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2 15:14:27

机械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篇(1)

现代技术迫切需要将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用于机械设计。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引入很多新技术和新的安全要求。新被设计出的建筑机械因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无论工作环境中是否出现干扰,即湿度、环境温度变化、化学因素、腐蚀、电压波动和不对称性等影响,建筑机械必须仍能满足其安全要求。

1安全设计基础

如今国家出台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旨在确保机械设计满足安全要求。设计者应该在设计前意识到建筑机械安全条件和使用中将会出现异常症状,应该在大多数情况下能预测到一些事故,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及时作出设计优化。因此,从事安全问题的工程应该要与在机械设计阶段与设计师团队进行合作,在概念设计或早期设计阶段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将对最终产品安全影响很大。建筑机械产品设计应考虑到安全,包括人体工程学、消防、健康和环保等方面,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从财务角度来看,它影响执行成本及机器生命周期的下一阶段的安全要求。将安全问题提前考虑能够减少经营成本,概念设计中考虑安全问题也有其他好处:(1)提高生产率;(2)避免昂贵的改装来纠正设计缺陷;(3)大大减少伤害、疾病、环境破坏和服务成本。

为了确保在设计机械的过程中考虑到所有安全方面,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个形式化程序。它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设计危害识别和消除;(2)残余危害的风险评估,实践中的施工安全机械设计;(3)通过提供保障措施降低风险;(4)向用户警告任何操作风险及建议。所有可能预见的安全问题应该考虑。设计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应考虑机器寿命和安全问题,随着机器设计的发展,应该作出风险的评估。

2建筑机械安全设计的准则

建筑机械安全立法有各种准则,也有法律法规要求机器厂商必须确保机器符合机械安全设计和施工相关的健康安全标准,需同时考虑人体工程学、操作位置、座椅、控制系统等各方面因素。为防止机械等其他危害,有些则需要特殊的保护装置、限位装置,维护和保养都被考虑。机器可以被改装,但如果风险评估需要修改,则视为新机器的制造。如果修改涉及机器功能或其限制(例如位置、速度、尺寸)的变化,则需要修改风险评估。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3建筑机械设计方法及安全管理

3.1设计目的和要素

施工生产方面呀严把质量关,为了使建筑施工能够更好的开展,需要对建筑机械设计进行研究,以科学合理的机械设计提高建筑进行为建筑施工服务的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因此,我们设计的重点是根据建筑施工的需要而选定,在设计策划阶段直至投入使用,为了安全起见,评估机械设备有五个基础要素如下:(1)技术和机械开发的安全;(2)工作过程安全;(3)工作空间安全;(4)信息安全、信号和控制要素;(5)工作环境安全。

3.2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

机械安全设计篇(2)

笔者在安全监管中,发现有很多由于机械设计的不合理或者缺陷而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从业人员造成伤亡,给企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为此笔者根据安全监管实际,从机械安全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认为,在机械设备设计阶段就加强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是保证机械设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最大程度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机械设备本质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设备本质安全的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中“安全第一”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不管任何原因,只要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无可厚非地都要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所谓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即指所有机械设备均应达到安全使用标准,保证操作者在设备使用期间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在实际监管过程中,许多企业主或设备生产者在事故发生后往往把安全责任推到操作者身上,将操作不当作为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殊不知,操作者按要求进行准确操作固然重要,但过分强调人的因素,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完全寄托于操作者身上,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提升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才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根本,在设备进行设计之初,就应将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深入分析。

众所周知,在设备的设计上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将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事故和伤害。为杜绝这种现象发生,就应该听取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等多方建议,并认真对待安全监管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设备进行安全改进和科学设计,以此提高设备安全性能,确保产品能符合质量要求、达到质量标准,并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使用周期,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

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应以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制定生产设备安全技术措施为原则,重点把握三个阶段的关键控制:

1、设计阶段。要想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可针对具体情况采用远距离或自动的形式对齿轮进行滑润,使人员彻底远离危险区域;另外,在设计阶段应该首先注重加强危险区域的封闭措施,尽可能的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以构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2、操作阶段。要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对在用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健全保养维修和设备使用前预防维修制度;对设备故障要有预见性,做到及时避免、及早发现;开展安全装置定期维护检查活动,使其始终保持保持可靠和待用最佳状态;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满足供应等。

3、管理措施。加大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包括设备危险性资料和维修安全手册等,要通过培训与管理,提高操作员对安全事故的敏感度和突况的处理能力。

二、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

我们通常所说的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就是指机械本身在遇到操作失误或者设备故障形成隐患时,设备能自动对隐患进行发现与排除,使人员及设备时刻处于安全保护状态。对机械设备进行本质安全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成果,将形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进行根本消除,即使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也可运用相对的安全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体系,并完善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人员操作和安全生产建起一层“保护网”。

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措施,是通过对机械设备本身和控制器进行安全设计来得以实现的。一方面我们所构想的最理想措施,就是能从根本上解除引发事故产生的条件。就目前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是人直接触碰危险点引起的,因此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是保证人身安全不受事故威胁的最有效措施,例如需要人手操作的由专用工具来替代,将危险点设置成自动控制功能等等;另一方面应增强设备的自动防御功能,主要是对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进行主动防御和自动排除。操作失误是由人引发的事故条件,即操作方法不到位,操作规程不严格等等,而设备故障则是因设备本身功能受损或者遭到破坏,造成的技术性能下降,严重者完全丧失。基于此现象的常见性和多发性,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应严格设备的自动防护措施。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即便是人员失误,或者是设备故障,都能保证提前预知、自动排除,设备会自动会进入切换或安全停机状态,不但有预警功能,还会根据情况自动做出应急反应,如果还能显示设备故障的精准部位, 那就是机械设备本质安全的最理想状态,这些都应是设备在设计时应引起重视的因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设计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遥控技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往往是机械的可靠性、准确度都优先于人。这是因为人是具有生命情感的个体,容易受到自身心理、生理及外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数据显示,人与机械相比,失误率是1:0.1,与高性能高精准的机械相比甚至可达到1:0.01。因此,以机械自动化来替代人的操作,是消除人与危险因素直接接触的最佳方案。它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防止因错误操作而威及操作者安全和设备安全的理想措施。对于危险作业和在恶劣环境作业的尤为适用。

(2)采用可靠性设计,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3)采用安全防护装置。一些危险因素来不及消除或者根本无法消除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将其隔离在外,是安全生产中最常用的技术保障措施。如:带有联锁装置的防护罩等等。

(4)安装保险装置。保险装置又叫故障保险装置,其作用与安全防护装置本质相同,但在自动控制方面更为先进,它能最大程度的消除或减弱设备中超压、超温、超速、超载、超位等危险因素。安全生产中最常见保险装置包括安全阀、限速器、爆破片、极限位置限制器等等。

(5)采用自动监测、报警和处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现代化、科技化就是充分借助现代化仪器仪表等科技手段,对设备运行中的各项参数实施监测和故障排查诊断,一旦有异常现象出现,第一时间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做出应急反应,如设备自动进入停机状态,或者切换到备用设备等。

(6)采用传感技术。

利用传感技术独特的“感官识别”功能,在危险区设置光电式、感应式、压力传感式传感器,当人进入危险区,通过信息传递,使设备终止运行,将危险隔离在外。

(7)采用多重安全保障措施。对于危险性大、作业环境恶劣的生产过程,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要求更为严格。过于单一和简单的安全保障措施无法有效避免故障及错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因此,应采用双重甚至是多重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设备运行万无一失。

机械安全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机械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过程,是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只有很好的把机械设计与安全设计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多功能、高质量、可靠性高和低能耗的机器,最终满足生产需要。机械生产的首要条件就是机械设计,而机械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则是安全设计,如果机械不能设计出最好的,那么对于今后的工作而言,将会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一、机械设计分析

1、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非常类似于计算机软件设计的需求分析,即在设计之前,对机器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分析的要求与研究中了解机器应该具有的功能以此,作为机械设计的初期基础,并规定机器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分析

方案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关键部分,方案是设计中的灵魂,决定着设计的成功与失败。这一设计阶段,需要处理的问题较多。一般认为,要处理实际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方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机器自身的性能以及功能要求,更要考虑到检验者对于机器的开发与认识以及创新。这一阶段的主要设计步骤可以简单认为:工作原理的定义-机器的基本结构-运动方式的设计-零部件的选取与设计-工程制图的设计-初步设计的检查。

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的技术设计,这一工序中,对于技术层面的要求最为苛刻。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于设计图纸的核对与计算。总图与部件草图的对比核对分析等。此外,要对每个部分的设计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核对,不允许出现疏漏,如果出现,则应该做好校对工作。对于待生产的产品,则可以根据产品进行定型设计。

二、机械安全设计的原则

在危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在进行机械安全设计时,首先要对所设计的机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包括危险分析和危险评定),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小这些危险和风险。优先采用本质安全措施:尽量采用各种有效的先进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消除危险的存在;使机器具有自动防止误操作的能力,使其不按规定程序操作就不能动作,即使动作也不会造成伤害事故;使机器具有完善的自我保护功能,当其某一部分出现故障时,其余部分能自动脱离该故障部位并安全地转移到备用部分或停止运行,同时发出报警并且做到在故障未被排除之前不会蔓延和扩大。符合人类的准则:人—机匹配是安全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人—机特性,使机器适合于人的各种操作,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的体力和应力消耗及操作时的紧张和恐惧感,从而减少因人的疲劳和差错导致的危险。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机器在整个使用期内不得排放超过规定的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能消除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配各处理有害物质的装置或设施。

三、机械安全设计如何进行

安全设计结合机械设计,从而高质量的设计出机械设备,这样的作品对设计者而言才是最完美的。机械设计不仅要追求设备的耐用还先进之外,还要把安全设计充分融入到机械设计中,这才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1、机械材料选择设计

机器是要由人来操作的,因此在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作业内容和工种,来确定材料的特性,如材料的耐腐蚀性、韧性、抗氧化程度等,其他物理性质是否满足生产作业。同时还要避免有毒或者遇到反应就会产生有毒物质材料的选用,这些不仅会对操作人员造成身体的侵害和危险,还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事故。因此,安全设计中要认真筛选,严谨科学的选择材料。

2、在预定条件内进行安全设置

在进行机械设计的时候,设计者经常根据以往成功的机械案例设备的要素来综合考虑。根据发生事故后的经验教训和人们的操作习惯,在设计机器时,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要像空气一样存在于设备当中,不可缺少。这种安全设计就是对机械设备进行预定的设计,直接避免可以伤害人的部位,如尖锐的部位设计的圆滑,尽量减少凸出的部位,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时的安全距离设置,机器相关安全系数的设置。

3、以人为本

在进行机械工作中,事故的发生,多半的原因来自人为因素。人在机器操作时体力消耗过大、精力不集中所带来的疲惫,因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使操作者感到疲惫的原因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生产作业上。所以,一部机器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设置的舒适度够不够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作者操作机器时的高度和安全距离,使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尽量减少,达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目的。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在面对机器时可以迅速快捷的控制,要合理布置机器的各种装置,同时还要保证设计的机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机械设备的设置位置要充分保证操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维护和操作,并能够定期进行清洁工作。在需要照明设备的工作环境中,必须要对机械配备齐全的照明装置。机械设计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以人为本,如果生产设备连人的安全和人的健康都不能保证,那么机械设计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4、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使用中,一些机器会突然不受控制(如启动和停止控制键钮不再灵便等),

使工作造成了许多不便,而经验不够丰富的操作人员会因此增加心理压力,手忙脚乱,进而酿成事故。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控制系统设计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周全。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使电气设备因漏电而造成的事故能够得到充分的预防。总之,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机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避免人因疲惫造成的疏忽和意外。

5、安全防护的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中对于防护装置的设计要合理,避免可以划伤人体的尖锐部位和突出部;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还要加上一个双重保护,不管是在稳定程度上还是使用年限上,都要充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人力操作的耐用性;要充分、合理、科学、规范、便捷、自动化的设置事故装置;有关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各种必备的操作配套设备要配搭齐全,缺一不可;合理的设置装置中的限制开关和避免机器失控而设置的安全紧急开关等装置。对于机器本身的设置要遵循:操作人员如果没有开始工作,就不能启动机械设备;严格的规定操作人员的工作安全距离和空间,在此工作空间内既可以保证其身体不会接触正在运转的机器部件又可以保证正常工作;机械与防护设置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摩擦接触而损害机器和防护设备,从而丧失防护性能,造成事故;防护设备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设置;为了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防护装备安全系数一定要非常高。

结束语

机械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过程,是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只有很好的把机械设计和安全设计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机器,最终满足生产需要。机械生产的首要条件就是机械设计,而机械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则是安全设计,如果机械不能设计出最好的,那么对于今后的工作而言,将会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安全设计要充分以人为本,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全,这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性能和可靠性,才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成铭,吴纬,孟庆均.基于Copula的机械系统可靠性模型及其应用[J].兵工学报,2012.

机械安全设计篇(4)

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自动化的设备安全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机械生产运行之中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对机械进行管控的同时,应当提升机械设备安全控制综合水平,切实保障机械设计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提升机械管控质量以及效率。

1机械设计中加强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切实保障机械的安全性,加强机械设计中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措施一定要到位,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机械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为了确保机械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一定要有专业的开发团队在多方面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设备自动化控制的设计,为机械运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此外,在设计机机械自动化控制时要站在设备管理的立场上,全面评估机械设计中的安全性风险,确保机械设计的高效安全稳定。

2机械设计之中风险的评估

2.1评估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方法

要想保证机械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设备自动化控制的安全性风险评估必不可少,在评估的时候要从设备的逻辑管理出发进行科学准确的设备分析。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考虑到相应的安全标准,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运行测试,同时还要科学分析每种模式下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构建机械自动化控制设备体系时,一定要在国家标准数据范围内,这对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科学评估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风险水平,不但保证机械在稳定安全的情况下运行,而且能够促进各项工艺得到推广以及确保机械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2评价机械设计中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在进行机械设计时,首先,要对机械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再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改进优化,这样能够提高评价机械安全性。其次,在评价机械设计时,需要将设计方案和控制模组联合起来系统的进行考虑。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一定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找到关系到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的关键部分。通过评价分析调查找到机械运行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安全问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机械运行的自动化安全控制水平。最后,机械在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时候,一定要限定好安全性的范围,同时还要根据机械设备寿命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此外,在评价机械设计的设备自动化控制时,要从影响设备稳定性的不同因素入手,全面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并且仔细分类,保证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符合设备安全标准。

3提升机械设计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措施

3.1机械设计之中应当注意强化机械的功能

在进行机械设计时,严格按照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升控制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水平。一定要做到各项自动化控制功能都达到需求标准。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严格控制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的安全度,要在此基础上满足机械工作的需求,保证机械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不管是设计、安装还是运行中,核心都是要确保安全管控。比如,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之中,应当不断创新技术,开发出适合当前生产实际的产品,不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动机,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当前的生产水平以及自动化程度。

3.2引进先进技术切实做好自动化控制的管理

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管控一定要做到科学准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来帮助做好安全管控工作。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安全自动化控制的水平和能力,还能够使得安全设备符合机械运行的人性化需求。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一定要从安全管控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技能,还要保证机械各项功能的安全运行。比如,引进或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这样不但可以解放人力,提升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3.3机械设计过程之中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容易出现老化、腐蚀以及磨损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机械长期使用后出现安全故障等,所以,机械设计时一定要确保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防腐蚀以及磨损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甚至可以实现机械设备对于故障的自动化处理,能够大大提高机械的工作管理控制能力。机械自动化设计和产品的设计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机械自动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要和智能安全控制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机械设计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只有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各个环节安全管理,才能最终实现操作的目标,实现机械自动化控制的安全生产。

4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自动化设备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之中,应当强化机械的功能需求、引进先进技术切实做好自动化控制的管理以及机械设计过程之中的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机械安全设计篇(5)

关键词:

自动化设备;机械设计;安全控制

我们在设计各种机械时,首先要满足自动化体系,同时必须保证各项安全指标使得该机械设备满足生产安全的管理要求,可以使得安全管理能力大幅提高,同时可以为后续改进该机械设备的设计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我们还要不停地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故障加以检测与维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安全控制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

1安全控制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原因

安全,是机械设计时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机械设计的必要前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方面去着手考虑其设备的安全控制问题,首先我们要遵循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标准,对影响机械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整理与分析,同时分析生产要求,在此基础上,优化生产流程,做到科学合理的设备控制,这样才能提供出一个适合机械设计的安全环境。

2关于机械设计的风险评估

该部分主要分三点,主要是安全评估模式、安全评价与风险评定,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首先是安全评估模式。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安全评估问题,应该首先找到其逻辑控制管理思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优化设计流程,进而可以确保最终的机械设备可以做到满足安全评估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分析该风险评估模式,确保该模式项下进行的安全控制,对机械设备最终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再者是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对于机械自动化设备来说就相当于对其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风险分析,因为对其风险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获得的信息归纳起来进行整合或者分析,将会使得安全判别机械设备的能力有所提高。最终对机械设计的安全管理以及期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应把设计方案与机械的控制模式联系在一起,提高它的预控能力。在对其进行安全管控时,时时刻刻做好风评工作,也就是说时刻要对机械设备的风险板块进行追踪,时刻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安全的控制,只有这样,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并且,我们对其设备进行安全管控时,需确定其安全限制问题,确保其使用准确,这样才会出现少的折旧,同时增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务必确保每一项指标符合安全管控的要求,及时找出并解决每一项与安全相关的问题,进而提高该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在对设备进行安全管控的进程中,我们应从影响风险的因素去着手,整体的去分析故障情况,最终做到对安全管控的类型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一般情况下,其安全影响因素囊括了以下内容:首先是设备自身受损伤的程度,也就是说先要分析设备由于故障已经造成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设备的情况以及安全管控面临的现状,进而获知该设备的安全控制能否达到相关安全指标的要求。其次是我们要从各种安全管控的风险指标来入手,全面的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安检。最后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看该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是否有安全问题。综上所述,只有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加强风险管控,并加强风评过程的管理,最终才能达到机械设备自动化设计的目标。最后一点是风险评定问题。我们要求,在机械设计环节,必须对其设备做好安全风评工作,降低了安全风险程度与几率,最终使设备能够正常有序运行。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加深,其风险评定工作也将更加繁琐与复杂,所以设计人员必须从风险识别的全过程切入进去,加强设备安全管理,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

3安全控制的有效举措

首先,提高设备的功能需求。机械设计中,安全管控相当重要。为确保安全控制功能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匹配,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提高功能需求,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包含:设备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安全控制功能等。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需在满足此三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功能需求,当然前提是确保安全控制,以保证满足实际生产。同时,利用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控。现在,中国的技术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但是和欧美国家相比,我们还处在低级水平。所以我们应努力学习欧美国家在设备制造方面的经验,同时学习他们的最新的安全管控技术成果。第三,遵循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在对设备进行安全管控时,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机械设备一旦出故障,可自行处理故障,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四点,提高安全管控效率。在对设备采取安全管控时,设计人员要考虑到信息优化管理,可以通过多维度去对安全管控方案优化升级,规避了风险,又提高了安全管控效率。并且,在对其安全管控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优化模式,以保证所有技术能充分地运用到设备设计中,最终达到安全管控的效果。

4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管控问题,对机械设备、企业以及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安全管控期内,设计人员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方案,设计出符合标准且能够安全生产的机械设备,并通过新技术提高设备自动化控制能力,提高设计水平,完善安全管控流程,并制定相应方案。只有做好了设备安全管控工作,我国各个行业才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并取得一个良性循环,同时社会经济迅猛增长,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海松.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思路探索[J].硅谷,2014,23(10):56.

机械安全设计篇(6)

关键词: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

自动化设备在目前的社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生产力的提升帮助巨大,所以积极的推广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范围现实意义显著。就自动化设备的开发和生产来讲,机械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从实际分析来看,设计的优劣会对设备的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出于社会生产的安全考虑,提高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能十分的重要,因此需要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安全控制。换言之,在自动化设备的生产中,从机械设计入手进行安全控制的探讨现实价值显著。

1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开展的必要性

机械自动化产生之后,传统的生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安全控制作为自动化设备功能实现的关键部分,只有达到了安全性的要求,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才可能实现高效。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机械设计的理念存在着先进性,但是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还是会受因素影响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况,这种不稳定使得自动化设备的危险性有所提升,因此必须要进行危险因素的消除。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将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找出来,从而进行设计的优化和缺陷的改善,所以说其能够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设备安全是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安全控制工作开展必要性显著。

2机械设计的风险评估

机械设计的风险评估是安全控制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现阶段的分析评估来看,主要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进行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分析。要进行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明确,所以需要通过监测分析来收集设备运行中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这样,风险因素的全面性确定工作可以完成。第二是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影响大小的评价,从而确定风险的大小。简言之,在风险因素和风险大小两方面的内容确定下,风险评估工作的质量会获得非常明显的提升,进而为安全控制的提升提供参考。

3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利用不同的功能进行机械设计

在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利用不同的功能进行机械设计。在安全控制的过程中,任何出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日后设计需要攻克的难题,而又因为问题出现的种类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体现为功能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安全控制的时候,可以利用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计。简言之就是在设计工作中,根据自动化设备的功能表现差异,结合安全控制中的问题分析,这样,便可以将功能的利用在设计中进行强化。通过多样化的功能利用,多方面的安全控制问题得到解决,整个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能够进入一个新阶段,所以设备的安全性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3.2在设计中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

在设计中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对于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在进行安全控制工作之前,利用自动化的程序编写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故障检测和维修,而通过这项工作之后,所进行的安全控制工作和实际情况便具有了一致性。从实际分析来看,自动化技术是不能离开计算机程序控制而单独存在的,所以需要对计算机程序更加高效的控制能力进行发挥,以此来节省安全控制资源。具体做法是在计算机设备运行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时实现多项系统的控制,这样,使用阶段的管理要求目标可以达成。在程序支持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及时的对基础设施进行调整和更换,这样,安全控制和市场先进的技术水平就可以保持一致。

3.3完善安全控制原则

在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中另一项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控制原则的完善。从目前开展的机械设备监管控制任务探究来看,对于不合理的现象要进行及时的规划,使其进入到完善的体系当中,从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机械生产的质量监管工作进行开展。有了完善的安全控制原则之后,无论是质量检测还是操作规范都有了参照的标准,这样,控制的规范性会有进一步的强化。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发生在智能技术和安全操作之间的安全隐患基本都是因为自身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而进行盲目的原则设定只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所以在原则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方法的掌握,这样可以不断的进行体现稳定性的验证。

4结束语

自动化设备在目前的社会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其安全性影响着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做好安全控制十分的必要。在深入探讨安全控制工作开展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就安全控制的措施进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提升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机械安全设计篇(7)

中图分类号:U673.38文献标识码: A

安全人机工程学作为人机工程学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主要是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着眼,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生产问题,使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事实上,人-机-环境就是操作者-机械设备-环境系统,其中,人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核心就是使机械设备、环境条件在初始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要求,通过最优化的人机匹配方式,确保操作者安全简便、准确舒适的发挥人-机效能,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在机械设备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传统的机械设计过程通常都是以实现产品功能为主要目标,虽然或多或少涉及了人的因素,但大部分仍旧是考虑如何让人适应机,而不是机宜人。当前,提高本质安全的总体要求使得我们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人-机之间的相互协调性,降低各类可预料的安全事故,通过对近些年机械加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分析来看,58-70%的事故原因都由人因导致,而这类事故完全是可以预测、防范的。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中提到的人-机系统中,解决安全问题的本质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以便让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危险操作,从根本上将人从危险的作业环境中彻底解放出来。例如,带刀库的数控加工中心就是在传统机床的基础上集成了数字控制系统,实现程序代码控制精确的铣削加工,不仅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统,还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精确度。

所以,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信息功能及能量传递的闭环系统,如图一所示的人-机系统模型。由此可知,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可以提高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尽量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信息加工、信息反馈等环节的准确度。因此,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机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全化生产迈进;

2.适应人体特性。在确定机器的有关尺寸和运动时,应考虑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避免干扰、紧张、生理或心理上的危险,如图二比较所示;

3.良好的人机界面。人机界面,即在机器上人、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如操纵器、信号装置和显示装置,都应使操作者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信息沟通快捷、顺畅;

4.作业空间的布置。显示装置、操纵装置的位置及合适的作业面对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可产生直接影响。首先应考虑对安全关系重大的、对实现系统目标有重要影响的操纵器和显示器,即使使用频率不高,也要将其布置在操作者操作和视野的最佳位置,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因误判断、误操作而引起的意外伤害事故。

5.宜人的外观设计。由于机械设备本身体积较大,总体结构上宜使用简洁流畅的线条,色彩上可采用纯度和亮度偏低的灰白色,淡绿色,黄橙色等,视觉上令人感觉美观舒适,但主色调应占大部分面积,整体色彩安排要简洁宜人,色彩越少则越醒目,整体感也越强。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分析与评价指标

1.人-机系统中人的可靠度RH

影响人的可靠性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管理因素、个人素质、操作因素等等。常见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差错概率预测方法(THERP)、认知可靠性模型(HCR)等。根据日本东京大学井口雅一教授提出的人的可靠度不仅与信息输入r1、信息处理r2、信息输出r3三个阶段有关,还受到作业时间b、操作频率c、危险程度d、生理心理因素e和环境条件f等因素的制约。人的可靠度概括起来可表示为RH=1-b・c・d・e・f・(1- r1・r2・r3)。

2.人-机系统中机械的可靠度RM

为简便起见,假设环境因素宜人,对机械设备不造成危害,则研究机械的可靠度就转化为研究设备的可靠度,其指标计算一般通过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及威布尔分布函数等进行估算,同时,也可通过大量的统计学数据信息查阅。

3.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S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通过对串、并联系统计算公式的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并联起来的系统即冗余的人-机系统可靠度更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S是一个时间函数,即RS=RH・RM。所以,要增加RS的概率需要同时提高RH与RM的概率。

4.提高人-机系统的可靠度的途径

(1)部件系统选用并联设计、组装;

(2)机械设备运行频率应适度;

(3)设备运行过程中应设置纠错装置,当操作者出现误操作时,也不能酿成系统事故(如,电气运行中的互锁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报错程序等)。

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优良产品时,其设定的标准为:

a: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b: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

c: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意外的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d: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

e: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f: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三、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

当机械设备投入使用时,操作者与外部环境均处于动态结合的状态,其危险性也就更大,只要危险因素存在,即使操作者受过良好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有完善的规程,也不能完全避免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机械设备上配置专门用于保护操作者安全的防护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主要考虑以下几类:

1.隔离防护装置。防护罩既将操作者隔离于危险区之外,又能阻挡高度飞来物,但防护罩的强度和刚度、能否牢固固定在机械设备或基础面上、其表面是否存在尖锐棱角等问题是必须考虑周全的,否则极易衍生额外的隐患。

2.连锁防护装置。通过电气、液压、气动等方法使机械设备相互连锁或直接与电源开关连锁,可以有效防止同时接通多个相互干扰的设备单元。

3.超限防护装置。当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噪声、位置等超出规定极值时,该装置可以自动修复人-机匹配失衡造成的偏差,使机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4.报警防护装置。在机械设备发生缺陷或故障及人位于危险区域时,监测设备通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比对,向操作者发出提示信号或蜂鸣警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安全生产技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王保国、王新泉.安全人机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机械安全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57-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的应用范围和需求量也得到了空前的增长。此类教学设备以非标设计居多,在满足实训教学功能的同时,对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探讨GB 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中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在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中的应用和实现其安全性的设计依据,并对GB 21748-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 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在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安全设计中的具体使用做了归纳。

1 GB 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中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在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中的应用和实现其安全性的设计依据

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中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安全要求 GB 2147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规定教学设备及其零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未指出保证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具体设计准则,对此笔者认为应以工业标准为依据进行相关的设计。化工实训类教学装置在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下经常要用到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为此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必须严格按照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JB/T 4735―19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等工业标准进行选材、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和验收。压力容器的安全要求和安全管理也应严格按照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压力管道的设计按照GB 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进行,其安全要求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执行。

化工实训教学设备保温和保冷的安全要求 GB 2147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中要求设备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运行不得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化工实训教学装置的许多反应是在高温或者低温情况下进行的,这就要求设备在满足功能上热能要求的同时,设备外表面的温度不对人体造成伤害。具体到设备或者管道的保温和保冷设计,必须参照GB/T 8715―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原则》和GB/T 4272―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进行保温和保冷材料的选择和厚度的计算。

化工实训教学设备中联锁装置、锁定装置和报警装置的应用 GB 2147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提出了为保证教学仪器设备的内在安全性,应设置合理的联锁、锁定装置。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的使用与实际的化工装置运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也会对装置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操作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控,为保证装置的平稳安全运行,设计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时,通常也会引锁装置、锁定装置和报警装置,设置系统操作时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的波动范围,对其参数设定进行锁定,同时将温度、压力和流量进行关联,确保整个装置的各种操作参数在安全的范围内,一旦情况出现异常,启动报警装置同时依靠联锁装置停机或停车,防止事故的发生。

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中平台栏杆类设备的安全要求 化工实训类教学装置中通常会用到模仿工厂情景的平台栏杆、斜梯和直梯,在国标GB 21476―2008中并未对这类设备提出明确的安全要求。此类固定式钢梯及平台的设计,在满足装置对场地要求的同时,可参照工业标准进行相关设计。其强度的校核可根据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其安全要求应参照GB 17888.1~17888.4―2008《机械安全 进入机械的固定设施》和GB 4053.1~4053.3―2008《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进行安全设计。

2 GB 21748―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 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中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机械性能提出了相应的附加要求

阀门的安全要求 阀门的选材必须以现行的国家标准为依据,从而保证材料和结构形式的可靠性。为保障阀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旋转灵活和开关可靠,应对阀门的旋转部件做好防护。涉及对压力需严格控制的化工教学设备,相关设备上应设置安全阀、减压阀等泄压装置,且安全阀、减压阀等安全装置的安全设定值应定期进行校验,保证此类阀门调节功能的有效性。

设备外观、设备布置和管线配管的安全要求 在人员可能接近的金属制件、控制柜、抽屉、结构和组件上不应有锐角、凸出部位、锐角边、刺、粗糙的表面和飞边等,在设备制造的技术要求中须明确毛刺、锐角、毛边的处理措施。化工实训类教学装置一般都需要进行与化工厂类似的设备布置和管线配管设计,故而在设备布置和管线配管时,一方面要考虑设备布置和管线安装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人员进入操作区域的安全性,减少外伸和凸出的部件或尽量将外伸和凸出的部件布置在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的区域。配管在考虑工艺流程走向的同时,也要考虑避免对人员行进和操作的干扰,降低人员与管线发生碰撞、刮擦的可能性。在无法避免上述可能的危险情况时,应在产品的操作说明书中要求操作人员穿戴安全帽、防滑工作鞋等安全防护用品。

转动设备防护装置的安全要求 机械产品上高速运转的传动机构,应使用使人体不能直接进入危险区的防护罩。对于设备上外露的齿轮、风扇、皮带、支撑架或其他往复运动的、旋转的、传动和活动的部件都应设有充分的安全防护罩。在易产生碎片或尘埃和可能有飞甩物存在的情况下,应设有防护罩(网)、吸尘装置及回跳保险,防护罩的密度应能使飞甩物不能通过。

紧固件的安全要求 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中法兰、阀门、设备支撑件等以螺栓连接为主,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选择应尽可能选用标准件。按照GB21748―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 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的规定,化工实训类教学设备中紧固件的防松方式一般选用弹簧垫圈、锁紧垫圈和锁紧螺母。对于预期不会经常拆卸的地方选用锁紧螺母代替弹簧垫圈,需要经常拆卸且带螺母的地方弹簧垫圈使用较多,而对于有螺栓或螺钉且不使用螺母的地方多用弹簧垫圈和锁紧垫圈。在一般应用中,螺钉或螺栓的最少旋入量要等于螺杆上部带螺纹部分的名义直径;在高应力状态下应用时,螺钉或螺栓的最少选入量应等于螺杆上部带螺纹部分的名义直径的1.5倍。

3 结论

机械安全设计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mechanical design industry new management trends. Analysi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machine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product test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management issues. In a sense, help and mechanical design personnel to sel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in the work to avoid error, in the design process to practice b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d the reality of the design results progressive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 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ing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H1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机械设计行业的革新,机械设计管理已经不单纯的是产品的功用性管理,更为主要的表现在产品的知识密度,产品的多个功能性,产品的质量绝对安全和产品的推广价值以及规避高风险性的实用价值管理上来。机械产品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安全,其次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所在,再有就是在设计流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产品,通过对管理资源的有效控制达到流程的节约化,直接化和实用性,更好地保证产品使用用户对新产品的满意度的提升。

1.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CAD/CAE/CAM 集成就是为实现各CAD/CAE/CAM 系统之间完整的产品数据交换,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为此应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实现产品数据的定义,ISO制订了《SO10303一产品数据的表达与交换》,又称STEP标准。该标准根据集成要求、内容以及数据量,有如下四个层次的集成方式。

1.1 基于中性文件的集成方式 数据存放在有专门格式规定的STEP文件中,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经过前/后置处理程序处理为中性文件进行交换。这种方式实现简单,但存在数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难于扩充的缺点。

1.2 基于工作格式的集成方式 工作格式是产品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的表现形式,它利用内存数据管理系统使要处理的数据常驻内存,对它进行集中处理,产生STEP文件。其特点是处理数据的速度快,可以不必考虑数据的存储方式,实现简单。缺点是由于内存空间的限制,当处理大量的数据时要设置页交换文件,而且也存在着数据冗余,难于扩充的问题。

1.3 基于工程数据库的集成方式 应用系统通过工程数据库来统一管理和操纵数据,进行数据交换。这种方式简化了信息交换方式,适用于数据量大、数据管理规模大,可满足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它不仅可描述数据本身,还可通过存取路径来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工程数据库存取所需信息,达到数据共享和一致,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节约空间,缩短存取时间。这是实现系统集成的一种理想集成方式。

2.国内外远程机械设计发展

2.1 远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远程设计即让设计人员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输入设计参数,服务器自动进行计算和选择,并根据确定的参数返回产品的规格或设计图形。远程设计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在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它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和节省了设计成本,真正意义上地释放了工程技术人员。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远程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2.1.1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2.1.2避免重复开发。目前企业或个人进行的机械产品设计,大部分是自己根据需要来开发设计软件,而不考虑是否有同类软件在市场中存在或者将自己的研究成 果在允许的情况下租赁或免费为他人使用等。这就形成了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1.3降低了企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三层 B/S 网络计算模式的出现, 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端软硬件的配置要求。远程设计可以为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平台,所有的设计都在高性能的服务器上运行,客户端只需完成设计任务的输入以及设计中某些参数的选择和结果显示即可。

2.1.4由于远程设计一般都有提供给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这就不仅加强了各领域专家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而且大大提高了一次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3.机械设计质量安全管理

任何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是头等大事,机械设计也不例外。在机械设计行业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设计思想,严格排查安全隐患,在设计中杜绝因管理疏忽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要把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责任明确,分工具体使质量得到保证,安全隐患消除与萌芽状态。

4.设计工艺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机械设计属于严谨的学科范畴,一切的设计行为要遵循科学,遵循设计原理。在整个设计工艺中要考量图纸的可行性,理论的灵活运用和灵活变通,对于设计所需要数据要进行深入的运算,确保达到数据的严密性。对于不确定的数据要进行多个论增,对于不明确的,不理解的理论要加以掌握理解,确保设计工艺的规范化,科学化,工艺流程的万无一失。只有严格地执行规范化的设计工艺流程才能保障设计成果的规范化以及它的市场价值所在。

5.机械设计中的误区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

在过去的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注只是重了设计成果的使用性,但是对于设计成果的实用性以及它的多个功能,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赶时髦。为求“省事”,追踪市场新产品和畅销产品,对顾客的需求一片模糊,又不愿花力气搞清,你上我也上,一轰而起,一轰而下。缺乏科学而准确的市场(需求)调查、需求分析和产品规划,是一种盲动行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证明,好多机械设计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设计人员忽略顾客、缺乏市场调查与可行性认证,它们将导致90%的企业失败。其他导致失败的原因还有:由于管理者忽略变化、过分自信、过分自信与傲慢而错误地估计市场接受能力、吸收了不必要的合作伙伴、不能跨专业全面思考、企业缺乏长远的目标与规划,以及企业的经验没有公司和产品的特色。 “现在供应,以后修理”。忘记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触摸的)和服务(不可触摸的)只能在被顾客接受并使其满意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竞争胜利和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是企业缺乏“信誉资本(良好的社会信誉认同感)”的表现,它的严重后果是导致企业的成员没有诚信、弄虚作假,最终使企业。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清楚地知道,信誉资本有多少进展,以便即时采取扩大信誉资本的措施。对机械设计中出现的类似误区,机械设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市场敏锐感,严谨的设计理念,积极负责的工作作风,才能彻底矫正因为设计思维而带来的对新产品的影响。

6.结束语

机械设计管理工作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当前我国由于机械设计管理实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管理的企业基本上是凤毛麟角。当然,在实际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以及更好的管理办法,无论如何事实说明,加强机械设计的管理是机械设计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一把利器

参考文献:

机械安全设计篇(10)

一、矿山机械安全技术概况

机械安全技术的发展历史较短,世界上一些国家才将其作为一门技术或一门学科来对待。机械安全技术源于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世界各国通过对传统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的反思,在常规的机械设计基础上提出了机械安全设计的概念。机械安全设计的思想是在设计时尽量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机械安全技术,事先对机械系统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然后再根据其评价结果来进行具体结构的设计。该设计力图保证所设计的机械能安全地度过整个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在安全方面的风险。

煤炭资源多深埋于地下,绝大部分要利用掘进机、采煤机、刨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提升机、冲击钻等矿山机械设备进行开采和运输。矿山机械的主要特点是工作负荷大,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对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现状

在我国,矿山机械装备条件存在很大区别,当前,我国生产煤炭的矿井初步可以分为四种,第一,比较旧的老矿井或者改造后的矿井。这些矿井大部分在解放前或者解放初期就建立了,后来因为企业观念和资金的缘故,还是保留着建矿时的设备,条件非常落后不说,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虽然后来有经过一些技术改造,却仍然没办法满足安全顺利生产的需要。

第二,指现代化的矿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现代化矿井建立的一个时期。现代化矿井的建立,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中,我国生产的设备占很大部分,通过这些设备,取得了高效率的收益,到了后期,矿山机械设备实现了机电一体化。

第三,是指较大型的现代矿井。这些年来,出现了个别大型的矿井,和小矿井不同的是,这些大矿井大部分采用国外的综采设备进行开矿。

第四,指中小型矿井。这些矿井一般分布在乡镇,在我国,小型矿井占着主导地位,我国大约有32万个矿井,其中小型矿井就占有28万个,这些小型矿井大部分由个人进行承包,承包商为了追求利益,大部分没有机械设备进行采矿,生产方式非常落后,条件也非常简陋。首先,处在重载、高速等环境下工作的矿山机械如果存在隐患而不能及时发现,就可能导致如绞车损坏、钢丝绳断裂、跑车、皮带机着火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其次,随着采矿工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大型和重型机械进入采矿场所,安全隐患对其操作和周围人员伤害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尤为重要的是,煤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瓦斯、煤尘突出的危险,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引发重、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为了坚决消灭引爆火源,井下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三、提升矿山机械安全技术水平的措施

1、大力推广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随着电子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矿山机械设备也在朝着大型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煤矿大规模生产的同时,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各种高精尖的矿山机械设备中。如开采、挖掘与运输设备都完成了微机监控;新型的电牵引采煤机具备智能监控、监测与保护体系,能够实现远近控制、工况检测及状态显示、故障识别及分析;新型的掘进机能够实现进行方向检测、电动功率自动调节、切割断面监测、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与识别。

2、加强对矿山机械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

当前,随着我国矿山机械设备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发展,逐步实现了由机械化向半自动化与自动化的方向转变,对人的智力与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与更加严格。为了在矿山生产工作中做到安全与高效,使我国机械安全体系能够贯彻落实,就一定要从当前起,注重与加快矿山机械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作业人员与技术工人的选取与培训,全面提升矿山机械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安全观念,不断推进矿山安全培训标准化进程,更好地提升安全意识与安全设计的技术能力。

3、建立矿山机械安全设计体系

矿山机械与大部分现代机械的发展方向相差不大,正在趋向于大型、重载与高速化、智能化和微型化。因为涉及安全的问题很多,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矿山机械安全设计系统,这个系统要包括理论、原理以及方法,能够为矿山机械安全设计提供方法论的引导;能够对矿山机械安全设计的共性与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尤其是涉及那些井下可燃性气体的矿山机械本质安全性的设计层面,要加快研究步伐,同时要建立矿山机械的相关安全行业数据库;要建立成本较低、适用性较强的矿山机械安全设计体系,能够通过设计从根本上消除已判定的危害或者降低有关的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与能力。

4、加大资金的投入,改造机械设备现状

目前,矿山机械安全方面欠账严重,根据这一点,国家可以在政策上进行必要的引导,比如可以增加资金的投入,健全法律法规,对一些乡镇煤矿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改造等等,而企业,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更要自立自足,花大力气筹集资金,把欠账的缺口补齐,把一些超期服役的机械设备进行报废,对一些装备进行必要的改造,从实际出发,对矿山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现状进行改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我国矿山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尽量减少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我国矿山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的现状及技术应用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建立矿山机械安全设计体系、加强对矿山机械安全技术人才培养中不断提升矿山机械安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 下一篇: 爱护环境的意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