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0 10:22:26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1)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2)

作者简介:任蕾(1979-),女,山东淄博人,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上海 2013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67-02

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4G/LTE、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3D打印、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为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科技英语学习带来了新的资源,同时也为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笔者所在的院校,该课程被设定为限选课。同时由于“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特点,其很难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该课程简单的认为是英语课,学习目标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该课程的学时一般为36学时,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也大受影响。但该课程中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该课程的涉及面极广,几乎涵盖了学科中的每个领域,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

“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科技文献阅读和写作所必知的英语术语与语法知识,鼓励学生为参与国际化学术交流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科技英语基础,并使学生能运用各类电子资源获得最新的国内外专业前沿动态和最新学科研究动向,[1]同时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掌握初步的科技论文写作技能,特别是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方法。其中,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中,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包括:该领域的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摘要的撰写、科技文献综述的撰写、讲稿制作与做报告能力的训练等。在通信与电子信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上述面向应用的教学目标日益重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

传统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的教学方法为:词汇+翻译+语法,同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专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3-6]为改变科技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对面向应用的教学部分进行了大量实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探讨了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词汇+翻译+语法的教学内容不同,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综合性更强,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要求都更高,同时该教学内容应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文献检索

本文中的科技文献主要包括各类专业相关的期刊文献、会议文献、技术报告、国内外专利、相关图书、产品技术说明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该领域的英文文献大量涌现,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往往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而阅读的第一步即检索文献。该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从海量的数据库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到需要的科技文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大量资源,通过指定主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2.科技文献阅读

由于有大量不熟悉的专业术语和词汇,面对英文文献,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文献的内容。因此让其在文献阅读中熟悉和掌握词汇即传统的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面向应用的科技英语教学内容的重心之一。由于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量专业词汇是由词缀等合成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的训练效果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好。

3.科技文献摘要撰写

撰写科技文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其中摘要的撰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特别是,英文摘要是每个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因此,科技英语课程中也将其作为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该能力训练与文献阅读可同步进行,通过大量阅读、学习来完成摘要撰写的任务。

4.文献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是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中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文献综述,才能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而本能力的训练是以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为基础的。在该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并不限制学生仅参考英文文献,可以通过检索和阅读部分中文文献进行,这主要是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可通过中英文献对照,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科技文献的内容。

5.讲稿制作和做报告能力的训练

为使学生适应专业发展及学科的国际化,方便今后进行学术与科技交流,培养学生进行讲稿制作与做报告的能力是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该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开展seminar式的教学活动,特别适合科技英语类课程的开展。

这些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更吸引学生,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继续进修均有益。在笔者所在高校,该课程的学时一般为36学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面向应用的教学学时提高到12学时,即在详细讲解常用的专业词汇和重点文献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面向应用的教学上,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相关的大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参考。

二、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要顺利开展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由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多参与,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第一,针对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学生熟悉数字图书馆中的各类资源,即能熟练的使用这些资源,根据主题和关键词进行快速、精确的科技文献检索。目前这类专业的数据资源主要包括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资源、维普电子资源、IEEE Xplore、EI Village、ISI Web of Science、Springer、Science Direct、ProQuest、Hans Publisher、SLCC(Springer+Kluwer Online)等论文、专利和技术标准数据库,同时美国专利局和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搜索也包括在内,这些电子资源基本能涵盖各类文献。此外,通信与电子信息类科技公司的英文网站也是技术资料检索的重要来源。

第二,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目前笔者要求学生主要会使用Google和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文献,特别是会使用Google scholar,将其作为图书馆中的数据资源的补充。

第三,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分析法讲解摘要写作方法。以多篇中等长度的英文科技文献为例,该类文献包括已发表的科技论文,也包括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这些示例让学生掌握摘要写作的基本要点,然后布置相关主题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

第四,文献综述是在检索并阅读大量科技文献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首先要求学生准确搜索文献。由于学生对文献综述不熟悉,笔者在教学中给出相关的范文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自行撰写。

第五,讲稿制作和做报告不仅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要用到,参与各类竞赛答辩也要使用,因此如何制作吸引人的讲稿,并出色的做报告十分重要。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做报告的活动中,并每两周安排2~3位学生制作讲稿并报告主题,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同时一起对讲稿和报告的过程进行评点。

第六,通过布置大作业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要求,布置了相应的作业,每位学生的任务各不相同,但基本均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是选择通信与电子信息类领域的一个主题,可以是教师指定主题,也可以自选主题,这些主题都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热点主题。二是就选定的主题,检索相关科技文献。对文献检索的具体要求是:检索文献不少于20篇,考虑到学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求检索英文文献不少于15篇,同时需给出每篇文献的检索方式,即关键词和搜索的数据库等。三是对搜集的科技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和撰写综述。撰写综述是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中规定的任务之一,借助本课程作业,可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尽管撰写文献综述有较大的难度,但笔者认为给学生提供认识、训练的机会十分重要。另外,在作业要求中笔者给出格式和具体的综述写作大纲以供学生参考。四是制作关于该主题的讲稿。具体要求是学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其选择的主题制作讲稿,该任务将对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申请创新类课题答辩,乃至今后工作都有所帮助。同时,选择或者指定部分学生在课上时间汇报主题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讨论,这样的形式弥补了该课程枯燥、参与性低的缺点,并以类似seminar的形式,让广大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向,具有通过文献阅读进行科普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笔者结合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该课程中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这类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同时,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给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值得今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霞,王娟.电子与通信专业英语[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李丹.通信工程专业科技英语教学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7):143-144.

[3]李大鹏.电子信息专业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激励式教学特点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85,187.

[4]陈榴,戴韧,杨爱玲.关于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36):85.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3)



数字资源具有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用户使用,而且容易电子编辑,传递迅速,以便利性和高效性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笔者根据多年在信息技术部工作的切身感受,报告了本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对数字资源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报告。



一、福建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报告



福建师大图书馆首先购买的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在用户的迫切要求及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在仓山校区组建了数字信息检索中心,共有245台电脑,分为三个区,主要是多媒体培训教室、检索区和上网区。在2006年旗山新校区继续组建了540多台电脑的数字信息检索中心。为了吸引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电子资源检索区实行优惠收费,并配备资深馆员专门负责解答用户在查询数据库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每个区,只要你点击IE都可以弹出我部为用户定做的本信息技术部网页,主要是指引用户进入数据库电子资源、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有益的导航等。为了满足用户教学和科研学习的需求,近年来我馆积极购买了各种中外文论文数据库,自建一万多条的随书光盘数据库和本校的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随着电子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增加横向联系。开展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开发,参考咨询服务,知识领航等项目上。福师大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要由原有的信息部和技术部合并在一起,有专深的信息咨询服务专家,又有图书馆业



务深厚的技术高手,由他们的传帮接代下,并根据图书馆网络的进一步扩充,,招收计算机



网络人才,强大了图书馆网络配置管理能力以及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器的配置与维护,并创



造很多机会让他们不断开创很多技术先河,有随书光盘挂接在书目数据库,先压缩再上传上



服务器的书目数据电子资源链接上,对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做了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对



硕博士论文建库,将论文统一PDF格式,利用清华的TPI技术进行网络提交的改进,使硕



博士论文数据库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保密工作做得更好。要想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我馆积极建立馆际联系,于08年引进馆际合作系统,由计算机网络专家组装馆际合作系统,信息咨询专家负责使用,使馆际互借传递取得规模化的发展。同时积极加入高校馆际合作QQ群,使馆际合作工作实时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如我馆在查找论文被SCI、E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时,由于我馆没有这些数据库,需要和厦大联系,这时通过QQ可以实现第一时间获得用户被SCI、EI数据收入的电子资源。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是通过图书馆主页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为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编制指南性资料,并链接到图书馆主页的显著位置,同时放在相应电子资源简介页,积极开展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培训,把培训课件放在主页上,开设一个网上课堂的栏目,提供电子资源专题咨询服务,在网页的每个电子资源的入口提供网上咨询的入口链接。



随着大学城联盟建设的发展,一个区域需要建立负责电子资源建设的专门机构,对各成员馆的电子资源配置及达到支持和加强电子资源利用的目的,进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实现联合保障、利益互补的务实合作,各馆要根据区域内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来进行本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从网络整体实施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整体建设区域内高校数字资源保障系统。



二、福建师大字资源利用问卷调查报告



研究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上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08年在旗山校区来馆用户对数字资源利用的问卷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对图书馆目前购买的数据库资源的满意度达到74%,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有17.8%的用户对数据库资源不了解,说明有接近两层的用户基本没用过数据库,图书馆对数据库的宣传做的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刚入学,对数据库或电子图书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要加强对新生的电子资源的利用教育,图书馆通过网上通知、主页宣传、检索培训及学科联络员深入院系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电子资源及其服务,让他们第一时间认识图书馆有丰富的电子资源,了解电子资源的轻松好用,掌握电子资源的各种基本使用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地点选择在图书馆的占54.6%,说明图书馆是电子资源的主要利用场所。我馆已积极配置七百多台电脑组建数字信息检索中心,提供给来馆的用户检索电子资源,基本每天都会坐满,排队现象常有发生,利用率很高,所以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要加强对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资源服务器、用户终端的配置等升级改造,加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使读者检索效率更高。



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作业、撰写论文和科学研究,三者分别约占三层,所以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从专业教师的教学大纲开始,在新生入学的就有意识的布置利用电子资源完成作业的题目;其次是积极开展毕业生利用电子资源撰写毕业论文的讲座;第三可以选派学科馆员针对某个课题项目开展数字资源的讲座和培训。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不利用或不常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占40%,需要但使用有困难占26.6%,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不仅每台电脑开机首页设置为图书馆网站,在学校主页的新闻栏目上报道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培训、数据库试用信息,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提供各种数字资源的导引、使用指南以及各种数字资源的培训课件;也可以通过学科馆员制度来实施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利用学科馆员与具体院系读者直接见面机会多的优势尽心尽责做有针对性的数字资源宣传培训。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刘柏嵩.区域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图书馆论坛,2008,(3)

[2]王红.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探讨.图书馆论坛,2007,(3)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4)

美国政务的五大安全隐患

美国审计署发现,美国联邦政府24个部门信息系统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访问控制并未有效实施、软件变更控制并非总是有效、职责划分没有始终如一地执行、业务持续性计划经常是不充分的、部门信息安全规划没有全面地应用。

访问控制

它保证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可以阅读、修改或者删除数据。访问控制包括电子方式以及物理方式,前者包括账号控制、密码控制以及用户权限控制,后者包括门卫、门锁等方式。24个部门中有23个部门在访问控制方面存在隐患。例如,有的信息系统允许用户使用非常简单的词语做密码,这使得黑客很容易破解密码。物理控制方面,有的部门并未有效采用门锁、门卡等手段。

软件变更控制

软件变更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软件程序才可以被安装,软件变更控制也会监控敏感程序、数据的使用情况。24个部门中有22个存在这方面的漏洞,例如软件系统没有采用正确流程进行升级。此外,有的信息系统在程序调整方面的批准、测试以及实施的文档记录没有良好维护,以至于出错的或者有预谋的程序将会严重威胁到系统安全。

职责划分

职责划分降低个人进行错误操作而没有被发现的风险。24个部门中有14个存在这方面的隐患,主要体现在系统管理和系统安全管理没有很好地分清。例如,有的部门用户可以在系统中添加并不存在的账号并获得很高的权限,用这个账号从事的活动没人监管。

业务连续计划

确保计算机相关的业务在紧急情况下不出现严重中断,例如出现地震、火灾等破坏活动的时候。20个部门存在这一方面的隐患。在审计署2005年4月提交的报告中已经指出,不到一半的部门有应急指挥通讯录,很少的部门记录了重要文件分布情况,大多数机构没有测试、检验、演习他们的业务连续计划以确保灾难发生时可以应用这些计划。

部门级别的安全规划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各个部门没有强有力的信息安全管理规划。部门级别的安全规划提供工作框架,确保全部门能够理解风险并且有效控制、合理采取措施。这个方面,所有的部门都存在隐患,他们都没有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规划,尤其是新型的安全威胁方面,包括垃圾邮件、钓鱼以及间谍程序。

我国可借鉴什么

我国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开展工作的时间不长,相关经验不多,许多应建立的规章制度还在摸索之中。2005年7月刚刚的《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谈到信息安全的时候,提到蠕虫和病毒在网上传播十分猖獗、木马事件潜在威胁巨大、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日益突出,但没有专门介绍电子政务的安全现状。

重视管理机制制度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要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领导责任机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

重视管理机制制度这一方面,中美两国有相近之处。美国《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认为,联邦政府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最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规划。基于此,美国《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要求政府建立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控制管理框架。不仅如此,考虑到各个机构在信息安全管理规划方面难免出现漏洞,美国《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部门定期自检以及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以及其他独立机构的评估。

《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各个机构的信息安全报告包含如下信息:风险评估情况、政策和流程、个别系统的安全规划、相关培训情况、年度测试和评估情况、采取的对策、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以及运行连续性。

美国的评估机制,保证了部门领导在意识上定期关注各自部门的信息安全,又使得他们有能力全面深入了解本部门信息安全的方方面面。这样,既提高了部门领导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又采用完善的制度来提高各个部门发现、报告和共享信息安全隐患的能力。与美国相比,我们还没有明确提出要建立全方位的评估体系。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抓紧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在标准法规、技术指南方面,我国政府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比较而言,美国政府制订的标准法规、技术指南则更为全面。美国《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规定,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负责为政府各个部门提供相关法规制度或技术援助,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并且参与国家安全体系相关标准的开发。

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还是社会和法律问题。与美国相比,我国在标准的制定、认证、检测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信息安全标准方面,我国有国家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公安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多个部门参与这方面的工作,而美国则在法案中明确表示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一家来完成。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培训、认证和检测机构中,有一些是赢利机构,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公证性。

加强信息安全培训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人才培养。

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要求,联邦政府各个机构对政府雇员以及合同商的雇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这些机构在年度评估报告中要标明参与培训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比例。2005年的报告指出,所有24个部门都对本部门60%以上的职员进行了培训。美国报告指出,如果不能提供最新的信息安全培训,将会给政府机构的信息安全带来安全隐患。例如,美国大多数部门没有对雇员提供无线局域网方面的信息安全培训,这使得他们在建设没有认证措施的无线局域网的时候,不了解其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更注重日常的培训工作,而不仅仅是学校培养。信息安全,需要有数学算法、软件、硬件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支持。但对于很多现有的隐患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普通用户的安全意识。例如美国政府提到的无线局域网问题,我国政府在科研方面正在开发WAPI,希望以此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但是,有许多无线局域网是内置了安全认证程序而根本没有启用。

信息安全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整体框架,又要有体贴入微的法规标准、行动指南,还要有资金支持、日常培训以及监察制度,需要恩威并重。同美国信息安全报告谈到的情况相比,在我国政府部门中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且保证相关人员有能力、有方法了解其现状,懂得如何降低风险,这些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链接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和安全相关的主要任务是: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5)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

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6)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规范实验实训教学过程,拓展实验实训教学空间,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现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及教学管理规范的研究,特别是没考虑校企合作下的实验、实训、实习项目管理,不能按教学评估要求汇总信息提供真实可信的报告供教学行政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评审。同时该系统是一个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在高职电子实验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为解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繁重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平台。

一、系统功能概述

高职电子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具备五个方面的功能:1)学生自己网上注册、登录功能;2)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预约功能;3)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电脑进行在线学习的功能;4)生成、提交实验报告的功能;5)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学生查询实验成绩的功能。

二、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设计中将电子实验教学管理分成三个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实验员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功能设计,在形式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实验教学主要通过上传理论指导资料来实现。由于是网络教学,指导资料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譬如视频演示实验步骤,动画演示实验原理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数字信息流的形式,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做大量的改进。在线辅导通过网络通讯工具QQ,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实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直接从系统中抽取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批阅后在记分栏内给出分数。

(一)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的功能有:注册登录、实验预约、在线学习、自由讨论、实验报告。图3学生模块流程图1)注册登录和在线学习。注册和登录,是进入电子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和实验员的用户名是特定的,不需要再进行注册。学生注册时要求输入学号、姓名、班级、专业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中都将显示出来。登录成功并进入实验界面时,系统根据登录信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从用户信息表中查找该用户的相关信息,并反应到实验界面。这样能方便教师对学生信息进行辨认和管理。学生登录系统后在列表中选择要预习的实验题目,在线进行实验前的预习。2)实验预约。实验预约模块是为学生和实验管理员设计的。实验员将近期内可做的实验在网上,学生提交预约意愿,实验员收集到足够的预约信息后,对实验人员及对应的实验时间、实验地点进行安排,上传安排结果,学生通过系统了解到实验安排的情况。学生在系统内进行实验预约,保证了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实验时间的充分自由。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模式已经由系统定制好,学生只需填写相应的内容,提交时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学生需要填写表格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讨论并回答实验检测题,写出实验结论。进行完上述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后,实验结论、实验讨论分析等内容由学生手工填入至实验报告的相应位置,在确认实验报告各项内容都完成后,将实验报告上传。即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4)自由讨论。自由讨论这项功能则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来实现。本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班级QQ群和群空间进行群内讨论与交流,讨论的主题围绕实验展开,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展知识面。

(二)实验员模块

实验员模块的功能:实验安排、器材管理、实验指导。1)实验安排。根据学生预约的情况,实验员对实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由于在学生进行预约时,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他同学已经预约的情况,在预约时不会导致在某一个时间段人数超员的情况。实验员需要做的是对具体时间和具体实验人员的统一安排。2)器材管理和实验指导。实验室器材的管理和每个学生做实验的实时指导都由实验员来完成。这就要求实验员具备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7)

1、调控一体化含义

所谓电网调控一体化即电网调度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电网调度监控中心履行电网调度工作职责,负责电网与省调的所有调度工作,并负责监视局属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的监视控制,参与变电站监控系统信号的定义、分类工作,确保监控信号意义明确,分类清晰。运维操作站的主要职责是接受电网调控中心及相关配调的调度管辖;负责所辖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工作许可、事故处理。

2、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功能构成

根据电网调控合一运行管理模式,按照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在EMS系统上扩展监控功能,包括二次设备建模、信息分层分流、智能事项分类、动态责任区划分、统一的权限管理、调控一体化展示人机界面。系统在建设中应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信息的分流、告警信息分类、信息的分层、合并和分类、系统备份和安全、人机信息的分层展示。

系统应采用先进的跨平台和混合平台技术和系统模型,建设一个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集成现有调度自动化各应用系统(或功能)。系统体系结构应该能灵活配置,可以支持各种调度管理模式。各功能模块设计相对独立,某一模块的增加和修改不应该影响到其它模块的正常运行。

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集中监控、电网高层应用(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负荷预测等)、自动电压控制(AVC)、调度员仿真培训(DTS)等功能。为顺应智能电网调度监控的需求,系统还应完善二次设备在线监控、综合智能告警、综合故障分析判断等功能。

3、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实施

3.1 关于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框架

关于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是在EMS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升级来实现的。系统采用积成电子的iES600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UNIX平台的惠普小型机、Windows平台的惠普工作站、ORACLE数据库。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部署。

3.2 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实施

3.2.1 调度及监控界面实用化

根据调度员和集控员的职责要求,调度员主要监控电网层面的信号,集控员主要监控变电站设备层面的信号,因此在调控一体化系统中,需要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人机显示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控信息的分流,使调度员和集控员各取所需,互不干扰。系统应实现调度监控责任区设置管理功能,满足按厂站集合、厂站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组织关系集合,具体设备集合等分别设置责任区,同时能新增、修改、删除所属责任区。通过界面权限的分配定制调度和监控的功能权限及监视区域。实现调度与监控界面的信息分流。每台工作站根据用户角色不同,负责该用户所辖责任区的管理。实时告警信息窗应只显示本责任区范同内的告警信息;人工操作(如遥控、置数、标识牌操作等)只对本责任区范围内的对象有效。

3.2.2 综合监控及事故处理实用化

以往的监控系统以厂站总一间隔总一间隔图为实时监控主线,以事项查看器查看全部事项为事故信号汇报工作区,工作效率低下,在电网发生多点密集事故的情况下,难以迅速定位事故点,确定事故属性。

调控一体化系统规划了分类并列显示事项子窗体,将它作为监控人员日常监控工作时的主监控工作区。分类并列显示事项组合窗体占用单个同定显示器,布置在监控人员最容易看到的显示器上。设置了事故跳闸子窗体区、一类事故信号子窗体区、二类异常信号子窗体区、遥测越限子窗体区、三类信号子窗体区等。正常工作状态下,监控员通过关注一类事故信号子窗体区、二类异常信号子窗体区、遥测越限子窗体区来及时发现所监控区域范围内的设备异常工况。通过双击各子窗体区事项跳转到陔间隔单元三层光字牌,进一步查看间隔信号现状并分析异常程度。电网发生事故时,事故跳闸子窗体区中将显示跳闸间隔开关,双击可跳转到该间隔单元三层光字牌;同时弹出事故推图浮动子窗口,其中列有事故跳闸开关,并提供间隔光字牌切换按钮和间隔事故事项查询功能按钮。单机间隔书故事项查询按钳可以默认查询该间隔事故跳闸前后几分钟内的一类保护动作事项、重合闸事项以及开关变位事项,有助于调度和监控员快速判断事故性质,确定事故处理办法。系统监控界面保留了分片监控区域的厂站总一间隔总一单元间隔罔的调罔线索,供监控人员主动查阅间隔工作状况;在主接线图上也提供了间隔总调网热点链接。

信号处理规避异常信号提高监控效率,实现实用化。厂站端落实单个遥信的去抖时间设置,滤除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短时异常信号对监控人员的影响,主要有“控制回路断线”、“弹簧未储能”等信号。主站端落实量测有效值范同设置、报警延时时间设置,报警恢复死区值等设置。采用此方法我们处理了母线电压在临界范同及部分设备过负荷工况下临界区范同频繁报警的问题。主站端落实保护信号的“调控重点信号”属性和“是否上二层图”属性,将大量的非调控重点监视信号屏蔽在监控员日常监视的实时事项列表之外。同时提供单元间隔四层网可查询这一类信号的实时状态,通过事项查看器软件模块可事后查询这一类信号的动作,复归事项记录。

3.2.3 微机保护信号处理软件实用化

微机保护装置是变电站最重要的二次设备,是变电站设备运行监视、故障分析时最重要、详细的信息来源。为了提供变电站监控需要的详细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必须实现各种微机保护装置的信息建模,支持设备基本信息管理;设备信息模型、通信参数和设备台账的存储、查询、编辑、打印等基本的管理操作。用户可以通过全网潮流图、变电站接线图等图形导航对设备进行分层浏览和查找,也可以通过定义各种动态SOL查询模板进行精确和模糊查询。

微机保护装置的IECl03格式(或常用的专用微机保护规约)软报义的接入,同时实现将软报文信号以层次化、分类化的光字牌在人机界面展示,并能通过事项智能分析界面实现事项查询和统计报表功能。

3.2.4 电网高层应用软件实用化

电网高层应用软件主要有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负倚预测、静态安全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等。我们主要对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负荷预测模块进行优化和完善,实现实用化。我们重点处理了状态估计遥测遥信辨识展现界面问题,以便调度员操作更简单明了;处理了潮流计算界面越限信息告警和动态着色功能问题。我们提出对各个模块运行异常实时监视告警问题进行开发落实。对负荷预测自动上报模块进行了优化,满足上报文件数据和自动写库数据的一致性。

3.2.5 数据平台及报表实用化

为了让EMS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分别在二区和三区建设了数据平台。电网调度数据平台主要实现综合业务数据库(OLTP)层的数据整合、交换、共享、联机应用支持、面向综合业务数据库(OLTP)的数据分析展现、信息以及实现数据仓库的建立和面向数据仓库(OLAP)的数据分析展现以及数据挖掘功能。

安全Ⅰ/Ⅱ区内的所有数据均在安全Ⅱ区内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整合,OMS系统等安全Ⅲ区内的所有数据均在安全Ⅲ区内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安全Ⅱ区内的数据平台与安全Ⅲ区内的数据平台通过安全Ⅱ区内的横向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两个数据平台的综合业务数据库(OLTP)层必须保证平台数据的一致性、统一性、同步性等要求。

为了体现数据展现的人性化,数据平台通过报表方式展现数据。将各用户需求报表通过在数据平台来开发挖掘展现。报表模版能批量一次性设计,可以实现同类型报表统计。实现报表数据与一区的EMS系统的数据同步更新,不因为电网结构的改变而涉及报表的修改,减少维护工作量。

3.2.6 AVC实用化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是实现电网无功电压合理调节的系统功能模块。AVC控制目标首先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其次要保证电网的母线电压合格,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使无功分布尽量满足分层分区平衡,以降低网损。为了实用化,将此模块嵌套在EMS系统中运行,实现统一数据平台,统一建模,监视界面与调度SCADA一致,以保证调度员对全网无功电压和力率的合理调节,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减少网损,实现经济调度。我们重点对AVC系统的策略方案进行了审核,对AVC系统的调节流程和闭锁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闭环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试验。我们建立了异常情况下设备退出AVC运行的自动识别和告警机制,确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2.7 DTS实用化

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DTS)主要实现研究功能和培训功能。DTS功能应该能够模拟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响应以及事故恢复过程。使学员能在与实际控制中心完全相同的调度环境中进行正常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培训,掌握EMS的各项功能,熟悉各种操作,在观察系统状态和实施控制措施的同时,高度逼真地体验系统的变化情况,提供对调度员进行正常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训练,尤其是事故时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DTS提供了电力系统的一次、二次全面地仿真功能,实现了对调度员电网培训和EMS的双重培训。调度员可以利用DTS进行各种研究,如潮流方式研究、保护研究、事故预想研究等。利用DTS实现区域联合反事故演习功能,可实现和上下级调度问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功能,同时可以用WEB方式访问DTS。

3.2.8 Web功能实用化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1-02

笔者已从事本科生“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多年。近五年来,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在相关文献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2]。其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改变以科技文献阅读、翻译为主的教学模式到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模式。文献3中最后一部分内容即从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撰写和制作讲稿和汇报角度介绍了相关教学内容[3]。闫丽萍等在文献4中详细介绍了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的写作培养实践过程[4]。

在2013-2014年度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为每位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包括翻译文献、检索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为相关领域的视频撰写摘要等各类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避免同类作业抄袭的弊端。但笔者发现仍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1)由于选课人数多,作业内容和主题与往年的重复率较高。每年该课程的选课人数大致在80~110人之间,因此要做到每年更新所有题目有较大难度;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互动性小。由于大多数作业无需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2014-2015年度的“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改进了已有的作业模式,设计和实施了综合型更强的作业,达到全面培养并考核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从该课程综合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

1.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综合型作业的设计

1.1综合型作业的内容

“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下述能力:科技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初步的科技英语写作和口头报告等。课程往届作业主题涉及面很广,但不够精,因此本年度,笔者选择了少量的精选主题,并根据最新技术,更新了部分旧主题。

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型作业内容如下:

作业主题共36个,包括电子与电路、通信理论、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传感器技术、工程编程语言软件等领域的最新技术热点,包括深度学习及应用、智能穿戴、大数据及应用、无线充电、3D打印、无人机、量子计算机、车联网等。需完成的任务包括:

1)文献检索:根据主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中英文均应包括,以英文为主,数量不少于10),需给出详细的检索式、关键词、使用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重要信息,并将整个检索过程记入说明文档,并保存所有文献资料的原文文档。

2)文献阅读:阅读收集的文献资料。

3)文献综述:根据对文献的理解,撰写关于给定主题的综述报告。

4)制作讲稿:以文献综述为基础,制作主题相关的讲稿。

此外,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规范,笔者给出详细的作业文档格式要求,同时要求检索到的科技文献需下载并全部提交。

1.2 完成作业的形式

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变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作业形式为小组形式,即将选课学生按照随机组合的方法分为2人一组(共72人,两个自然班,本次共36组),共同完成上述综合型作业任务,并增加学生汇报的人次,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是两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综合型作业,为体现各自的工作量,在汇报环节中要求一人负责汇报文献检索的过程,给出详细的检索式以及检索的结果,另一人负责进行主题汇报。

2.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综合作业的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

2.1 综合作业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初布置好综合型作业任务,并选择部分小组进行课堂汇报,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中部分小组结合视频、图像、动画、实际应用等手段介绍相关主题。例如,选择“量子计算机”的小组,结合“优酷”上的一段视频详细介绍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在的问题等,达到了为其他同学科普相关知识的目标,在整个主题介绍过程中,将量子计算机领域涉及的重要词汇一一介绍;报告“深度学习及应用”的小组以视觉信息处理为切入口,介绍了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选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组结合自身参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接触到的各类集成电路介绍主题内容;而选择“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主题的小组,结合自己使用的智能手机介绍其中的各类传感器及其基本原理、发展现状等。多数报告小组的汇报过程生动、有趣,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较高,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了。通过本次综合作业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但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文献检索过程严重依赖于网络,特别是百度,对专业电子数据库的使用仍不熟练;这是笔者教学多年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2014-2015学年的教学实践中,仍有接近半数的报告小组在文献检索过程中首选百度检索相关资料,而不是把专业数据库作为首选。当然,对某些特定主题而言,各位搜索引擎相比专业电子数据库更有效,这一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指导学生分层次的解决文献检索中的问题。

2)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有待加强;在小组报告中笔者发现,由于专业文献专业性强且较长,学生普遍怕看英文文献,在满足综合作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多以阅读中文文献阅读为主,没有达到课程综合训练的目标之一,即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训练。这一点与学生的阅读习惯、英文水平有较大关系,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3)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有待提高。由于本次教学实践第一次尝试将学生随机组合为小组来协作完成综合作业,因此面对综合作业复杂的任务时,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合作是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考虑到今后就业后学生需具备合作精神,因此,笔者设计了随机组合的形式。总体上,各小组的表现良好,但也出现了部分团队合作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推脱责任,作业完成效果不佳。结合本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建议,今后笔者仍将继续对此进行改进。

4)综合作业的文档格式不规范。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给出了详细的文档提交格式要求,这是按照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制定的,以此训练学生文档撰写的规范性,为今后毕业设计论文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报告的撰写等做准备。由于之前对文档格式不作要求,学生对格式一向不重视,造成毕业论文或创新项目中格式问题频出,需要不断的纠正。因此笔者在布置综合作业时给出了详细的格式要求,以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论文、项目报告或各类竞赛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2.2 综合作业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今后改进综合作业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综合作业问卷,让学生对本次综合作业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统计情况见表1(参与本次教学的72名本科生参与了问卷)。

表1:综合作业教学效果评价统计表

从上述表格中可见,学生对本次综合作业的整体评价较好,普遍认为收获较大。因此,今后笔者仍将继续探索相关教学模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生平时阅读专业文献的比例很低,今后需给予积极的引导。此外,笔者还对学生会选择哪些环节作为综合作业的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制作讲稿并进行汇报、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文献翻译,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很高。综合型作业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显著的。

3.今后的工作

随着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对专业英语课程综合型作业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同时,综合型作业的实施形式仍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任蕾. 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3期,64-66

[2]任蕾,古海云,周薇娜.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 .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第31卷第4期,110-111

[3]李霞,王娟主编.电子与通信专业英语(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

[4]闫丽萍,余艳梅,刘长军,黄卡玛. 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写作能力的培养[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2期,48-50

作者简介: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9)

2.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

从定义上来看,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子商务都需要借助IT技术,只是他们的活动目的和范围不同。远程教育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许多技术得以发展。

二、电子商务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它主要借助网络、数据库、知识发现等技术来实现,而这些也正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现代远程教育OLL(OnlineLearning)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CAI)演变而来。CAI直接利用计算机提供教育服务。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便捷的多个访问点,将CAI应用系统安装后,可以从多个网络入口对教育服务网站进行访问。网络的发展也使分布式存储结构和检索机制得以实现。后来,CAI系统将管理特征囊括进来,管理特性的引入使管理员可以从中央控制课程软件,如登录、报告、认证等。这种演进的CAI被称为CBT(Computer-basedTraining),即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当这些内容通过网络传送时,就称之为WBT,即基于网络的培训(Web-basedTraining)。现在,我们将这些基于技术的培训系统的集成称之为网上培训。

网络入口可以定义为为个人、团体或者公司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网站,OLL入口是这个概念的延伸。OLL为学生和接受培训的人提供单个虚拟的网络入口,从而帮助这些人能够利用基于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工具完成网上教育和培训过程,而这些工具将由内容供应商提供。这些提供者为了传送文本内容、多媒体内容,交互式环境和补习措施而开发了这些工具,其中一些还可以在培训结束时颁发数字证书。这样的入口为用户和内容供应商提供了以下几个好处:私有虚拟空间可以使学生或者其他接受培训的用户在各自的时间内以各自不同的进度完成学习和培训;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以及应用的出现,如视听装置、卡通以及问题的对等回答等,实现了用户学习和知识强化的同步;对内容提供者而言,入口服务消除了创建、维护与更新网站以及可能出现的软、硬件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OLL入口模型可以看成是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学习或者培训的资料可以看成是由内容供应商提供给公司或者个人等消费者的原始产品。而入口为这些用户——内容提供者和受教育、受培训的人提供了服务,服务的范围从提供私人虚拟空间、登录设备到课程材料的追踪和报告以及证书等。

网上课程就如电子商务产品——CD、一本书或水果一样在网络中有序地排列,整个交易过程则是通过安全包完成的,支付的方式主要采用信用卡。然而,网上课程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交易的不同之处在于产品的传送,而且对课程材料的编辑、追索和报告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如上所述,OLL入口可以看成电子商务的入口,而且两者的研究环境是相同的。

三、远程教育中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营造了一个网络环境,能够为远程教育提供方便,表现为:1.新一代的数字图书馆将创造新的业务机会一边经济地利用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对数字图书馆来说就是要承担为顾客制作知识包的业务,以便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特殊需要将图书馆里的内容加入知识信息包中。2.电子出版社也可以开发知识包,可以根据协议通过数字图书馆出售,或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直接进入市场。3.专门的知识和信息中介公司可以创建他们自己的知识超市,帮助用户机构或个人根据其教学需求定位、评价和选择得到的知识包,或根据特殊的专业设计面向用户的知识包。可以创立独立的学位颁发机构为传播远程教育计划服务,以便提供更好的名称标识,增加有活力的未来教育市场的透明度。4.商业的职业介绍所也可以以网络为基础,帮助那些毕业于远程教育并获得学位的人寻找工作。可见,远程教育本身或与之相关的活动中包含了许多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篇(10)

一、引言

自1994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举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一种良好的辅助和促进手段,通过竞赛培养了大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创新精神[1]。这项竞赛得到了绝大多数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校的积极响应,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旨在为更多的学生营造参与科技和创新活动的环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近几年来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过程中,在参赛学生选拔、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总结其中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二、参赛学生的选拔

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老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5个组和各组成员。

三、参赛学生的培训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

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

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四、辅导中几点体会

作为指导过多届电子设计竞赛的教师,谈谈辅导电子竞赛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学追求的目标,参加电子竞赛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参加电子竞赛的目的要求学生在竞赛中能做得最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竞赛中去,参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要能得到充分的结合,在电子竞赛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命题的要求,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学生,通过电子设计竞赛后,个人的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与其他学生相比在毕业设计阶段能更好更快地进入课题的研究,因而深受教师的欢迎。

(二)注重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电子竞赛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教师在培训中应结合实际拟定电子系统设计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多个方案的设计,特别是对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方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比较其优缺点,对方案进行细化和优化,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有可能就要进行软件仿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在此基础上完成电路的制作。在培训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大组合作,高低年级合作,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也应该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并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来提高自己。

(三)培养学生系统能力

在大学生电子竞赛辅导中,不仅要培养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根据某一设计任务的技术指标细化每一个单元电路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对任务在总体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温度控制系统:就应从温度传感器的选用(Pt电阻、Cu电阻、热电偶、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等),小信号放大滤波、单片机数据采集显示、控制算法程序的编写、执行机构控制电路等方面来考虑各个部分的性能指标,只有各个部分设计合理,才能以较低的价格设计出整体性能达标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

五、结束语

2009年9月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化部人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07级学生王辉、程伟、游俏俊组成的参赛队设计制作完成的“智能模拟恒流源路灯控制系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学生代表王辉赴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实践表明我们采取的参赛学生选拔方式,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辅导过程中收到很好的成效,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越,韩力,沈伯弘,赵显利,俞信,胡克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EB/OL].http://.cn 2007.

上一篇: 学校安全后勤工作计划 下一篇: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