊端。消费者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多以闲逛式的休闲娱乐为主,消费带有一定的冲动性。服装、日用品、虚拟产品等低值商品在移动网络中占据优势,但是化妆品、3C、家具等高体验与高价值商品则不利于通过移动网络进行销售。非洲智能终端使用者低龄化趋势明显,由于移动终端输入法“拼写纠错”和“输入联想”等功能,将导致使用者拼写能力的下降,长久不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将降低整体文化水平。这一趋势也不利于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启示

(一)重视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正逐渐被全球各国及电商企业所重视。如,ebay旗下的PayPal通过与USaddress.com 合作,大力开发非洲跨境电商市场,非洲居民能在其网站购买各类商品。法国电商Cdiscount在开拓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市场后,又在喀麦隆上线,加快了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开拓。丹麦政府与企业也将注意力投向了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中,扩大与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加纳、肯尼亚等非洲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我国电商企业需要加大对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视程度,并加快开发进度与力度。

(二)针对移动特点,推出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非洲的网络移动化趋势远超全球其他地区,这一趋势也将影响着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为非洲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机会,也为非洲开展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非洲的银行卡与信用卡普及率极低,无法匹配其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将可能取代银行卡和信用卡,并推动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如,Kaymu近期推出购物APP,方便非洲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上网购物。英国电信沃达丰与肯尼亚移动公司Safaricom开发了M-Pesa移动支付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平台上的结算金额高达77.2亿欧元,约占肯尼亚GDP的35%。我国在发展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时,需要与当地网络公司和移动支付公司加快手机购物APP和手机支付APP的合作与开发,推动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打通语言障碍,消除沟通阻力

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时,语言与文化障碍将是横在我国电商企业面前的一道坎,这道坎在语言体系繁杂的非洲表现更为突出。语言障碍普遍地存在于跨境电子商务链条中,处理得当的话,将会带来发展机会。我国电商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的优势,对非洲消费者进行判断,明确其需求,布局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内容。此外,采用本地化运营模式,与当地翻译公司合作,打造适宜的沟通网络,根据各国的宗教习俗、特点与习惯,针对性开设网站模板与版块,进而规避语言文化所带来的差异与障碍。

(四)借力当地电子商务资源,联合开发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非洲本土电商发展势头猛,接受度高,我国企业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时,可以与他们合作与联合开发。如Jumia、Konga、Kaymu等非洲本土电商已经引起了亚马逊、Netflix等国家知名公司的投资兴趣。通过入股、参股、收购、兼并、整合、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可以弥补非洲本土电商的资金、技术、经验等不足,同时能够借助他们的认可度和现有市场,加大非洲跨境电子商务的开发,以便将更多的非洲以外的商品销售到非洲市场,同时扩大非洲商品的外销份额,进而实现双赢。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我国电商企业,需要加强对非洲本土电商的关注,选取适当时机进行沟通与谈判,实现合作开发非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目的。

(五)强化与政府、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的合作

非洲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金融设施等相对落后,虽然跨境电子商务近两年发展较快,但是基础设施与政策推动等方面还需要由政府等职能机构来推动,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尼日利亚联邦电信部长Omobola Johnson认为,“信息与通讯行业将会成为尼日利亚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约占GDP的7.8%,每提高10%的互联网渗透率,能增加1.3%的GDP”。安哥拉Unitel等移动电信运营商推动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借以推出高速的移动宽带服务。微软在非洲实施4Afrika的计划,借以帮助广大农村地区用上宽带服务。南非、尼日利亚、埃及、肯尼亚、赞比亚等国则非常重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尼日利亚政府在首都拉各斯推动了“无现金交易”政策,实现了电子支付方式使用率的快速提升。我国政府与电商企业可以与非洲政府等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推出互惠双赢的发展策略,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

参考文献:

[1]雨果网./cifnews.com/Article/11820,2014-11-24/2015-01-16.

[2]国际商报./world.chinadaily.com.cn/2014-08/22/content_18467735.htm,2014-08-22/ 2015-01-16.

[3]刘鸿武.非洲发展大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3(2):72-87.

[4]雨果网./cifnews.com/Article/9879,2014-07-01/2015-01-16.

[5]雨果网./cifnews.com/Article/10919,2014-09-19/ 2015-01-16.

[6]雨果网./cifnews.com/Article/11584,2014- 11-11/2015-01-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肯尼亚经商参处./mofcom.gov.cn/article/i/jyjl/k/ 201404/20140400535422.shtml,2014-04-01/2015-01-16.

上一篇: 植物保护的特点 下一篇: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