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工作安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2 02:44:22

展会工作安排

展会工作安排篇(1)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产业升级加速推进、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城市品位较大提升,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全面跨越的重要时期。综合判断当前形势,我市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不少挑战,必须认清形势,科学应对。

从外部环境看,国家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加大中原城市群建设力度,加速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着力把郑汴新区打造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从自身实际看,我市地处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区位优势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大规模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全市上下信心倍增,干事创业热情高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跨越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市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偏低;结构性矛盾凸显,二、三产业比重低,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产业升级和转移的步伐加快,围绕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民生诉求不断增多,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要求更加强烈,和谐社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形势,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优势,扎实推进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三)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三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把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为战略目标,牢牢把握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原经济区、持续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把郑汴新区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重大机遇,坚持靠改革消除弊端、靠开放聚集资本、靠发展破解难题、靠实力赢得尊重,坚持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引进、旅游带动、科教兴汴、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产业升级,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市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到“十三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十三五”末翻一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跨越”和复兴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在新的战略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就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基本要求是:

——坚持跨越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发展机遇,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体制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提高科技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转入创新驱动轨道。

——坚持开放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强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三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相衔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化”协调有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十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城镇化率达到50%。生态环境有新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明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优势充分发挥,宋都文化特色更加凸显,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民主和谐。

二、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切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实施“8133”工程(8个产业集聚区、10大产业集群、30家重点骨干企业、30家高成长型企业),初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总体要求,统筹处理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资源环保、农民利益等关系问题,着力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载体和平台。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集聚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吸引特色优势产业、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集聚区汇聚。坚持把集聚区建设与开放引进战略紧密结合,大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大型项目,着力发展一批关联度高、辐射性强的产业集群;依托主导产业,着力吸引上下游产品和配套企业,做强一批功能定位清晰的产业基地。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全面增强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功能,努力实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二)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做大做强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光伏、木材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十大产业集群,努力构建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实施项目带动,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重点培育壮大奇瑞汽车、晋开集团、空分、重装集团、畅丰车桥、龙宇化工、东磁集团、尉氏纺织等骨干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竞争力。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完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着力提升产品质量。

(三)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不断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坚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核心区域、优势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加快鼓楼传统文化商业街区和龙亭新街口商业圈建设,推动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整合提升餐饮服务业,发挥我市饮食文化的优势,培育扶植餐饮业品牌。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服务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大河动漫城、国际会展中心、新区IT产业园区等一批新兴服务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业,构建“368”物流网络工程,把建设成为豫东地区物流枢纽城市。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推进郑汴金融一体化,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豫东地区金融服务业枢纽城市。

(四)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继续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基础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郑汴城际道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城市道路、水电气暖、垃圾处理、供水供热等公用设施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源、电网和油气管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建立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

(五)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系统安全。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市“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以新区和县城发展为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以市区为核心,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城镇体系。

(一)全力推进新区建设。抓住省委、省政府把郑汴新区打造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部级开发区的机遇,以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综合试验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建设为目标,按照“带状布局、片区开发、园区建设、组团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建设融居住办公、科研教育、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型、现代化、复合型新城区。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区内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强化新区产业支撑,抓好重点项目,加快产业聚集,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都市生态农业四大产业基地。统筹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满足新区居民工作、生活等多样化需求。按照“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要求,积极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与郑州发展的对接。“十三五”末,新区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新区城市中心区基本建成。

(二)全面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加快老城区开发改造和城市东南出口建设。按照“保护、修缮、适度开发老城区”的要求,着力把老城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商贸、人居为一体的“大宋文化体验之都,北方水韵休闲之城”。抓好环城墙景观带建设、历史街区修复和文物遗址保护,重现宋都风采。加快城中村和老城区改造步伐,积极引导老城区企业、机关和人口外迁,改善老城区面貌。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和商场、酒店、宾馆等配套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加大城市东南出口建设力度,加快企业居民区、自建居民区的改造步伐,抓好东入口景观带建设和火车站及周边地区改造开发,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积极推进中心城区与县城的一体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

(三)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转移,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县城作为加快城镇化的重点,以产城融合为导向,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着力吸引各种要素向县城汇集,不断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支持朱仙镇等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承载能力。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着力解决进城农民就业、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依法妥善解决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

(四)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复合型城市、紧凑型城市及组团式集群发展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各类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城市设计,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经营。加大以美化、净化、绿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宜居休闲城市的整体形象。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解决老城区入厕难、停车难问题。加强土地、财税等政策调控,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抑制炒作投机,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专、精、新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推进县域经济向集约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为重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切实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强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田巩固提升,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的扶持力度,建设部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优化畜禽生产结构,着力发展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和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现代物资装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花生、西瓜、大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深入推进各级示范社建设,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二)加快农村制度创新。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县域全覆盖。深化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协调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集体林权制度和供销社改革。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百村示范”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电网、公路、沼气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农村初中改造,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民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兴业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化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坚持科教兴汴和人才强市战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深入实施科教兴汴、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一)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培育壮大一批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围绕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在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力争新建一批市级重点工程实验室,认定一批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争创一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的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健全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强化创新政策支持,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弘扬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问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管理和办学体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市职教园区、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以及五县示范性职教中心等,形成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建成大学民生学院、大学北校区、市老干部大学以及高职培训基地。支持大学创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支持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

(三)强化人才支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我市发展大局制订人才战略规划,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质量,实现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制订落实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政策,积极引进市外人才和市外智力。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的相关机制,着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六、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提升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

文化是我市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发挥我市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努力形成充满活力、优势彰显、全面繁荣的文化发展新局面。

(一)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提炼弘扬城市精神,不断提升人的文明素养。提倡科学精神,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致富,发扬团队精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体育中心、美术馆、科技馆、大宋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服务,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促进文化向基层延伸,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神文化产品。

(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创建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宋都水系、古城墙保护与环境整治、繁塔禹王台景区开发、城摞城遗址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加强景区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成1—3个5A级景区。抓好汴绣、官瓷、木版年画等旅游商品研发,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文艺演出、书画美术、饮食文化、休闲娱乐、会展收藏、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

(四)提升宋文化影响力。继续办好中国花会、中国清明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论坛等文化节会,强化文化交流,彰显城市魅力,扩大在全国和世界的知名度。加强对宋文化的研究,抓好文化遗产、文物景观、珍贵档案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着力扩大和提升宋文化在全国和世界的影响力。

七、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推进资源合理开发,促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以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为抓手,以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为重点,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两高”行业,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强化用能管理为关键,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管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工业领域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二)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改造,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循环式生产,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

(三)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工业污染防控、水环境治理、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和城市噪声污染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继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完善费用征收机制,保障环保设施稳定运营。

(四)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以防沙治沙、农田林网、生态廊道、村镇绿化等为重点,抓好沿黄生态涵养林带、生态示范区和农业生态示范县建设,营造绿色。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林木覆盖率,增加固碳能力。加快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合理避让。

八、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竭动力。坚持靠改革消除弊端,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建设“两转两提”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改善经济调控方式,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行政务公开,全面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落实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继续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理顺基础产品价格,建立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标准和征收率。健全价格听证制度。加快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投资保障机制,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公益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改革基本服务供给方式,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实现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放宽准入政策,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兴办社会事业的新格局。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善政策、体制和投资环境,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导投资公共服务领域。抓好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引导新建项目、新办企业向基地集中。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加强创业指导,优化发展环境,完善金融信贷、技术、人才和信息服务

九、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并重,对内对外开放并举,以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以引进大项目为核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央企和省内外大企业、集团,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实现重大项目的聚合效应。加强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建设,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增强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优化招商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的重大机遇,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调整结构、培育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把开放招商与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公共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政府、中介和企业协同的引资促进机制,引导外来企业投资我市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板块。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出口主体,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落实相关政策,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积极引进出口型项目,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出口促进机制,努力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和出口产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资源开发。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加强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十、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坚持着眼根本利益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创新社会管理与提升公共服务相结合,加快民生改善步伐,努力构建和谐。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推动各种形式灵活就业。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努力提高城乡中低居民收入。坚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落实国家家电、汽车下乡政策,促进农村家电和汽车消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旅游、文化、养老、家政等消费,引导消费方式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养老制度全覆盖。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重,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实现跨区域可接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推进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健全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和完善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职业病防治。加快新区医疗机构建设,构建布局相对合理的城市医疗网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行优生优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五)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机制、社情民意调查分析机制,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平安建设,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平安建设责任制和维护稳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十一、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为实现“十三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实现“十三五”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的领导,基础在全市各方面力量的聚合。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有效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搞好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市,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建设法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巩固“双拥”成果,密切军政军民团结。

展会工作安排篇(2)

【正文】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海拉尔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1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妥善处置疫情报告150余起,流行病学调查400余人,完成新冠肺炎疫情研判分析4期,累计管理密切接触者及密接的密接146人,出色完成34家集中隔离点5000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安全保障任务和服务工作;制定了《海拉尔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应预案》,做好了应对大规模疫情的集中隔离场所、方舱医院以及全员核酸采样准备工作,多次举办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全流程大培训和大演练,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应急演练;开展冷库、农贸市场、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累计检测冷库及农贸市场的食品、从业人员及环境样本99份、进口冷链食品样本635份、协查进口冷链食品样本1335份,结果均为阴性;支援和服务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全年累计选派援鄂医疗队员2名、援满队员32名支援疫区,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印发疫情防控宣传册3万余册,开通公益健康服务热线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开设疫情防控知识免费咨询;党员干部冲锋在前,14名同志火线入党,援鄂队员史天福同志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青年志愿者,自愿缴纳疫情防控党费23789元。

(二)加大投入,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海拉尔区人民医院、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建设,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在区政府370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完成了海拉尔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精神病区项目改造及相关医疗设备购置,区人民医院自筹1380万元用于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及全成本核算工作;完成疾控预防控制领域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实现结防院、牙防所机构整合,编制数由36增加至62个,2020年设备投入900余万元;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2020年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和公开招聘共引进78人。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拨款比例提高至80%,完善了财政补偿机制,牵头做好“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转诊患者846人次,巩固家医签约成果,覆盖人群40.05%,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电子建档率达98.3%。

(四)健康扶贫攻坚战成效显著。持续做好“基本医疗有保障”,确保连续性和实效性。围绕国家、自治区、市级5项整改任务进行了专项排查整改,查缺补漏,全部实现销号,充分做好了迎接收官验收的准备。

(五)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全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2201例,处理传染病预警信息52例;完成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工作、2019-2020年度上消化道癌筛查工作、12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向因素监测工作及布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目标任务;扎实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卫生应急综合能力有效提升。编制了《海拉尔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应急预案》《海拉尔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调整了海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组建了8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队伍共计472人;向市、区两级指挥部申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28次;建立健全鼠疫防控工作台帐55项;完成鼠疫疫情防控联合研判会商报告8份;完成日常风险评估报告8期,开展中、高考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风险评估;对“十四冬”场馆周边1.5公里范围内进行鼠疫踏查27次,约21平方公里。三是健康促进与教育得到全面加强。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双城”创建工作,在呼伦贝尔日报健康促进专栏发稿12期,健康教育知识1300余条,解答群众留言1000余条;结合重大卫生日开展线上健康教育宣传;启动健康普及行动,1000余人受教;加强海拉尔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网络建设,完成本年度健康指导员培训;持续执行鼠疫日报告制度,海拉尔区鼠疫防控知晓率为96.5%,农村牧区覆盖率为100%。四是妇幼健康工作重点突出。深入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94%,婴儿死亡率2.89‰,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无孕产妇死亡,妇幼健康、两纲各项率值均已达到指标要求;规范开展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放叶酸5380瓶,随访2080人,宫颈癌筛查3000人,乳腺癌筛查3003人,钼靶检查110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全力推进。五是卫生监督执法效能稳步提升。在“双城同创”关键时期,围绕疫情防控核心工作,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力度,对辖区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职业卫生等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累计监督检查6938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 1219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4件,罚款17.59万元。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7起,处理率100%。完成国家“双随机”全部抽查任务182户次。完成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ABC三级共1083户。疫情期间,集中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组织监督疾控共同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感染预防监督检查,复课前后检查督导学校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81户次,对海地区37家企业开展派驻式卫生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海拉尔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被中国卫生监督协会评为参与疫情防控先进单位,王凤梅同志被评为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参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和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六是创卫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不断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截止目前,投放室外毒饵站6045个,诱鼠笼2535个,室内投放毒饵盒5031个,粘鼠板27602个,安置防蚊蝇设施12925个,发放鼠药15吨,蟑螂药35217袋。2020年经专家现场审核,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圆满完成创建卫生城市各项工作任务。

(六)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不断完善。一是扎实做好人口监测与统计工作。截止2020年9月30日,海拉尔区总人口364074人,流入人口106948人,人口出生率6.25‰,人口自然增长率2.464‰,符合政策生育率98.5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7,连续三年内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范围。二是积极推行网上办事。推进“一次登记,全程服务”,2020年度互联网+证件管理系统累计受理、办理各种生育登记等事项2139件。三是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扶政策。投入20.94万元为651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购买了国寿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费用补偿及住院费用补偿保险,为376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按三倍补发一次性扶助金1275.01万元,为761人发放特别扶助资金220.18万元,为405人发放农村奖扶资金17.25万元。四是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立标准化母婴室10家,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设施配置率达100%;推荐海拉尔区雨露禾苗托育服务有限公司为自治区0-3岁婴幼儿照护示范机构,并完成托育系统注册备案工作;扎实开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作工作,2020年海拉尔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五是老龄健康工作有序推进。做好5名建档立卡失能贫困老年人信息核查和健康评估工作,加强以长征康复医院为试点的医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投入7.7万元印制《海拉尔区老年人优待证》8万本,积极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

(七)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是切实压实主体责任,认真做好基层党建任务。在全系统开展了“党旗领航健康同行”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和“两优一先”评选工作,深入开展“党建规范创新行动”,召开党组会29次集中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及部署重点工作125项,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二是以党建促中心工作。全年开展慰问贫困户、清扫垃圾活动5次,为贫困户购买猪仔两头、打水井一口,帮助贫困户销售大葱、饭豆及猪肉共计收入17520元。三是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领导。全面落实《基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任务清单》,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向民营医疗机构选派优秀党建指导员,完成对民营医院基本情况摸排工作,拨发经费5125元丰富民营医院党建活动。

二、2021年卫生健康工作计划

(一)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防控常态化。严格监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管理和院感防控、医护人员防护情况;指导区医院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巩固建设和完成海区所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持续加强疫情期间集中隔离人员驻地保障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疫情常态化防控。

(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项目建设脚步,完成区医院门急诊及医技业务用房、精神科改扩建等建设项目;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巩固医改成果,聚焦特色建设,抓人才、强短板;提高信息化水平,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争取为区医院搭建分时预约挂号、咨询保健、检查结果查询、费用支付等实时“互联网+”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海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常抓不懈做好新冠肺炎、鼠疫等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与疫情处置,完成地方病监测任务;落实健康呼伦贝尔行动-疾病预防控制行动各项任务;提升艾滋病、结核病、布病等防治工作水平;全面夯实免疫规划工作;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诊断和管理水平;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推进学校卫生工作;推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提升检验检测能力,重点强化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二是提升卫生应急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大卫生应急能力巩固提升工作力度,加强卫生应急预案动态管理与实操性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与装备管理;进一步做好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范和应对准备,尤其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快速检测、风险评估和及时预警能力建设。三是持续扎好健康促进与教育。继续做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加强海拉尔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力度,做好部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四是提升妇幼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落实健康儿童行动计划,优化妇幼健康全程服务,做好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五是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创新卫生健康领域信用监管,加大监督层级稽查与内部稽查频次力度,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完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监管,推进“卫健+公安+N”管理模式,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传染病防控、重点领域医疗行为专项监督检查;持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饮用水、学校、托幼机构、涉水产品等卫生监督监测;完成国家及海区部门联合“双随机”任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理念,推进公共场所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强化职业卫生日常监管,开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力度。六是持续巩固创卫工作成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活动,积极开展卫生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病媒生物防制效果,鼓励各镇、各单位积极申报创建部级卫生村(社区)、卫生先进单位(部门)及无吸烟单位。落实责任制度,巩固创卫成果,为复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展会工作安排篇(3)

充分认识社会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维护好本部门的安全稳定。

二、工作重点

1、对涉军、企业下岗失业等特殊群体进行全面彻底排查,不留盲点,消除死角。

2、有效排查化解企业改制破产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工作安排

三、主要任务

1、要认真排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分类、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2、及时调处。对各类矛盾纠纷要实行边排查边调处,切实做到不积压、不耽搁、不延误。对一般性能够当场调解的,要当场调解;对重大疑难复杂的,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限。

3、掌握信息。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及时掌握纠纷动向,及时了解掌握纠纷苗头和发展优势。

四、时间要求

一是动员部署阶段(2月11 日至7月14日)

按照县综治办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排查调处方案,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2月14日至9月19日)

根据排查情况,集中力量、时间和组织进行彻底有效地集中排查调处,确保排查调处效果。

三是总结提高和检查验收阶段(2月20日至2月26日)

认真总结排查调处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进一步完善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引向深入,有效维护全县的和谐稳定。

五、加强领导,搞好落实

展会工作安排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总结全委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各项工作。

过去的半年里,是市发改委形势最复杂、各项工作任务最艰巨的半年,我们不但面临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持续的的经济下行压力,而且先后经历“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中央巡视组巡视、市委巡察组巡察、中央环保督察组督查、“三转一高”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国务院大督查等工作,在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全委上下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经济部门职能作用,准确把握政策动态和经济形势变化,勠力同心、埋头苦干,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各项工作平稳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X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经济运行呈现“降幅收窄、运行向稳、持续回升”的态势。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编规划当参谋取得新成效。围绕XX都市圈建设,制定了《XX都市圈建设XX市三年行动计划》、《XX都市圈建设201X年工作计划》,确定了XX项重点任务,XX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研究拟定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户籍、人才、科技等XX个方面的配套政策。围绕促进投资增长,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的意见》,以政策激励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制定印发《XX市创新驱动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X年重点任务分工》,谋划建立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围绕低碳城市建设,编制并印发《XX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XX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201X-2020)》,明确在工业等重点领域严格控制碳排放。围绕服务业发展,出台《XX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促进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

二是转方式调结构展示新作为。产业结构由一季度的X.X:XX:XX.X调整为二季度的X.X:XX.X:XX.X,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GDP增长的贡献率达XX.X%,表明当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是抓项目争资金取得新进展。自治区在银实施XX大庆项目已全部开工;自治区在银实施XX个重点项目已开工XX个;市级领导牵头推进XX个重点项目已开工XX个。全委共申报争取各类项目XX个,已累计争取资金X.X亿元。

四是惠民生办实事迈出新步伐。物价方面,XX市两级“XXXXX”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XXXX件,办结率XX.X%。查处价格违法行为XX件,处以罚款XX.XX万元,责令退款X.XX万元,协调退款X.XX万元。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X.X%,物价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信用XX方面,门户网站点击量突破X.X万人次,微信公众号阅读总量近X.X万人次。军民融合方面,与电子信息产集团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园,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五是强责任抓活动再上新台阶。“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和市委巡察组巡察整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委党组和纪检组持续加强执纪监督问责,全委“效能告诫”问责处理X人,“警示教育”问责处理X人,组织处理XX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发展改革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到位,制度执行不够彻底。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经历中央巡视组巡视等一系列督查检查活动。在中央巡视组巡视期间,围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委共清退差旅费XXXXX.X元、招待费、加班餐费XXXX元,各类款项合计XXXXX.X元,清退办公用房XXX.XX平方米;在巡察组巡察期间,反馈我委在坚持党的领导等X个方面XX类XX个具体问题;在“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期间,委党组自身查摆问题XX条;在中央环保督察组督查期间,指出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侵占白芨滩部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XXXX亩,在整改期间敷衍塞责,当甩手掌柜,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深刻分析这些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是学习不够到位,督促检查的各项工作都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抓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的新趋势、新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出现的问题无一不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彻底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读懂弄通、入脑入心,但我们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中央、自治区文件精神,穿新鞋、走老路,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不会用新的理念抓工作、抓发展。另一方面,是我们对制度执行的不够到位,中央、自治区党委和XX市委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财务管理、公务接待、政府采购、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下发了各项实施意见和细则,委内也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在约束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方面,已有的制度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用机制来保障、以制度来监管还做的不够。

二是投资持续下行,经济质量效益不高。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达到XX.X%,上半年投资降幅XX.X%,虽然全市投资降幅有所收窄,但持续下降的态势没有根本扭转。从投资总量看,首批下达的XXX个项目只开工了XXX个,未开工,XXX个,上半年完成投资XXX亿元,仅占年度投资计划的XX.X%。从投资主体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X+X”主体来看,除经开区、兴庆区分别增长XX.X%、XX.X%,灵武市下降X.X%,其他县区均呈两位数以上负增长。从质量效益看,XXX个基本建设项目中,重大战略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较少,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低端产业。从项目储备上看,除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引进、落地形势较好外,其他县区普遍项目储备不足,原有项目增长缺乏动力,抓投资办法不多、措施乏力。

三是工作纪律性不强、作风还不够实。关于作风建设的问题,委党组在每次工作会议上都会提及,并作出严格要求,可以说是做到苦口婆心、反复强调,但我们部分干部仍然置之脑后、充耳不闻,X月XX日,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再次违反工作纪律被市直机关工委通报,充分反映出我们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也反映出我们分管领导、科室主管对分管干部身上的问题,不愿批评教育,不敢严抓重管。干部的作风问题还体现在:工作不够扎实,主动思考谋划工作少,被动接受工作多,工作盯得紧、督促的紧推得快,盯的不紧就推得慢,工作落实存在懈怠、成效不明显现象;有时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还存在充当部署员、指挥员的角色,对分管领域重点工作没有做到亲力亲为、全程跟踪,重工作部署多,重督导检查少。

下半年,是我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阶段,全委上下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按照“三转一高”要求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在扩大有效投资上下功夫。推进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得靠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来做支撑,需要实施一批有质量、有效益的投资来做保障。一是优化投资结构。把好政府投资方向,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一产上,加大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投资,促进农业向前、后两端延伸;二产上,加大精细化工、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方面的投资,推动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三产上,加大互联网、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双创基地、生产性服务业等“四新”经济的投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抓住项目建设黄金期,持续完善月项目调度、“两个清单”台账销号等制度,紧盯X个自治区XX大庆项目,明确时间表、算好进度账,统筹调度、分秒必争,确保X月XX日前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紧盯自治区在X实施X个XX大庆项目、XX个重点项目和市级领导牵头推进XX个重点项目,严格落实月度目标,压任务、抢时间、赶工期,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任务;对没有开工的XXX个项目,逐一分析原因、压实责任、解决问题,尽快开工。

实在开不了的,及时调整项目库,并尽快实施第二批、第三批储备项目,形成项目建设梯次递补、有序承接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项目争取。紧盯中央、自治区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等政策部署和资金导向,抓好交通水利、市政建设、生态环境、棚户区改造等各个领域的项目包装工作,精准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和自治区盘子,确保“四争”工作落实见效。四是强化服务保障。督促各部门尽快出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严格落实工业转型升级XX条、自治区降成本XX条等政策,积极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节本增效。建立“银政企”对接交流座谈会机制,研判形势,梳理难题,制定措施。实行联合督查、交叉督查,采取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方式跟踪督查,定期和不定期实地督办,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二、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围绕全市“10+X”产业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产业,聚焦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实施好XX个重大技改项目,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有效投资,实现实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是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发展以云轨、纯电动客车、纯电动乘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加快比亚迪XX产业园建设。借助石墨烯二期开工、石墨烯研究院成立,重点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推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广泛应用,全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三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以阅海湾现代金融集聚区、中关村双创园科技创新集聚区、丝路经济园非公经济集聚区为载体,引导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

三、着力在建设XX都市圈上下功夫。切实履行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快推动形成发改委牵头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合力推动都市圈建设任务落实。产业发展上,借助新一轮园区整合契机,明确各园区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十大产业”,加快“两园三区”建设,打造现代纺织产业、先进装备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葡萄酒等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引导高端产业向XX集中,中端产业向周边扩散、低端产业逐步退出。基础设施上,加快推进银西、包银高铁、京藏高速改扩建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国际航空港综合枢纽、黄河航运工程一期等重大项目建设,逐步打通X—XX—X、典农河至沙湖等都市圈快速通道。公共服务上,深入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好“首都带首府、首府带县区、县区带乡村”效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着力在改善民生福祉上下功夫。一是抓绿色生产体系建设。结合低碳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绿色制造三年行动方案,创建绿色园区、企业及产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工业环境整治力度,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抓价格监测预警。以本次市委巡察组巡察整改为契机,强化价格执法检查,发挥好“XXXXX”举报热线平台作用,加大对农副产品平价商店、蔬菜直销店、物业、停车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确保价格政策执行到位,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是抓诚信建设。围绕信用制度完善、信息系统升级、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网站建设等开展工作,深入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将信用建设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四是抓军民融合发展。积极筹备召开XX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会,对接区外大型军工集团来银考察和投资建设,有序展开军民融合发展各项工作。五是抓精准扶贫脱贫。充分发挥发改委职能优势,深入开展行业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通过项目和资金带动,“一对一”精准帮扶等措施,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

五、着力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一是着眼全局。这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基础。今年是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从投资形势来看,X-X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X.X个百分点,各省区也普遍呈现投资增速下滑的问题。XX、XXX、XX等X个省区投资均为负增长。XX市上半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XX.X%,XXX书记在调研XX市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座谈会上明确要求,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谋发展、抓发展的“指挥棒”,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新发展理念有深刻的内涵和本质的要求,第一就是由过去注重速度向在注重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方面转变;第二就是由过去依托资源来追求一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转向对资源环境更加科学有效可持续利用上,来确保我们发展的协调、可持续;第三就是由过去注重“三驾马车”拉动转向在继续重视三驾马车拉动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驱动,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内生动力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对新发展理念保持理性、客观、清醒的认识,着眼全局,我们谋划发展才不会走偏、盲目。

全委上下要把XX的发展放在全国、全区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进,密切跟踪政策的新走势、新取向,坚持早半拍、快半拍,特别是编规划、定对策、审项目上,勇于突破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和机制,着力解决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发展理念的转变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加强协调。这是适应发改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发改委职能繁多,有很多跨部门、跨领域的工作需要牵头协调,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不断提升综合协调能力。要与自治区发改委多联系、多沟通、多汇报,及时了解掌握全国、全区的发展动态,特别是重点改革领域的政策导向。要加强与园区、县(市)区的沟通衔接,重大政策、改革方案的制定出台,要与相关单位进行充分协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有不同意见的,要把握好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反复对接协调,力争达成共识。对发改委牵头负责的工作,要主动担当,做到相关事项共同商议,相关工作定期碰头,相关情况互相通报,对其他部门牵头的工作,要积极配合,确保信息充分交流,做到分析问题清清楚楚,解释问题有理有据,处理问题合情合理。

同时,我们要加强机关内部的沟通协调,无论是我们班子成员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都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协调,要讲团结、重合力,全委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推动工作落实。三是狠抓落实。这是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顽强拼搏的意志,再美好的蓝图也难以实现。今年我们“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和市委巡察整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表扬,这是靠我们学查改办、整改办辛勤工作,靠全委干部针对查摆和反馈的问题,真抓实干,一条一条改出来的,凝聚着大家的努力和心血。

这充分证明,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我们要有胆量、勇气和信心,更要有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党组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在发展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在市委、政府部署要求的推进落实上,都要扑下身子、躬身前行,有的甚至就要一竿子插到底,拔出腿来两脚泥,勇当“拼命三郎”“施工队长”。要加强对问题的研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见底到位、落地见效。

全委每一名干部都要力戒浮躁,力戒漂浮,力戒虚言、浮言、妄言,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四是严明纪律。这是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维护良好机关形象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犹如道路交通,如果对“闯红灯者”不从一开始就严起来,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效仿者、打“擦边球”这就会屡禁不绝,最终造成“交通瘫痪”。6月29日我们召开党组会议,对被市直机关工委通报的当事人和分管领导、分管科室负责人给予严肃处理。“提醒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今后,我们将牢牢抓住问责这个“牛鼻子”,再发生类似问题,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的责任,以问责来倒逼责任落实。委纪检组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继续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有针对性进行谈话函询,对党员干部“有异常”“不对劲”及时提醒教育、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展会工作安排篇(5)

根据县(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安排,召开这次会议,对县(市)直属单位主题教育集中检视问题进行安排,主要围绕检视哪些问题、怎么检视问题、检视出问题来应该怎么办等方面,向大家提出明确要求。

中央要求,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目的是进步提升主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教育,切实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通起来,有机融合、统筹推进。而检视问题是主题教育四项重点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措施。今天,我们召开会议,安排集中检视问题,不是把主题教育划分了阶段、划分了环节,而是把检视问题关键措施做实做好,检视问题始终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边学习边检视,过检视边整改,不要形成误区。按照分类分级分层开展主题教育的要求,确定县(市)委直属单位检视问题的范围,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中央列出的主题教育八个方面专项整治问题。这是规定动作,要结合单位实际,务必整治整改落实到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关于这八个方面专题整治问题,大家都已经比较明确

我不再一一讲解了。大家要按照中央规定要求务必做到位、做出实效来。(二)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前期集中学习教育发现的问题、集中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单位工作考核、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巡视巡察反馈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县(市)直属单位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供大家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精神不振。具体表现:在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的背景下,些干部抱着“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及“不求工作出色、但求工作无过”的想法,安于现状、慵懒无为、办事拖沓,工作缺乏激情和斗志、等靠思想严重,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有的养成骄气、形成惰气、带来暮气、助长邪气,负面影响大;有的落实改革措施、惠民政策,出现精神懈怠现象,导致改革措施和恵民政策落空、走样或变形,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削弱党的战斗力。

2.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很多党员干部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

知识、缺乏本领,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搞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有的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有的面对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综治维稳、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诸多领城新问题,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3.作风不实。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典型表现是“比划型”。突出表现为工作上下一般粗,机械执行上级部署,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缺乏具体工作措施。二是“佛系型”。突出表现为当老好人、和稀泥,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贪不占也不干。三是“走秀型”。主要表现为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虛报瞒报、遮掩问题,搞形式,走过场。四是“梗阻型”。突出表现为吃拿卡要,冷硬横推,新官不理日账,新人不理旧事。五是“两面型”。突出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贯彻上级部署打折扣、搞变通,不讲规矩,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六是“三拍型”。突出表现为搞“一言堂”,工作脱离实际,违反规定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出了问题不解决、不报告。分别为:“拍马屁讨巧型”千部是典型的擅长投机钻营者,“钻”的是如t何贏得选票,讨得领导欢心。一旦取得领导信任,就开始颐指气使起来,狐假虎威起来,甚至到处假借领导指示,以领导名义发号施令,影响极坏甚至拉低党委形象威信。“拍脑袋决策型”干部是典型的脱离实际乱作为者,做决策多数凭感觉,干工作多数靠感情,脱离基层建设实际不说,最后往往将不合理决策弄成“花架子”、搞成“假把式”、做成“虚浮功”,甚至把“惠民工程”搞成“扰民工程”“闹心工程”,出现“为官一任、贻害几十年”的尴“拍胸脯表态型”干部是典型的只说不做“嘴皮子干部”,干工作全靠“嘴上功夫”全靠以“声”作则,对一项工作往往是口头上信誓旦旦、狂风暴雨,落实上常常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对上级命令指示往往表态高,执行落实起来散漫迟缓甚至原地踏步七是“太极型”。突出表现为遇到问题左躲右闪、上推下卸推诿扯皮、回避矛盾,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八是“木偶型”。突出表现为对待工作慵懒散拖、敷衍塞责,工作不推不动,推一下动一下,甚至推而不动;九是“打旽型”。突出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遇事装聋作哑,对群众反映问题无动于衷、消极应付;十是“说唱型”。突出表现为喊口号、装样子,喜欢做表面文章,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四)带有自身业务工作特点的突出问题。比如,工业、农业、商业、组织、宣传、团委、妇联、工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单位特点的突出问题,都要认真查找检视。

二、怎么检视问题?

重点采用以下方式检视问题,希望大家进一步探索更加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更有效的检视问题方式方法和实招数、实办法,把检视问题工作做得更富有成效是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查找”的方式检视问题。检视问题就是找差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找一找在増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有的放矢进行整改。”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规定要求,提出了“4+4”检视问题模式,“4”,即“四个对照”: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4”,即“四个査找”,查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的差距,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的距,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的差距,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的差距。

二是开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活动检视问题。结合调査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工作服务对象、基层党员群众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存在突出问题的反映,对改进作风、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要开展自査。组织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围绕检视重点,自觉查找问题。二要征集意见。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新媒体留言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反映上来。三要综合查摆。结合巡视巡察、干部考察、工作考核等情况,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联系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信访积案集体讨论,共同查找问题。

展会工作安排篇(6)

一、关于发展中华慈善总会团体会员的情况

2010年中华慈善总会共发展团体会员15家。这些团体会员是:山西省晋城市慈善总会、江苏省泰州市慈善总会、湖北省十堰市慈善总会、湖北省黄石市慈善总会、安徽省六安市慈善协会、山东省滨州市慈善总会、重庆市永川区慈善总会、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慈善会、辽宁省庄河市慈善总会、河北省高阳县慈善协会、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慈善总会、陕西省子洲县慈善协会、河南省台前县慈善总会、沈阳市职工爱心慈善基金会、鄂尔多斯市华隆事业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华慈善总会团体会员单位共计303家。

2011年1―5月发展新团体会员单位10家。这些团体会员是:四川省德阳市慈善总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慈善总会、甘肃省酒泉市慈善协会、内蒙古兴安盟扶贫基金会、甘肃省嘉峪关市慈善协会、河南省滑县慈善总会、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慈善总会、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慈善会、甘肃金塔县慈善协会、青海省圣源慈善协会。

截至2011年5月30日,中华慈善总会团体会员单位达313家。

二、关于授予荣誉副会长称号的情况

2010年以来,根据总会章程规定,经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分别授予陈光标先生、田在玮先生、蔡光胜先生、杨金涛先生、周森先生、陈红慧女士、黄思展先生为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称号。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先生,长期热衷公益事业,多次与中华慈善总会在救灾、教育、扶贫等相关慈善领域开展合作,为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顺天通房地产开发集团总经理田在玮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于2010年7月向中华慈善总会认捐人民币1000万元,用于设立“中华慈善总会天通慈善基金”,首批200万元启动资金已经到位。湖北铭日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光胜先生多年来一直支持教育领域慈善工作,并于2010年11月向中华慈善总会认捐人民币1500万元,用于设立“中华慈善总会德源希望基金项目”,首批200万元启动资金已到位。山东金涛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涛先生带领企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向我会认捐1000万元人民币。北京诚信置森书画院院长周森先生现为中华慈善总会理事,多年来义卖自己的书画作品全力做着慈善事业,二十多年来,周森先生先后为慈善事业捐助的资金达千万之巨。此次向总会认捐100万元,并同时捐款100万元成立“周森爱心基金”。 中慈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慧女士现任中华慈善总会民生养老基金执行主任,多年来一直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曾经多次捐赠款物支持慈善事业,并向总会认捐1000万元人民币。黄思展先生现任中美集团董事局主席,他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服务公众,计划5年内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1500万元用于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开展。

三、关于决定授予王希等人中华慈善总会永久理事称号的情况

2010年以来,根据总会章程规定,经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分别授予四川莫氏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希先生、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宝先生、银嘉时(北京)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女士、中慈华夏(北京)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主任李佳女士、中慈华夏(北京)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白二青先生、中慈华夏(北京)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孙平先生、山东金涛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涛先生、北京诚信置森书画院院长周森、中慈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慧女士等九人 “中华慈善总会永久理事”称号。

四、关于成立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工作委员会的情况

展会工作安排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核心,以网格化排查为载体,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充分整合镇(街)消防监管力量,不断拓展火灾隐患排查覆盖面,全面提升基层火灾防控能力,努力实现消防监管全覆盖、无盲区、无盲点,建立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全区消防安全“清剿火患”战役行动网格化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区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消防大队,消防大队大队长任办公室主任。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工作目标

明确区、镇(街)、行政村(社区)、自然村清剿火患“四级组织”,发挥消防大队、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大队)和基层巡防队伍“三级警力”作用,以行业部门为线、以各社会单位为点,构建消防工作“4311”工作模式,重点强化镇(街)、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居民楼院)三级隐患排查网格,努力实现“四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十个一”工作标准落实率100%、社会单位排查率100%、火灾隐患整改率100%、宣传教育培训率100%。通过开展网格化隐患排查试点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样板单位,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网格化排查,有效预防亡人火灾特别是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事故发生。

四、工作标准

全面落实网格化“清剿火患”“十个一”工作标准,即:完善一套排查整治工作机制、成立一个排查整治领导组织、组建一批专兼职或义务排查整治队伍、设置一块网格清剿火患责任“三定”(定主体、定任务、定标准)图、签订一份消防安全责任书、印发一份消防安全自查标准、统计一份辖区单位场所底册、建立一套排查整治台帐、制作一批固定消防宣传图板、张贴一批防火标语通告,实现基层消防安全监管水平和社会单位自我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有效控制火灾总量,最大限度预防减少亡人火灾。

五、工作内容

按照“4311”网格化隐患排查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延伸工作触角,逐步建立镇(街)“网格化”隐患排查工作机制。

(一)划分三级网格。镇(街)作为“大网格”,组织、协调、指导辖区消防工作;社区和行政村为“中网格”,负责开展隐患排查和消防宣传培训工作;在每个社区或行政村中,以辖区主要道路、居民楼院、村组为基本单元划分“小网格”,负责开展火灾隐患的日常巡查和定期排查。

(二)明确隐患排查职责。区政府对全区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定期分析研判全区火灾形势,制定工作措施,研究解决影响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级、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同时立足本地实际,部署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做好辖区各项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分包各个镇(街)。镇(街)负责辖区内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组织镇(街)领导干部分包行政村、社区,分包责任人督促检查指导责任区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定期组织安监办、工商所等单位深入责任区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行政村、社区负责本村、本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并按照主要道路、居民楼院、村民小组,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明确各社区、行政村工作人员分包,每个“小网格”都要成立隐患排查队(村民小组隐患排查队、沿街单位隐患排查队,居民楼院隐患排查队),并报镇(街)备案。村民小组隐患排查队负责对本村民小组进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消除火灾隐患;居民楼院隐患排查队负责对居民楼院内的社会单位和住宅楼消防安全进行日常检查,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居民消防安全素质;沿街单位隐患排查队由社区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责任区内沿街社会单位进行消防检查,督促社会单位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在检查过程中,要认真填写《宝鸡市渭滨区消防安全网格化排查记录》(附件5),并将单位(楼院)基本情况、火灾隐患排查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区消防大队负责对二级(区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隐患排查,明确消防监督人员分包镇(街)“大网格”,进行消防业务督促指导;公安派出所负责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日常检查和宣传培训,明确农村、社区警务室民警分包村、社区,负责进行消防工作的督促和指导;保安、巡防队员负责辖区内消防车道、室外消火栓、防火间距的日常巡查。

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本行业、本系统的消防安全工作的行业监管责任,全面做好本行业系统内单位场所的火灾隐患清剿工作。

社会单位要强化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提高火灾自防自救能力,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除火灾隐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

(三)落实六项制度。为规范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推动网格化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六项制度。

1.逐级分包责任制度。区政府和镇(街)要明确隐患排查责任分包:区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分包各镇(街);镇(街)领导分包各行政村、各社区;各行政村、社区工作人员分包各村组、各居民楼院。各级分包责任人要定期深入实地督促指导隐患排查工作开展。

消防监督人员及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民警要沉入“三级”网格,配合镇(街)、社区(行政村)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行动开展期间,要与镇(街)、社区(村)共同对责任片区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外的单位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符合重点单位界定标准而未纳入监管的单位要逐一明确监管主体,逐级申报。

2.定期检查巡查制度。镇(街)每月要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集中排查。行政村、社区及各村组、居民楼院的隐患排查人员负责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保安、巡防队员和镇(街)多种形式消防队员每天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开展消防巡查检查。公安派出所每周组织对列管重点单位开展一次消防监督抽查,城乡警务室民警要落实每周一查制度。

3.督办移交制度。隐患排查人员及保安、巡防队员在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中,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严重火灾隐患,及时上报,由镇(街)移交当地公安派出所,履行书面移交手续;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即报告辖区公安分局,由公安分局提请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群众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处理。

4.宣传培训制度。镇(街)、社区、村在开展隐患排查的同时,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督促单位开展内部消防安全培训,积极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各镇(街)、社区、村要建立消防宣传阵地,结合本辖区实际设立宣传栏、宣传橱窗及居民楼道消防警示牌等,在辖区“九小”场所张贴消防安全“提示牌”;各镇(街)要定期组织人员对本辖区从事消防安全工作和火灾隐患排查的专、兼职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5.联席会议制度。镇(街)负责联席会议的组织实施。联席会议成员由网格化领导小组成员、各分包责任人、派出所分包民警、消防大队联系人、隐患排查工作人员以及辖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等组成。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分析研判辖区火灾防控形势,查摆消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交流经验做法,研究制定工作措施。

6.奖惩问责制度。在“清剿火患”战役行动开展过程中,对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扎实、效果明显的单位和组织,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隐患排查工作开展不力的,要实行责任追究;对由于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发生亡人火灾或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地方和单位领导责任,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

(四)开展七查内容。在火灾隐患网格化排查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辖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七个必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办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的情况必查,未办理的督促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移交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理。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必查,凡是发现营业期间锁闭安全出口、堵塞疏散通道的,责令立即改正。

3.违法储存、使用、经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违章进行电焊作业等情况必查。一经发现,责令立即改正并移交公安派出所予以拘留。

4.灭火器材配备及维护管理情况必查。不符合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

5.经营、生产、储存场所人员留宿情况必查,违反规定留宿的,责令立即改正。

6.消防安全提示牌悬挂及管理情况必查。未悬挂的,督促其悬挂。

7.从业人员具备消防安全培训情况必查,未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责令限期培训到位。

(五)建立三项登记。辖区单位“户籍化”管理登记,按照排查职责对所排查单位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隐患排查工作情况登记,对所排查单位存在火灾隐患情况及其处理情况逐一登记;对辖区单位开展的宣传培训工作情况逐一登记。

六、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要层层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实施网格化隐患排查工作,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责任人员,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整治措施,明确奖惩办法。消防大队要组织对基层镇(街)、社区、村、派出所等多种力量开展网格化“清剿火患”行动专题培训,并做好登记备案。各镇(街)、社区、村要按照网格划分,明确领导组织、明确分包责任人,明确排查队伍及排查责任人,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各镇(街)要明确排查整治领导组织,并报区政府备案;村委会要协调督促各村民小组成立隐患排查队伍,报镇政府备案。

(二)抽查检查阶段。各镇(街)、社区、村要实行三级网格排查,逐个网格、逐个街区、逐个院落、逐栋建筑、逐个单位、逐个门店全面进行隐患排查。排查整治期间,要按照“清剿火患”战役亮剑、打违、治乱、守护、决战五个阶段行动部署,全面开展“清剿火患”排查行动,并重点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摸底登记与隐患排查结合;二是张贴安全提示牌与隐患排查相结合;三是宣传培训教育和隐患排查相结合,对商业聚集区、城中村、沿街门店、“九小”场所、居民楼院等进行全面排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区政府将对全区工作情况进行总结验收,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网格化火灾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巩固、深化战役成果。

七、工作要求

展会工作安排篇(8)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稳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着力整治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创新监管是段。强化安全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及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有效防范、遏制事故发生;全面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三、对象和范围

区域范围内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相关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结合开发区实际重点针对建筑施工、冶金、机械制造等生产经营企业。

四、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底前):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区域、本行业特点,制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的时间安排、排查范围、隐患治理要求等向社会,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整改隐患的自觉性。

(二)全面排查阶段(*年全年):对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和风险抵押金缴纳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要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通过排查,完善隐患排查台账,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建档,建立事故隐患库。

(三)隐患整改阶段(*年全年)。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排出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隐患排查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对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要逐级上报,加大整改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督查验收阶段(*年11月至12月)。11月底前,认真做好准备迎接市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检查和督导,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情况、隐患排查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治本之策落实情况等。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员工,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三)突出重点,强化督导。结合本区域、本行业、本领域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切实消除事故隐患。要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创新监管机制,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要把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与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结合起来;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展会工作安排篇(9)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全省、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以及赣综治委〔2010〕1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将改善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作为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改进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组织开展持续性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努力使治安混乱地区、行业、领域、部位实现由乱地治、由治到安。同时,紧紧跟上治本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实现宜春经济社会赶超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条块联动”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排查整治工作以属地为主,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配合其他职能部门整体联动,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各类突出问题。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切实做到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哪些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治理哪些治安问题,哪类矛盾纠纷突出就重点化解什么矛盾纠纷。

(三)坚持“标本兼治”原则。排查整治要以打击开路,组织工作队伍,跟进各项整治措施,工作中注重因势利导、疏堵结合,切实夯实基层组织,加强法制教育,完善社会管理,改进服务方式,扶持经济发展,推进平安建设,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消除产生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土壤和条件。

(四)坚持“责任查究”原则。各单位要通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及时找准和化解突出治安问题,发现和改变治安混乱地区治安面貌。对排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整治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重大恶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单位,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有关规定,严肃查究单位领导责任。

三、工作重点

就全市系统而言,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整治:

(一)对重点地区,实行“四个必须纳入”:市、县市中心城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治安复杂的街道必须纳入整治重点地区;黑恶势力称霸一方、农村宗族势力作崇、,,,活动及非法宗教活动突出的村庄必须纳入整超市、商场,尤其是违法犯罪人员较多及非正常上访问题突出的必须纳入整治重点地区。

(二)对重点行业,全面改进“三个管理”:对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交通运输和食品药品等行业,以及废品收购站点,二手手机场所、二手车场所、典当行等重点行业,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治安管理、行业规范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

(三)对重点场所,着力加强“三个建设”:贵重物品经营场所、娱乐休闲场所、网吧、集贸市场、旅游景点等公众场所,以及中小旅店、出租房屋等,要协助其全面加强和完善“三防”建设,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建设,加强治安责任制建设。

(四)对重点领域,切实强化摸排打击。对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批发市场、物流运输、建筑工程、矿产开发、捕捞和采砂等领域,要密切关注,加强线索摸排,发现苗头及时打击整治,坚决杜绝其坐大成势,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五)对重点人员,务必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脱漏管”。对容易造成现实危害的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青少年违法犯罪易发人群等,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大排查活动,全面摸清这些人员基本情况,逐一建立管理档案,落实教育帮扶人员、措施,加强工作衔接,防止脱管、漏管,减少违法犯罪。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深入排查。结合市综治委〔2009〕16号文件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形式,立即开展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要配合公安、文化、安监等相关部门,对重点整治地方进行明察暗访,了解和掌握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改情况,查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要组织召开特约工商监察员、企业代表、个体经营户、社会各界群众等参加的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群众反映;通过通告、设置举报电话、信箱、建立奖励制度等,组织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举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按照全市系统不漏基层分局、不漏户的要求,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治安混乱的区域、部位、场所,摸清有现实危害的重点人群,摸清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摸清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摸清导致治安混乱的原因,真正把问题底数摸清、摸全、摸透。

(二)狠抓集中整治。对排查出的情况和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和管辖权限实行分类建立台帐,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和备案,按照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协作单位,明确整改时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打击,组织或利用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财犯罪;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厉打击社会舆论反应强烈的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要坚持“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因情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作风问题、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及其他影响系统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依照法律、按照国家政策,及时加以解决。对情况复杂、经反复整治,问题得不到解决、效果仍不明显的,要查明原因,并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驻点整治。

(三)加强治安防控。切实加强技防体系的建设、规范使用和维护管理,充分整合人防、物防、技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要将防控触角向基层分局延伸,减少和消灭治安防范死角。要进一步规范专职治安巡防员、专业保安员、治安信息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看楼护院队伍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

(四)改进服务管理。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减少诱发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治安混乱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和规划调整,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在短期内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创造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局面。登记注册开辟“二个通道”(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绿色通道、重大产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监管执法规范“三种行为”(收费行为、监管行为、执法行为),职能服务坚持“六个上门”(送法上门、宣讲上门、培训上门、走访上门、预约上门、送照上门)。

(五)夯实基层基础。在排查整治工作中,切实把治乱与“治瘫”、“治软”、“治蛮”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县市区局及分局群众自治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倾斜,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六)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和滚动排查、滚动整治,建立常态化的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坚持打建并举,因势利导,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和谐平安建设,不断巩固整治成效,实现长治久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排查整治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排查整治能力和水平。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加强情况会商、信息沟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重大情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建立台帐管理机制,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中的重点人员、重大隐患、重点矛盾纠纷分级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并落实进度报告制度,基层分局每半月、县市区局每月逐级上报排查整治工作情况。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是今年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贯穿全年综治维稳工作始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正确认清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到改善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对改善民生,创优环境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综治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组织好、动员好、部署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今年全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徐云辉局长任组长,周友兴副调研任副组长,各县市区局局长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工商局重点地区整治办),设在市局综治办,负责全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协调、督查工作。并在各地排查基础上,选择1-2个重点单位,具体负责这些地区重点整治的督办工作。各县市区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队伍,负责领导和组织开展本系统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部位)排查整治工作。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

展会工作安排篇(10)

一、工作目标

在20*年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相关职责部门的监管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全面落实安全措施;全面排查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治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长效机制以及分级管理制度,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为实现我镇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排查治理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排查治理对象和范围:重点为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农机、水利、旅游等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出租房以及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二)排查治理内容: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近期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的押金交纳等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教育培训等情况;

8、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0、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1、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等。

三、排查治理分工

各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现根据本镇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1、镇安委会负责全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和监督。

2、镇工业经济发展办负责组织工业功能区企业、在建工程、矿山及危化企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镇综治办负责组织烟花爆竹行业以及出租房消防安全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镇城建办负责组织镇区和王山头等重点村商场及网吧等第三产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镇社会事业发展办负责组织本镇旅游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以有设施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总校搞好学校安全生产工作。

6、各工作片、驻村干部负责组织各行政村内家庭作坊、企业、加工点、农村消防及废弃矿山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县公安(交警大队)、交通、农业、水利、国土、供电、卫生、质监、文广等部门由镇各相关职责部门协助负责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8、镇总校负责学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排查治理步骤

全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4月30日前)

1、成立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

2、全面部署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工作。

3、召开镇安委会及安委办成员组织学习上级关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的文件精神。

4、制定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二)全面排查治理阶段(20*年全年)

1、第一时段(20*年4月底前),各生产经营单位抓紧整改20*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凡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务必于20*年4月底前整改到位;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也要排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

2、第二时段(20*年8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奥运会期间以及自然灾害安全,做好矿山、水库、学校、旅游、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夏季事故易发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第三时段(20*年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恶劣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工矿企业、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隐患排查治理,防范遏制事故的发生。

(三)督查验收阶段(20*年11月至12月):各相关职责部门对本领域内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于11月15日前报镇安委办。

五、排查治理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政府建立由镇长任组长,安委会人员为成员的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这项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安委办。要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要负总责,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责任和资金等,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各相关职责部门对所辖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监督管理。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隐患排查工作要突出重点,即矿山、交通、建筑施工、危化、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易发、多发区域;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汛期、奥运会期间、恶劣天气多发季节、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大排查和治理工作力度,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一般隐患要及时整改,对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或一时难以排除的重大隐患,要加强督办。重大隐患治理实行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一对一"监控。

(三)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事故隐患的辨认能力和防范意识。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肃查处。

上一篇: 乡镇综治工作计划 下一篇: 公诉科实习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