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2 14:50:52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1)

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问题

(一)选题带有盲目性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在科研工作方面的能力“,望文生义”,仅凭主观感觉和一时意兴进行选题,往往不切实际。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客观选题、避免盲目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3]。

(二)忽视学生志趣选题是否恰当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满足了自己的志趣,而不一定要“专业对口”。部分指导教师忽视学生的志向所在,强行给学生指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或是单方面地把自己的科研课题或教研课题分给学生。这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背道而驰,违反了主体性学习的原则。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得到学生的认可。需要明确的是,选题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导,在学生选题时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4]。

(三)题目陈旧或脱离学生实际能力一般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两个月,专业课教师给出毕业设计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之后与相应的指导教师联系。有些教师给出的题目陈旧或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有的题目“太古老”,缺乏时代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已经处于被淘汰阶段,等学生毕业后,这些理论就过时了。有的题目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过于艰深,甚至可以作为博士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这样的题目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必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5]。一些学者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双向选择的好处,也有不少的学校确实采用了双向选择的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7],但对选题的主体仍然不明确,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或者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8]。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9-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训练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与电子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入电子企业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高职电子类毕业设计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

毕业设计现状调查主要从时间安排、重视程度、毕业设计过程和毕业设计的感受4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

1.时间安排。宁波地区电子类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所安排的时间基本为大三一学年或大三下学期。

2.重视程度。对于毕业设计哪个方面最重视,学生有27%选论文格式,31%选结构设计,35%选内容,17%选创新点。而教师有33%选论文格式,37%选结构设计,18%选内容,12%选创新点。结果显示,学生更愿关注论文内容和结构,而教师更重视论文结构和格式。

3.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来看,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占35%,教师分配题目21%,历届毕业生的题目32%,企业题目12%。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少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学生的选题具有网络题目重复性较高,不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为学生参考和抄袭网络及往届毕业设计提供了方便。从内容来看,全篇拷贝的有5%,几篇拼凑而成的21%,消化过后再整理的42%,稍微参考过一点,大部分学生自己写的30%,完全学生写的2%。从这一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依赖于网络,将网上下载的论文整理而成。还有其参考文献和论文内容根本不相呼应,在答辩时更是表现出对论文并未真正理解的。对于毕业设计有无作品要求。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12%的学生完成了实物作品,34%的学生有模拟仿真,而54%的学生只完成了毕业论文。以上数据可看出,教师或者专业并无实物制作要求,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去完成实物制作的,只有很少学生学得好,动手能力强的才会去做实物,一般学生能去电路仿真就已经不错了。

4.毕业设计的感受。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最缺乏的是什么,12%学生认为是查找资料,35%的学生认为是设计方案,13%的学生认为是实物制作,40%的学生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而教师的调查则是15%认为是学生缺乏查找资料的能力,30%认为是设计方案,24%认为是实物制作,31%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这说明学生的能力都需要加强,尤其是设计方案、实物制作及答辩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上课时加强。毕业设计对顶岗实习起到的作用甚少,而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初衷,所以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很想改变目前毕业设计的现状。

三、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论文选题相似度较高,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更存在抄袭现象严重,重视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对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造成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1.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时间可因学生而异做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刀切。如果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难,在企业不能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可将毕业设计时间和顶岗实习时间分开,毕业设计可安排在顶岗实习前,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时间为一个月,只要学生专心完成毕业设计,一个月的时间足矣。如果学生已经找好顶岗实习单位的,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完成企业的项目也完成了毕业设计。

2.指导老师要求不高。学校或系里相关的文件规定,必须要有实物制作,论文字数,并且重复率控制在20%以下,论文格式正确,结构合理,设计方案正确,条理清晰等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会重视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一定也会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3.写作水平有限,学生认为不会写毕业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最好能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写设计报告或小论文。

4.对专业不感兴趣。教师在教专业课时应尽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实在提不起个别学生的兴趣,则对于这一类学生,要求可适当降低,但是不能低于系里的底线,可挑平时课程设计里的项目或难度低的项目给这一批学生做。

四、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为了能让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也为了指导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好学生,并为提高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毕业设计真正达到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报告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组研究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本文按照毕业设计的步骤研究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步骤的指导模式。

1.选题:选题必须要有专业性,但并不一定是电子研发类题目。可根据教师在研课题选取子课题或者历届竞赛题目或者教师分配题目,学生自主选题的话也需要教师通过后方可开题。避免了大多数同学抄袭,而让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

2.开题:学生选题通过后,开题需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简介、选题依据(来源)及意义、课题的实施方案、论文(设计)工作进程及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注释,比如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要写,第一部分是设计,要完整描述实现方案,包括完成角度、采用方法、基本步骤等;最终设计方案,达到目的;要有一份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是论文,先搜集资料,做好调研准备,然后调研基本情况,汇总、统计、提取、比较调研结果,最后再进行论证等;准确说明所要使用的方法;最终目标要明确表述出来。但需注意: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和《设计任务书》中的第一部分(设计内容)、第二部分(具体要求)的内容相对应,就是说明怎样完成和实现《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内容要求,但不要照抄《设计任务书》。

3.中期检查:在完成开题报告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五部分内容。其中指导教师指出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接下来做的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报告和作品评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终稿和实物制作后,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对于学生来讲,这一步骤是对他这么长时间完成的毕业设计报告和作品是否能得到导师肯定的关键环节。所以报告和作品评审必须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评审,当然,评审需要评审标准。对于报告的标准,主要是从论文的格式、结构、内容上进行评审,其中内容包括摘要、关键词、目录、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设计方案、具体的电路设计、测试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及总结、参考文献和致谢。作品评审从作品的难度、要求、学生完成的情况以及外观、组装、焊接、工艺进行评分。

5.答辩:答辩主要审查学生的论文是否自己完成,审查学生对论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审查论文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等,以求进一步有所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答辩组老师进一步了解论文立项的依据和学生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另外也检查学生的PPT的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的反应能力。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答辩的情况给予评价,由两部分成绩———毕业设计和答辩成绩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从选题对口性、信息收集处理、内容创新和实用性、文字图表规范等方面考核,答辩情况主要从学生表达、应变及解决能力等方面考核。

6.评分及归档:最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分和归档,并由分院专人整理和保管材料。学生总的评分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报告和作品评审和答辩两部分成绩组成,各占50%,归档是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终稿、中期检查报告、报告和作品评审表、答辩记录和答辩评分表和答辩成绩表以及成绩评定表进行存档。纸面材料要求打印装订成册,放到档案袋里,电子版的刻录成光盘进行归档。五、总结以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作为调研对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主要调研了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师生对毕业设计的真实看法和做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然后找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课题组对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类毕业设计的了解,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子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相关措施。特别是选题、报告和作品评审这两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浩,陈学昌.提高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2).

[2]李小琴,叶章勇,李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台湾技职院校专题制作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3)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大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的关键环节[1]。同时,本科毕业设计也是学生综合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毕业前的“大练兵”,是学校对其教学质量的综合检验,因此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关保证和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多就是一个明证[2-3]。

一、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并非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问题,只是随着管理系统等新型毕业设计管理手段的出现,才使得这一老问题更加突出。加之本科院校教师科研任务加重,使得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从而造成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态势。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中,必须同时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务部门的“主管”作用,三个要素共同作用,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是本科毕业设计的直接完成人,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学生方面进行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本科四年级阶段,不少学生思想有所放松,大量时间花到毕业实习或找工作上,不能够安心完成毕业设计。二是缺乏正确对待毕业设计的心态。部分同学到了四年级阶段就开始憧憬未来,思想已经游离到校园之外,而忽略了毕业设计这一道离校检验的门槛。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其他组的同学课题简单或工作量较小,而存在不平衡的心理。三是因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或对自己缺乏信心,存在惧怕毕业设计的心理。更有部分同学则是因为专业基础薄弱,认为不能胜任毕业设计,从而照抄照搬已有的资料,缺乏创新意识。四是没有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不少学生却学会了投机取巧,从网络上照抄照搬已有的资料。

2.教师方面的因素。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与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力和管理不严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不少教师因科研教学任务重,忽视了本科毕业设计,直接参与指导的时间不足,没能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指导和把控。二是过分溺爱学生,担心学生不能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不敢从严管理。为避免学生不能按期毕业,有些教师会将有较好研究基础的课题布置给学生。当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遇到困难时,教师则在“适当的”时间节点将资料下发给学生。殊不知,这样不仅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其他学生都不能潜心研究课题。

3.教务管理部门方面的因素。面对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现象,教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规定毕业设计图纸的数量和篇幅大小以及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预答辩和最终答辩等,但部分措施规定得太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譬如:有些高校根据教师的职称确定每位教师可指导学生的数量,职称高的教师指导的学生数相应多些,职称低的教师指导的学生数相应少些。其实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职称、指导学生人数的多少并无必然关联。

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意义

正确的态度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师生对待毕业设计有正确的态度,需要明确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意义。

1.毕业设计对学生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学生本科阶段的一次综合检验,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校内综合训练”。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可以提高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一是创新能力。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不可避免要遇到一些新困难,需要采用一些新方法和新手段来解决毕业设计中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不同于其它教学环节,它不是一个专项技能训练,而是一个更为综合的能力培养环节。因此,毕业设计环节更加贴近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是毕业生质量的一次综合检验。三是专业情结。本科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这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背后也折射出本科毕业生缺乏专业情结的思想。因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或没能掌握好本学科知识,而选择跨专业择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如果毕业设计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提振其信心,对学生专业情结的培养以及促进就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毕业设计对教师的意义。有些教师仅将毕业设计视为普通教学任务,没有对毕业设计投入极大的热情。毕业设计环节对指导教师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实现教学相长。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教学工作,而是具有一定创新和实践的工作。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不仅是教学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提升科研能力。经过近四年的专业学习,学生也逐步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想。在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环节的前提下,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教师的科研助手。

三、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毕业设计才是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设计要具备三大特点:一是选题“新”。毕业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原创性,学生的课题不宜“炒冷饭”,需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二是内容“实”。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周期通常为16~18周,部分高校的毕业周期甚至更长。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工作量应达到这样一个长时间段的要求,即需要确保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毕业设计中。三是成果“优”。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证明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原创性,也是衡量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的标志。学生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时间与精力付出得越多,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越多,获得的能力也越强。

1.教学方面。一是毕业设计选题上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造空间。选题上不能过于简单,有些教师的毕业设计选题与课程设计搞混了,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设计,就能完成毕业设计,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题。选题应该有适当的难度,使得学生的学术水平和技能上有所提高。二是在毕业设计内容安排上要留有一定的自由度,便于学生自由发挥,指导教师严格把关学生的设计工作量。三是毕业设计课题与科研挂钩,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真正成为教师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以提高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2.管理方面。一是进行适当的考勤,确保学生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二是考核学生的科研成果,并进行适当转化。对本科生而言,科研成果的层次不一定要高,但要鼓励学生产出科研成果,对于学生完成的实物、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期刊论文、软件著作权等都能够提供一定的经费。三是串联新生导师制、大学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等各环节,使得大学生进校后就能参与指定教师的课题,形成学生各教学环节的阶梯性培养。四是定期组织毕业设计交流活动。通过毕业设计交流活动,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同时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正确引导。

四、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

1.选题方面的探索。通过对本科生完成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三类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纯粹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都不太适合本科学生。对于纯粹的理论研究课题,本科生文献查阅和阅读能力还相对薄弱,且理论研究的周期较长,学生难胜任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毕业设计。对于纯粹的工程设计课题,极易形成有“毕业设计之形、课程设计之实”,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理论结合工程的综合性课题更加适合本科生,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考勤方面的探索。学生进入四年级阶段各类事务较多,如工作面试、考研复试、考驾照等,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毕业设计时间。因此,部分教师会采用松散的管理制度,这势必会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风险。笔者采用较为严格的考勤制度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请假都需要填写请假申请表,合理的请假申请通常都会受理,受到请假总天数的限定,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时间。

3.指导方法方面的探索。笔者与学生每天进行1小时左右的毕业设计沟通,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解决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每周进行一次毕业设计交流活动(具体时间相对固定),要求采用PPT汇报形式(页数控制在10页以内,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交流内容包括本周所完成的工作、下周即将进行的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离不开教师高频率和深层次的指导,否则毕业设计将会流于形式。

4.考核方面的探索。笔者所在高校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考核流程包括:开题答辩、前期考核、中期考核和毕业预答辩和最终答辩(含延期答辩)。各考核流程除了本课题指导教师外,还包括规定人数的其他课题指导教师参与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学生给予黄牌和红牌警告,获得黄牌警告的同学还有机会进行整改,获得红牌警告的同学则将延期答辩。以上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经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相关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作为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大伟.加强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现代情报,2007(12):207-208.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4)

作者简介:邓方(1981-),男,四川南充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陈杰(1965-),男,福建福清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理工大学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预立项项目(项目编号:04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课程体系中与科学研究结合最为紧密,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最为直接的课程,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学生可将所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应该为各类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方面,目前的培养体系中,毕业设计无疑是对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训练的良好载体。教育部于2010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该计划强调了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同时更强调了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毕业设计分类指导的成功案例,也说明现有的毕业设计体系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马上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培养需要。另一方面,应该从本科阶段就对创新拔尖人才进行专门培养,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彬就是其导师段广仁教授从本科阶段开始连贯培养至博士毕业。许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取得多项重大成果的学生,多是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跟着同一个导师完成学习。因此,以本科毕业设计为起点做好拔尖人才培养尤为必要。

因此,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历来受到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存在课时短,命题相对简单,选题仓促,设计与研究不够深入,创新性成果少,研究能力培养不足,各类学生一锅烩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本科生中的优秀学生,现有的毕业设计不能对他们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先期培养。

一、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对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近年来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全学院1243个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情况。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对毕业设计的命题来源、题目性质和指导教师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命题情况来看,大部分题目来自科研实践,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很少;在题目性质方面,工程设计占了总课题的53%。经分析发现,多数题目是为了完成工程中的部分简单工作,没有深入到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不能体现创新性,而体现基础研究的理论研究则只有4%,说明本科生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太多作为,多是以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毕业设计为主。而指导教师的组成中,年轻教师接近半数,这使得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经验不足,命题、指导以及学生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连贯性培养中存在问题。

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命题选题、指导方法、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现有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时间安排、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主要要素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毕业设计命题针对性不强,命题质量不高

毕业设计课程的命题与选题都是由指导教师决定。由于大部分本科生能力所限,加之毕业设计时间较短,所以多数毕业设计只能完成相对比较简单的命题,指导教师在命题时常常是为命题而命题,人为降低难度,很难真正与自己的科研结合起来。表1、表2、表3是近年来自动化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命题情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最少;而在题目类型方面,工程设计最多,理论研究最少;在重复性方面,重复题目为18.9%。

2.现有的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完成研究和创新的时间不够

现有毕业设计课程基本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部分学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加上毕业、考研、找工作等各类事情,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总时长平均也就不到四个月。而要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中完成开题、设计、制作、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某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以往经验和统计,30%的学生甚至不能完全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中要求的全部内容,只有10%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在四个月的时间中做出较好的结果,而这类学生多数是提前参加到了课题中或是有很好的基础,而60%的学生只能基本完成命题内容。

3.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表4是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统计情况。从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上看,人数占三分之一的年轻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是总数的一半,而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少于其人数的百分比。说明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主力仍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4.毕业设计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性成果的出现

现有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需要打破原有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和答辩为主的考核模式,将原有的考核按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进行分别考核,并制定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将原有的以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向以实物、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从而将原有的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向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转变。

5.现有的管理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

目前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性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落后学生的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体现不足。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1.毕业设计时间上的改革

考虑到以往的现实情况,特别是考虑到为将来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基础,有必要在毕业设计课程时间上进行调整。按照分类思想,将不同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加长优秀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时间,从而将部分优秀学生从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联合培养。

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排名年级前5%),从大三第二学期初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大三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三个学期。其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二是针对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则在大四第一学期选题、开题,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两个学期。三是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选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初,开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末,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四是针对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可在大三第一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五是针对部分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毕业设计可在大四第二学期完成,总时长为一个学期。

2.毕业设计命题模式的探索

毕业设计的命题需要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方面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采取命题评审制,指导教师的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用以指导本科生。

一是面向以保研学生为主体的优秀本科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主要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值得研究的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本科阶段开始其硕士甚至博士的培养过程,为将来培养优秀硕士和博士论准备。二是面向以工作为主的部分本科生。主要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题目,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面向考研学生。对科研中的典型问题和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进行研究,特别注重将来其主要研究方面,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打基础。四是面向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注重培养其英文能力,可采用英文论文的方式。

3.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

本项目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命题的分类效果,保证对学生指导的连贯性,保证学生课题的延续性,从而保证能对优秀本科生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阶段的贯通培养。

一是实施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并保证优秀本科生能在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基本师从一个导师,从而保证指导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实施,这类学生毕业设计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二是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自动成为其本科导师,并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保研与考研、出国和找工作中给予具体指导。如上研究生后在同一专业,其本科导师自动成为其研究生导师,博士阶段如其导师是博导则自动成为其博士生导师。期间学生有一次机会更换导师。三是主要由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课题和经验,对于特别优秀学生应选拔博导或硕导担任其指导教师。四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对有条件的实验室,其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应进入实验室,按研究生进行管理。

4.毕业设计管理机制的改革

为适应毕业设计分类指导探索和改革的需要,必须在学校、学院和研究所层面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学校层面。允许学生按分类选择毕业课题,并在大二结束时和大三每一学期结束时统计与学生成绩排名。调整教务管理系统,允许不同分类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跨学期、跨学年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中的优秀学生应优先保证其保研资格。评选毕业设计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2)学院层面。由辅导员、教学干事一起完成对学生的按成绩、兴趣、未来发展的毕业设计分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将本科生导师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成立毕业设计课程命题评审小组,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按实际时间相符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评选毕业设计院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3)团队或研究所层面。给进入研究所进行长期毕业设计的学生一定的办公和实验条件,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贴。作好国防项目的保密分解工作。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命题工作。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5)

1)主观积极性。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学生的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然后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学生把毕业设计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来看待,甚至认为其它功课已经通过,自然毕业设计肯定也会顺利通关,这种典型的应试式思维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随着大规模的扩招,就业越来越难,学生要找忙于工作,投入毕业设计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在历年的毕业设计中也存在着前期文献调研与设计工作不努力,等到答辩前期突击的现象。

2)基础不扎实。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行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例如,我系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对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看不懂专业的参考文献,系统方案设计不出来,经过指导老师耐心指导,仍有些同学一窍不通。涉及仿真,有一部分同学,连Matlab工具软件都还要现学。这些现象都体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严重制约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

1.2教师因素

1)主观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开展科研工作,带学生做毕业设计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用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系教师教学任务尤其多,在毕业设计开展期间,多数教师还承担了课题教学,课程设计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谢七月(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教学工作。这几年绩效改革不鼓励超工作量,毕业设计工作又持续周期长,学生知识结构又层次不齐,因而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态度不是很积极,指导效果明显受影响。

2)指导老师队伍本身的专业素养。热工自动化专业方向比较细,开设热工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很有限,我系极少教师本科专业是热工自动化的。由于教师资源相对紧张,即使缺乏系统的工程化培训与实践的新进教师也承担了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甚至有的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指导毕业设计,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也只好勉强上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而且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1.3客观因素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部分同学还要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类事情,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满打满算仅仅14周,也就三个多月。而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文献调研、文献翻译、开题、设计、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保证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毕业课题做深入的研究。据我系历年数据,不能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多达40%,而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做出较好结果的学生不足10%,这类学生往往是提前参加了相关课题或是有扎实的基础,而基本完成任务书内容的学生将近50%。

2)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单一,难以激励学生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尽管在毕业设计过程已经按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分别开展了检查考核,而且也制定了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但指标不够具体,考核过程有时候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考核。即便将考核模式向以实物、图纸、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但因这些内容无法在三个月内实现,因此,无实际全面实施考核的可能性。

3)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不够灵活,既难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难以提高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考虑不周全,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其它客观因素。影响毕业设计的客观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实验条件紧缺,企业合作较虚,大部分设计电厂自动化的实验缺乏实现条件。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毕业设计时间的调整

从本届毕业设计开始,我校开始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把前期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最后三周,要求在这三周内完成文献调研,英文文献翻译以及开题报告。然后希望学生能够利用部分寒假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为开学初的毕业实习做准备工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参加毕业实习,增强毕业实习的针对性,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进一步的落实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我系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给与更为合理的毕业设计时间。对于成绩前10%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初结合毕业后的计划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这学期内进行文献调研与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争取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开题,利用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鼓励结合设计结果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毕业设计总时长达到三个学期,这个时间相当于目前2.5年制的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从而保障这部分优秀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的更加深入。对于成绩前30%左右的学生,则可在第七学期初选题、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对于成绩一般以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采用学校统一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第七学期中后期选题,第七学期末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保持在半年以上。而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

2.2指导方式改革探索

由于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更好指导毕业设计,我系正探索指导方式的改革。一方面,我系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均在120人左右,而现有专职教师只有15人,平均每位教师指导8名学生。另一方面,由于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热工过程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几乎包罗万象,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对每个领域均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优势,探索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尤为重要。鉴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面临工程实际方面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急盼有教师的指导。因此,指导教师每周安排一次答疑与讨论,每个工作日下午安排一名教师开展集体指导。提前安排时间与地点,即时通知学生,学生既可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可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相关领域的教师参加集体指导。

2.3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探索

我校已使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先由教师命题上网,然后由学生上网选择,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最后指导教师确认。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我系对选题工作进行了探索。首先从命题上把好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分别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我系成立了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在选题期间,组织教师对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严格评审打分,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予以通过。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保研的学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可以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冲刺校优秀毕业设计。对于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从科研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命题结合生产实践,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研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科研题目进行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为将来研究生的深造打好基础。对于力争进入特别优秀学生的选题,系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将组织面试考核,考核成绩供命题教师参考。学生在选题期间,即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命题教师根据选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命题要求相吻合的学生,确定选题学生。

2.4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根据学校与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我系制定了管理细则,探索从制度建设方面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改革方面如下:

1)加强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给学生阐明毕业设计的严肃性,明确指出毕业设计将从严把关,从而使得学生端正毕业设计的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场所开展工作,从而便于指导教师检查与指导,规定学生每个工作日必须在指定场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由指定学生负责每天的考勤,系指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考勤检查,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作风。学生每周参与答疑,即时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指导教师将记录每周的答疑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2)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工作。为了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校与学院有教学督导会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我系将加强这方面的督查,每周向学生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设立经费进行奖励,对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要予以奖励,为了公平起见,对于指导非特别优秀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教师,系将加大力度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指导教师,限制下年的指导人数。

3)严格考核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为了使得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各阶段的考核,而不是只注重毕业设计的最后结果。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三阶段进行检查考核:第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初期):检查师资配备和设备条件、课题审查情况及学生选题结果。第二阶段(中期):深入教学现场,进行实地检查,通过观察、提问,考察学生的工作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映;同时检查教师的工作状况,依据毕业设计管理细则对教师与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第三阶段(后期):这个阶段重点抓好答辩资格审查工作与成绩评定工作。学生答辩前,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经“审阅”、“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成绩由“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组成,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避免教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给自己带来麻烦,系指导小组将协调后续工作,使得指导教师能客观评分。为了客观公正进行评阅,采用集体交叉盲审形式。严格按程序组织答辩,避免走过场。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3.062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是培养学生初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也是大学生完成本科学习、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练,还是学生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毕业设计对工科大学生意义重大,其完成的质量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然而笔者发现,近年来工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甚至有连续下滑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

2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人员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教学管理机构,此三方面人员任何一方出现懈怠,均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1学生方面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其态度和投入精力决定着毕业设计的质量。但往往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第一,主观上的不重视。毕业班学生普遍认为,考研和就业是他们在校学习最后一年的重中之重,而毕业设计无足轻重,只要是考上研究生或者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学校不会因为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不让他们正常毕业。在学生心中,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就业协议就是大学毕业的“尚方宝剑”,因此在他们得知研究生录取的消息或拿到就业协议后,处于完全松懈状态。到毕业设计最后阶段,实在完成不了毕业设计任务书上规定任务的学生就会采取抄袭或捏造数据等方式,更有甚者在网络上找“”,出钱为其完成毕业设计。这些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时间上的冲突。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其他原因致使其无法集中精力于毕业设计之上。笔者所在系所2015年指导毕业设计学生共计106人,据统计,参加考研复试、面试的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30.2%;落实工作、跑招聘会或去外地面试的学生15人,占总人数的14.2%;考公务员的学生5人,占总人数的4.7%;准备出国考试的学生2人,占总人数的4.7%。学校实行学分制后,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2个创新学分,能认定为创新学分的包括科技竞赛获奖、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驾驶证等,很多学生在低年级时未参加科技竞赛,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也未能考过,临近毕业只能去考驾驶证,否则不能正常毕业,2015年这部分学生约有10人,占总人数的9.4%。由此可知,毕业设计期间能全身心投入的学生不到40%,毕业设计质量不言而喻。第三,理论知识的缺陷。毕业设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并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有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致使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困难重重,前期进展缓慢,后期任务重,压力大,只能潦草收场。

2.2教师方面

毕业设计普遍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这也就意味着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控制者,如若把关控制不力,毕业设计质量必然出现问题。第一,课题难易程度把握不力。大学本科生在毕业设计实施之前,对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全局来把握毕业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因此指导教师是课题难易程度唯一的控制者。但近年来发现,一些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博士,缺乏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甚至有些教师自己本科所学专业与所教授专业相差甚远,所教授专业的毕业设计自己都没有完整的做过,课题难易程度的把握从何谈起?结果要不就是题目太难,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要不就是题目太简单,设计工作量显得过于单薄。出现这两种情况均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二,部分教师指导不力。学生做毕业设计之前,虽然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也经历了生产实习,但仅凭学生自己的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解决工程问题,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指导非常关键。但是在毕业设计期间很多教师还要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部分教师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安排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的时间就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教师就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指导学生和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只是当学生有问题找上门时才进行指导。勤奋好学的学生会主动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都是放任自流。第三,师资匮乏。自1999年高等院校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以来,很多专业招收的本科生几乎是扩招之前的一倍。虽然高校教师队伍也在逐年扩大,但其增幅远远跟不上招收学生的增长速度,有些专业的师生比可能已经达到1:10~1:15,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想在每位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2.3教学管理机构

学校级别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为教务处,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为教学科,主要负责学校和学院教学日常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控制各教学环节的质量。就目前来看,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实施较好,每门课程上课过程中学校会指派教学督导委员以及同行专家听课打分,课程结束后学生还会对授课教师进行打分,教学管理部门将这些打分统计出来之后,对教师的授课进行综合评定,其评定结果直接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而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拿毕业设计来说,从课题题目的拟定、开题、指导过程、成果控制等环节,对指导教师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规定,只要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即可获得相应的指导工作量,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指导教师没有任何影响。

3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措施

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其质量高低决定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甚至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就业与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主持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式方法。

3.1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一般在第七学期末进行,此时学校和学院应组织即将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召开专门会议,针对毕业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以及毕业设计成果的评定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述,指出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生知识构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实践环节。第八学期开学第一周,系所再次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动员,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学校、学院、系所“三位一体”的强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扭转对毕业设计散漫和被动的态度,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3.2加强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查

课题选择的科学性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毕业设计选题及内容应综合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除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外,还应尽量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且难度适中,工作量饱满。毕业设计课题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而对一些新引进年轻教师来说很难完全把握,这就必须加强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审查。首先应由系所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审查,教学系主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以及系所退休教师组成审查小组,从课题对学生训练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难易程度、工作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结论,对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应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题进行二次审查,确保毕业设计课题的科学性。

3.3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为主导、教学管理机构为质量保障的完整过程,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均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只有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目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缺少完整的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应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课题题目确定、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淘汰与评优等形成明确的文字制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或学院成立专门的督导工作组,深入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按照既定的制度进行督促和控制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和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提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应措施。

3.4多途径缓解师资紧缺

扩招使得高校师资突显紧张,想在短期内引进大批的教师,解决毕业设计师资紧缺这一情况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这一局面。第一,返聘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例如:高校专业课老师,主持过大型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高级技术人员等,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第二,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目前常见的毕业设计都是采用“真题假做”,有的甚至是“假题假做”,在指导教师和学生心目中都是“作业”性质,即设计成果不可能在实际工程当中得以应用检验,因此,从毕业设计之初很多学生对自己成果的态度和责任心就已经出现了放松,达不到实际工程设计的程度。应该鼓励学生到签约企业或“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亲自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或监理之中,保证“真题真做”,一方面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避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实际工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指导毕业设计新模式。

4结语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毕业生最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将对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进行锻炼和检阅。如何抓好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引起工科院校的高度重视,并对其中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毕业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符杰,宋文武.工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49-51.

[2]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6):70-72.

[3]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5(3):309-312.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7)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是考查学生程序设计及系统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也是衡量学生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滑严重[2],教师论文指导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甚至很多高校把毕业设计改革的焦点放在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存在和废除问题上。如何加强和改革大学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近8年来主要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认为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指导教师及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及管理方式均有关联。

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选题盲目,设计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3-4],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处及如何去查阅系统设计所需资料,在众多的资料中也不知如何有效地阅读及参考相应的资料,甚至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系统设计工具及开发语言等更专业性的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总是按照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否换个角度去做”,不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应用学过的理论和知识点,如无法规范地画出软件设计流程图,论文中流程图画得五花八门。笔者经过与他们详细的交流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做软件系统开发时缺乏有效的设计,基本上就是学习了开发环境的使用,熟悉了部分代码开发工具如JAVA、VC++等,就开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完成后开始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再按软件开发流程来介绍毕业设计课题或项目的开发过程。由此画出的流程图基本上就是功能图,而学生对功能图的描述比较随意,所以画出的流程图极不规范。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毕设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设计也是非常随意,不知数据的规范化,无法运用数据之间的联系,一般也就是设计简单的独立的几张数据表,然后运用开发环境对其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操作,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使用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

学生选题时,通常根据学院教师上传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参考,由于高校系统开放的选题时间有限,加上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最后只是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师来选定毕设课题,这种毫无目的的选题方式必然会给毕业设计带来很大的被动与压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熟悉使用开发环境的工作中,而对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其他过程,如项目调研、项目系统设计等环节不重视,甚至不考虑,设计目标不明确。这样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论文写作、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

2)论文写作程序混乱,抄袭严重。论文写作程序首先是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并掌握相关基础后撰写开题报告,之后进行项目设计,待设计结束后完成毕设初稿并修改定稿。但笔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在毕设最后阶段将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一起上交,也就是说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书写时间是一致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没有掌握毕设的基本流程。且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如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毕设课题,在参考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系统的实现方法,甚至可以在网上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学生把界面稍微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大篇幅地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论文。

3)就业压力大,投入时间少。当前高校扩招严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成了毕业生严重的心里负担,各招聘单位每年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大范围地招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就业机会,于是他们对各种招聘会跃跃欲试,基本都忙碌于各招聘会之间。除此之外,毕设时间与各高校考研初试、复试时间也相互重合,如此一来,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甚微。

2.2 指导教师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根据学科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研究型课题,体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第二类是工程应用型课题,培养学生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及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但每一年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大多是相似或相同的,部分指导教师也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学生的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于是在自己所负责的教研及科研项目中也很少让学生参与;负责毕设相关指导任务的各位教师,大部分又同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这样一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就不是很充沛。这些原因都可导致学生实践及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很不理想。

2.3 毕设实验设备不足,没有良好的实习基地

学院的毕设实验平台设备少,学生多,且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毕设管理人员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欠缺,这些都直接导致毕设学生计算机系统开发平台运用能力差。且有些实验设备比较简单,主要以验证性操作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实验的探索性分析。

2.4 毕业设计开设时间不合理,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

绝大部分高校均将毕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这样的时间安排恰好又与就业、考研冲突,学生对毕设投入的精力少;且毕业论文基本上还停留在如何教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模式上,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课题根本不感兴趣,毕业论文质量差,论文模式单一无创新。由于答辩人数众多且答辩时间短,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答辩基本上停留在基本形式上,毕设监督的力度缺乏,无明确的考核标准,约束力度小。

3 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给出改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参考建议。

3.1 更改毕业设计教学时间

我国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多数在第八学期完成,而毕业设计恰恰又是综合性及层次性最高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很难用一个学期完成。国外的一些大学将毕业设计实践安排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完成[3,5],以学分制为主,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可到工厂、企业等各处实习,并最终上交毕业报告。可借鉴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前开设毕设相关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毕设的相关程序和写作格式等,有充分的时间和基础准备毕业设计论文。

3.2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及分配任务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选题要注重理论教学性、研究创新性和生产实用性,大学生往往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爱好,促使他们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笔者调差显示,学生愿意选择应用性课题的主动性显著地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题,这就反应出毕设论文选题应该最大可能地接近生产及生活实际。作为指导教师,选题要透射出教学实质,既要重点强调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又要注重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及一致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吸收知识,从而更好更快地得到提升。指导教师在毕设任务分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对于选题的准备要具有层次性,按课题的难易度合理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工。若将较为简单的选题分配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前完成毕设内容,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水平;若将较难的课题分配给能力较差学生,则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觉得设计不知从何做起,指导教师碰到如此情形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使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毕设拘泥于形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安排课题分工,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实际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自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学院可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到软件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学院也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从两个方面共同增强指导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

3.4 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实习基地的合作,寻求更好的毕设指导方式

当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为实际,既要求有理论基础又要求有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若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实践或培训的经历,在工作中会遭受很大的压力且难以满足工作性质需要,往往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又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两难状况。

学校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算法的教学。现在的企业和实习基地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可提出具体实训的培训方式。企业和实习基地可以项目开发环境的熟练使用为目的,对程序代码的使用为方式,培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实习基地偏重应用,对软件开发的相关思想、方法、理论的指导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开发环境,运用相关的代码,但是很难独立地做出完整的项目。

学院可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积极探讨与企业和实习基地的合作,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习基地为辅,将毕业设计的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工作交由企业和实习基地,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及论文的指导工作则由本院指导教师继续承担,也进行相应的考核,最后可将两部分考核成绩综合在一起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这样,学生既可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又可在特定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

3.5 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监督力度

学院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毕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毕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毕设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负责监督毕设的整体过程。并以各系教研室为单位进一步成立毕设指导小组,负责毕设教学内容的具体执行。

学院还可在毕业设计期间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组织毕业设计前的动员工作并组织参加毕业设计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毕业设计要求的文件、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题讨论及任务分配,这样学生可以熟悉课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要求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合理安排好毕业实习;到毕设中期阶段,学院应组织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检查,及时了解并检查各课题任务完成进度,积极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答辩时应成立答辩委员会,采取指导教师现场回避等原则。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审,对于部分较差者可实行“二次答辩”,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4 结束语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学环境的整体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可大大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促进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毕设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对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及课题的科学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的毕业设计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参考文献

[1]韩建民,王丽侠,贾洞.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层次化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18-22.

[2]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103-106.

[3]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8)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28-01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旨在锻炼学生对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校扩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持续下滑的问题凸显,也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近几年一直从事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来讲,在分析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也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有所参考。

1 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分析

1.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体现为3个主体:学生、指导老师和管理者。首先,3个主体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主观意识上都太淡薄:管理者为了追求就业率,即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很差,也能顺利给予毕业;指导老师并不是从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出发,而只是为了完成管理者交给的工作量,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为学生代劳;学生则在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中获得真传:随便做做就可以毕业,学校不会卡,不让通过的话指导老师也没有面子。

其次,虽然管理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督促、保证毕业论文质量,但大部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不符合实际;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比较多,很多指导老师难以拿出足够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对于每周的答疑也是疲于应付,最终草草了事;要想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往往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领会,但又面临毕业和就业,并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而只想着各种捷径能够完成。

最后,3个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动作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管理者希望指导老师能够带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难以提供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硬件条件;有些指导老师希望能带出好的毕业设计出来,每次在办公室充满期待地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指导开展工作,但每次结果都是学生的毫无进展,导致身心俱惫,也不愿好好指导;有些学生也希望能够好好完成毕业设计,但管理者激励措施不足,遇到的指导老师布置的题目或者太难,或者太易,对毕业设计也慢慢失去了兴趣。

1.2 客观因素

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刚好与学生找工作或者考研的时间撞车,导致学生前期根本无法好好了解、熟悉课题,也就无法很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目前在高校中与毕业学生相比,师资相对缺乏,导致一位老师需要带很多学生,会影响指导的质量;大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宽泛但不够深入,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知识面虽广但对毕业设计中的某些知识点难以掌握;大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设计所必备的软、硬件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课题难以实现等。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些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但也从另外一方面给我们以后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下面就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从管理层面上,首先要制定完善可行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在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上重新部署,尤其对于工科类学生,注重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要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学生从开始就要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强对师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重视过程监督,成立由校、院、系三级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检查;针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在职称晋升中加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等。

(2)从教师层面上,首先要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毕业设计的意识;对于承担的多个毕业设计任务,尽量采取课题小组的方法。即多个学生共同去完成1个课题,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完成不同参数下的同一类课题。这样,既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也方便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企业多多建立联系,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目前较好地一种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兴趣方向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毕业设计课题形式或题目,并且从单纯地重形式、格式向重过程方向转变。

(3)从学生层面上,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毕业设计是对以往知识的总结、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选择或者自己寻找合适的、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毕业设计;注重与指导教师的交流,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在时间的把握上,要权衡处理工作或考研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分配,避免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

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并开展试点探索也是很好的途径之一。比如日本的择弥教学法: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自由商讨,相互切磋,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在大三时即开设论文指导研讨课程,作为撰写论文的前期步骤,到大四再开始开题撰写论文。此做法除了可以使指导毕业论文工作在过程上得到重视,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而且为师生交流建造了一个平台,也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另外,充分利用通信网络的作用,构建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目前,指导老师带毕业生写论文大部分采用传统见面的方式进行论文指导工作,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缺点显而易见:学生见老师需要预约、找地方、然后再见面等步骤,随着导师所带学生的增加,导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也是一件十分费时的事情。可以尝试通过动态网页,使指导老师和学生能利用这个系统随时进行论文指导和交流,不但提高了导师的工作效率,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充分和及时的指导,更有利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 结语

目前,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也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其实,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要高度重视,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做好各项制度保证,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的主题部分篇(10)

引言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担负着为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提供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在诸多方面必须做出重大的调整和深刻的变革,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毕业综合设计(论文)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和意义一些学者已有明确的认识,金大勇[1]认为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技能与知识,通过资料收集与扩充进行独立的工作或团队协作完成设计任务。吴益锋,张淑敏[2]等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想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毕业综合设计教学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1毕业综合设计现状

服务地方型本科院校虽然都充分认识到了毕业综合设计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积极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目标要求。但是由于教师科研压力、教学压力、评职称压力、家庭压力,学生考研压力、就业压力,学校管理、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指标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渐行渐远,并逐渐演变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薄弱环节,不但成为老师的负担也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1.1学生普遍重视不够

毕业设计主要是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进行,此时学生任务中心多放在了找工作、研究生考试复习、企业实习培训、各种公务员招考等考试中。部分学生对毕业综合设计很不重视,认为毕业设计就是一种形式,付出的再多也得不到多少回报,做的再差指导老师最终都会手下留情,原本需要将近一个学年完成的毕业综合设计教学,部分学生会采取突击的形式,利用很短的时间敷衍了事,甚至东拼西凑和抄袭,完全背离了毕业设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1.2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角色扮演不到位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安排一名教师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但是指导教师由于教学、科研、家庭等各种压力,外加部分老师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不强、知识面不够宽泛、缺乏工程实践操作经验,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采取放任之流的态度,各个环节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指导书、开题报告,中期自查、系统开发、论文初稿均是学生随意完成,一些形式、结构和内容错误得不到及时更正;一些老师虽然指导学生,但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指导意见和评语过于简单和形式化,起不到实质的指导作用,导致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在迷茫、缺乏有效指导的状态下完成。

1.3选题质量不高

目前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大多数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开始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自行拟定,部分老师则是在很短时间内拟定若干题目,缺乏仔细考虑和详细论证,更有甚者则将自己命题权限下放给学生,学生则投机取巧寻找往届已经做好或者通过互联网搜集到的现成毕业设计项目作为自己毕业设计选题。导致毕业选题缺乏充分的论证和实际的现实意义,质量不高、重复出现、学生缺乏兴趣,丧失了对毕业设计进行主动、认真、探索性完成的动力。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的套路性和主观性严重制约了毕业设计目标的实现和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1.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及实习实训衔接不到位

理工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一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安排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开发的流程和规范;通过毕业前的实习实训让学生体验接近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和流程,为学生进行毕业综合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一些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实训训练时,没有认真去完成规定的内容,导致毕业设计训练不到位,同时,部分学生没有将毕业设计和平时的课程设计及实习实训有效地衔接起来,毕业设计基本一切从头开始,缺乏自信,对操作流程不熟悉。

1.5毕业设计过程操作不可控

毕业设计基本都是在最后一学年完成,这个阶段学生多数时间都在外实习、找工作,留在学校安心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寥寥无几。指导教师对于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多是采取网上交流的方式,每一阶段如要收取相应的文档,则和学生联系进行收取,如不收取文档,学生也不主动和老师联系,则师生之间长期处于失联状态,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进展如何则无从知晓,如果最后关头需要收缴众多文档,学生会手忙脚乱,缺乏充分准备,提交的文档质量难以保障,院系负责人想了解和掌控毕业设计进度和提高质量则很难实现。

1.6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为了保障毕业设计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学院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如果按照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则能有效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比如开题报告没有完成,不能进行开题;尤其是答辩环节,不管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如何,是否达到毕业答辩要求,都能按期参加答辩;同时答辩的时候有放松要求、把关不严的情况,使得答辩成了走过场,极少会出现学生毕业设计不及格,或者只限极少的几个人不及格,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即使不认真做毕业设计也能获得通过,学校出台的答辩不合格不能获得学位证的规定,在学生看来成为无关痛痒的一句空话,一届传一届毕业设计的风气难以扭转。

2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对策

为了切实提高理工科毕业设计对于促进学校和院系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2.1重视毕业综合设计

从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到各教学主管部门、各院系、指导教师均要从思想上形成统一共识,充分认识到毕业综合设计对于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水平的不可替代性,在制定政策制度和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要自顶向下保证政策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监督管理的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地做好毕业综合设计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同时,对于学生在进行毕业选题之前,应统一组织,由院系负责人为学生召开毕业综合设计前的思想动员、过程说明、制度解读以及毕业设计重要性的专题动员会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在后期的毕业综合设计中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综合设计任务。

2.2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办学宗旨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需要优化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等。企业也充分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设,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来。因此在进行毕业综合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工程实践背景较强的毕业设计课题,如果学校的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指导课题效果不佳,学生兴趣不高,则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对同一个毕业选题安排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学校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选题申报审查、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毕业过程的控制、论文的格式和形式审查等,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具体工程实施环节的技术和组织过程。通过对我校理工科学生进行走访调查,按照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普遍较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明显高于大多数单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

2.3优化毕业选题来源

毕业选题事关学生毕业设计“做什么”的问题,一个有意义、有价值、可操作性强的选题对于保证毕业设计效果和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毕业选题,仅仅依靠在校教师自身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并且指导学生数量较多时,很难保证每一个毕业选题的质量,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以解决。(1)指导教师在拟定毕业选题时,选题应尽量和自己的横向科研项目或服务地方专项项目挂钩,一方面自己熟悉项目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既解决了学生的选题问题,也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分担了自己的科研任务。(2)邀请校外综合实训基地的工程师参与毕业选题的拟定。(3)教师深入地方的企事业单位,了解他们在工作实际和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综合设计的选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4)鼓励学生从自己参与校外毕业综合实习和校外实习实训,从实习实训中寻找合适的毕业设计选题,交给指导教师作为自拟题目。

2.4加强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

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是学生开展的较为综合的强化训练项目,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十分必要。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时,要引导和强化学生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是毕业综合设计的前奏,是为毕业设计做铺垫的思想认识。院系可要求课程设计及实习实训授课老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过程中,按照毕业设计的形式要求和操作要求你开展课程教学,这样学生经过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的训练后,对于毕业设计的相关规范已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后续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2.5开发毕业综合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3]。毕业综合设计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涉及指导教师毕业选题上传审核管理、学生毕业选题管理、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管理、中期自查管理、毕业论文管理、成绩管理、流程控制等诸多环节,各环节要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毕业综合设计的顺利进行。学生进入第七和第八学期,由于多种原因,很难保证全程在校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师生之间开展交流互动主要依靠即时通讯工具或电子邮件,这种方式院系管理者及指导教师很难掌控毕业设计的环节进度及整体进度,对学生时间节点要求也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开发或引进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矛盾,院系管理者、指导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上行或下行的交流,所有指导教师指导的所有学生的整个进度及全部文档均可通过系统统一管理;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可以在系统中设置时间节点,错过时间节点,相关文档便不可提交或更改,对指导教师及学生可起到较好的督促作用;后期如需查询毕业设计相关文档也十分便利。

2.6规范毕业设计评价机制,严格要求答辩环节

教学环节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控才能有积极的效果,否则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会流于形式[4]。学校一般对于毕业设计都制定了较为严格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毕业设计中的具体管理者、指导教师、学生各自的职责任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对没有尽职尽责的教师,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都有具体的处理措施,对于答辩环节学生是否能顺利通过,有具体的界定标准,对于没有通过答辩的同学,也有具体的处理规定。要想让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保证,制定的评价机制和答辩处罚机制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让其成为一纸空文,该追究教师的指导责任就予以追究,该处罚学生就按规定给予处罚,答辩不通过不能授予学位,就严格不授予学位,大三学生看到了大四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评价机制运行情况,自然会按照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3总结

大学应届毕业生近几年继续呈现出递增的态势,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另一方面,许多企事业单位却较难在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到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即为学校所在地及周边省市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理应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质的此类人才。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理工科毕业综合设计应加强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引进“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深化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训与毕业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推进毕业综合设计信息化控制和管理,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毕业综合设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学生的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新技能、新形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大勇,王华.基于产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3):152-153.

[2]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193-195.

上一篇: 战略性财务管理 下一篇: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